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战斗机绑上动物的皮雷达原理第五版pdf不就发现不了了吗

5.7K30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8K8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空战史上最经典的空袭: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_【快资讯】
空战史上最经典的空袭: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
三十六年前的今天,日傍晚,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方18公里外,戒备森严的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上空一片宁静。忽然,战机的轰鸣声犹如滚雷一般,从西方传来。转眼之间,8架以色列空军的F-16战斗机飞临头顶,重磅炸弹有如雨点一般落下。在短短80秒的时间,犹太人摧毁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完成了一次经典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最终,这次攻击行动成为教科书式的战例,被日后的各国空军反复研究。
以色列空军这次“巴比伦行动”名声大噪,其起因还要从1960年代,伊拉克雄心勃勃的核计划说起。在伊拉克政府的多年交涉后,法国政府同意向其出售“奥西拉克”型研究用反应堆技术。1975年,伊法两国公开签署了购买核反应堆的协议,向国际社会宣布:法国工程师将在巴格达城外建立一个奥西拉克型核反应堆,即塔穆兹1号。
伊拉克购买法国反应堆的消息传出之后,立刻挑动了另一个中东地区强国的神经。以色列政府意识到伊拉克很有可能会依靠核反应堆产出武器级的核原材料,进而制造原子弹,对以色列产生严重威胁。以色列政府迅速反应,与法国政府交涉,试图阻止这单危险的交易。但是,以色列无法提出比伊拉克人更加有诱惑力的价码,外交斡旋失败了。
不过,以色列人没有善罢甘休。他们迅速派出了精锐的摩萨德特工,四处暗杀参与计划的伊拉克核科学家。与此同时,他们还与伊拉克的敌人——伊朗合作,提供有关核反应堆的情报。在以色列的帮助下,伊朗空军最终在日发动了意在破坏反应堆的“焦剑行动”。不过,这些零敲碎打的破坏活动,只对反应堆的施工造成了微不足道的影响。位于巴格达东南部的工地上,奥西拉克反应堆的建设依然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事已至此,意志坚定的以色列人决心亲自下手,派出空军摧毁这个严重威胁到他们的核反应堆。实际上,早在1975年传出伊拉克购买核反应堆的时候,以色列就已经把这个反应堆列作潜在攻击目标。不过,当时以色列空军配备的战机却无法完成任务:旗下的A-4天鹰攻击机和F-4鬼怪战斗轰炸机性能落后、航程过短,所以攻击方案一直悬而未决。
不过,到了1980年代,技术问题迎刃而解:在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前,伊朗和以色列政府曾经向美国分别订购了F-16战斗机。根据购买顺序,伊朗的F-16战斗机交货顺序较前,而以色列的交货日期则被定在了1982年。随着伊朗的新政府与美国决裂,这批战斗机的订单也随之告吹,已经生产好的F-16转而交给了以色列。
相比以色列空军此前装备的A-4天鹰和F-4鬼怪,F-16战隼可谓是一架跨越式的战机,不仅拥有更加强大的挂载能力,而且续航能力也远超前者。这就意味着,以色列的飞行员可以用F-16当战斗轰炸机,配合另外一种以色列空军获得的新型战斗机——F-15鹰,对塔穆兹1号反应堆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于是,“巴比伦行动”开始规划。以色列空军选择了一位资深的王牌飞行员阿维耶姆·塞拉,作为此次任务的行动指挥官。塞拉是以色列空军F-4战斗机部队的首批飞行员,与其他伙伴创立了著名的第69“铁锤”中队,拥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塞拉的安排之下,以色列空军开始迅速筹划针对反应堆以及伊拉克空防系统的情报收集工作。他们首先派出了F-4鬼怪战斗机,穿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领空进入伊拉克,侦察这三个国家的空防系统以及战斗机拦截反应速度。
不用多久,以色列人就发现伊拉克人的空防系统存在严重漏洞:在一般情况下,伊拉克人至少要2-3分钟才反应过来,并且召集战斗机升空拦截。这个漏洞,为袭击行动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时机,保证参与行动的战斗机拥有足够的时间脱身。与此同时,侦察机还发现约旦领空有雷达严密监视,而从南方绕道、行经沙特领空更加安全。不过,这也意味着攻击机群必须往南绕一个大圈,这将会是对飞机航程的严峻考验。
此外,以色列还从伊朗的手中,拿到了“焦剑行动”的细节,并千方百计要来了美国KH-11间谍卫星拍摄的塔穆兹1号反应堆照片。为了这个反应堆,摩萨德甚至买通了一些法国的工程人员,探听反应堆建设工作的具体进度。在综合了所有情报之后,以色列的情报人员确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恐惧的事实——奥西拉克反应堆将会在1981年6月下旬加注核燃料、投入运行。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空军必须在这个日期之前摧毁反应堆,否则等到核燃料加注完毕之后再展开攻击,核泄漏事故必然一发不可收拾,以色列将背负巨大的外交压力!
