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破地狱真言之中造佛门的反

佛门财物当敬畏 因果重如须弥山
灵隐寺了悟子
因果重大,罪福悬殊(资料图)文:了悟子请细心读读《佛说因缘僧护经》、《大乘金刚经论》、《大宝积经》,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缁门崇行录》,藕益大师的《梵室偶谈》、《灵峰宗论》、《印光大师嘉言录》等圣经贤传,其原文都非常优美流畅、平实易懂,无须翻译,心诚自通。佛无妄语,师不欺我,读者必深信因果,谨言慎行。先从莲池大师的《竹窗三笔》中摘录一则分享。出家利益。古德云,最胜儿(ni),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此则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古人偈曰:“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又云:“他日阎老子与你打算饭钱,看你将何抵对?”此则出家乃大患所伏,而况利益乎哉!所谓出家之利益者,以其破烦恼、断无明,得无生忍、出生死苦。是则天上人间之最胜,而父母宗族被其泽也。不然,则虽富积千箱,贵师七帝,何利益之有?吾实大忧大惧,而并以告诸同业者。这种“涕泗交零,稽首顿首以劝”的千古警语,在古圣先贤的著作中比比皆是,而今不多见了,佛法也是一柄双刃剑,善用者得大利,不善用者招大祸,所以有“成佛路上皆善信,地狱门前僧道多”的谚语。看似矛盾,实则常理。若不信,请看《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中的一段:梁武帝问师曰:“佛法微妙,能度生死苦海,超脱轮回烦恼。而有人幼少出家,深受师恩,及长却不乐修行,侵损常住,还俗娶妻。这种人日后如何?”志公曰:“此辈罪根深厚,福力浅薄,不信出家是解脱道,不知犯错忏悔后仍可得安乐。佛门中钱米财物,来自十方施主,他们缩衣节食布施,原为僧人安心修道资粮。僧人不精进修道已觉惭愧,却搬去还俗娶妻,罪报难逃,直入地狱,求出无期!当初有个杨和尚,是个德行端正、学有所成的高僧。一日想外出参访善知识,刚要出门,就被护法神蛇王扯住,要他还一匹绢再走。杨和尚说:“我在寺中,未曾欠债,还什么绢?”蛇王说:“难道你忘了,当年你曾经拿纸一张,包果子送给母亲。算到今日,连本加息该还一匹绢!”僧人不服,质问蛇王为何不去管管那些胡作非为的人,独来找自己麻烦?蛇王说:“旁人不学好,自有恶报时,一旦恶贯满盈,我自然会找他算帐,将他打入地狱,受罪满期,再做畜生,偿还夙债。你若愿入地狱,我也就不扯你了。”僧人大惊,却又不解何故欠一还万。蛇王告诉他说:“我受佛咐嘱,管理寺院财物,大到金银财宝,小到粒米寸丝,都有信施记录,因果连十方,舍一得万报;浪费、侵损常住,日夜计忽追还。因此你用过一张纸,今日需还一匹绢。”杨和尚听后胆碎心寒,连忙拜倒请罪,并迅速筹得一匹绢,归还寺庙。乃作一偈,警诫后人:日勤操劳夜坐禅,免得伽蓝算饭钱。若不听吾警诫言,堕落地狱万千年。说罢此偈,腾空而去。蛇王作偈赞曰:侵占常住地狱因,偷盗财物祸相随。拿纸还绢腾空去,债业牵缠怕轮回!志公禅师讲完这桩公案,又道:寺院有余钱米,切莫图利借人,应当用于弘法利生,慈善布施,才对得住佛法和施主。僧道受供,要知惭愧。我食一粒米,农夫汗淋漓,今生不得道,披毛戴角还。故应诵经念佛,用功修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与众生积福消灾,同登佛道,同证菩提。同样的道理,我们居士也要舍得布施,广修供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广辟大福田,圆满波罗蜜。偈曰:“若要开通佛法门,殷勤供佛及斋僧。常住三宝最珍重,莲池九品帐目清。”正因为因果重大,罪福悬殊,所以历代高僧大德莫不恪守清规,严持戒律,真修实证,冰清玉洁,嘉言懿行,万古流芳!历史上不乏“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之类的佳话。印光大师在《复邵慧圆居士书》中解释:“杨歧灯盏者,杨歧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上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外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寿)禅师,在五祖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时有寒病,需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往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 可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禅师举所知者,师云‘卖生姜汉可以’!”