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8mm,10×肾结石15mmx8mm算大吗,板厚110mm跨度4.2×5.6m的板面中加两根隐形梁可以么?


毕 业 设 计(论文)


专业年级 05 级土木(2)班
本设计是对常熟海天综合科技楼的设计。 该科研楼的结构主体为四层结构,局部为五层。结构主体为钢框架结构,采 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 基础为独立扩展基础。结构设计考虑到了结构的抗震性 能,在有关地震效应计算时,主要参考国家现行规范。结构的计算的主要内容依 次如下:PKPM 软件计算初步选取构件尺寸,荷载的计算,内力的计算,构件的 验算,构件的连接设计,柱下扩展基础的设计。其中内力考虑了风荷载、地震荷 载、雪荷载等多种荷载,构件和节点的验算均考虑了有震及无震两种情况。 根据不同力的作用方式选择计算方法, 其中计算: 框架刚度采用 “D 值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风荷载作 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反弯点法。 计算中采用了一些合理的假定,如不考虑屋面结构找坡,当作平屋定计算, 从而使计算结构对称,可取一半结构,大大简化计算,且误差仅在 1.5%左右。 计算中注意对手算结果和电算结果的比较, 可以对软件计算和手算各自的特点有 更充分的认识。 在计算组合梁挠度时, 按简支梁简化计算。 计算组合板负弯矩时, 按单跨两端固支简化计算。 在具体的结构计算中以国家现行规范为依据。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第1章 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工程名称:常熟海天综合科技楼。 建设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主体建筑为四层,女儿墙高度为 13.7m。五层为货梯检修间,屋面高度最高 处为 16.5m。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 度 0.05g,场地类别为二类。 当地基本风压 ?0 =0.45 kN / m 2 ;基本雪压 S 0 =0.4 kN / m 2 。 耐火等级 2 结构体系:钢框架结构 屋面和楼面结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楼梯结构:钢结构楼梯 电梯间:钢框架 柱截面:箱形截面 主梁截面:焊接工子型钢 次梁、连系梁截面:H 型钢 框架梁与柱刚接,主梁与次梁铰接。

第2章 结构布置及构件参数


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简图见图 2-1。

(a)1-7 轴线布置图

(b)7-12 轴线布置图

图 2-1 标准层结构布置图

选取一榀典型框架――4 轴线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由于顶层柱承受的荷 载较小,为简化计算,可不考虑顶层柱因结构找坡而引起的细微长度差别。简化 后的框架单元见图 2-2。

图 2-2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


选择材料,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确定材料容重。 钢材:Q235-B; 混凝土:楼面板采用 C25 级,基础采用 C20 级。 墙体: 外墙 内墙 双层压型钢板复合保温墙体 0.65 kN / m 2 ; 纸面石膏板 0.49 kN / m 2 (卫生间与更衣室处为 0.28 kN / m 2 )

1 1 ,次梁约为跨度的 。主要构件数 20 18

2.4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令标准层中柱线刚度 i标柱 =1.000,其余杆件相对线刚度

图 2-3 横向框架相对线刚度图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第3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10] 依据 《江苏省建设工程标准设计图集施工说明》 确定屋面及楼面施工做法,

再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确定楼面和屋面恒荷载及活荷载标准值。 3.1.1 楼面荷载 A、复合木地板 20 厚硬木地板与软制衬垫 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混凝土板自重 YX51-305-915 压型钢板 轻钢龙骨吊顶 合计 B、石材楼面 20 厚大理石楼面 30 厚 1:2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混凝土板自重 YX51-305-915 压型钢板 轻钢龙骨吊顶 合计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5 厚 1:1 干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3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 20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混凝土板自重 YX51-305-915 压型钢板 轻钢龙骨吊顶 合计 3.1.2 屋面荷载

3+3 厚双层 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聚苯乙烯保温层 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混凝土板自重 YX51-305-915 压型钢板 轻钢龙骨吊顶 合计 3.1.3 梁间荷载 (1)外纵墙 A(D)轴线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折算线荷载 (3)外横墙 1 轴线 折算线荷载 12 轴线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取两者较大值,即 0.5 kN / m 2 。

