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00万得3000万之后分红怎么算新的个税计算方法

年底分红怎么交个税?_百度知道
年底分红怎么交个税?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数学类行家
采纳数:6296
获赞数:106978
本人毕业于河西学院计算机系,本科学位,自2008年毕业以来任九年级数学教师至今。
  自然人股东从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是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而是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1、公司类企业自然人股东分红交20%的个税。  2、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东分红按年分红数扣除24000元费用后余额计算,实行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采纳数:5052
获赞数:24433
公司类企业自然人股东分红交20%的个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东分红按年分红数扣除24000元费用后余额计算,实行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0元的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采纳数:19165
获赞数:82861
个人分红交20%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已解决问题
信托产品给投资者分红的时候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是不是一直没明确规定?
提问时间: 01:28:24
信托产品给投资者分红的时候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是不是一直没明确规定?
浏览次数:6473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1、信托公司是以自己名义管理信托财产的经营性信托机构。信托计划作为Lp,亦只能以信托公司名义载册登记。2、从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角度,遵循合同自治原则,权利义务关系在部门法、合同约定角度予以具体约定。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理财收益不都是你的 算算你的投资要交多少税|个人所得税|股票|分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理财收益不都是你的 算算你的投资要交多少税
  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会关注哪些方面?收益率、流动性、安全性……其时还有一个因素经常被我们忽略,就是税。
  俺发现,好多投资投出去,回来的钱总和最初算的有些不一样――通常是少啦。最开始,俺以为是数学不好算的不对,然后俺又以为是年化与实际投资天数的区别,再后来……我终于发现了税的秘密。
  按照法律规定,“个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收益需要缴纳20%个人所得税”,但其实不同的理财产品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产品可以减、免,有的由发行机构代扣,有的需要个人申报,还有的产品如股票、基金根据收益来源不同,税率也不同。
  我华丽丽地发现,如果把税算上,有些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得十分接近,所以我们可能会做出与最开始完全不同的选择。
  先普及一下不同投资品的税赋标准:
  比较高的:个人所得税,20%~5%
  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中有一个税目是“股息红利所得”,应缴纳收入所得20%的税款。个人投资各类金融产品的收益所得基本都是根据这一条来纳税的。
  不过,俺发现税法中还有很多减免条款,包括在执行中的模糊地带,让不同投资品的应税税率不尽相同,有些情况甚至相当复杂,一不小心会缴纳大笔的税金哦。我所在的券商政策是:买入股票并持有一个月内就分红需要缴纳20%股息红利税;买入股票并持有一个月到一年内分红的,需要缴纳10%红利税;持股1年以上分红只需交纳5%红利税。
  不知道是不是其他的也这样,大家可以先咨询再决定是否投资。
  然后就是,上市公司分红也是要扣税的,10%,所以通常分红都比公告的少。
  免税的:五种
  2008年之前个人银行存款的利息所得需要交纳20%个人所得税,并由银行代扣,拿到手的就是打了八折的利息收入。
  日,人民银行暂停征收利息税,银行存款利息就成为免税收益。
  不过对于10年到期的存款(这种情况真少见哦)要分区间收利息税。日以前的存款利息按20%收税;日―日之间的存款利息按5%收税;日以后的存款利息免税。
  2-4.国债、特种金融债、教育储蓄
  国债、特种金融金债和教育储蓄一直享受免税优惠,不过现在个人存款都免税了,让教育存款没什么竞争力了,毕竟还有一堆条条框框限制着;国债虽然利率高点儿,但受制于流动性,提前支取会损失大部分利息+手续费。
  5. 保险分红
  大部分有保险的童鞋手里都有分红型的吧。保代销售时很蛊惑人心的一句话就是:“保险分红免税!”不过我国对于保险分红是否免税并没有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保险公司代扣客户的分红收益,因此保险分红是事实上的免税。
  其实,根据国际惯例,保险分红也是不收税的。按前几天看了站内一个姐妹写的终身寿,这种保险的兴起估计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税。
  模糊地带:买前一定要问
  尽管按照规定,投资获利是需要交纳20%个人所得税的,但是税务机关又不要求金融机构代扣税金,因此造成了一些产品有的交了税,有的又没交税的模糊情况。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是符合税法中“股息红利所得”税目的,不过在现实中,不同银行、银行不同产品的处理又不尽相同。
  根据楼主亲自挨家银行打听来的情况是:中行、交行所有产品不扣税;工行理财产品介绍所有预期收益均含税,但税款由个人自理;农行表示目前由个人自理,将来视政策变化而定;建行则每期产品各不相同,有的是客户自理,有的由银行代扣。
  以上都是问来的,楼主没买过那么多的理财产品。鉴于情况复杂,姐妹们买银行理财产品前,一定问清楚税怎么交、那个收益率是扣税前的还是扣税后的。
  税务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国税部门在所得税方面只负责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投资理财部分由于不是储蓄,不能要求银行进行代扣。――也就是说,全凭银行自觉。
  买信托要交税吗?买信托不交税吗?已经买了四年信托的楼主着实纠结这个问题。楼主LG也纠结。
  按照税法规定,信托的投资收益也需要交纳20%个人所得税,但是在现行个人报税制度中,信托公司不能代扣代缴投资者的税款。所以买了信托的投资者,到底交没交税呢?(求解答)
  复杂的股票
  (理论上,股票和基金的应税税率根据收益来源、交易情况不同而各不相同。)
  “投资股票要交税吗?”楼主问炒了十几年股票的老爸。
  “交老鼻子了,手续费可高啦!”
