广告到底能给小米带来多大的中国十大财富管理公司

34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9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财富:小米配得上450亿美元的估值吗?
腾讯科技讯 《财富》网站刊文称,经过2014年的第五轮融资之后,小米的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但小米2015年全年的营收只有125亿美元,利润额则更低。现在,小米的手机销售增长趋于平缓,打造生态系统的努力又遇到了知识产权问题。但投资者却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科技初创公司小米发布了其最新的大屏手机小米Note。这次发布会就像好莱坞电影首映式一样成为媒体的焦点,15美元一张的入场券也很快被粉丝一抢而空。小米CEO”。这个称号惹恼了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他们认为小米手机只是苹果手机的廉价山寨产品。雷军表示不能苟同。他在发布会上对台下观众说,小米手机更好。“小米Note比iPhone 6 Plus更轻、更薄、更窄、更短,而且我们的屏幕还更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米粉丝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雷军——小米的季度销售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值。与此同时,小米游戏、应用和服务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一亿人。日又是在北京。不过这一次是在政府主办的科技大会上。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多数参会者避而不谈的话题,原因是手机销售实在是太过疲软。然而,一名小米公关高管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不小心透露,小米在2015年的销售额只增长了3%,至125亿美元。一年之前,雷军曾大胆预测,小米的销售额将达到160亿美元。至于小米曾大力宣传的生态系统,投资者称只创造了小米所预测的服务收入的一半。这条消息似乎不应该公开:中国的网站很快就删除了关于这次采访的新闻,而小米拒绝对这些数字发表评论。然而,这次事件证实了业界观察人士已经怀疑的事情:小米的销售趋向平缓,它的发展似乎要到头了。小米的故事可能听上去很像是另外一个人们已经多次听闻的新闻头条:又一家独角兽公司失去控制,撞倒墙上去了。但是小米跟其他私营独角兽公司不一样。小米崛起于中国,而中国热切地希望证明,中国消费产品拿到世界上也是有竞争力的。雷军在去年说过:“小米的使命就是改变世界对中国产品的看法。”尽管小米已经失去了最具有价值初创公司的桂冠,但其450亿美元的估值仍然有力证明了该公司的雄心。小米以此为傲,甚至把这一点写入了产品介绍里。小米获得如此高的估值,不是因为它的手机业务。尽管小米以不到iPhone价格的一半销售高配置手机,并得到了科技媒体的盛赞。私人投资者认为小米的价值高过联邦快递、卡特彼勒和达美航空,是处于对小米的前景感到乐观——小米可以打造一个跟苹果一样的产品和服务全球网络,并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如果说这两家公司的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小米的野心比苹果还大。苹果专注于iTunes等服务以及平板、PC和智能手机等为数不多的计算产品。而小米憧憬的则是一个庞大的物联网。小米希望,有一天你可以通过点击小米手机就能控制你家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滤水器、小米电饭煲和小米智能灯泡——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整个智能家居。小米高管和小米投资者称,小米当前不尽人意的销售数字只能算是通往目标的道路上的一个小跟头。风险投资人季卫东认为:“就生态系统的布局和国际扩张来说,小米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季卫东曾是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的一名科技行业分析师。他同几位华尔街同事在香港共同建立的全明星投资基金曾经在2014年领投了小米的第五轮融资。对小米生态系统布局的押注等同于对几大趋势的押注: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普通用户被纳入物联网,以及中国消费产品公司将进军欧美。然而,随着小米的进展放缓,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像小米这样一家没有自主创新技术,除手机之外几乎毫无建树的公司是否有能力打造可以跟苹果和()相媲美的生态系统。押注小米就像是一脚远射——成功率不高。小米高层讨厌别人把他们的公司称为智能手机初创公司。他们更喜欢“互联网公司”这个称呼,尽管小米在过去五年售出了1.75亿部手机。小米的大部分手机都是通过其官网销售的,直到最近才开设了零售点。小米在中国销售的手机搭载经过重度调整的安卓系统——MIUI系统。小米在几年前就意识到,手机买家不会重复贡献利润,他们升级手机时甚至不会再次选择小米。于是,小米着手拓展市场,开始销售移动电源。