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集团时期的大汗布里牙特.乌格齐(鬼力赤)他是布里亚特人吗?

第21代蒙古大汗 ——鬼力赤 (柯尔克孜)_柯尔克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37贴子:
第21代蒙古大汗 ——鬼力赤 (柯尔克孜)
真正的 英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元裔北元皇帝、鞑靼可汗、小王子、顺义王世系
我的图书馆
元裔北元皇帝、鞑靼可汗、小王子、顺义王世系
元裔北元皇帝、鞑靼可汗、小王子、顺义王世系
元朝退出北京后,其势力与明朝抗衡一直到明亡,而其皇室继承诸说纷纭。
本文试图研讨之。请专家特别是内蒙古专家予以教正。
明洪武元年(1368)元顺帝退出北京。洪武三年(1370)病死于应昌,其子爱猷识里达腊继立,国号仍称元,史称北元。永乐元年(1403)北元第七任汗鬼力赤篡立,去元国号,称鞑靼可汗。至景泰五年(1454)北元第十六任汗摩伦即汗位,去可汗号,号鞑靼小王子。一直传到第二十四任汗小王子卜赤之子(名字不详)。隆庆五年(1571)鞑靼俺答汗与中原达成和贡互市,受明封为顺义王,遂取代了小王子之号。北元有名号者共28任。
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阴历闰七月二十八,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洪武三年(1370)四月二十八,顺帝病死于应昌。顺帝以后北元世系2006年所列多有错误,2012年2月重按《明史·鞑靼传》、明郑晓撰《皇明北虏史》和《民族字典》予以订正,世系如下:
北元皇帝6任
1、爱猷识里达腊():顺帝子,称必力克图汗,谥昭宗。至正十三年(1353)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至正二十七年(1367)受命总天下兵马。次年元亡,随皇室北徙,史称北元。洪武三年(1370)四月即汗位,年号宣光,居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在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的拥护下,凭借太尉纳哈出的几十万大军,继续与明军作战,力图恢复对中原的统治。洪武五年(1372)击败明将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后屡败于明军,扩廓帖木儿又病死,势衰。洪武十一年(1378)夏四月病死。
2、脱古思帖木儿():《蒙古源流》称是元顺帝之次子,爱猷识里达腊之弟,洪武十一年(1378)即位。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庙号益宗。但《明史·鞑靼传》载:太祖朱元璋“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乃遣崇礼侯北归。”成祖朱棣谕本雅失里说:“我皇考太祖于元氏子孙,加意抚恤,来归者辄令北还,如遣帖古思帖木儿归,嗣为可汗”等语,脱古思帖木儿当是爱猷识里达腊之子,即洪武三年(1370)被明俘获被封为崇礼侯的买的里八剌。脱古思帖木儿继立,太祖致书劝降,不从。洪武十三年(1380)遭明将沐英攻击,兵败于和林。次年又遭明将徐达袭击,损失惨重。洪武二十年(1387)蒙古丞相纳哈出所率20万众为明军所迫,降明。次年(1388)春,明将蓝玉率15万大军自百眼井一夜驰至捕鱼儿海(今贝尔池),帖古思帖木儿为蓝玉所败,仅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走脱。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地保奴后流放琉球。帖古思帖木儿行至土剌河(今土拉河),为蒙古别部领主也速迭儿所袭,将往依扩廓帖木儿,为也速迭儿捕杀,并杀太子天保奴。
说脱古思帖木儿是爱猷识里达腊之子,即洪武三年(1370)被明俘获封为崇礼侯的买的里八剌,是《明史·鞑靼传》沿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郑晓撰《皇明北虏考》的错误,实际脱古思帖木儿、买的里八剌不是一人,而是两人。1脱古思帖木儿太子天保奴被杀,次子地保奴流放琉球,元裔绝嗣,怎么又会出现后裔?2《明史·鞑靼传》载:“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郑晓《皇明北虏考》载:“自爱猷识里达腊北徙以来,至今可汗(鬼力赤)更七主矣。”传了那些人应予考证?3本人认为,买的里八剌在明居留三年,洪武六年(1373)遣送回北。爱猷识里达腊卒后由弟脱古思帖木儿继立,脱古思帖木儿被杀才由买的里八剌继立。
3、买的里八剌:被明封为崇礼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继立。详情不明。被杀后由长子恩克卓里克图继立。
4、恩克卓里克图():当是买的里八剌长子。《蒙古源流》称洪武二十二年已未(1389)即汗位。《蒙兀儿史记》谓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即位。洪武二十五年(1392)被杀,卒后无嗣,弟额勒伯克继位。
5、额勒伯克():当是买的里八剌次子,恩克卓里克图之弟,称尼古埒苏克齐汗。《蒙古源流》称癸酉、洪武二十六年(1393)即汗位。《蒙兀儿史记》谓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即汗位。重用瓦剌部佞臣浩海达裕。建文元年(1399)受浩海达裕怂恿,杀死三弟哈尔古楚克(),夺取弟媳鸿拜济。不久又杀了浩海达裕,复以浩海达裕子马哈木为丞相,以己女萨穆尔公主妻之,令管瓦剌,引起瓦剌大封建主乌格齐哈什哈不满,为乌格齐哈什哈所杀。死后,长子坤帖木儿继立。
《明史·鞑靼传》载:“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又载:“顺帝后爱猷识里达腊至坤帖木儿凡六传,瞬息之间,未闻一人善终者。”是说从爱猷识里达腊至坤帖木儿有6人立为可汗。
乌格齐哈什哈(?—1415):瓦剌部大封建主,额尔克彻古特部人。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汗令乌格齐哈什哈属下马哈木管理瓦剌,因不服而杀额勒伯克,并夺其后妻鸿拜济。蒙古人众大半归降之。永乐十三年(1415)卒,子额色库嗣。
6、坤帖木儿():额勒伯克之长子。建文元年(1399)父额勒伯克为乌格齐哈什哈所杀。第二年(1400)即汗位。与明廷通好。建文四年(1402)被杀。在位三年,无嗣。
鞑靼可汗8任
7、鬼力赤(?—1408):明代东部蒙古可汗,非元室后裔。建文四年(1402)坤帖木儿被杀,无嗣,翌年永乐元年(1403)即汗位。《蒙古源流》认为,名额勒锥特穆尔,即鬼力赤帖木儿。《明史·鞑靼传》载,“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有大酋长二人,曰阿鲁台(阿苏特部部长),曰脱懽(瓦剌部部长),皆元宗室子。由太师阿鲁台擅政。屡与瓦剌仇杀。毒杀哈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察合台后裔)。与明廷通使往来。因部众不附,永乐五年(1407)被废。翌年,阿鲁台杀鬼力赤,别立本雅失里为可汗。
8、本雅失里():号完者帖木儿汗,之子。建文四年(,本雅失里之兄被所杀,本雅失里投奔,皈依了。鬼力赤夺得大汗之位,废除的国号,自称鞑靼可汗。他向示好、想得到明朝支持。这引起了蒙古各部的不满。永乐六年(,蒙古大臣杀死鬼力赤,迎立本雅失里为大汗。《明史·鞑靼传》载,“久之,阿鲁台杀鬼力赤,而迎元之后本雅失里于别失八里(元西域大国,焉耆、龟兹地),立为可汗。”又有
