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 成品标识卡卡?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颁布《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和《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中国人民银行各
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和《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两项行业标准,业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予以发布。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两项标准的编号和名称如下:
JR/T 0008—2000《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
JR/T 0009—2000《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
以上标准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凡在国内发行使用的各种人民币银行卡的BIN及卡号必须符合《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标准,其磁道格式必须严格遵循《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标准。
三、以上两项标准自实施之日起,过渡期为三年。从2004年1月1日起,各类非标准的人民币银行卡必须退出国内市场。
四、各发卡机构须在今年底以前将目前正在使用的首位为“9”的BIN号码,向银行卡BIN注册管理机构提出继续使用申请,经批准后可继续使用。同时目前正在使用的首位非“9”的BIN号码及将来向国际组织申请的BIN号码也必须报银行卡BIN注册管理机构备案。自2
001年1月1日起注册管理机构开始受理发卡机构新发行的银行卡BIN的申请。
银行卡BIN的注册管理机构目前暂委托全国银行卡办公室负责。
五、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其他标准中凡涉及以上两项标准并与之不符的有关内容,应以上述两项标准内容为准。

本标准对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有关内容做了规定。
本标准由全国银行卡办公室提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由全国银行卡办公室组织制定。
标准起草单位:全国银行卡办公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本标准规定了银行卡的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的规范,其中包括银行卡卡号结构、长度以及发卡行标识代码的长度等内容,不包括发卡行标识代码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和使用的各种人民币银行卡。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7812-1:1997 发卡行标识代码的编号体系
由商业银行(含邮政储蓄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标识发卡机构和持卡人信息的号码。它由发卡行标识代码、自定义位和校验位组成。
注:它等同于磁条信息中所定义的主账号。
银行卡的卡号长度及结构符合ISO 7812-1有关规定,由13-19位数字表示,具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9 XXXXX X……X X
发卡行标识代码 自定义位 校验位
发卡行标识代码标识发卡机构,由6位数字表示,第一位固定为“9”,后5位由BIN注册管理机构分配。
发卡行自定义位,由6-12位数字组成。
卡号最后一位数字,根据校验位前的数字计算得到。计算方法见附录A。
8 BIN注册管理机构
BIN注册管理机构是负责BIN注册管理的机构。
9 BIN注册管理原则
发卡机构发行的银行卡须向BIN注册机构提出BIN分配申请,申请表格见附录C。
10 卡面统一标识信息
如有卡面凸印信息,应有效日期后凸印“CN”,如无凸印,应在此位置印刷“CN”,其字体和字号应与该信息行其他字符一致。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Luhn计算模10“隔位2倍加”校验数的公式
步骤1:从右边第1个数字(低序)开始每隔一位乘以2。
步骤2:把在步骤1中获得的乘积的各位数字与原号码中未乘2的各位数字相加。
步骤3:从邻近的较高的一个以0结尾的数中减去步骤2中所得到的总和〔这相当于求这个总和的低位数字(个位数)的“10的补数”〕。如果在步骤2得到的总和是以零结尾的数(如30、40等等),则校验数字就是零。
无校验数字的卡号 1 步骤
-------------------
带有校验数字的卡号为:1 6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BIN注册程序
1.申请BIN的机构必须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展银行卡业务的金融机构。
2.申请机构应正式向注册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按附录C的要求填写BIN申请表。
3.申请机构提出BIN的申请后,由注册管理机构根据代码资源情况为其分配号码,申请机构不能指定号码。
B.2 BIN审批分配:
1.BIN注册管理机构对申请机构的申请材料做必要的审查。
2.审查通过后,管理机构将在保证BIN唯一性的前提下,为申请机构分配一个或多个号码,并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
B.2 BIN的收回:
如申请机构在一年内未启用已分配的BIN号码,情况核实后,BIN注册管理机构有权对已分配的BIN予以收回。

--------------------------------------------
|------------------------------------------|
|------------------------------------------|
|------------------------------------------|
|------------------------------------------|
|------------------------------------------|
|------------------------------------------|
|------------------------------------------|
|------------------------------------------|
|------------------------------------------|
--------------------------------------------

5 第1磁道的信息格式
6 第2磁道的信息格式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模10“隔位乘2加”校验数算法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第3磁道的信息格式

