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已经毕业很多年了,在家无聊怎么挣钱时,你会不会用猿题库做高中数学题?还是玩街机三国志手机版?

看了一会儿各位学霸的答案。发现大部分学霸们都是在说如何通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75183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劳动密度&/a&来提高产出,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如何提高&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T88Wi-l5ksQQcVemnK5Ix_dkQ06XDXY8JRDNUWqRzpUC9poZZ-KPOrs6WiePP9bb0gVz5_x9aRjJCVp_Z7EPK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劳动生产率&/a&的问题不是么(如何高效率地)?&br&&br&另外,各位学渣(如我)看完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后大部分人的情况应该是“好麻烦啊好懒啊”。(对,说的就是你!)&br&&br&我人肉实验过所谓GTD的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打卡啦番茄啦四点网统计时间啦),失败原因:&br&1. 懒到连统计都不想做,你今天看到楼上各位学霸密集时间表,充满了一次性鸡血,明天就用完啦好么。相信我你照样该干嘛干嘛。&br&2. 你以为你不知道你的时间都上哪儿去了吗? 你知道的,刷微信刷知乎打游戏瞎晃荡。。。你要是能控制这些你也不用做什么时间统计了好嘛。&br&&br&&b&时间统计是给勤快人的工具。不是微懒界的福音。&/b&&br&&br&所以我来谈谈适合学渣进化成学霸的可行方法吧。你可以继续刷微信刷知乎打游戏。。。不妨碍。&br&&br&先上一张真相:上面发白的成绩单是我本科经济学GPA 2.75(大一GPA 1.6。。。)下面发黄的是我硕士交互设计成绩单GPA 3.87,最后两学期都是满分通过。&br&&br&同班的同学本科大都是一流院校(清华复旦上交北航中山同济),我等学渣突出重围也是不容易。&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4e076defa7a19bf6b162d49b16f6240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4e076defa7a19bf6b162d49b16f6240_r.jpg&&&/figure&&br&&br&最后是以全班唯一Distinction毕业的。&br&&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355& src=&https://pic3.zhimg.com/50/a0eb69ace658e53a70b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0eb69ace658e53a70b0_r.jpg&&&/figure&&br&&br&&br&(自学了心理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做了用户研究员,然后又自学了交互设计又从用户研究员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做了交互设计师觉得自学水平还不够需要深造就申请去了传说中的polyu读了交互。)&br&&br&&b&#论学渣们该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变成学霸#&/b&&br&企业管理和GTD都流行说魂道术器,图样图森破,不敢谈魂,器也没什么好谈的,各领域的器都不一样,没有太多普遍性。&br&&br&只谈道,术。&br&&br&&b&【道】&/b&&br&&b&在每做一件事之前请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杠杆率?&/b&&br&&br&又要上图了。(此图来源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9581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a&》)&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c461c97b099b7e230afef9aecf8ad4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c461c97b099b7e230afef9aecf8ad45_r.jpg&&&/figure&&br&&br&学霸般高产出的杠杆率影响因素如下(我自己定义的,欢迎大家补充纠正):&br&&br&&br&&b&学霸般的高产出=浓厚的兴趣+&/b&&b&高智商&/b&&b&+高效学习方法+高劳动密度&/b&&br&&br&&ul&&li&兴趣是最大的杠杆率,想一下你为什么可以不休不眠刷淘宝,不休不眠打游戏吧。。。&br&&/li&&li&高智商就不说了,不是一种生物。但其实你也可以拼一下(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智力或智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吗? &/a&)&br&&/li&&li&劳动密度大的生物,也就是狭义上的学霸,也是很多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的原因,但是一般这种勤奋也和流体智商一样是天生的,和我们这种天生微懒界的生物也是不一样的。你很少听说有人以前很懒后来很勤奋的,你也很难上个月很懒,这周看了以上学霸的时间表就变得勤奋了起来。&br&&/li&&li&而学习方法则天生是微懒界的福音,一旦掌握,你就可以尽情偷懒了。&br&&/li&&/ul&&br&所以你可以做的两件事是:&br&1. 趁年轻,多找点事情做,拓宽你的人生宽度,然后发现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加深你的人生深度。&br&2. 找到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去提升你做某件事的杠杆率。&br&&br&所以比尔盖茨说:&b&我总是会选择一个懒人去完成一份困难的工作。因为,他会找到捷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941e642ac06e2a524d5b2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941e642ac06e2a524d5b2_r.jpg&&&/figure&&br&&br&明白“&b&提高杠杆率&/b&”这个道理后一定记得时刻把它作为最高纲领铭记于心。防止资源不必要的浪费。&br&&br&另外,还有一句话值得记住:&b&人生是一场开卷考试&/b&,请充分利用你所能拿到所有资源来答题。&br&&br&&i&(说个老故事: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已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i&&br&&br&&b&【术】&/b&&br&学习方法听起来挺虚的,所以来举几个实际的例子吧。&br&&ul&&li&提高记忆力&/li&&/ul&&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怎么办? &/a&&br&&ul&&li&&b&学英语&/b&&br&&/li&&/ul&当时写了一篇在太傻上突然爆火了的经验贴后来被留学生杂志转载再后来xdf打电话来问我去不去当老师。。。&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taisha.org/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断进化中】两周搞定TOEFL,附时间表-IBT备考经验&/a&。&br&之后复习了一下雅思也是大概花了两周时间,考了7.5。虽然俩分都不算高,但是相对于我自身基础、智商和复习时间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br&&br&最推荐的是杨鹏老师背单词的方法,知道了以后简直重获新生。不买书的话网上搜这个关键词也能看到这个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7天搞定GRE单词 &/a&&br&&br&&br&&ul&&li&&b&完成一个全新领域的项目&/b&&br&&/li&&/ul&我们当时有个变态的互动建筑课,做一个互动装置。这个课只有答疑辅导和阶段性检查,没有讲授。&br&&br&这是一个两周的任务,我们是全班人数最少而且唯一没有本科相关专业(工业设计、机械、计算机)的团队,我本科学经济,另一个队友本科学的是导演(摔),但最后却是班里两队A中的一队。&br&&br&就是这玩意儿。&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bb6dbdc20edac01ab35f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bb6dbdc20edac01ab35fa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8685cfb5bae9ddca2994ed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8685cfb5bae9ddca2994edb_r.jpg&&&/figure&&br&&br&&b&明确目的: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做出一个可以顺利工作的装置来。&br&&/b&&br&&b&排除目的:不是技术考试,技术创新不加分。&/b&&br&&b&问题:如何提高杠杆率?&/b&&br&&br&&br&&b&1. 宏观思考提高杠杆率&/b&&br&&br&学设计出身的设计师有个爱好,就是头脑风暴,不受限制的头脑风暴,但做紧急项目的时候这种爱好经常会步子跨大了扯着裆。工作的时候会有项目经理来控制项目层面的东西,一旦脱开项目经理,自我项目管理的时候就会摔跟头。&br&&br&许多组有很多特别好的想法,但是在前期没有考虑过实现的难易程度的成本,结果一次一次实验,最后非但没有做成,而且还花了好多钱。&br&&br&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了成本预算和技术实现难度,决定一定要用最少的钱最简单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亚克力是非常低成本的东西,学校的激光切割又是免费的,我们就咬死用这种材料做,并且开始原型尝试的时候都是用最便宜的板子做单体小模型尝试。&br&&br&有了这些限制以后我们就开始看大量作品,然后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机械装置,根据难易程度,筛选了以后确定了我们的作品方向。&br&&br&&br&&b&2. 借鉴、临摹提高杠杆率&/b&&br&做这个需要用到简单的Arduino编程。下图为我当时到处找现成代码可以篡改并抄写的桌面。我现在都不怎么会写Arduino,但是我可以抄和改写别人的代码来做东西。。XD,当时好多同学真的是抱着书啃啊自己学写原创出来的代码。好几队都到最后一刻了写的东西还是跑不起来。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抄别人的代码是不对的,因为从小被教育不要抄作业,不要抄袭,要原创,但请弄清楚你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当下的目的是,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做出一个可以顺利工作的装置来,不是让你秀你多快能学会编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1ab12a1a36bdcd4bc21e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1ab12a1a36bdcd4bc21e2_r.jpg&&&/figure&&br&&b&3. 场外经验求助甚至代工&/b&&b&提高杠杆率&/b&&br&还需要会简单的机械原理,知道怎么设计和画出各种亚克力零件并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搭成你想要的原型。我找了俩学机械的高中同学电话求助,一个帮我脑测我设计的东西能不能工作,另一个直接帮我画了运转非常润滑的齿轮,许多周围的学工业设计已经忘记了怎么画齿轮的同学自己画齿轮结果导致最后出来的东西跑起来疙疙瘩瘩的。