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上台能不能带舒尔唱歌需要什么设备?详细讲一下,为什么,歌手带的耳机跟我们平常戴的不太一

《我是歌手》邓紫棋重唱有错吗?
   2月7日晚,湖南卫视播出了《我是歌手》第
二季第六场比赛,最受瞩目的对决,在同样选择了粤语歌的邓紫棋与周笔畅之间展开。周笔畅凭借张学友的《爱花火》率先发力,但有点用力过猛,把歌曲改编得难
度过大,仅获得第五名。邓紫棋则搬出了传奇乐队Beyond的《喜欢你》,不料演唱时发生了意外。演唱几句后,邓紫棋突然叫停,并解释:“我的耳机里应该
有program,现在完全没有”。经现场调查为设备故障,总导演洪涛给予她重新演唱一次的机会。第二次演唱的邓紫棋赢得了本场比赛的冠军。
 邓紫棋“重唱事件”引起了网友的争议之声。不少网友质疑赛果不公平。而更大的争议则来自湖南台主持人王乔。他在节目中对邓紫棋的中断演出毫不客气:“一
个成熟的歌手无论如何都会把歌唱完”,表露出对邓紫棋的不满。但王乔的说法引发了邓紫棋粉丝的大规模抗议,他们发起的“王乔给邓紫棋道歉”,一跃而成新浪
微博热门话题。
  节目是湖南卫视办的,赛制是人家定的,用时髦的话讲,“最终解释权”在人家那里,而且《我是歌手》是录播的,如果重唱
真的有什么不妥,播出前剪辑掉就可以了。既然节目已经播出了,说不定这还是湖南卫视拼收视率的策略。所以,对于“重唱事件”,我们不好说什么。这里我们主
要解释一下,歌手唱歌时为什么要戴耳机?邓紫棋口中的“program”是什么?以及王乔的“成熟歌手”言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歌手唱歌时要戴耳机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隔音,二是监听。
 先说隔音。民间有句俗话叫“十聋九哑”——十个聋子里面有九个是哑巴。很多哑巴的发音器官是健康且健全的,他们不会说话的原因是耳聋。这是因为,当大脑
得不到自己发音的有效反馈(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时,就无法纠正发音的错误,终至丧失语言功能。而人在唱歌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就会跑调。不信的话,你可以
塞住自己的耳朵唱歌给小伙伴听,看看他们的反应。
  歌手在现场演出时,一般会出现下述场景:
  1.到了带动气氛的互动环节,往往是歌手唱一句,台下歌迷跟一句,歌手一个人,歌迷一万人,歌手是唱的,歌迷是吼的,军训过的同学都知道,吼歌声音又大又不在调上,歌手若不戴耳机必然会被带得跑调,万人大合唱的结局只能是万人大跑调。
  2.歌曲唱到高潮处,舞台效果会适时弄点烟火效果啥的烘托气氛,但这也给歌手制造了噪音,搞不好还会被震得耳鸣,容易弄乱唱歌的节奏。所谓耳机在手,噪音无忧。
  3.歌手登场前,歌迷的尖叫声仍有一定的惯性,此时若不戴耳机,歌手可能听不清楚伴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迈克尔杰克逊1992年的布加勒斯特演唱会,据说当时全场一共来了7.2万人,MJ一出场,数十个歌迷直接休克了,更不要说震天动地的尖叫声了。
  再说监听。
  在大型演唱会现场,通常有一个叫做Programmer的角色,出于尊重,我们叫他“音乐总监”好了。他会监视每一个单元的声音状况,会用耳机通知每一个快了的或者慢了的乐手,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节奏。
  这种事情,还真是只能通过耳机来完成。打手势肯定不行,那么多人哪看得清啊?也不能拿个扬声器在边上喊,“陈奕迅,你唱快了半拍!”