3.3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受力计算


取图 2-2 所示 4 号轴线处典型横向框架进行计算,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 故取一半结构进行计算,即只算 A-B 轴线和 B-C 轴线。内力计算均针对该框架。 3.3.1 A-B 轴线间框架梁 次梁自重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图 3-1 楼面和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kN )

图 3-2 楼面活荷载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KN )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根据文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风荷载标准值为:

?k ? ? z ? s ? z ?0 。由于是框架结构,且结构对称,可将均布风荷载简化为作用在


Wk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kN )

? z ―风振系数,本结构低于 30m,且高跨比小于 1.5,同时本结构不属于高


耸结构和大跨度屋盖结构,则可捕考虑风压脉动产生的风震影响,即取 ? z =1.0。

? s ―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文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选择第 15 项,


迎风墙体+0.8,背风墙体-0.5,等效体型系数为 1.3。

?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筑地点位于市区,文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所以地面粗糙度为 C 类。 。 ?0 ―基本风压, ?0 ? 0.45kN / m2 (常熟市五十年一遇)

h j ―上层柱高,顶层取女儿墙两倍高度。


B ―迎风面宽度,为 4.5m。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计算简图见图 3-3

图 3-3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KN )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结构和构件自重+1/2×雪载; 楼面梁处 G L =结构和构件自重+1/2×活载。 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 1/2 层高范围内的结构和构件自重(屋面 梁处取顶层的一半) 。计算结果如下:


3.5.3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标准值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建筑物高度为 15.9m,不超过 40m,且质量 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来简化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第 3 章 荷载标准值计算

图 3-4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第 4 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

第4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位移计算


4.1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根据图 3-3(b)所示荷载计算位移。 4.1.1 柱 D 值计算
表 4-1 标准层柱 D 值计算 构件名称

表 4-2 底层柱D值计算 构件名称

4.1.2 风荷载作用下位移验算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结构按一阶线弹性计算所得各 楼层层间相对侧移值。即: ?u j ?

第 4 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

?u j ――表示第 j 层的层间位移。

V j ――表示第 j 层的剪力。

――表示第 j 层的总体抗侧刚度。


1 1 < ,满足要求; 1 柱顶侧移最大值 < ,满足要求。

4.2 地震作用下地震力计算及位移验算


地震力及位移计算见表 4-4。

第 4 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 表 4-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层号


1 1 < ,满足要求; 1 柱顶侧移最大值 < ,满足要求。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要考虑如下几种受荷情况:1、恒载计算,2、 活荷载满跨布置,3、风荷载作用,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根据《高层民用建筑 钢结构技术规程》[2],本结构层高小于 40m,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2 两种 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3、4 两种情况,框架在水平 荷载作用下,采用 D 值法计算。 符号规定:内力图表示中,轴力取受压为正(梁不考虑轴力) ,剪力取使构 件截面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为正,弯矩图中不标正负,画在受拉一侧。荷载组合 时,弯矩有正负,梁弯矩取下拉为正,柱弯矩取左拉为正。 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因此手算内力可以只取一半结构。 图 5-1 为为半结构分层法示意图。

图 5-1 分层法分层示意图

5.1 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5.1.1 四层(屋面层)框架计算

(a)荷载标准值简图(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 m )

图 5-2 四层框架计算简图

假定柱的远端是固定的,为减小这一假定带来的误差,将除底层柱外的 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 0.9 加以修正,传递系数修正为 1/3,底层线刚度 不变, 传递系数为 1/2。 修正后的相对线刚度, 分配系数, 传递系数见图 5-3。

图 5-3 四层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力矩分配过程见图 5-4。

标准层(以第三层为例)框架计算

(a)荷载标准值简图 (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图 5-5 三层框架计算简图

相对线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见图 5-6。

图 5-6 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力矩分配过程见图 5-7

图 5-7 三层框架力矩分配过程

(a)荷载标准值简图 (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图 5-8 底层框架计算简图

相对线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见图 5-9。

图 5-9 底层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力矩分配过程见图 5-10

将分层法所得各层弯矩叠加得框架内力图,见图 5-12 至 5-14。

图 5-12 恒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kN ? m )

图 5-13 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剪力图( kN )

