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7什么时候上市的上市怎么这么受关注

摘要小米面对的质疑和挑战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在这些容不得一刻喘息的挑战当中,小米面对的每一个问题都越来越难,而这家公司在成长中的价值,才愈发显现。在小米港交所上市现场,和雷军一同站在巨大铜锣旁边的,不是小米高管,而是一名「米粉」代表洪骏,其他小米高管和嘉宾等人则分列两侧。当锣声响起后,人们鼓掌欢庆,只有洪骏捏住拳头、高举双臂。
前一天的傍晚,小米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上悬挂起巨大的「谢谢」字样,闪烁的亮红色字样直指每一个米粉的内心。同一时间的维多利亚湾畔,「小米上市」成为这一天香港街头不绝于耳的谈资。受小米邀约而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穿梭在各种欢庆的酒会和宴席之间。客人之外,雷军还带来了
200 多位「小米人」,他们都在小米及生态链企业中担任核心业务要职。当雷军在今早 9 点 30
分敲响港交所的铜锣时,这些人的身价数字后的单位,就变作了亿——他们无需再为财富而焦虑,但也没人因为财富的到来而激动,没人会在明天就选择退休,属于他们的小米才刚刚上路。和那些受邀而来的客人们不同,这些亿万富翁在敲钟前夜,仍享受着同平时一般无二的「差旅标准」——二人挤住一个双人间。八年,从 13 个人到赴港上市,小米有太多的东西不曾改变。上市对于小米而言,更多的是一场更加明确地定义自己的机遇;而走在这条上市之路的途中,小米也重新定义了商业世界中的最新疆界。小米的关键时刻随着上市日期的临近,小米面临的质疑和争议也越发多了起来——光是市值从千亿到 600 亿又到 400 亿的争吵,就轰轰烈烈地绵延了两个月;而仅仅八年前,这家公司面对的最大质疑,还是能否造出一台像样的手机。八年之后,在那些真正关注小米的、和小米的「自己人」看来,决定了这家公司「是谁」的关键时刻,只有那么几个——那是小米窥见机遇、建立自信,最终完成证明的路径。这家公司自诞生之初,就学会了如何同质疑相处;第一次击退质疑,来自于标价 1999 元的小米 M1——2011 年 10 月,雷军发布了这款定价令市场乍舌的产品。那时的雷军,脑子里恐怕还不曾出现「同消费者做朋友」和「颠覆传统商业市场」之类的明晰理论,他只是发现并抓住了这样一枚机遇——通过另类极致的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
M1 售价便宜,但配置耀眼:外形是直板全触屏,CPU 采用高通的 1.5GHz 双核处理器,1GB LPDDR2 内存,还有一块分辨率达到 854x480 的 4 英寸 TFT 显示屏。当时,苹果在市面上的定价高于
4000 元。一片混乱的安卓市场也售价不菲,第二梯队中三星、HTC 等也分布在
元。有意思的是,苹果售价高昂的售价并没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反而在手机市场里一骑绝尘,一家公司能赚整个行业 66.3% 的利润。用过 58
部手机的雷军突然意识到,这是因为乔布斯改写了整个手机行业的竞争思维,不再仅限于硬件。他下决心要用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方式抓住百亿美元的机会。今天,在港交所的台上,雷军笑称:当年「用互联网手段做手机」的念头,被多数人视为「疯狂」,甚至连最初十三个人的创始团队,都「不确定他们当时是否真的相信」。好在,疯狂的 1999 元初代产品还是成功了。据《2011 年中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11 年第四季度,小米入榜中国手机市场关注品牌前十。不过,当时便宜的小米手机还只是一个商业机会,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的信仰还尚未在雷军心里扎根。2011年小米初代产品发布前,雷军在极客公园所做的分享这种市场机遇带来的信心报偿,开始慢慢地转化为雷军自己心中坚信的、愿意坚持的准则。这种自信的落地,来自于 MIX 发布的前前后后。为了创新并保持公司形象品质,2016 年 10 月,小米选择发布了小米 MIX。雷军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家很酷的公司,我们需要提前投资。他告诉 MIX 团队——不考虑量产、不考虑成本。由于配置较为高端,许多团队内部员工希望定价能高一点,提高毛利率。甚至有人劝雷军,小米在这部手机上有溢价空间,应该定到 6000 元。临近发布前,雷军还是决定「一意孤行」,定价 3499 元。MIX 的诞生和发布,来自于雷军内心开始发觉自己要坚持下去的一些东西,那时或许还并非今天的「小米方法论」亦或「5% 法则」,但那种自我坚持已经足以指导雷军和小米的判断和行为。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 5% 的方法论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第一次在小米团队里模糊地扩散,并最终成为共识,甚至被写入了小米生态链的战地笔记中。直到 2018 年,当上市的各种传闻已经喧嚣到遮盖不住的时候,在经历了重重质疑、并被视为速度放缓之后,小米重回市场第一;并在人们叫嚣着「不合时宜」的时候,坚定地迈向上市。信心来自于从低潮到重回巅峰的过程中,「价格公道、感动人心」的产品从未在小米和雷军心中产生过丝毫的动摇,当很多人还在将小米步入低谷归咎于「高性价比、低利润率」的小米路线时,恰恰是对这条路线的坚持,让小米走过蹒跚和低谷,扳回一局。