印光大师初读《沙弥律仪》,了知盗用常住财物的报应,“心甚凛凛”,因此,“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气味者,均不敢用口舌舔食,但以纸揩而已。近世俗僧,多以钱财用之于结交徒众俗家,光一生不愿结交,不收徒弟,不住寺庙。”可谓精严戒德,道行卓绝。“法语超尘俗,慈心普蕴涵,春风来大地,秋月照寒潭。”如此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法语超尘俗,慈心普蕴涵(资料图)《竹窗随笔》:“古人学者,宾主相见,才入门便以此一大事因缘递相研安究。而今群居杂谈,率多世谛(俗务);漫游千里,靡涉参询。遐哉古风,不可复矣!”“予单丁行脚时,忍饥渴,冲寒暑,备历诸苦。今幸得把茆盖头,虽不识修行,而识惭愧。云水(僧)乍到,供事惟勤;己身受用,不敢过份。盖谓‘曾为浪子偏怜客,穷汉起家,惜土如金’也。而今乍人缁门,便住现成庵院,事事如意,喻似富家儿,不谙民间疾苦。纵才智兼人,无赖参访,而闭门自大,习成我慢,增长无明,亦所失多矣!”书中亦有“以斋僧钱作僧堂,而有火枷之报”,“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不见僧过,非为僧言”等针贬时弊、振聋发聩的至论。余读之再三,惊心动魄,每每仰天浩叹,愧疚欲死!从此忏悔消旧业,念佛度残生,断不敢争强好胜,拨弄是非也。静坐常思己过,闲居莫论人非,志求上品上生,同出苦轮,同圆种智,方不虚此生、不负佛恩也。未学愚钝,无以供养诸师,只有一片赤子之心,数句浅陋之言,敬劝诸位居士同修,进入寺庙当以拜佛参学为重。至诚恭敬,心净业清,如入皇宫,如履薄冰,克己守戒,谨言慎行。盖佛法利益,唯于恭敬中求。而佛门乃十方常住之圣地、人天供养之福田、诸佛护念之净土。一饮一啄,因果如山。清净布施者,功德无量;贪图财物者,罪恶滔天!一点偷心,万劫钩缠;半缕邪念,轮回路险。白吃白住,谁说合算?悬崖勒马,迷途速返!岂不闻《果报录》所载“毛侃骗僧钱米堕地狱” 之事实乎?有诗为证:幽州毛侃异人流,负骗山门债难酬,生前造作无边业,死后泥犁(地狱)苦未休。奉劝丛林往来客,敬惜僧物莫贪求!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佛门问答:什么是无间地狱_百度知道
佛门问答:什么是无间地狱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引经据典正法
来自社会民生类芝麻团
引经据典正法
采纳数:3874
获赞数:9653
参与团队:
净空法师---无间地狱。受苦无间,无有间歇。最后一个是「无间地狱。受苦无间,无有间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间有五种无间。第一种,无间地狱没有中阴身。一般人死了以后有中阴,经过鬼王审判之后,应该受什么样的果报,大概都是由这些小鬼来执行。但是无间地狱没有中阴,人这里断气,那个地方就堕地狱,没有间隔、没有中阴。在地狱受苦,无量的刑罚同时要受,不是一个受了再受一个,不是的,同时受。所以,受刑罚没有间隔,没有休息的时候。其他地狱还可以喘一口气,休息一下,无间地狱没有,从进去到罪业受满出来,当中没有停止、没有休息的。受苦无间,刑具同时接受,这也是无间的。命无间,那一受人马上死了,死了他又活过来,地狱里头,阴风一吹他就活了,活了再受,一次一次相续不断。要受到什么时候才受完?受完这个现象就是你比较清醒了,一次一次的业报把你的罪业消得差不多了,人慢慢清醒过来。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错了。有这一念,好,这一念地狱就放光了。再真正肯认错、肯忏悔,后不再造,这个人就离开地狱了。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全是自己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不是真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地狱、天堂都不例外。天堂善心变现的,地狱恶念变现的,极恶的念头变现出无间地狱。五种无间,堕地狱无间,一断气就去了。在佛法里面讲,生天无间,他福报太大,他一断气就生天,这大福报的人没有中阴。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中阴,一断气他就坐莲花走了。受苦无间,时无间,时间一秒一秒接著受的,没有间断的;命无间,风一吹就活了,活了再受,没有间断的,一定要罪业受完才能出来,这是地狱里头最苦的。最善的念头,无比殊胜的念头无过於念阿弥陀佛,起心动念为什么不念佛,管这些闲事。这些闲事全是假的,全是一场空。常常记住,有这个念头起来,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一句《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管这个干什么。为什么不念佛,念佛就好,念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真正帮助自己向无上道,真正获得永远的解脱。管这些闲事错了,该管的我们管,不该管的决定不要管。常存恭敬心、真诚心、慈悲心、怜悯心、念佛心就好。今天时间到了。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七0集)