负责小米国际业务拓展的小米副总裁雨果·巴拉说:“我们注重的不是销售手机,而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小米的生态系统行动计划就是冲着这个目标而去的。其核心是一个170人的团队。该团队成员精通产品研发、供应链和设计。但是,该团队跟苹果设计师艾维的团队不一样,他们主要跟外部公司进行合作。小米跟硬件初创公司(没有的话通常就小米自己创立)合作,为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种子基金。小米避免完全控制这些公司,而是鼓励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勇于冒险。小米跟这些公司签订合同,独家包销它们的大部分产品。作为回报,这些公司(目前有55家)可以利用小米的供应链、营销资源,甚至小米的工业工程师。今年43岁的刘德()曾经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担任系主任,现在主管小米的生态系统。小米展开了地毯式的扩张,产品几乎无所不包,比如耳机、蓝牙音箱和健康手环。有趣的是,小米销量最好的除手机之外的产品是普通“非智能”产品:小米插排和小米移动电源。但是,小米的长远目标是小米智能家居。今年4月,小米邀请300多名记者参加了小米智能电饭煲的发布会。小米生态系统在去年取得的销售额是7.5亿美元,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入了小米所支持的初创公司。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能在2018年达到150亿美元。刘德表示,小米生态系统的收入有望在五年内跟手机收入持平。去年,小米125亿美元的总收入有90%的比例来自手机业务。所以,简而言之,刘德和小米希望把生态系统业务发展成为一个营收达到110亿美元的全球业务部门。在参观小米旗下初创公司Yeelight之后,我们发现,完成这个目标并非易事。这家公司位于青岛,拥有60名员工,专门生产一款1600万色“智能”情绪灯泡和一款蓝牙灯泡。在2014年谷歌收购Nest之后,智能家居初创公司变得非常时兴。Yeelight创始人姜兆宁成为风投追捧对象。姜兆宁称,小米的支持就像是从天而降。小米在从品牌形象到质量控制等的一切事务上对Yeelight提供帮助。这让Yeelight不必寻找传统零售商,再以低于零售价40%的价格卖给他们。Yeelight的产品被上架到小米官网,而小米官网每个月拥有1.4亿独立访客。自从去年夏季以来,Yeelight已经售出50万个灯泡,销量是接受小米投资之前的10倍。这让Yeelight和小米成为互利共生的关系。然而,Yeelight的成功却助长了对小米的怀疑。Yeelight的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美国人的五分之一。如果Yeelight要把产品卖到国外,其产品售价必须上涨。在国外,灯泡也有知识产权,销售之前必须获得授权。(中国也有严格的知识产权法,但通常执法不严。)姜兆宁坦言,要做欧美销售Yeelight产品,公司就必须先获得其他公司的专利授权,这势必会导致售价上涨。而且,由于小米的电商网站在国外几乎毫无影响力,Yeelight还是得给传统零售商合作,把产品售价再提高30%到40%。总而言之,除非Yeelight推出自己的创新技术,它在国外市场将失去价格优势。小米手机也在国外遇到了类似的知识产权问题,这让小米感到非常头疼。瑞典电信巨头多年来一直指责小米在未获得该公司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专利无线技术。在小米于2014年开始在印度销售手机之后,爱立信向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并获胜,小米手机一度遭到禁售。上个月,小米宣布跟签订协议,向后者购买了1500项专利。这可能帮小米解决一部分手机知识产权问题,但这些专利跟灯泡和净水器无关。刘德承认:“至少有一部分生态系统公司遇到了这样的知识产权问题。”由于在国外失去了小米官网这座靠山,只有几件生态系统产品卖到了国外。而且,这些产品利润不高,也不是小米的标志性产品。比如,小米健康手环在美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其售价只有15美元。三年前,雷军告诉《纽约时报》:“我们不是一家生产廉价手机的低端公司。”然而,由于小米未能推出质量可靠的产品,许多中国消费者一直把小米当成是一家低端公司。今年1月,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小米空气净化器之后发现该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有用户在小米自家的用户论坛上抱怨小米4k电视存在质量问题。甚至为小米赢得声誉的小米手机也出现了质量问题。尽管小米依靠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多家供应商为其生产手机,但它的产品质量不如苹果等成熟竞争对手的产品可靠。部分小米手机用户抱怨,他们的手机屏幕易碎,或者耳机插孔发出静电噪音。小米的最新旗舰机“小米5”自从3月份上市以来,同样遇到了质量问题。有用户抱怨称,他们的新手机发热严重,经常上到50摄氏度。小米称“小米5”的质量问题属于“个别事件”,并表示,“我们调查了所有正当投诉”。但是,用户已经对小米手机的可靠性留下了负面印象。互联网顾问Duncan Clark最近对中国小米手机用户进行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的小米用户称他们会再次购买小米手机,相比之下,74%的iPhone用户称会再次购买iPhone手机。