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欧债危机机是不是说明投资中国国债也有风险

&|&&|&&|&&|&&|&&|&
欧债危机打压欧元资产 中国6个月来首次增持美债
每经实习记者 由曦 发自北京
5月17日晚,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10年3月份中国增持177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中国在连续4个月减持美债后首次增持,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为8952亿美元,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专家称,中国增持美债可能是因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元资产风险上升。
欧债危机打压欧元资产
日本在3月份持有7849亿美元美国国债,较2月份增持164亿美元,继续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继日本之后,英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分别以亿美元位列第三和第四。
在持有结构上,长债和短债的持有总额都有所增加,外国持有长期美国国债数额为22020亿美元,比上月增加282亿美元。与上期报告不同的是,外国持有美国短期国债在连续4个月减少后,于3月首度出现增加,增量为40亿美元,短债总额为5068亿美元。
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对中国的增持并不感到意外,并表示中国先前一直通过英国在增持美国国债。“3月份中国和英国同时增持,说明中国增持得更多,英国是没有什么储备的。”他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元资产风险上升或是中国增持美债的首要原因。
根据外管局的相关数字,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4470.84亿美元,如果以此次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计算,约37%的外储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博士先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购买美国国债的风险会不断增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外管局一直试图为外储寻找新的投向,但效果还不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教授表示,判断一项投资的好坏,要从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三个角度考虑。美国国债相对其他投资项目,在流动性上有优势。同时考虑到外国在石油、矿产等资源储备行业所设置的高门槛,美国国债还是目前外储比较好的投向。
专家建议增持实物资产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则建议国家增持实物资产、减持金融资产。丁志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发展中国家通过资本项目顺差和经常账户顺差这两个渠道,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实物资产回流到发达国家,这种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置换,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巨大的财富流失风险。“这就好比你一年前将房子卖了,拿着,资产绝对严重缩水。”丁志杰说。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14日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50亿美元。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960亿美元。
丁志杰表示,在目前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我们暂时会看到美元的汇率走强,这是将资本稳定留在美国和使资本进入美国的重要因素,但这个因素迟早会发生变化,目前美元汇率、收益率的变化是阶段性。
他认为,由于美国国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长期的趋势还是应将外储与实物资产挂钩,但由于短期难以调整,所以在金融资产中选择相对能保值增值的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图文】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股市专栏
欧债危机是通过“以毒攻毒”化解的吗?
  华尔街见闻网站之前的文章讨论过,2012年欧债危机最危急的时候,欧元区领导人是希望通过打破主权债务危机和问题银行之间的恶性循环来走出危机的,当前欧债市场已经稳定,“欧猪”国家国债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跌,然而从这个不错的结果的细节上看,欧洲银行业其实大量增持了本国的国债,虽然不确定银行的增持是否是稳定国债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但起码可以认为,主权债务危机和问题银行之间恶性循环没有被打破――危机的化解更像是以毒攻毒的结果。  情况真的如此吗?最近经济学家Paolo Angelini和Giuseppe Grande进一步分析了这个问题,并发现了欧元区银行持有本国国债行为的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在大部分欧元区国家,在08年金融危机前的十年里,银行持有其国家的国债数量持续下滑,直到2008年9月雷曼倒闭(如下图所示).  (从左到右不同颜色的线分别代表,平均水平、德国、芬兰、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葡萄牙)  第二,在2008年9月以后,大部分国家的银行业对本国国债偏好开始上升。这与危机的恶化程度一致,远早于欧债危机的爆发。  第三,意大利的可供参考数据显示,这些趋势在其它经济部门也是通用的。最近对本国国债偏好的上升,在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从上到下不同颜色的线分别代表,银行和抵押融资机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非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它金融中介,家庭部门,非金融企业)  第四,从去年6月以后,意大利银行业一直在稳步出售证券债权。  (从2011月1月开始,意大利银行业购买出售本国国债的情况)  对于欧元区银行在危机中增持本国国债的行为,可能的解释如下:  第一,在危机期间,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因担忧欧元区的破裂,改变了其资产负债的管理,从以货币为基础对冲变成以国家为基础对冲。  第二,如果本国主权债务出现违约,银行将会面对极端的困境,不仅是因为存在较大的直接敞口(就算在德国,2010年末银行持有的本国主权债务也相当于法定总资本的150%),还因为主权风险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当政府的财务出现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出现问题。这意味着,银行可能认为,就算会增加风险,也应该投资本国的主权债务;“共荣共辱”的逻辑很可能解释了对本国国债偏好的上升。  第三,对意大利来说,有证据显示从2011年底开始,投资国债的风险修正回报率要高于发放贷款,因为贷款质量出现了大幅的恶化。在其它国家市场受压的时候,这种情况也可能存在。  最后,在年里,在批发融资市场完全冻结的时候,银行对国债的需求可能是受到预防性囤积流动性资产所驱动的。  该报告认为,有证据显示银行业增持本国国债更多是危机引起的结果,而不是引起危机的原因。同时在欧元区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增持本国国债应该要考虑欧元区存在破裂可能性的因素。
(责任编辑:DF126)
免责声明:本条资讯由用户
分享发布,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冀公网安备:65
运营公司:贵州绿色硅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债危机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