事不宜迟,任务小组迅速展开了后续的任务筹备工作。最早一批完成F-16战斗训练、从美国返回的以色列飞行员,马上被安排到了沙漠之中,与另外一批参与行动的F-15战斗机飞行员一同进行艰苦的沙漠低空导航训练。与此同时,任务的编队设置、任务规划、武器挂载配置等细节也很快确定了下来:在这次攻击中,8架崭新的F-16战隼战斗机将会负责主攻任务,这些F-16将会挂上1副300加仑中线副油箱、2副370加仑机身副油箱、2枚2000磅MK-84无制导惯性炸弹以及2枚AIM-9L美制响尾蛇导弹。
之所以选择无制导炸弹,而不是激光制导炸弹,是因为以色列人极度重视炸弹的可靠性。他们认为精确制导炸弹固然先进,但是炸弹上拥有众多的电子元件、光电感应器,会大大增加故障和被干扰的几率。而MK-84铁炸弹则没有这种问题。以色列空军对此信心满满,相信经过艰苦训练,以色列飞行员可以准确地将这些炸弹投放在反应堆建筑上,彻底摧毁内部的反应堆。
除了F-16战隼之外,编队中还包括了6架F-15战斗机,它们将会挂载副油箱和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电子吊舱,武器是4枚AIM-7F空对空导弹和4枚响尾蛇导弹。这些重型双引擎战斗机的任务是在目标区域上空执行电磁压制/空域压制任务,干扰伊拉克的地对空导弹,击落升空的伊拉克战机,为攻击机群进行提供安全保障。按照计划,所有参战的飞机以超低空穿过沙特领空,进入伊拉克境内。当编队抵达反应堆附近,编队中的F-15战斗机将会拉起爬升,开启干扰吊舱提供电磁掩护,而F-16机群则会在迅速爬升后,进行俯冲投弹。完成投弹后,F-16机群将会爬升至高空,然后在F-15机群的电磁掩护下按照原路返航。
在经过了艰苦的高强度训练之后,所有参加任务的机组已经完全熟悉了整个攻击任务的流程。任务指挥官塞拉回忆说:“经过长时间的紧密训练之后,所有参加任务的机组都已经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交响乐团一样,只等你下令演奏出属于他们的'协奏曲’。”不过,大多数机组人员依然被蒙在鼓里,一些年轻的飞行员认为他们将要袭击叙利亚的地对空导弹阵地,其他人感觉无制导炸弹并不是针对这些目标的最佳手段,怀疑他们应该是要对付更加特别的目标。
日的早上,这些年轻人的猜想终于得到了答案。在这一天,参加任务的F-15和F-16战斗机整齐地停放在距离红海小镇埃拉特20公里外的埃佐恩空军基地上。在基地的简报室内,巴比伦行动的领航长机泽夫·拉兹中校,向所有参与空袭行动的飞行员进行了详尽的任务简报:
路线:我们将飞过埃拉特和亚喀巴湾,然后在靠近约旦南部的沙特阿拉伯边境线上飞行,穿越伊拉克沙漠直到巴格达,这条路线是为了避开阿拉伯村庄以及可能发现我们的城市。这并不是最短的路径,但是这条线路可以确保我们不被雷达发现,安全抵达目标。在一路上,我们将会保持150英尺的高度低空飞行,返航时则会选择高空航线,因为那时候将会面临缺少燃料的困境!如果有谁在返航时陷入狗斗,他就没法返回基地了!