图 5-14 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轴力图

5.2 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内力计算


5.2.1 四层(屋面层)框架计算

(a)荷载标准值简图 (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图 5-15 四层框架计算简图

相对线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计算恒载时相同,见图 5-16。

图 5-16 四层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弯矩传递过程见 5-17。

标准层(以第三层为例)框架计算

(a)荷载标准值简图 (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图 5-18 三层框架计算简图

相对线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计算恒载时相同,见图 5-19。

图 5-19 三层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力矩分配过程见图 5-20

(a)荷载标准值简图 ( kN )

(b)左图加刚臂后弯矩图( kN

图 5-21 底层框架计算简图

相对线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见图 5-22。

图 5-22 底层框架力矩分配的参数

力矩分配过程见图 5-23

将分层法所得各层弯矩叠加得框架内力图,见图 5-25 至 5-27。

图 5-26 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剪力图( KN )

图 5-27 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轴力图( kN )

5.3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y0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与总层数和框架梁柱线刚度比有关;


y1 ――上下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y 2 、 y3 ――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Vim ――第 i 层 m 柱所分配的剪力。

5.3.2 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

5.3.3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5.3.4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图 5-28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kN ? m )

图 5-29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手算框架剪力图( kN )

图 5-30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手算框架轴力图( kN )

5.4 横向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同风荷载作用的计算, 也用 D 值法进 行计算。反弯点高度也同风荷载下反弯点高度,见表 5-1。 5.4.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端弯矩
表 5-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端弯矩 A/D 轴线 层号 4 3 2 1

5.4.2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图 5-31 横向水平地震力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kN ? m )

图 5-32 横向水平地震力标准值作用下手算框架剪力图( kN )

图 5-33 横向水平地震力标准值作用下手算框架轴力图( kN )

5.5 手算内力与电算内力的比较和分析。


在内力计算时,列出了恒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恒载的弯剪轴内力、活载 的弯剪轴内力、风荷载的弯矩、地震荷载的弯矩的手算结果和 PKPM 电算结果 的对比, 可以看到手算结果和电算结果误差并不是很大。下以恒荷载标准值作用 下的框架弯矩图为例,分析手算结果与电算结果的细微差别。 以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为例,列出四种情况弯矩图(单位均为 kN ? m ) a、未考虑结构找坡 PKPM 电算 b、考虑 3%结构找坡 PKPM 电算 c、未考虑结构找坡手算 d、未考虑结构找坡有限元软件电算(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在图 4a 荷 载作用下,4 号轴线平面框架内力) 。 分别见图 5-34 至 5-37。

图 5-36 未考虑结构找坡手算内力

图 5-37 未考虑结构找坡有限元电算内力

比较图 5-34 和 5-35,可以发现,同样用 PKPM 计算,考虑与不考虑 3%结 构找坡,内力误差仅在 1.6% ~1.9%之间,完全在工程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因此 手算时为计算方便不考虑 3%结构找坡是合理的。 比较图 5-34 和 5-36,可以发现同样没考虑结构找坡,手算结果与电算结果 误差在 2%~7%之间,误差较大。分析原因:电算考虑了重力放大系数;另外手 算采用分层法计算时, 最后只对不平衡弯矩进行二次分配,并没有进行多次的再 分配再传递,这样必然结果不如电算结果精确。 比较图 5-34 和 5-37,可以发现,同样是电算,PKPM 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 果误差在 1%~5%之间,其中 PKPM 在节点处内力偏小,跨中内力偏大。分析 原因:PKPM 考虑了空间扭转效应导致节点变弱,内力降低,较符合实际情况。


[2] 根据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进行内力组合, 考虑如下组合方式:

注:①表中弯矩 M 单位为 kN ? m ,剪力 V 的单位为 kN 。 ②表中加粗的内力为梁的控制内力。

注:①表中弯矩 M 单位为 kN ? m ,轴力 N 的单位为 kN ,剪力 V 的单位为 kN 。 ②表中加粗的内力为柱的控制内力。 ③由于柱的最大剪力不属于控制内力,为节省篇幅,除首层柱下端截面外,其余截面剪力不在该表中 组合。最大弯矩对应的剪力可根据内力图另外单独组合。首层柱下端剪力用于设计柱脚。


由于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只取一半结构的控制内力。梁取图 2-2 中 AB 轴