本标准以GB/T 17552识别卡金融交易卡为基础,参照GB/T14504银行卡、GB/T15694.1识别卡发卡者标识第1部分:编号体系、GB/T15120.2识别卡记录技术第2部分:磁条等相关标准编制。本标准对银行卡第1磁道和第2磁道的磁条信
息格式及我国银行卡对各磁道的使用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由全国银行卡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工商银行负责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怀光 仲安妮 张 艳 聂 舒 陆书春 桂孝生
徐 敏 童 杰 李铁成 刘 芝 武志光 高天翔
李建峰 纪朝晖 钱 菲 张荣静

本标准规定了银行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和使用的各种银行卡。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新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659-1994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12406-199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
GB/T 15694.1-1995 识别卡发卡者标识第1部分:编号体系
GB/T 15120.2-1994 识别卡记录技术第2部分:磁条
JR/T 0008-2000 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
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下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标识发卡机构和持卡者信息的号码。它由发卡机构标识号码、个人账户标识和校验位组成。它是进行金融交易的主要账号。
注:它等同于JR/T 0008中所定义的卡号。
标识主要行业和发卡机构的代码。
为识别个人账户,由发卡机构分配的号码。
位于持卡者标识之后的一位数字。它根据由发卡机构标识号码和个人账户标识全部字符算出,用以检验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计算方法见附录A。
银行卡磁条的特性、编码技术及编码字符集应符合GB/T 15120.2中的有关要求。
5 第1磁道的信息格式
第1磁道数据编码最大记录长度为79个字符,数据字段的顺序和长度应与表1给出的第1磁道信息格式一致。
6 第2磁道的信息格式
第2磁道数据编码最大记录长度为40个字符,数据字段的顺序和长度应与表2给出的第2磁道信息格式一致。
表1 第1磁道信息格式
------------------------------------
| 字段 |D=动态| 字段 | |
|----------| | | 备注 |
|序号| 名称 |S=静态| 长度 | |
|--|-------|----|-----|------------|
|1 |起始标志 | S | 1 |“%”,见7.1 |
|--|-------|----|-----|------------|
|2 |格式代码 | S | 2 |“99”,见7.2 |
|--|-------|----|-----|------------|
|3 |主账号 | S |13-19|见7.3 |
|--|-------|----|-----|------------|
|4 |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7.4 |
|--|-------|----|-----|------------|
|--|-------|----|-----|------------|
|6 |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7.4 |
|--|-------|----|-----|------------|
|7 |失效日期 | S | 4 |YYMM,见7.6 |
|--|-------|----|-----|------------|
|8 |服务代码 | S | 3 |见7.7 |
|--|-------|----|-----|------------|
|9 |附加数据 | S | 可变 |见7.8 |
|--|-------|----|-----|------------|
|10|结束标志 | S | 1 |“?”,见7.9 |
|--|-------|----|-----|------------|
|11|纵向冗余校验位| S | 1 |见7.10 |
------------------------------------

