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镜头知识如何保养?机型fujifilm

拒绝访问 | www.chiphell.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hiphell.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b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风光到体育都能搞定 套机头外哪支富士XF镜头适合你|配件|富士|镜头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风光到体育都能搞定 套机头外哪支富士XF镜头适合你
风光到体育都能搞定 套机头外哪支富士XF镜头适合你
  本文来自泡泡网
  如今富士X系列相机在整个APS-C画幅可换镜头相机中占据很大市场,尤其是无反机型更是独占鳌头,使用富士无反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大原因就是富士XF镜头群十分丰富,不仅在APS-C画幅中镜头数量早已名列前茅,并且镜头素质也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不过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多数消费者来在选购富士无反相机时一般都会优先选择搭载官方配套镜头的套机组合,而之后随着拍照技艺和需求的不断提升,不知道第二支镜头该选哪支镜头或者不知道这些镜头都适合拍摄什么题材内容。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讲作为富士相机用户的你,除了套机头外哪支富士XF镜头适合你。
  ◆◆◆&富士XF镜头的起源与优势&◆◆◆
  作为日本镜头品牌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品牌,富士龙镜头从富士的大画幅镜头到Fujica X镜头,到现在如今的XF卡口镜头,富士龙镜头已经走过60余年的历史。在自家X卡口诞生之前,富士生产的M42螺口镜头与大画幅镜头由于优秀的光学素质与做工而为人称道,在当时颇具盛名,富士龙镜头在当时拥有领先的技术,也为其后来的Fujica相机及镜头系统打下了基础。
  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胶片相机的使用越来越少,数码相机成为市场主流。2012年1月,富士发布一款APS-C画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X-Pro1,也是富士第一款无反相机,在机身发布的同时还用推出了三支定焦镜头,分别是XF 18mm f/2 R与XF 35mm f/1.4 R大光圈定焦镜头,以及XF 60mm f/2.4 R Macro微距镜头。并且镜头与富士X-Pro1文艺复古气质相辅相成,金属镜身与刻度转环的设计在一众同类产品中非常显眼且有富士自己的味道。
富士X-Pro1与一同发布的三支富士龙XF镜头
  我认为富士XF镜头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精致的做工和复古的气质很契合富士X系列无反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富士镜头的一大标志;另外就是镜头素质之高也业界也是有口皆碑,还有一些特有的技术,比如与蔡司T*镀膜齐名的富士EBC镀膜技术,一直以其良好的抗眩光鬼影能力与鲜艳的色彩表现为人所称道,如今还有Nano-GI涂层技术也同样十分有优势;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在于富士X系统镜头群够丰富,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拍摄题材不受限制,这才是能留住用户的根本所在。尤其是近几年富士发镜头的速度可谓“犹如火箭一般”,到目前为止X卡口就已经扩展到26支镜头,除了走低价与入门路线的3支XC镜头和2支MKX富士龙电影头外,高素质的XF镜头也达到了21支之多、那么在选购时我们该从何下手呢?
  ◆◆◆&风光拍摄之选&◆◆◆
  从目前富士X系列微单销售策略来看,一般选择套机只有搭配XF18-55mm变焦镜头或者XF23mm定焦头的官方套机,而这两个焦段的镜头对于风光拍摄还是很有局限性。所以,如果你是喜爱风光,经常出去旅游拍摄,那么第二支镜头就少不了适合风光的广角镜头。
  XF14mm F2.8 R
  富士龙XF14mm f2.8 R镜头是富士X无反系统里面第一支超广角大光圈定焦镜头,其等效全画幅单反焦距为21mm,拍摄视角比套机头的18mm端更为广阔。当然,该镜头在制造规格上也不枉费用精品一词来形容,富士龙XF14mm f2.8R镜头的光学结构采用了7组10片,其包括了2枚非球面镜片和3枚ED超低色散高级镜片。采用如此高级的光学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克服超广角镜头所常见的畸变现象,以及为照片提供极高的分辨率。
富士龙XF14mm F2.8 R镜头
XF14mm F2.8 R拍摄样片
  XF10-24mm F4 R OIS
  富士龙XF10-24mm F4 R OIS镜头相当于35mm格式的15-36mm焦段,镜头具有超广角至标准焦距的焦段,因此能够拍摄出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动态风景影像,这款镜头在拍摄室内场景时也能够体现出其卓越性能,而最大F4.0的光圈适用于整个变焦范围,即使在弱光环境中手持拍摄也能获得优质的效果。光学系统包括4片高精度的非球面镜片和3片额外的超低色散玻璃镜片,可最大限度地发挥X-Trans传感器的性能,强大的光学防抖功能可增强在弱光环境中手持拍摄时的稳定性。
富士龙XF10-24mm F4 R OIS镜头
XF10-24mm F4 R OIS拍摄样片
  目前富士X系列在售中最广就是XF10-24mm F4 R OIS镜头的10mm焦段(等效15mm),但是懂摄影的人应该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广,所以富士在近日还正式发布了一支XF 8-16mm f/2.8 R LM WR镜头,这是一款大光圈超广角变焦镜头,具有F2.8恒定最大光圈,相当于35mm格式12-24焦段,是拍摄风光、建筑甚至天文摄影题材的利器。不过,这支镜头要等到11月份才会正式上市,心痒的朋友还需耐心等待噢!