电路方面也找了学EE的同学帮忙看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br&&br&下图是激光切割机在按照我画的图纸切亚克力板。&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d522e1aad2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d522e1aad2a_r.jpg&&&/figure&&br&手工黏合亚克力,哥罗芳挥发性太强劲,黏完整个人都不好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8ddb486c27f563c29ff0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8ddb486c27f563c29ff0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44b2846d7dcc4a9291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44b2846d7dcc4a9291d_r.jpg&&&/figure&&br&&br&&ul&&li&&b&读书&/b&&br&&/li&&/ul&我看书的速度平均3天一本扫读类书籍(下文会说我是如何把书分类的),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之前是在通勤路上。我的阅读速度在中上,你们应该也可以这样做。有些书是我催眠读物比如说。。。GEB。。。睡眠再差的夜晚,看着看着就睡着了。&br&&br&&b&1. 选一本你感兴趣或者能解决你问题的好书&/b&&br&如果之前没有读书习惯,但是想养成读书习惯的同学开始的时候可以找点好玩好看的书来看,不要装逼去买什么手机坏了的时候也不会想看的书。。。(血的教训)。&br&&br&最好是带着疑问去看书,比如说我最近就想学学怎么写文案,就买了本《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来看,因为你有问题了,所以感觉就像看知乎找答案一样带劲儿啊。&br&&br&&br&&b&2. 学会“读”书方法&/b&&br&一定要放弃读书就是“从头到尾每一个字都不放过”的读书法。&br&首先把书分类,我会分成这几类:&br&&ul&&li&精读:非常经典并且薄的书,价值很高,需要一遍遍反复读。&/li&&li&通读:一些新的专业领域需要扫盲的书籍,有些内容出现后可能不明白,但不死磕,保证能囫囵吞枣过一遍就行。&/li&&li&查读:功能性大部头。比如说《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我都是查读的,碰到相关领域的问题才会去查相关章节。&/li&&li&扫读:小说,传记类和一些畅销书。比如说乔布斯传什么的,还有lean in之类的畅销书,其实精髓就那几句话,随便翻翻,碰到废话就跳过去了,领会精神就好。&/li&&/ul&&b&&br&&br&3. 选对教材&/b&&br&有的时候你一门课学不好不要埋怨自己,有可能是因为教材的原因。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一段时间感觉入不了门,看一会儿书就想睡觉了(用的高教的教材),后来自己去搜有没有别的教材,发现了《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13835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统计学的世界 &/a&》和《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9859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上统计学》 &/a&这两本神书,发现真的是给我这种没有什么抽象思维的人看的,大量实例,深入浅出,一看就懂了。&br&&br&后来自学实验心理学,也是看杨治良的教材入不了门(没有黑这位老前辈的意思,我天性愚),后来看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2194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 &/a&》和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4441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验心理学教程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a&》这两本书就果断康复了。&br&&br&编程学渣应该都知道head first系列,当学霸们看O'Reilly动物封面的时候你看head first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因为真的很有用啊。&br&&br&其它很多学科入门也可以看有名的傻瓜入门教程For Dummies系列。(我得是有多渣)&br&&br&&b&4. 其它&/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132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阅读一本书 &/a&应该是我读书方法的启蒙读物。大家可以通读一遍。读研究生的同学也可以找一些文献检索方法论还有如何做综述的文章来看,会很有帮助。&br&&br&另外推荐一些能提高杠杆率的书:&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书让你觉得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观点新颖深刻,对你造成了影响? &/a&&br&&br&其它学习方法类书籍推荐:&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8243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习的艺术&/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13884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思考的技术&/a&&br&&br&——————————————&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hibetterme& class=&internal&&进化论 - 知乎专栏&/a&&br&情商、智商、职业、外貌,生活的全面提升。 多来这里,你整个人都变好了。 &br&【我们是】 两个女博士, 一个非主流前微软设计师, 还有一个辞了麦肯锡的创业狗。 &br&【我们产】 80%干货+20%鸡精&br&&br&公众微信号:hibetterme&br&&br&微信【女神进化论】ID:hibetterm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g0gNFZfEcsoNrdN29x2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g0gNFZf&/span&&span class=&invisible&&EcsoNrdN29x2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看了一会儿各位学霸的答案。发现大部分学霸们都是在说如何通过来提高产出,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如何提高的问题不是么(如何高效率地)? 另外,各位学渣(如我)看完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后大部分人的情况应该是“好麻烦啊好懒啊”。(…
不好意思...由于明后天有点事情可能会稍微晚点更新。&br&-----------------------------------------------------------分割线--------------------------------------------&br&关注了这个题目很久了,一直想要好好的来回答下,但却一推再推,现在是英国时间晚上12点多,刚刚找到了论文需要的数据,感觉无比的舒畅!然后过来答一答这个题目。我从来没在知乎上很认真的回答过问题,我想这次会不一样。&br&首先说说我的经历,我在10年的时候进入了国内某财经大学学学习经济学,学校不好但也不差,选专业的时候完全不了解经济学,全凭着当时班主任的一句话...经济专业这几年挺火的,应该很不错。现在想想,他当初应该说的是金融吧。就这样开启学习经济学的大门,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当时的班主任是刚刚从英国博士毕业,是一所名气不大但是经济学研究蛮强的学校,现在想想如果不是他对我学习经济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现在对经济学的理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了吧。&br&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基础的微观经济学,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7195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原理 (豆瓣)&/a&微观 ,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7195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原理 (豆瓣)&/a&宏观。这本书相较于其他的教材来说,不难,但是,对于刚开始培养对经济学的兴趣和intuition(经济学直觉,我觉得这是一个经济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素养)来说,非常的合适,其他的教材诸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9836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 (豆瓣)&/a& 萨缪尔森,&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169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豆瓣)&/a& 也都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总的来说对于一个入门教材,大量的例子和图形推导是必要的,严格的数学推导我觉得没那么重要。大一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但是印象不深,所以不做评价了。&br&到了大二,我们开始学习中级水平的宏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教材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10894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 (豆瓣)&/a& 尼克尔森的集大成之作,这本教材作为中级来说,偏难,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不好理解,但多看了几遍之后发现每次的理解都更进一步了。里面用的数学虽然不少都是很基本的,开始的一章也把主要的数学工具介绍,如果觉得数学方面有困难,就回头看看第一章。其他的教材诸如范里安的现代观点(豆瓣上没找到),平狄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862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观经济学 (豆瓣)&/a& 也都是标准的中级教材,但总体来说难度稍小。中级宏观我们用的教材是多恩布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2913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学 (豆瓣)&/a&,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有点乱,虽然写的翔实但却不是一本好的教材,后来我自己又看了曼昆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684764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学 (豆瓣)&/a&,这本书继承了经济学原理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特点,作为一本中级水平的教材,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吃力,反而会有一种很沉入其中的感觉,由于整体的脉络很清晰,也容易理解和记忆,稍稍不足的地方就是数学推导不多,所以我觉得看完曼昆的之后再看一本其他的中级教材作为补充是再好不过的了,这里中级教材还推荐布兰查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83425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学 (豆瓣)&/a& 和巴罗&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2471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学 (豆瓣)&/a&。