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坑了中兴坑华为和华为

这正说明华为,中兴的强大。如你是狗屁谁懒得理你?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1:04:42&)
0字(1479/21)
( 11:38:59)
322字(50/0)
( 11:16:19)
11字(65/1)
( 11:32:40)
49字(69/2)
( 18:34:58)
24字(12/0)
( 11:33:41)
14字(64/0)
( 11:11:41)
16字(70/0)
( 11:10:20)
( 11:09:38)
23字(61/3)
( 11:19:45)
33字(70/1)
( 11:20:57)
25字(61/1)
( 11:25:19)
41字(57/1)
( 11:37:13)
22字(18/0)
( 11:14:24)
25字(68/1)
( 11:14:59)
17字(57/0)
( 11:10:52)
12字(71/0)
( 11:09:25)
36字(54/1)
( 11:15:30)
32字(63/0)
( 11:08:13)
18字(64/1)
( 11:11:44)
24字(68/1)
( 11:16:58)
16字(85/1)
( 11:29:45)
33字(6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从中兴到华为被调查,合规到底是个什么鬼?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目前并不清楚司法部的调查进展到了何种程度,也不清楚联邦探员正在调查的具体指控是什么。华为发言人对此未予置评。
这是继处罚中兴之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的又一次出手。沸沸扬扬的中兴通讯事件也成为了中兴通讯重塑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契机。调查事件之后,中兴通将合规管理提升到新高度。
4月22日晚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自愿性公告称,中兴通讯吸取过去在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教训,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合规工作,把合规视为公司战略的基石和经营的前提及底线。
中兴事件也暴露了一些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快速推进,但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对合规风险重视不够和应对不力等,导致国际化经营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积极主动应对合规风险,才可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这个不被重视的“合规”,到底是什么鬼?
有的将“ 合规”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就是违规。仅把合规视为法律事务是不准确的,其实合规更像是一种行为科学。
合规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每个公司的合规部门名字看起来差不多,但做的事情是千差万别。例如自己做基金投资方面的合规,就不一定知道反洗钱的合规怎么做;做证券公司开户的合规,也不一定了解投行里的合规;美国的合规人员,可能不明白中国的合规架构;即使像香港和新加坡这种合规的大框架相似的情况下,申请牌照的细节也是千差万别。
合不合规,又怎么监管?
以金融为例,业界通常把金融监管类型分成三类:
(1)机构监管:以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同机构作为划分监管权限根据的监管。例如一家券商公司,只能做证券业务,而不可以做投行、资产管理等业务。
机构监管是金融分业经营状况下最自然的一种监管方式,也是目前为止金融史上最主要的监管方式,分类清晰,监管方便。我国的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体系就是这种监管方式。
(2)功能监管:以金融机构从事的不同业务、提供的不同产品类别或服务、履行的不同功能作为监管依据,即同类的金融业务由相同的金融机构监管。
功能监管是以相似的产品或业务受到类似的监管,而不是以机构本身作为划分。
(3)目标监管:不论金融机构的性质或者产品功能如何,用统一的方针政策进行多元化的监管。德国、韩国、新加坡是这种监管方式。
这三种监管虽各有利弊,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通常会交叉一起使用。例如当今的美国就是机构监管加功能监管。
国内和国外的公司,他们的合规有什么区别?
仍以金融为例,现在的资产管理两极分化:一边是大而不倒的外资,一边是小而灵活的中资。大家通常在这两个极端选择:如果需要非常灵活的处理方式,选择小型的中资;如果需要规模,选择大型外资。
从这个角度看,合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对于灵活的中资,合规人员重点需要熟知市场规则,熟知灰色地带,灵活的绕开监管,尽快的让公司走在其他小公司的前面,从而有时间上的优势。而大型跨境机构涉及到的国家、产品较多,需要非常非常的小心谨慎,且大公司通常被盯的更紧,监管部门罚款也喜欢从大公司入手,毕竟大公司杀鸡儆猴效果更好。
合规部门掌握了多少秘密?
举个例子。
假如你违反《证券法》规定,借用你对象或者其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名义开立股票账户进行股票买卖,公司的合规可能查不到,但是证监会一旦发现登陆IP不对或者其他可疑行为就事儿大了,甚至可能被驱逐出业界。
综上,不管对于公司还是个人,常在河边走,还请尽量不湿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华为与中兴通讯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华为与中兴通讯
《华为与中兴通讯》,分别从产品研发、市场攻伐、内部管理、国际开拓、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对两家巨头企业进行深入比较、分析,解秘这两个巨头企业的成功奥秘。
华为与中兴通讯同为电信行业的翘楚。前者崇尚狼性精神,军事化管理,国际化拓展,是通信界的最高的一面旗帜;后者以精准的市场嗅觉著称,秉承稳健的多元化路线,是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通信企业。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兴跳楼 vs 华为百万年奖,中年到底是谁的危机?!