轰炸战术:在距离反应堆以东20公里处,我们将开启加力燃烧室全速爬升,直至抵达投弹高度。然后我们将会翻滚而下,确定目标,并且以35度角俯冲加速至600节速度,在3500英尺高度瞄准反应堆主体建筑,投下炸弹,并且要记得一路上释放诱饵,以误导地面防空火力。所有飞行员将以5秒钟为间隔投下炸弹。在总共16枚炸弹中,你们只要命中8枚就可以确保摧毁目标!
目标防御:目标建筑拥有完备的空防武器,周边被大量的高射炮和防空导弹阵地包围,并且外围还有一座高高的土墙包围着。”
下午15点55分,巴比伦行动正式展开。参与任务的F-15和F-16战斗机按照顺序启动引擎,滑行到跑道,打开加力燃烧室滑跑升空。不久之后,大批正在埃拉特和亚喀巴湾游玩的旅客,惊讶地看着一个整齐的以色列空军编队从头顶上高速掠过,越过亚喀巴湾直奔沙特和约旦的边境线而去。其中一名望着天空目瞪口呆的游客,正是驾驶自己游艇出海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侯赛因也是一名专业的飞行员,他马上根据以色列编队的航向,准确判断出他们的目标——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侯赛因立刻在游艇上联系手下,命令他们通知伊拉克注意戒备以色列的空袭部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警告被忽视了,伊拉克空防部队也没有进入戒备状态。
进入沙特领空之后,年轻的以色列飞行员们压低了飞机,从树梢高度掠过茫茫的沙漠。经过了严格的低空导航训练之后,在超低空进行高速飞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17点10分,编队穿过了沙特与伊拉克的国境线,进入到了伊拉克的领空。以色列飞行员紧张地盯着眼前的雷达以及告警系统,准备对伊拉克战机的拦截行动作出反应。不过,他们的担心落空了,大意的伊拉克人并没有发现空袭编队。
6月7日的傍晚,巴格达城外的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工地上,大多数负责操纵对空武器的伊拉克空防部队士兵已经从岗位上退下,前往食堂中准备享用丰盛的晚餐。就在此时,喷气式引擎的轰鸣声开始从夕阳的方向传来——以色列空袭编队抵达了反应堆上空!17点33分,6架负责掩护的F-15战斗机迅速拉高,开启机上的电子干扰压制伊拉克空防系统,准备应对任何来袭的伊拉克战机。与此同时,8架F-16战斗机则打开加力燃烧室爬升至投弹高度,并且将火控模式调至CCIP模式(也就是连续计算弹着点模式,这种模式将会持续在平面显示器中投射出炸弹的命中点,通常用于目视投弹)。一位参与攻击的飞行员回忆道:“我第一眼就看见了反应堆的白色穹顶,它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慌忙之中,伊拉克士兵们扔掉了餐具,向着他们的阵位狂奔而去,但是已经太晚了。仅仅数秒之后,驾驶着长机的拉兹中校就在3500英尺高度投下了两枚MK-84炸弹!这两枚炸弹准确命中反应堆,穿过穹顶,灌入反应炉的内部轰然爆炸!投下炸弹之后,拉兹中校迅速打开F-16的加力燃烧室,爬升到高空躲避地面防空火力。在他的身后,另外7架参与攻击任务的F-16鱼贯而入,以5秒为间隔在反应堆上空投下炸弹,再拉起规避。
其中一名参与攻击行动的飞行员,是日后以色列的首位宇航员伊兰·拉蒙,他负责驾驶第四架发动攻击的F-16战机。在日后,拉蒙回忆起了行动的细节:
我们正在伊拉克的领空内飞翔,当我们经过另外一个导航点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环境依然是一片沙漠。我试图集中精力来驾驶F-16战斗机,但是脑海里不断地回想着任务的目标,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这是我们第一次为一个国家的命运负责!正当我看见一个荒凉的机场和一片建筑物的时候,有人通过无线电呼唤我:'注意防空炮火!’话音未落,天空中突然充满了爆炸的闪光。我启动了加力燃烧室拉起飞机。接下来,我所看见的是绝对不会忘记的目标特征——反应堆建筑的银色穹顶!