表2 第2磁道信息格式
------------------------------------
| 字段 |D=动态| 字段 | |
|----------| | | 备注 |
|序号| 名称 |S=静态| 长度 | |
|--|-------|----|-----|------------|
|1 |起始标志 | S | 1 |“;”,见7.1 |
|--|-------|----|-----|------------|
|2 |主账号 | S |13-19|见7.3 |
|--|-------|----|-----|------------|
|3 |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7.4 |
|--|-------|----|-----|------------|
|4 |失效日期 | S | 4 |YYMM,见7.6 |
|--|-------|----|-----|------------|
|5 |服务代码 | S | 3 |见7.7 |
|--|-------|----|-----|------------|
|6 |附加数据 | S | 可变 |见7.8 |
|--|-------|----|-----|------------|
|7 |结束标志 | S | 1 |“?”,见7.9 |
|--|-------|----|-----|------------|
|8 |纵向冗余校验位| S | 1 |见7.10 |
------------------------------------
7.1 起始标志(STX)
用途:标明数据的开始。
内容:第1磁道为“%”,第2磁道和第3磁道为“;”。
7.2 格式代码(FC)
用途:标明该磁道的信息格式类型。
7.3 主账号(PAN)
用途:标明可以处理交易的发卡机构和持卡者。
格式:13至19个字符。
内容:见JR/T 0008,其中校验数算法见附录A。
7.4 字段分隔符(FS)
用途:标明前一字段的结束。
内容:第1磁道为“∧”,第2磁道和第3磁道为“=”。
用途:标明持卡者的姓氏、名字、称谓等。
格式:2至26个字符。
内容:由姓氏、姓氏分隔符、名字或首写字母、分隔符(如需要时)、中间名或首写字
母、结尾圆点(当其后为称谓时)、称谓组成。
最小编码数据应为一个字母字符(如姓氏)加上姓氏分隔符。
7.6 失效日期(ED)
用途:表示卡失效的日期。
格式:YYMM形式的4位数字,其中:
YY——卡失效年度的后2个字符。
MM——年度内月份的顺序号。规定在该月份的最后一天后,卡失效。
当YYMM为0000时,表示此卡无失效日期。
7.7 服务代码(SC)
用途:标明银行卡可使用的服务类型。
格式:3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交换控制符。
内容:交换控制符可在2-9间选用。
2——限制在国内、跨系统交换
3——限制在省内、跨系统交换
4——限制在市内、跨系统交换
5——限制在国内系统内交换
6——限制在省内系统内交换
7——限制在市内系统内交换
8——管理卡,不适用于交换
服务代码的后两位在下列区域中分配:
00~49——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分配和发布
50~59——由国内标准化相关组织分配和发布
60~99——由发卡行酌情使用。
目前后两位已分配的服务代码是:
02——无自动柜员机服务
03——只有自动柜员机服务
11——既无现金预支又无自动柜员机服务
20——要求肯定授权:所有交易应由发卡行或代理人认可
41——集成电路卡:无限制
43——集成电路卡:只有自动柜员机服务。
用途:容纳对银行卡发卡机构有意义的任意数据。
格式:可变,但应保证该磁道字符总数不得超过最大编码长度。
内容:具体内容由发卡行自定。
7.9 结束标记(ETX)
用途:标明磁道上有意义数据的结束。
7.10 纵向冗余校验符(LRC)。
用途/内容:见GB/T 15120.2。
所有银行卡磁条必须使用第2磁道。第3磁道是否使用由各发卡机构自行规定(第3磁道数据内容参见附录B)。第1磁道暂不使用,保留将来酌情使用。
第2磁道作为交换磁道,各发卡机构在进行识别和信息交换时以第2磁道为准。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模10“隔位乘2加”校验数算法
步骤1:从右边第1个数字开始每隔一位乘以2。
步骤2:把在步骤1中获得的乘积的各位数字与原号码中未乘2的各位数字相加。
步骤3:把步骤2得到的总和从该值的下一个以零结尾的数中减去〔得数是总和个位数字的“10”的补数〕。如果在步骤2得到的总和是以0结尾的数(30,40等等),则校验数字是0。
无校验数字的账号为 1
-------------------
带有校验数字的账号即为 1 6。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第3磁道的信息格式
第3磁道数据编码最大记录长度为107个字符,数据字段的顺序和长度应与表3给出的第3磁道信息格式一致。
动态字段在交易过程中可由交换者根据情况修改字段内容,静态字段只能由发卡机构修改字段内容。
B.1 第3磁道信息格式
表3 第3磁道信息格式
-------------------------------------------
| 字段 |D=动态| 字段 | |
|--------------| | | 备注 |
|序号| 名称 |S=静态| 长度 | |
|--|-----------|----|-----|---------------|
|1 |起始标志 | S | 1 |“;”,见正文7.1 |
|--|-----------|----|-----|---------------|
|2 |格式代码 | S | 2 |“99”,见正文7.2 |
|--|-----------|----|-----|---------------|
|3 |主账号 | S |13-19|见正文7.3 |
|--|-----------|----|-----|---------------|
|4 |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正文7.4 |
|--|-----------|----|-----|---------------|
|5 |国家代码 | S |1或3 |FS或“156”,见B.2.1|
|--|-----------|----|-----|---------------|
|6 |货币代码 | S | 3 |见B.2.2 |
|--|-----------|----|-----|---------------|
|7 |金额指数 | S | 1 |见B.2.3 |
|--|-----------|----|-----|---------------|
|8 |周期授权量 | S | 4 |发卡机构自定,见B.2.4 |
|--|-----------|----|-----|---------------|
|9 |本周期余额 | D | 4 |见B.2.5 |
|--|-----------|----|-----|---------------|
|10|周期开始日期 | D | 4 |YDDD,见B.2.6 |
|--|-----------|----|-----|---------------|
|11|周期长度 | S | 2 |见B.2.7 |
|--|-----------|----|-----|---------------|
|12|密码重输次数 | D | 1 |见B.2.8 |
|--|-----------|----|-----|---------------|
|13|个人授权控制参数 | D | 6 |另行规定,见B.2.9 |
|--|-----------|----|-----|---------------|
|14|交换控制符 | S | 1 |见B.2.10 |
-------------------------------------------

