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的就近原则综合指数是什么原则

检索信息:
>>消费新闻>正文
消费力旺盛 成都购物中心需求指数位列全国第4
10:29:48 关注度:
成都太古里繁华街景 资料图片
  报告背后
  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消夏耍成都&,这是今年夏天热词排行榜中的常客。享好食、淘好货、游绿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成都正在同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逐渐画上等号。
  消费升级的背后,城市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升级载体。世邦魏理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受商务部委托,日前推出了《2017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成都跻身进入全国6个城市购物中心成熟市场之一,与成都同为成熟市场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
  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评价称,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
  &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需求端潜力十足
  未来三年更多知名项目亮相
  为市民提供更充分消费选择
  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从宏观状况、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个维度对中国购物中心发展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数值越大市场景气度越高。
  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综合指数为68.5,这意味着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通道。其中,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
  而强二线城市亦在此次报告中表现突出&&二线城市综合指数为67.8,&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根据报告,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从需求端的成绩来看,足以证明成都在知名开发商眼中潜力十足。&林晴岚说。林晴岚特别提到,未来三年知名开发商还将携更多知名项目在成都亮相,&比如攀成钢板块、金融城板块等区域,将释放仁和新城、大魔方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充分的消费选择。&
  随着知名开发商打造的优质零售物业项目陆续开业,为成都吸引了更多的品牌入驻。
  新场景热潮涌动
  汽车品牌开进购物中心
  电竞中心落户核心商圈
  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实体商业回暖提速,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增速同比提升0.6%。其中,线上、线下的融合也走向更为实质性的阶段,并催生了更多的新概念、新模式的商业门店。
  在成都,新场景热潮正在涌动。林晴岚表示,从去年开始,成都商业市场正在谋变:很多品牌从线上转为线下,而像快闪店、网红店等新型营运方式,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增加曝光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在帮助成都提高城市知名度。&林晴岚表示,包容一直是成都的城市名片,而通过消费升级带来的利好,以及密集航线、西成客专的便利交通,让更多到成都的旅行者在这里能够产生更多消费。
  对于成都市民而言,新业态升级也将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林晴岚表示,例如汽车超市、4S店等以往都修建在专业卖场,而如今蔚来汽车、特斯拉等知名汽车品牌选择在成都购物中心开店,增加了和消费者的互动。
  &电竞场馆也将通过进入核心商区,和普通市民&零距离&。&在成都,电竞热从线上来到实体商业,今年一季度,VSPN电竞中心落户成都核心商圈,并跨界众创空间。
  社区商业加码
  到2022年全市打造
  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
  在报告中,社区商业已成为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热词,从原先单一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业态,比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
  实际上,成都也正在加码&社区商业&。今年6月,成都召开专题会议,发布《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鼓励社区提升商业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到2022年,全市共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新增加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1000个。
  &社区商业发展的背后,是成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便捷。&林晴岚称,地铁等基础设施加快了市中心和近郊之间的联通,同时,这些区域密集住宅区带来的人口基数,也保障了社区商业的消费基础,让更多开发商愿意在成都近郊修建社区商业。
  在去年成都新增的8个购物中心中,社区商业就不容小觑&&武侯万达广场、卓锦曼购物中心、186Mall等社区商业保障了普通人&生活消费的就近原则&。林晴岚表示,这也让成都与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的距离越来越近。
附件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投诉咨询电话:028-
主办: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邮编:610017
蜀ICP备 地址:成都市玉沙路118号 四川工商大厦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成都购物中心需求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购物中心往往成为城市消费升级一项重要,从一个城市购物中心需求指数,我们也能获取到很多信息。比如成都,在世邦魏理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受商务部委托、日前推出的《2017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成都跻身进入全国6个城市购物中心成熟市场之一,与成都同为成熟市场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且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让我们看到了成都的市场潜力。
  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评价称,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
  “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成都需求端潜力十足,未来三年更多知名项目亮相,为市民提供更充分消费选择。
  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从宏观状况、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个维度对中国购物中心发展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数值越大市场景气度越高。