宗教类认证行家
宗教类行家
采纳数:28677
获赞数:66669
早年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上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禅定 等等 体悟很多 愿意分享心得 实践经验。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堕入无间地狱的,都是极恶的人,犯了极重的罪,就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而且受苦无间,一身无间,时无间,行无间。在无间地狱之中,猛火烧人,所以也叫&阿鼻焦热地狱&。无间地狱由九殿平等王管理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无间(即阿鼻地狱)以&五事业感&,故称之。即&无间&之义有五:1.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坠此狱中,无有间隔。2.受苦无间--坠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3.时 无 间--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4.命 无 间--劫之间,寿命无间断。5.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无间道&为四道之一。四道是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的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盘果,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慨括。四道即:1.加行道(又称方便道)--于无间道之前,为求断除烦恼,而行准备的修行。2.无间道(又称无碍道)--直接断除烦恼的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3.解脱道--已自烦恼中解脱,证得真理,获得解脱的修行。4.胜进道(又称胜道)--于解脱之后,更进一步行其馀之殊胜行,而全然完成解脱;或满足断惑,而作观察的修行。凡烦恼皆于无间道断除,于见道十五心中,八忍皆属于无间道。又修道所断之惑,于九地各有九品,故能治之无间道亦各有九品。无间道以断惑(断除烦恼的种子)为目的,解脱道以证得真理为目的;因无间道的断惑仍残留习气,至解脱道时,舍此而证寂灭之理,称无间道断、解脱道舍证。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85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4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佛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0,451贴子: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
嘎玛仁波切开示—— 自他交换的功德自他交换是进入大乘佛教的佛教徒,最应该学习的课题,也是所有修持中不可或缺的法门。一个人只要将自他交换法在心中产生过一次,很多劫的罪业,自然而然当下就能消除得干干净净,快速得到广大的福慧资粮。 ◎首度行自他交换的佛陀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时候,转生时曾经堕落到地狱。他在地狱里,和几个众生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叫做嘎马日巴的,狱卒把他们两个当做牛马一样奴役,要他们一起拖一辆非常庞大的马车。因为他们两人力量有限,力气不够,拖不动,狱卒就不断用炽热的兵器捶打他们,他们非常痛苦。当他们被捶打时,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就想:「我们拖不动这辆车就要被捱打,与其两个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好了!」所以,他就问狱卒说:「可不可以将套在嘎马日巴脖子上的绳子,套在我的身上,让我一个人来拖车?」狱卒一听,认为所有人各自造的业只有各自受的道理,谁能违反这个定律呢?于是,马上拿起铁锤,往当时还是凡人的佛陀头上用力一打,当场他就被打死了。 我们知道,六道中只有两个地方的众生想早一点死掉,但是却死不了。一是地狱道的众生,二是饿鬼道的众生。地狱中的众生被杀了多少次,都会死而复生,不断重复受苦,很少会真正死亡,再去投胎的。