  “唉,我问的是税啊~”
  “印花税!”老爸终于从K线图中抬起头来。
  恩,普及贴:买股票首先面临的是单边收取的印花税,税率为成交金额的0.1%,在卖出股票时自动扣除。
  还有,就是上面说到的5%~20%,其实就是股息红利税。
  按照国家规定,从日起我国实施差异化股息红利税: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税率。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
  另外,从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股票买卖差价的收益部分还免征资本利得税。(果子我觉得,这个意思就是――要是股市好了俺们就要收了哦,的意思)
  规定:基金持有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等均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我们拿到的基金收益都是税后所得。(基金公司绝对避而不谈这一点)
  然后,投资基金时不收税的收益,也有
  (1)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记住,又一个暂哦~)
  (2)个人和非金融机构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金融保险业5%)
  (3)个人买卖基金暂不征收印花税。(应该是针对股票基金,估计收的话和股票一样是1‰)
  又,普及贴:对外汇、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转让,按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差额为营业额。根据现行《营业税税目税率表》规定:一、交通运输 3% 二、建筑安装 3% 三、金融保险 5% 四、邮电通信 3% 五、文化体育业 3% 六、娱乐业 5%-20% 七、服务业 5% 八、转让无形资产5% 九、销售不动产 5%。
  说了这么多,姐妹们有没有觉得,要是考虑了税不税,其实好多理财产品就没那么“高大上”了?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企业的经营核算可能存在哪些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_零点财经早报 |&nbsp原创 |&nbsp名家 |&nbsp新闻 |&nbsp学堂 |&nbsp广告广告您的位置:
企业的经营核算可能存在哪些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时光如梭,马上又要进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了,虽然近一年来,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变化并不大,你是否因政策变化小而忽略了对企业所得税缴纳的关注呢?平时企业的经营核算是否还存在涉税风险呢?
