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散热手机手机有哪些

所谓的水冷散热,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呢?其实目前手机中所使用的水冷散热,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为的水冷散热,同PC中的水冷有一定的区别,目前的水冷散热严格上来说只是热管散热,这其实在笔记本中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手机中的热管更加精密而已。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最强手机水冷了解一下?

夏日炎炎,我嫌热手机也嫌热,这样显然对我吃鸡的成功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决定给手机找一个能在炎炎夏日能够降住Pro6Plus温度的方法。

首先考虑到的散热方式自然就是传统的风冷,于是乎,去淘宝找了一下:

发现这种手柄式的貌似不错,利用流动空气带走热量。但是看了看评论才发现,其实散热作用比较有限,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个几度,玩的时候还呼呼的响,那还不如不买,自己加装风扇更是别想。

在把目光转向水冷之前,直接想都没想就把这种所谓水冷手机壳给pass掉了。

简单来讲,这东西就是一团死渠,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手机发热的时间延缓一会,时间长了它也会跟着手机一起热,先暂且不说这个塑料导热多么差,这里面的液体是有剧毒的,一旦摔裂,后果不堪设想。

比起水冷,要是搞一个相变制冷就显得更加的稳,让手机表面凝霜根本不在话下,但是限于耗电量之大,成本之高,手机本身也不算多暴躁,也就退而求其次,把相变制冷的方案放弃了。

水冷就开始正式考虑了。

狠狠心,咬咬牙,最终决定了自己搞手机水冷。

摘抄一段百度对水冷散热的描述吧:

水冷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热交换器、循环系统、水箱、水泵和水,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散热结构。而水因为其物理属性,导热性并不比金属好(风扇制冷通过金属导热),但是,流动的水就会有极好的导热性,也就是说,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流速成正比,制冷液的流速又与制冷系统水泵功率相关.而且水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水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相当于风冷系统的5倍,导致的直接好处就是CPU工作温度曲线非常平缓。比如,使用风冷散热器的系统在运行CPU负载较大的程序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温度热尖峰,或有可能超出CPU警戒温度,而水冷散热系统则由于热容量大,热波动相对要小得多。

所以就决定自己组装一个类似电脑水冷的外设。从每个零件开始买起。

下面是计划以及实施的每个步骤:

首先水冷计划的硬件全为外设,不对手机内部进行任何的改动。

没错,手机里不加装石墨片,也不弄硅脂,更不切,你问我为什么?

Pro6Plus作为全金属机身,本身铝的导热效率就仅次于铜,所以并不需要借助多余的手段来进行平行的辅助散热,也可以飞速的散热(对比双面玻璃和陶瓷)

而且,降低操作的风险,加入导热材料还好,要是搞到给手机后盖挖洞,就得不偿失了,在手机外边做文章,不仅即戴即用,拆卸方便,也免去了漏水的风险。

这里多解释一点,我们经常在手机里见到的石墨散热片,其作用并不是Z轴向(厚度)的导热,石墨散热片的Z轴导热效率比起XY轴(长宽)导热效率低太多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小米6

整个玻璃背板都被石墨散热贴片覆盖,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玻璃导热差的缺点,使其不会出现一个地方极其热,其他地方没感觉的尴尬现象。

接上面那段,手机散热做的怎么样,其中有个指标之一就是看导热是否均匀,我记忆特别深刻的,iPhone5S,那个手机就是我知道的机身要热一起热,要凉哪全都凉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你找不出热量集中的地方,这样才能让机身被动散热的效率达到最高。

所以,扯回来,这就是我为何没有动机身内部的原因,本身导热就很厉害了,没必要追究那一点而兴师动众。

冷头选择了一个同侧出水的阳极氧化头40mm*40mm的尺寸,

风扇和冷排我选择的尺寸比较小的8*8cm尺寸的,来组成一个热交换装置,

水泵则是鱼缸同款~扬程一米左右就没问题

水管就不说了,3M的长度足够。

为什么要强调硬壳,就是因为我看过很多手机水冷先行者,都喜欢把冷头粘在硅胶壳上,这显然是不够稳定高效的,因为软壳产性的形变,会时常让冷头与手机处于半接触状态,从而造成低效的换热。所以就必须使用硬壳来辅助固定冷头。

以及一个全新饭盒充当水箱

总采购价格低于一张毛爷爷。

就需要开始确定水冷头在手机上的位置,百度得P6P的主板照片,其实那一刻我是有点慌的,SOC是朝向屏幕的,背对着手机背面。也就是说大部分了的发热是朝着正面屏幕去的。我总不能在屏幕搞个冷头吧,那我还吃个毛鸡。

那就干脆,在背面相应位置搞吧。

这就是手机主板的正面照,翻转反射到手机背面,就是这样的:

发热大户无非就是息屏快充时的那两个充电IC,以及吃鸡跑分时情绪十分激动的Exynos8890里那俩猫鼬大核以及12核心的GPU了。

这便是水冷的魅力,一颗小小的铝制冷头真的,就可以压制住。

“任尔百般暴躁,我自岿然不热”

手机如果用风冷,那必然手掌上不仅要托着一部手机,还要承载着那些厚重的风扇电池,呼呼的噪音也是个问题。

而水冷,就仅仅是一个手机加一个40*40*10mm冷头+可以称做两根大号数据线的水管而已,体积小,重量轻,管子够长的话那风扇的噪音也不是个问题(如果水在冰箱提前冰冻,那水冷散热器会有相当一段时间都不用开风扇,仅需水泵工作让冷水循环就OK)一切厚重的都可以通过水管延长,放到地上,放到桌子上,甚至塞某个角落。给他俩USB口。就完全不用去管了。

好了,下面就是制作的过程了,如果有朋友也想做,那我觉得我的过程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首先是把所有东西到货之后先试运行,

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连接;

水箱就是饭盒,换热器就是风扇和冷排的组合,水泵就不讲了,水冷块就是冷头

临时组装一下,嘿!冷头不愧是冷头!真凉!