 至于邓紫棋口中的“program”,就是整合各个乐器的程序。有很多音乐轨道输入,都是分开录制的,鼓、吉他、竖琴等等等等,每个轨道都有一定的音
量、节奏、音调、旋律、效果器的要求,而且全场每个歌手不同,整场要录制的甚至超过100条。歌手耳机里应该是伴奏加自己的声音,邓紫棋说的
“program完全没有”,就是指听不到伴奏了,只有自己的声音返送回来。这个时候,现场的伴奏音听没有问题,所以有经验的歌手遇到这种状况会直接摘掉
耳机。比如某年春晚,刘欢唱到一半时拿下了耳机(这个等下还会提到)。之前的《我是歌手》中,韦唯也重唱过,但那是因为电脑死机,伴奏就直接停了。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不对啊,那为什么有的歌手不戴耳机呢?远的不说,同为《我是歌手》第二季的选手罗琦就不戴啊。
  为什么罗琦不戴耳机呢?因为她很牛。
  要求中止演唱是对是错?
  歌手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有三种选择:1.当做啥都没发生继续唱;2.拔掉耳塞继续唱;3.要求重唱。选择的利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当时的情境下,邓紫棋重唱是情有可原的。《我是歌手》是档综艺节目,但也是比赛。如果在音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继续演唱,会严重影响歌曲的表现,那样对她来说就很不公平。而且出现故障不是她的责任。
  而像之前提到刘欢,他在春晚现场只能摘掉耳机继续唱,一方面是刘老师功力深厚,舞台经验确实丰富,面对突发状况可以应对自如;另一方面,在春晚舞台上。歌手总不能唱到一半时说“大家新年快乐,这句没唱好,我重唱吧”。
  如果邓紫棋继续唱下去,可能会是什么结果呢?歌手汪峰有过类似经历。他有一次现场演唱歌曲《光明》,因为耳机故障,一首歌下来,又是跑调又是破音。这段视频也被网友称作“汪峰最想毁掉的现场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王乔的评价恰当吗?
  回看节目,王乔引起争议的话应该就是“成熟的歌手会继续唱下去”和“粉丝一定会说是我们设计的”这两句话。
(王乔现场图)
 就第一句话而言,如果仅仅是耳麦出了问题,那么摘掉耳麦的确是一种更成熟的做法。但事实上,邓紫棋赛后以为现场音乐没有故障而仅仅是耳麦问题时,也自我
检讨了一番。但还有一种可能像张杰说的:不仅仅是耳麦问题,而是现场音乐都少了重鼓。那么,这种情况下要求重唱很正常。邓紫棋随后询问经纪人现场有无问题
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所以她自己也以为出现的是第一种情况。而实际上,当时的状况更像第二种。也就是说,设备发生故障时,邓紫棋要求重唱无可厚非,但是
邓紫棋赛后也和王乔一样认为,如果仅仅是耳麦问题,还是应该接着唱下去。这一句话,并没有太多失妥之处。
  王乔说的第二句话“粉丝一定会说是我们设计的”,并不是针对邓紫棋的,更多的是在表达对一些邓紫棋粉丝的“不爽”。这也是王乔被喷的诱因。这也表明,王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摆正好自己的心态,而是用一种添油加醋的方式为这场“意外”火上浇油。
  当然,这也可能是湖南卫视为了节目效果特意安排出来的——赛场外的事情就没有必要深究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我们不看好歌星做耳机?_网易科技
为什么我们不看好歌星做耳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不看好歌星做耳机?我们可没说明星做耳机就是“玩票”,但你要知道,这事要做成真的不容易,起码,不是靠所谓“粉丝经济”就能成的。“如果在今天的演讲当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思路有断的地方,真的希望大家给我鼓励。”10 月 20 日在北京的一场发布会上,汪峰说他很紧张。虽然他平时说话语速就不快,但这一次他比以往还要慢上几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间隔也更长了。发布会上的汪峰他为自己名下的三款耳机做发布。这个叫做 FIIL 的耳机系列包含三个款式:一个头戴罩耳式降噪耳机、一个无线头戴罩耳式降噪耳机以及一个入耳式耳机。