就在拉蒙进入投弹航路的时候,赶到阵位上的伊拉克士兵架起了高射炮,朝着发动空袭的以色列战机喷吐出致命的火舌。不过,由于他们的火控雷达尚未暖机,伊拉克人只能通过目视进行瞄准,根本无法击中任何一架F-16。短短80秒之后,最后一架F-16战机在反应堆上空投下了炸弹,然后做出剧烈机动进行脱离。拉蒙回忆起了这些细节:
无线电里传来了最后一架攻击机的呼叫:'8号机,所有人已经查理!’查理是一个暗号,意思就是所有人已经结束投弹。眼前的一幕非常震撼,我眼睁睁地看着在我前面的飞机投下炸弹,命中了目标,导致整个白色穹顶往建筑内部倒塌!命中率简直高的要命!
拉蒙的记忆是准确的,8架攻击机挂载的16枚MK-84航弹中,有14枚穿入了反应炉内部爆炸,法国人制造的核反应堆彻底报销!
完成投弹之后,攻击机群爬升至高空,迅速沿着原来的航路向基地返航。在一路上,没有伊拉克战机胆敢升空拦截他们。如同奇迹般地,14架参与巴比伦行动的战机全部返回了基地,没有任何一架在行动中损失,行动大获全胜!带队长机拉兹中校在日后回忆起了返航的细节:
这绝对是一个奇迹,我们从没想过在炸毁反应堆之后,居然还会没有损失哪怕一架飞机!在返航的时候,我们一直朝着夕阳飞去,由于战机的飞行速度相当快,所以太阳一直没有落山,我们感觉太阳就像一直保持在原位一样!与此同时飞行员们打开无线电,一直在背诵着圣经的经文——约书亚记10:12。现在想起来,我感觉自己起了鸡皮疙瘩。
在攻击结束后,塔穆兹1号反应堆的残骸内,留下来了10具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的尸体,还有1名法国专家身亡。整个核反应堆彻底报销,再无重建可能。虽然伊拉克后来与法国再次磋商建立反应堆事宜,而法国人也同意继续建造反应堆,但是并没有实质进展。最终,法国人在1984年彻底取消了反应堆的建造计划。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塔穆兹1号反应堆附属的其他核设施被多国联军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核计划就此结束。战机光学隐身?早就不是啥新鲜玩意了战机光学隐身?早就不是啥新鲜玩意了米尔军事网百家号前一段在珠海航展上露面的歼-20引发了大家的极大热情,匆匆掠过又消失不见更是引发无数猜测,很多网友调侃说,歼-20不愧是主打隐身性能的下一代战斗机,在珠海航展上表演了一分钟飞行和九分钟隐身。玩笑归玩笑,说起来潜伏隐蔽、伪装突袭等手段早就被人类用于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现在,如何让对手发现不了自己,在没有雷达、红外线探测技术的情况下,那就是“让你看不见我”,即利用色彩、外形的视觉伪装自身。战机也不例外,从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在研究如何让战机在地面和空中难以被发现,被发现后也难以确定其速度、距离和高度,其结果就是飞机伪装色的出现。虽然不能像科幻小说那样让飞机消失不见,但却是战机光学隐身的重要措施。飞机伪装色属于视觉隐身范畴,这是一门运用光线、色彩和图案的艺术,伪装涂装的效果高度依赖环境,主要对人类的肉眼起作用,还有一些电视观测系统。一战期间,随着军用航空领域的迅速发展,飞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战场和敌后上空,这使得部署在野战机场的军用飞机需要进行伪装以避免被敌机发现后击毁在地面。人们在机身和机翼的上表面涂上了用于模仿大地和森林的颜色,或者缀以黑色或白色斑点的大斑点迷彩,用于模拟林间斑驳的树叶阴影。下表面则涂上用于模拟天空的浅蓝、浅灰或白色,甚至不涂装直接暴露出浅色的织物蒙布。这种伪装涂装的设计思想是:从上半球看,飞机上表面会融入地面背景之中,而从下半球看,飞机下表面又会变成明亮天空的一部分。