“永乐六年春,帝以书谕本雅失里”的记载。本雅失里立,阿鲁台擅政,与瓦剌互相仇杀,又与明廷失和。第二年(1409),杀明使给事中郭骥,和明朝断交。派大将率军10万北征,结果全军覆没。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率50万大军北征,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分道,率部西奔,在斡难河(今蒙边境额嫩河)被明军大败,之后又击败阿鲁台。本雅失里仅以7骑逃向。永乐十年(1412)本雅失里为瓦剌首领马哈木所杀,立鬼力赤子答里巴为可汗。瓦剌向明朝称臣。《蒙兀儿史记·宗室世系表》考证,《明史》之“本雅失里似即阿寨台吉。”是错误的。
9、德勒伯克():《蒙古源流》笺证称,德勒伯克即《明史》之答里巴,鬼力赤子。永乐九年(1411)即汗位。《明史》说永乐十年(1412)被马哈木立为可汗。大权为马哈木控制,成为马哈木同东部蒙古阿鲁台斗争的工具。永乐十四年(1416)马哈木被阿鲁台所败,旋卒。阿鲁台连破瓦剌,答里巴遂自瓦剌归漠北。永乐二十一年(1423)马哈木子脱懽大破阿鲁台,阿鲁台以怨杀之。
10、额色库汗():瓦剌部乌格齐哈什哈之子。永乐十三年(1415)称可汗。娶马哈木之妻萨穆尔公主,即额勒伯克汗之女。曾将元裔阿寨台吉和母鸿拜济及阿鲁台三人作为家奴役使。在位十一年,洪熙元年(1425)卒。萨穆尔公主将阿寨台吉母子及阿鲁台释归东部蒙古。
11、阿岱:也作阿台(—1438)。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一说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原为科儿沁部首领。大约宣德元年(1426)为东部蒙古首领阿鲁台所立。从阿鲁台与瓦剌反复仇杀,屡败于瓦剌,部属离散。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为瓦剌部太师脱懽所杀,势衰。《明史.罗亨信传》载:正统二年(1437)正月,都督蒋贵等讨阿台、朵儿只伯于宁夏山后,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引还。亨信劾之。明年(1438),命兵部尚书王骥督兵进讨,大破之,阿台与朵儿只伯仅以数骑遁。是年夏,阿台投降明朝。未几,脱脱不花捕阿台等杀之。《辞海》说:阿鲁台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间,先后拥立鬼力赤、本雅失里、阿台为可汗,自称太师,专权擅政。永乐十一年(1413)受明封为和宁王,与瓦剌对立。
阿寨台吉(1400—?):据《蒙古源流》载,阿寨台吉之父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是额勒伯克之三弟,为其兄额勒伯克所杀,阿寨台吉之母鸿拜济为额勒伯克所夺,当时已怀孕三个月。四个月后,瓦剌部之乌格齐哈什哈杀额勒伯克,又占鸿拜济,生阿寨台吉,实为哈尔克楚克遗腹子。其子有脱脱不花、阿噶巴尔济、满都鲁三人。日本史学家和田清推测阿寨台吉可能为阿鲁台所杀。未即汗位。
12、岱总(1422?—1452):阿寨台吉之长子。即脱脱不花,也作普花。初与瓦剌部首领脱懽合作,于宣德九年(1434)大败东蒙古太师阿鲁台,击杀之。正统三年(1438)又与脱懽攻杀阿鲁台所拥立的阿岱汗,悉收其部。正统四年(1439)脱懽欲自立为可汗,众不可,乃立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太师、丞相。脱脱不花领有阿鲁台属众,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势及兀良哈三卫,后又攻略辽东及女真各部。脱懽阳推奉脱脱不花,实不承其号令。是年,脱懽死,子也先继称太师淮王。脱脱不花为摆脱也先控制,恢复汗权,单独与明廷保持贡市关系,劝阻也先南下攻明。娶也先姊为后妻以自固。因拒立也先姊子为太子,君臣关系恶化,兵戎相见。景泰二年(1451)在喀喇沁等部支持下击败也先,后因其弟阿噶尔巴尔济叛投也先,致兵败逃入兀良哈。景泰三年(1452),被前妻之父沙不丹所杀。
沙不丹,也作彻伯登,蒙古兀良哈属部郭尔罗斯部首领,其女为脱脱不花前妻,因与部属私通,被脱脱不花刺伤耳鼻遣送回娘家,故双方结下冤仇,趁脱脱不花被也先战败逃到前妻处时杀之。一说景泰二年(1451)脱脱不花为也先击杀。
13、阿噶尔巴尔济():岱总之弟。据《蒙古源流》,岱总死后,也先暂立阿噶尔巴尔济为汗,不久被杀,也先自立为汗。
14、也先():蒙古瓦剌部首领。顺宁王马哈木孙。正统四年(1439)继父脱懽位,称太师淮王。阳奉脱脱不花可汗,自掌实权,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十四年(1449)大败明军于土木,俘英宗,兵临北京城下,为明兵部尚书于谦率兵阻击,退去。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景泰二年(1451)破脱脱不花,杀可汗之弟阿噶巴尔济等。景泰四年(1453)自立为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年号添元。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为知院阿剌等所杀,瓦剌势衰。
鞑靼小王子10任
15、摩伦():名脱思。景泰五年(1454)即汗位。《蒙古源流》笺证称摩伦即《明史》之麻儿可儿,普花之长子。《明史·鞑靼传》景泰五年瓦剌内讧,也先被知院阿剌所杀。鞑靼东部喀喇沁部长孛来(?—1466)复攻破阿剌,求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之,号小王子,自为太师,握实权。孛来与其属毛里孩等皆雄视部中,西攻瓦剌,东挟兀良哈三卫,与明廷通贡互市,于是鞑靼复炽。天顺六年(1462)麻儿可儿被毛里孩杀害。《民族词典》误认麻儿可儿为蒙古勒克哷青吉斯。
16、蒙古勒克哷青吉斯():脱脱不花之幼子。号乌珂克图汗。《蒙古源流》笺证称,蒙古勒克呼青吉斯即《明史》之马可古儿吉思。《明史·鞑靼传》天顺六年(1462)麻儿可儿死,众共立其弟马可古儿吉思,亦号小王子。自是,鞑靼部长益各专擅,小王子稀通中国,传世次,多莫可考。时鞑靼部落孛来最强,毛里孩次之。成化二年(1466)“诸部内争,孛来弑马可古儿吉思,毛里孩杀孛来,更立他可汗。斡罗出者复与毛里孩相仇杀,毛里孩遂杀其所立可汗,逐斡罗出,而遣使入贡。”
毛里孩(?—约1469),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一作斡赤斤)后裔,翁牛特部首领。杀死孛来,更立他可汗,自为太师,拥兵数万,控东部蒙古实权,与明时战时和。成化四年(1468)遭到满都鲁、博罗忽、乌讷博罗特等人的征讨,兵败,约次年身亡。
17、毛里孩杀孛来,更立的他可汗:其名不详,为毛里孩所杀。
18、满都鲁(?):即满多固勒,阿寨台吉之季子,脱脱不花之异母弟。成化十一年(1475)为西部蒙古乜克力部的永谢布部领主癿加思兰所立。癿加思兰为太师,以女妻之,并掌实权。兴兵击杀多伦土默特部首领多郭朗,大败翁牛特的毛里孩。后在鸿郭赉、亦思马因等赛特挑拨下,与侄孙博罗忽济农(即巴延蒙克亲王)失和,亦思马因趁机击败博罗忽,势力锐减。《明史·鞑靼传》载:“成化七年(1471)毛里孩、孛鲁乃、斡罗出稍衰,满都鲁入河套称可汗。”
癿加思兰(?—1479)西部蒙古乜克力部首领。成化六年(1470)率部自哈密入据河套地区,成为永谢布部领主。成化十一年(1475)立满都鲁为可汗,以女妻之,自为太师,部众增至数万,仗势擅权。成化十五年(1479)被族弟亦思马因和满都鲁的部下斡罗出等所杀。同部的亦思马因、亦不剌相继为太师。成化二十二年(1486)派兵征杀亦思马因。正德五年(1510)亦不剌被击逃入青海。嘉靖十一年(1532)吉囊攻破亦不剌,收其部众大半,余部散佚。大约成化十六年(1480)满都鲁死去。满都鲁无子,遗二女,妻满都鲁哈屯(1448—?)系土默特部绰罗斯拜特穆尔丞相之女,握有实权,为避免权利落入非成吉思汗系手中,拒绝强大的科尔沁部首领乌讷博罗特王(哈撒尔后裔)的求婚,毅然决定与比她小19岁年仅7岁的远孙巴图蒙克成婚,并立其为达延汗。
巴延蒙克()《民族词典》为():也作伯颜猛可、博罗忽、博勒呼。阿噶巴尔济之孙,哈尔固楚克之子,蒙古济农(亲王)。其伯祖父脱脱不花、祖父阿噶巴尔济先后被也先杀害,其父哈尔固楚克也在逃亡途中遇难。其母也先女齐齐克在也先处生下巴延蒙克。后被救出瓦剌,送至兀良哈部呼图克图实固锡处,娶其女锡吉尔。后遇其叔祖父满都鲁给予济农称号。二人合兵一处,在科尔沁部协助下,击败杀死摩伦汗的毛里孩。后在亦思马因等人的挑拨下,与满都鲁反目,被迫出亡,亦思马因乘机发兵追击,掳其妻锡吉尔,逃亡途中,被永谢布部人杀死。《蒙古源流》载,“岁次庚寅,成化六年(1470)巴延蒙克年三十一岁,为永谢布之克哩叶察罕等五人所害。”巴延蒙克没有称汗。