也就是说,该照顾到的产品种类,都照顾到了。会上被反复提及的是一大堆参数:扬声器部件采用 40 mm 高品质动圈单元、耳机线采用阻抗小于 0.5 欧姆(普通大于 1.5 欧姆)的 HIFI 水准音频线,FIIL 自己研发的 TDDC 声学系统,有主动降噪功能,能够消除 85% 的外部噪音。除非仔细对比过市面上各种耳机的参数,否则这些数据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多意义。发布这些,更像是汪峰在表达自己做事的态度。但是问题是,一个音乐人,为什么要去做硬件?汪峰并不是第一个做耳机的音乐人。在他之前,尚雯婕和京东的自有品牌 Dostyle 合作推出了一款入耳式的耳机、周杰伦则和台湾品牌 TiinLab 达成了合作。更早的,还有安琥推出的 MODRILL 魔锥耳机。在国外这样的音乐人就更多了。曾经为迈克尔·杰克逊制作过专辑的昆西·琼斯和 AKG 合作拿出了 AKG Q 系列耳机。唱片总销量超过 2500 万张的美国乡村歌手 Tim McGraw 和 JBL 合作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耳机。Tim McGraw (左上)昆西·琼斯(右上)尚雯婕(左下)周杰伦(右下)在那么多的合作案例中,最成功的就是 Dr. Dre 和 Jimmy Lovine 创立的品牌 Beats Electronics 。这个于 2006 年创立的品牌尽管一直被耳机发烧友们所不齿,但 Beats 耳机就是特别火。Godlin 所说的这个“值这个价钱”的意思就是 Beats 通过各种手段打造出的品牌形象——酷、年轻并且时尚。从 Beats 品牌创立开始,Dr. Dre 就凭借着自己在圈内的人脉招揽了一大批明星用户。Justin Bieber 和 Beats 合作推出的耳机叫做 JustBeats Solo,Lady Gaga 和 Beats 合作的耳机叫做 HeartBeats,在这一份长长的名单中甚至还有 LeBron James。HeartBeats by Lady Gaga同时,Dr. Dre 也把自己的耳机塞到了各种音乐录影带和电影当中。一夜之间,你在好莱坞电影里,音乐录影带中能看到的耳机品牌都变成了 Beats 。,并且在 2014 年 Beats Electronics 被卖给了,交易的价格为 30 亿美元。这场收购让 Dr. Dre 成为当年收入最高的音乐人。Dr. Dre 的成功对于音乐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你不能说那些前赴后继做耳机的明星都是眼红 Beats 的成绩──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随着硬件制造基础越来越成熟,做耳机成为了明星提高自己品牌附加值的一种方式。如果套用一个时髦的说法,没准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粉丝生态呢:看我的演唱会、听我的音乐、用我的耳机,我的音乐,与你无处不在。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粉丝经济。汪峰承认,在产品推广的前期还是需要靠他本人的名声,虽然他后来又说:“我希望这个产品能以最快速度’去汪峰化’,这样才是最成功的品牌。”偶像在舞台上振臂一呼,粉丝们就冲上去买买买。这听上去挺好。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做耳机的音乐人都能够复制 Dr. Dre 的成功。耳机这个生意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这么好做。尚雯婕的耳机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京东。在那里,尚雯婕定制款的耳机和 Dostyle 系列的其他耳机放在一起销售。翻了翻底下的用户评论,其中购买尚雯婕款耳机只有 2% ~ 3% 。即便是周杰伦的光环,到了耳机这里也没有用了。在 TiinLab 的官方旗舰店中,卖的最好的一款 149 元的耳机的总销量是 1549 副。相比之下,森海塞尔一款 1199 元的耳机的销量就达到了 3441 副。所有周杰伦耳机的总销量加在一起还不到旗舰店中一副 99 元耳机的一个月销量的一个零头。我们也不知道汪峰的耳机卖得是不是好。在 10 月 28 日发售当天下午,汪峰就宣布,第一批耳机极速售罄,需求量远超预期。但他并没有公布具体的销量。低迷销量背后的问题其实不难分析。