&br&然后乱七八糟的学习了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会计(我学的巨烂无比,完全不感兴趣),等专业课,对于这些比较细分的专业课,我感觉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认真学一下,其他的了解下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主要讲两个我认为在本科阶段除了宏微观最重要的课。&br&第一,数理经济学,是我班主任教的,教材是蒋中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96117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豆瓣)&/a&,数学作为经济学使用的一门工具,能给我提供除直觉外更直观和严谨的表达,也对经济学中的各种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石,套用书中的介绍&br&&i&“《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4版)是一本经典的数理经济学教科书,自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国内外使用者的广泛认可。本书涵盖以下主要内容: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最优化问题、动态分析,全书结合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阐述了矩阵代数、导数与微分、积分学、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最优控制理论等经济学中使用的主要数学方法。全书省略了过于艰深的数学证明,而将重点放在数学方法的经济应用上,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例题与习题,从而适用于致力于学习基本数学方法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适于学生自学。”
&/i&&br&这本书基本涵盖了本科阶段经济学所需要的全部数学,好好研读,大有收获!在学习了高数和线性代数后再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数学教材里面的内容在经济学里面其实不常用,掌握核心知识点就好!&br&第二,计量经济学,其实这是我最薄弱的学科,其中的辛酸史我就不多赘述了。本科学的是李子奈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7170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量经济学 (豆瓣)&/a& ,说实话由于当时考试形式是交一篇论文,所以这本书,&b&我一页都没看过,这门课我也基本没去,&/b&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其实本科阶段,我所掌握的计量知识也就是来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的课程,统计学学的很浅显,然并卵。现在回过头来看,计量有很多很好的入门教材:伍德里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506809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量经济学导论 (豆瓣)&/a&,古扎拉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563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量经济学(上下) (豆瓣)&/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 (豆瓣)&/a& 这个偏重于实际操作。&br&&br&太晚了,今天先写到这,明天更新后面的学习历程以及学习感悟和学习建议。
不好意思...由于明后天有点事情可能会稍微晚点更新。 -----------------------------------------------------------分割线-------------------------------------------- 关注了这个题目很久了,一直想要好好的来回答下,但却一推再推,现在是英国时间晚上…
&p&谢谢邀请。&/p&&br&&p&我曾分别在华尔街和硅谷最典型的两家公司工作过,在东西海岸都各见过从“另一边”转投过来的,在这里就谈谈我的浅见。&/p&&br&&p&(以下华尔街公司简称 G,硅谷公司简称 F)&/p&&br&&p&F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午饭轮盘”项目,就是让我这种交不到朋友的低情商症患者随机跟另一位参与者(患者)配对吃午饭聊天。在我的轮盘生涯中,我遇到了好几位原先在投行/咨询业工作的饭友,有一些是直接跳槽而来,有一些则是读完商学院(MBA)后加盟F公司。而在美国另一头的G公司里,从硅谷科技公司跳槽而来的员工则少见得多,即使碰到一个也很可能是因为金融界严厉的&b&竞业协议&/b&,从另一家金融公司离开之后把硅谷科技公司当成疗养院休息了一年半载,其间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未真正考虑在科技公司长久发展的,等竞业协议期一过就毫不犹豫地回到华尔街的。从我观察到的有限的样本来看,“逃离华尔街”奔赴硅谷的趋势是&b&切实存在的&/b&。&/p&&br&&p&金融界人才的流失还不止于本身在华尔街的人来到西海岸,而是从大一新生注册“计算机科学101”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美国读书这些年,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各校无论是否是传统工科强校,计算机系的规模都在急剧扩张;而即使是不以计算机为专业的学生,也至少会修上那么一两门编程课。不难想象,放在从前,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是会以金融为专业,以进高盛为目标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p&&br&&p&&b&行业前景&/b&。美国新一代精英阶层普遍的观点是看衰金融业而看好科技业,即使在杜克、宾大、哥大这些白人清教徒后裔大本营、华尔街预备队,持这种观点的人也逐渐占到了主流,看看沃顿商学院现在有多少人修了计算机双专业就知道了。这其中,有少数人可以用清晰的逻辑和可靠的论据来支持他们的选择,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则是从众效应的产物:资本市场青睐科技公司导致媒体关注,而在舆论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年轻一代逐渐形成了“新钱就是比老钱更酷”的想法(以及“老钱都是寄生虫和吸血鬼”的想法),也并不需要问为什么,跟着感觉走就是了。这里我并不觉得这两种人有优劣之分,毕竟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子热血做选择,也未见得就是一件坏事。F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在她的书中写道,某硅谷巨头的前CEO曾对她说:&/p&&p&&i&“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you don't ask what seat. You just get on.”&/i&&/p&&p&也就不难理解这些人的心理了:谁都不想错过这艘火箭啊。(虽然有的航天器登陆了火星,有的则是印度发射的)&/p&&br&&p&&b&工作环境&/b&。比起金融界西装革履的成人商业世界氛围,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互联网公司简直就是轻松愉快的大游乐园。就拿F公司来说,它有着:&/p&&ul&&li&开放式的办公楼,轻松俏皮的装饰风格&/li&&li&十几家早中晚免费的餐厅/食堂,数个免费的冰激凌店&/li&&li&每个办公楼都有的游戏机,和一个专门放街机的免费游戏厅&/li&&li&(免费的)健身房,(免费的)干洗店,无限供应的饮料零食....&br&&/li&&li&随意的着装风格(假如本公司以及各个竞争对手公司发的免费T恤也是风格的话)&/li&&li&灵活的办公时间(除了需要开会的日子,其他时候随时远程办公都行,中午来上班六点就回家的人也大有人在,只要把活干了什么都是你说了算)&/li&&li&更多跟自己相像的年轻人&/li&&/ul&而对应的,G公司有着:&br&&ul&&li&望之令人生畏的摩天办公大楼,严肃的写字楼式装修&/li&&li&一家死贵的食堂,晚上还不开&/li&&li&大多数时候都是放财经新闻,只有世界杯的时候才会切到ESPN的挂在墙上的小电视&/li&&li&(对员工打95折的)健身房,(死贵的)干洗店,(经常卡住需要用脚踹的)付费零食售货机&/li&&li&严格的着装要求(每周五是“随意着装日”,但是你要是敢穿T恤来,呵呵。。。)&/li&&li&即使刷知乎也要来公司的电脑上刷的“刷脸”时间&/li&&li&更多有家有室的中年人&/li&&/ul&大多数人讨厌变化。而对于人生经历只在校园里面的新毕业生而言,这二者他们更熟悉更亲近哪一个,自不待言。&br&&br&&p&&b&工作本身&/b&。对于初级职位来说,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工作内容至少看上去要比大投行有趣得多,虽然我觉得大多只是搬砖头和搬五颜六色的砖头的区别,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写一个“举报”按钮要比给老板的报告改错别字要有意思。(关于投行员工的日常工作,请关注 &a data-hash=&cf93fae2a05aacdf769ed& href=&//www.zhihu.com/people/cf93fae2a05aacdf769e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吗里& data-tip=&p$b$cf93fae2a05aacdf769ed& data-hovercard=&p$b$cf93fae2a05aacdf769ed&&@苏吗里&/a&的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bdmylove& class=&internal&&新锐投行民工的日常 - 知乎专栏&/a&)当然我要说,金融界最有意思的公司在买方,但是职位实在太少了,这方面 &a data-hash=&caf8f6e3f896c9159678bfe3& href=&//www.zhihu.com/people/caf8f6e3f896c9159678bfe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Emily L& data-tip=&p$b$caf8f6e3f896c9159678bfe3& data-hovercard=&p$b$caf8f6e3f896c9159678bfe3&&@Emily L&/a&的两篇专栏写得很好(&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vestingjournal/& class=&internal&&本科毕业做投机 - 投资笔记 - 知乎专栏&/a& 和 &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vestingjournal/& class=&internal&&本科毕业做投资 - 投资笔记 - 知乎专栏&/a& )&/p&&br&&p&&b&人际关系&/b&。华尔街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你的利润都写在别人脸上。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得是前台员工(对于投行来说就是投行部,资管部,交易部,投研部,私人银行部),假如你不幸在中后台,就不要指望前台员工会给你太(ren)多(he)尊重了(见M&I的老文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7-reasons-you-shouldnt-work-in-back-offi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lla Back, Office: 7 Reasons You Shouldn't Work In The Back Office&/a&)。