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专用手机该不该用手机?

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这些建议家长和老师最好看看!
手机越来越普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上学的时候还会带着手机,qq、微信、各类app充斥其中。手机给孩子们带来的到底是便利还是阻挠?
要不要允许孩子上学带手机?手机带什么样的比较好?不少家长对此有疑问,今天,小微邀请几位家长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 又该如何根除手机依赖症?
我规定孩子不能擅装社交软件
——仇海春(初一学生家长)
为方便联系,我家孩子小学阶段一直使用一部老年机,功能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有几个特别简单的小游戏。上了中学以后,更换智能手机的同时,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微信不能装(是在家里的PAD上装的,使用要通过家长同意);手机使用的套餐本身没有流量,只能用WIFI;手机里面装了QQ可以与家长联系。
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些防不胜防的漏洞;有时解难题容易依赖网络走捷径;网络交友我们难以控制;更换带流量的套餐;手机需要更新等。显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如何能让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还需要在正确使用手机和滥用手机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我们家长用手机也要约法三章
——马青翠(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西苑小学教师)
家长在家使用手机会影响对的孩子关注,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因此,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孩子需要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弹琴、做作业、看书等),或者家庭、单位有一些紧急的事情非要马上处理时,才会去使用手机,否则就不去触碰手机,让孩子觉得手机只是个通讯工具。
孩子耳濡目染,在家里几乎不使用手机,只是用于在特殊情况下与家长、同学进行沟通,她已经养成了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因此,要想防止孩子滥用手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关注孩子。
手机正在慢慢消磨学生逆商
——贾贺博(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学副校长)
手机的使用是把双刃剑,除了在联网后,传播内容上难以控制,虚拟交流限制沟通能力,容易导致忽视亲情、友情,意志品质变得薄弱等显而易见的现象。在与毕业生返校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步入职场后普遍有种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窘迫,甚至有些逃避现实,干脆放弃了工作机会,当然他们大多数的“后路”与避难的“安全港”就是手机。
手机,让他们在沮丧时寻找慰藉,在烦恼时分散注意力,在忧郁时找到快感,在疲惫时舒缓身心……其实,这些看似平和的消解模式,只是把手机当情感寄托、情绪通道。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消磨斗志、回避问题、消极生活。逆境的承受力越发降低。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得不关注学生逆商的培养,为学生人生发展做强有力的铺垫。让学生顺遂时,保持积极进取的意志;逆境中,拿出不惧失败的勇气。而手机正是逆商最危险的杀伤武器,应该尽量避免。
学生使用手机忌“堵”宜“疏”
——田欣(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成长中的青少年特立独行、个性张扬,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倾诉,表达想法,获得外部的评价和认同,而手机的使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因为青少年自制力较弱,手机的智能化越高,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强,很多学生长期沉迷手机的使用,不能专注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沉溺自我世界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追求时尚和品牌,也容易在学生中间滋长攀比和虚荣风气。
因此,学校对于学生手机的使用,要理性看待,规范使用,合理约束,适当引导,忌“堵”宜“疏”。我们学校在学期伊始就和学生明确手机使用的规范要求,有的班级设立了手机存放的专门区域,设计精美的挂袋供学生存放手机,同时将手机管理纳入班级制度。
老师们在家校沟通中和家长达成共识,引导孩子在校外能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学校还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甄别信息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盈学生的精神生活。
手机给师生关系,带来新课题
——赵彧(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语文教师)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使用者已经逐渐拓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认为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有三大益处:
第一,手机的使用方便教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让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加的便捷;
第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使师生之间有了学校以外更多层面的互相了解;
第三,教育类APP的出现,方便了教师家庭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有利于更及时和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办公更加便捷、高效。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味地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可能阻碍他们对科技的了解,并且引发学生的逆反,对师生关系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要相信,手机对你学习有帮助,不要问理由!切记!!”
这是走过高考的一个考生,在微博上给学弟学妹们的留言,现实中,对于绝大多数来讲,手机能帮助学习,往往是借口。只有少数的自律能力很强的考生,并且有明确的底线意识:“手机仅仅是工具,不能受制于它。”这样的考生,手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样的考生,占有的比例很低。
少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把手机当做一种资源,例如说可以和老师交流,查阅一些资料,即便这样,他们也不是时刻都开机,开机时间都是有节制的,并且能坚持下去。这样一来,手机,仅仅作为交流、查询工具,对备考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多数考生来讲,做不到这样,因为:
1.破坏专注力
拿起手机想要查一道题,却被一个页面上闪出的新闻吸引;
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作业, 随手拿起手机找同桌吐槽下英语老师;
正在为一道题的解法苦思冥想,脑子里闪出一句歌词,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找歌听一听;
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好像一直在努力,却总是熬到12点还没有把改做的作业完成。
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似乎已经成了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的“通病”,“专注”状态正变得越来越难得。
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思考问题。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巴菲特说,我的答案是专注,而且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对一个学生来说,能不能培养出高考所需的能力,关键在专注力的强弱,而非低层次的时间投入。
沉迷手机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思考;而没有深入思考,浅尝辄止是无益于掌握高难度内容的。
2.占用宝贵的时间
高中生学习之余的时间并不多,有些同学把碎片时间用来看几页课外书、做几个健身小动作、跟爸妈聊聊天说说话;有些同学则是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想拿起手机,而一拿起手机就再难放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转换频道进入学习状态,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成为手机上瘾患者。
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说:游戏大佬们制作的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有个兴奋点,而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说白了就是只要让你坐到游戏跟前,根本就下不来,想下来也不要你下来,你下来那就是制作游戏的人的失败了。
而到底是你聪明还是游戏制作者聪明?他们是一个攻关团队,你们不过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们匹敌?
