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来分析一下这个金属金相图图是什么组织,强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私自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部分不锈钢材料的过热及过烧的判定方法及图谱。从显微组织和晶界上相的析出物两个方面对各不锈钢材料的过热及过烧进行判定,因为不锈钢材料的晶粒分为本质粗晶和本质细晶,所以单纯的从晶粒大小判定过热是不全面的。作者对部分不锈钢材料进行了大量试验和研究,从而得出以晶界析出物和晶粒大小共同判定不锈钢的过热及过烧更加合理准确。

关键词:热处理;晶粒;不锈钢;过热;过烧

不锈钢为航空产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按其正火后的显微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一直以来,欠缺一类不锈钢材料在生产中金相组织的判定图谱。在金相组织观察中,对该类材料组织是否产生过热、过烧判定不够准确。因此,为了明确是否出现过热或过烧,并配合相应的图谱对比,将解决判断的不易性。本论文归纳了常用的一些不锈钢材料,具体材料如下:

1Cr18Ni9Ti、1Cr11Ni2W2MoV、1Cr12Ni2WMoVNb、1Cr17Ni2、0Cr18Ni9、1Cr13、2Cr13、3Cr13。其中1Cr18Ni9Ti、0Cr18Ni9为奥氏体不锈钢;1Cr11Ni2W2MoV、1Cr12Ni2WMoVNb、1Cr13、2Cr13、3Cr13为马氏体不锈钢;1Cr17Ni2为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因今年我厂没有该种材料库存,所以,此次没有做这两类不锈钢材料的相关图谱,待以后收集到这两种材料在加以补充完善。此次,虽然没有收录我厂所有不锈钢材料,但根据不锈钢的正火后显微组织的分类,可以通过相同种类型判定出不锈钢过热、过烧。

1.1 过热、过烧的概念及危害

过热一般认为,金属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高温保温时间过长而引起晶粒粗大的现象就是过热,至于晶粒粗大到什么程度算过热,应视具体材料而有所不同。

过热将引起材料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及应力腐蚀能力下降。不锈钢过热之后α相(或δ铁素体)显著增多。导致刚在淬火时硬度降低,回火后冲击韧性下降。在热加工时易产生裂纹。另外ζ铁素体易转变成δ相,使材料出现脆性,晶粒长大粗化。过热可能引起晶间腐蚀。

过烧: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等。

过烧加热温度比过热更高,但与过热没有严格的温度界限。一般以晶粒边界出现氧化及熔化为特征来判定过烧。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易形成龟裂。

1.2 不锈钢中含有的组织和相

不锈钢中的组织和相有: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ζ铁素体、δ相、碳化物相(K相)。

(1)ζ铁素体,ζ铁素体是在高温区域形成的相,一般称为ζ铁素体或高温铁素体,以区分与低α铁素体。ζ铁素体是体心立方晶格,但晶格常数与α铁素体不同,并表现出较高的脆性。这种相主要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高温中停留过久、化学成分的波动或形成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元素达到不平衡等原因形成的。

(2)δ相是一种Fe、Cr原子比例相等的Fe-Cr金属间化合物,其分子式近似可用FeCr表示,晶体结构为正方晶系,在室温下有磁性,脆而硬。δ相一般在500℃~900℃温度范围内长时间时效时析出,较高的含铬量的质量分数(25%~76%)及ζ铁素体的存在均会出进δ相的析出。

其危害δ相沿晶界分布,钢的塑性显著下降。分散分布时对韧性危害较小,并有一定的强化作用。δ相增加钢的缺口敏感性,对强度、硬度影响不大,对冲击韧性影响显著。δ相显著地降低钢的塑性、韧性、抗氧化性、耐晶界腐蚀性能,助长热疲劳的产生,δ相形成后使基体贫铬(或钼、钨)因此降低了基体抗腐蚀性,并消弱固溶强化的效果。

2 试样的热处理工艺及试验方法

为了获得不同材料的过热、过烧图谱,针对以上不同材料以及我厂现行的热处理工艺,选取不同的的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已达到预期目的。见表1:

表1 不锈钢热处理参数表

淬火:1000℃±10℃;保温60min;气冷或油冷。

回火:550℃~590℃,保温120min;气冷或油冷

回火780℃×2h;空冷

2.2 试样的制备及腐蚀

试样经镶崁后,采用机械加工方式进行。在试样加工、磨制过程中均应在冷却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禁止采用砂轮打磨试样。