所以,在地狱中,能够死而转生,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发了善心,慈悲他的朋友嘎马日巴被狱卒捶打的痛苦,想代嘎马日巴受苦,这样一个简单自他交换的心,使他福报现前,所以,他死后马上升到三十三天界。那时,释迦牟尼佛发现,原来作「自他交换」法,代众生受苦,利益他人,可以反过来利益自己,迅速得到成就,这是首次行「自他交换」法的经验。 ◎海中捞宝的扎沃之女佛陀在过去生为凡夫身时,曾经转生为印度商人的儿子,名为扎沃之女,也是因为修了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从恶趣中解脱。 古时候,印度有特别的种姓制度,各有各世袭的行业,祖辈做什么,子孙就要世袭,不能改行,种姓之间的岐视非常严重。其中有一种海中捞宝的行业,要乘船到海中,寻找珊瑚或是珍珠之类的宝物。当时有一个叫做扎沃的人,就是作海中捞宝的行业。他娶了太太以后,所生下的儿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一个个都夭折了。后来,他太太又怀孕了,他很害怕这个孩子很快又会死掉,所以就用女孩的名字,为儿子命名为扎沃之女,所以扎沃之女其实是一个男的。这个孩子生下来以后,扎沃就出门去海中捞宝。不幸在海中捞宝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浪,船沉没了,全船的人都死了。 扎沃之女的妈妈很担心这个孩子长大,如果继承父业,生命会有危险,所以就让孩子一直待在家里。当这儿子慢慢成人以后,他觉得应该出去做一些事了。于是,他问妈妈说:「爸爸以前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就骗他:「你爸爸以前是卖粮食的。」于是,他就出去卖粮食,一天可以赚到印度币「嘎夏巴」四元钱,他很高兴拿回家孝敬妈妈。第二天他再去卖粮食的时候,那些卖谷粮的人看到他说:「你爸爸以前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你不可以卖粮食。」所以他被人赶走。回家以后,他又问妈妈说:「别人说我不能卖谷粮,到底爸爸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又编另外一个谎言说:「你爸爸是卖香的。」于是,他又去卖香。这次卖到了八元钱,又拿回来孝敬妈妈。可是第二天,那些卖香的人告诉他,他根本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种姓,不让他卖香,又把他赶回去。 接着,他妈妈又骗他,他爸爸以前是卖衣服的。于是他就去卖衣服。因为卖衣服赚得比较多,赚了十六个嘎夏巴,可是又被那些卖衣服的人赶出来,告诉他,他根本不是卖衣的种姓。他又回到家里,问妈妈说:「到底我爸爸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就告诉他说:「你爸爸是卖珠宝的。」于是他又去卖珠宝。这一次,他卖珠宝,赚了三十二元钱,全部孝敬了妈妈。最后,那些卖珍宝的人对他说:「你爸爸以前是做到海上捞宝这个行业的,你不可以在这里卖珠宝。」所以他又被人赶走。 当他知道实情,知道妈妈一直骗他之后,他很生气地回到家中,对妈妈说:「既然爸爸是做到海上捞宝的行业,所以我一定要去海中捞宝。」说完,就决定从事这项世袭的行业。当他准备乘船出发前,他妈妈非常痛心,怎样就是不让他出门,怕他一去就不回来了,于是,紧紧拉着他的衣角,不放他走,并且一边哭着,一边告诉他说:「虽然你爸爸是做海中捞宝的职业,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再做,因为你的爸爸、爷爷和祖辈们,都是因为做了这行业而丧命的啊!如果你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还是在陆上经营就好了吧!」可是,他已经下定决心,非去不可,他心想:「现在要出发去大海捞宝了,妈妈还哭着说些不吉利的话!」当时,他非常生气地,一脚就踹了妈妈的头,头也不回,就跟着船队出发,前往大海去捞宝了。 很不幸的,这艘船也碰上了大风浪,海浪把船打翻了,大部分的人都死了,他刚好抓住一块船板,就在海上一直漂流。没想到,漂呀漂的,漂到了一座海岛上。他一上岸,看到岛上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欢喜城,城中的房屋都是珍宝做的。他走向城门,从城中出来了四位像仙女一样的美女,供给他房子住,给他很好的坐垫坐,送来很好吃的食物,并对他说:「你绝对不可以往南方走,否则会遇到灾难,你一定要留在我们这里。」可是他不听劝告,心里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直要他往南走。 他走了一天以后,看到了一座比欢喜城更庄严的具喜城,到了那里之后,有八个仙女接待他,让他住进舒适的房子,供养他最好吃、最好穿的,也叮咛他不可以再往南走,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他住了一天以后,又不听劝告,又执意继续往南走。 