新发布的XF 8-16mm f/2.8 R LM WR镜头
  ◆◆◆&人文拍摄之选&◆◆◆
  富士X系列微单复古小巧,也十分便携,尤其是X-Pro和X-E系列独特的气质让不少用户和摄影师喜欢拿它们去街头进行街拍和人文创作。一般来说街头人文拍摄最常用的就是35mm和50mm的焦段,而这两个经典焦段也正是富士龙镜头的强项,无论是光学素质还是油润的直出色彩质感都非常吸引人。
  XF23mm F1.4 R
  这支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的35mm焦段,其f/1.4大光圈设计便于在弱光环境中手持相机进行拍摄降低相机抖动性,并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背景虚化效果。镜头采用光学校正技术,而不是数字校正技术,可将镜头畸变降至很低,从而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其七叶片圆形光圈可确保接近圆形的背景虚化效果。
富士龙XF23mm F1.4 R镜头
XF23mm F1.4 R拍摄样片
  XF35mmF1.4 R
  这支镜头我认为是富士X系列中很重要的一支镜头镜头,重要到可以作为整个APS-C画幅富士龙镜头群的基石,作为第一款镜头与X-Pro1一同发售,它不仅是试水之作,更是富士的决心与野心之作。近似于人眼所看到的视觉效果,XF35mmF1.4 R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拍镜头,还能让对焦范围外实现了漂亮的散景效果,同时对焦范围内也可以呈现出良好的画质,可根据光圈设置和拍摄对象来表现出自然的立体感。
富士龙XF35mmF1.4 R镜头
XF35mmF1.4 R镜头样片
  当然,作为f/1.4大光圈的定焦头,画质绝对是顶级表现,但无论是XF23mm F1.4 R还是XF35mmF1.4 R的售价都不算低。不过好在富士还提供了f/2.0光圈的亲民镜头&XF23mm F2 R WR&和&XF35mm F2 R WR&可供大家选择,虽然光圈小一档但依然有出色的画质,同时体型也更加小巧。
富士龙XF35mm F2 R WR镜头 与&XF23mm F2 R WR镜头
  ◆◆◆&肖像拍摄之选&◆◆◆
  人像拍摄作为我们最常接触也是最多人拍摄的题材,对于镜头的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但想要拍摄好人像照片,关键是要有一支大光圈镜头。大光圈可以营造出非常唯美的浅景深虚化效果,将拍摄主体从背景中抽离出来,使照片更梦幻,一般我们将光圈值大于F2.8的镜头称为大光圈镜头,这些镜头以定焦居多,光学素质也普遍较高。另外,中长焦距的镜头也是拍摄人像的一大利器,可以更好的突出人物主体营造出更立体的感觉。
  XF56mm F1.2 R
  富士龙XF56mm F1.2 R焦距折合35mm全画幅焦段为85mm,超大光圈F1.2镜头可提供美丽的背景虚化效果,是适于拍摄人像的理想之选。镜头采用由8组11片镜片构成的全新光学设计,可实现很高的分辨率,两片超低色散镜片和一片双面非球面镜片可用来控制球面像差和色差,而另外四片镜片采用凸面设计,可确保优良的光线覆盖范围,即使全开光圈拍摄亦能获得更佳效果。
富士龙XF56mm F1.2 R镜头
XF56mm F1.2 R拍摄样片
  XF90mm&F2 R LM WR
  富士龙XF90mmF2 R LM WR是一支快速大光圈定焦镜头,具有相当于137mm的焦距以及F2.0的最大光圈,在最大光圈设置时,也可以呈现出具有丰富散景的清晰图像。由于采用了圆形光圈叶片,8组11片的光学机构(包括三片ED玻璃镜片)大大降低了色散并可形成漂亮的散景,非常适合肖像以及其它应用。
富士龙XF90mm&F2 R LM WR镜头
XF90mm&F2 R LM WR拍摄样片
  ◆◆◆&体育/动物拍摄之选&◆◆◆
  如果你已经打算拍摄体育或者野生动物等题材的拍摄,那么你觉得算得上是专业“选手”了,因为一般来说拍摄这类题材不仅设备要求专业,同时也充满着刺激与挑战。要想在体育赛场和野外环境中拍摄,必须确保一定的安全拍摄距离,那些常见的镜头就显得捉襟见肘,必须选用超过200mm焦距的超长焦镜头,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心应手地进行摄影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拥有的镜头焦距越长,在拍摄时尤其是野生动物摄影时,能获得的拍摄机会也就越多。
  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