19、巴图蒙克,即达延汗(约):达延汗,大元可汗的异译,巴延蒙克之子。达延汗7岁即汗位,而其父巴延蒙克1470年已死,故《蒙古世系》说1464年生。《辞海》说1474年生,都是错的。大约生于1467年。《蒙古世系》说1543年卒,是错的,这年是嘉靖二十二年,吉囊、俺答势力强大,达延汗早已死去。《辞海》说1517年卒是对的。《蒙古世系》说成化六年(1470)即汗位是错的。《辞海》说约在成化十六年(1480)即汗位。是年满都鲁卒,与叔曾祖满都鲁遗妻满都鲁哈屯成婚并即汗位。达延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幼年随其妻满都鲁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成年后又先后消灭异姓权臣亦思马因等,统一东部蒙古各部,将漠南漠北地区左右翼六万户分封诸子,消灭蒙古地区长期存在的割据局面。与中原互市,加强文化经济交流。《明史·鞑靼传》载:“弘治元年(1488)夏,小王子奉表求贡,自称大元大可汗。朝廷方务优容,许之。”弘治十七年(1504)达延汗东渐,朵颜部被残。秋七月,朵颜导达延汗入寇大同。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死后,蒙古地区又逐渐出现封建割据局面。
达延汗后继任的小王子是:
20、塔喇海:达延汗之孙,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之子。
21、阿尔伦;塔喇海长子。
22、阿著:塔喇海次子。
巴尔斯伯罗特(约)《民族字典》达延汗第三子,亦作阿著。东部蒙古右翼三万户首领。正德五年(1510)助父平右翼亦不剌太师的反叛。正德七年(1512)被封为济农,并得到赛因阿拉克的称号。驻鄂尔多斯,统治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达延汗卒后,曾于正德十四年(1519)一度占据汗位,不久归政于博迪汗(卜赤),旋卒。和《明史纪事本末补编》中的吉囊、俺答之父阿著相同。此阿著是达延汗之曾孙,乃塔喇海之子。塔喇海有子三人,而达延汗有子十一人。可能《民族字典》错了。
23、卜赤:《明史纪事本末补编》阿尔伦之长子。《民族字典》作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之长子,驻帐于察哈尔万户。达延汗死后,汗位被其叔巴尔斯伯罗特占据,成年后将汗位夺回。一说巴尔斯伯罗特卒,约正德十五年(1520)被立为汗。因右翼吉囊、俺答势力强悍,不能制驭,故事实上只是察哈尔万户领主。后期要求同明廷通贡互市,也时拥兵入明境。嘉靖二十六年(1547)卒后,翌年(一说嘉靖三十年)子打来孙即汗位。本人认为打来孙是插汉部首领,和鞑靼部小王子卜赤没有血缘关系。
24、卜赤之子。名字不详。《明史纪事本末补编》载,小王子(此小王子当即塔喇海,正德末即汗位)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次满官嗔。阿尔伦既死,二子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阿尔伦子卜赤。而阿著子二,曰吉囊,曰俺答,强甚。故吉囊、俺答是小王子从父(卜赤与吉囊、俺答是兄弟辈,从父当是指卜赤之子立为小王子)。小王子驻牧西北边,美水草,富饶佚乐,帐中多珍宝,残元大内物也。小王子虽号君长,不能摄诸部。小王子从父曰吉囊,曰俺答,皆骁桀拥大众,分地牧。吉囊驻迤西,并河套,抵关中,地肥饶。俺答驻迤东,自丰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宣大,最贫,故喜为抄掠。俺答复置赶兔于蓟边,其士马横行沙漠。吉囊子十人,各万骑。俺答亦有十万余骑,遂雄于诸部。满官嗔等八营皆服属之,时时入寇。
25、俺答汗():《明史世纪本末补编》作达延汗四世孙,阿著之子,即阿勒坦汗,或译安滩等。明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驻归化(今呼和浩特)。兄吉囊死后,遂控制右翼。隆庆五年(1571)二月受明封为顺义王。四月封俺答弟昆都力(即老把都),子辛爱并为都督同知,宾兔以下六十一人指挥以下等官。与妻三娘子一起长期维护与明廷的和贡关系。取得汗位号,迫使察哈尔部东徙于辽。西征瓦剌,进取青海,行兵西藏,将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万历六年(1578)与索南嘉措(三世达赖)在青海仰华寺聚会,尊之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始于此。《明史·神宗纪》作万历十年(1582)春二月癸巳初四卒。
三娘子():俺答汗之庶妻,瓦剌(?)部长哲恒阿合之女。把汉台吉是俺答汗三子铁背台吉之子,四岁丧父,由俺答妻养育。及长,娶把汉比吉。隆庆四年(1570)冬,把汉台吉复聘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女三娘子,即俺答外孙女为妾,时三娘子随俺答出征瓦剌,貌美,俺答夺之。把汉台吉不满俺答所为,率妻把汉比吉、仆阿力哥等十人至大同投明。明穆宗授予把汉台吉指挥使、阿力哥正千户职。俺答闻变急引兵至大同塞外索孙。几经交涉,俺答同意以明叛人白莲教徒赵全、李自馨交换其孙。双方以此为契机,于隆庆五年(1571)达成通贡、互市和封职协议。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掌兵权,主持政务三十年,约束蒙古各部,坚持对明朝的封贡互市关系,促进蒙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万历十五年(1587)明朝封为忠顺夫人。婚配俺答、乞庆哈、撦力克、卜石兔四王。
26、黄台吉():俺答汗之长子,初名辛爱。蒙文史料作僧格或僧格都古楞特穆尔。早年随父征讨蒙古各部,迫察哈尔大汗达赉逊库登东徙于辽,遂进占其地。后与其父不睦,时入明境掳掠。嘉靖四十四年(1565)与明作战受重伤,兵事稍敛。隆庆五年(1571)被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元年(1573)加封为龙虎将军。万历十年(1582)俺答汗死后,继父位,称乞庆哈(彻辰汗),并与父庶妻三娘子合婚。万历十一年(1583),向明上表贡马,袭顺义王位。万历十三年(1585)再度迎请达赖三世至归化(今呼和浩特)传教,旋卒。
27、撦力克(?—1607):黄台吉长子,第三代顺义王。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指挥同知。时常与其父黄台吉冲突,夺其牲畜。万历五年(1577)作为俺答汗第二批使者去迎请素南嘉措(三世达赖)。万历十一年(1583)袭父职龙虎将军。同年把汉那吉卒后,与三娘子亲生子不他失礼争夺把汉比吉及其领地板升,与把汉比吉合婚。万历十三年(1585)黄台吉病故,次年撦力克与三娘子成婚。万历十五年(1587)正月袭顺义王位,封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同年升不他失礼为龙虎将军。万历十七年(1589)撦力克西进青海、甘肃等地,一度与明朝发生冲突。万历十八年(1590)明朝一度想立不他失礼为顺义王,未遂。撦力克在三娘子劝导下,东返本部驻地,维持和贡关系。万历三十五年撦力克(1607)卒。《宣府续志》其名作兴克都隆哈。
28、卜石兔:也作卜失兔,《清史稿》作俄木布,撦力克子晁兔之孙,博硕克图之子。《民族词典》把卜石兔、俄木布当作二人。卜石兔,万历九年(1581)受明封为指挥同知。祖父晁兔死后,万历十七年(1589)袭封龙虎将军。万历三十五年(1607)撦力克病故,卜石兔以长曾孙当袭封,而撦力克弟五路台吉、三娘子子不他失礼之子素囊台吉与撦力克争夺王位。卜石兔欲婚于忠顺夫人(三娘子),忠顺拒之。封事六年不成。万历三十九年(1611),卜石兔在五路台吉支持下与忠顺成婚,封事已有眉目,而忠顺旋卒。朝议准封卜石兔为顺义王,而以把汉比吉素效恭顺,封为忠义夫人,各赏彩币。后因卜石兔与素囊讲争八事未定,诸部各回本部,敕书未领。万历四十一年(1613)六月初八,始受封,仍岁贡马互市。崇祯元年(1628)插汉部林丹汗西进,土默特部土崩瓦解,遂西遁河套。后金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征察哈尔,经土默特,卜石兔降,仍管辖归化城和土默特部。天聪八年(1634)被部下称为西土默特格根汗,谋叛,事觉被执。崇德元年(1636)获释,还其忠顺王印。