  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综合指数为68.5,这意味着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通道。其中,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
  而强二线城市亦在此次报告中表现突出DD二线城市综合指数为67.8,“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根据报告,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从需求端的成绩来看,足以证明成都在知名开发商眼中潜力十足。”林晴岚说。林晴岚特别提到,未来三年知名开发商还将携更多知名项目在成都亮相,“比如攀成钢板块、金融城板块等区域,将释放仁和新城、大魔方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充分的消费选择。”
  随着知名开发商打造的优质零售物业项目陆续开业,为成都吸引了更多的品牌入驻。
  社区商业加码,到2022年全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
  在报告中,社区商业已成为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热词,从原先单一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业态,比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
  实际上,成都也正在加码“社区商业”。今年6月,成都召开专题会议,发布《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鼓励社区提升商业业态,创新发展模式DD到2022年,全市共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新增加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1000个。
  “社区商业发展的背后,是成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便捷。”林晴岚称,地铁等基础设施加快了市中心和近郊之间的联通,同时,这些区域密集住宅区带来的人口基数,也保障了社区商业的消费基础,让更多开发商愿意在成都近郊修建社区商业。
  在去年成都新增的8个购物中心中,社区商业就不容小觑DD武侯万达广场、卓锦曼购物中心、186Mall等社区商业保障了普通人“生活消费的就近原则”。林晴岚表示,这也让成都与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的距离越来越近。消费力旺盛 成都购物中心需求指数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
  成都太古里繁华街景 资料图片
  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消夏耍成都”,这是今年夏天热词排行榜中的常客。享好食、淘好货、游绿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成都正在同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逐渐画上等号。
  消费升级的背后,城市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升级载体。世邦魏理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受商务部委托,日前推出了《2017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成都跻身进入全国6个城市购物中心成熟市场之一,与成都同为成熟市场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
  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评价称,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
  “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需求端潜力十足
  未来三年更多知名项目亮相
  为市民提供更充分消费选择
  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从宏观状况、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个维度对中国购物中心发展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数值越大市场景气度越高。
  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综合指数为68.5,这意味着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通道。其中,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
  而强二线城市亦在此次报告中表现突出——二线城市综合指数为67.8,“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根据报告,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从需求端的成绩来看,足以证明成都在知名开发商眼中潜力十足。”林晴岚说。林晴岚特别提到,未来三年知名开发商还将携更多知名项目在成都亮相,“比如攀成钢板块、金融城板块等区域,将释放仁和新城、大魔方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充分的消费选择。”
  随着知名开发商打造的优质零售物业项目陆续开业,为成都吸引了更多的品牌入驻。
  新场景热潮涌动
  汽车品牌开进购物中心
  电竞中心落户核心商圈
  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实体商业回暖提速,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增速同比提升0.6%。其中,线上、线下的融合也走向更为实质性的阶段,并催生了更多的新概念、新模式的商业门店。
  在成都,新场景热潮正在涌动。林晴岚表示,从去年开始,成都商业市场正在谋变:很多品牌从线上转为线下,而像快闪店、网红店等新型营运方式,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增加曝光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在帮助成都提高城市知名度。”林晴岚表示,包容一直是成都的城市名片,而通过消费升级带来的利好,以及密集航线、西成客专的便利交通,让更多到成都的旅行者在这里能够产生更多消费。
  对于成都市民而言,新业态升级也将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林晴岚表示,例如汽车超市、4S店等以往都修建在专业卖场,而如今蔚来汽车、特斯拉等知名汽车品牌选择在成都购物中心开店,增加了和消费者的互动。
  “电竞场馆也将通过进入核心商区,和普通市民‘零距离’。”在成都,电竞热从线上来到实体商业,今年一季度,VSPN电竞中心落户成都核心商圈,并跨界众创空间。
  社区商业加码
  到2022年全市打造
  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
  在报告中,社区商业已成为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热词,从原先单一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业态,比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
  实际上,成都也正在加码“社区商业”。今年6月,成都召开专题会议,发布《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鼓励社区提升商业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到2022年,全市共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新增加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1000个。
  “社区商业发展的背后,是成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便捷。”林晴岚称,地铁等基础设施加快了市中心和近郊之间的联通,同时,这些区域密集住宅区带来的人口基数,也保障了社区商业的消费基础,让更多开发商愿意在成都近郊修建社区商业。
