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析跨境电商物流渠道扶贫如何做好渠道、产品、物流等方面???

   新华网重庆1月2日电 最近,国家级贫困县武隆后坪乡2万斤雪莲果滞销,愁煞果农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后,让人揪心。不过这样的情况今后将会得到改善,日前,由重庆市商务委指导,重庆市电商协会、重庆市网商协会组织,近40家电商企业共同发起的重庆市电商扶贫联盟正在筹备中,1月5日将在解放碑商圈步行街举行的重庆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启动仪式上宣布成立。同时,重庆将从市级商务发展资金中切块近1亿元用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重庆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模式

  近年来,重庆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不但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还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预计今年全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00亿元,其中帮助贫困户销售农村产品6.1亿元,带动3.51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为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我市将加快推进“七个全覆盖”,即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全覆盖、贫困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全覆盖、深度贫困乡镇产地集配中心全覆盖、主打农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电子商务企业对口帮扶全覆盖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

  为推动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今年发布的《重庆市深化实施电子商务扶贫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贫困地区要形成较完善的电子商务扶贫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扶持电子商务扶贫示范网店500个以上,贫困地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5%以上。

   1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纳入示范县

  农村电商也正在成为重庆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重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已全部纳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范围。通过努力,重庆已建成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1425个,贫困村覆盖率达到74.26%。电商也给许多贫困户带来了创业就业机会。据统计,重庆通过组织贫困户开设网店、发展网上村庄等方式进行创业,3.3万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创业就业。下一步,重庆将从市级商务发展资金中再拿出近1亿元,用于支持各区县特别是14个国家级贫困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资金将重点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帮助贫困群众利用电子商务实现脱贫增收。

   发起成立重庆电商扶贫联盟倡议

  为进一步发挥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创新引领作用,畅通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渠道,在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的指导下,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重庆市网商协会、重报电商物流、重庆移动12582基地、农业银行、阿里巴巴重庆公司、京东集团重庆公司、重庆苏宁云商、猪八戒网、华龙网、大渝网、有赞、香满圆、商社电商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重庆市电子商务扶贫联盟”的倡议,重庆市范围内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电商企业均可参加,电商平台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具有电商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等。

  联盟宗旨为履行社会责任,奉献企业爱心,深化实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创新电子扶贫模式,建立高科技帮扶机制,利用电子商务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扶贫,扶真贫,为重庆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联盟的主要任务为:一是进行体系建设,在贫困地区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金融网点、培训网点;二是开展产业培育,在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民俗、手工艺等网络商品生产基地,打造电商产业园、电商镇、电商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三是进行网络营销,利用各成员单位的电商平台及渠道,销售和宣传推广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及乡村旅游服务;四是组织消费扶贫,引导企业职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到贫困地区定点消费,采购、认养、认购农特产品等,开展公益性扶贫活动。(邓渝佳)

  电商带头人刘一君(左)正在收购村民的土特产。通讯员 李世洪摄

  重庆日报讯 9月11日中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马鹿村的电商服务站,“站长”刘一君将村民送来的鸡蛋、干竹笋、干豇豆等一一打包后,便招呼大家坐下来商量“大事”:共同组建线上君姐生态农场。

  现年50岁的刘一君,原来是当地首批发展土鸡的养殖专业户,如今又成了网上月均销售额达4万元的电商带头人。在她的影响下,桥头镇已有150余户贫困户养殖土鸡10万余只,500多户村民的滞销山货变成了热销网货。

  石柱县201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陆续有1000多名农民投身电商创业的大潮。两年来,这些“触电上网”的农民不仅将网店经营得“风生水起”,还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脱贫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通“农产品上行”瓶颈

  石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他们着力培育了石柱辣椒、石柱黄连、石柱莼菜等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农产品。但是,受交通运输、信息不对称等种种因素影响,不少农民的土特产成为滞销货。