而在互联网公司,人与人之间则要友善得多,虽然某些特定职位偶尔有些人比较有优越感,至少能做到不同岗位之间在面对面时能保持基本尊重。这一方面源于生存/竞争压力上两个行业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两岸文化的差异使然。&/p&&br&&p&&b&薪酬待遇&/b&。之所以把这条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是相对不好比较的一项。总体来说,即使是各大投行把新招毕业生的起薪提高了20%之后,和硅谷一线公司仍有20%以上的差距。传统印象中,金融工作(在梦里)有着更丰厚的奖金,但在今天,这方面的差距几乎被科技公司慷慨的股权激励抹平。很多人甚至表示,比起事先没底而且江河日下的金融年终奖,更喜欢心里有数可以看着一点点涨上去的期权和股票。&br&&/p&&br&&p&上面所述的原因,更多是解释为什么大学新生更倾向于攻读计算机相关的学位,以及新毕业生为什么更倾向于投奔硅谷。而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在F公司遇到的那种本身已经在金融咨询等“老钱”行业打拼数年的金融老兵,他们转投硅谷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p&&br&&p&&b&金融行业陡峭的金字塔,以及硅谷对非技术型商业人才需求的觉醒&/b&。在金融界,假如以跳槽到一流买方或者升为董事总经理级别人物为“成功”的话,大多数人都会在成功的妈妈那里被卡住甚至是刷掉。在我的另一个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投行和商行的 VP 或者 SVP 算什么级别的 title ? - Jianchi Chen 的回答&/a&)中,我说过在G公司,90%以上的人升到副总(VP)级别这辈子就算到头了。对于很多有野心有抱负的金融人士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而在美国的另一边,硅谷的大小公司们在经历了各种糟糕的管理层之后,也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优秀的专业企业策略、市场研发、销售、品牌人才是多么重要。一度倍受鄙视的MBA们,终于发现科技公司的大门对自己敞开,而且位置还不少。而从Wealthfront,Lending Club 等金融科技都沾边的硅谷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对“另一边”的人才则更是求贤若渴。一边是眼见升职之路遥遥无期,再待下去脑袋就要在天花板上顶出包了;另一边是新的机会可以施展所长,顺带把握世界信息脉搏,选择也就很明显了。&/p&
谢谢邀请。 我曾分别在华尔街和硅谷最典型的两家公司工作过,在东西海岸都各见过从“另一边”转投过来的,在这里就谈谈我的浅见。 (以下华尔街公司简称 G,硅谷公司简称 F) F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午饭轮盘”项目,就是让我这种交不到朋友的低情商症患者随机…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da6c1bfc7f7e72fe1d7c1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da6c1bfc7f7e72fe1d7c1b_r.jpg&&&/figure&&br&&b&跟优秀的人相处是这样的几种体验&/b&&br&&br&很幸运,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朋友。他们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本答案中,我将分享我与这些优秀的人相处的感受。不过,我的答案侧重点很可能和大部分答案不太相同。&br&&br&&blockquote&&b&体验一:意识到其实优秀的人也会偷懒,但他们很懂如何切换回学霸模式。&/b&&/blockquote&&br&我曾经以为优秀的人就像是迈巴赫汽车:不会犯错,也永无倦怠。但随着我认识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我意识到其实优秀的人和我一样会倦怠,会偷懒。只不过在偷懒和倦怠后,他们更善于迅速切换回学霸模式。让我来用一个女学霸的故事来还原这个体验。&br&&br&她23岁,青春无敌美少女。本科毕业于北大,美国西岸第一学府硕士在读,身高170左右,白,颜值高,买得起奢侈品但没有兴趣。我觉得如果新华字典要给人生赢家这个词配图,她的照片绝对应该入围。&br&&br&记得有次我在微信上向她请教一个学术问题。她三下五除二地就丢给我一个链接。链接里是一篇和我这个问题极度契合的论文。相信写过学术论文的知友都能懂这种契合论文有多让人兴奋。感谢之余我和她闲聊了一会各自生活中的趣事。她告诉我她最近沉溺于2014版神雕侠侣。我说好羡慕啊看来你期末的论文都搞定了。她说并没有啊最近好颓废,都没什么心思学术,打算明天才开始写。&br&&br&那次聊天之后我很久没有和她联系,直到有一天看到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 “怒泡图书馆两周并在Deadline前两天达成论文” 的图片时,我才知道她又一次高效地杀死了论文。&br&&br&永无倦怠可能只有神才能做到。凡人不管多出色都会有偷懒的时候。&u&只不过,优秀的人往往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偷懒,并且能根据任务的难度把握好偷懒的度。他们有时会懒,但不会懒得没有节制,也不会在懒散中降低对既定目标的要求&/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f0de23fcbad_b.jpg& data-rawwidth=&3600& data-rawheight=&20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f0de23fcbad_r.jpg&&&/figure&&br&&blockquote&&b&体验二:和同一个优秀的人许久才会碰面一次。每一次碰面都像奇幻漂流。 &/b&&/blockquote&&br&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内),我和同一个优秀的人见面的机会往往不会太多,尤其是在工作学习之外的场合。我认识的大多数优秀的人都有非常充实的生活,因为他们想做,又能做好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每天都斗志昂扬地出现在各种有趣,有价值的场合,见各种各样的人,完成一个又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br&&br&我认识的一个对门学校学金融的正太就是一个靠谷歌日历才能活下去的人。他的谷歌日历里除了几项大任务会横跨一周外,他几乎每天都会见不同的人,参加不同的活动。但他忙地很有条理。与家人聊天,GPA,实习,社交,自学新技能,他都能兼顾。&br&&br&&u&平时我很难想象闲聊会是一件需要很努力很专注才能做到的事情,但我每次和他闲聊时都必须全神贯注才能跟得上他的思维,因为他&/u&&u&说话时的信息量往往特别大&/u&。每次和他聊完我都能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见解,哪怕只是中午在au bon pain咖啡店里和他一起吃个简短的午餐,我都常常有一种用1.5倍速听完一节网课精华部分的感觉。&br&&br&&blockquote&&b&体验三:享受被人理解的感觉&/b&&/blockquote&&br&再优秀的人也有搞不定的事情,也有许多别人帮助的时候。在我认识的大多数优秀的人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建议时,他们都对他人有切实际的期待。如果我明确告诉他们我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相关资源能帮他们解决某个问题,&u&他们通常会表示理解,而不是抱怨我不够意思&/u&。他们会依旧表示感谢,而不会因为我帮不上忙而冷冷地回复,甚至干脆不回复。我真的觉得这种被人理解的感觉很棒。&br&&br&&blockquote&&b&最后,我很期待大家在评论中分享自己对于本题的答案。我会在得到评论者许可后,将一些评论中的故事更新在本答案里,让大家更方便地看到并从故事中受益。&/b&&/blockquote&&br&本答案中我创作的部分(不含后更新的评论部分)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自知乎,来自米洛。非盈利性媒体在注明本答案的链接和作者后,无需告知我即可转载。但请盈利性媒体在转载前私信我以获知转载方式(免费)。十分感谢。&br&&br&&b&图片版权:&/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fastcompany.net/multisite_files/fastcompany/imagecache/1280/fc_files/-how-insight-labs-gets-smart-people-to-brainstorm-solutions-to-the-worlds-problems-rotator.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stcompany.net 的页面&/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wwu.com/collegian/wp-content/uploads/2015/04/shutterstock_.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wwu.com 的页面&/a&
跟优秀的人相处是这样的几种体验 很幸运,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朋友。他们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本答案中,我将分享我与这些优秀的人相处的感受。不过,我的答案侧重点很可能和大部分答案不太相同。 体验一:意识到其实优秀的人也会偷懒,但他们很懂如何切换…
&p&(把自己以前写的一个帖子粘在这,前段时间曾回答过一次,但是很多人反映说错别字太多,于是又重新编辑了一次)&br&&br&&/p&&p&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参加2012年研究生考试,考的中山大学经济学,初试成绩422,其中数学143,英语87,政治76,专业课116。&/p&&br&&p&&b&写在前面的话&/b&&/p&&br&&p&
关于考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我想说,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考研的决定,既然下定决心,就一定要全力以赴。&/p&&br&&p&
考研的人实在太多了,多达150万之巨,但是其中专心准备的又有几个人呢?很多同学从1月、2月份就开始准备,但是安安心心上自习坚持到最后的又有几个人呢。所以,准备的过程中不要被媒体大肆的渲染影响心情和节奏,你需要做的就是安安心心上自习。
&/p&&br&&p&
在考研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下:一是心要静;二是懂得放弃。心静就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在看书时,在做题时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告诉自己,考研是一个磨练自己的过程,是一个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会乐意去学,才能学得进去。若是在学习的时候想的全是“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考不上不是白学了吗”之类的东西,又怎么能够学的进去呢。考研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放弃,招聘会要不要去参加,课要不要去上,这些问题在考研的过程中都会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想说:要学会放弃,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好的研究生让你考上了,好工作让你找到了,奖学金让你得到了,那还有天理吗?所以,你若真心想考研,就得学会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p&&br&&p&