线间和 BC 轴线间,柱取 A 轴线处和 B 轴线处。各构件控制内力见表 6-3


注:①表中-41.28,37.09,35.52,33.69 这四个数据是柱最大弯矩对应的剪力,是由最大弯矩截 面处恒载、活载、风载、地震力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按照四种不同组合求得的。 ②由于 GKL-1 的 AB 跨河 BC 跨只是跨度不同,而 AB 跨的跨度大,内力也大。故在验算梁构件时 可只验算 AB 跨。 ③由于首层柱最大轴力对应的弯矩与首层柱最大的弯矩较接近,为减小计算量,将首层柱最大 轴力对应的弯矩用首层柱的最大弯矩代替。由于标准层的轴力较首层小,且计算长度较首层大,故 标准层柱只考虑最大弯矩与对应轴力,而不考虑最大轴力与对应的弯矩。

第 7 章 内力及位移修正

7.1 底部剪力法对柱轴力的修正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用底部剪力法估算钢框架结构的构件 截面时,水平地震作用下倾覆力矩引起的柱轴力,对体型规则的丙类建筑可折减,但 基本自振周期 T1 ? 1.5s 的结构不予折减。 本结构自振周期 T1 ? 0.5s ? 1.5s ,所以不予修正。

7.2 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楼层侧移影响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对不超过 12 层的钢结构,其层间位移计算可不 计入梁柱节点域变形的影响。

7.3 结构的整体稳定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规定:高层建筑钢结构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时,可不验算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1)结构各楼层柱的长细比和平均轴压比满足

?m ―楼层柱的平均长细比;


f y ―钢材屈服强度;

Am ―柱截面面积的平均值。 N m ―楼层柱的平均轴压比设计值;

第 7 章 内力及位移修正

2)结构按一阶线性弹性计算所得的各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值满足


? u ―按一阶线性弹性计算所得的层间位移;

? Fh ―计算楼层以上全部水平作用之和; ? Fv ―计算楼层以上全部竖向作用之和。

由表 7-1 可知, 结构同时符合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第8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3]进行构件 设计和验算。

8.1 框架梁截面验算


其中有震情况下,内力均比无震时小,且承载力要提高,故可只验算无震情 况下。又无震情况下, M中 的值小于 M 端 的值,故只考虑端部。
8.1.2 强度验算 ①、抗弯强度 截面特性见表 2-1。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满足要求。 ②、抗剪强度

满足要求 ③、折算应力

由于集中力处均设置支承加劲肋,则不考虑局部应力 ? c

8.1.3 刚度验算 为简单起见,先按两端简支保守计算。 屋面梁挠度:


则屋面梁满足要求。 楼面梁挠度: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计算过于保守,具体挠度参见图 8-2 PKPM 电算挠度,其中比值为相对挠 度,即挠度与跨度比值。

图 8-2 PKPM 恒荷载与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主梁挠度(mm)

由图 8-2 可知,主梁的挠度都满足。 8.1.4 整体稳定验算

mm 由于次梁对主梁起支撑作用,则主梁自由长度 l1 ? 2200 ,次梁处在主梁


则整体稳定不需要验算。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局部稳定满足要求,主梁按构造设置加劲肋,加劲肋间距为 730mm,与 次梁连接处必须设加劲了,次梁与次梁之间再等距加两加劲肋。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柱的刚度由柱的长细比控制。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交于柱上、下端横梁线刚度之和 与柱线刚度之和的比分别为:

[3] 查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表 D-2, 得平面内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x ? 1.53。

而平面外刚度较大,可视为无侧移框架,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y ? 1 。

③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 箱形截面柱,关于 x 轴和 y 轴的截面类型都是 c 类。查表得 ? x ? 0.772 由于内力计算未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则取 ? mx ? 1.0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性满足。 ④弯矩作用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由于柱截面为箱形截面,则取 ?b ? 1 ,又关于 x 轴与 y 轴截面类型相同,而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3] 查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表 D-2, 得平面内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x ? 1.22 。

而平面外刚度较大,可视为无侧移框架,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y ? 1 。

③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 箱形截面柱,关于 x 轴和 y 轴的截面类型都是 c 类。查表得 ? x ? 0.836 由于内力计算未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则取 ? mx ? 1.0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④弯矩作用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同上构件分析,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必优于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则必 满足要求。 ⑤局部稳定验算 受压翼缘:

8.2.4 验算 GKZ(四层 A 轴) 仅验算无震情况。 ①强度验算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3] 查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表 D-2, 得平面内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x ? 2.01。

而平面外刚度较大,可视为无侧移框架,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y ? 1 。

③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 箱形截面柱,关于 x 轴和 y 轴的截面类型都是 c 类。查表得 ? x ? 0.731 由于内力计算未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则取 ? mx ? 1.0


④弯矩作用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同上构件分析,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必优于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则必 满足要求。 ⑤局部稳定验算 受压翼缘: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3] 查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表 D-2, 得平面内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x ? 1.34 。

而平面外刚度较大,可视为无侧移框架,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u y ? 1 。

③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 箱形截面柱,关于 x 轴和 y 轴的截面类型都是 c 类。查表得 ? x ? 0.856 由于内力计算未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则取 ? mx ? 1.0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④弯矩作用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同上构件分析,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必优于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则必 满足要求。 ⑤局部稳定验算 受压翼缘:

8.3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


在《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构造》[8]上选用 YX51-305-915 型压型钢板,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板厚为 0.75mm,钢板上加 C25 等级混凝土,板总厚 120mm。肋垂直于次梁布置。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设计组合板。 YX51-305-915 型压型钢板截面尺寸见图 8-4,截面特性见表 8-1:

注:表中 I x' 、 Wx' 是针对承受负弯矩时的截面特性。

8.3.1 施工阶段验算 ①施工阶段总体计算原则 施工阶段验算只考虑压型钢板承载力,按弹性分析方法。强边方向按单向板 计算,弱边方向不计算,考虑到下料不利影响,按单向简支板计算跨中弯矩和挠 度,按两端固结计算负弯矩, (或两跨连续梁计算) 。由于本压型钢板正负弯矩处 的抗弯模量相同,而负弯矩值小于正弯矩值,故只考虑跨中弯矩。施工阶段同时 考虑次梁处压型钢板和走廊处压型钢板。 ②荷载及内力计算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图 8-5 次梁间板计算图

图 8-6 走廊间板计算图

次梁间板: 计算简图见图 8-5

走廊间板: 计算简图见图 8-6


则次梁间板与走廊间板均满足 M 中 ? M u ,故强度满足。 ④变形验算 按单跨简支板计算 次梁处板挠度:

则次梁处板满足要求。 走廊处板挠度:

则按单跨简支板计算不满足,改按两跨连续梁计算(借助有限元软件)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计算简图见图 8-7。

图 8-7 两跨连续梁计算简图

有限元计算位移图见图 8-8

图 8-8 有限元软件计算位移图

最大位移 7.3mm<12.2mm,则位移条件满足。 综上所述,施工阶段组合钢板满足要求。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8.3.2 使用阶段验算 ①使用阶段总体计算原则 使用阶段考虑压型钢板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由于本结构物直接动力荷载,按 塑性法设计。组合板强边方向按简支单向板计算弯矩盒挠度,弱边方向不计算, 按两端固结计算负弯矩,负弯矩由钢筋混凝土承担。 ②荷载及内力计算

楼面荷载较大,则只考虑楼面组合板,由于走廊处跨度大,故知考虑走廊处 板。计算简图见图 8-9 和图 8-10。

图 8-9 跨中弯矩和挠度计算简图

图 8-10 支座弯矩计算简图

③强度验算 a、 正截面抗弯验算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 fAp ? ?1 f c bhc ,塑性中和轴在压型钢板顶面以上的混凝土截面内

d、叠合面的纵向抗剪验算 本工程的压型钢板均在上翼缘加焊横向钢筋,故可不验算叠合面的纵向抗 剪。 ④组合板的挠度验算 a、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的组合板挠度 取 1m 板宽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压型钢板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 I c ?