Clark表示:“小米吸引力不足,做生态系统不应该这样。”如果小米手机销售继续一路飙升,小米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也许会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小米的运气已经用完。在小米Note上市之前,雷军曾出豪言,小米2015年的手机销售目标是一亿部。但根据IDC的数据,小米在去年最终只出货了7100万部手机。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1090万部,同比下降26%。(在此期间,全球手机销售下跌0.5%)。这些数字让小米的450亿美元估值显得并不牢靠。小米去年的总营收是125亿美元,如果小米运营利润达到了10%,那么,其估值就是盈利额的38倍,泡沫相当大。为了获得用户,小米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手机,利润很可能只有5%。算上税收,小米的估值就是盈利的80倍。如果小米公开上市,可以预计,投资者肯定会马上脱手小米的股票。由于苹果手机销售放缓,自从今年4月以来,苹果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12%。苹果的科技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成功的,每个财季为苹果创造60亿美元营收,大概占苹果总销售额的12%。但是,这个营收额深受硬件设备销售增长率的影响。每一次苹果推出新手机,人们就会在苹果应用和服务上花更多的钱。当iPhone失去吸引力时,人们在苹果生态系统上的支出就会陡然下降。跟苹果不一样的是,小米是一家私营公司。它的销售势头足够强劲,目前还不需要再次进行融资。这让小米避免了降额融资。曾经投资小米的顺为资本联合创始人许达来对小米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小米会最终统治中国物联网。他认为,小米得益于低成本,将来会成为跟宜家一样的高质廉价产品生产商。全明星投资基金的季卫东认为,小米手机售价低意味着小米的潜在客户群体要比苹果的大得多。对于小米的怀疑者,季卫东表示:看看腾讯。腾讯一直不被投资者看好,直到推出了微信。自从2011年以来,微信发展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推动腾讯的营收上涨了三倍。季卫东预计小米会走相似的发展曲线,只是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小米的应有和游戏业务去年未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销售额只有5.6亿美元。跟腾讯和苹果不一样的是,小米生态系统的增长取决于能否推出像电饭煲和无人机之类的畅销产品。这些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也比较低。而且,这些产品属于一次性消费产品,功能单一,不会消费内容,当然也不会带来更多营收。如果小米跟其450亿美元估值不匹配,你也不必为推高小米估值的投资者感到担忧。季卫东的全明星基金、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俄罗斯DST以及()的云峰基金等核心投资者在2014年帮助小米融资11亿美元。这些投资者较晚投资了小米,意味着它们可能跟小米签署了棘轮条款。如果小米以更低的估值进行融资或者IPO,这些投资者将得到更多的股份。小米可能会最终发展成熟,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尽管它有可能达不到投资者所预测的潜力。小米今年春季在巴萨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的小米5手机可能会重新推动销售,而跟微软签署的专利协议则可能帮助小米进军更多国外市场。由于打入了印度和巴西市场,小米9%的营收来自中国之外。很少有中国公司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另外,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梦想也可能会最终实现。当然,小米是没有机会独占这个市场了。夺走了小米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位置的华为在跟海尔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套件。雷军曾在小米的宣传活动上表示:“我不想被认为不如别人。”尽管曾经连续几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但现在,第一的位置对小米来说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翼飞)精彩视频推荐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yvettedua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小米到底值多少钱?无边界增长?小米到底值多少钱?无边界增长?东方财富网百家号导读:在质疑者看来,小米所有支撑“高估值”和“高成长空间”的故事,都有破绽。结束在香港的路演后,小米董事长雷军和另外四位高管马不停蹄赶赴纽约。这个五人团队在随后的6天时间内,辗转了美国的4个城市。