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2018北京每套房平均总价买套房,在总价一样 或者是差不多的情况下,是买南五环外的新房还是买北三环的二手房?

房屋信息 安居客提示:非安选房源,在售状态请与经纪人确认 房屋编码: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8日

2个卧室朝南带阳台落地窗次卧客厅朝北落地窗带阳台观花园3室2卫南北通透*本满五年2004年建成,南边两个大卧室,分别都有各自的阳台,南边采光充沛,餐厅、客厅、15平米的小卧室都朝小区里,小区里就是中心大花园,两个卫生间都比较大,使用方便。

2006年才装修完,真正开始住是2010年左右,平时就夫妻两个人住,因为儿子一直在国外,国外留学9年,刚刚回国,所以房子保持的可以说确实不错,提包就可以入住了。

房子干干净净的商品房,没有*,满五年了,并且在北京就这么一套房。能节省大笔开销,适合买了就居住。

满五年,也是业主仅有的住房,3梯9户,纯高板楼结构,套内面积大感谢您阅读我的帖子,我是中原地产房产经纪人负责广安门片区。楼盘(朗琴园、远见名苑、恒昌花园、新纪元、红居街10号院、小红庙、西豪逸景、等),熟悉当下所有在售房源。愿以我的真诚与专业获得您的信任与认可,为您找到合适舒服的房子。工作中、我认真、踏实、负责。用心去关注每一个细节。签约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我相信我会带给您一个与众不同的购房旅程。

103947元/平米比本小区

默认为参考首付和参考贷款,您可以更换下面选项获得自己的专属贷款详情

商业贷款是以银行信贷资金为来源向购房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公积金贷款是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享受的贷款,国家规定,凡是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均可按公积金贷款的相关规定申请公积金贷款。

是指所贷款的额度总额占房款总额的比例。按揭成数=贷款的额度/房款总额

备注:本房为满二唯一,免收营业税(如非普通住宅,需收取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税费由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构成。具体税费因房源不同有差异,详情请咨询经纪人。

  央视网消息:孩子上学,家长们永恒的话题。

  为了抢占心目中的起跑优势地位,不少家长未雨绸缪、各显神通……目标只有一个,把孩子送进一个“好学校”。大家对“好学校”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但只要能进,什么都值得。

  今天,有5位北京家长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这些家长的孩子都不大,6岁以内。他们中,有人早早就为孩子规划了未来20年的求学路径;有人为了心仪的幼儿园举家搬迁;有人花高昂费用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却后悔了……

  “步步惊心”,有家长这么总结道。

  “未来20年的求学路径,都为他规划好了”

  故事分享人:豆豆妈妈 32岁 全职妈妈

  我是一个二胎妈妈,小儿子出生后,家里前前后后换了不下10个阿姨,都不是太满意。很多阿姨不愿意同时照顾两个小孩,不上心。花钱难买心安,孩子爸爸又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在国外,我就干脆辞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到现在也快两年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上心。小儿子还小,不到2岁,目前主要是给4岁半的大儿子豆豆做了规划,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阶段。

  国内的基础教育好,这一点是我和家人、朋友的共识,我也不放心他太小就出国。“幼升小”这第一个关卡,我希望豆豆能进入和房子对口的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书,这所学校曾邀请过两院院士、航天英雄来上“开学第一课”。如果与它失之交臂,那我们就上私立小学。我打听了一下,一年学费大概10万元。在孩子的教育上,只要能力允许,就不会过多考虑钱的问题。

  中学阶段,我只为豆豆定了一个目标——“海淀六小强”,任何一所都可以。这六所中学是海淀区基础教育至高无上的王者,是无数北京家长望眼欲穿的期待,我也不例外。有一个朋友,已经举家移民加拿大了,但考虑再三还是把孩子送回国内读小学,也想孩子以后可以进入这些中学念书。

  另外,我和孩子爸爸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希望孩子在国内念完大学本科后,也能到外面去看看。豆豆2岁半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到了私立幼儿园上小托班。园里有外教,现在豆豆的英语水平还不错,基本的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孩子一天天长大,沿着预定轨迹往前走。但作为家长,总是会有各种焦虑。现在最焦虑的事情就是,对口中关村第一小学的那个房子属于“四老房产”,听说这种情况录取顺位靠后,孩子很有可能被调剂到其他学校。虽说也做了“不行就上私立小学”的准备,但还是很发愁。

  “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就为了孩子念书”

  故事分享人:花花妈妈  37岁 广告从业者

  我们家在西南三环,上班单程也就四十分钟。后来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就把房子租了出去,一家人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每天要花3个小时通勤。

  其实搬家之前,楼下就有一家幼儿园,接送方便,学费也便宜,一个月就一千多,但我还是打定主意把孩子送到了现在读的这个幼儿园,学费一个月六千多。

  可以说,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不小。但考虑最多的,还是幼儿园教育理念合不合。小孩还有一个月就满4岁,在这个阶段,我更看重的还是自信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不希望他像复制品一样,没有个性。

  当时有朋友推荐了这所学校,我还专门买了他们老师出的书回来研究。他们推崇的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成长的理念,我很认同,家人也支持,就把孩子送过去了。