组合板受压区边缘至混凝土截面重心的距离 hc' ? 35mm 全界面有效时组合板中和轴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将组合板中的混凝土截面换算成单质的钢截面的等效截面惯性矩

则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为

满足要求。 b、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的组合板挠度 考虑永久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等效界面惯性矩

则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为

满足要求 c、考虑短期效应组合且考虑永久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满足要求 ⑤组合板负弯矩的裂缝宽度验算 忽略压型钢板的作用,按混凝土板及负筋计算板的最大裂缝宽度,并使其符 合文献[11]规定的裂缝宽度最大值。最大裂缝宽度计算考虑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 兵考虑长期荷载效应的影响进行计算。由于走廊处的板跨度大,去只考虑走廊处 的板。

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裂缝之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 为永久荷载组合作用下组合板的最大挠度


k 为支承条件系数,两端简支时取 0.178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计算简图见图 8-11,GL-1 钢梁截面特性见表 2-1。

图 8-11 次梁计算简图


满足要求 ④稳定验算 a、 整体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3],本工程的次梁的受压翼缘有钢板或混凝土板与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其紧密相连,能阻止受压翼缘侧移,故不用验算整体稳定。 b、局部稳定验算 腹板

满足要求。 8.4.2 使用阶段验算 ①使用阶段总体计算原则 考虑钢梁和混凝土板组合作用,因梁不成受直接动载,内力采用塑性方法设 计,但变形仍采用弹性方法。 ②组合梁等效截面见图 8-12

图 8-12 组合梁等效截面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 fA ? f c bce hc ,塑性中和轴位于钢梁截面内。 求中和轴位置

③荷载及内力计算 由组合板计算可知,楼面荷载相对屋面较大,起控制作用。

计算简图同图 8-11。

④强度验算(完全抗剪连接) a、受弯承载力 钢梁受拉区合力点约在腹板中点以下 2mm 处。 钢梁受拉区截面应力合力至混凝土翼板截面应力合力之间的距离

钢梁受拉区截面应力合力至钢梁受压区截面应力合力之间的距离

组合梁中的钢梁受压区截面面积


则 M 中 ? M u ,满足要求。 b、抗剪承载力 假定仅由钢梁的腹板承受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 V ? Vu ,满足要求。 又压型钢板的板肋与钢梁垂直,则可不验算纵向界面的抗剪承载力。 ⑤稳定验算 同施工阶段,均满足。 ⑥抗剪连接件的设计 抗剪连接件选用栓钉。由于次梁中间不存在集中力,且弯矩图对称,则栓钉 可以均匀布置。 欲将压型钢板每个波肋布置 2 个直径为 13mm 的栓钉, 栓钉焊接 后高度为 90mm。 每根次梁上共可布置

永久荷载短期作用下的挠度 塑性中和轴至混凝土板上边缘的距离 y ? 125m m ,其他各字母的意义同前面 出现过的相同。

第 8 章 构件设计及验算

则永久荷载短期作用的挠度为

满足要求。 b、永久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挠度

则永久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挠度为

8.5 手算与电算的对比分析


梁柱内力的手算与电算内力的误差比较小, 误差仅限于原先框架内力图的误 差,因此可以说对于梁柱内力计算,手算与电算相符。另外在算主梁挠度时,手 算简化为两端简支,不满足。因这种简化极为保守,主梁挠度可以参照 PKPM 计算。 组合板在施工阶段的挠度验算,在走廊处的组合板电算结果不满足,但误差 较小,原因是电算采用较保守的单跨简支梁模型。手算采用单跨简支梁模型时, 挠度也不满足,但在使用两跨连续梁模型时,挠度足以满足。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第9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 《钢结构设计规范》[3]、 《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4]进行节点域及节点设计。
梁翼缘与柱采用全熔透焊缝连接,腹板通过 10.9 级 M20 高强度摩擦型螺栓 及拼接板与柱连接。以下计算均是手算框架平面内的梁与柱的连接,即主梁(横 梁)与柱的连接;纵向联系梁与柱的连接参考 PKPM 计算所得。梁柱节点见图 9-1。

图 9-1 梁与柱连接详图

9.1.1 梁与柱的连接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的承载力 a、 弹性设计

弯矩仅由翼缘处对接焊缝传递,剪力仅由腹板处螺栓传递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则需要螺栓个数 n ? b、塑性设计

梁柱连接塑性设计要满足如下条件:

M u ――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弯承载力,仅由翼缘的连接

M p ――梁构件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Vu ――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剪承载力,仅由腹板的连接
hw 和t w ――主梁腹板的高度和宽度

由于本节点采用柱贯通连接, 梁翼缘用全熔透焊缝与柱连接, 并采用引弧板, 则 M u ? 1.2M p 自行满足。

综合考虑弹性设计和塑性设计,梁腹板与柱用拼接板连接,采用 6 个高强度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螺栓。 c、 拼接板验算 见图 9-1,拼接板为―200×12×250,与柱之间采用角焊缝构造连接,取

h f ? 5mm,假定弯矩均由翼缘承受,故腹板只承受剪力,即拼接板处角焊


缝仅承受剪力。 则? ?