-------------------------------------------
| 字段 |D=动态| 字段 | |
|--------------| | | 备注 |
|序号| 名称 |S=静态| 长度 | |
|--|-----------|----|-----|---------------|
|15|PAN的TA和SR | S | 2 |见B.2.11 |
|--|-----------|----|-----|---------------|
|16|SAN-1的TA和SR| S | 2 |见B.2.12 |
|--|-----------|----|-----|---------------|
|17|SAN-2的TA和SR| S | 2 |见B.2.13 |
|--|-----------|----|-----|---------------|
|18|失效日期 | S | 4 |YYMM,见正文7.6 |
|--|-----------|----|-----|---------------|
|19|卡序列号 | S | 1 |见B.2.14 |
|--|-----------|----|-----|---------------|
|20|卡保密号 | D | 1 |见B.2.15 |
|--|-----------|----|-----|---------------|
|21|SAN-1 | S |最大12 |见B.2.16 |
|--|-----------|----|-----|---------------|
|22|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正文7.4 |
|--|-----------|----|-----|---------------|
|23|SAN-2 | S |最大12 |见B.2.17 |
|--|-----------|----|-----|---------------|
|24|字段分隔符 | S | 1 |“=”,见正文7.4 |
|--|-----------|----|-----|---------------|
|25|传递标志 | S | 1 |见B.2.18 |
|--|-----------|----|-----|---------------|
|26|加密校验数 | S | 6 |另行规定,见B.2.19 |
|--|-----------|----|-----|---------------|
|27|附加数据 | D |可变 |见正文7.9 |
|--|-----------|----|-----|---------------|
|28|结束标志 | S | 1 |“?”,见正文7.10 |
|--|-----------|----|-----|---------------|
|29|纵向冗余校验位 | D | 1 |见正文7.10 |
-------------------------------------------
用途:标明可以处理由银行卡产生交易的国家。
格式:3位数字或1个字段分割符(FS)。
内容:“156”——中国(见GB/T 2659);
FS——表示国家代码不在第3磁道上编码。
用途:标明结算时使用的货币类型。
内容:见GB/T 12406。
用途:决定周期授权量(B.2.4)与本周期余额(B.2.5)两字段的基值。
内容:表示周期授权量(B.2.4)与本周期余额(B.2.5)两字段必须乘以10的一个幂
指数的值,以此表示货币金额。
B.2.4 周期授权量
用途:表示在一个周期内累积交易不能超过的金额。
内容:由发卡行自定授权量。
B.2.5 本周期余额
用途:表示当前周期内的可用金额。
内容:在新的周期开始时,该字段等于周期授权量(B.2.4),消费后逐次递减,余额
B.2.6 周期开始日期
用途:表示一个新周期开始的日期。
格式:YDDD形式的4位数字,其中:
Y——年度最后一个有效字符。
DDD——年度内天数的顺序号,其范围为001-366。
用途:表示所有交易的累积值不能超过授权量的时间期限。
内容:00——本周期余额只能减少,但不能重置的一种银行卡;
01~79——本周期的天数;
81——周期为14天;
82——周期为半个月;
83——周期为一个月;
84——周期为三个月;
85——周期为六个月;
87~99——保留,待分配。
B.2.8 密码重输次数
用途:记录允许未成功输入密码的次数。
内容:该字段在发卡和正确输入密码时被赋初值,初值由各发卡机构自定义;当输
入密码不正确时该字段减1。
B.2.9 个人标识代码控制参数(PINPARM)
用途: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性能。
内容:保密算法由各发卡行自定。
B.2.10 交换控制符
用途:标明银行卡适用于交换的范围。
2——限制在国内、跨系统交换
3——限制在省内、跨系统交换
4——限制在市内、跨系统交换
5——限制在国内系统内交换
6——限制在省内系统内交换
7——限制在市内系统内交换
8——管理卡,不适用于交换
B.2.11 主账号的账户类型(TA)和服务约束(SR)
用途:定义主账号(PAN)的账户类型和可提供的服务。
内容:a.第1位数字——账户类型
0——主账号(PAN)未在第3磁道上编码
4——适用于多种账户类型的通用账户
5——付息现金或支票账户
9——发卡行内部使用,但不能交换
b.第2位数字——服务约束
2——无销售点(POS)服务
3——无现金和销售点(POS)服务
8~9——发卡行内部使用
B.2.12 第一辅助账号的账户类型和服务约束
用途:同B.2.11中的定义一致,但此字段内容涉及第一辅助账号(SAN-1)
(B.2.16)中包含的账号。
内容:同B.2.11。
B.2.13 第二辅助账号的账户类型和服务约束
用途:同B.2.11中的定义一致,但此字段内容涉及第二辅助账号(SAN-2)
(B.2.17)中包含的账号。
内容:同B.2.12。
B.2.14 卡序列号
用途:区别具有相同主账号(PAN)的卡(同时或连续发行)。
内容:由发卡行定义,在最初发卡或卡失效后换卡时赋值。每次增加卡或发新卡
B.2.15 卡保密号
用途:用于建立磁条所含数据与物理卡的联系。
格式:字段分隔符(FS)。
内容:FS——表示卡保密号字段不在第3磁道上编码。
B.2.16 第一辅助账号(SAN-1)
用途:标明第一个可选用的辅助账号。
格式:最大12个字符。
内容:由发卡行酌情使用。长度为0时,表示不使用第一辅助账号。
B.2.17 第二辅助账号(SAN-2)
用途:标明第二个可选用的辅助账号。
格式:最大12个字符。
内容:由发卡行酌情使用。长度为0个字符时,表示不使用第二辅助账号。
B.2.18 传递标志
用途:提供可减少传送交换信息长度的功能。它表明交换信息是否包含附加数据
内容:0——包括所有附加数据
B.2.19 加密校验数(CCD)
用途:通过使用加密公式提供一种校验该磁道上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内容:加密方法由各发卡行自定。

