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毒品”哪里可以搞到?

“那是一个本令我感到无比舒服的晚上,我在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里和我的准男友约会。整个晚上我只喝了一杯半的金汤力,并且我似乎从未放下我的酒杯。

“那杯酒很甜,令我很放松,我聊天聊得很开心。但我的记忆似乎停止于此了。

“当我试图回忆那晚时,我只能想起我的朋友在戏弄我、我在大笑,周围的人都显得无比高大。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起任何事情。”

这是纽约《The Cut》杂志中,一段关于女性在酒吧被人在酒杯中暗中投入了氟硝西泮后的描写。

氟硝西泮,医学上有安神镇静的效果,它还有一个名字——“蓝精灵”。

从今年5月开始,“蓝精灵”在多地出现。

今年5月22日,浙江奉化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在岳林街道梅里达附近一单身公寓吸毒。

民警现场突击检查,奇怪的是,两个90后的常规尿检结果为阴性,并未检测到吸毒情况。

其实,这两个年轻人正在吸食一种叫“蓝精灵”的新型毒品,连常规尿检也检测不出。

民警很快抓获了他们的上家,90后小江落网时,正在宁波鄞州一家酒店外面“做买卖”,身上藏着7粒“蓝精灵”。

突击搜查小江的出租屋,民警又发现了66颗药丸。

据三人交代,从今年5月开始,他们从网络上购买“蓝精灵”,通常会在KTV包厢内贩卖。

目前,这三个90后因涉嫌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

两三元钱成本价从日本海淘

仅仅不到一个月,“蓝精灵”又被民警在金华浦江发现。

今年6月,浦江民警接到线索,有人在网络上代购“蓝精灵”。

民警侦查发现,这些贩卖“蓝精灵”的犯罪嫌疑人,分布的地域很广,涉及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方。

犯罪嫌疑人小王落网后说,其实,他以前是一名微商。

今年年初,他意外发现一个发财捷径:从日本海淘一种处方药,“这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一板药有十粒,从日本过来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在网上很受欢迎,不用多做介绍,只要拍张图片发在朋友圈,就有人主动来问来买。”

民警侦查发现,“蓝精灵”的差价很离谱,在金华KTV等娱乐场所兜售时,每一板最先是卖120元,后涨到200元,最后到300多元。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专案组锁定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行政拘留5人。

在行动中,共查获涉案毒品“蓝精灵”1000余粒。

另外,8月初因在朋友圈贩卖新型毒品“蓝精灵”, 有9人被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吃完后,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忘记一切烦恼,如果混上酒食用的话,会让人兴奋、迷乱、醉生梦死……”

95后杭州人小江,偶然一次接触到“蓝精灵”后,逐渐成瘾,多次通过代购购买并服用该药。

资料显示,氟硝西泮有安眠、镇静、遗忘、肌肉松弛等作用,其中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

当这种成分和酒精一起合用时,会令肌肉过度镇静和精神运动损害,有时甚至会出现兴奋、错乱等反应。

办案的奉化民警说,氟硝西泮到了不法分子手里,他们会教唆购买者混着酒喝、或含在嘴里,“这就和吸食毒品一样。”

“蓝精灵”会不会一闻就倒

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小刘说,他对于“蓝精灵”早有所闻,含在舌头下,舌头就会变蓝,“还有,泡在酒水或饮料里,会轻微泛起蓝色,味道有点苦。”

“听说这玩意服用一粒后,就是挨一巴掌,你都可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时,大部分事情会忘记。对于女孩来说,喝了这种药,和裸体出行没差别,你在别人眼里,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滥用这类药物,和吸食冰毒等毒品一样,都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不容易被察觉。

在以往警方查获的案件里,发现有人故意把冰毒放进酒水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食,最后成瘾。

危害是第一代毒品1000倍

“蓝精灵”是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新精神活性物质在2013年《世界毒品报告》中首次被提出。联合国对其定义是,没有被联合国国际公约(包括《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单一物质或混合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

比如之前警方发现的笑气、恰特草、小树枝、跳跳糖等,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值得警惕的是,第三代毒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据了解,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像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

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因此,滥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

“绝命毒师”伪装各类管制品种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是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

现在,全球已发现的品种从2012年的7类251种增加到2017年的9类789种,报告发现的国家和地区由2012年的70个增加到2016年的107个。

但新精神活性物质繁殖能力超强。

境内外的“绝命毒师”们为逃避打击,一旦发现某品种被列入管制,就会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另一些人还会改变过去照单生产的固有模式,开始自主研发非列管品种并向外推销。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问题主要集中在欧美、俄罗斯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中国内地地区也有发现。

2016年,中国内地地区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

“由于具有更强的伪装性,使得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这种毒品”,这类物质多为海外代购或留学生等群体带入,吸食者多为青少年。

注意:毒品的伪装还有这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看过动画片《蓝精灵》的人都会对那些活泼、可爱的小蓝精灵有一个很好的印象。但是还有一种“蓝精灵”却不可爱了。那是一种新型毒品,其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

  从今年5月开始,“蓝精灵”在浙江多地出现。

  今年5月22日,浙江奉化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接到线索,有人在岳林街道梅里达附近一单身公寓内吸食毒品,警方现场检查后现场抓获2名吸毒人员。经过调查,这些人员正在吸食一种叫做“蓝精灵”新型毒品,其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