企业的经营核算可能存在哪些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风险点一:企业基础信息表未正确填报的风险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的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减半征税政策,无需进行专项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3号)
(一)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必须通过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基础信息表》102所属行业明细代码、103资产总额(万元)、104从业人数、105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填写进行优惠申报备案。而且必须填报正确,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二)规定中的条件是指哪些呢?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参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3、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4、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5、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6、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相关指标。
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必须要正确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基础信息表》,同时还应当正确算出企业相关条件指标。否则,是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风险点二:资产负责表日后事项未正确调整的风险
业务案例:
甲公司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丙企业,取得收入10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率17%)。甲公司发出商品后,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80万元.此笔货款到年末尚未收到,甲公司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本批货物被退回。企业于日完成201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2017年全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销售成本800万元。
(一)会计准则编制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根据准则相关规定,上述案例中的销售退回,2017年在账务上无需进行处理,而是调减2017年利润表的收入100万元,调减营业成本80万元。
因此,《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A10000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表A类》中,根据调整后的利润表,营业收入填报900万元(),营业成本填报720万元(800-80)。
(二)企业所得税规定
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国税函[号)
根据准则规定,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等。
根据税法规定,即使销售退回业务发生在汇算清缴前,也不会影响报告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在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相关事项时,对于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一定要正确有效的填写,否则将会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
风险点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未正确调整的风险
业务案例:
A企业于2017年5月取得B公司45%的股权,支付价款6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A取得B公司股权后,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投资采取权益法核算。
(一)会计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000*45%)9000
&贷:银行存款&&&6000
&&&&&营业外收入&3000
(二)企业所得税法规
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因此,在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相关事项时,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成本为9000万元,而税法计税基础为6000万元,应考虑相关纳税差异。
1、与此类似的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和基金投资等),投资时发生应收现金股利,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减计税基础。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税法上不确认得利或损失,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作相应的纳税调整。
风险点四: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涉税风险
(一)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二)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国税函[号)
(三)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2:1。&当然能提供相关证明,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除外。(财税[号)
(四)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要求的具体情况,企业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并进行税前扣除时,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34号公告)
通过以上相关规定我们发现,对企业发生的相关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是有明确规定的,稍不注意都会存在税收缴纳风险。
如果企业有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需要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否则利息扣除将会受到影响。
如果企业有向关联企业、股东个人等借款,如果债资比超过规定,超过部分发生的利息支出,如果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是需要提供符合相关独立交易原则的,否则利息扣除将会受到影响。
在认缴制下,如果股东未能按期认缴资本,发生的利息支出,相当于应认缴资本部分的借款利息,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风险点五:视同销售未及时、未全面调整的涉税风险
(一)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用于交际应酬;&
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用于股息分配;&
5、用于对外捐赠;&
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国税函[号)
(二)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国税函[号)
通过对以上两项政策规定分析,我们发现在企业所得税中需要视同销售的的这些项目在会计核算中更多地体现在费用支付项目中。比如,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的资产,一般计入销售费用;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的资产,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等。
企业应足额、正确的将这些项目按视同销售收入,在汇算清缴申报时加入销售(营业)收入,可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因企业瞒报或漏报的收入被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不得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
因此,企业应如实申报视同销售收入,避免瞒报漏报带来的纳税风险,准确核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
风险点六:关联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风险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在关联企业的交易中,往往集团公司与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都会存在一些无偿服务或交易的业务,如:母公司代子公司员工缴纳的社保或住房公积金、母公司给子公司员工发放奖励、母公司无偿给子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将资金无偿提供给子公司使用等。
但是,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也就是说,在企业所得税清查时,如果关联企业之间有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业务,是很有可能被稽查补税的风险。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方面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方面:
1.&租金收入——
问题描述: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包装物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及金额全额确认收入。如: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重点核查:结合各租赁合同、协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看是否存在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检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一条
2.&利息收入——
问题描述:A、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收入,可能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各种形式收入,企业存在不记、少计收入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的情况。
B、未按税法规定准确划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重点核查:A、有无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未及时计入收入总额,特别注意集团成员单位的借款和应收货款。
