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行moa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布局怎么样?

EOS联合Bitfinex建立EOSfinex(去中心化交易所),今天被这条消息刷屏了。Token市场火热挡不住,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入场。2018年的一大趋势是会继续诞生大量交易所,包括中心化、去中心化、半中心化的交易所。除了基于以太坊发行的ERC20代币,其他公链会陆续推出基于自己平台开发的DAPP应用和发行的代币,扶持生态圈内的交易所和交易对,比如EOS、NEO等。随着技术升级,去中心化和半中心化交易所性能和体验也会不断提升。个人观点,当前阶段,除了基础链,交易所是另一个最佳投资标的。交易所TOKEN比其他应用层TOKEN靠谱多了,底层公链基础设施还很初级,目前99%的应用层TOKEN都只是设想或圈钱幌子,除了交易所TOKEN有实际使用价值。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TOKEN的投资逻辑。中心和去中心各有优劣势。中心化交易所效率高、体验好、成交量大、流通性强,但安全隐患大(盗币、丢币、交易所监守自盗)、作恶成本低(刷交易量、联合坐庄等),这里不是说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都会作恶,但目前没有一家交易所能自证清白。相比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效率低、体验差、操作复杂。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短板是效率,理论上来说,去中心化的交易撮合速度是不可能达到中心化交易速度的,只能无限逼近。但对用户而言,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和公平,交易费用也更低。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所有操作都发生在智能合约,你的资产永远自己掌控。去中心化交易几乎没法操盘做庄,传统中心化交易所拉盘的作恶行为可以杜绝。因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所有节点共同参与,庄家要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庄,需要同时调动成千上万个真实节点同时挂多单或是空单,很难的。下图是一些知名的去中心化和半中心化交易所项目。上图中,0x、Loopring、kyber、井畅,这四个项目是开源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基于这四个平台可以开发去中心化交易所。其他项目都是上层应用,只是单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此外,除了Bitshares、Cybex、井畅,其他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中间层协议或交易所应用,只能交易基于以太坊发行的ERC20 tokens,其他公链的tokens无法支持。此外,这些项目后续发展可能会受到以太坊系统性能的限制。Cybex基于EOS开发,采用石墨烯技术;Bitshares是独立系统,采用石墨烯技术;井畅是独立系统,支持井通和墨客,后续跨链功能上线会支持更多公链。0x、Loopring、kyber Network0x、Loopring、KyberNetwork都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开源交易协议层项目。三个项目的技术设计各有特点:0x是链下订单撮合、链上清结算,引入了Relayer概念,可理解为中继节点,所有交易先通过链下Relayer撮合,再上传到链上智能合约执行。Loopring也是链下撮合及链上清结算,创新点是引入环路撮合概念,可一次性将十几种Tokens的订单进行环路撮合,一个订单被广播给多个交易所,最快、价格最优的交易所获得订单。KyberNetwork是储备池模式,与0x、Loopring不同的是,kyber没有订单薄,kyber通过实时参考各交易所市场价格为用户提供最低成交价,链上完成清结算。此外,还为买家和卖家提供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包括期货和期权,来对冲交易的风险。目前,Loopring、KyberNetwork都在开发1.0版本阶段,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0x是这三个项目中开发进度最快、生态圈最全的。