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系

构建产业新体系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心 _ 东方财富网
构建产业新体系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心
作者:徐蔚冰
中国经济时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构建产业新体系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目标和任务。那么,如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好“构建产业新体系”这个头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请他就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意义、方向、原则、重点等问题进行回答。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建议》中提出的“构建产业新体系”这一概念?
  赵昌文:“产业新体系”这一概念虽然在学术界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但在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应该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此前,“现代产业体系”或者“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提法更多一些。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七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再次强调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产业新体系”呢?
  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把产业新体系作为一个目标,从理论上可以表述为:能够适应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结构合理、层次明确,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如果我们把产业新体系作为一个任务,实际上可以从不同的具体方面进行表述,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了“五个方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应该如何深刻认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重大意义?
  赵昌文:我的理解是,《建议》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寻求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了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基本特征,而动力转换是最根本的。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已经或正在衰减,特别是2012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整体上进入到后期阶段以后,不少工业部门的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即将到来。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经验,进入工业化后期时,还需要约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基本完成工业化,这和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前后“工业化基本实现”的目标大体是一致的。由于工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占全社会投资约1/3以上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加之投资趋缓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压力加大,所以,传统的“投资”引擎已经动力不足。要重新焕发投资的活力,必须在传统产业部门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过程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其次,构建产业新体系是主动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绝大多数产业部门都经历了从严重短缺到供求平衡再到产能过剩的周期,产业规模的扩张是过去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范围很广、程度很深、化解难度很大的严重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在相当多的产业部门中,我们所需要的高端产品却还严重依赖于进口。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巩固或者抢占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相继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等。
  制造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使中国的要素成本优势进一步削弱。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美国在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可能最多会有30%改在国内生产。同时,以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利用其更低的成本优势加速工业化进程。所以,中国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和巨大挑战,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个是在需求的“天花板”和成本的“地板”之间的夹缝,另一个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夹缝。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改造传统产业领域,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互动,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同时,加大制造业部门与服务业部门的商业模式创新,即“构建产业新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建议》对“构建产业新体系”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核心?
  赵昌文:《建议》提出的五个方面内容,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核心是进一步提升工业、制造业的竞争力,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等,都是着眼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如果我们对照2015年上半年发布的被普遍关注并称之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就可以发现,实际上,“构建产业新体系”与这一战略完全是一致的。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还明确提出了“五大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九大任务”,即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十大领域);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应该说,中国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按照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差距还非常巨大。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用数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来概括。一是形成了量大面广的制造业生产基础和制造能力;二是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大幅度提升,中国制造的名片和含金量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差距仍然表现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缺乏,标准、品牌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落后,等等。所以,“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客观地讲,还需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努力。
  面向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实际上,转型升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英文中“transformation”,本意是从低生产率的部门转向高生产率的部门。高生产率的部门意味着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高竞争力。按照“四高”的标准来看,未来中国制造业要和中国经济一样,必须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换言之,价值链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附加值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技术水平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竞争力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此外,除了构造新型制造业体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这些都是重点要做好的。
  中国经济时报:你个人认为“构建产业新体系”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强调?
  赵昌文:我个人有以下几个观点希望借此强调一下。一是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要把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对立起来。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改造包括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中国大量的制造业部门是传统工业部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也是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其实在传统产业领域中孕育着巨大的新兴产业机会,很多新兴产业都不是从一个完全新的、空白的领域中产生的。
  二是要把生产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起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制造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已经成为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联动起来,可以更好地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降低制造业的成本水平。如成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法国施耐德电气,经过多次转型,已由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效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国一些企业,如海尔也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创新平台的转型过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来说,在产业发展中,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应该也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的初始成本,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深圳,出现了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等,在浙江出现了阿里巴巴等创新型企业。当然,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政府的作用可以有所不同,传统产业主要是基于过去的比较优势发展而来的,对传统产业比较优势的衰减,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造、提升这种优势,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培育新优势、新动力。而对新兴产业,面对其自我成长能力较弱的特点,政府前期的适度扶持有利于其发育成长,如可以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加强金融财税支持,激发市场需求,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性风险,但绝不能代替企业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这一点是一定要把握好的。
(责任编辑:DF105)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扫一扫下载APP创新驱动,构建产业新体系_凤凰财经
创新驱动,构建产业新体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近日,张家港市技术转移联盟揭牌,68家成员单位加盟,集高校院所、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合力,推动技术、成果、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张家港集聚,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只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经济才有支撑点,城市才有竞争力。张家港必须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才能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领跑。”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说,“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将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共同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