  这支镜头提供最常用望远焦距(相当于35mm全画幅焦段76-214mm),以及F2.8最大光圈的望远变焦镜头。此款镜头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包括16组23片的光学结构,其中有五片ED镜片以及一片堪比萤石镜片的超级ED镜片,这样大大减少了色差并且能够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具备防尘/防水、耐低温的特性,并采用了三线性马达以及先进的图像稳定技术,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瞬间。拍摄体育赛事中快速移动对象、野生动物摄影,或者进行一般的室外自然摄影,其优异的性能让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不二选择。
富士龙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
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拍摄样片
  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
  富士龙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是一支超远摄变焦镜头,相当于35mm格式下的的152-609mm焦距。14组21片的高性能光学结构包括5片ED镜片和1片超级ED镜片,可减少远摄镜头中常见的色差,呈现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图像质量。5.0档光学图像防抖系统和不足1.4kg的重量使得该相机适于手持式拍摄,由于采用了支持快速自动对焦的线性马达,它是拍摄飞机和赛车等快速移动对象的完美之选。该镜头还防滴防尘,可在低达-10°C的温度中操作,适合在各种室外拍摄条件下使用。前镜头上还涂覆了氟涂层,可防滴防尘,进一步提升了镜头的耐用性。
富士龙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镜头
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拍摄样片
  另外,对于一些长焦镜头,富士还提供了1.4X和2X的增倍镜,进一步提升镜头的实用性。还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具备高素质专业的远摄镜头,这个相机系统才能算上是真正的完整与专业,而富士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再加上APS-C画幅在焦段上的优势,在保持镜头体积适中的情况下获得更远的拍摄距离,减轻拍摄负担。
  ◆◆◆&微距拍摄之选&◆◆◆
  微距应该是一个算不那么大众但又还挺常见的摄影题材,所以微距镜头比较有针对性,适合一些喜爱花卉、昆虫的摄影爱好者,另外在拍摄一些产品照片的细节特写时,也经常会使用到微距镜头,既能获得更大的放大倍率,同时也能更贴近被摄对象,并且对焦区域的画质无比锐利,这是普通的长焦镜头以及大光圈镜头所不能办到的。
  XF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
  其实早在X-Pro1推出时富士就同时发布过XF60 F2.4 R Macro镜头,不过这枚镜头距今已经有差不多6年之久,而且放大倍率只有0.5X,不仅没有防抖也没有防抖,对焦速度也一般般,所以不是太推荐大家选购。而富士龙XF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是去年底富士新发布的一支全新微距镜头,采用12组16片的光学镜片结构,其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镜片、一片超级ED镜片和三片ED镜片,搭载最新开发的浮动对焦系统(Floating Focus System),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微距拍摄效果,从特写到远距离拍摄,成像效果都令人惊艳。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支富士X无反相机中拥有1.0倍放大倍率、搭载防抖机构的微距镜头。
富士龙XF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微距镜头
XF80mm F2.8 R LM OIS WR Macro拍摄样片
  ◆◆◆ 一镜走天下之选&◆◆◆