许多大自然的生物,如鸟类、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也采取了这一伪装策略: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一战中,一根筋的德国佬还把视觉隐身做到了匪夷所思的极致——透明飞机!他们改装了几架福克战斗机和一架大型轰炸机,将帆布蒙皮换成透明的赛璐璐蒙皮进行了实验,还确实有效果。但是赛璐璐蒙皮也有很大的缺点,在特定角度看并不透明,并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最后并没有投入实战。二战期间,虽然已经有雷达问世,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目视仍然是发现敌人的唯一手段。英国皇家空军较早把涂装的醒目色调改为较为柔和的低可视度伪装色调,如在夜间轰炸机下表面涂上粗糙亚光的黑色漆,空军战机上表面采用绿色、黄褐色和土灰色搭配,下表面天蓝色或浅灰白,海军战机选择深海灰色,其目的是达到从不同视角特别是主要威胁的上下方观察,能够形成与停放地和战场背景混淆掩盖,引发视觉判断模糊或形成错觉的隐身效果。类似的德、苏、美、日等各参战国战机也都有根据各自本土和外部主战场设计的伪装涂装方案。二战后到冷战初期,很多国家空军曾短期放弃过伪装色,改为原装金属银色,原因一是为超音速减阻和去掉多余重量,二是据称这样对核战辐射有一定防御效果,因此只在部分海军战斗机上还保留了深蓝和浅灰等色系的组合涂装。但美国自从 70 年代越战中面临北越空中威胁和战损越来越大以后,就再次恢复了战斗机伪装色涂装,基于越南亚热带丛林地貌的背景特征,在机身上部采用丛林绿、中部绿色褐色混杂,下部浅灰色,以降低视距内被发现的概率,这就是著名的“越战迷彩”此举后来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一直到现在美国空军都还在持续对低可视度涂装进行研究,以尽可能获取空战和对地攻击时的相对视觉隐身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在较远的距离上,涂装亮度和对比度对视觉感知的影响远大于色彩上的差异,消除高亮度反光和过大的对比度、清除阴影区是低可视度涂装的一个重点设计方向。虽然隐身战机利用低可探测性优势可以在中远距离上获得便利,但也不能排除一旦战场态势复杂化很可能会进入近距离视距作战模式,因此采用低可视度伪装涂装仍然是今后提高战机生存力的一项必要措施。现代伪装涂装的色彩和图案的使用都已经过大量的实验并理论化了,多数国家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和独特的涂装,人们往往在没有看到国籍标志前就能确定飞机的所属国家。当然色彩和图案也会随着新理论的推出和作战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目前美国战机主要伪装涂装已形成几种标准系列,如应用于空军战机的深灰/浅灰色系列组合“幽灵灰”色调,用于欧洲战场的灰/绿/浅绿“1 号方案”,用在海军的灰白涂装和陆战队的蓝灰/灰白涂装方案,以及陆军航空兵的橄榄绿/褐色涂装。我们国家空军在近年来在低可视度涂装上也有很大进步,这次在珠海航展上出现的两架歼-20中采用了新型空优蓝灰色系迷彩涂装,在不同角度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相当给力。以后谁再提咱家飞机涂装土,小心本虎咬你!顺便说一句,本虎身上的条纹也是一种飞机伪装色,呵呵。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米尔军事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传播爱国思想,做理智的爱国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战斗机排名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