在艰难的日子里,因为供应链的问题,原定于 2015 年发布的小米 5 拖到了 2016 年 2 月。没有小米 5,8000
万既定销售目标落了空;2016 年小米手机销量大幅下降,直到 2017 年 7 月,雷军在一封公开信中公布了小米手机第二季度成绩单,单机出货量
2316 万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才用数据证明小米安全了。走过这段过程,曾经雷军的自我内心坚持,升华为了被商业世界证明和接受的一种方法论。雷军认为,当时小米的增长遇到了天花板,而大家又习惯了此前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当第一次小米没有创造奇迹时,大家会猜想小米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但其实小米是正常的,疯狂增长了几年之后,要调整脚步,放慢速度。直到上市前夕,雷军表明了小米方法论中的「5% 法则」。至此,「小米方法论」正式进化为了小米的「基本法」;当今天上午港交所的锣音落定,「小米路线」也不再只是雷军和小米的自我笃信,而成为了在整个商业世界中被证明、被认可的最新疆界。「小米路线」和一种新的商业可能「小米路线」其实是一种新的商业思想和一种新的边界突破。在此之前,传统的主流的商业逻辑,基本上是通过技术的领先、品牌的知名、设计的独有等,去杀入同消费者博弈的战场,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看不懂是因为小米完全颠覆了传统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不再需要不断博弈,而是「统一战线」。雷军要发起一场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的商业革命,用低利润提前结束这场战争。如同其前不久的公开信中所说,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
5%——利润率的博弈,在小米这里,变成了追求总体利润量的一种新突破。随之而来的新商业思维和新边界拓展变为了一种可能。与传统商业知识完全相反。纵观小米各项产品的定价史,雷军都坚持了最初选择的方法论,追求低毛利率。传统的商业知识是毛利率越高的企业经营状况越好,所以每家企业都要为自己争取高「定倍率」——比如一部手机生产成本是
1000 元,销售价格为 4000 元,定倍率就是 4。高「定倍率」的背后是相对低下的效率效能。一部手机,从生产制造到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商家都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为了砍掉这些「盘剥」,小米采取了「前店后厂」的模式,不再让消费者做冤大头为商业运转环节的巨大损耗买单。当顾客在小米网下单购买某个产品后,小米的仓库系统会马上收到这个订单,省去中间的层层代理。在这种模式下,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流」是在小米与消费者之间直达的,效率得到最大化提高。难怪雷军说,小米模式的本质就是效率,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就是提升效率。同样印证了这种效率本质的还有整个的小米生态链——符合「小米路线」的产品会被纳入核心体系下进行推广,而同时生态链企业也会被孤立尝试自己的路径探索,这些「支线成功」最终也都印证了「控制利润率,突破利润量」所带来的新商业可能。三年时间里,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 77 家企业,30 家企业发布了二百多款产品,其中有 16 家年收入超过 1 亿,三家超过 10 亿,还有四家独角兽公司。如今在小米的电商平台上,除了手机、路由器、电视、VR,其他绝大多数产品都产自小米生态链公司。
小米生态链的存在和发展,支撑了「小米路线」的实践,也证明了「小米路线」在更多更广的产业内的广泛可能性;生态链企业借由「小米路线」,得以在各自行业迅速占领头部地位的;而生态链中企业的效能提升和边界拓展,则为小米平台化的高速扩张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理论保障。雷军明白,从提高效率到生态链,小米的思维并不好理解。他说,我不奢求大家现在能理解小米的模式,我只希望 10 年、20 年之后,当大家提到中国零售效率、制造业变革时,记得有「小米」这么一个名字就好。不过雷军的野心不仅是创造为人熟知的符号。小米的成功,也许仍并未撼动传统商业价值体系中对于「高利润率」的执念,但作为一种已被证明的崭新存在,他带来的可能性,才是最弥足珍贵的——「小米路线」不是对传统商业思维的颠覆,而是对传统商业边界的再度拓展。他常跟媒体讲一个故事,大学时期看完《硅谷之火》后,就下决心要创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小米承载了这个梦想,他多次强调小米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类似的话却从未用来评价过让他少年成名的金山,反而雷军感概,「把金山从一家软件公司转型成一家互联网公司并不那么成功。」1992