故构造焊缝满足要求。 9.1.2 梁柱连接处的柱的水平加劲肋设计 本工程 6 度抗震设防。横隔板板厚 t p 取不小于翼缘厚,即不小于 14mm,取


9.1.3 节点域抗剪强度验算 由柱翼缘与水平加劲肋包围的节点域,在周边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抗剪强 度按下式计算

M b1 、 M b 2 ―节点域两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f v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V p ―节点域体积。 h p 和hc ―分别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


t w ――柱在节点域处的腹板厚度
a、节点域验算 首层 B 轴处节点两端弯矩设计值和最大,故最危险。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满足要求。 b、屈服承载力验算 抗震设防的结构还应满足屈服承载力

M pb1 、 M pb 2 ―节点域两侧钢梁端部截面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 ―折减系数,6 度设防取 0.6

满足要求 综上,节点域满足要求。 9.1.4 强柱弱梁验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8.2.5 条,由于本结构最大的轴压比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箱形柱角部的组装焊缝为为全熔透焊缝,焊缝厚度为 14mm。柱在高出三层 层高处 1.3m 处拼接,拼接采用全焊接形式,拼接处采用 V 形坡口全熔透焊缝, 且使用垫板。 下节箱形柱的上端应设置隔板,并应与柱口齐平,厚度为 14mm。其边缘应 与柱口截面一起刨平。 在上节箱形柱安装单元的下部 100mm 处, 设置上柱隔板, 其厚度为 10mm。见图 9-2。

由于无震情况下柱拼接处内力较首层柱内力小,而抗震要求连接强于杆件, 故只验算罕遇地震下拼接处的极限承载力。 当抗震设防时,要符合下列规定。

M p ――梁构件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Vu ――柱的极限受剪承载力 hw 和t w ――柱腹板的截面高度和厚度

t f 和A f ――钢柱的一块翼缘板厚度和截面面积

A w ――钢柱腹板连接处的焊缝有效截面积。 f


h ――钢柱的截面高度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主次梁连接为铰接,次梁的腹板伸至主梁加劲肋,通过 10.9 级 M16 高强度 螺栓摩擦型连接,见图 9-3。

图 9-3 主次梁节点图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不妨取 bs ? 96mm,加劲肋厚度取主梁腹板宽度 8mm。 验算加劲肋处局部压应力:

考虑腹板的有利作用,加劲肋的计算截面见图 9-4。

图 9-4 加劲肋有效截面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采用外露式柱脚,柱脚上位于室内地坪以下,柱脚与底板采用对接焊缝。

图 9-5 柱脚平面图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则底板的长宽满足要求。 考虑应力最大处两加劲肋之间的一块板,三边支承一边悬臂,则

图 9-6 板带计算简图

综上底板为:―450×450×30 9.4.3 柱脚加劲肋设计 单个柱脚加劲肋承受阴影部分的荷载,取加劲肋两边板各一半叠加,偏安全 地取最大荷载均布布置。加劲肋厚度取 14mm,与柱翼缘同厚,其计算简图为: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图 9-7 加劲肋受力简图

取加劲肋与箱形柱的角焊缝焊角尺寸为 h f ? 6mm,按构造取最小高度为 270mm。假定弯矩和剪力均由竖向焊缝承担,则:


则柱脚加劲肋满足要求。 9.4.4 锚栓设计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图 9-8 锚栓计算简图

压应力的分布长度 e ?

底板压应力合力的作用点至轴心压力 N 的距离 a ?

根据对压应力合力的作用点 D 的力矩平衡条件 ? M D ? 0 ,得

9.5 框架横梁与纵向连系梁的隅撑设计


参照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中 8.5.4 进行设计, 在距柱轴线 700mm 的位置加隅撑。隅撑初选 63×5 的角钢。由于主横梁与纵向联系梁不等高。则在 高度较小的联系梁下翼缘处再焊一个 63×5 的短角钢用来过渡, 通过角钢之间的 螺栓连接实现不等高连接。 隅撑的设计轴力为: N ?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 ――隅撑与梁的夹角,当梁相互垂直时取 45?