采用120#、400#、800#、1200#金相砂纸依次磨制,每更换一号砂纸应变换磨制方向(与上一次磨制方向相垂直),直至磨制试样完成。

抛光采用金刚石2.5W粒度抛光剂进行,将抛制好的试样用水清洗干净。

试样应在常温下,经酸溶液腐蚀足够时间,以能清晰显示组织为准,其腐蚀剂配比如下:

将腐蚀好的试样放在100×~400×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显微组织与图谱相比照。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室温及低温韧性、焊接性、耐蚀性及耐热性。其缺点是在500℃~850℃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会使铬的碳化物从奥氏体中析出,易引起晶间腐蚀。

图1,图2,图3为单相细小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有少量孪晶。组织正常。

图4,图5,图6中,由于固溶温度及时间的升高和延长,奥氏体晶粒变得粗大。晶界不但越加平直,且出现颇多的孪晶,组织性能下降。为过热组织。

图7,图8为奥氏体基体上有呈枝晶状分布的铁素体,构成奥氏体-铁素体两相组织。为过烧组织。

图9,图10为单相细小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有少量孪晶。组织正常。

图11,图12中由于固溶温度及时间的升高和延长,奥氏体晶粒变得粗大。晶界不但越加平直,且出现颇多的孪晶,组织性能下降。为过热组织。

图13,图14为奥氏体基体上有呈枝晶状分布的铁素体,构成奥氏体-铁素体两相组织。晶界上分布着(CrFe)23C6碳化物。为过烧组织。

铁素体不锈钢,由于含碳量低,其显微组织是铁素体,故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它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图15,图16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极少量残余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的白色块状为铁素体。正常组织。

图17,图18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增加,淬火组织粗大,原奥氏体晶界清晰可见。塑性、韧性显著下降。为过热组织。

图19,图20组织中可发现晶界分布白色多角δ铁素体,铁素体块大量出现,晶界上出现裂纹。为严重过烧组织。

马氏体型不锈钢,经正火、淬火后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或马氏体+铁素体,所以称为马氏体型不锈钢。它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强化,淬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及耐蚀性等,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会使马氏体型不锈钢的耐蚀性下降,而强度、硬度、耐磨性及切削性显著提高。

图21,图22基体为马氏体及块状分布的铁素体,铁素体在集体上均匀分布,因为含碳量低,组织仍处与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状态。组织正常。

图23,图24中可发现马氏体粗大,出现δ铁素体组织。δ铁素体的出现是过热组织的特征。

图25,图26中组织为粗大的板条状马氏体,晶界上分布着大量δ铁素体,淬火马氏体本针叶间形成90℃夹角。为过烧组织。

图27,图28中组织为淬火针叶状马氏体和极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为正常组织。

图29,图30基体上为淬火板条状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得到粗大的淬火马氏体组织,淬火马氏体本针叶间形成90℃夹角,晶界出现δ铁素体,降低了钢的冲击韧性。为过热组织。

图31,图32为过烧组织。组织中保持原马氏体向的晶粒粗大,还有大量分布在晶界上的δ铁素体,并出现局部的晶界氧化、显微裂纹。

图33,图34中组织为淬火针叶状马氏体和极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为正常组织。

图35,图36基体上为淬火板条状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得到粗大的淬火马氏体组织,淬火马氏体本针叶间形成90℃夹角,晶界出现δ铁素体,降低了钢的冲击韧性。为过热组织。

图37,图38为过烧组织。组织中保持原马氏体向的晶粒粗大,还有大量分布在晶界上的δ铁素体,并出现局部的晶界氧化、显微裂纹。

图39,图40中组织为:淬火针叶状马氏体极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为正常组织 。

图41,图42基体上为淬火板条状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得到粗大的淬火马氏体组织,淬火马氏体本针叶间形成90℃夹角,晶界出现δ铁素体,降低了钢的冲击韧性。为过热组织。

图43,图44中的组织保持了原马氏体向的晶粒粗大,少量分布在晶界上的δ铁素体。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轻微过烧组织。