中国耳机消费中最大的份额来自于低端市场。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个数字大得多,比如在天猫上搜索耳机,你就会发现销售量最高的 50 款耳机中,只有 4 款的价格高于 100 元。很显然,明星没道理做低端市场,因为产品就是自己品牌的延伸,维持形象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如果进入中高端市场,这个群体不仅挑剔耳机的音质,讲究颜值,讲究性价比,还讲究流派……总而言之,耳机是一个既基于口碑和品牌,也见仁见智的消费品。你看看那些关于“如何煲耳机”的说法就知道,它跟买一台电脑并不一样,这里面掺杂了更多的用户多样性。汪峰要和汪峰的胜算在于粉丝基础和自己作为一个明星的话语权。他的劣势也显而易见: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积累的新公司,无论是产品线还是技术都难以和专业耳机公司匹敌。所以我们回过来看周杰伦和尚雯婕的耳机,他们更像是一种变相代言。在周杰伦的案例中,TiinLab 的噱头就是周杰伦作为耳机的首席调音师参与到耳机的设计研发当中,并且最终。尚雯婕的耳机虽然至今还在销售,但至今并没有在营销和渠道上做出更多的改进,它就是……在卖着。汪峰倒是有一个专门的团队。CEO 彭锦洲以前是荣耀主管销售的副总裁,CTO 邬宁以前在一家开发通讯耳机的公司工作。这让 FIIL 看起来像是汪峰的一项个人投资,只不过在发售初期,用自己的名声做推广。彭锦洲(左),汪峰(中),邬宁(右)不过,我们并未在发布会上看到团队提及耳机销售的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渠道。耳机是一个“试了才想卖”的产品,线上的购买很大程度上是重复购买,或者基于强大的营销形成的口碑效应。“线下依然是耳机很重要的销售渠道,可以占到整个耳机市场的 6 成左右。”Vinci 智能头机合伙人左鹤对《好奇心日报》说,“线上渠道不能试用,这是线下渠道的一个重要优势。”而在上海淮海路上的索尼商店里,耳机也同样是这个店铺橱窗中最醒目的一种商品。隔着玻璃窗,你可以看见这些耳机花哨的包装,甚至是上面的价签。第二个问题是营销。如果我们此时再来看 Beats 的成功,你就会发现在 Beats 在运作粉丝经济时更深层的考量。他们和魔声紧密合作,从而确保了自己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同时,Beats 还精准地定位了青少年群体将耳机作为一种配饰的需求,因此在耳机的外观以及明星品牌效应上做了文章。同样的道理,昆西·琼斯和 AKG 合作推出的耳机上那个大大的 Q 字母也彰显着昆西·琼斯本人的形象。这些套用到国内明星的硬件推广上,很多环节还处于未知状态。作为一个大众明星,汪峰的粉丝类型可能非常广泛,谁会为他的耳机埋单,谁又会成为口碑的忠实传播者,在这个发布会上,我们都没有看到清晰的思路。退一步讲,真要做实业的汪峰还面临供应链问题。从发售至今,汪峰的 fiil 耳机的供应并不稳定。11 月 9 日,汪峰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我们依然要为我们的产能和需求之间巨大的差距而感到抱歉。我督促我的伙伴们加大生产,11 月 10 日 10 点,我们将启动第三轮发售。”
饥饿营销吗?很难说。只有一个商品真正供不应求的时候才构成“饥饿”。我们尚不知汪峰为 FILL 设定的产量,如果是一个很低的基数,“饥饿”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它真正损害的是那些想买耳机而不得的用户。对于这个问题,汪峰方面在回复《好奇心日报》的采访时表示,产能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并且“未来也会在一部分一线大城市拓展一些体验店,也在一些专业销售耳机的体验店里面售卖。”要归纳汪峰做耳机的理由,赚钱恐怕很难说是其中的显著因素。以投入产出比来看,当评委显然赚钱更快一些。做耳机有一些脚踏实地的附加值,它能让粉丝(或者说目标消费者)实体感受到明星价值的存在。以往这些都体现在唱片、签名照、影像资料、海报这些东西上,最多也就是 T 恤和帽衫,但现在,做硬件也成了一个可以尝试的事。只不过,衍生的东西做不好可能不仅仅是赔钱的事,还是会掉粉的。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歌手唱歌为啥需要带耳机?