他走着走着,来到一座比具喜城更圆满的香醉城,出来了十六位仙女招待他,他又享受上述所有的一切妙欲,但是仙女们又叮咛他,不要往南走,否则会大难临头,他还是不听,继续往南走。 不久,他看到一座非常漂亮的白色梵师城堡,高入云霄,到那里以后,也有非常美丽的三十二位仙女,请他到里面住,供养他最好的一切。他住在那里的时候,她们又一直叮咛他不要往南走,否则会有危难,他还是不听,继续往南走。 从他经历的过程可以看出,从出现的四个、八个、十六个到三十二个的仙女,其实就是他供养他妈妈印度币嘎夏巴的数字,因为这些供养的福报成熟了,所以有这些同等数目的享受。 虽然最后三十二位仙女叮咛他,往任何一个方向去都可以,但是如果往南走,一定会遇到危险。他因为业力遮障的关系,听不进去,所以照样执意往南走。最后,他到了一座巍巍高耸的铁造城堡,城门和城墙都是用黑色的铁建筑的。城门口坐着一个又高又大,眼睛泛红,皮肤乌黑的人,手上拿着一根长长的铁棒。他问这个人:「城堡里面有些什么?」那人不理他,他很好奇地打开城门,进去一看,里面都是长得像城门口的那个人,又高又大,眼睛红红的,皮肤黑黑的,他吓得毛骨悚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活生生地进入了地狱。 接着,他看到一群人,每个人的头上,都有铁轮子不断在滚动旋转,每个人的脑袋都被转破裂开,喷洒出白色的脑浆。他很惊吓地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受这样的折磨?」他们说:「我们以前曾经用脚踢过妈妈的头,因为这样的恶业,所以来到这里受异熟果报。」他一想:「糟糕了!我出门前,也踢过妈妈的头,我应该是被这种业力牵引过来的吧!」他这一想,马上有一个铁轮来到他的头上旋转,他的脑袋立刻破裂,脑浆一直往外喷洒,他极度痛苦,痛得受不了。他想到以前应该孝顺妈妈,却没有好好去做,反而临走时,踢了妈妈的头,心中非常非常地后悔。 他又想:「天底下有很多人,用这种方式伤害自己的父母亲,每一个做过这种恶业的人,受到业力的牵绊,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最后一定会受到这种恶果。」接着,他又想:「天下打过自己父母亲的人应该不少,如果打过自己父母亲的人,都要受到铁轮旋转,榨出脑汁的果报的话,实在是太痛苦了!」他于心不忍,于是发心希望代众生受苦:「愿天下所有踢打过父母亲的人,都能够忏悔罪业,从此以后不要踢打自己的父母亲,要孝敬父母,希望我能够代替他们承受所有的业报,希望这些众生不要再受这样的磨难了!」当他这样发心时,头上的铁轮突然「啪!」一声,掉落到地上,他立即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上升到空中,享受解脱的安乐。自他交换为修行核心自他交换是修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去噶当派的格西们,就是以自他交换为修行核心。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说:「修心时,要把利益、胜利和荣耀送给别人,将损失、失败和失意留给自己。」这种以菩提心所做的自他交换,是从痛苦中解脱最好的方法,事实上,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 如果时时刻刻,能对他人做这样的自他交换,自然而然,你的业力会随着这样的发心而清净,能根除对自身爱执的恶习。当你身体有疾病,心中有种种烦恼时,你只要发愿,希望所有众生的病痛和烦恼都由自己来承担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加痛苦,反而,身体的病痛和内在烦恼能够很快得到止息,心里能得到安宁,身体很快会复原。甚至,如果遇到妖魔鬼怪种种的伤害,也没有比作自他交换的菩提心更殊胜的,可以马上有效脱离魔障,得到解脱,进而修行达到更高的成就。 附录:愿菩提心有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以及他比自重。 一、自他平等首先,修愿菩提心时,要先学会「自他平等」。「自他平等」和「平等舍」的道理很相近。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漂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将非实有的我,执著为「实我」;本来无我,执著为有我,所以每个人都非常保护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由于每个人根深蒂固的我执,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直至年老,死亡之前,不管对他人有多大的爱心和耐心,最爱的人还是自己。 人最疼惜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身心不能忍受任何大小的伤害,如果有人在言语上对我们有一点不客气,有一些刺耳的恶言,或是小小的讽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身体上的殴打杀害呢?