把汉比吉(约):俺答汗三子铁背台吉子把汉那吉之妻。隆庆四年(1570)随把汉那吉投明,同年返回本部。俺答病故后,板升地区(今呼和浩特)归把汉那吉。万历十一年(1583)把汉那吉坠马死,遂主板升。为吞并富饶的板升地区,俺答汗长孙撦力克与三娘子亲生子不他失礼都力争与他合婚。在俺答汗义子恰台吉等人支持下,撦力克拥兵与之成婚。及至俺答汗子辛爱黄台吉卒,撦力克袭顺义王位,与三娘子成婚,方改嫁不他失礼,生子素囊台吉。万历四十年(1612)以历来效忠于明朝并节制骄横不羁的素囊台吉,被封为忠义夫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后年逾七十,不再见于史册。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布里牙特·乌格齐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布里牙特·乌格齐
鬼力赤一般指布里牙特·乌格齐
布里牙特·乌格齐(年),《突厥系谱》称布里牙特·乌格齐是的后裔乌鲁克特穆尔,部首领。第21代蒙古大汗。
建文元年(1399年),元帝额勒伯克让猛可帖木儿(鬼力赤)的下属马哈木管理卫拉特各部,此事激起了原统辖卫拉特的猛可帖木儿的不满,他于是起兵杀了额勒伯克。卫拉特乘机摆脱元朝皇帝的统治。卫拉特部是定居在森林中的蒙古人,也称林中百姓。在成吉思汗时期卫拉特贵族就与元朝皇室世代通婚,男尚公主,女适皇胃,可谓“世联戚碗”,权势显赫。
鬼力赤发动政变后先立坤帖木儿为傀儡,三年后(1402年)又将其杀死。鬼力赤被阿鲁台等拥立为大汗。阿鲁台是阿苏特部人,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西部的亚速海,因蒙古西征而进入四川和蒙古高原,元朝时期就有几个完全由他们组成的军团。
鬼力赤称汗后封阿鲁台为太保、枢密院知院。 1403年3月(明永乐元年二月),明成祖朱棣遣使致书鬼力赤及阿鲁台等诸大臣,要求“可汗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之后分别在同年8月(明永乐元年七月)、1404年5月(明永乐二年四月)、1406年1月(明永乐三年十二月)、1406年4月(明永乐四年三月)、1407年11月(明永乐五年十月)派出使臣要求与蒙古通好,可鬼力赤一概不予理睬,有时还拘留使臣。同时又与卫拉特(瓦剌)相攻杀。并于1405年毒杀了想投靠明朝的元朝肃王安克帖木儿。在此期间阿鲁台却多次向明使表示了“归诚之心”,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6月(明永乐四年五月)派出专人与之联系,阿鲁台则在1408年1月(明永乐五年十二月)遣回族使臣哈费思(哈菲兹)至明王朝进行“且奏求药”,并得到了满足。
1407年(明永乐五年),鬼力赤被传非黄金家族后裔(鬼力赤实际是窝阔台的后裔),又改变政策向明朝示好,想得到明朝支持以方便打击卫拉特,这引起部下不满。阿鲁台看到鬼力赤已失去威信便于次年将其暗杀。同年冬,阿鲁台又拥立本雅失里为蒙古大汗,本雅失里封阿鲁台为太师。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北元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北元(1368年-1389年)是在建立的政权。1368年迁都,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
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北元虽偏安于,却是蒙古族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时期。
1271年,元世祖基于统治的需要,正式建立以汉语称谓的国号“”,但蒙古语的“”并未废弃,而是两者并用,形成国号制度的双重体系。
1368年,退守蒙古本部,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故称“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人称大元皇帝为“元君、元主”,称其国为“残元”、“故元”、“胡元”。
根据《》记载,1402年去“大元”,复称蒙古;但是蒙古人记载的史料《》和《》并没有记载过废除“大元”国号一事,也并未记载过在北元灭亡后存在“大元国”一事。根据《》,1453年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年号“天元”;自称“大元大可汗”;。
北元大元国号的废弃问题
在中外蒙古史学者的论著中,屡见“”一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史学概念的使用范畴却说不一。争论的焦点就是“北元”是指年这20年间的蒙古还是指年这260多年间的蒙古。传统说法是1402年杀,为北元时期结束的时间(《明史·鞑靼传》)。 关于这个问题,蔡美彪先生和曹永年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认为“北元”应适用于脱古斯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此后大元国号已取消,仍称。
大元国号的废弃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蒙古政权放弃了争夺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
“北元”(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为明人所称,蒙方一直以蒙古自称)。但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政权仍然继续,鞑靼政权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大蒙古国”政权延续至1635年为的-所灭亡。
故(1206年-1635年)依照名称的划分,可划为(1206年-1271年)、(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1388年-1635年)。有时“”可泛指从1206年至1368年这段时期。
北元退守漠北
参见:、、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等率军攻占大都,北奔。除坐镇蒙古故地以外,山西、甘肃的;辽东的;云南的,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策应着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
此外,北元与、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系。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冬,命大将从山西出兵夺回大都,军行途中,命大将袭击他的后方太原。元军回师救援,正中计谋,被明军袭破大营。折兵四万,仅率十八骑逃入甘肃。山西被明占据。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春夏,中书右丞相几次进攻,均被明军击退。明军乘势北进。惠宗从上都退往,宗王庆生、平章鼎住被明军追及擒杀,一万将士被俘。
上都陷落。蒙古贵族留恋故元,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
驱逐胡元的明太祖朱元璋