一路准备过来,其实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考研要下死功夫,不要投机取巧。你可以准备的晚一些,你可以参考书少买一些,但是一旦你下决心明天开始准备考研,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早上七点起,晚上十一点回,雷打不动,这才是准备考研的状态。身边有太多人是马马虎虎自己为是的状态,我们自习室,我们班的同学,好多人今天来明天不来,今天三个小时明天两个小时,我想说:这种状态还想考上研,可能吗!
&/p&&br&&p&
最后考研其实拼的就是两个字:状态。你的状态好,自然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很努力,很踏实,自然考的就会很好,很多人问我怎么判断自己的状态好不好,我想说:自己状态还不好难道自己不清楚吗,你自己今天有没有收获难道自己不知道吗。看完上面的话,你要是觉得自己明天可以安安心心按时按点的上自习那就接着往下看,要是觉得不能,就别考研了,因为你的结果可能会很悲剧。&/p&&br&&p&&b&
数学复习的一些看法:&/b&&/p&&p&参考书目:&/p&&p&
1.同济五版高数&/p&&p&
2.同济线代&/p&&p&
3.浙大概率论&/p&&p&
4.李永乐复习全书&/p&&p&
5.陈文灯复习指南&/p&&p&
6.李永乐660题&/p&&p&
7.李永乐400题&/p&&p&
8.李永乐线代讲义&/p&&p&
9.合工大五套题&/p&&p&
10.陈文灯,李永乐,黄先开的辅导视频&/p&&br&&p&
对于数学的准备,从开始起我就比较重视,因为自己高考就栽在了数学上,所以考研时对数学就丝毫不敢懈怠。我从3月15号开始看课本,先高数,后线代,再概率论,看的过程中,把课后每道题目都认认真真的做一遍,这样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两个月,到五月20号左右终于看完了课本开始做全书。在看课本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很困难,怎么都想不通,没办法,难的地方你就多看几遍便会明白。我的方法是在看每节之前,用十几分钟先快速的看一遍课本,这里的快速不是指的马马虎虎的去看,而是看的过程当中不要去过多的思考,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然后继续往下看,看完第一遍之后再看第二遍,争取把每个地方都弄明白,两遍课本之后开始做课后题,实在不会的留着以后再处理。
&/p&&br&&p&
对于数学课本,很多人说看课本无用,建议直接做全书,我觉得事情并不是这样,从最近两年的数学题目来看,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没有很偏很难很怪的内容,甚至很多题目就是课本上的原题,所以对于课本还是应该很重视。&/p&&br&&p&
5月20号开始做全书,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前后后做了大约有2个多月,每天进度是10页。说实话,第一天做全书的时候很受打击,当时就觉得这他妈考研的题目也太难了,于是回宿舍就写下了一个帖子“今天开始看全书,当时我就怂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kaoyan.com/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今天开始看全书,我承认,当时我就怂了&/a&)我以后坚持了大约有3个月每天都在这个帖子里更新自己的复习情况,大家可以根据我里面提到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希望自己那时候得到的一些教训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好处。关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想多说两句,论坛上似乎对于李永乐的全书评价很高,但是对于陈文登的指南却很是不屑,当初我准备的时候选择李永乐全书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李永乐的全书并没有网上吹捧的那么好,而陈文灯的指南也没有所谓的那么难。李永乐的题目选择的很好,很基础,不是很难,每年似乎都会有两个和真题相似的题目出现,但是我觉得李永乐的全书在结构上很散,让人看着觉得没有条理性,而且很多题目的解答方法不好,思路不清晰,没有明确的总结。而陈文灯的全书正好可以弥补上面的不足,但是我也不建议你买两本书都看,至于应该怎么对待这两本书,我觉得,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全书为主(我全书看了两遍),至于陈文灯的指南可以不看,你可以通过看陈文灯的暑假强化班视频并做笔记来弥补李永乐全书的不足,这点我下面会仔细说。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我买了一本便笺,就是黏黏的可以直接粘在书上的那种,每做完一道题,遇到不会的或者很有启发性的点,就记下来然后贴在题目旁边,这样会让你加深对于题目的理解,同时让你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p&&br&&p&
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沉得住气,自己做一个大概的计划,否则看到这500多页的厚书很容易会心烦气乱,而这对于考研来说是大忌。另一个要注意的就是看全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题目,不管你怎么看就是看不懂,即便是看了答案也不是很明白(我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多这样的问题),这时你不要过分沮丧,很多题目当你复习完第一遍再回来看的时候,结合者陈文灯的方法就会觉得非常容易了。&/p&&br&&p&
全书看了也有两个月,大约到7月20号的时候,开始看辅导视频。
&/p&&br&&p&
7月20号大约就是放假的时候了,我暑假没有回家,因为实在不舍得浪费这宝贵的时光。&/p&&br&&p&下面说说自己的看片经历:&/p&&p&
高数用的陈文灯,四个字-----非常经典。看完了之后对于整个高数部分的把握大约太高了30%,陈文灯讲课条理非常清晰,很多重要知识点都会特别强调,在听课的过程中可能就把大部分需要记忆的东西记住了(我就是这样)。他喜欢一边讲课一遍在纸上写,我就照着抄,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前前后后经历了大约有10多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有多忙,有多少题要做,陈文灯的高数暑假强化班视频一定要看,而且在看的过程中一定要跟着他抄题,一边抄一边想,当然,你要是数学大牛那就算了。我把抄的笔记前前后后看了四遍,越看越有心得,特别是他总结的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特别重要而且李永乐的书上也没有。写到这可能会有人说我是为陈文灯做广告的,非也。我不建议报他的班,一是太贵,二是报班很容易会打乱自己的复习计划,且效果并不一定好,可以去网上下他往年的视频,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实在不行去淘宝网上买也可以,30块钱足矣&u&&i&(这两年经过知乎的教导,我对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困难,还是要支持正版、尊重知识产权)。&/i&&/u&&/p&&br&&p&
线代看的是李永乐的片,貌似是很多年以前的东西,但是似乎不影响他的价值。李永乐的片,就一个字——牛,结合者他那本不是很厚的线代讲义看,你就会觉得线代这个东西超级简单,就那点东西,每年就是那些内容反复考,都快糊了。所以说,如果你前期复习线代觉得很困难,如果你认为全书上线代内容看不懂(全书线代比讲义差远了),别急,看完了李永乐的视频,你就会觉得线代很简单。&/p&&br&&p&
概率论看的是黄先开的视频,觉得也还行,里面有很多总结的技巧,全书上并没有涉及,这个视频刚开始看可能觉得没有收获,但是后来会觉得里面的方法确实很好,建议大家看。&/p&&p&
以上是关于看片的情况,我不推荐大家报班,因为报班之后会显得很被动,事事都要听他们的安排,自己的计划很容易就会被打乱了,到网上下一个往年的视频,不但不用花钱,还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计划&u&&i&(再次重申,这是我三年前的想法,现在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付费观看)。
&/i&&/u&&/p&&br&&p&
9月1日之后,就开始做660题,网上把660捧得很高,但是我觉得做完以后并不是很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我做的并不是很认真,一是因为660题题量太大,如果自习做起来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里面有些题目真的很难,应付考研可能有些过了,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就不要做了,还不如多看几遍前边的笔记。
&/p&&br&&p&
做完660题之后基本上就是十月份了,该掌握的很多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做真题,2010年的一直往前做,一直到1996年的,每天一套,掐时间做8点半到十一点两个半小时做完,然后用半个小时的对答案,把做错的题目好好看看,在做真题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很多题目都不是很难,这是因为你在以前的资料中已经把这些题目看的差不多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当时我就经常犯很多低级错误,所以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心细。&/p&&br&&p&
做完真题后开始上400题,我觉得400题是李永乐系列中最经典的一本,里面的题目很新,都是以前没有见识过的,第一遍做可能会觉得很困难,很多题目完全没有思路,不要紧,因为后面还要做第二遍,第二遍可能还会觉得没有思路,这时,你就要把不会的题目记下来,用红笔在试卷上分析一下题目,同时要有意识的把不会的题目记下来,经常拿出来翻看一下,最后能够达到看到题目就反应出做法的程度就可以了。&/p&&br&&p&
经过上面这一系列的复习,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应该都差不多了,这时候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翻看一下,然后轻轻松松上战场,相信结果不会差的。今年数三题目不难,都是很基础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前期主要是以李永乐的全书为主,后期主要是以陈文灯的笔记为主,最后祝大家取得好成绩。&/p&&br&&p&&b&
英语的复习:&/b&&/p&&p&参考书目:&/p&&p&
1.张剑黄皮书&/p&&p&
2.张剑150篇 基础篇&/p&&p&
3.张锦芯1995----2009真题&/p&&p&
4.新东方作文&/p&&p&
5.新东方单词(红皮)&/p&&p&
6.王若平长难句&/p&&p&
7.张剑最后五套题&/p&&br&&p&
考研英语似乎是一座大山,不知道压垮了多少人,每年死在英语上的人不计其数,而很多考生也在不断向自己灌输着一个观念:过线就行。对于考研英语我想说:扎扎实实复习,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70分应该问题不是很大。&/p&&br&&p&
我是从2011年正月初八开始复习考研英语的,其实不能算是正式复习,也就是趁着空闲时间背背单词,看看长难句。单词我用的是那个艾宾浩斯记忆法24天背单词的方法,前前后后背了大约有1个月,每天多则5个小时,少则2个小时,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去背,有时候为了背单词甚至逃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之后,新东方红皮书上的内容我大概可以记下70%,然后就开始按正常的顺序背,每天5个list,一直背到考研前一天。单词背了多少遍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大约在50遍左右,实事证明:单词很重要,必须下功夫去记。在这里我想给很多记不住单词的同学提几个建议:&/p&&br&&p&
1.单词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不断地循环,不断地过遍数,要想英语取得好成绩,单词必须过关,这是一个必须要树立的观念,而且千万不要听信别人那种单词看了几遍就差不多记住的鬼话,更不要这样做,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很悲惨。&/p&&br&&p&