但是,有时我们却不顾其他生命的感受,常常不经意就捏死一只小虫或跳蚤,让它们受剧烈死亡的痛苦。其实,每个众生者和我们一样,不管外表多么凶猛,或是多么温驯,体型多么庞大或多么细小,都不愿受到伤害、灾难和损失,希望活得幸福快乐和平安,身体健康没有病痛,内在心灵没有创伤,没有任何烦恼。 但是,至于什么业因,会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和痛苦呢?大家却很少去深思。普遍来说,许多人心中想要得到善果,却无知的种下恶因,两者在因果关系上是矛盾颠倒,不符合逻辑的。很多人想要得到快乐,却不从事可以得到快乐的行为——十善业,反而行十不善业,千方百计去损恼别人,伤害别的生命;而受害的众生也用同样的心态和方式反击回来,彼此互相伤害,永无止尽,众生就这样不断在轮回中转生受苦。 所有被无明力量牵引,无法解脱痛苦的众生,过去世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而今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具德上师,接受了殊胜的教法,进入了修行的正道,就要练习放下“我执”,对一切受苦的众生,应该冤亲平等去看待,爱众生如己,忍耐一切众生对自己的偏差邪行。因此,我们要经常这么去想: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想必一切众生也都希望拥有;我们不想遇到任何细微的痛苦,希望众生一点都不要遭受到,希望众生都能从痛苦中解脱。我们不但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也要为一切众生的安乐而努力;对于其他众生所享有的喜悦欢乐,要心生欢喜。对于三界六道所有众生,不管是自己喜不喜欢的人或其他生命,都要一视同仁看待,看作和自己一样,没有差别。我们要这样一再又一再地反复去想。 就拿人生现象来思维,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们还是小孩或年轻的时候,都希望长辈呵护我们,疼爱我们。当自己长大成人,当时疼爱我们、珍惜我们的长辈们已经老的时候,我们却觉得他们很啰嗦,所做的事情也不如我们的意,就会越来越嫌弃,越来越讨厌他们。其实,每个人都会老,人老时,都希望有人来扶持、孝敬,如果现在有老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去作;有人生病的时候,也不愿意去照顾,不愿意去医院探望,心里排斥厌恶这些人,视若无睹,躲得远远的;当自己年老生病,非常渴望有人来探视时,有谁会来安慰你呢?人心是非常矛盾的。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不喜欢的老人,或想避开的病人,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自己也会走上他们的路。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以前有人请示单巴桑吉尊者,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法?尊者说:「修持自他平等之心,你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众生都和你一样。」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所欲,施于人」是同样的意思。我们很珍惜自己的身心,也要学会用同等珍惜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其他生命。因为你付出了伟大的爱给别人,到最后从中享受最多爱的人还是你自己。所以,我们要根除只爱自己的私心,去除对他人过度的贪恋和瞋心,学会平等看待每个生命,不管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众生,都视之如己,这就是「自他平等」。虽然现在大家听到这个道理,不可能马上实践,但可以慢慢训练自己,发出自他平等之心。 二、自他交换以呼吸法修自他交换我们在发心时,时时希望众生离苦得乐,虽然我们是凡夫,还没有能力真正代众生受苦,所以在练习发愿菩提心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练习自他交换,来替众生受苦。 当我们看到现实中遭受痛苦的众生,或在静修时,自观前面有被苦难逼迫的众生时,可以用呼气的方式,观想把自己所拥有一切的快乐、美貌、健康、财富、智慧、功德种种福报,像脱下外衣,送给别人穿一样,全部送给那些受苦受难的众生。接着,用吸气的方式,观想自己吸入他们的病痛、灾难和烦恼,所有的不幸都由自己来承受。我们这样练习,起初可以先对一个众生开始修自他交换法,然后,慢慢依次对四周的人观修,最后遍及一切众生身上。 