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获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有的权益

根据我的理解,消费者具有的权益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的权利。

第十三条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答: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负以下义务:(1)履行法律义务的义务。履行法律义务首先要求经营者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其次还要求经营者严格履行其与消费者约定的义务。(2)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首先要求经营者应当允许消费者对其商品和服务提出不同的看法。其次,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反映自己的要求提供便利的渠道,以便消费者的要求能够顺利达到经营者的决策阶层,对经营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再次,经营者应当正确对待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消费者要求进行鉴别的基础上,分别情况认真地进行处理,。最后,对经营者带有违法性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消费者可以及时予以制止。(3)商品、服务安全保证义务。(4)信息提供义务。(5)身份标明义务。(6)出具凭证、单据义务。(7)品质担保义务。(8)售后服务义务。(9)不得不当免责的义务。(10)尊重消费者人格义务。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日期、..”主要考查你对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权途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6)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7)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8)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消费者负有的义务主要有:(1)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的劳动和合法权益;
    (2)按商品使用说明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商品、遵守规定或约定的服务制度;
    (3)投诉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等问题时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据。

  • 消费者权利维护中常见误区:
    1、消费者是上帝,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不需要履行义务。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无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3、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仅仅是违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行为。
    4、顾客问来问去的,实在是太挑剔了,确实挺烦人的。

  •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项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我们在消费活动中应怎样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怎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在消费时,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①要注意避免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购买商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②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

    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视具体情形,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消费活动中的参与者(即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怎样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①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

    ②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③消费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 消费者权益日的历史由来:
    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及生产技术的革新运动,促使消费品日渐增多,消费结构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消费事故和难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的侵害。为了应对这种问题,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 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

    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4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8条准则。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推出现场直播“)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