B、“投资收益”科目,看是否存在国债转让收入混作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投资收益、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3.&其他收入——
问题描述:未将企业取得的罚款、滞纳金、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列入收入总额。
重点核查:核查是否存在上述情形而未记收入的情况。如:核查“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及企业辅助台帐,确认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核查“营业外收入”科目,结合质保金等长期未付的应付账款情况,确认企业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营业外收入、坏账损失、资本公积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
4.&股息红利收入——
问题描述:A、对外投资,股息和红利挂往来账不计、少计收入。
B、对会计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未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或者只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而未进行相应调增。
C、将应征企业所得税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如:取得不足12个月的股票现金红利和送股等分红收入),混作免征企业所得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少征企业所得税。
重点核查:A、是否存在对外投资情况,投资收益的股息和红利是否并入收入总额。
B、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核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核实当年和往年对长期股权投资税会差异的纳税调整是否正确。
C、核查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科目,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及备案的投资协议、分红证明等资料,核实“免征企业所得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符合免征条件,不足12个月的股票分红(包括取得现金红利和送股)收入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
5.&经营业务收入——
问题描述:收入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如:各种主营业务中以低于正常批发价的价格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行为;将已实现的收入长期挂往来帐或干脆置于帐外而未确认收入;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税法规定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重点核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计税价格是否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其他业务中变卖、报废、处理固定资产、周转材料残值等(如:处置废旧包装箱收入)迟计或未计收入;以及是否存在分期和预收销售方式而不按规定确认收入等问题。
稽查方法:&查看内部考核办法及相关考核数据,以及销售合同、销售凭据、银行对账单、现金日记账、仓库实物账等相关资料,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往来科目进行比对分析和抽查,核查是否及时、足额确认应税收入。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原材料、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现金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二十三条;
6.&视同销售收入——
问题描述: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销售等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用途的,未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确认收入。
重点核查:相关合同及结算单,核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实有无视同销售行为,确认是否有视同销售未申报收入等情况。
检查科目:库存商品、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7.&非现金资产溢余——
问题描述:企业的非现金资产溢余(如固定资产盘盈),未按税法规定确认收入,未按税法规定以同类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确认收入。
重点核查:盘盈的固定资产是否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则是否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检查科目:固定资产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二条、第五十八条
8.&政策性搬迁——
问题描述:未在搬迁完成年度进行搬迁清算,将搬迁所得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而取得的收入,未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而计入企业搬迁收入;企业搬迁期间新购置的资产,未按税法规定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及折旧或摊销年限,而是将发生的购置资产支出从搬迁收入中扣除。
重点核查:“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看是否存在搬迁处置未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
检查科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搬迁收入、营业外支出-搬迁支出、累计折旧、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SPAN&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1号)
9.&不征税收入——
问题描述:A、取得无专项用途的各种政府补贴、出口贴息、专项补贴、流转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其他税款返还、行政罚款返还以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应税收入做为不征税收入申报;非国家投资、贷款的财政性资金通过资本公积核算未作收入申报纳税或未按取得时间申报。
B、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不征税收入(如技改专项补贴等)对应的支出,未进行纳税调整。
C、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未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核查不征税收入相关文件等、确定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核查往来款项和“资本公积”、“营业外收入”、“递延收益”、“管理费用”等科目,了解政府补助款项取得时间、使用和结余情况。
重点核查:取得的补贴收入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以及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所计算的折旧、摊销数额和账务处理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检查科目: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号)
10.&非货币性资产转让——
问题描述:在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在改制和投资等业务过程中,转让特许经营权、专利权、专利技术、固定资产、有价、股权以及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未能正确计算应税收入。如:有偿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扣除其对应的成本后的股权转让所得列资本公积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未比照公允价值销售确认转让收入;中途收回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并转让所形成的收入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列资本公积不计入应纳税所得。
重点核查:“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科目,索取与转让相关的合同文件等书面文件,看其是否正确核算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及应税所得,特别注意非货币性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换等业务所涉及的资产转让是否按照公允价值销售来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检查科目: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资本公积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问题描述:A、以非现金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收入的金额较大的,未按税法规定分期确认收入(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债务重组所得,占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才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B、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未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C、未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D、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被收购方未按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重点核查:“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核查相关重组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核实企业的重组协议,注意是否有特殊性重组的备案批复,根据企业相关重组协议裁决等文书来确认重组收入,同时核查非现金资产抵债金额较大的项目是否分期确认收入。
检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1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问题描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实以前年度的损益事项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检查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企业所得税的支出方面:
13.&成本——