(上图是基于0x或与其合作开发的项目)推荐一篇文章:《三大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大PK:从技术角度看0x、路印Loopring与kyber》(链接:http://www.jinse.com/news/blockchain_tech/128817.html)BitsharesBitshares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和去中心化的银行,首发于2014年7月。由BM领衔开发(BM是STEEM、Bitshares、EOS三个项目联合创始人和领头开发者,STEEM、Bitshares都已稳定运行三四年),不过,BM早已脱离Bitshares。Bitshares现在是社区自治,由100多位社区代表共同治理(EOS和Bitshares都是DPOS共识机制)。Bitshares采用石墨烯技术,比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速度跟快、可支持较大规模交易。交易所金融功也很强大,除了买卖交易,还有发起项目、抵押贷款等功能。不过用户体验一般,入门操作较难,对小白很不友好。BTS是Bitshares流通代币,交易、转账、抵押融资都要消耗BTS,Bitshares目前在全球范围已有40多万注册用户,但交易量一般。BTS是老币了,有价值支撑,但从投资角度看,我并不看好BTS未来的上涨潜力,未来会有更强、用户体验更好、支持更多币种的去中心化交易涌现。井畅井畅的定位是价值交换协议,作为去中心化交易的技术标准制定者和服务提供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井畅底层技术自建去中心化交易所。井畅最牛逼之处在于跨链,作为井系项目,最初会支持井通和墨客,后续可以支持比特币、以太坊,以及陆续上线主网的公链。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有井畅和kyber提出跨链功能,0x、Loopring都只支持以太坊以太坊一条链,只能交易ERC20 和ERC223 tokens。kyber跨链据官方说法是基于Polkadot开发,Polkadot的跨链功能要等到2020年才推出。井畅的跨链功能已经研发超过半年,项目方的目标是成为第一个推出跨链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推出,可以关注。跨链的本质是交换协议,就像互联网的HTTP协议一样,各种应用都能通过HTTP协议交换数据。打个比方,每条链都是一座孤岛,跨链就是链接这些孤岛的桥梁。那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跨链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同步两个智能合约状态。比如我发起一笔交易,10个moac买1个eth,那我需要同时从墨客智能合约转账一个moac到以太坊智能合约、以太坊智能合约转账一个以eth到墨客智能合约。这个过程中,两个币的转账速度不一定同步,可能墨客链交易速度快先到达,以太坊公链速度慢后到达。去中心化交易所投资逻辑1、开源交易协议层项目价值大于单个交易所,重点关注协议层项目。2、未来,性能更好(交易速度、吞吐量)、支持跨链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会秒杀其他同类项目。3、单个交易所项目,看开发进度、上线时间、交易速度、用户体验、交易量。上图列表中,其他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单个交易所,只有DEW和EtherDelta已上线,其他项目都还在开发中。开发中的项目,看谁开发进度最快,最先上线接受检验了。已上线的两个去中心化交易所,个人更看好DEW。EtherDelta卡的要死,不是为了第一时间收破发币,基本不会去以德交易。DEW体验挺好,支持的功能也更多,除了交易数字货币,还通过Dew GSPC价格锚定交易全球各种期货证券等。最近熊市,币圈气氛低迷。熊市就别整天关注市场,过年跟家人、老同学、老友多聚聚,祝大家春节快乐!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零界”,今天分享一下MOAC墨客物语【不读你就会问】;为啥我要做moac墨客--序言:今天其他的东西,都需要放一下,因为要向几个大项目的老总,介绍一下我们的moac区块链。所以要把想法好好清理一下,必须让看不懂的外行,都知道我在讲什么,呵呵。大家拿好小板凳,这样就可以明白我们在干嘛了。