  其实除了上面这些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外,可能有一些朋友只是简单想用一支镜头来解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拍摄需求,那么像XF18-55mm或者一支定焦头还远远不够用,那么你还可以选择一些大变焦的旅游镜,比如XF18-135mmF3.5-5.6 R LM OIS WR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富士龙XF18-135mmF3.5-5.6 R LM OIS WR镜头
  XF18-135mmF3.5-5.6 R LM OIS WR具有常用视角,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的多个拍摄对象。覆盖从27mm等效广角到206mm等效望远的宽广拍摄范围,具有5档光学图像防抖动和全天候防滴防尘结构,在20多个区域装有密封装置。这些视角包括广角,无论是用于拍摄风景和建筑,还是用于典型地捕捉肖像和运动场景都很合适。
  俗话说的好,好马要配好鞍,一台好的相机就需要有好的镜头来搭配。当然,并没有哪一条规定说什么镜头就该拍什么题材的照片,只是对于不同的题材使用一些更合适的焦段或者镜头类型,能够更好的达到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而已。之所以选择第二支镜头,肯定是因为原有的套机头满足不了自己拍摄的需求,那么我们才会去考虑购买一支更高品质的镜头,但我们并不能盲目的来选择,应该先想好自己最擅长或者最喜欢拍的是什么,再考虑自己的预算进而来挑选,相信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支富士XF镜头。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Access denied | www.szhanyu.cn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szhanyu.cn)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470-ua98).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相机?兼回顾顶级袖珍相机
最近一直关注数码单反,想为我服役7年的奥林巴斯C4000找个合格的继任者。前些天试用表妹的佳能450D让我打消了数码单反的想法。原因就是单反的重量和体积。450机身475g,体积128.8*97.5*61.9mm;配上的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重594g,尺寸:长102mm,直径78.5mm。两者1公斤多的重量不能算太重,但体积确实不小,特别是厚度(机身的61.9加上镜头的102),对我来说太大了。世界最小的APS-C画幅数码单反--宾得K-M也小不了多少。奥林巴斯和松下的4/3系统的尺寸比APS-C还要小一圈,但因为反光镜和五棱镜的存在,体积缩小并不明显。
我想要的相机体积接近以前的傻瓜相机(老外称为Point and
Shoot,简称P&S),或者说袖珍相机;而画质不逊于单反相机。这就是被称为摄影师备用机的专业旁轴相机。此类相机在数码时代几乎绝迹,以下是胶片时代的经典。
先看不可更换镜头的定焦机型。此类机型适合随身携带,甚至可以放进衬衣口袋。
&&& 康泰时T3
2000年开始生产,仅重230g。蔡司为其定制的Sonnar T* 35mm
F2.8镜头,清雅的色彩和独特的通透感。二手九成新的价格超过4K。其两位大哥T(1984年,手动对焦,270g)和T2(1991年,和T一样的Sonnar
T* 38mm F2.8镜头,自动对焦,295g)也久负盛名。三者全球共售出20多万台。
&&& 徕卡CM
生产日期:年,仅重300g,德国本土制造。和1996年发布的徕卡Minilux一样采用Leica Summarit
40mm F2.4定焦镜头。二手九成新价格超过5K。
徕卡CM和康泰时T3被人文摄影师,器材专家赵嘉称为“最近10年里生产的最好的两个袖珍相机”。我的看法还得加上禄来AFM
&&& 禄来AFM
2001年8月发售,仅重250g。人机界面十分友好,是优秀的光学技术(禄来HFT镀膜的S-Apogon 38mm
F2.6镜头,3组4片)与现代自动相机舒适操作的完美结合。获欧洲2002年度十大传统相机之最有品位大奖。当年的生产者于2007年在日本复产该机,型号富士KLASSE。分为S和W两个版本,S款配置Super-EBC镀膜的Fujinon
LENS 38mm F2.8(下图上),W款配置Super-EBC镀膜的Fujinon