问题描述:A、将无关费用、损失和不得税前列支的回扣等计入材料成本;
B、高转材料成本(如:将超支差异全部转入生产成本而将节约差异全部留在账户内);
C、材料定价不公允,通过材料采购环节向企业所属独立核算的“三产”企业转移利润;
D、高转生产成本(如:提高生产领用计价,非生产领用材料计入生产成本,少算在产品成本等);
E、未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重复入账、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
F、高耗能企业,能源价格及耗用量的波动与生产成本的变化脱离逻辑关系,可能存在虚列成本的风险。
重点核查:A、核查采购成本是否正确;
B、比对同期正常耗用量等,审查是否有高转材料成本的情况;
C、比对材料及其运输成本,核查有无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情况;
D、核查领用材料的计价是否真实,有无提高生产领用计价或非生产领用材料计入生产成本的问题;
E、有无不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核查有无重复入账或者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的情况;
F、重点核查产成品账户贷方是否与生产成本-动力;制造费用-动力;管理费用-水电的借方发生额相联系。
检查科目: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成本等科目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14.&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
问题描述:关联企业成本、投资者或职工生活方面的个人支出、离退休福利、对外担保费用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成本费用,以及各类代缴代付款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委托加工代垫运费等)在税前扣除,未进行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通讯费、交通费、担保费、福利费”等相关成本费用账户,核实是否存在与生产经营无关并在税前列支的各项支出。
检查科目:生产成本等成本费用科目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第十条第(八)项及其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四十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
15.&其他不得列支项目——
问题描述:列支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不得扣除的八类项目(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看已计入损益的八类项目是否进行纳税调整,重点核实各种准备金、赞助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检查科目: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3号)第四十三条
16.&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问题描述: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未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如:在建工程等非销售领用产品所应负担的工程成本,挤入“主营业务成本”,而减少主营业务利润;大型设备边建设边生产,建设资金与经营资金的融资划分不清,造成应该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借款费用划分不准确;将购进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资记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在所得税前扣除;未按规定计算无形资产税前扣除,把取得的无形资产直接作为损益类支出进行税前扣除;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未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进行摊销等。
重点核查:“在建工程”等科目明细,看是否有应资本化的支出未计入相应科目;核查期间费用中是否有直接列支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检查科目:费用科目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17.&各类预提、准备支出——
问题描述:已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项目中支出,没有实际发生的各类预提准备性质支出(如:预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金;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业务形成的预计负债),未进行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是否有预提费用、提取准备金等,是否在申报时做纳税调整;特别注意如有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业务,核查“营业外支出”是否有预计负债发生。
检查科目: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预提费用、预计负债、资产减值损失、各类准备金科目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五条
18.&工资薪金支出——
问题描述: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规定范围和确认原则,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
A、工资支付名单人员包含: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无劳动人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的其他人员。
B、工资的方法未全部符合以下要求: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是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C、因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上确认了应付职工薪酬但在以后期间发放,而没有实际发放的(包括:已提未付上年工资,股权激励计划等待期费用,重组计划辞退福利等)。
D、将应在职工福利费核算的内容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列支(如:实行货币化改革,按标准发放的住房和交通补贴,会计上作为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但企业所得税应作为福利费,不作为工资薪金。企业存在未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
E、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是否超过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限额,超过部分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F、企业作为用工单位,已向派遣公司支付派遣费用,仍税前扣除被派遣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以工资为基础计提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重点核查:A、工资支付名单人员是否是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不应包含: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无劳动人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的其他人员。
B、企业是否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是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是否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C、因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上确认了应付职工薪酬但在以后期间发放,而没有实际发放的(包括:已提未付上年工资,股权激励计划等待期费用,重组计划辞退福利等),是否调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D、有无将应在职工福利费核算的内容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列支;核查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是否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子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检查科目:费用科目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19.&三项经费支出——
问题描述: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规定范围、确认原则和列支限额等,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没有《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或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列支工会经费;将职工福利、职工教育以及工会支出直接记入成本费用科目(例如将用于职工食堂等福利设施及相关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不作纳税调整;已计提但未实际发生,或者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超过列支限额(为计税工资的14%、2%、2.5%)不作纳税调整;本年未达比例,将上年超限额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结转核算等
重点核查:核实三项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核查是否有违规混淆或超限额列支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职工福利费,是否单独设置账册,是否按照税法规定项目进行准确核算;特别注意已计提未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是否进行纳税调整。
检查科目:费用科目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20.&各类保险、公积金——
问题描述:A、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税前扣除(如未获得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提取住房公积金比例超过12%),超出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B、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部分未分别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C、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未按税法规定不得扣除,未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结合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文件、各类保险合同,核实账面计提和发放情况,重点核查超范围、超限额列支以及已计提未上缴的各类保险金、公积金,未进行纳税调整的情况。