2.单词要突击,不要拉长战线(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如果不同意,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我所谓的突击是指,一定要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去把大部分的单词记住,然后再后面再一遍一遍过遍数,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用所谓的零碎时间,卡片记单词,效果并不好。对你我这种记忆力并不超群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艾宾浩斯记忆法&/p&&br&&p&
3.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单词最重要的就是————never give up&/p&&p&
我在背单词期间,穿插着看王若平的长难句,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多的的经典,看了两遍之后也没有发现自己又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建议大家就不要看了,长难句可以看新东方的视频,相信这个可以在短期内让大家有很大的提高。&/p&&br&&p&
3月15日,我定义中正式复习开始的日子,由于前期已经把单词弄扎实了,所以现在就开始做阅读,用的是张剑的150篇,我想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去分析文章让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个提高,至于题目,并不是此时最主要的目的。张剑这本阅读书,文章选的很不错,说是150篇,其实上册只有88篇,我一个月大约做了有30篇左右,每天分析一遍,上来先快速通读一遍,然后细细的去分析每句话,主要是看句子的结构,遇见不会的单词也就是随便看一眼,并没有去特意的记忆,因为里面的很多单词显然是超纲的,然后随便把题目的答案选出来,对几个错几个自己没有很在意,也没有去研究为什么错了之类的,因为我觉得对着模拟题弄这些没有意义。就这样每天一篇的过,一个月之后感觉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似乎是有所提高。
&/p&&br&&p&
4月20号左右开始上真题,关于真题应该怎么去用,可能很多刚开始准备的同学都会很迷惑,因为我刚开始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就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p&&br&&p&
我觉得真题至少应该做四遍,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下面说说我的具体流程:&/p&&p&
第一遍,准备一个本子,一本真题,这个真题用什么都行,关键是解析要用张剑的,因为张剑的解析和新东方的视频好像很配。第一遍的时候一份真题分两天做,只做客观,不做主观,今天是完型和两篇阅读,明天是两篇阅读和新题型,就这样一年一年的往后走,从,用了大约一个月,做题的时候注意不要在书上画,因为以后还要再做一遍,把答案写在前面准备的那个本上,注意做完了千万不能看解析,最好不要对答案,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对答案,那就照着张剑黄皮书习题册后面那个没有解析的对,合计下自己能的多少分,千万要记住不能看解析。&/p&&br&&p&
第一遍完了之后就开始看新东方的视频,这时候最好开始专题性的训练,比如说用两天的时间看完新东方的完型填空的视频,然后把十年的真题上面的完型填空再做一遍,做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运用新东方的方法,错误的现在可以去看黄皮书上的解析,为什么错了之类的,并且对比一下和第一次做有什么进步。黄皮书的解析和新东方的视频可以说是绝配,因为二者很多思想都是一样的,用起来很顺手。&/p&&br&&p&
新东方的完型和新题型是放在一起讲的,新题型这块将的稍微有些欠缺,我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可能你现在看会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你们还没有接触真题,等以后开始做新题型了可以再来看我下面写的话:&/p&&br&&p&
我觉得做新题型的时候不能用正向思维的方法,而要用逆向思维,不管是7选5,填空还是排序都是如此。所谓的逆向思维也就是排除法,你根据题目当中的代词等提示词先把不能对应的选项去除,然后把似乎是对的选项写在每个题目的下方,一题一题的往后推进,最后就会发现正确答案就在眼前了。&/p&&br&&p&
第二遍阅读的时候,也要在看完了片之后进行,新东方范猛老师讲的很不错,总结了很多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运用到这些方法确实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他把题目分成了很多类型,每种类型的题目都会对应着相应的解题方法,刚开始运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生疏,但是随着做题数目的增加就会运用的越来越熟练了。我做阅读一般是这个顺序:上来先看题,然后再边上写下每道题考的是什么,比如细节题,例证题之类的,然后开始读文章,读完了文章就开始做题。其实随着做题数目的增加,你会发现众多类型的阅读题就是一种方法:返回原文,我觉得这是准备考研阅读的过程中最应该加强的方面,很多文章可能读起来不是很明白,当时只要你能够把握住返回原文,尊重原文这条准则,就能把正确答案找出来。&/p&&br&&p&
看完了阅读的视频之后就应该开始看翻译的视频(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大家可以看我怂了的那个帖子),这个也是为后来准备阅读复习积累经验,翻译是唐静讲的,很不错。翻译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功夫,你想靠考前一个月短时间的突击基本不可能,运用唐静的建议,从暑假看完翻译视频开始,每天翻译两个句子,用时半个小时,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不但可以让你翻译水平提高,而且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p&&br&&p&
翻译视频看完了,就应该开始第三遍真题了,我第三遍真题主要是阅读。买一个本,然后每天翻译两篇阅读理解文章。我一般是从早上8点半翻译到十一点半。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看着文章用嘴把每句话的意思轻声的读出来,如果怕打扰同学,就用气声,反正要让自己听见,千万不能再心里默默翻译,我们当代大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翻译的时候遇见不认识的单词,写在本上,然后查字典。遇见不会的句子,抄下来,待会查字典,看别的版本的真题讲解,然后把汉语翻译在英语的下面。我把2001年到2010年的所有的真题阅读全部翻译了一遍,基本上每句话都差不多了。
暑假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背作文了,其实背诵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背诵不但能够使你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同时,他还能增强你的语感,这对于完型填空的帮助是很大的,虽然新东方的老师告诉我们完型不能凭借语感,而要找证据,但是到了考场上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语感。如果你想的高分,就是大小作文25分以上,作文准备要趁早,如果你觉得自己作文得到17分左右就满足了,那么完全可以等到十一月再开始。我那时候放暑假后开始背新概念3,背了大约有10篇,就开始背作文,用的是新东方王江涛老师的20大必背范文,经过了大约四个月左右每天半个小时的背诵后,基本上算是滚瓜烂熟了,具体的表现就是早上背作文基本可以不拿课本空手上阵然后一通背诵,最后很装*的回到自习室。&/p&&br&&p&
对于作文我想多说两句:&/p&&p&
1.纵观现今整个考研辅导界,作文讲的好的----没有。不管某些辅导机构怎么吹,你听完了他的课之后对于作文肯定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考研作文就是一个字----背&/p&&br&&p&
2.背诵对于考研作文来说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背诵一定要做到滚瓜烂熟,你背上20篇作文,磕磕巴巴,没有用,你背上2篇作文,滚瓜烂熟,到了考场就可以熟练运用,所以大家在背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质量,而不要注重数量,背一篇就要滚瓜烂熟。&/p&&br&&p&
3.不要相信任何辅导机构关于作文的辅导,什么星火,张剑,文都之类的,新东方王江涛老师的视频可以适当看看,了解一下考研作文的结构。我们准备考研作文最重要的资料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给的两篇范文,我之所以推荐背诵新东方20大必备范文,因为这20大范文90%就是教育部给的。&/p&&br&&p&
暑假结束后就要开始复习专业课和政治了,这时候用在数学和英语上的时间相应就会有所减少,英语经过前期扎实的复习,后期时间可以稍微减少,保持在2个小时左右,至于数学,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p&&br&&p&
10月份开始,要再把真题做一遍,这一遍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题目的设置,看看每个题目中的4个选项,错的为什么错,对的为什么对,文中对应的信息点在哪,同时要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的作文写作,前期背了20大范文,如果能够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我相信此时准备作文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了。&/p&&br&&p&
十一月份以后再选择性的做一些真题里面比较好的题目,同时这时候要把150篇找出来继续做。虽然论坛里真题万能论甚嚣尘上,但是我觉得只做真题显然不够,因为只做真题的后果就是到了考场上,面对新的题目,可能会有很多句子读不懂,所以应该找一些难度略微大于真题的题目适当训练,150篇就是很好的材料。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应该开始系统性的训练了,把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这些题目的解题技巧,通过做题都熟悉一下,因为很多题目放下时间长可能方法都生疏了,最后,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在考试前十几天模拟几套题,张剑最后五套题就是很好的材料,难度比真题稍大,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以及技巧的运用。&/p&&br&&p&
相信经过上面这样的准备后,英语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p&&br&&p&
上面都是自己根据回忆写的,可能不是很详细,但是我实在也不能写的更详细了,还有就是里面的时间进度可能不准确,大家参考我另一个帖子吧,至于政治和专业课,我考的不是很好,就不跟大家罗嗦了,希望大家2013年能够取得好成绩。&/p&
(把自己以前写的一个帖子粘在这,前段时间曾回答过一次,但是很多人反映说错别字太多,于是又重新编辑了一次)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参加2012年研究生考试,考的中山大学经济学,初试成绩422,其中数学143,英语87,政治76,专业课116。 写在前面的话 关…
&blockquote&如果大家有个人需要,欢迎大家值乎咨询。&/blockquote&&br&&blockquote&本科邮电类院校 .计算机专业 ---& 三跨考研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br&&/blockquote&当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看着这么风骚的走位,自己都被感动哭了。(笑)&br&&b&我不是学霸,但我是个计划通。&/b&&br&&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以下是附录部分,有想要一些帮助的小伙伴可以评论,我觉得需要的会更新在这里。