别人在课下拼命学习,你却在找尽时机想尽办法不惜熬夜玩手机;别人在课堂上专心听,你却在胡思乱想、打盹闹瞌睡;别人下课或休息或准备预习,你却兴奋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级打怪,手痒心难耐。谁能考出好成绩,还用说吗?
3.破坏与周围人的关系
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恐惧担心,着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网线、砸手机,争吵责骂;或到处寻方找策,一想起来就暗自垂泪,为孩子未来担心;老师则怒其不争,反复劝说无用后,干脆听之任之;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是大多数沉迷手机孩子的生存状态。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老师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如何根除手机依赖症?
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对手机真的那么不可割舍吗?没有APP,没有手机词典就不能正常学习吗?或者会造成很大损失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别为自己割舍不了手机找理由。
你用手机查英文单词或者成语比用词典快,但是用词典的记忆深刻,亲测有效。而且搜题啥的,自己动脑子,或者问老师问同学。你如果一有不会的题就查,的确当时很方便,但是会有依赖。
再者,问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是来自别人不管屁用的虚荣,还是一份理想的通知书。
9个建议做法
1.不带手机或带老人机上学,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驳。
“我要查单词”“你可以用电子词典(没有游戏和小说那种)”
“我要看时间”“你可以带手表”
“我要刷题”“怎么?学校的题目还不够多?”
“我要跟家里人联系”“老人机帮到你~”
“我要查时政热点,查单词、刷题...........”
“好吧,我让你带,不过~请自觉的上交老师,跟老师约定每天一个时间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内容,用完放到老师那儿,要回家了再拿回来”
2.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谁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的或者通过老师联系你的!
3.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
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却是会严重影响我们学习的专注度的。所以建议大家:对你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
4.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
5.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
6.卸载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机游戏及娱乐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们已经是高中生了,即将奔赴战场,就一定不要沉迷游戏了。
7.清理手机里的电子书
看时政新闻是一种很好的了解社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于各种娱乐性质的虚构类小说,那就劝你不要看手机了。
8.在需要专注的时间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在需要专注学习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
9.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我们的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我们可以培养在睡前看一会书的习惯,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请关注郑州新东方官网(http://zz.xdf.cn/),网报优惠50—100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壹点辩论赛: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图)_网易新闻
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担心孩子玩游戏或被抢;不用,不方便联系孩子  金黔在线讯 近日,贵阳论坛网友罗赟一直在纠结这样一件事:给不给自己12岁的儿子买手机?不买吧,班上同学都有手机了,自己孩子没有会不高兴;买了吧,又怕孩子玩手机游戏,不好好听课,耽误了学习。虽然最后罗赟把自己的旧手机给了儿子,但这个不能玩QQ游戏的手机远不能满足儿子的心愿。
想玩手机游戏
又怕被老师发现
“手机要有蓝牙功能,能看视频短片,能玩QQ游戏,总之手机的功能越多越好!”罗赟的儿子小罗向记者坦言。日前,记者在贵阳市达德学校采访了几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田孟凡说,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用手机了,是爸妈买给他的,为的是能随时联系到他,报个平安。除此之外,他也会用手机玩游戏,不过不敢在课堂上玩。
看看妈妈的手机到底有啥好玩的?  家住三桥的杨智晴在达德学校读五年级,她现在使用的手机是国产机,价格在600元左右,还是她在读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好,妈妈买给她的奖品。虽然手机内已经安装了一些游戏和QQ聊天软件,但她说只用来给家里打打电话。如果用其他功能,话费超支了,妈妈是会过问的。
怕小孩玩游戏
更担忧孩子的安全
一边是因为担心孩子玩手机游戏耽误学习,而不让孩子用手机,一边是担忧孩子的安全,又需要用手机和孩子保持联系。这两者比较而言,不少家长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网友罗赟的儿子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上学,要不要手机联系对于他而言都不太重要。他担心的是儿子受同学影响,上课不专心听课,偷偷玩游戏。虽然罗赟最后把自己的旧手机给了孩子,但他仍然认为小学生没必要用手机。