整体套餐也比联通的更贵.让很多用户都吐槽移动只顾着赚钱.而且老用户已经提高套餐费用很简单;但想取消套餐或者降低套餐费就很费劲!这点也让很多人不满;

不但如此.移动的套路也是很多.让网友都直言是防不胜防.话费在不知不觉间就溜走了!

就比如新用户开户的时候.移动会强制送你一个三个月的咪咕视频.三个月内是免费的;三个月后可以取消;你想不要都不行,

最近!移动又搞了一个新花样,就是固定套餐的收费时间发生了改变,根据尾号进行收费.具体的操作就是每月1号收取尾号1.6号码的固定套餐费用;2号收取尾号2.7号码的固定费用。3号收取3!8固定套餐费用!依此类推;

可能这个政策让人想到了单双号限行!但对于这个在套餐收费时间上做文章的新花样,还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移动这次又是什么套路,毕竟以前套路太多;让大家都有些害怕!

其实这一次只是调整了收费周期,对于我们的套餐资费并没有变化。

可能对目前的移动来说。更多的心思应该花在如何留下老用户身上;毕竟如今携号转网已经越来越近了.

“闪付”功能无须申请。是银行默认为持卡人开通的基础功能。与此同时。2018年6月1起!中国银联联合各成员机构对闪付银行卡的单笔限额进一步提升,从原来300元提升至1000元, “闪付”为持卡人交易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忧这种支付模式会产生各种风险。

“闪付” 是银联推出的非接触式支付产品及应用;具备小额快速支付特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或服务后!确认相应金额;用具备“闪付”功能的银行卡轻触POS机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主要覆盖日常小额快速支付的商户;包括超市.便利店,百货。药房,快餐连锁等零售场所; “闪付”卡采用金融IC卡;较传统的磁条卡,IC卡不易被复制。且想要通过改装非接触感应式POS机的犯罪成本较高!技术上更为安全.但“闪付”从本质上仍为追求交易高效便捷!交易过程不再需要密码及签名传统验证方法!当卡片丢失而未采取挂失措施前!被他人“借卡”盗刷的危险性更大。