F2.8(下图下)。这是少有还在生成的顶级全自动旁轴机。注:富士的EBC,禄来的HFT,宾得的SMC并称世界三大镀膜技术。
柯尼卡HEXAR(巧思)
日本最好的袖珍相机。特别是柯尼卡的那颗ROKKOR 36mm
F2.0的镜头,是日本最好的镜头之一。据说是完全拷贝徕卡同规格镜头的结构和工艺。此机1991年开始生产,总产量不到6000部,十分少见。上图是后来生产的银巧思,简化掉了独特的静音功能。
&&&&美能达TC-1和理光GR1s
数码时代,理光推出了GR Digital(图参见本人3月7日的博文
&一文)。其优异的可操作性被专业摄影师认可,但画质远不如数码单反。主要是被过小的感光元件拖累,可惜了那只据传是施耐德参与设计大受好评的定焦镜头。
雅西卡T5(国外型号T4 SUPER Weatherproof)
雅西卡是日本京瓷的子公司,以生产中低档相机为主。唯独这款T5,可能是那颗蔡司天塞35mm
F3.5镜头的缘故,被欧美的职业摄影师认可。美国的《大众摄影》甚至认为它的成像“超过了很多比它贵10倍的相机”。该机的发售时间大概在1997年左右。
接着是不可更换镜头的变焦机型。此类机型最适合旅行时使用,轻便不占地儿。
此机算是便携机中的巨无霸了,重670g。二手九成新的价格在6K以上。有两款型号,分别是采用施耐德Vario Apogon
28-60mm F2.8-5.6的QZ35W(上图)和采用施耐德Vario Apogon 38-90mm
F2.8-5.6的QZ35T。
&&& 徕卡CM
Zoom和Minilux Zoom
&&& 此两兄弟都是采用了
Leica Vario-Elmar 35-70mm F3.5-6.5的变焦镜头。CM
Zoom的价格要贵得多,二手九成新的价格在8K左右。
&&& 康泰时TVS
1999年生产,仅重320g,二手九成新的价格4K。那颗蔡司T* Vario-Sonnar 30-60mm
F3.7-6.7变焦镜头,以其浓郁的色彩,极好的反差。和康泰时T3的那颗定焦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都是经典!数码时代,京瓷推出了康泰时TVS
Digital,镜头是新设计的T* Vario-Sonnar 7.3-21.9mm(135等效焦距35-105mm)
F2.8-4.8,色彩一如既往的浓郁,具有鲜明的70年代蔡司味道。拖后腿的还是仅有1/1.8"
的感光元件,画质和同时代的数码单反是没法比的。
Zoom(雅西卡T4 Zoom)
此机2002年推出,照理达不到以上几款的经典地位,但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变焦天塞镜头。Vario Tessar T* 28-70mm
F4.5-8是蔡司根据便携相机更小,更方便的需求而设计,考虑到以后数码相机CCD的感光原理,缩小了镜头直径,变焦和对焦的行程也大为减小,更适合小相机的快速自动对焦。同时保留天塞的高锐度、高反差以及良好的畸变校正。
&&& 富士NATURA
富士是唯一还在生产高级便携胶片机的厂商。此机仅重155g,是Natura系列中的一款。不同于上代月光机Natura Black
F1.9那么疯狂的设定。光圈被设定为2.8,但是多了变焦功能,保留了简单的EV调节,强化了NP mode,配上变态的富士ISO
1600胶卷,绝对可以在晚上不用闪灯扫街。
胶片时代最后要说的是可换镜头的顶级旁轴机。和上面的袖珍便携机相比要大,但因为旁轴简单的结构,和单反相比没有反光镜和五棱镜的存在,体积比起单反还是要小上一大圈,特别是厚度。此类机型的代表当然是唯一现在还在生产的徕卡M系列(包括胶片M7和MP,以及数码化的M8.2)和蔡司依康,其他已经停产的有康泰时G2(唯一自动对焦的可换镜头旁轴相机),禄来35
RF,柯尼卡HEXAR RF,哈苏XPAN
II(日本本土是富士TX-2)。这些机器都是经典,小型轻量,性能媲美同时代的专业单反相机,金属机身(多数用的是现在很罕见的贵金属--钛),低调的快门声音。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单反的兴起,旁轴逐渐没落。到了数码时代,与蓬勃发展的数码单反相比,旁轴越显落寞。让我们看看现在所谓的顶级数码旁轴都是哪些货色。数的出的有松下LX3,佳能G10,尼康P6000,富士F200,理光GX200和GRD。那些个一丁点大的CCD和单反的主流APS-C画幅能比吗?差距大了去了,更不必说全画幅了。那胶片时代的旁轴为什么能媲美单反的画质呢?因为旁轴相机的镜头成像好过单反相机,尤其是广角镜头。这是由相机的结构造成的。没有单反的反光镜和五棱镜,旁轴相机镜头的后镜组(通常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一片镜片)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焦平面,各类畸变与像差都可以得到最完美的校正。