&/code&&/pre&&/div&&br&&b&========关于使用APP=================&/b&&br&&b&1.《粉笔网》&/b&(原猿题库)吃饭,走路,坐车都可以刷。&br&&b&2.《考研帮》 &/b&(潜水就行,负能量的帖子直接忽略,建议上厕所的时候,实在不想学的时候看)&br&&b&3.《易呗背单词》&/b&(有个幻灯片模式,干词条,睡前戴上耳机闪一会。其他那种选择ABCD单词APP不推荐)&br&&br&&b&========关于作品集=================&br&&/b&&br&&br&&b&我当时就是个菜鸟,然后我在知乎搜到了这个&/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hu/U8Z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交互设计作品集应该准备哪些内容? - 交互设计师&/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urpleli.com/bob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urple Li (Experience Designer)&/a&(要翻墙)&br&这个大美女神的回答,当时拯救了我。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找一些方向性的东西,开始学习。&br&推荐大家多搜,多查,去像厉害的前辈们学习。&br&&br&&b&========公共课推荐书单================&br&&/b&&br&1.英语&br&&ul&&li&单词----星火英语词汇(刷干词条,不好记的再去看解释,每天都要刷)&/li&&li&阅读----真题(张剑黄皮书,刷6-10遍,具体怎么刷可以看《老九阅读秘籍》)&/li&&li&语法----如果语法很薄弱,去看《张满胜的语法》,网上PDF很多。&/li&&/ul&2.政治&br&&ul&&li&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的客观题,最好跟着视频教程,按部就班。&/li&&li&官方考试大纲---一定要看清楚了,官方的。&/li&&li&风中劲草---这本书我两年都买了&/li&&li&肖4+任4+Anybody4---最后的预测一定要相信肖秀荣老师,剩下的随便做。&/li&&/ul&&br&&b&=======4月20更新,关于刷单词的经验============&br&&/b&&br&评论和私信有小伙伴问我怎么刷单词,我刚回复完私信,把内容粘贴过来。希望对大家有用。&br&&br&刷单词的话,去买一般的考研词汇书,(别买新东方的,推荐星火)都会送那种薄薄的像索引一样的干词条,然后使用这个“干词条”!&br&&br&干词条的具体用法:&br&第一遍:&br&从A~Z:全部刷一遍,不会的前面打叉,会的过。(一定要对自己诚实,像doctor你不知道它有动词篡改的意思就是不会,要知道所有词性)&br&&br&这一遍肯定不会的很多,这就让你意识到差距了,没事,放心打叉。&br&&br&第二遍:&br&买一踏A4打印纸,分三列,从A开始,抄写不会的英文单词,然后记一下词性,意思。纸上不写,只写英文。抄完一面,合上书,开始从头在每个单词后,默写词性和意思。全部写完后,打开书检查,错了的用红笔圈出来!改正!然后这一页结束,收好!!!&br&&br&继续以上工作,任务量自己定,我是一天一个字母,遇到s 这样很多单词的字母,分两天也可以,但每天都要做这个任务。&br&&br&刷单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熟悉单词。&br&&br&每天写完的东西,最后全部过一遍。第二天把第一天的过一遍,第三天把第一第二天的再过一遍,以此类推。这个过程刚开始轻松,累积越多愈来愈难。&br&&br&第三遍:&br&这时候应该是你的字母全写完了,厚厚的一踏纸了,从A到Z再过一遍,一样的是,每天过几个自己定,最少3个,那么第二天就是加上昨天的6个,以此类推。这时候只用看单词,再不用抄了。&br&&br&第四遍:&br&这时候,你要牛逼多了比刚开始。把“干词条”拿出来,(之前的叉用铅笔),终于可以拿出橡皮,从A到Z,开始刷,会的擦了,这是一个很爽的过程!!!&br&&br&第五遍:&br&这一遍,单词会少很多,开始刷“干词条”。每天3个字母,想写就画画,不想写就读一下,刷,这时候速度就要快了,要每天刷!&br&&br&这时候把之前的A4纸草稿,每天贴几张,贴到你学习的地方,上厕所,吃饭,睡前扫一眼。重点是看以前的圈圈!!&br&&br&第六遍~考前&br&不停的刷,这时候,你会爱上刷单词的!23333,一直到考前都要每天刷单词,记住,英语单词,不忘不可能,所以要不停的刷。&br&&br&总结一下:刷单词的核心秘诀在于,要速度不要质量,要重点不要全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再慢慢去看其他的,干词条中实在不好记的单词,再去看详解。&br&&br&===========================================&br&&br&&br&===========&b&环境很重要&/b&===========&br&&br&在校学生好好的在自习室复习,毕业了的人最好是租房子,不要在家里复习。&br&&b&我是在北京租了半年的房子,所以一定要把环境搞好了。&/b&&br&&br&一下开始步入正文,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告诉大家,考研考的是心态这一问题。&br&&br&&br&&br&&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以下是正文部分
&/code&&/pre&&/div&&br&&b&=========&/b&这篇文章主要讲&b&考研心态准备&/b&与&b&选择专业准备&/b&阶段,提及一下复习方法,因为目前第一名的方法很好了,希望可以帮助迷茫的你。&b&===================&/b&&br&&br&&br&&b&我的考研历史:&/b&&br&&ul&&li&大三考研(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失败&/li&&li&毕业后中国电信工作一年&/li&&li&辞职后重新考研(美院设计类专业)成功&/li&&/ul&&br&&b&考研该怎么准备?我认为最重要的准备阶段是一开始,选择专业阶段。(&u&注意!我这里说的是选择&i&专业&/i&,而不是&i&学校&/i&&/u&)&/b&&br&&br&&br&&b&1.先来说说为什么我第一次失败了?&br&&/b&
计算机专业的考试科目(学硕)&br&&ul&&li&英语一&/li&&li&政治&/li&&li&数学一&/li&&li&计算机统考408&/li&&/ul&&br&计算机考研我真是觉得太变态了,首先英语一变态,其次数学一变态,最后408变态的要死,三个变态加起来,真是变态,不过考400+的人也有,我觉得他们才是学霸。&br&&br&当时,就跟着班里考研的人一起复习,看着他们学啥,我就学啥。复习起步也有点晚,加上《操作系统》和《组成原理》的折磨,感觉整个人都要窒息了,最后失败告终。&br&&br&这里告诉大家的是,&b&一定不要有这种心态:&/b&&br&&blockquote&&b&别人干嘛,我就干嘛。&/b&&/blockquote&&br&这次考研唯一有所收获的是,上了新东方,遇到了『刘晓艳』老师,知道英语该怎么复习了。(大家可以关注下这个老师的微博,她最近好像出书了)&br&&br&总结失败经验就是:&br&&blockquote&&b&我不适合计算机专业的考试 + 我复习晚了&/b&&/blockquote&&br&这里把&b&考试&/b&加黑就是说,我觉得这个&b&规则不好&/b&,对我&b&不利&/b&,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不适合我,我还是挺喜欢计算机的。&br&&br&没错,我觉得就是&b&规则的问题&/b&,我应该找一个&b&没有数学&/b&,没有&b&408&/b&的专业考考。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艺术,喜欢音乐,大学期间喜欢搞UI、PS,擅长PPT(但很讨厌PPT),时常被挂着文艺青年的标签。&br&&br&我就想啊:&br&&blockquote&&b&我能不能当计算机里最艺术的,艺术界里最计算机的。&/b&&/blockquote&&br&然后我就开始搜啊,百度用起来,各种搜,各种加群潜水,论坛里搜,放入浏览器的收藏夹,继续搜。终于我发现了现在好像有&b&艺术和计算机结合的专业!!!&/b&&br&我擦,当时突然感觉这专业,&b&不就是为我开的吗&/b&?333&br&&br&但是,当时搜到有这种专业的几个学校&br&&ol&&li&清华大学&/li&&li&中山大学&/li&&li&江南大学&/li&&/ol&&blockquote&&b&每个学校都比我现在的学校好,我就缩了呗~~&/b&&/blockquote&&br&计算了下,我如果想参加考试,我必须得懂得他们的考试规则(专业课),我就得去报个机构辅导啥的。但是大三暑假已经过了,我才有了这种方向,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迫使我&b&选择方便的,而不是喜欢的专业去考试&/b&。&br&选择方便考试的专业,就能考得上吗?事实证明,&b&我就是考计算机考一辈子也考不上清华&/b&。川大可能第二年早早复习,有点把握。&br&&br&&br&&b&2.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什么?&br&&/b&&br&毕业后,我就去了中国电信这个大国企,这是一份看似光鲜其实十分装逼无聊的工作。而且没想到,还有&b&研究生&/b&来这工作!!!!工资才比我&b&高500&/b&!!!!&br&&br&当时我们HR对我说&br&&blockquote&&b&听说,你PPT做的很棒哦?&/b&&/blockquote&&br&听到这话,我就尿了,我知道以后大大小小的单位PPT都是我来做。而且,为了迎合大国企,我的PPT水平一泻千里,做的越来越像&b&一坨屎&/b&了。&br&&br&我突然意识到,在学校学习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打开了当时收藏在浏览器里的书签,脑子里一直转着这么一句话&br&&blockquote&&b&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b&&/blockquote&&br&工作经验告诉我:&br&&b&考完研你要工作,不考研你也要工作,总之你肯定要工作,那你急撒!!??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一下,考个两年研究生就是耽误时间???&/b&&br&&br&&blockquote&&b&不要和别人比赛,做自己喜欢的,不是耽误时间。&/b&&/blockquote&&br&突然觉得,做这份工作,真是耽误我的时间,于是辞职,考研。&br&&br&&br&&b&3.我为什么考上了?&/b&&br&简单的讲,我改正了之前『1』里提到的两个考不上的原因:&br&考试规则和复习时间的问题&br&&br&我最终决定考清华美院,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b&千万别和太多人说你要考清华北大&/b&,和一两个不会泄露秘密的说一下就行了,要不真的&b&很烦&/b&,&b&别人语言里对你不信任的语气,会在你意志薄弱的时候,瞬间把你干翻!&/b&&br&&br&清华美院考试规则:&br&&ul&&li&英语一&/li&&li&政治&/li&&li&上机PPT&/li&&li&手绘&/li&&/ul&&br&看到这种考试规则,我发现!&b&没有数学没有408!!!!&/b&&br&&b&PPT??!!你TM在逗我吗??给我设计的?????&/b&&br&&b&手绘???!!!完了,我是手残!!!!!&/b&&br&&br&&br&最终我计划了下,作为工科背景的我,就是&br&&blockquote&&b&工科男和艺术女的对决!&br&&/b&&/blockquote&&br&一般情况下,艺术生的英语都不是很好,但考研里,英语可是一道关卡。很多厉害的大牛专业课接近满分,英语不行,最后挂掉了,这种人年年都有,所以一定要重视英语。&br&&br&现在我的问题只剩下手绘了(后来发现PPT也是问题,当时太自信了)。于是我就找辅导机构,去报名学习!从0开始!当然,辅导班里大牛很多,这时候就需要有颗坚强的心了。&br&&br&&blockquote&&b&兴趣永远是你最好的老师。&/b&&/blockquote&因为喜欢和平时不经意间的积累,在假期的课程中,专业课水平突飞猛进。我当时就觉得,我真是幸运,能有这么一个适合我的考试内容。&br&&br&如果当初我和很多同学一样,考上了计算机研究生,那么到头来我还是一个&b&不知道方向的码农,现在,最起码可以当个知道方向的美工。&/b&(这里是语言风格,还是请大家以后不要称呼『码农』与『美工』:-) )&br&&br&&blockquote&&b&专业课的考场上,我第一次有种自己是主角的感觉,上一次都是小学考数学的时候了。&/b&&/blockquote&&br&第一次觉得&br&&blockquote&&b&考试只是为你这个人迄今所做的努力,用尺子量一下,标出来。&/b&&/blockquote&&br&而不是&br&你为了达到分数,一味的追求。&br&&br&&b&英语复习不要背单词,要刷单词。真题反复刷6-10遍。(详见附录)&/b&&br&&b&政治信肖秀荣,得永生。&/b&&br&&br&清华的复试还是很苛刻的,初试完了紧接着复试。因为是34所,所以复试时间很靠前。&br&&br&我就是马不停蹄的准备,那段时间真的比初试还煎熬,因为&b&没有大纲的考试永远是最难的&/b&。&br&&br&要做&b&作品集!!!&/b&&br&&br&&br&工科生根本没这个概念!!!于是,我又开始百度,知乎!!!各种搜,各种查!!!最后终于在复试前一天晚上装订好了第二版也是最终版本的作品集。(当时觉得真心憔悴了)&br&&br&当复试进入教室,老师看完作品集问的第一句话时&br&&blockquote&&b&这...?都是你设计的?&/b&&/blockquote&&br&我真是超级兴奋,觉得努力都值了。这种不相信一个工科男能搞出一份精致的作品集的疑问句,直接触到了我的G点!!!瞬间高潮!!!&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while(true)