墨客物语之一:比特币分叉,是什么鬼?大家最近都被bitcoin gold的分叉搞糊涂了吧,呵呵。前面才分了一个bitcoin cash,而11月16号,还会有一个分叉叫做segwit2x,会搞一个新的b2x出来。比特币一年就生了三个儿子,到底发什么神经呢?其实就是因为创造比特币的中本上神杳无踪影,比特币的工农联盟分裂。分裂的原因,就是比特币区块1M,10分钟出一个区块,导致每秒只能做7个交易。结果就是赌场容量太小,只能进100个,外面有几万个赌徒鼓噪。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矿工们和码农们,闹分裂了,呵呵。
墨客物语之二:矿工和码农撕的是啥逼?矿工们的想法好简单,就是赌徒们上桌子玩,我有手续费拿呢。所以解决方案呢,就是你把赌场容量扩大哈,扩多大呢,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说,现在外面有200人,我们扩一倍?有人说,扩4倍,有人说,不如灵活运用,看多少人自动调节?这就是扩容的2x,4x,8x这些东东。反正赌场大了,来玩的人多了,我们生意兴隆了,多好啊。可是码农观点不一样,觉得你们只看钱,多low啊。不如我们开一个偏厅(侧链),让小玩家在那里过家家,然后大玩家让他们来大厅玩?这个偏厅,叫做segwit。所以大家看到最后纽约开了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工人们和农民们,各自让一步,就是也把大厅规模扩展一倍,也搞偏厅,双管齐下。墨客物语之三:比特币茶杯里面的风波。矿工码农总算达成协议,就是先支持偏厅,那个segwit2x里面,第一步先支持segwit,然后11月份再加上2x(区块扩容到2M)。结果不支持segwit的人,就自己单飞,搞了一个bcc出来了,呵呵。那么在11月份要增加2x,结果一帮人称自己为No2x,就是反对扩容。里面的人,就参与搞刚刚分叉的btg。不光是反对扩容,而且对这些ASIC矿场深恶痛绝,还要修改算法,重新走回GPU挖矿。这里面其实又是一场争论,就是你是不是按照中本上神的原意在搞?但是问题是,上神不见首不见尾,就算是中本出来,他自己内部逻辑都有些问题无法自洽,呵呵,怎么能搞得定这帮工农?墨客物语之四:中本上神的内部逻辑不自洽。中本聪在比特币的白皮书里面,是把比特币系统设计为一个现金支付系统的。现金支付系统,当然应该要服务全世界的屌丝,然后得屌丝者得天下。可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你如果让屌丝们去一边玩,只有大土豪才可以在链上玩,你这是得赵家得天下了,呵呵。这个就把比特币系统变成了一个大宗交易清算系统,屌丝们看到6个大字“阿Q不许入内”,呵呵。你不姓赵,你配姓赵吗?但是如果简单扩容,需要空间过大,导致了穷屌丝一样也没钱参与,结果还是一样,所以这个其实是无解,中本上神也没有好办法。而当比特币内部工农互斗,人家场外不耐烦的赌客,就跑去其他赌场玩去了,呵呵。
墨客物语之五:新赌场闪瞎你的狗眼。结果坊间就新开了一个大赌场,叫做以太坊,创始人是下面年轻的小上神布特林。以太坊的闪耀之处,在于平台里面添置了一台完整的图灵老虎机,你可以在上面写智能合同。结果后来的一堆各路人马,发现在以太坊这里,玩法很有趣,因为你可以在这里按照智能合约给自己发一种被称为ERC20标准的代币,然后可以做自己的上市艾西偶游戏。这种玩法很快爆棚,结果几万赌徒全部到这里开玩,玩得以太坊被堵得水泄不通。因为以太坊的赌场容量扩大得不够大,也就是每秒钟才可以支持20个交易。而我最近看到很多很多成群结队的赌客,都想上来玩,这个也变成了以太坊老板的疼点,因为只有三个方法,才可以解决目前的拥堵问题。
墨客物语之六:堵成狗的以太坊。以太坊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三个路径:第一个就是也搞偏厅,用侧链解决。比如类似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搞雷电网络。或者搞未来的plasma。第二个路径,就是在以太坊上面做分片sharding。第三条路径,就是招呼不了的多出来的赌客,介绍他们去其他新开的赌场,呵呵。而新开的赌场中间的一家,就是我的墨客。墨客的容量比以太坊要大好多好多。以太坊每秒可以支持20个交易,墨客可以快100倍,支持2000个交易,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做到1万,呵呵。墨客物语之七:墨客想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新想法,希望用区块链试验一下,目前怎么玩?不好玩,因为通常你必须自己搭建一条属于自己的链出来。这个不是很好玩的,呵呵。那么你看现在的互联网,你想自己在互联网上面做一个私人网络,怎么玩?有一个东西叫做VPN,凡是懂得科学上网的人,都知道怎么玩,呵呵。就是你在互联网这个公共网络的基础上,搭建一个虚拟的私人网络,这个网络不是物理的,而是逻辑的。其实原理就是加密。在物理的网络交换器上面,也有虚拟网的概念,叫做VLAN。