图45,图46中组织为魏氏组织,保持了原马氏体向的晶粒粗大,还有大量分布在晶界上的δ铁素体。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过烧组织。

图47,图48中的组织为淬火针叶状马氏体极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为正常组织。

图49,图50基体上为淬火板条状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得到粗大的淬火马氏体组织,淬火马氏体本针叶间形成90℃夹角,晶界出现δ铁素体,降低了钢的冲击韧性。为过热组织。

图51,图52为过烧组织。组织中保持原马氏体向的晶粒粗大,还有大量分布在晶界上的δ铁素体,并出现局部的晶界氧化、显微裂纹。

DY-438J金相分析软件依照金相国家检验标准设计出了百余个金相分析软件类别,共计四百多种国家检验标准软件功能模块。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金相国家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工作,得到金属的级别。金相分析软件评级方法有以下三种: 

00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 

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

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

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

009定量金相测定方法

010金属平均晶粒度  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

01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  游离渗碳体组织分析

012钢的显微组织评定  低碳变形钢的珠光体组织分析

015汽车渗碳齿轮金相  马氏体针叶长度评级

018汽车渗百炼成钢齿轮金相  残余奥氏体评级

019金属平均晶粒度  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023球墨铸铁金相  铁素体和珠光体数量分级(含石墨、渗碳体百分比)

024计算孔度大小和分布

052铝及铝合金加工制品显微组织

053铝及铝合金加工制品低倍组织

057高碳钢盘条素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060一般工程用铸造百炼成碳钢金相  显微组织

061一般工程用铸造百炼成碳钢金相  混有珠光体的铁素体显粒度

062金属平均晶粒度  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

068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

069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070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074金属平均晶粒度  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

077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078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079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硬化层显微组织分级

080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硬化层浓度的检验

085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渗氮扩散层中氮化物检验

086铁基粉末治金烧结制品金相标准  珠光体

087铁基粉末治金烧结制品金相标准  渗碳体

089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石墨形状分级

092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珠光体形状

093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珠光体残余量分级

094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渗碳体残余量分级

095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表皮层厚度

097内燃机进排气门金相检验  游离铁素体

098内燃机进排气门金相检验  奥氏体耐热钢层状析出物

099镁合金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显粒度测定

108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石墨的评级

109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的分布评级

110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的大小评级

111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复合物的评级

112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游离铁素体的评级

113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珠光体的评级

117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石墨类别

118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游离铁素体类别

11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分布与网孔

120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大小

121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磷共晶复合物

122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基本组织

123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石墨球化率

124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石墨大小与数量

125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游离铁素体

126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游离渗碳体、碳化物和磷共晶

12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  中碳结构钢正火处理组织

128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  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渗碳钢)正火处理组织

129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  中碳结构钢调质处理组织

130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  中碳低合金结构钢调质处理组织

131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一级别图  退火组织

132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二级别图  淬回火马氏体组织

133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三级别图  淬回火屈氏体组织

134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四级别图  碳化物网状组织

135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五级别图  断口照片

136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六级别图  贝氏体淬火组织

137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138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139珠光体面积百分比含量测定

149金属平均晶粒度  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150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  马氏体针叶长度评级(测量法)

153合金结构钢针阀件渗碳、热处理  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第三级别图

156渗碳、碳氮共渗零件非渗层(中心)组织标准

157冷碳、、碳氮共渗层残余奥氏体标准

158渗碳、碳氮共渗碳化物标准

16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碳氮化合物

162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残余奥氏体及马氏体

163工具热处理金相检验标准

164游离铁素体和奥氏体钢层状析出物评级

165奥氏体不锈钢中a-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167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168中碳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169中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170不锈钢铁素体含量百分比测定

171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

172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173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

174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

175内燃机连杆螺栓金相检验标准

176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177高镍铭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石墨形态