在场地面积较大且使用录播伴奏(而非现场演奏)的演出现场里,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音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回音,加上电子设备本身的延迟等原因,歌手如果仅凭自己的耳朵去辨识音乐并跟着演唱,实际出来的歌声与音乐在拍子上是不同步的,所以需要带耳机来排除干扰,耳机里放的是同样的伴奏。此外有需要时,后台的工作人员也能通过它跟台上人员进行沟通。
另外,大型演唱会现场,有一个叫做Porgrammer的角色,或者好听点儿叫音乐总监。他会监听每一个单元的声音状况,会用耳机通知每一个快了的或者慢了的乐手,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节奏。这沟通总不能喊出来吧,绝对不能大声拿个mic喊,嘿王菲,你唱快了半拍。所以,歌手门及音乐总监、伴唱者、演奏者(乐队)等人都需要戴着耳机。
歌手唱歌戴耳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隔音,因为:
1、台下无数歌迷开心地跟着唱,但是,歌迷会有各种状况,一些跟唱是用吼的,一些跟唱五音不全会跑调,万一歌手跟着一堆歌迷跑调,怎么办?
2、常常为了舞台效果会制造喷烟花火等效果,这就给歌手制造了噪音,弄乱了节奏,怎么跟得回来?
3、常常开始唱歌前,歌迷的尖叫声仍有一定的惯性,歌手听不清楚伴奏,怎么办?
所以,戴耳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隔音。耳机为歌手排除了很多干扰。
4、其次,歌手戴耳塞,还有一个作用是要听到伴奏或是配唱的声音,以确定自己要什么时候进歌。
在演唱会现场,演奏乐器要先接上一个回放音箱再接到和音器,最后经过各种设备到音箱放出来给观众听,所以实际是那个回放音箱的声音是最实时的。仔细观察你们可以发现,现场表演,每个乐手后面都放着一个回放音箱,体积还不小。五月天演唱会最能说明这点,贴着鼓手背后,还放着一个很大的三角音箱。乐手通常是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所以身后就会有个音箱,但歌手演唱时可能会走动,甚至边唱边跳,所以不可能有一个音箱追着他跑,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舞台某些角落或靠近歌迷位置稍微有一个地方突出来一点点,歌手都可能会站出去靠近歌迷唱,而那个位置通常都会放一个三角音箱在地上配合。舞台前面那排音箱,就会直接发出歌手话筒接收到的声音。这里与歌手的耳机连接,歌手就可以掌握节奏了。
歌手演唱要发挥好,除了耳机,回放音箱也很重要。
一般舞台背后都有一个音箱(乐队表演很容易看到),音箱外有一个话筒。没错,所有耳机接收到的,就是那个话筒收录到的从音箱发出来的经过和音器整合过的声音。这是一个初步的声音处理。所以这一个回路,就使得声音会慢了一点。那意思说歌手会跟错节奏吗?不是的,我们平时听到的所谓虚拟环绕,就是借助一定的声音延迟,制造出来的效果,所以耳机的输出延迟不影响歌手的判断。但是当声音简单时,耳朵就很容判断出声音的延迟。比如很多歌手在唱舒缓的情歌,或者自弹自唱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把耳机摘下来,比如周杰伦就有这个习惯,这时就要靠那些回放音箱作为监听。一般唱这类个现场也比较安静,不会因为没带耳机而受到干扰。
歌手在舞台使用耳机更多的是隔音,来排除外界干扰,但是监听还是箱子最理想,哪怕是歌手现场整场都用耳机,也要准备好足够多的回放音箱覆盖舞台,以应对千钧一发的一刻,让歌手安心演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歌手上台唱歌总要戴耳机?答案你绝对想错了-科技视频-搜狐视频
为什么歌手上台唱歌总要戴耳机?答案你绝对想错了
推荐出品人小号标准大号特大号关闭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排档歌手唱歌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