那么墨客的做法,就是首先要满足大家可以上来,在这个共有公共区块链上面,能够很容易地开发子链,或者说,逻辑区块链。墨客物语之八:比特币的segwit。昨天在说到比特币的分叉时候,对segwit的描述不够准确。segwit,全称是segregated witness,中文叫做隔离验证。 其实就是本来每个比特币的交易数据里面含有验证签名,占用了大概65%的数据空间。那么改进的方法,就是将签名移到交易数据的尾巴这里,将数据空间腾出来,大概可以将1MB增加到1.8MB。当然这个解决的是交易ID被更改的问题,事实上,这个改动,防止了第三方的延展性,让闪电网络这种侧链的实现更为简单,也增加了比特币的op_code的简单智能合约的可用性。所以莱特币的创始人Charlie Lee谈到支持segwit的比特币和莱特币之间的跨链交换。
墨客物语之九:以太坊的闪眼法。以太坊的最杰出贡献,是开启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时代。因为智能合约的引入,本来出现在比特币UTXO的两种简单状态,被扩展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状态,也让分布式计算的基本逻辑“状态复制机”(State Replica Machine)成为可能。那么针对拜占庭容错机制的算法,尤其是PBFT,以及各种改进的算法,都涌入了区块链。这里没办法给大家普及里面的各种技术细节,但是可以归纳为一点:在应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POW算法(俗称挖矿),其优点就是全球铺开方便,比如比特币有几千个验证节点,以太坊有2-3万个验证节点(今年3月到了25000),但是其交易处理比较慢,比特币是7,以太坊是20。而应用PBFT算法,正好相反,其交易处理可以比较快,比如可以做到1万,但是节点支持少,很难超过20个,而且很多都在一个数据中心,甚至一个机箱自摸,呵呵。基本上,有人和你说,他们可以做到每秒10万以上,基本上都是在吹牛逼。问一下,他们能不能把节点全球分布一下?这样不会被蓝翔挖掘机秒杀,呵呵。墨客物语之十:尝试改进POW交易处理速度的努力。近年来,希望改进POW的交易处理速度的努力,主要体现在POS和DPOS上面,就是不再靠哈希碰撞的挖矿,而是看谁手上的原生虚拟币数量多兼且时间长。这种做法,大概可以将处理速度提高到几千,比如这个级别,而不牺牲全球铺设的优点。但是POS和DPOS也有一定的短板,就是相对于BFT经过严格的理论验证,POW经过7年多的实践验证,都行之有效,而POS并没有在大规模的网络中受到考验。从以太坊的发展方向,他们的POS方案,称为Casper,目前看来至少需要2年时间,才可以考虑到实际落地。而且因为从POW到POS的转换,会牵涉到目前的社区利益分歧,非常可能的妥协结果,就是一个双头的POW+POS的共存局面。这样结果,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无法解决以太坊的速度短板。墨客物语之十一:墨客的基本目标。那么墨客的基本思考,就是我们想保持现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公有共享,便于全球铺开的方式,但是又想满足POS带来的速度,可以做到每秒几千的交易处理水平,应该怎么处理?首先,我们提出一个子母链的概念。母链,按照目前的以太坊的POW算法(用GHOST解决分歧),就是可以全球铺开,但是速度慢和时效长,类似于现在的互联网。子链,按照POS算法,已经被小型网络验证,可以比较高的速度,类似在公共互联网上面搭建的VPN虚拟私人网络。因此这个是一个分层的架构,如果对比以太坊,他们是平层的POW+POS,我们就是分层的POP(上层的POS Over 底层的POW)。这样的话,我们既可以全球铺设几万个验证节点,又可以做到每秒交易处理速度。而且最重要,是可以支持子链,而不是以太坊只能支持侧链。墨客物语之十二:墨客的分层和分片。如果你明白互联网的TCP/IP架构,就明白墨客的分层。其实就是上层是SCS(Smart Contract Server)智能合约服务器,下面是v-node共识验证节点。在逻辑上面,SCS和平行层的同伴沟通,但是在物理层,是通过数据打包,通过底层的验证机相连的。就好像网络上的信息,你按照HTTP打包,再按照TCP打包,再按照IP打包,最后用以太网ethernet打包。但是要让逻辑子链,可以在物理母链上实现,尤其是多逻辑子链,对应单一物理母链的情况下,你必须可以对单一母链进行分割。不然的话,就是一个单一逻辑子链对应一个单一物理母链了,呵呵。而这个分割,就叫做分片Sharding。