同时镜片组少,眩光也容易控制。这是旁轴相较单反在光学设计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大家用一样尺寸的35mm胶片,旁轴相机的画质超过单反相机也就不奇怪了。但是数码时代,暗角问题在旁轴数码相机上要比单反数码严重的多。这是由半导体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原理决定的,对于斜射光的感应能力要比垂直入射的光差很多。由于少了反光板和传动机械结构使得镜头内最后面镜组与成像元件的距离大为缩减,导致到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四个边角的光线就格外的斜,感光元件越大问题就越严重。这是旁轴相机数码化的先天缺陷,目前无解。
那么目前有没有用大感光元件(APS-C画幅),画质媲美单反的数码旁轴相机呢?还是有的,全世界在产的有三家公司的四款产品。首先是爱普生于2004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可换镜头的旁轴取景,手动对焦相机R-D1,采用徕卡M和L卡口,可以使用大部分的徕卡M接口的镜头;APS-C画幅的600万像素,1.5倍的转换系数。采用日本确善能(Cosina)生产的福伦达机身的经验,机身重590g。显示了爱普生在影像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5年后的2009年又推出了改进型R-D1s,报价人民币3万。主要是软件方面的改进。暗角问题通过后期软件计算来修正,效果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光学数字化成为可能,完全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模拟或者修正光学缺陷。长期目标是通过相机机身做这些工作。
第二款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徕卡M系列数字化后的产物--M8.2。报价人民币4万。M8不多说了,广大徕卡迷是了如指掌,但据说M8尚不完美,没有达到徕卡MP的高度和地位。以下分别是黑色款和银色款。
最后两款是同一厂家推出的,适马DP1和DP2。和前两款不同的是这两款是自动对焦(AF)的。别以为自动对焦容易做,前面提到已停产的康泰时G2至今仍是唯一自动对焦的可换镜头旁轴相机,其他包括数码时代已推出的两款可换镜头机器无一例外都是手动对焦(MF)的。由于AF功能对于对焦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导致镜头不能使用太多的镜片,对镜头结构也有诸多的限制。DP1发布于2006年,但直到2008年才上市销售,据说就是搞不定旁轴相机的镜头在搭配APS-C这样大型感光元件时的对焦精度和速度问题。妥协的结果是固定镜头,定焦设计。需要大光圈只能牺牲广角焦段(如DP2的41mm
F2.8,6组7片);或者牺牲最大光圈成全广角焦段(如DP1的28mm
F4,5组6片),不过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两款机器没有在商业上大卖,但却获得象我这样有独立精神的Geek的拥护。DP2已经上市,行货5.5K。相比DP1上市7K的天价已经便宜不少,但还是相当于一台中档数码单反机身的价格。DP2我是铁定要入手了,时机应该在上市后的第一轮降价后。DP1和DP2的图见本人4月1日的博文
还有哪些厂家会跟进大感光元件超便携的数码相机?个人不看好三星尚未正式发布的单镜头无反光NX系列,尽管三星是消费电子巨头,但他没有传统光学包括胶片单反机身的设计制造经验。据说NX是独立设计的卡口,没有宾得的协助,三星自己搞不定一个全新的系统。再说APS-C画幅的可换镜头系统不可能做到很小,充其量是“风衣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袋机。松下倒是有这个能力,尽管G1并没有显太小,但在后续机型G1H上偏偏不务正业的去搞高清视频拍摄,道不同不相为谋。最有可能的还是奥林巴斯那令人惊艳的Micro
4/3原型机,奥林巴斯有做小机器的传统,还记得1963年的可换镜头半幅胶片机PEN
F吗?那是微4/3的老祖宗。希望奥林巴斯看清形式,放弃没有前途的4/3系统,把精力集中在大有前途的微4/3系统上,早日上市真正意义上的微4/3口袋机。