对于张家港来说,构建产业新体系,最为紧迫的是通过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引进智能化设备、实施产学研合作、拥抱“互联网+”,如今,张家港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近日,张家港市技术转移联盟揭牌,68家成员单位加盟,集高校院所、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合力,推动技术、成果、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张家港集聚,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只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经济才有支撑点,城市才有竞争力。张家港必须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才能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领跑。”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说,“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将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共同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张家港经济“升级版”,争当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主力军。经济新常态下,克服产业结构偏重、产出效益亟待提高等产业发展的“软肋”,关键靠创新。张家港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把产业发展基点“凝聚”到创新上,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456”目标: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营造更活跃的创新氛围,首先是政府引导机制的创新。”张家港市科技局局长沈丹介绍,去年11月,张家港探索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绩效评估。“积分管理”改变了以往零散的资助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统一将各部门、各条线的科技创新资金有效地整合起来,使相关企业获得更大的政策实惠,使得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积分制,谁更应该获得政府奖励,一目了然,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对于张家港来说,构建产业新体系,最为紧迫的是通过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要“红利”。走进江苏永钢集团的“江苏省智能示范间”——永钢电炉大棒车间,没有传统印象中钢花四溅、铁水奔流的场景,只见工人们在空调房里动动鼠标就能进行炼钢、连铸等操作。只要打开电脑上的程序,设定好配料、温度、时间等参数,按下中控台的绿色启动按钮,就可以“一键炼钢”。这个智能化车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优碳钢、用钢、齿轮钢等中高端钢种。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已成为永钢集团应对挑战的核心战略,目前,企业高附加值的优钢特钢占比已经达到40%左右。“永钢今后将不再增加产能,总量控制在800万吨,主要在调优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上做文章。”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吴耀芳说。引进智能化设备、实施产学研合作、拥抱“互联网+”,如今,张家港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张家港已在传统产业领域建立了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在引领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化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坚持创新,企业就不会遭遇‘天花板’。”江苏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玉说,依靠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打破了光学膜市场的国际性垄断,一跃成为世界光学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改写了产业格局的同时,企业市值从20多亿元增长到约500亿元,成为地区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今年4月,总投资120亿元的康得新光学膜二期项目开工,一个世界级光学膜产业集群有望在张家港崛起。随着一批像康得新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出现,张家港新兴产业发展迎来燎原之势。张家港已锁定“两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以页岩气综合利用、光学膜、半导体为支柱的新材料,以锂电、LNG利用、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以智能装备、再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全力打造一个2000亿元级、两个1000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记者 李仲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1189
播放数:32390
播放数:39377
播放数:164428构建区域产业发展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十二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
日 16:37: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黑龙江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之路。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要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牵动作用,在产业“转型”上聚焦,在产业“升级”上发力,着力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龙江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深念远虑,胜乃可必。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关键要实现产业振兴。这是实现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是着眼龙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力争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省坚定实施“五大规划”,发展“十大重点产业”,这与中央对新常态下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部署高度契合,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龙江落地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我省“十三五”期间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钢筋铁骨”。走出一条产品向中高端延伸、结构布局合理、质量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的新路子,就要通过产业创新升级扩量,从无中生有,从有中生新,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支撑龙江经济发展的产品群、产业群。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传统产业体量大,比重高。但特殊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决定了传统产业在过去是龙江经济发展的依靠,现在仍然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我们要深入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坚持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传统产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基,这块家底不能丢,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比较优势,让“老树发出新枝”。
  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客观而言,目前我省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大,对全省经济支撑力不强,却是龙江发展希望所在。我们要持续抓好航天航空、车辆、电站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已有基础的产业,对成长性好、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强力推进,争取打造千亿级大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突出优势和强劲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经济转型中所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和旅游等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要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拓宽新服务领域,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创造新的服务业态。
  万峰磅礴,必有主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归根结底要落脚在创新发展上,最根本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培育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最优选择,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就可能兴起一个大产业,带动结构调整优化。我省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2位,但转化率仅排在全国第22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层皮”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阿喀琉斯之踵”。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大力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龙江“内力”支撑的创新发展之路。
( 网站编辑:张旭 )打造产业链群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_网易新闻
打造产业链群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政府工作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路径。平房区(哈经开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聚焦发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链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人大代表、平房区区长、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谭乐伟说。做强优势产业加快重点领域集群发展促进鑫达30万吨生物复合材料、10万吨工程塑料升级改造、3D打印耗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3D打印体验云工厂等重点项目开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重点承载平台建设……2018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将继续坚持产业项目牵动战略,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重点领域项目集群发展,加快振兴实体经济。谭乐伟说,为不断壮大区域优势产业,今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将支持哈飞研究所领办黑龙江通航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鑫华航空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对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建设的支持,积极争取福特汽车新增车型,推动哈飞汽车全面改革有序进行,支持通联新能源客车项目拓展本地市场,重点推进哈工大机器人小镇项目、华为云服务和创新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抓牢科技创新这支“生力军”,平房区(哈经开区)将通过强化黑龙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功能,推进大学大所与企业深度合作,推进东北基因组中心建设,促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整合腾讯众创空间、京东金融、阿里巴巴金融和众创板块、百度AI创新中心资源,建设黑龙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超级孵化中心。“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科研成果怎样从学校、研究所转化到企业,今后平房区还要借鉴深圳经验做法,即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集成创新,由企业为学校和研究所提出创新指标。”谭乐伟说。深化改革创新打造“罗湖式”开拓新区良好的政务环境是改革创新的沃土。2018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将通过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落实“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等改革措施,在证照联办、批管同步等方面实现审批流程再造创新;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谭乐伟说,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平房区深入学习借鉴深圳市罗湖区等地先进经验,通过不断强化政务服务监督效能等举措,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为提高对企服务,平房区(哈经开区)将加快“黄金十条”产业扶持政策细则的落地实施,以给予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对企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与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入“对接”,重点加强在政府管理服务、城市建设管理、金融平台与总部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罗湖式”改革开拓新区。在推进城市多元化治理改革方面,平房区将健全区街两级综合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促进城市多元治理事件“巡办分离”;以“民生微服务”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天大小事”平台,促进城市多元化治理改革向纵深推进。(梁可心)
本文来源:哈尔滨日报
责任编辑:朴海乐_heb2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时期构建产业新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