一切正常后,拆散拿回家,开始正式组装。

首先是换热器,无非就是风扇+冷排,但是组装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些瑕疵的:

不仅二者的直接结合面会有缝隙,而且上图这个面直接就错开了,这显然会漏风,所以~

双面粘式的电工胶带充当密封垫咯。

严丝合缝,这下不会漏风了,保证风扇能最大限度的把空气吹过冷排,把水的热量带走。

通电测试成功后,这个零件就算是组装完成了,

之后将3m长的水管裁切成两个10cm和两个140cm的水管备用。

这个手机壳的质量实在是太好了,一开始用刀子都不好割开,组装里最费时间的就是割壳子了。

最后动用钳子和刀子一起才搞出个大概。

这里说一下我的大概思路,我想利用硬壳自己的韧性,一定程度上把水冷头死死的压在手机后盖上,所以水冷头是要略低于手机壳的,灵魂作图奉上~

但是后来发现水冷头装上水管之后根本陷不进去,出水口入水口的地方套上水管之后就太厚了,所以如果割口严丝合缝的话,水冷头就只能歪斜这装进去,那这和用软壳的还有啥区别...

当然了,在此之前,需要在豁口一圈围上一定厚度的胶带,来保证冷头能均匀的凸起。

戴到手机上,手机壳就会被胶带拱起来,再把冷头位置放到位后,打胶,冷却,再吧胶带揭掉。就变成上上上个图的样子了。

之后就是大概按照下面的示意图彻底连接起来

然后就是把水泵和上面组装好的热交换器安装的饭盒上

当然了,冷排是不可能严丝合缝的接触水箱盖的,那样排出来的风就没处去了,用螺丝垫起来一定距离,用热熔胶粘住。。

然后就真的漏水了.....

图当时情况紧急没有拍,就是水箱位置的管子没插到位,吃鸡正high中,水流就窜出来了,好在修复之后没有出现第二次,这篇文章距离水冷建成已经有很多天了,依旧可靠。

这其实就是为何我电脑迟迟不上水冷的原因,机箱漏了,就意味着钱包也漏了。

而外置式的手机水冷...无非就重新插上,顶多再多接一点自来水就是了,手机又不会坏。

电脑散热水冷一直打不过风冷,真的不是价格的原因,如果真的可靠性都一样,谁会介意电脑配好,都花出十几张毛爷爷的情况后,再多花一张毛爷爷来提高散热呢?

当然了,虽然第一次使用出了点小插曲,但是整体还是很顺利的。

之后就开始对整个进行一下装饰。

首先是这个饭盒充当的水箱

贴个拉丝改色膜遮一下丑。

给竖直易折弯的水管搞个”酷酷“的马甲。

组装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除了手机壳难切以外,没什么很难的地方,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不高。

那现在就开始搞对比测试,关于跑分之类的。

首先是安兔兔的性能跑分

莫名其妙的最后一项被反超...

以及安兔兔压力测试,内容较多,大家自行观看吧,主要是调度和电池温度方面。

我来稍作解释,左面那个是模拟最最最理想的情况,,性能一直保持在80%,稳的一匹,随着水温因为从冰箱里拿出来,而逐渐自己回温,使得手机本身温度有小幅度的涨幅,但是依然是稳的一匹。

手机温度低,水冷的水也是刚从冰箱里搞出来,就是电量低了点,应该不影响多少,电池温度突然高出一点点来是因为我在那个凸起的时段拿下了散热器...虽然之后又装上了,但是电池温度还是上升了一点点、

右边则是模拟白天户外手机大太阳下还进行剧烈运动,本身温度就不低,这下一下子SOC的性能几乎要拦腰斩了,电池温度直彪60度,但是!!!

要注意以上两个测试都是模拟最最最最极端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从来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甚至电池温度都没上过45度!

这是模拟的最最最恶劣的情况,坏上加坏,最极端的情况,日常不可能这样的极限温度。

这是模拟的最最最恶劣的情况,坏上加坏,最极端的情况,日常不可能这样的极限温度。

这是模拟的最最最恶劣的情况,坏上加坏,最极端的情况,日常不可能这样的极限温度。

关于手机本身差异测试已经结束了,我想用一个比较直观的测试来解释水冷的能耐:

即使是我拿个打火机一直烧冷头,冷头也不会被烧热,反倒是打火机长时间点燃,内部的支架自融了.....

也就是说,打火机产生的热量是完全能被这套系统给散掉的。

(安装手机壳之前测试的)

总之,手机有水冷加持还是挺爽的,不需要时就是摘个壳的功夫变身为普通手机,需要水冷的时候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超稳的性能输出。

将来换手机了之后,无非就是水冷头换个壳还能继续服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冷散热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