衷心希望胶片时代的经典便携机早日数码化,采用至少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否则没有丝毫意义。在此点名日本京瓷公司,手头有康泰时这张金字招牌,康泰时的数码化T,T2,T3,TVS
III,G2值得期待。富士的牌也不少,考虑数码化KLASSE(禄来AFM35),TX-2(哈苏XPAN
II),NATURA系列,用上自己独有的SuperCCD
EXR。从此摆脱135单反机身受制于尼康,S6始终难产的窘境,开辟一片新天地。柯尼卡的相机品牌拥有者索尼也该从数码单反中腾出一部分精力,复产数码化的HEXAR和HEXAR
RF,此类经典机的重生根本不用做广告,况且购买者和单反基本不冲突。这是很大的市场,而目前只有三家厂家的四款产品,且其中两家还是走奢侈品路线。市场足够大,等待有创新精神的厂家进入。
附录:Contax袖珍相机的演变
当时价格(日圆)
采用的Carl Zeiss T* 镜头
Sonnar T* 38/2.8
Sonnar T* 38 /2.8
Contax TVS
Vario Sonnar T* 28-56 /3.5-6.5
Contax Tix
Sonnar T* 28 /2.8
Contax TVS II
Vario Sonnar T* 28-56 /3.5-6.5
Contax TVS III
Vario Sonnar T* 30-60 /3.7 - 6.7
Sonnar T* 35 /2.8
Contax Tvs DIGITAL
Vario Sonnar T* 7.3 - 21.9 /2.8-4.8
&&最后附上赵嘉对这些顶级袖珍相机的评论.节选自《兵书十二卷》,第九回“凡事有始皆有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主题:富士相机与徕卡镜头堪称绝配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自从入了xt2以后,一直对56 1.2 APD 感到欣喜,对23 11.4却不甚满意。把23 1.4出掉以后入手两个徕卡m系列镜头 28 2.8asph 和50/2现行版。虽然在徕卡镜头中这两个价格只是入门水平,却都体现出了相当高的素质。28&&2.8asph 锐利通透,色彩明丽。50/2扎实沉稳,浓郁饱满。这两个镜头装在富士xt2上等效42和75,是拍摄人文人像和小品的好焦段。小巧的体积和一流的做工值得把玩,在街拍中更是游刃有余。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359&&回帖:37 &&
泡网分: 0.711
注册: 2013年02月
ckey 发表于
首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打嘴炮,而我却毫无兴趣,我甚至懒得跟你争。
其次,徕卡镜头好不好早有公论,我也只是说楼主的徕卡镜头套在富士机上优势不大,并没有离开楼主的标题单纯说徕卡镜头的好坏,徕卡镜头在胶片时代画质上相对日系确实有一定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数码时代,徕卡镜头也在不断为数码而优化,蔡司也是这样做的。
最后,你觉得徕卡的贵仅仅就是画质上好别的镜头那么一点点而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大过年的我不想对你恶语相向,但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
已拉黑,不再回复。我说了几句什么了,看把你吓的,正常回复都不敢了,动不动就要拉黑别人,还威胁要以恶语相向?! 本帖最后由 王子怡 于
13:40 编辑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注册: 2018年01月
没觉得有徕卡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注册: 2018年01月
没觉得有徕卡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36
注册: 2017年12月
@不可一试&&唯有上图 方可解忧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ad iOS11.2.6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549
帖子: 2597
注册: 2015年12月
cobra1793 发表于
说反了。色彩还是富士的。可是画质是徕卡镜头好。相比之下,富士56 1.2APD 可以和徕卡镜头一比高下,但是23 1.4就不行了。徕卡镜头的通透度层次感和锐度全面超越富士23 1.4。不要意淫!来看看徕卡镜头的通透度层次感和锐度是否全面超越富士?