发卡银行,中国银联,POS机,闪付,持卡人

使用“闪付”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持卡人在充分了解并选择使用“闪付”业务时!可以从申请;日常使用及盗刷后维权三个阶段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 日常使用须知;功夫在日常。在“闪付”银行卡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首先安全保管自身银行卡!不要随意转借他人;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时刻注意卡片的使用是否存在异常,要谨慎查看收回卡片是否为自己的银行卡;其次;建议持卡人开通交易银行卡的短信提醒功能;及时掌握使用动态;若长期不使用.建议及时向银行申请注销。避免隐患。

· 盗刷后的维权。在出现“闪付”银行卡盗刷后,持卡人切莫慌张,及时通过挂失;报警;索赔及诉讼四步走;持卡人能有效追回资金损失;

第三步.若发现在银行卡丢失后挂失前已经有账内资金损失。持卡人在挂失后应立即致电发卡银行客服;按照发卡银行流程申请赔付;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赔付金.对于挂失之前72小时内发生的小额免密免签交易盗刷提供了失卡保障服务!银行为持卡人挂失前72小时内被盗刷消费金额提供赔付; 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累计赔付10000元;卡片丢失后发卡银行会按照约定流程进行调查取证!持卡人需根据银行要求提供申请材料;一般包括持卡人身份证明,银联卡交易否认声明等;正常情况下;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各银行赔付资金将于3至30个工作日不等返回至持卡人指定账户,不同发卡银行赔付时限有所差异,具体以发卡银行解释为准.

原标题:银行卡上有这个标识的要注意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和钥匙,最多加一个银行卡就可以了,尤其是年轻人居多。仅带一部手机出门就可以随意买买买。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手机里都绑定了银行卡,习惯了手机支付,省时、便捷。的确,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可是同样的,也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是否想过如果如果手机丢了,那么你丢失的仅仅只是一部手机那么简单吗?

有人会说我手机设置了指纹,丢失了也不怕信息被盗,也不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错了。虽然设置了指纹,增加了安全,但是仅仅是为犯罪分子增加了一道门槛而已,现在科技这样发达,你的密码锁屏,指纹解锁难道能难的了他们吗?但是有这个设置还是必要的,最起码当你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手机丢失,可以争取补救措施时间。

同时,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观察过你们的银行卡,注意没注意到银行卡上增加了两个字“闪付”,Quick Pass闪付这两个字代表着你的卡如果丢失了就相当于直接丢钱了。因为有这两个字的银行卡具有小额免密免签闪付功能。

根据中国银联的公告显示,自2018年6月1日起,中国银联将于各成员机构联合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进行优化,届时银联芯片借记卡、信用卡的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由300元上调至1000元;这项业务一般在你办卡时直接已经开通了,这项业务开通并不需要征得持卡人事先同意。

是否曾经你在买东西刷卡时并未输入免密就直接支付了呢?当时是否曾感叹过真是方便啊,可是其中的隐患你是否考虑过呢?

同样的微信和支付宝也有小额免密功能,你是否已经开通了呢?小编建议,如无必要,还是要关闭微信、支付宝以及绑定银行卡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防止手机丢失后被人有机可乘!

下面提供下支付宝关闭的方法:

打开支付宝—然后点击“我的”—再点击右上角的“设置”—进入设置页面后,点击“支付设置”—再点击“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功能,将里面的小额免密支付关闭即可。

微信关闭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的“我”然后打开“钱包”,

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支付中心”

然后打开“支付管理”---再点击“自动扣费”,你是否已关联开通自动扣费功能,点击

同时如果手机丢失或被盗,要迅速挂失和补办手机SIM卡,防止通过手机校验码更改密码;其次致电相关银行进行挂失银行卡,也可通过登录网上银行,错输入3次密码进行当日冻结网银,为争取追回损失争取时间;

此外,对于支付宝账户,可以拨打95188解除支付宝绑定;微信账户,可以登录/冻结微信账号。并及时告知亲友,防止犯罪分子诈骗亲友钱财。

虽然现在有着很多的便捷功能,但是风险不可忽视,安全和便利共存,就要继续完善技术和流程,充分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毕竟,挣钱真的不容易啊!小编虽然银行卡里仅有66.66元,可是我也关闭了这项功能,你呢?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品标识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