除了雷军亲自率领的“美国小分队”,小米还有另外两队人马分赴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目的都是一样——说服各地的投资机构“买入”小米。7月9日,他们的努力就会被验收,小米将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810。按照招股书,小米将以每股17-22港元招股,最高募集479.5亿港元(约合404.8亿元人民币)。400亿只是小米上市吸引关注的最显性原因,更直接的原因与雷军有关。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上,雷军曾表态“小米五年内不上市”。“打脸”的娱乐性背后,是对小米“提早”上市的疑惑。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都在动荡盘整,不算是上市的好时机。作为“标志性”的独角兽公司,小米引领的是中国新经济公司的一波集体上市浪潮。一旦上市,小米也将成为中国快速成长的独角兽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典范。德勤去年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252家独角兽公司中有98家在中国。小米是其中五家超级独角兽之一,即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触达这个里程碑,这些公司仅仅花了三五年的时间。小米在2010年成立,4年后估值已经高达450亿美元。小米上市的另一重标杆意义,则是为后来者走通了同类公司赴港上市的道路。港交所今年4月30日发布了IPO新规,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权”公司赴港上市。小米是首尝螃蟹者,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个超级独角兽美团。“同股不同权”在科技创新公司中普遍存在,港交所此前也因此与阿里巴巴失之交臂。然而关注度也是双刃剑,越多人关注意味着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会越多。全球性的路演是雷军和小米高管们的最后机会,他们必须尽可能地扩大支持者的阵营。为此小米拉来了李嘉诚、索罗斯以及高瓴资本站台,同时找来了包括中国移动、高通在内的基石投资人。尽管如此,在小米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小米在公开市场到底值多少钱以及小米到底会有怎样的未来这些问题上,市场仍然分裂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虽然尚未尘埃落定,虽然雷军也自认路演顺利,但从目前的走势看,最初的乐观者落在了下风。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小米赴港最终的定价为17港元/股,是招股价区间中的最低价。这个价格下,小米将融资360亿港元(约合303.6亿人民币),市值则在540亿美元左右。应该值多少?以17港元/股的价格计算,小米2018年预测市盈率为39.6倍,2019年预测市盈率为22.7倍。小米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小米主动选择了定价和市值的低区间,也进一步印证了雷军的“厚道”。今年5月有消息称,雷军会在定价时做出让利,以便让普通投资者都有钱赚。言下之意,小米原本可以卖更高的价钱。质疑者却认为,即使是现有定价也已经过高,不仅接近腾讯、阿里这样的龙头科技股,更是比苹果高出不少。有一种观点认为,定价在招股价最低端,小米是为避免上市后就破发的举措。而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这必然是小米和市场上的大买家讨价还价后的结果。一支股票应该值多少钱?这是困扰市场的普遍性问题,但很少有公司像小米这样,找出合理估值区间变得如此困难。这种局面,部分是小米自己造成的。6月21日在香港的投资者推介会上,雷军说: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这与今年初的市场传言遥相呼应。在此前的传言中,小米借由此番上市,寻求的市场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在另一个版本里,这个数字又变成了2000亿美元。考虑到投资人在2014年给到小米的估值已经高到450亿美元,4年后的1000亿美元估值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各家机构最初的估值,也遵循着这种逻辑。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中信里昂证券、瑞信等给小米的估值都在800亿-940亿美元的区间内。2000亿美元的市值则显得有些异想天开,这差不多是半个阿里或腾讯,以及近两个半百度。这种消息的传出,被认为是“一种估值议价和传播策略”,这是小米一直很擅长的事情。但小米方面否认此前曾主动谈论过估值,认为这都是市场的自发讨论。在消化了小米的招股书后,一度乐观的投资人也开始回调预期。5月9日,在小米提交IPO申请后一周,已经有投资人将小米的估值调整到600亿-700亿美元,小米糟糕的财务状况是最直接的原因。根据招股书,小米成立至今的净资产是负数,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1351.63亿元。