9.6 节点计算手算与 PKPM 电算结果比较


梁柱连接与主次梁的连接的手算与电算基本没有差别;柱柱连接处本版本 PKPM 没有使用加劲肋,手算按照规范要求加设加劲肋;柱脚连接差别较大,图 9-9 为柱脚的电算图。

第 9 章 节点设计及验算

比较图 9-5 和 9-9, 可以发现柱脚的电算结果较保守。 从手算过程可以发现, 柱脚所受弯矩非常小,在弯矩最大的组合中,锚栓的拉力也仅仅只有 9.9kN ,柱 脚接近轴心受力,锚栓按构造就足以满足。因此没有必要使用过多的加劲肋和锚 栓。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第10章 基础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以及《基础工程》[13]进行基础设计,地下土的 性质见表 10-1。
表 10-1 地下土的性质 含水 土 名称 层 (m)

杂填土 素填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粉质粘土

采用独立扩展基础。室外地坪标高 ? 0.450m ,柱底标高 ? 0.550m ,基础顶 面标高 ? 0.600 m ,基础高度 1.3m ,基础底面标高 ? 1.900 m ,采用 100 厚 C15 混 凝土垫层,两边各延伸出 100mm。则基础相对室内地坪的埋深为 1.9m,相对室 外地坪的埋深 1.45m ,基坑深度为 1.55m,则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性质如下

10.1 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各部位相对室内外位置见图 10-1。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图 10-1 基础各部位相对标高(m)

基础尺寸及埋置深度验算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 ? d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

? 、 ? m ―分别为基础底面下土层重度、基础底面上土层平均重度,计算得


d ―基础埋置深度,从室外地坪算起,取 1.45m。
按轴心受压基础初步估算基础底面积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综上,基础底面尺寸满足要求。 10.1.3 基础高度验算

由柱边作出 45? 斜线与杯壁相交, 则不可能从柱边产生冲切破坏, 故仅需对台 阶以下进行冲切验算。见图 10-2。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图 10-2 基础计算简图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考虑冲切位置处截面,参考《混凝土结构中册》[12],其弯矩为:

又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率为 0.15%,确定其最小配筋


故纵筋按最小配筋率配筋,钢筋直径不小于 12,取 14?12 ,即 ?12@150 , 另外一个方向安全考虑,也取 ?12@150 。 详细配筋图见结构图。 边柱基础可设计成该独立基础,而中柱若设计成独立基础,则两基础之间有 400mm 的距离,不满足施工要求,故将两中柱设计成联合基础。

10.2 联合基础设计


剪力和弯矩图见图 10-3。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图 10-3 联合基础计算简图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u m ――临界界面的周长。本处为图 10-3 中由四个梯形的中位线形成的正方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折成每米板宽内的配筋面积为

不多,可偏安全地沿基础全长布置。 基础顶面配横向构造钢筋 ?8 @ 200。 配筋详图见结构图纸。

10.3 基础拉梁的设计


考虑地震作用,则需在两个方向布置拉梁。拉梁截面初选 200×350。由于 拉梁上有自承重墙,可按纯受弯构件计算纵筋,然后与柱轴力的 0.1 倍产生的内 力所需钢筋面积叠加。拉梁配筋选用二级钢。 按纯弯构件计算拉梁,弯矩为 M ? 47.53kN ?m 则需要配筋 As ?

第 10 章 基础设计计算

图 10-4 基础拉梁配筋图


[1]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协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CECS200).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6]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高层钢结构设计.郑廷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5SG522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构造.中国建筑标准设计 研究院. [9]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7CJ03-1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吊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 究院. [10] 05 系列江苏省建设工程标准设计图集施工说明 J01-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 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中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1SG519.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中国建筑 标准设计研究院.2005 [15] 周绪红主编.钢结构设计指导与实例精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6]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8SG115-1 钢结构施工图参数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 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 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 、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 、板的配筋图(1:50) (3) 、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 、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 M、剪力 V 的包络图 (5) 、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1、车间类别为三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经查规范 资料:板跨≥1.2m 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 16.0k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结石15mmx8mm算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