检查科目:费用科目及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
21.&利息支出——
问题描述:超限额列支利息,如:企业向职工个人或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税法规定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的部分,如果不能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企业申报扣除未相应调增相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企业贷款来源结构,看是否有职工个人借款,是否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及相关合同;核查企业关联借款合同,看是否有超过税法债资比例计算的利息,如果有超额部分,进一步看企业是否有相关举证资料证明符合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以及企业与关联方实际税负等。
检查科目:其他应付款、财务费用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号)
22.&租赁费用——
问题描述:租赁费用税前列支错误,如:未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或一次性列支房屋设备租赁费,未进行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结合企业各类租赁合同,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结合在建工程、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管理费用-租金、制造费用-租金等科目,看是否正确归集租赁费用,是否应进行纳税调整: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检查科目:成本科目及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
23.&业务招待费——
问题描述: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正确归集(未归集计入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其他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没有按照税前扣除标准(不超过发生额的60%且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进行申报,超过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成本科目中发生的业务招待性质费用,结合管理费用-其他、销售费用-其他等科目的明细科目,归集计算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看申报额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超限额列支。
检查科目:成本科目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
24.&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问题描述:A、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即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未进行纳税调整。
B、未准确归集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计入其他费用科目或将非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误计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科目,未相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C、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超过部分未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销售费用明细科目,看广告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核查企业广告宣传方式和支付方式有哪些,支付的费用通过哪些明细科目核算,是否正确归集;核查归集后的符合条件的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总额是否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申报扣除。
检查科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8号)第三条
25.&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风险问题者计入回扣、业务提成、返利、进场费等其他费用科目,未能正确核算。
B、超过税法规定比例(财产保险15%、人身保险10%、其他企业5%)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未按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C、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如:没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签订代办协议或合同而发生支出;现金支付给非个人;与取得收入无关),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核查:“销售费用”等科目,看是否正确核算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是否存在超过限额部分的或者其他不予税前列支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
检查科目:销售费用等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9号)第五条
26.&捐赠支出——
问题描述:捐赠支出不是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或者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未做纳税调增(其他规定可全额扣除的除外)。
重点核查:核实捐赠支出,看是否符合规定,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看是否超额列支。
检查科目:管理费用-其他、营业外支出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财税〔号
27.&财产损失税前列支——
问题描述:在扣除程序、申报方式、确认时间、核算金额等方面不符合规定的财产损失进行税前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如:损失未经申报或申报方式错误(应以专项方式申报而作清单申报等);未在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未减除残值收入、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
重点核查:核实企业列支的各项损失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准确,重点核查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检查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28.&关联交易支出——
问题描述:A、关联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在税前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B、总分公司等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进行税前扣除,对应收入则挂在往来账上。
C、母子公司等关联企业之间的燃料购销、股权转让、设备采购、借款协议、原料运输劳务等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A、重点审核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查看是否违规税前列支关联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法人企业各营业机构间列支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B、重点审核关联交易往来账,看是否存在与关联企业之间的燃料购销、股权转让、设备采购、借款协议、原料运输劳务等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的情况。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
29.&企业重组——
问题描述:企业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重组交易,且符合税法规定特殊性处理条件的,重组交易各方未对交易中非股权支付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重点核查:企业重组合同,看是否符合特殊性重组条件,对于交易中非股权支付额是否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检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等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30.&折旧和摊销——
问题描述:未按税法规定,自行扩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税价值(如超过12个月长期暂估入账);未按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折旧和摊销(如扩大折旧摊销税前扣除范围,扣除未使用机器设备的折旧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折旧和摊销;扣除已超过5年或未经税务机关查实审批的应提未提折旧;扣除股份改造形成的资产评估增值所计提的折旧;扣除不符合规定的加速折旧和摊销;使用综合比率折旧摊销)等未进行纳税调整。
重点核查:核实资产计价,如: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运单等文件,核查外购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是否正确;核查折旧和摊销核算方法和计算金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检查科目: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六条、五十七条、五十八条一个指标看透主力行为,关注公众号 "牛股学堂" :niuguxuetang(长按可复制)回复关键词 "指标" 即可免费领取一套主力行为分析指标!
来源: 编辑:相关推荐热门关键词相关阅读为您推荐k线图移动平均线股票知识MACD老丁说股股市炼金术热点题材KDJ指标股市罗盘股参会读懂上市公司成交量牛股学堂股票技术指标股票大盘分时图股市名家主力涨停板复盘视频教学概念股股票龙虎榜股市要闻缠中说禅强势股波段操作股票盘口短线炒股股票趋势涨停板股票投资长线炒股炒股技巧个股新闻新股要闻行业资讯主力研究市场动向股票问答股票术语个股点评宏观经济财务分析热点专题本周策略炒股软件上证早知道每日一股相关栏目推荐栏目导航copyright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鲁ICP备号-1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联系QQ: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鲁ICP备号-1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分红再投资个税要交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