去年一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分别亏损439亿和70亿元人民币。对此小米的解释是,亏损是财务记账造成的,实际上小米去年是赚钱的。而同时拿来支撑估值的,是小米的“高增长”。雷军称,小米去年营收1146亿人民币,同比仍有67.5%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长更高达89.5%。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将观察的时间段放宽,则小米最近几年的增速比2014年之前的三年要慢多了。从2012年到2014年,小米的营收从126亿元猛增到780亿元,每年的增速都超过150%。现有的两位数增长只是一个年份的,也不见得是可持续的。即使这种增长能持续,是否就值得投资人付出这么高的价格?与收入增长的不确定相比,小米的盈利能力确实不足。以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计算,小米每收入100块钱只有不到5块钱的净利润,未来能否更赚钱也还是未知数。同时作为重要财务指标的现金流看起来也不容乐观,小米账上的存款不到3000万元,虽然有142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应付账款高达294亿元。小米是什么?这或许只是一家伟大公司成长中的烦恼。雷军认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利润,而一家伟大的公司首先考虑的是人心、是用户是怎么想的。“小米要做伟大的公司。”雷军说。人是小米一直强调的因素,“米粉”是小米的核心资产。小米拿来印证得“人心”的数据,是MIUI的月活用户超过1.9亿,这些人平均每天使用4.5个小时。不过直到上市之前,雷军和小米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是,“伟大”的小米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也是小米的估值出现割裂的重要原因。小米自我界定的模糊,不仅导致估值的参照系混乱,同时也导致对这种商业模式拓展性和边界的不同理解。一种更为普遍的观点是,小米是个硬件制造商。根据招股书,小米的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机顶盒等各种硬件贡献了九成的收入,其中最为著名的小米手机的贡献率更是超过2/3。按照这种理解,小米可以参照苹果,估值应该更接近于200亿美元。一家外资机构投资人说,现有的定价仍然太贵了。事实上小米的发展史也是标榜挑战苹果的历史,而雷军迄今仍被称为雷布斯。小米的一位早期投资人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雷军说能打造一家新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但小米更愿意推销“互联网”属性。6月21日,雷军在香港四季酒店召开的路演大会上说,互联网服务已经是小米主要的利润来源。去年一年,互联网服务为小米贡献了99亿元的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足一成,但这部分收入的毛利率超过60%。互联网业务更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收入来源。雷军举的例子是,到今年一季度末,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已经到了1300万。他认为销售的硬件数量越多,带来的互联网用户也会越多,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变现机会。遗憾的是,一大波人并不买这个账。部分原因是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实在太少,其中还包括引发硬件用户争议的捆绑广告收入。另一个反驳的理由是,苹果也推出了各种软件和服务,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硬件产品的销售。即便是互联网服务的收入是小米的两倍,苹果也从来不对外说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许是厌倦了争论,雷军在上市前夕升级了小米的定位。他在上市前的路演中说:我并不是很纠结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反正小米是家独一无二的公司。这家公司具备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的所有能力,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联网基因、还是一家有电商基因的综合性企业,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的铁人三项。连小米是“苹果和腾讯的结合体”都难以接受的投资人,能接受“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的新定位么?无边界增长?对于小米的未来走向,不同的人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小米的信徒们认为自己正在见证一个“没有确定发展边界”的商业帝国的崛起;而反对者则评价说,小米在“犀牛的身板、霸王龙的估值”背后,是“狗屁”的成长空间。这也直接反映在了对估值的争论上。