昌。同年,和大战,最终徐达大破。擒、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仅挟妻子数人奔。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惠宗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时已卒,太子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会合败于的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皇帝位,称,年号,以明年为宣光元年。
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路由金兰趋甘肃。中路军由徐达统率,在土刺河打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随后扩廓贴木儿与元将贺宗哲合军,向徐达的主力发起进攻,徐达被击败,其所率明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明军死亡数万人。李文忠所率东路军与北元兵在、土剌河、一线受挫。冯胜所率之西路军,在甘肃、扫林山等地击败元军。出兰州,由至、,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西路军胜利,中路军失败,东路军失败,整体以失败告终。明军在短时期内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发生拉据式的冲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随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入漠北,北元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宣光五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病死漠北。这一年纳哈出进攻辽东州城,屡被击败。
北元中原尽失
明朝在屡征元朝的同时,对主动投降和战争中被俘的大批北元贵族、官吏和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更多的北元人马。明初几十年间,确实有大量的和汉人从北方跑到内地,成为明朝的臣民。当然,明朝的最终目的是招降北元皇帝。朱元璋曾封昭宗之子为崇礼侯,不久将他送还漠北,并几次遣使给昭宗送信,劝他及早归降。
1378年死去,庙号昭宗。其子继任为北元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继续保持对明朝两立的立场。其丞相驴儿、、哈剌章和国公脱火赤等集军于应昌、和林扣掠塞下。明朝多次召降不成,于天元二年(1380年)派率师出讨,战于,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与此同时,明廷又开始对云南及辽东的经略,以翦除北元在此两地的势力。据守云南的梁王为元世祖第五子忽哥赤的后裔,明兵取大都后与北元遥相呼应,执臣节如故,又两次杀害明廷的劝降使节。朱元璋遂决定用兵。
天元二年(1381年)七月,朱元璋命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军,远征云南。明军在曲靖击败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余万,俘二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子一同投自杀。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均自杀。与漠北蒙古贵族逐相呼应的这支力量被消灭了。蓝玉、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
天元二年(1381年),纳哈出率二十万元军驻扎金山(吉林)一带,始终没有受到很大的军事冲击。这支强大的势力,是明朝攻打北元时的掣肘之患。
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明军步步为营,修筑宽河(河北)、、富峪(河北境)、(今内蒙古)四座城,用以存积粮草。随后大军直趋金山。明军压境,纳哈出深感不安。这时明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不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经过一番犹豫动摇,最后纳哈出投降了,二十万部众除一些逃散的之外,都作了俘虏,其中仅官员将校就有三千三百多人。纳哈出被朱元璋封为海西侯。 自此辽东尽属明有,漠北与的联系亦被阻绝。
纳哈出率部投降,使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朱元璋立即命蓝玉为大将军,征讨下一个更主要的目标——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之子脱古思帖木儿。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取成功。
北元皇权旁落
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到(今),距离脱古思帖木儿营地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等数十人逃往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经此一役,乌萨哈尔汗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这次的失败使——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于1402年杀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尼古埒苏克齐汗。而后,立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继位。
北元江山易主
鞑靼、瓦剌
1402年,杀掍特穆尔汗后称汗。1408年,蒙古太师杀布里牙特·乌格齐,迎立为汗。1412年,首领杀完者图汗,向称臣。1412年-1415年大汗空位。1415年,瓦剌绰罗斯·马哈木拥立为大汗,自任。1415年,再次攻打瓦剌,大汗、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绰罗斯·马哈木的儿子拥立为汗。1425年,阿鲁台拥立东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哈萨尔七世孙为蒙古大汗。1438年,卫拉特首领杀大汗和阿鲁台。
对于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亲征瓦剌的明英宗朱祁镇
但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在明朝还比较强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西南地区的砍去。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政治联姻,使得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继承其父的王位时,蒙古帝国的疆域从延伸到贝加尔湖,又延伸到长城附近。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中,打败明军,俘虏了。因不善围攻战,瓦剌大军无法攻陷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返回蒙古草原。
领导京师保卫战的于谦