  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之前因为一次和大孩子的冲突,他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有点怯怯的,害怕和人接触。但这一年我发现,他慢慢地“大胆”了起来,内心逐渐变得强大。会在发现两个小朋友争抢木马时,主动上前去说,“要排队,请等候”。

  再过两三年,孩子该上小学了,作为家长,总是会想着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为他铺好路。我看中了朝阳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可能会把房子卖了,在跟学校对口的小区买一套。

  “孩子8个月,想着赶紧把郊区别墅卖了去西城买房”

  故事分享人:小梓爸爸 35岁 外贸从业者

  我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外地,在北京辛苦打拼好些年,有了户口也有房子。今年有了孩子,小名小梓,刚刚8个月。

  虽然孩子还小,但趁早做准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一直都有关注各种政策的变动,知道买所谓学区房、一对一择名校并不容易实现。

  西城区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每所学校的实力都不弱,即便实行“多校划片”,上不了这所名校,还有其他的名校可以上。所以我和妻子计划着,这两年就把房子换到西城区去。

  当然,也有一些资产配置上的考虑。曾经,我在西城区也有过房子,那时候还叫宣武区,是我在北京的第一套房。之后改善住房,换过两三次房子,不过一直都只有一套。现在房子在昌平区,六环外,但面积比较大,算上院子等七七八八的,大概有四五百平方米。

  之前每一次换房,都是面积越换越大,但这一次换房,肯定只能往小了换。目前看上的那些地段,房价都不便宜,前阵子看是十几万一平,我们打算就换一个四五十平的房子,“老破小”也无所谓。自己另外租个舒服一点的房子住就好。

  当然也考虑过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从经济层面来考虑的话,换房争取一个公立名校的入学名额,加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的费用,估计跟私立学校也差不多,说不定还贵一些。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把学习基础打得牢固一些。

  “把孩子送到了名人子女扎堆的国际幼儿园,后悔了……”

  故事分享人:小美妈妈 40岁 媒介策划

  我的女儿今年5岁半,已经上过3所不同的“学校”了。

  上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很有名的国际幼儿园,有不少名人的子女都在那里念书。学校离家近,条件也不错,活动场地大,有游泳池,然后课程设置也挺丰富,请了很多外教来作全天教学。

  当时了解了一下觉得各方面都挺好,就把孩子送过去了。学费不便宜,大概一个月12000元。但是上了两年之后,我就觉得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感觉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比如英语,基本上不太会说,更别提什么数学、语文了。这个时候已经快5岁了,我就着急了,因为这样以后上小学肯定会有困难。

  我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出国留学的,所以小学优先考虑的还是国际小学,但好的国际小学门槛都不低,有一道道笔试、面试关,而且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闯。

  就在我为此焦虑的时候,邻居推荐了一个双语学前班,是比较小型的,我就让孩子体验两周后自己做决定,结果她毫不犹豫就选择要去,这是我们第一次转学。入学没多久,孩子就开始张口说英语,也会写拼音,认简单的汉字,做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去年,孩子报考了两所国际小学,竞争都挺激烈的,几百个孩子中录取几十个,最后考上了其中一所。现在已经开学了,因为还不满6周岁,所以要先上一年学前班。

  “家长们建了个群,天天在里头互相吓唬”

  故事分享人:德德妈妈 36岁 新闻从业者

  我的孩子小名德德,今年6岁,刚刚幼升小。开学前,幼儿园老师很体贴地给孩子们上了几堂幼小衔接体验课,让孩子们提早了解小学的上课模式。德德很期待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对我来说,就是持续数月的升学焦虑暂时告一段落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给孩子报名的这所小学也是我的母校,一所坐落于西城区的百年老校。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儿,是我爸揣着户口本、领着我去学校作了个登记,然后就回家等开学了。当时肯定想不到,20多年后,孩子幼升小会经历一番“步步惊心”。

  一个学校的学位就那么多,能不能上还得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绑定。我家房产证上是孩子姥爷的名字,户口本户主也是,大家都说这样的情况录取顺位会靠后。现场报名那天遇到了一个家长,说是前一天刚刚作了户口本户主变更,把“适龄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从“祖孙”改成了“父子”,只为了顺位能靠前一点。

  我们家也差点就改了。填表的时候,看见最底下有行小字,“请核实信息的真实准确,否则将影响孩子正常入学”,一笔一划都格外慎重,生怕填错了孩子就没学上了。紧接着就是最难熬的“等通知”,手机不敢关、什么骚扰电话都接,生怕错过学校的电话。每天还盯着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的网站刷,就跟春运抢票似的。

  德德幼儿园同学里,有7、8个人都报了这所小学,我们几个家长就建了一个微信群,互通消息。“这些家长接到电话说不能入学”“什么情况?你们都收到通知了?”……隔三差五,群里就会出现几次类似的对话。那段时间,几乎任何一条小道消息都能让我绷紧神经。

  差不多1个月后,我才盼来了好消息,迫不及待发了一个朋友圈,“5月上网登记,6月学校登记。一句7月12日前出结果,刷了一个月页面,终于从尚未入学刷成了等待下一步审核。虽然还不是录取通知,也开心。熬友们加油。”第二天,德德和他的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入学通知书。家长们在群里互道祝福,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以上均为真实故事,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文/蔡纯琳 绘图/石天馨 采访/蔡纯琳 刘禛 孟利铮 李姗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北京每套房平均总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