乐观派大多是雷军的追随者,认定小米是新物种、这种创新模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是,小米卖硬件还有很长的路,更何况之后还有物联网的广阔空间。小米手机出货量去年的触底反弹被认为是有力的证据之一。2017年小米总共售出了9140万部智能手机,相比2016年几乎翻倍增长。“同期苹果负增长、三星负增长、华为负增长”,雷军在香港路演时以此证明,小米已经走出了低谷、迎来新一波成长。2016年,小米手机比2015年少卖了1110万部手机,市场排名也从第一跌落。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卖出的智能手机中,小米的占比为7.4%,排在三星、苹果和华为之后。如今在国内这家公司决定乘胜追击。在今年2月的公司年会上,雷军发表了战斗檄文:小米要在未来10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而在尝到了开发印度市场的甜头后,国际化也成了小米的重要策略。这从小米募资资金的用途中可见一斑,其中的30%将用于全球扩张。除了手机,小米还卖从运动手环、充电宝到台灯、电饭锅甚至签字笔等产品。小米通过投资,似乎创建了一个无所不包、一站全包的生态链条体系。小米官方披露的信息,他们售卖超过100款生活消费品。这其中,手环、充电宝、空气净化器和平衡车都是中国市场第一。在去年小米的营收结构中,这些生活消费品已经占到了总量的20%。截止到2018年3月,有1400万“米粉”拥有5个以上的小米产品,这其中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这被用以证明小米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所以上市募到的钱中,也有30%要用于“扩品类”。但光卖百货并不是小米的梦想,“这些智能产品能互通互联”,在小米看来这不仅能提高用户黏性,更为进军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创造了可能。IoT仅在中国现在就是个万亿级的市场。不过在质疑者看来,小米的这些“设想”都有破绽。首先硬件和互联网服务都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小米要想胜出并没那么容易。其次小米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模式也有待观望。根据招股书,小米目前在印度、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即便被小米当做典范的印度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当地的净亏损达到1.31亿元。不少人认为小米认是在用亏损换市场占有率。“盈利”是小米备受攻击的命门。目前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不到900元,这么低的价位同时也拉低了毛利率水平。雷军今年4月高调“承诺”,小米硬件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实际上,他就算想多赚点恐怕也做不到。“并不是小米没有重视中高端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说,现实是没能突破。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小米手机的平均利润只有13元人民币,不仅低于OPPO、华为,更只是苹果的1.3%。而小米引以为傲的生态链,也不是没有风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陈鑫磊认为,小米所有的硬件产品都身处红海,“这些产品的利润也很低”,并不能改善小米现有的盈利状况。而生态链与小米主业之间的关联性又怎么体现?分析人士认为,小米在这点上不仅不如苹果,甚至还比不上乐视。小米的IoT梦想也有人嗤之以鼻。物联网的主要使用者未来会是政府或者机构,个人市场的爆发会晚于机构市场。即便家庭互联网市场爆发,到时候这也是各大家电企业必争的市场,而小米生态链迄今并没有把品牌厂商纳入其中。“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技术、场景和数据、创新。这三者缺一不可。”陈鑫磊说,小米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小米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按计划,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中将有近100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但创新、研发要求持续投入,自称“科技感”的小米,去年的研发费用只占到销售收入的2.7%,而A股所有TMT公司2016年的占比都已经是8.25%了。低利润、市场扩张优先之下,小米如何破解?&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东方财富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财经资讯门户,24小时财经资讯更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亚财富理财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