墨客物语之十三:侧链side chain和子链child chain的区别。先说一下啥叫侧链,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雷电网络,就是侧链。啥意思呢?就是主链在干自己的事情,侧链发生什么,从实际时间上,和主链无关。大概只是在特定时间,才和主链同步一下。但是问题就是,如果你有N多个侧链,而且当交易发生在一个侧链到另一个侧链,那么同步问题可能会比较乱,呵呵。子链的意思,就是采取分层结构之后,子链是一种逻辑上的区分,而并非是一种物理上的区分,所以不同子链里面的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物理链里面保持同步。但是你必须支持分层架构,而且你也必须支持逻辑分片,这样才可以化单一区块链而成为多种区块链。而且这些逻辑子链可以要求不同的共识算法。目前以太坊只有平层,没有分层,当然更没有分片。
墨客物语之十四:分片和速度。当你无法进行分片的话,你整个网络的处理速度,其实依赖于单一节点的处理速度。而越来越多的节点加入进来,并不是节点多力量大,而是节点多,导致网络拥堵,速度其实更慢了。那么采取了分片,只要你单一片的节点数目不是太低,比如你50个节点,和500个节点,面对的拜占庭容错率,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了。在这个时候,你参与的节点越多,表明你可以分出的片越多,而片越多,你整个网络同时处理智能合约的数量就越多,那么你的处理能力越强,速度越快了。目前来看,能够做到分片的区块链平台并不多,我们算是领先的一家吧。墨客物语之十五:墨客的用户体验目标当然一个系统设计得好,解决用户体验很重要。墨客设计的时候,系统的功能,当然需要考虑扩展性和稳定性,但是对用户来说,必须让用户快速简单地创造自己的私链或者去中心化应用dapp。所以在底层,我们决定完全采取以太坊的POW共识机制,因为目前来看,对超大型区块链网络来说,POW仍然是最好的选择。而POW的缺点,就靠上层的POS共识机制解决。只有重要的交易和流程控制,需要在底层的POW处理。上层则靠分片的POS来保证速度和吞吐量。墨客物语之十六考虑到用户体验,墨客的设计,也征询了最近的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的意见。他们目前碰到一个难点,就是希望在以太坊上发行ERC20代币,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但是又不满意以太坊的速度。一种想法,就是墨客的智能合约,支持eth的ICO融资,就是eth和其他ERC20代币,可以在墨客上面的智能合约里面接受,然后发出墨客支持的ERC20代币。这里其实牵涉的就是跨链了。而之后,也可以将智能合约的支持,扩展到btc、b2x和bcc等,这样就可以提高更简易和迅捷的服务给大家。墨客物语之十七说一下IBM的故事,我最佩服一点,就是什么好的技术方向,他们都会最后整一些要被淘汰的烂东西给你,呵呵。自从他们搞了中心化伪装为区块链的Fabric 1.0之后,有点玩不下去了,现在开始找Stella(Ripple的叛将Jed搞的)来做跨境汇兑。其实这条路也是将来走死的路,呵呵。原因就是未来各大货币主权国家都会走到法定数字货币,而未来的各法币之间的汇兑,其实就是各数字货币的币币交换,就是我和你不是美元兑人民币,而美元数字货币兑人民币数字货币,就是USDT换CNYT。这个叫做跨链,呵呵。墨客物语之十八也许有同学说,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没那么快吧!是的,因为如果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那么目前的央行/商业银行二元体制将面临终结,银行业为万业之首,将其他实体各行各业往死里勒的常态将不复再现。其实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应运而生的比特币,就是以打死华尔街作为其目标,呵呵。所以央行是不敢那么快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但是不排除民间先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代币,呵呵。比如tether推出的USDT,就变相提供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功用。我相信,很快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的代币CNYT也会推出。而且日本已经在考虑JPYT,所以这是一条不归路。墨客物语之十九批评虚拟币的人常说,发行货币是国家主权的权利,怎么可以让私人组织来做?私人组织自己印钱花,那不是发死了?可是,大部分的货币创造都是商业银行敲键盘敲出来的,呵呵。中国几大银行还算是国企,但是民企的几家,加上大部分外国的私有银行,都是自己发行货币的,呵呵。如果法定数字货币真出来,这一部分的功能,就玩完了。这样的话,银行将来的功能,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贷款代理,收取贷款启动费。