&/code&&/pre&&/div&(语言风格,语言风格....)&br&&br&总结下,我成功的原因只有仅仅一条&br&&blockquote&&b&我选择的正是我喜欢的&/b&&/blockquote&如果一开始我蹦着清华这个牌子去的话,我肯定会失败,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喜欢的专业,再找到了有这个专业的学校。有时候,目的性太强的向目标前进,往往会越走越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br&&br&&blockquote&&b&As soon as you stop wanting something, you get it.&br&当你不再期待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却会得到。&br&
-Andy Warhol &/b&&/blockquote&&br&匿了,有问题发邮件就好。最近比较忙,没有时间回复私信抱歉了。&br&&br&&br&&blockquote&Ps:这一年多,帮很多同学解答了许多问题,现在越来越忙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回复,实在抱歉。我开通了值乎,欢迎大家有问题在上面问我。&/blockquote&&br&&b&PS:拒绝任何转载,包括日报。这是我目前最用心写的答案了。&/b&
如果大家有个人需要,欢迎大家值乎咨询。 本科邮电类院校 .计算机专业 ---& 三跨考研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 当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看着这么风骚的走位,自己都被感动哭了。(笑) 我不是学霸,但我是个计划通。 /**
以下是附录部分,有想要一…
&p&经管类专业硕士备考经验,涉及科目,政治,英语一,396经济学联考,432统计学。&/p&&p&此答案长期维护,有其他问题或评论或私信,都会回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br&&/p&&br&&p&&b&谨以此文,纪念过去的一年,并感谢所有帮助我鼓励我的人。&/b&&/p&&br&&ul&&li&&b&
中央财经。
&/b&&br&&/li&&/ul&&br&&p&&b&前言&/b&&/p&&br&&blockquote&&b&
可能我没有把全部知识都学到,但是我知道要考什么。&/b&&/blockquote&&p&
————我的学霸女友&/p&&p&
我一直认为战略比战术要重要些,所以本文侧重交代各门考试的&b&构成、&/b&&b&考核目的、&/b&&b&特征&/b&,希望大家能对各门考试有感性认识进而&b&把握复习方向&/b&。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不同人面对问题都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我想告诉你准备考研的过程可能会面对的问题,然后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当然这里也会提到&b&我的学习步骤和方法&/b&,觉得我的套路还行,你也可以按着下面写的来,&b&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做些调整&/b&。&/p&&ul&&li&&b&全文共一万五千余字,略长,耐心一点,你一定不虚此行。&/b&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b&第一部分&/b&是前期准备,包括考研原因,学校选择,作息时间等问题;&b&第二部分&/b&是关于考试科目的经验分享,顺序是政治,英语一,396,专业课(大家各取所需),&b&第三部分&/b&是彩蛋,&b&第四部分是&/b&感谢。&br&&/li&&/ul&&br&&ul&&li&&b&下面,一切为了考试。&/b&&br&&/li&&/ul&&br&&p&&b&第一部分 前期准备&/b&&/p&&br&&p&&b&1.1
&/b&&b&基本情况
&/b&&/p&&p&
本科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金融双学位,六级519(托考研英语的福),纯理科生,高考不到六百,七月中旬正式准备考试。&/p&&p&
考研结果,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应用统计专业,&/p&&p&
初试 366,政治 67,英语65,经济学联考 126,专业课 108,排名 20/53;&/p&&p&
复试 92.34 排名 7/53,综合排名 9/45。&/p&&p&&b&1.2
&/b&&b&考研原因
&/b&&/p&&p&
我应该有一个创新保研的资格,有一个考中央选调生的名额,这么算来死心塌地考研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沉没成本也不小。&/p&&p&
在实际上还在犹豫是不是考研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p&&p&
一直关注的 &a data-hash=&6e5d9c6ddc61e60c9a14& href=&//www.zhihu.com/people/6e5d9c6ddc61e60c9a1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ydia& data-tip=&p$b$6e5d9c6ddc61e60c9a14& data-hovercard=&p$b$6e5d9c6ddc61e60c9a14&&@Lydia&/a&
突然把签名改成了“进城务工人员”,仔细留意了一下,发现是去北京某自媒体公司工作了。要知道,&b&一个女生放弃了一个相当稳妥的事业单位跑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城市做与之前几乎完全不相关的行业&/b&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哎。同期,她在某答案(或是微博)里说了一句话,原话记不太清,大意这样:&/p&&blockquote&&b&
年轻,就是要站在风口浪尖嘛。&/b&&/blockquote&&p&
她可真没跟大家说说笑笑,喂喂鸡汤,她真的跑去北京了!&/p&&p&
(从此我开始认真粉李老师)&/p&&p&之后的某一天,我也突然想明白:&/p&&p&&b&总不能一辈子都平凡下去啊。&/b&&/p&&p&
当然不是说考了个研究生就能酷炫起来,但是毕竟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嘛。真的想做的事情,努力过就是失败也不会后悔,不是嘛?关键,咱还年轻还有好多时间可以输啊,要是都平平淡淡,到老了还不能心安理得的吹牛逼,也会很后悔的吧?所以…从这一下就开始专注起来准备考研。&/p&&p&&b&1.3专业及学校选择&/b&&/p&&p&
我本科学了管理,懂些金融,但是这些科目大都是偏于理论,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必须要找一个学科把他们联系起来,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把本科的知识作为有广度的背景,把研究生的专业作为日后纵深的切入点,blablabla…,在这个互联网、资本市场日渐繁荣的大背景下,综合这些因素在我了解的学科中…&b&我选择了统计学,这样不是完全因为兴趣,是必须要学。&/b&&/p&&ul&&li&&b&学硕还是专硕&/b&&br&&/li&&/ul&&p&
坦白说,我理解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大致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区别,前者偏向理论、概念的学习;后者偏向职业技能培养。因为本科参与过老师的项目,自己做过项目,发过渣期刊的论文,发现是在是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所以选了专业硕士。&/p&&ul&&li&&b&学校&/b&&br&&/li&&/ul&&p&
个人并不认为可以仅凭985,211就决定自己要考的学校,或者考虑的权重也不应该太大,更多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日后需要确定。&/p&&p&&b&
综合各种情况,我觉得自己去中央财经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b&&/p&&p&这时候大致是五月份,因为有期末考试和假期,正式看书准备考试的时间是七月十四号。&/p&&p&&b&1.4 作息安排&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2fda10ec8a8b4c8a61f0415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2fda10ec8a8b4c8a61f0415_r.jpg&&&/figure&&br&&/b&&/p&&ul&&li&&b&学习&/b&
每一段的三个小时是真的学习,心无旁骛的高效率。做到这样,需要三点,一个超安静的自习室,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手机不能上网。如果有一个乖乖的女朋友在旁边,会有很大的加成哎~(之前有研友,后来有了女朋友就没有研友了)。注意,每一段结束后要好好休息一下,自己很累会低效率,知识记不住,很耽误时间的。&br&&/li&&li&&b&至于为什么是三小时 &/b& 因为考试时候每科规定的时间是三小时啊,学习是在是个体力活,挺累的,所以每个阶段结束后要休息下。三小时不上厕所,注意力高度集中,说实话开始挺难的,后来锻炼锻炼也就好了,不用一定要做模拟题的时候再规范时间和习惯,平时就好。&br&&/li&&li&&b&手机使用&/b& 那时候我随身携带的手机换成了诺基亚1050,至今我也很感谢他,他不能上网,让我精力集中;输入法简单,让我自觉降低发短信的长度和频率;九宫格键盘,会有种中学的感觉,很怀念哎。&br&&/li&&li&&b&关于如何静心&/b& 送你个秘籍叫
&b&关你屁事&/b&。我把这四个字一直贴在了平时自习的桌子上,以示告诫。&br&&/li&&/ul&&p&
暑假有人开始保研,有人找工作,有人出国,&b&你要考研&/b&;&/p&&p&
当保研、找工作、出国的同学的事情都办妥的时候,&b&你仍然要考研&/b&。&/p&&p&
别人出去吃饭,看电影,旅游,秀恩爱,&b&你一直在考研&/b&。&/p&&p&
可是,别人事关你屁事啊,也不是你的,即使考研很累还可能没有结果,但是之
前不是做好了决定的么?不是说好准备酷炫起来的么?答应自己的事情都不尽力去
做,以后怎么面对别人,昂?&/p&&p&
准备考研的时候,有些事还是不知道的好,别人保北大保人大,签银行签券商,你不去问可能也就不知道了,有那时间看看书不好么,听说好奇害死猫。&/p&&p&&b&1.5&/b&&b&我对考研的理解&/b&&/p&&p&
考研,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和众多细节。让人开心的是,&b&考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体力和耐力事情&/b&。如果你能看到这片文章,我就默认你之前在考研论坛、贴吧、QQ群以及别人嘴里知道好多传说中逆袭的事情:某校大一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数人荣登清北;一战渣,二战逆袭斩获理想学校各种浮夸的例子,之前我不信啊,觉得...既然这么强,高考的时候干嘛来着,&b&后来我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在家无聊可以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