三个月后,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遭遇明朝名将的抵抗,发动的各次进攻均被击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由于受到优势兵力的威胁,沿撤退。1450年,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大蒙古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这样做无疑并不明智,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明四年(1453年),在击败岱总汗后僭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建年号“天元”,遭到黄金家族的不满和反抗。
1455年,被暗杀。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汗位,在1456年进攻,在附近大败羽奴思汗。而在这时,皇后哈尼木(卫思汗之妹)在后方制造混乱,她的儿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两兄弟对阿马桑赤发动叛乱,却没有成功。但经过这次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
北元达延中兴
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孛儿只斤·满都鲁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仅剩下博勒呼济农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命运及其不幸,据权威学术史料《蒙古黄金史》记载,达延汗巴彦蒙克乃是北元必里克图汗,即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直系子孙,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所幸,的年轻遗孀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可敦在1470年宣布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继承蒙古大汗,尊号。满都海赛音可敦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位时间37年,从1470年到1517年。在1481年亲政之后,镇压了右翼的人、人的叛乱。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击,使得明朝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43年去世,之孙继承了汗位,尊号。虽然广大的领土被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国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年)、(年)、(年)、彻辰汗(年)和呼图克图汗(年)。
明朝后期的蒙古形势
虽然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力,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北元内忧外患
随着时间的流逝,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们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和东方兴起的女真人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以及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硕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历史的,只能是建立的了。
明朝后期的鞑靼、瓦剌
1604年,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继承汗位,接受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库图克图汗。库图克图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大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对于蒙古的野心,因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重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库图克图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库图克图汗的实力大为削弱,而他的敌人是综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汉人的谋略的后金大汗和,这就注定有勇猛少计谋,统治着的已经衰微的蒙古帝国的他只能失败。
北元走向灭亡
时期,、便在联姻之下归附了后金。土默特、、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库图克图汗的报复,
征服漠南蒙古的皇太极
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库图克图汗出兵,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库图克图汗退走。即位后,把库图克图汗做为主要的敌人。1628年,派遣贝勒与上游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库图克图汗。9月,亲率大兵至绰洛郭尔,宴会控制下的敖汉、、、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诸首领。库图克图汗有大汗之名,但已经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再率大军西进,从征。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敌军,库图克图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西逃。但面对已经大势已去的局势,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库图克图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
1635年,与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1368年,元朝北迁,除蒙古本部以外还掌握着辽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等地。
1368年至1382年之间,辽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等地先后丢失。
1388年,,元军仅存主力遭到明军毁灭性打击,经此一役,失去问鼎中原的实力。
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明史记载废元国号,复称蒙古。
1433年,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
1433年,鞑靼实际控制面积达243万平方公里;
1433年,瓦剌实际控制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1438年,瓦剌攻破鞑靼,重新统一蒙古。
1449年,东到、,西到蒙古、,都成为瓦剌的,瓦剌的势力由此达到最盛。