  根据掌握的情况,警方又成功抓获贩卖这类毒品的江某。目前,江某以及另外两名贩毒人员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了解,这起案件为浙江省首起贩卖毒品“氟硝西泮”案件。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根据线索,在岳林街道梅里达附近一单身公寓检查时,发现有多人涉嫌吸毒,其中当场抓获2名吸毒人员,但对吸毒人员进行常规尿检时却发现尿检结果成阴性,常规检测手段并未检测到吸毒情况。随后,警方根据对方手机内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吸毒人员正在吸食一种叫做叫做“蓝精灵”新型毒品,其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具有催眠、遗忘,镇定、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其中催眠和遗忘的作用更为显著,与酒精合用时可出现过度镇静、错乱等反应,危害性较大,被列入了毒品范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警方一方面继续抓捕其余吸食毒品人员,在锦屏街道弥勒一苑一出租房内抓获涉嫌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周某和张某,另一方面于当天晚上在鄞州区一酒店抓获贩卖毒品的江某,当场查获7颗“氟硝西泮”药丸,随后在其屋内又发现66颗药丸。经审讯,周某、张某、江某均交代了于今年5月底在奉化一KTV包厢内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目前,这三人因涉嫌贩卖毒品,已被刑事拘留。

  两三元钱成本价从日本海淘

  仅仅不到一个月,“蓝精灵”又被民警在金华浦江发现。

  今年6月,浦江民警接到线索,有人在网络上代购“蓝精灵”。

  民警侦查发现,这些贩卖“蓝精灵”的犯罪嫌疑人,分布的地域很广,涉及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方。

  犯罪嫌疑人小王落网后说,他以前是一名网上生意人。

  今年年初,他意外发现一个发财捷径:从日本海淘一种处方药,原本是给抑郁症患者治疗使用,这类药物具有兴奋作用。“这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一板药有十粒,从日本过来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在网上很受欢迎,不用多做介绍,只要拍张图片在网上发动态,就有人主动来问来买。”

  民警侦查发现,“蓝精灵”的差价很离谱,在金华KTV等娱乐场所兜售时,每一板最先是卖120元,后涨到200元,最后到300多元。事实上,“蓝精灵”包含很多“品种”,其他有相同作用的此类合成药物或物质,也叫“蓝精灵”,它们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专案组锁定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行政拘留5人。

  在行动中,共查获涉案毒品“蓝精灵”1000余粒。另外,8月初因在网上贩卖新型毒品“蓝精灵”, 有9人被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不容易被察觉。

  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有关人士说,“蓝精灵”是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值得警惕的是,第三代毒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据了解,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像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

  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滥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

  2016年,中国内地地区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

  “由于具有更强的伪装性,使得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这种毒品”,这类物质多为海外代购或留学生等群体带入,吸食者多为青少年。

摘要:至今我国吸食阿片的人逐渐减少,主要集中于吸食海洛因。而海洛因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泛滥的毒品,它的危害性也比鸦片要大,戒断症状更严重。

  看过动画片《蓝精灵》的人都会对那些活泼、可爱的小蓝精灵们有一个很好的印象。但是还有一种“蓝精灵”却不那么可爱了。那是一种毒品替代品,它有两个名称,一个叫速眠安,一个叫三唑仑,属于精神药物,县有镇静、催眠、抗、抗惊厥等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临床应用根广。因是蓝色片剂,经常被吸毒者滥用,所以被吸毒者美称为“蓝精灵”。

  为什么起这么好听的名字呢?因为根多吸毒的人都喜欢把它作为毒品的替代品。吸毒者长期吸毒后,对毒品的感觉已“钝化”,没有明显的欣快感,而且毒瘾会给吸毒者带来、焦躁、紧张、震颤等反应,而“蓝精灵”能较快缓和不良反应,并能引起某种舒适感,所以很多长期吸毒者喜欢滥用“蓝精灵”及安定、舒乐安定等药物,还有的在毒品“断顿儿”时就拿这些药品暂时替代。

  其实,诸如“蓝精灵”这类的精神药物更容易成瘾,而吸毒者服用它无疑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

  阿芙蓉其实就是罂粟,说它是芙蓉,是因为罂粟的花鲜艳夺目,古代最初把罂粟当做观赏植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毒品,也是现代制取的重要原材料。

  据史料记载,罂粟最早应该是从张骞通西域时,传到了中国。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就曾利用阿片做镇痛麻醉剂,直至清朝之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一直都是把鸦片当药物使用。清朝开始流行抽鸦片,近代由于提炼技术的发展,鸦片转变为海洛因。

  值得一提的是罂粟本身不是毒品,它只是毒品的原材料。但是种植罂粟在我国也是违法犯罪行为。至今我国吸食阿片的人逐渐减少,主要集中于吸食海洛因。而海洛因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泛滥的毒品,它的危害性也比鸦片要大,更严重。

  目前不仅有海洛因快脱技术、还有纳洛酮冲击疗法,再辅助心理康复治疗等,(戒断海洛因不仅要依靠者自身的意志力,辅助必要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的延长患者的操守器、提升彻底戒断概率。

  各位海洛因患者要注意,由于海洛因成瘾具有流行性、反复复发性和矫正困难性等特点,治疗这种依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前后连续的系统工程。很多机构宣传的极高戒毒成功率多指的是脱毒成功率,仅是完成了第一阶段,远非戒毒彻底成功。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精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