年,23 岁的雷军进入金山软件工作,六年之后就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2007 年 10 月 16 日,金山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时雷军不过 38
岁。但他发现投注了 15 年心血,曾先后 4 次冲击 IPO 未果的金山市值不过 6.261 亿港币。要知道,这个数字远不及 2005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市值 39.58 亿美元)。上市恰好是小米成为世界一流公司的重要转折点。如何协调好创始团队利益同公司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公司的创新力,如何防止人员流失并保证内部充裕的人才上升空间……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在抽丝剥茧地面对并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小米还必将直面资本市场的严苛挑战。自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质疑就不停地撞击着小米——八年前,大家一直为小米是否能做出为市场接纳的手机争论不休;而现在,大家的质疑又集中到了小米能否真正成为一家支撑起千亿市值的公司。小米面对的质疑和挑战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在这些容不得一刻喘息的挑战当中,小米面对的每一个问题都越来越难,而这家公司在成长中的价值,才愈发显现。对于带领小米走过从 0 到
1,又走到上市的雷军来说,容不得丝毫的休憩和冲刺后的空虚。伴随着更丰富充裕的资源,更艰难的挑战从港交所的锣声息偃之后才刚刚开始,对于雷军和他的核心团队来说,更丰沛的兴奋感也由此而生——投入更多的生命和时间,创造出更新鲜的产品和价值。————————————————————————————————————下载极客公园 APP,听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独家解读「小米背后的商业逻辑」。
分享至20最新文章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小米正式提交上市申请 相关公司受关注
  从港交所官网获悉,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小米有望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将是2014年来全球最大IPO。另有消息称,小米IPO定价基本确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争1200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小米希望引导市场将公司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只做智能手机等硬件的企业。估值参考对象并非苹果公司,而是亚马逊。目前苹果公司估值为17倍,亚马逊估值则高达249倍。小米上市后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相关公司有望受益。()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认购All-Stars XMI Limited专项股权投资基金份额,间接参股小米。()是小米供应链服务主要提供商,直接受益于小米规模扩张。
责任编辑:zjj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小米若成功上市,新三板“雷军系”谁最受益?    ');雷军在新三板的布局算得上是“广撒网”。  近日,小米因上市传言屡上头条。  1月19日,小米召开上市启动会。外资投行承销商已确定高盛、摩根史丹利、瑞信和德银四家,首选目标倾向于香港股市。据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小米最早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  而估值千亿美元的小米如果能够上市成功,新三板的“系”也或将受益。  雷军新三板“广撒网”  雷军在新三板的布局算得上是“广撒网”。  挖贝网梳理发现,白鹭科技(836615)、海润影业(836583)、比科斯(833908)、(430618)、易点天下(430270)、(834218)、(430305)、动力未来(839032)、尚航科技(836366)等9家企业均属“雷军系”,行业覆盖涉及移动营销、游戏、软件信息技术、文化体育娱乐业和制造业等几大行业。  而雷军和小米在新三板的这一布局又主要通过天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投资”)、苏州工业园区顺为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为科技”、北京创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米科技”)等公司以及雷军自然人的身份实现。  2010年,雷军开始了他在新三板的“寻宝之旅”。7月,雷军20万元初试水,投资和创科技,占股1.3%;同年8月,雷军再以200万元投资尚航科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也是雷军在新三板“唯二”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企业。  