练习自他交换时,可以想像在地狱的众生们,正在遭受烈火炙热燃烧和裸身受冰寒的极苦,饿鬼道的众生们正遭受无比饥饿干渴的痛苦,旁生道的众生们正受着无明愚痴的痛苦,想到三恶趣的种种景象,我们应该满足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现在已经得到最难得的暇满人身,有机会修行佛法,所以为了六道无数无边受苦的众生,我们应发出强烈的慈悲心,希望他们所有的苦痛都由我来承受,希望他们完全脱离痛苦,得到无边的快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生病、挫折,种种逆境或不如意的事,心情特别低落或烦恼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观想。想想三界六道的众生中,一定有很多众生现在所受的苦,和我现在所受的痛苦一样,甚至比我还要苦,我愿意一个人来承受他们全部的痛苦,希望他们能够完全脱离苦难,得到快乐幸福。 有些人担心做这种自他交换的练习时,别人的病痛和灾难真的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有的时候,做自他交换法,好像自己的身体某些地方会疼痛,好像别人的病跑到自己的身上来似的,其实不会的。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成就佛菩萨的果位时,有能力幻化千百万,乃至无量身的时候,你和别的众生做完全自他交换是有可能的,在没有成就之前,都是在观修的范围内。 三、他比自重在愿菩提心的修持中,练习将他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重他逾己。这时,观想自己,不论处于轮回中的哪一道,不论受到什么痛苦,生病也好,失败也好,受到损失也好,遭受任何的不幸和苦难,都能承受,并发心希望所有众生的痛苦业报,都成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所拥有的安乐和福德,希望众生都能具足。 这种伟大的发心,是完全以众生为重,只为众生着想的,只要他人可以难苦得乐,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完全不考虑到自己的得失。为了他人,愿意赴汤蹈火,为了众生,愿意放弃自己所有一切利益,包括自己的幸福安乐,自己的财物、自己的权势,乃至于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不但心中如此观想,而且还能付出行动,这就是「他比自重」的菩提心。 ◎代狗受苦阿底峡尊者有一位上师,叫做仁慈瑜伽。有一天,他坐在法座上讲法,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在旁边,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掷向一只狗。仁慈瑜伽看到了,便一直喊:「好痛!好痛!」没想到,就在法座上,倒了下来。可是,大家看旁边的那只狗,却安然无恙,以为仁慈瑜伽大师是假装的。仁慈瑜伽大师心里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于是,便将衣服撩起来,大家看到他的背上有一处淤血,还肿起了一大块,和那只狗被打的部位一样。从此,大众对仁慈瑜伽大师的慈悲和修行更是深信不疑,这是仁慈瑜伽大师代狗受苦的故事。 ◎治病的如喝达鱼佛陀在过去世,曾经转生为一位莲花国王。有一次,他的国家出现了一种很严重的瘟疫,很多人民生病死亡。全国的医生找不出任何药方可以治好这种病,最后,有一个医生告诉国王,医治这种病唯一的方法,要吃一种叫做如喝达鱼的鱼肉,只有找到这种鱼,全国人民才能得救。 可是,很不幸的是,这种鱼类早已经绝种了。莲花国王听了,非常难过。于是,他选择了良辰吉日,在一个初八的早上,沐浴更衣,受持八关斋戒,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之后,心中十分猛烈地祈祷,强力发愿说:「希望我死了以后,能够马上转生到皇宫下面的护城河中,成为已经绝种的如喝达鱼,为全国百姓解难。」他发愿完之后,就从皇宫顶楼纵身跳下。他跳楼身亡以后,真的立刻化生为喝如达鱼,在护城河中游来游去。 这条鱼不但很快游到岸边,还会说人的语言,它大声告诉岸边的民众说:「你们赶快叫全国所有的人,来吃我的肉,这样,病就会好了!」于是,全国民众开始聚集在岸边,在这条鱼身上切割。他们切完右边鱼身的鱼肉之后,又翻过来切左边。当他们切完左边的鱼肉之后,右边鱼身又会长出肉来;切完右边鱼身的肉,左边又会长出鱼肉来。这条鱼不断生出新的鱼肉,让民众切割食用,直到全部生病的人民,都吃到鱼肉,疾病完全痊愈,瘟疫灾难全部消失为止。 最后,这只鱼又说话了,它说:「我原本是你们的莲花国王,为了要治好你们的病,所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发愿化生为如喝达鱼,医治你们,你们如果要报答我,应该要好好断恶行善啊!」全国百姓听了,无不感动落泪,从此依照教诲,不执邪见,舍恶从善。这是佛陀五百个清净生里,为了众生消除病痛,舍掉自己宝贵生命的一生。 ◎耶西卫(智慧光)国王自古以来,为了他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生命的例子有很多。