178高镍铭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石墨数量

179高镍铭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基体组织特征

180高镍铭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碳化物数量

182铍青铜的金相试验方法  晶粒度标准图

183铍青铜的金相试验方法  晶界反应标准图

184铍青铜的金相试验方法  B相形态分布标准级别

191渗碳齿轮感应加热淬火金相检验  碳化物分级

192渗碳齿轮感应加热淬火金相检验  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分级

193渗碳齿轮感应加热淬火金相检验  铁素体分布

194渗碳齿轮感应加热淬火金相检验  淬火层深度分级

195渗碳齿轮感应加热淬火金相检验  渗碳层测量

196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总成主要零件金相检验  碳化物分级

197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总成主要零件金相检验  马氏体和奥氏体分级

198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总成主要零件金相检验  有效硬化层深度测量

199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总成主要零件金相检验  喷油器体金相检验

200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碳氮化合物分级

20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分级

202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心部铁素体分级

203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碳氧共渗层测量图

204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组织评级

205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硬化层深度测量

207稀士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火金相标准  组织形态

208稀士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火金相标准  下贝氏体分级

209稀士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火金相标准  上贝氏体分级

210稀士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火金相标准  白区数量分级

211稀士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火金相标准  铁素体数量分级

215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  马氏体等级

216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218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

219铸造铝硅合金过烧

221变形铝合金过烧金相试验方法

222铸造铝合金过烧金相试验方法

225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226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227两相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238内燃机高磷铸铁气缸套  第三级别图  分散分布,枝晶状及聚集状磷共晶评级

250球墨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球化分级&石墨大小&基体组织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面积法)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254T91钢组织老化评定级别图

256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本组织(灰度法)&共晶团

257烧结金属摩擦材料金相检验法

258内燃机进、排气门金相检验  第一级别图

259内燃机进、排气门金相检验  第二级别图

263内燃机硼铸铁气缸套  含硼莱氏体评级(取色法)

270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271液化石油气钢瓶金相组织评定

274还原粉末的金相图谱

275电解粉末的金相图谱

276羰基粉末的金相图谱

277雾化粉末的金相图谱

278机械破碎粉末的金相图谱

279包覆粉末的金相图谱

280其他粉末的金相图谱

286烧结后的显微组织图谱

287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图谱

288高速钢的金相图谱

295Cr12型钢大块碳化物级别评定方法

296Cr12型钢淬火回火马氏体级另评定方法

297板材厚度 包覆层厚度测定

300铸铁-石墨显微结构的表示方法

302铸铁-石墨显微结构的表示方法

303钢中石墨碳标准评级图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线切割法)

311汽车钢板弹簧金相检验标准

318球铁金相等级图  铁素体的大约百分含量

320球铁金相等级图  碳化物及磷化物共晶体大致含量

323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孔隙级别与特征

324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裂纹级别与特征

325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扩散型热浸铝层与基体金属界面类型评定法

328金属平均晶粒度  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331高温用铁素体球墨铸铁受压铸件

332电触头金相_银石墨

333电触头金相_银镍10

334电真空器件用无氧铜含氧量金相检验法

335重截齿轮_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_渗碳层等温球化退火金相组织级别

336重截齿轮_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_渗碳层高温回火金相组织级别

337重截齿轮_渗碳金相检验_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级别图

338重截齿轮_渗碳金相检验_以网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

339重截齿轮_渗碳金相检验_以粒状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

340重截齿轮_渗碳金相检验_分散型铁素体的心部组织级别图

341重截齿轮_渗碳金相检验_集中型铁素体的心部组织级别图

342重截齿轮_渗碳表面碳含量金相判别法_不同渗碳表面碳浓度的金相组织

343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系高速工具钢锻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4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系高速工具钢锻件芾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5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系高速工具钢锻件弯曲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6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钼系高速工具钢锻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7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钼系高速工具钢锻件芾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8高速工具钢锻件_钨钼系高速工具钢锻件弯曲状碳化物均匀度评级图

349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_晶粒度评级(比较法及截距法)

350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_第一级别图

351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_第二级别图

352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_第三级别图

353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_第四级别图

354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_第五级别图

355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_晶粒度评级(平均晶粒计算法)

356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

367铝及铝合金晶粒化剂第1部份;铝-钛-硼合金线材

373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淬火回组织

374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第一级别图_退火组织

375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第二级别图__淬回组织

376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第三级别图_碳化物网状组织

377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第四级别图_断口图片

378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热处理枝术条件_第五_贝氏体淬火回火组织

379微裂纹不合格图片

384高温用铁素体可锻铁保压铸件的标准规范

385球墨铸铁金相_铁素体和石墨分析

387钛及钛合金术语金相图谱

391球墨铸铁金相_球化分级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金相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