  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农特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帮助农民搭上“电商快车”,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关键要解决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平台、物流、营销‘三大硬件’问题。”石柱县商务局局长钱林告诉记者,为实现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触网,石柱已逐步建成了一个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

  首先是电商平台打造。在县城,石柱县投资500万元,在县城区时代广场商业中心建成约1000平方米集创业、培训、孵化、政策咨询、农产品品牌培育和营销、数据收集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农村,全县建成具有网上代销代购、代收代发及其他增值服务功能的乡镇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182个,实现乡镇级服务站全覆盖,村级服务站点覆盖率为75%。

  其次是畅通物流渠道。近两年,石柱县出台了电商扶持政策,将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功能融入电商服务站点,大部分站点实现了“农村物流电商”二合一服务功能,并对农产品上行物流每单补助3元。目前,该县已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县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成农村物流配送站点150个,设置农村物流配送专线3条,配置农村物流车43辆,乡镇级物流覆盖率100%。

  第三是开辟营销载体。在石柱本土电商平台,该县建成200平方米集农产品线下展示、展销、体验和线上交易“四位一体”的石柱电商特色馆,负责筛选、收集、包装全县农特产品,实现由山货向网货的转变。

  培育农民电商带头人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村电商的“三大硬件”问题解决了,“触电上网”的农民有了大展拳脚的天地。

  “以前,土鸡能不能卖出去,心里完全没有底。没想到,网上卖土鸡,好卖价更高!”说起“触网“后的变化,桥头镇的刘一君喜不自禁。最近,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建一个“君姐生态农场”,把村民召集“入伙”,把各家各户的农产品在网上“直播”,让顾客可随时关注及跟进农产品的长势等。

  在三星乡石星村的电商服务站,“站长“付小丽卖的农产品有个统一的名字“三星牌”,如,三星香米、三星土鸡蛋、三星水果等。去年,付小丽通过淘宝及微信平台,为全乡农户销售鸡蛋5万余枚,香米50吨以上,月均营业额5万元。

  而大歇镇双会村电商服务站更具特色。“站长”——返乡创业农民向学明打造了一个集农产品仓储加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物流配送、培训孵化、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目前,他开办的“象先生农庄”、“向大姐生态农家”淘宝店,通过订单式营销,直接带动500户贫困农户种植花生、生鲜蔬菜等1000亩,目前月均网销额超过3万元。

  钱林介绍,近年来,石柱县在31个乡镇(街道)孵化、培育了200多个电商带头人。今年1-8月,石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网销额达2.8亿元。

  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为促进电子商务更快发展,充分发挥电商企业对扶贫攻坚的带动作用,切实解决石柱县电子商务企业融资难问题,石柱县商务局与三峡银行石柱支行开展合作,实施了“电商富农贷”项目,推进电商精准扶贫。

  “电商富农贷”项目是这么操作的:石柱商务局安排“电商富农贷”风险补偿金50万元,存入三峡银行石柱支行专用账户,用于2017年电商企业贷款风险增信试点。三峡银行石柱支行以风险补偿金为本金,发放最高不超过风险补偿金10倍的“电商富农贷”借贷款。而每户融资会员须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以上,且当年收购、销售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总额比例不低于融资总额的80%,单户金额当年不低于3000元。届时,石柱商务局将对“电商富农贷”符合相关条件的融资会员,按贷款利息的60%给予补贴。

  截至目前,石柱已有10余家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站提交了相关资料,贷款总额约230万元。项目实施后,预计带动发展电商企业和服务站点20余家,带动农产品基地1000亩以上,可实现销售额800万元以上,带动1000户贫困户增收。

  除此之外,石柱还创新实施了“远山结亲,智慧农场”电商扶贫模式。该县在中益乡、沙子镇、桥头镇开展首批试点,通过“远山结亲电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农户数据库,引导城市消费家庭(包括消费团体)与农户“在线结亲”、“精准帮扶”,从而建立“一对一”的生态农产品供给关系。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或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跨境电商物流渠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