随后,雷军在新三板的布局主要由小米旗下的金星投资和顺为创投代劳。其中,金星投资更是频繁出现在新三板“雷军系”的前十大股东中,9家“雷军系”企业中,金星投资入股6家,占比达到2/3。  供应链、小米生态链或成赢家  有业内人士推测,如果小米成功上市,小米的核心供应链和小米生态链都将受益。  挖贝网梳理发现,小米的核心供应链主要分布于A股市场,包括(002369.SZ)、(002681.SZ)、(002769.SZ)、(000727.SZ)、凯盛科技(600552.SH)、(600198.SH)、(002106.SH)、(300408,SZ)等企业。  而小米生态链,新三板上就有两家。一家是生产小米插线板的动力未来;另一家则是生产米家签字笔的比科斯,且两家均属“雷军系”。  2014年,小米旗下投资机构参投动力未来。截至目前,金星投资、苏州顺为和北京创米分别占动力未来16.15%、12.12%和6.32%股权,共计占比34.59%。  2014年,小米与动力未来控股子公司青米科技合作投入智能插座的研发。  2015年3月,青米科技首款产品小米插线板正式发布。而在随后的4月7日米粉节,小米插线板上线第一天销量就达到了24.7万,两个月时间销售突破100万只。  加入小米生态链,让动力未来有了“安全感”。2015年动力未来营收1.25亿元,插线板贡献营收99.82%;2016年动力未来营收1.4亿,收入来源也几乎全被插线板“承包”。  另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比科斯则是在2015年被小米看中。  2015年5月金星投资、顺为投资投资1.12亿元,占比科斯25%的股份。与此同时,比科斯与顺为科技、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成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秀美时尚科技有限公司(“秀美时尚”)。  秀美时尚的成立,将为小米专门提供智能手机配件产品、文具类产品、雨伞、轻跑鞋、握力器等生活类产品。2016年10月,秀美时尚与小米签订《合作协议》,而短短2个月时间,截至同年12月31日,累计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  2017 年5月26日,秀美时尚出品的小米签字笔上线销售。发布一年实现销量200万支,此外还稍带卖了近300万支笔芯。  为小米提供的生活类产品,在比科斯营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科斯2017年半年报中提到,新增的生活类产品销售收入约1558 万元,占公司总体销售收入的 20.42%。 预期未来来生活类产品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小米能够成功上市,作为小米生态链一环的动力未来、比科斯也将受益颇多。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8933゜17729゜26992゜33039゜42796゜52196゜62186゜72071゜82062゜92037゜1037271゜137031゜236903゜335634゜434624゜534227゜633153゜732347゜829581゜928778゜10
A轮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种子 300万美元 融资天使 1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外媒高度关注小米上市, 雷军为何尴尬的笑哭|李彦宏|雷军|小米_新浪网
外媒高度关注小米上市, 雷军为何尴尬的笑哭
外媒高度关注小米上市, 雷军为何尴尬的笑哭
请看上图这个消息非常有意思,关键是它得到了雷军的关注。雷军在转发微博时只有一个表情“笑哭”,确实错把百度的李彦宏当成雷军这可能是全球第一次,要知道这两人可是非常好的哥们加朋友。早在2015年11月李彦宏在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之时,在回答假如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雷军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的问题时,他选择的是雷军理由是刚送了他一部手机。其实不然因为这两人关系一直非常好。虽然外媒把照片放错了,但事情的本身还是小米在全球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并且在这个报道之中他们还回顾了小米公司的历史,他们称小米成立仅几年的时间但在智能手机领域增长神速,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目标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智能手机。看来现在小米模式已经在全球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小米上市提交的公开,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消费者会关注到小米这个成立仅八年的公司。当然现在雷军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小米上市,另外一个就是重新回到国内市场第一。昨天雷军在微博再次重申:我们的目标,十个季度重回中国第一!还有九个季度。未来的九个季度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小米在2018年第一季度又在全球创造了新的增长神话,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同比都是增速最快的品牌,也是增长率最高的品牌。接下来就看这九个季度小米能不能连续保持这种高增长率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上市首日遭破发 小米故事缘何无法说服资本市场?