而对于贵阳市民向春红来说,给孩子买手机肯定必须的,因为儿子上学离家远,有个手机好报平安。她的儿子还在贵阳市实验小学读五年级时,她就给孩子买了部500多元的手机,没有QQ软件,只能打电话、收发信息。她认为孩子有了手机不一定就会影响学习,只要自觉自律。
“孩子的手机被抢过两次,有一次还被抢劫的打了一顿。但我还是要给他买手机。”向女士回忆说。孩子有了手机,信息沟通就快得多,便于家长监管。
四年级以上的学生
可以用手机
“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自制力稍微强一点,他们用手机主要是和家长联系,所以我觉得他们可以用手机。”贵阳市达德学校五年级的李老师这样说。李老师任课的班上有40多个孩子,90%的人都有手机,款式各种各样,比较好的手机价位在1000元左右。
达德学校王校长说,学校没有明确禁止小学生使用手机。但老师通常会在上课前提醒学生关闭手机。如果发现哪个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或者看小说、听歌的,老师会批评学生,并把手机暂时保管起来,放学后归还给他。
来达德学校读书的孩子远的来自甘荫塘、花溪,也有金阳新区的,家长们等孩子进入校园后会给他们打来电话,或者孩子打电话过去,有了手机联系起来方便又快捷。达德学校五年级的陈老师说,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会比较好奇,虽然自制力不强,但大多数都听老师的话,加上受学校的学习氛围影响,相信孩子是会懂得如何恰当使用手机的。
作者:杨郦晶 刘婷婷
本文来源:贵州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每道题单选
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1.您今年多大*A 25~35B 35~40C 40以上2.您认为孩子多少岁可以拥有手机*A 8~12B 12~18C 18岁以上3.您希望孩子的手机性能如何*A 智能手机功能齐全B 仅限打电话和发短信功能4.您认为手机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么*A 有B 没有5.您认为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使用手机么*A 能B 不能6. 对于给小学生配手机您最大的担心是*&【多选题】A 老师无法控制学生使用时间B 扰乱课堂秩序C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7.小学生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于持有手机的态度是*A 反对B 赞成C 不持态度8.小学生本人对于自己使用手机的态度*A 坚决要求拥有B 尊重自己父母及老师意见9.根据您了解,您的孩子一般使用手机做什么最多*A 玩游戏B浏览学习方面内容C 和同学聊天10.如果您是小学生家长您现在给自己孩子配手机了吗*A 配了B 没有配
&提供技术支持“低头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映照出人们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脆弱与迷茫。
网络配图法国国民议会7月30日表决通过一份法案,全面禁止15岁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包括中国父母在内的许多家长大声叫好。常盯屏幕伤视力,只顾手游不学习,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多大,不必多说。许多人惊愕的可能是,素来倡导“尊重天性”“自由生长”的西方,竟然会下如此狠手帮孩子“断舍离”。实际上,西方对电子产品侵入孩童生活的担忧更深,许多家长甚至直接称电子游戏为“毒品”,管游戏开发者叫“毒贩”。不独法国,许多西方国家都拿出了相关举措——意大利2007年颁布禁令,违规使用手机可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希腊不仅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连教师在校园使用手机也有限制;英国的“手机禁令”已经覆盖了95%的英格兰地区&&从制度层面对少年“低头族”予以强力约束,这种鲜明的态度、统一的安排值得我们借鉴。这些年,中国社会对少年“低头族”的关注持续增长。为了让孩子们能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不少地方和学校都进行了探索。有的专门召开“手机销毁大会”,场面不可谓不壮观;有的每天安排老师站在校门口“安检”,手机概不入校。这些做法,效果也是有的,但要么限于一地一校乃至一个班级,不具备普遍性,要么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与教师、家长的关系疏离。究其原因,或在于一些操作的简单粗暴,但关键还是自发管理的形式不给力。没有清晰的规则制度要求,没有一以贯之的执行力度,最后大家各行其是,治理效果自然十分有限。当然,我们点赞“手机禁入校园”,并非要对电子产品一禁了之。信息时代,孩子们作为“网络原住民”,想完全与智能手机绝缘,不现实也无必要。呼吁出台统一的顶层设计管管少年“低头族”,督促他们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最终目的是要帮助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明白应当“物为人役”,而非“人为物役”。让工具和我们的生活、情感、思考保持恰当距离,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孩子的成长才能真正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低头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映照出人们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脆弱与迷茫。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和免疫力,不能只靠家长、学校,更需要国家政策落锤定音、凝聚共识,这恐怕是我们从法国新规中获得的最大启示。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addf0f223db8bca00a60.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该不该用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