十一世纪初,西藏有一个阿里谷格的国王,是藏王朗达玛的第五世孙,叫做耶西卫(智慧光),他以国王身出家。他为了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被克什米尔的突厥王抓到。突厥王威胁藏民以等同他身高的黄金交换他的生命。耶西卫(智慧光)认为,这些黄金可以用来在西藏广弘佛法,而众生必须依靠佛法得度,自己牺牲掉生命没有关系,不让藏人用黄金来作交换,最后,他为了佛法的弘扬而牺牲了生命。这也是「他比自重」的一个故事。愿力功德无边我们讲解过,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而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从愿菩提心中可以发展出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以及他比自重的发心。简而言之,自他平等是将每个众生,不分冤亲,当作自己一样,平等地看待。自他交换是去感受别人因疾病、打击或死亡等等的恐惧和痛苦,用相互交换的方式修菩提心。他比自重是学会把所有一切的快乐、胜利以及利益,施舍给众生,将失败、亏损等一切的烦恼忧愁留给自己。 在这三者中,我们发觉,自他交换比自他平等的修习,稍微困难一点,而他比自重则更为难得,是其中最难做到的。因为你要完全忘记自己完全为别人付出,利益他人,那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我们没有能力实践之前,可以先练习发愿,用观想修持,有了能力以后,再付出行动。如果,认为这些发心太过困难,连想都不想,一点愿心都没有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修行了。 愿力的功德非常殊胜,佛陀曾对阿阇世王讲过:「大国王,你身为一国之君,虽然日理国事,行菩萨道有所困难,但是,你在行住坐卧之间,只要一心想着自己是利益众生而付出的,这样发心的功德,就十分广大了,如果以三界做为容器,也无法容纳,而且将来可以继续投生为转轮圣王。」只是用心去想,就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实际付出行动呢? 不管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或他比自重的菩提心,都是非常殊胜的。因为这些心态不是很容易在我们凡夫心中产生出来,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一点一滴练习,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样久而久之,让菩提心能够真正在我们心中产生出来,永久长随我们,直到成佛为止。 附注:本文及附录均节选自《大圆满前行(下)——普贤上师言教集》(嘎玛仁波切
著述)第十章《愿菩提心的学处》。本博转载时对前后顺序做了调整。
老衲偶然得到一把加特林 ,真帅!来一梭子!!。。。。。。。。。。。。。。。。。。。。。。。。。。。。。。。啊!没子弹了!再换一个弹夹!!!。。。。。。。。。。。。。。。。。。。。。。。。。。。。。。。。。。。。。。。。。。你们打我呀![怒] [怒] 再来一梭子!!。。。。。。。。。。。。。。。。。。。。。。。。。。。。。。。。。。肯定有人想要打我?不给你机会!!再来一梭子!!!。。。。。。。。。。。。。。。。。。。。。。。。。。。。。。。。。。。。。。。。卧槽!竟然没弹夹了!真累!!!。。。。。。。破弹夹!怎么就几个子弹!!竟然还有活人?妈的!!再来一百梭子!!!。。。。。。。。。。。。。。。。。。。。。。。。。。。。。。。。。。。。。。。。。。。。。。。。。。。。。。。。。。。。。。。。。。。。。。。。。。。。还有活人没有???!!。。。。。。。。。。。。。。。妈的!这一梭子真长!再来一梭子!!!。。。。。。。。。。。。。。。哒哒哒。。。。。。。。。。。。。。。。。。。。。。。。。。。。。。。啊!没子弹了!再换一个弹夹!!!。。。。。。。。。。。。。。。。。。。。。。。。。。。。。。。。。。。。。。。。。。你们打我呀![怒] [怒] 再来一梭子!!。。。。。。。。。。。。。。。。。。。。。。。。。。。。。。。。。。。。。。。。。肯定有人想要打我? 。反弹一切诅咒万法不沾身.不要记得哥,深藏功与名。
南无阿弥陀佛多情又恐伤梵行™入山又怕别亲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亲大梦谁人能先觉™平生荣辱我自知梦醒只在佛前座™入梦还在佛下眠半梦半醒日复日™日升日落年复年但愿老死佛像前™不愿低头屋檐前世人笑我傻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江湖豪杰墓™无花无酒心作田  六道轮回苦™六亲锅内煮  牛羊为上座™恩怨何时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红反依佛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