1451年,瓦剌实际控制面积达379万平方公里;
1481年,携达延汗征讨瓦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506年,达延汗征服、、亦卜剌,统一漠南蒙古。
1582年,鞑靼实际控制面积达349万平方公里。
注:关于北元时期的疆域变迁详见:马留营,《元朝疆域究竟有多大》,《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336-339。
北元中央制度
废除了遗留下来的、、、、、、等官职。而代替以时代的、。济农,相当于副汗,是大汗的助手,其职责是秉承大汗旨意管辖蒙古右翼政务。济农一职,一般都由大汗的嫡长子担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确保济农同大汗之间政治上的一致和协同统治。
即位后,面临汗权衰落、各自为政的局面,着手强化。据《金轮千福》记载,“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置左右各三图们(万户),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用六万户刚健之军加以统治,把持着强势具备的朝政”。从这里可以看出林丹汗按照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将察哈尔本部分为左右两翼六个图们(万户),即阿哈固山、窦土门固山、高尔固山、哈纳固山、中军万户与阿喇克绰特万户。
北元分封制度
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万户、部万户和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万户、万户和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自己直接统辖,汗帐在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在鄂尔多斯部万户。
北元行省制度
1368年,元朝北迁,除蒙古本部以外还掌握着中书省直辖地区的、、以及、、、等地。
1444年7月,授予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首领平章等官,重设。
北元宗法制度
北元时期,蒙古各部封建主又陆续制定了《图门汗法典》、《阿拉坦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等。
北元会盟制度
在北元蒙古社会中,会盟是其社会政治生活赖以展开的途径和机制,参与其中则是大小部落首领们的权利和义务,会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
北元如同元朝一点笃信,而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604年,刚即位的林丹汗就从派驻蒙古地方掌管教法的迈达理呼图克图和卓尼绰尔济等黄教喇嘛接受了(黄教)的法戒。
1617年,西藏僧侣沙尔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沙尔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并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于是林丹汗由改信(狭义上的红教仅指,广义上包含了和)。沙尔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取来时萨迦派喇嘛用千金所铸的玛哈噶喇金佛(又称,为蒙元的护国神)。林丹汗在察汉浩特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试图效仿与故事,利用他与沙尔呼图克图之间的关系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适得其反,这加剧了信奉的蒙古诸部的离心,削弱了林丹汗的号召力。
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班第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年间翻译了108卷《》 ,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的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和玛哈噶喇金佛、金《》视为。
北元与明朝
蒙古入主中原地区有许多蒙古贵族官吏任职、守戍,元惠宗出逃漠北时,他们仍居内地。对这批蒙古臣民,明朝政府采取禁胡俗、正礼仪的强硬措施,以削弱蒙古势力,加强新生的朱明王朝统治。
林丹汗在1612年与1615年攻打,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最终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的赏银,奉行“联明抗金”的外交方针,并在1619年给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交恶。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结盟并未挡住后金对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败北,林丹汗的援军没起作用,此后两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始实行的政策,开始火并、诸部,并且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所以林丹汗从未亲自与作战过。
1627年,林丹汗西迁,吞并了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发兵进犯,明朝不得不恢复对林丹汗的赏赐。后金利用林丹汗西迁之机,吞并了本部,并于1632年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他与明朝的关系彻底破裂,明朝甚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后林丹汗与西藏、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绰克图台吉结成“反黄教联盟”,企图东山再起,但很快于1634年去世。
北元与高丽
明朝建立后,高丽王朝立即建立了同明朝的藩属关系,但高丽国并未完全同北元断绝关系,而是采取了“骑墙”的政策,实行两面外交。特别是辛禑王时期(年)更是同北元频繁往来,还曾两度停用“洪武”年号,改用北元年号,使两国关系一度恶化。
元朝是依靠武力迫使高丽臣服的,在灭南宋前的三十年间,元朝先后六次入侵高丽,后又两次强迫高丽参与蒙古对日本的远征,还对高丽人民进行沉重的经济剥削。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高丽的恭愍王乘机实行改革,推行反元政策,于1356年清洗了以奇辙(惠宗的弟弟)为首的亲元集团,并出兵元朝在咸境道的双城总管府,还杀死了元朝派去的使者,于该年六月“停‘至正’年号”,公开同元朝决裂。
恭愍王时期,高丽基本上断绝了同北元的关系,对明朝始终保持“事大以诚”,屡派使者到明廷朝贡。1374年,恭愍王遇弑,“李仁任率百官遂立禑,年十岁”,实权操纵在李仁任手里。李仁任一反恭愍王时期的亲明政策,转而亲元,实行两面外交,同北元频繁往来。1377年2月,诏封王禑为高丽国王,王禑也予以接受,并“始行北元‘宣光’年号,中外决狱,一遵至正格条”。1378年,高丽又停“宣光”年号,“复行‘洪武’年号”。
元室北迁回到蒙古本土以后,草原地方势力与北元中央势力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利益上的矛盾突出起来。宰桑、赛特们不服中央势力的制约,分庭抗礼,各行其是,“我等之上,何用管主?我等行事, 自作主宰可也!”