  在去年成都新增的8个购物中心中,社区商业就不容小觑——武侯万达广场、卓锦曼购物中心、186Mall等社区商业保障了普通人“生活消费的就近原则”。林晴岚表示,这也让成都与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的距离越来越近。(记者 邹悦)
责任编辑:张维消费力旺盛!成都购物中心需求指数仅次于北上杭消费力旺盛!成都购物中心需求指数仅次于北上杭成都商报百家号“消夏耍成都”,这是今年夏天热词排行榜中的常客。享好食、淘好货、游绿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成都正在同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逐渐画上等号。消费升级的背后,城市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升级载体。世邦魏理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受商务部委托,日前推出了《2017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成都跻身进入全国6个城市购物中心成熟市场之一,与成都同为成熟市场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资深经理林晴岚评价称,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场释放的潜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需求上的跃升。“成都人不仅爱消费,还具备吸引外地人群前来消费的动力。”林晴岚认为,这正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增长知名开发商纷纷入蓉 成都国际品牌渗透率全球第19位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从宏观状况、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个维度对中国购物中心发展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数值越大市场景气度越高。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综合指数为68.5,这意味着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通道。其中,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这源于一线城市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京、沪两地万亿级的消费容量,依旧是国内外零售品牌扎根的主战场。”《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位列“全球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的第2位,领先纽约、香港、巴黎等城市,北京位列第11位。而二线城市亦在此次《报告》中表现突出,二线城市综合指数为67.8,“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根据《报告》,成都购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从需求端的成绩来看,足以证明成都在知名开发商眼中潜力十足。”林晴岚说。上述观点也得到了印证。林晴岚特别提到,未来三年知名开发商还将携更多知名项目在成都亮相,“比如攀成钢板块、金融城板块等区域,将释放仁和新城、大魔方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充分的消费选择。”随着知名开发商打造的优质零售物业项目陆续开业,为成都吸引更多的品牌入驻。升级包容性为成都带来消费新业态上半年,盒马鲜生在成都接连新开4家新店。至此,成都二环内大半区域成为“盒区”。作为不少市民的打卡地,盒马鲜生是商业消费新场景的缩影。而其背后,是成都城市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实体商业回暖提速,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增速同比提升0.6%。其中,线上、线下的融合也走向了更为实质性阶段,并催生了更多的新概念、新模式的商业门店——移动支付、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新科技,从各个环节推动零售业的转型和变革,全渠道零售蓬勃发展并帮助实体商业更好发展。在成都,新场景的热潮正在崛起。林晴岚表示,从2017年开始,成都商业市场在零售和营运模式上正在谋变:很多品牌从线上转为线下,而像快闪店、网红店等新型营运方式,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上,利用新话题增加曝光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在帮助成都提高城市知名度。”林晴岚表示,包容一直是成都的城市名片,而通过消费升级带来的利好,以及密集航线、西成高铁的便利交通,更多到成都的旅行者在这里能够产生更多消费。“生活城市”“休闲之都”已经是成都的鲜明特质和独特印记。对于在成都生活的普通人而言,新业态升级也将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不仅仅是像盒马生鲜这样的新零售超市,大量行业正在城市进行新业态升级。”林晴岚表示,例如汽车超市、4S店等汽车服务以往都修建于专业卖场,而如今蔚来汽车、特斯拉等知名汽车品牌选择在成都购物中心开店,增加了和消费者的互动。“电竞场馆也将通过进入核心商区,和普通市民‘零距离’。”在成都,电竞热从线上来到实体商业,除竞技装备门店从电脑城逐步走入地标商业项目外,电竞场馆成为市场新亮点。今年一季度,VSPN电竞中心落户成都核心商圈独栋商业,并跨界众创空间,引入餐饮作为服务配套。形态成都正在加码“社区商业”对于更多成都人来说,社区商业已经不是陌生词语。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自然少不了社区商业的提档升级。在《报告》中,社区商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热词。根据《报告》,社区型是以更多涉猎小件、高频、交互体验等为目的的消费,由原先单一满足项目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等实体商业,出现了更多的新型业态。“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这些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新业态,对社区型物业需求旺盛,不少商户都表示在未来6个月,项目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实际上,成都正在加码“社区商业”。今年6月,成都召开了“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专题会议,并发布了《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鼓励社区提升商业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到2022年,成都共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200个,新增加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1000个。“社区商业发展的背后,是由于成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便捷。”林晴岚称,地铁等基础设施帮助联通了城市近郊领域,扩大了城市居住方位,也加快了市中心和近郊之间的联通。同时,这些区域密集住宅区带来的人口基数,也保障了社区商业的消费基础,让更多开发商愿意选择在成都近郊修建社区商业。在去年成都新增的8个购物中心中,社区商业就不容小觑,武侯万达广场、卓锦曼购物中心、186Mall等社区商业倾向于生活化,保障了普通人“生活消费的就近原则”。林晴岚表示,这也让成都与享受高品质消费体验的距离越来越近。相关报道:2018上半年,成都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邹悦 图由世邦魏理仕提供编辑 杨渝彤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成都商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西部影响力最大主流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