另一个就是私募基金,利用专业能力去投资企业。 墨客物语之二十区块链技术目前的两大杀手级应用,第一个是基于比特币的虚拟币,第二个是基于以太坊的ICO。先说一下比特币,大家看一下下面那个图,按照美国银行研究部门的报告,他们认为比特币ETF的市场,是1.6万亿美元(不是津巴布韦币,呵呵)。虽然比特币的出现,开启了商业银行的前途困境,但是目前比特币在支付上的应用,因为其越来越出现的黄金保值和投资属性,却无法落实。比特币的短板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暴涨暴跌无法带来的价格恒定性。要么将来比特币到了一定的价格高点之后稳定下来,要么另外一种更恒定的虚拟币出现,要么法定数字货币或者非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代币的产生,来解决支付问题。 墨客物语之二十一当比特币成为整个虚拟币代币的定价之锚,并且通过市场来确立该代币之后的区块链的价值,就形成了以虚拟货币本身作为抵押物的信用体系。说实在的,目前大部分的国家创造货币信用的抵押物,还是以土地为主,尤其是不断经过建设而屡次升高的土地价值估值。除此之外的实体抵押物,包括文物、古董和艺术品等等,而比特币作为虚拟商品头一次扮演了过去实物才能扮演的角色。这个既是革命性的人类社会的创新,也是很多传统思维难以接受的原因:你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是?不像黄金,那个是黄澄澄的闪瞎你的狗眼啊(虽然很多人交易的黄金都是空气符号,呵呵)。但是正如人们理解的法币的概念,可以从手头花花绿绿的纸片,到手机上一个二维码,那么当人类走入更多的虚拟生活形态,这种不适应会慢慢改变。 墨客物语之二十二今天是鬼节,也是中本上神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的九周年,而且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申请了比特币期货产品,比特币价格突破新高。在中国,今天也是正式场内比特币交易终结的最后一天,投资人吓得两万抛售的比特币,被保护到了四万了,呵呵。行内人高喊大航海时代来临,说得是郑和黯然退场之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正式登场。各路资金和人才团队蜂拥而出,以后全球都可以看到这批中国人的身影了。 墨客物语之二十三因为这些年来各大全球央行疯狂放水,导致所有传统市场水漫金山,失去了任何资本对冲的机会,不论是美国的股市,中国和加拿大的房市,还是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市场信号失真的现象,各路投资资金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对冲的产品。因此比特币,以及随后的其他主流虚拟币,都可以提供另类的投资对冲产品。如果一个基金,可以将少量的资金,比如5-10%落实在可靠的虚拟币产品上面,基本上可以对冲掉其他市场的崩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墨客好好努力,是可以成为其中一个标的的。 墨客物语之二十四之前我说过,比特币被主流投行和其他机构,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JP摩根等等的接受,其实是为虚拟币和整个区块链行业,建立起来了一个信用系统。而在这个系统建立起来的第二个杀手级应用,阿西偶,就是解决了从信用到融资到变现,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新的虚拟币经济系统下,产权拥有,被分割成为系统使用权,带来未来向共享经济的转变。将来的趋势,就是具有资金需求的实体企业,会选择通过阿西偶实现融资和上市,而与传统风投融资股票上市的模式告别。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风投基金的转型,之后会导致传统金融机构被实体企业绕过的局面。 墨客物语之二十五中国监管部门对虚拟币表现出的疑虑,其实部分是出于对比特币的误解。其实比特币从来就不是创造出来替换各国的主权法币的。比特币的出现,是要解决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信任,来解决支付问题。而这个第三方,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其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可以直接和个人对接,央行系统里面有大家每个人的私人钱包,大家可以直接参与央行的各种债券认购,那么就可以基本上节省大部分的金融中间费了。