甚至以“犬死栅栏,侯死盟会”为时尚。内部的互争雄长,加上明朝的征伐,使蒙古社会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
北元大汗世系
庙号尊号姓名年号身世在位时间惠宗
乌哈噶图汗
元明宗长子
必里克图汗
元惠宗长子
-乌萨哈尔汗
元昭宗之子
-卓里克图汗
-恩克汗-卓里克图汗之子-尼古埒苏克齐汗
-元昭宗之子
-掍特穆尔汗
-尼古埒苏克齐汗长子
-兀雷帖木儿汗
-非黄金家族
-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
(汗位空缺)-德勒伯克汗
-完者图汗之子1415
-非黄金家族
-阿岱汗-后裔-岱总汗
-元昭宗曾孙
-阿噶多尔济济农
-岱总汗异母弟
-大元天圣大可汗
天元非黄金家族
-乌珂克图汗-岱总汗幼子-摩伦汗
-岱总汗长子
-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阿噶多尔济济农之孙-乌格克图汗
-岱总汗异母弟
-博勒呼济农之子
-巴尔斯博罗特济农
-达延汗三子
-达延汗之孙
-阿拉克汗长子
-札萨克图汗
-库登汗之子
-札萨克图汗长子
-呼图克图汗
-彻辰汗长孙
---呼图克图汗之子注:鬼力赤死后元朝称谓不在史籍中出现,鞑靼是明人对蒙古本部的称呼,但仍然是蒙古高原君主。犹如辽代多次在契丹和辽国号之间进行转换,但后世统称为辽。此时的蒙古本部经常对明朝称臣,对内称帝(汗)。
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境内蒙古人的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69。
乌恩,《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内蒙古大学学报[引用日期]
赵永春,贾淑荣,《中国古代的“国号”与历史上的“中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7。
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1一72页
蔡美彪.明代蒙古与大元国号.天津:南开学报, 1992年:第1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遂与副将军会师河阴,遣裨将分道徇河北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师次临清,使傅友德开陆道通步骑,顾时浚河通舟师,遂引而北。遇春已克德州,合兵取长芦,扼直沽,作浮桥以济师。水陆并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克通州。顺帝帅后妃太子北去。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捷闻,诏以元都为北平府,置六卫,留孙兴祖等守之,而命达与遇春进取山西。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下怀庆,度太行,取泽、潞,达以大军继之。时扩廓帖木儿方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以攻北平。达闻之,与诸将谋曰:“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彼若西还自救,此成擒耳。”诸将皆曰:“善。”乃引兵趋太原。扩廓至保安,果还救。达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以十八骑遁去。尽降其众,遂克太原。乘势收大同,分兵徇未下州县。山西悉平。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张思道遁,遂克奉元。时遇春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达会诸将议所向。皆曰:“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而庆阳易于临洮,请先庆阳。”达曰:“不然,庆阳城险而兵精,猝未易拔也。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备战斗,物产足佐军储。蹙以大兵,思齐不走,则束手缚矣。临洮既克,于旁郡何有?”遂渡陇,克秦州,下伏羌、宁远,入巩昌,遣右副将军冯胜逼临洮,思齐果不战降。分兵克兰州,袭走豫王,尽收其部落辎重。还出萧关,下平凉。思道走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良臣以庆阳降。达遣薛显受之。良臣复叛,夜出兵袭伤显。达督军围之。扩廓遣将来援,逆击败去,遂拔庆阳。良臣父子投于井,引出斩之。尽定陕西地。
.中华历史网[引用日期]
奇格,《“北元”时期的蒙古法》,《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中华五千年[引用日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丙辰,黎明至捕鱼儿海南饮马,侦知虏主营在海东北八十余里。玉以弼(即定远侯王弼)为前锋,直薄其营。虏始谓我军乏水草,必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虏皆不知。虏主方欲北行,整车马皆北向。忽大军至,其大尉蛮子率众拒战,败之,杀蛮子及其军士数千人,其众遂降。虏主脱古思贴木儿与其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遁去。玉率精骑追之,出千余里,不及而还。获其次子地保奴等六十四人及故太子必里秃(指爱猷识理达腊)妃并公主等五十九人。其詹事院同知脱因贴木儿将逃,失马,窜伏深草间,擒之。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二千九百九十人,军士男女七万七千三十七人,得宝玺图书牌面一百四十九、宣敕照会三千三百九十道、金印一、银印三;马四万七千匹,驼四千八百四头,牛羊一十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头,车三千余辆。聚虏兵甲焚之。”
薄音湖,《评十五世纪也先对蒙古的统一及其与明朝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39。
陆远兴,《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档案与社会》, -38。
薄音湖,《北元与明代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
.北京十三陵特区[引用日期]
.议政网[引用日期]
伯颜,《宣光、天元年号》,《社会科学辑刊》, 6-156。
李欣,《论北元中兴明主达延合汗的政治改革》,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0。
鲍音,《元传国玺传承始末——兼论北元灭亡年代》,《社会科学战线》,5-129。
《金轮千福》。
晓克,《关于北元中后期与土默特万户有关的三次析产分封》,《内蒙古社会科学》, ):40-44。
.佛教网[引用日期]
佟士平,徐文祥,胡国志,《喀左——北元末期五代皇帝驻牧之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6-138。
晓克,《略论北元时期蒙古的会盟》,《西部蒙古论坛》, 2011(4)。
乔吉,《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 ):16-24。
刘大治,《后金与东部蒙古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5年。
张献忠 ,《试论高丽辛禑王朝对明朝和北元的“骑墙”外交》,《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03期。
[朝]郑麟趾:《高丽史》卷一三三《辛禑列传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2册
(明)佚名撰:《朝鲜史略》卷一一《高丽纪·辛禑》。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明太祖实录》卷一二一。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故元遗兵》,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蒙古源流·笺证本·卷六》
王德恩,《北元蒙古社会思潮与佛教》,《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52。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