文 王倩浏览次数:0次
7月9日9点,备受关注的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挂牌成功。意外的是,小米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根据之前披露的消息,小米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7港元。上市首日,小米股价呈波动态势,一度下跌5%。截至上午十点半,小米股价报价16.460港元,下跌3.18%。
雷军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未看到股价,但是远超自己预期&。
事实上,在小米路演时,其所获得认购效果并不理想。小米的招股结果显示,小米公开招股部分共获10.35亿股认购,相当于公开发售可认购股数1.09亿股的约9.5倍。逾10万名投资者参与了小米的公开认购,其中超过2.5万人只是尝试性地认购了一手。
这与其它&新经济&股票相较甚远。去年同期阅文集团公开招股认购额超过620倍。小米集团在海外的认购则仅获轻微超额认购。招股书显示,该部分共获得23.98亿股认购,相当于可认购股数的110%。小米集团上周五发布的公告,公开招股及国际配售分别获9.5倍及1.1倍认购,最终每股发售价定为17港元。
面对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上市前夕的公开信中称&小米能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成功。&
《商学院》杂志记者就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采访小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虽然雷军在为小米的上市卖力的吆喝,但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给小米泼了一盆冷水。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小米集团的定位上,讲不圆5%利润的故事,资本为何要买账?
在国信证券看来,雷军和公司管理层向外界传达的是小米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小米的业务结构显示,小米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费品公司。据了解,手机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包含:软件商店的下载付费、预装APP收入、电商分成、广告收入、按照消费额付费的电商收入、以及游戏分成。
小米为了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开发了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和小米视频,至2018年3月,月活用户数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有38个。从数据显示,2017年的小米手机销量平均价格在881.3元左右,每用户人均app上的花费为59元,营业收入的8.6%及39.3%的毛利来自互联网服务。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三年来分别依次为4.9%、9.6%、8.6%。这一发展轨迹与小米一直对标的苹果公司相似。
在苹果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服务业务创造了92亿美元的历史记录,也是苹果公司首次在服务业务上净赚90亿美元,服务收入开始逐步上升。硬件收入从之前70%逐步降低到50%以上。
然而苹果给自己的定位是科技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小米正好相反。一定要定位互联网公司的小米,从目前资本市场的反映了来看,资本并没有买账。
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小米估值的回落是市场理性的结果。CNBC网站指出,在目前的发行价和估值上,投资机构显然把小米当作一个硬件公司,而不是一个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的高利润率公司。
《商学院》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上市股票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