因此将来用阿西偶方式融资,以及不依赖金融机构运作的实体企业,竞争力是相当可怕的。国内有多少企业,被高成本资金压得喘不过气来,将来是无法进行有效竞争的。 墨客物语之二十六:IBM的坑目前中国监管部门对区块链的认知,比较狭窄地停留在IBM专家组的为IBM硬件销售而定位的定义里面,简单概括就是无币之链。但是大部分并非专业码农的人,估计看不到IBM的fabric1.0的版本里面,正如第五张图里面显示,拜占庭容错机制,已经被实际运作的中心化的基于Kafka系统的ordering服务取代了,呵呵。难怪有专家叫IBM伪区块链了。当然,对比R3联盟不光没有币,连链都没有的中心化分布数据库,还是强一点,呵呵。这种思维,如果对比互联网,就是缺乏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而是简单从企业运作的成本思考。如果你只把联网上来的看成一个个硬件,而忽略后面人的因素,今天的互联网肯定不会如此精彩。区块链也是一样,奖励激励机制,区块链区块里面内容的定价体系,都是非常重要而不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可见的将来,基本上可以看到IBM代表的思维体系被大众淘汰。
墨客物语之二十七:同步与异步大家说,不要浪费时间谈论伪专家,呵呵。但是区块链技术上如何加快吞吐量和速度,确实是当务之急。墨客除了进行分层,实现POP的共识堆叠,以及进行了分片sharding,另外一个创新,就是实现了异步调用智能合约。一般不懂计算机科学的同学,这里给一个科普。比如你在公司上班,干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一下家里冰箱里面缺些啥。那么同步调用,就是synccall,你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等家里人把冰箱的状况全部告诉你。得到明确的回复之后,你就继续做你的其他事情了。这里的关键,就是停止和等待。那么异步调用,就是asynccall,你打电话给家里之后,就挂了电话,继续做你公司的事情,然后家里有了全部结果,自己打电话给你,通知回复的结果。而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目前还是同步调用。 墨客物语之二十八:以太坊的天花板那么对以太坊来说,因为是同步调用智能合约,整个合约的完成,必须在一个区块里面进行。这样当共识节点给交易打包的时候,必须等待智能合约跑出结果。那么去年9月份,就被人恶意攻击,利用了一个较低的gas去读取状态信息,每一个区块读5万次,结果就导致了为了等待结果,而长时间无法完成共识的情况。当时的处理方法,是强行限制gas的天花板是100万。虽然后来修复了这个漏洞,但是为了保证共识可以按时完成,就只能限制每秒可以处理的智能合约数量。这个顶,应该在450万gas这个水平。而墨客用了异步调用智能合约,就是说,智能合约的启动到完成,可以跨区块,不是限死在一个区块完成,这样也导致了墨客的吞吐量要快很多。
墨客物语之二十九:跨链墨客的异步调用智能合约的功能,因为可以将智能合约的执行,跨过几个不同的区块,就突然产生了可以进行不同区块链的跨链功能,呵呵。因为不同的区块链,具有不同的产生区块的时间,那么如果我在墨客上设定一个购买以太坊ERC20代币的合同,那么就可以在5秒钟里面,跨出墨客的当时的区块,然后合同通过链外通讯,等待以太坊的25秒的区块完成对应买卖,再在第N+2个墨客区块,完成这边的交易。这种原子交易,不同于目前各种跨链的第三方角色,都是通过建立一个中间托管账户,来完成。而且在合约中,你还可以定义看几个确认区块,再完成交易。而缺乏异步调用合同功能,是无法进行跨链的原子交换的。 墨客物语之二十九:完结篇讲到跨链,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我会在之后关于井畅这个跨链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议题上,再开启一个井畅物语系列,呵呵。如果你看过GavinWood在Polkadot的白皮书里面,提到目前的各类区块链无法扩展,主要是不能做到将canonicality和validity做到有效隔离。意思就是在区块链的statetransitionmechanism和consensusmechanism捆绑太紧。这个不论是POW机制的比特币和以太坊,还是POS机制的NXT和比特股,都有这个问题。所以墨客在这方面,首先实现分层,将这两个重要功能脱钩,算是和Wood大牛的思维比较一致。之后在井畅物语里面,我会花比较多功夫去探讨这个。墨客的测试平台差不多要出来了,社区也要加紧建设了。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3bbd2ad974.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