泡网分: 2.549
帖子: 2597
注册: 2015年12月
jiani 发表于
玩徕卡头,没有徕卡机身简直就是白玩。
泡网分: 2.276
帖子: 1139
注册: 2015年09月
崛起888 发表于
大过年的,您先请不用客气,您先好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本版禁言]
泡网分: 6.525
帖子: 6518
注册: 2013年02月
一个低能低智嘴货,又来骗大傻子和穷货了
泡网分: 12.475
帖子: 3085
注册: 2010年03月
profatsir 发表于
231.4很好的,可以抱着它去死。大过年的,您先请
泡网分: 5.61
帖子: 1189
注册: 2010年07月
王子怡 发表于
都说色彩调一调就出来了,也说锐度不够,调一调就锐了,那还要这么贵的莱卡镜头干什么?问题是,说调一调的基本没有人去调,也没有什么东西出来,嘴炮而已。首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打嘴炮,而我却毫无兴趣,我甚至懒得跟你争。
其次,徕卡镜头好不好早有公论,我也只是说楼主的徕卡镜头套在富士机上优势不大,并没有离开楼主的标题单纯说徕卡镜头的好坏,徕卡镜头在胶片时代画质上相对日系确实有一定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数码时代,徕卡镜头也在不断为数码而优化,蔡司也是这样做的。
最后,你觉得徕卡的贵仅仅就是画质上好别的镜头那么一点点而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大过年的我不想对你恶语相向,但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
已拉黑,不再回复。
泡网分: 0.711
注册: 2013年02月
ckey 发表于
色彩好一点,画质却不如富士原配头,但色彩这个东西,都数码时代了,随便调一下就出来了,所以莱卡头现在基本没什么优势。都说色彩调一调就出来了,也说锐度不够,调一调就锐了,那还要这么贵的莱卡镜头干什么?问题是,说调一调的基本没有人去调,也没有什么东西出来,嘴炮而已。
泡网分: 0.711
注册: 2013年02月
cobra1793 发表于
自从入了xt2以后,一直对56 1.2 APD 感到欣喜,对23 11.4却不甚满意。把23 1.4出掉以后入手两个徕卡m系列镜头 28 2.8asph 和50/2现行版。虽然在徕卡镜头中这两个价格只是入门水平,却都体现出了相当高的素质。28&&2.8asph 锐利通透,色彩明丽。50/2扎实沉稳,浓郁饱满。这两个镜头装在富士xt2上等效42和75,是拍摄人文人像和小品的好焦段。小巧的体积和一流的做工值得把玩,在街拍中更是游刃有余。
根据我的经验,玩转接用Pro2更好。
泡网分: 9.747
注册: 2005年11月
玩徕卡头,没有徕卡机身简直就是白玩。
泡网分: 2.276
帖子: 1139
注册: 2015年09月
崛起888 发表于
想当然了,就上面那几张图,2314不行???别一谈镜头就谈层次,虚无缥缈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不同画幅的景深感,没那么玄乎231.4很好的,可以抱着它去死。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仔细对比过,23 1.4轮廓线还有一点点粗,形体感偏大,不如徕卡镜头线条紧致。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自习对比过,23 1.4轮廓线还有一点点粗,形体感偏大,不如徕卡镜头线条紧致。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36
注册: 2017年12月
23 1.4 还好吧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ad iOS11.2.6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2.475
帖子: 3085
注册: 2010年03月
cobra1793 发表于
说反了。色彩还是富士的。可是画质是徕卡镜头好。相比之下,富士56 1.2APD 可以和徕卡镜头一比高下,但是23 1.4就不行了。徕卡镜头的通透度层次感和锐度全面超越富士23 1.4。想当然了,就上面那几张图,2314不行???别一谈镜头就谈层次,虚无缥缈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不同画幅的景深感,没那么玄乎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说反了。色彩还是富士的。可是画质是徕卡镜头好。相比之下,富士56 1.2APD 可以和徕卡镜头一比高下,但是23 1.4就不行了。徕卡镜头的通透度层次感和锐度全面超越富士23 1.4。
ckey 发表于
色彩好一点,画质却不如富士原配头,但色彩这个东西,都数码时代了,随便调一下就出来了,所以莱卡头现在基本没什么优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5.61
帖子: 1189
注册: 2010年07月
色彩好一点,画质却不如富士原配头,但色彩这个东西,都数码时代了,随便调一下就出来了,所以莱卡头现在基本没什么优势。
泡网分: 3.516
帖子: 2907
注册: 2014年03月
转接玩玩可以别当真很多对不上焦出片率太低,慢慢就知道了。
泡网分: 0.401
注册: 2015年08月
说实话,没看出啥特别来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348
注册: 2017年1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镜头数字什么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