导读:这不是你胜我负的传统商业竞争,而是时代潮流下的艰难抉择。
就在几天前,中兴一位42岁的研发负责人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在原本死寂的通信IT业界引发了剧烈的地震。
所有人都在关注、并且评论这一事件。众说纷纭中,同时步入中年的通信行业及众多IT工程师们,除了对逝者的哀惋之外,只剩下丝丝缕缕的无奈。
然而就在几天之后,另一个年底“惯例”信息却又让业界震撼:华为消费者业务提前发放年终奖,荣耀基层员工也可拿百万奖金。
据悉,此次个人奖金发放上不看职级。只要做出突出贡献,在这个新方案里13级员工也可以拿到23级员工的奖金。粗略估算下,华为23级员工的季度奖金也近百万元。
一方垂泪,一方庆祝。如果在狗血电视剧中,这或许更像两个商业对手一败一胜的经典演绎。然而每一个行业内的人都知道,中兴和华为,早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它们的今天,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注定的。
将中兴、华为称为兄弟企业绝不过分。
中兴、华为曾经并肩海外,对抗思科、阿尔卡特、朗讯等国际通讯巨头,甚至面对美国等政府的重重压力,联手为中国品牌打出了一片天地。
两者也同时跻身国内手机市场第一阵营“中华酷联”,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中兴与华为一道,达到了很多品牌无法企及的高度——全球第四。
甚至在某一段时间,中兴手机曾经作为国产手机代表,成为了第一夫人配机,在外交场合频频露面,甚至成为了“国礼”。
但走到了今天,华为可谓一路高歌,无论是通信本行、还是企业服务,还是消费业务,都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成为了中国品牌代表。
而中兴呢,通信业务萎缩,手机销量退出国内前五,甚至走到了资深研发人员被辞退、跳楼的窘迫境地。
有相同的崛起路径,相同的业务领域,也曾经具备相同的地位,结果却如此迥异。当我们追寻胜利者的脚步,不如回头看看落后的人选错了什么。
1992年,创始人侯为贵带领38位中兴元老共同创立中兴,开始从事通信产业。仅仅经过5年,中兴就在A股上市。2004年,中兴登录港股,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
中兴并没有满足,而是不断的开拓新的领域。2001年时,获得联通CDMA招标。在小灵通业务上,中兴也一时无两。
2007年,中兴CDMA打出国门,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前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2009年,更推出全制式九大品类40余款3G终端产品,成就“中国3G第一品牌”。
反观同期的华为,由于CDMA95项目失败,失去了进军CDMA的良机,只好转投WCDMA,并且预测错误小灵通市场,失去了一次发展良机。
而且在小灵通的巅峰时期,中兴也没有忘记进取,积极开拓手机业务。经过几年的潜心发展,中兴成为全球第六,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
此时的中兴,谁也不敢预测它的未来成就。但是成就了中兴的CDMA和小灵通,却恰恰成为了中兴的催命符。
小灵通让中兴体味到了“正确的选择”带来的好处,以及赚快钱的快感。逐渐对需要长期投入、潜心研发的业务线失去了兴趣。
从表象上看,中兴更加务实,重视现金流。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也让中兴发展中沉稳有余,进取不足,在时代大潮中逐步落后。
CDMA也是一个这样“正确的选择”。CDMA技术先进,国际上支持者众多,国内在联通支持下有了普及的市场基础。
然而到了2009年,3G时代到来,华为依托WCDMA的潜心研发,打败“0”报价的中兴,一举拿下31%市场份额,力压中兴的20%份额。支持,中兴在通讯领域开始被会全面压制。
到了今天,通信产业虽然不能说没落,但行业已经没有额外的红利,成为了彻头彻尾的传统产业。转型手机业务已经成为了中兴、华为等厂商的必然。
然而在创下“中华酷联”的名好后,中兴手机却迅速没落。IDC数据显示,2016年,中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下跌了36.5%,约为3560万台;另一份同样来自IDC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情况报告则显示,中兴并不在前五之列。
手机业务的萎靡,也反应在整体年报上。2016年度,中兴通讯的亏损额达到了约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23.57亿元。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的曾学忠表示,在功能机时代,中兴抓住运营商这个核心要素,成就了“中华酷联”;而在智能手机普及期,中兴依然在依赖传统运营商有渠道,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相比业务的问题,中兴高层的频频地震,显然更让业界感兴趣。
日,中兴通讯公司执行董事史立荣辞去了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及所担任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不再于中兴通讯担任任何职务。
3月14日晚,中兴通讯再一次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殷一民当选中兴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即日生效;原董事长赵先明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等职位。
4月5日下午,中兴通讯发表公告称,执行副总裁曾学忠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的书面辞职报告,并于当日生效;辞职后,曾学忠将不再于中兴通讯担任任何职务。
如果高层变动还能用“正常的人事变动”来解释,那么“中兴郭美美”事件,就让所有人有些目瞪口呆了。
2017年7月中旬,中兴通讯发布消息称,因涉嫌非法集资和职务犯罪,原工会主席何雪梅向公安机关自首,涉案金额过亿。
本来的“霸道女总裁”,堕落为“中兴郭美美”,加上频繁高层变动,或许可以折射出中兴通讯在发展上的种种问题所在。
中兴能否再次“中兴”,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作为每一个个人,或许可以从最近的事件中获得一些启示。
2017年,是名副其实的通信业寒冬。根据业内人士给出的数据,华为一年只放出了40个offer,而且在年中还爆出过“开除34+程序员”事件。
龙头企业华为尚且如此,中兴日子的难过可想而知。双方都没有承认自己在裁员,但业内所有人心知肚明。
在爆出“开除34+程序员”事件是,还是群情汹汹。而轮到42岁工程师坠楼时,除了开始的震惊,就只剩下了深深无奈:还能怎么样?
是行业危机么?行业危机不是今天产生的,何况通信行业只是失去了高速发展期的红利,不过是回到了“正常水平”,如基建、化工等等传统产业一样。
是中年危机么?如果看坠楼工程师履历,贫困农村出身,一路重点学校、985下来,进入华为、中兴,已经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是心理危机?如果一个人生赢家也有这样严重的心理危机,那么作为各个行业基础的广大从业者,可能有更多跳楼的理由。
或许,这不是行业危机,也不是油腻的中年人的危机,而是人生危机。
数千SaaS精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35个人到底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