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今天进了一个阿米什人群(防弹少年团的粉丝群),结果他们全说,哇,稀有物种,唉。难道我有什么奇特


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现代文明拒绝使用现代设施,不用电不开车不上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织布自给自足,过着质朴简单的十九世纪般的生活。他们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传统。他们就是阿米什人(Amish)

阿米什人最早起源于十六世纪时欧洲一批因宗教分歧而受到迫害的教徒,他们逃亡到德国南部区域,追随一位名叫“Jacob Amman”的神父,因此便自称为“Amish”。到了十七世纪末期,还属于英属殖民地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宣布欢迎外来移民者并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于是大批德裔、瑞士裔为主的阿米什教徒便移居宾州,并世代繁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描绘阿米什人历史的油画)

如果你有机会到宾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等地的乡村开车旅游,你会很容易辨认出这群阿米什人。他们穿着打扮的最大特色就是——复古。阿米什女性多将头发高高束起,穿单色连身长裙,头戴黑色或白色无沿小帽或头巾。而男性们大多戴着高帽子,穿着黑色西装。这些服装追求朴素,没有任何配饰。男性服装一般只有一颗纽扣,而女性裙装则一颗都没有。真是扑面而来的禁欲系风格啊。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你一般只会看到上了年纪的阿米什男性蓄着浓密的鬓须,这是因为阿米什教义规定只有结婚后的男子才可以蓄须。络腮胡对于他们是正式成熟的标识。所以如果你看到阿米什帅哥,记住只有那些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才Available哦!

阿米什人的出行方式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条蜿蜒的乡间小道在两旁开阔的田地间伸展着,戴着传统小圆帽的农夫驾着马车,不紧不慢地“嗒嗒”行驶在蓝天下,仿佛回到了老电影的开场画面。任凭后面有多少汽车在跟随,马车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节奏。


(阿米什人以马车出行的方式被称为“Buggies-ride")

我曾在一次公路旅行中,愣是在一条窄窄的单车道上以10mph的车速,尾随前方的马车超过20分钟。看着马车慢悠悠地走着,隐隐约约还闻到了马粪的原始“清香”,我似乎可以想像到牵车马儿骄傲的神情:就算你是四个轮子、吃机油跑的,不还得乖乖跟在我屁股后面嘛!

在传统的阿米什人家庭中,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的电器设备。相反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脚踏缝纫机、手工镶嵌木制品、自制生活用具等。“清晨伴着日出醒来,空气里漂浮着隔壁邻居刚刚耕过的土地的清新味道。我们赶上卡罗尔和辛迪两匹马,到玉米地里灌溉。” 恩诺斯·德特维勒(Enos Detweiler)在《爱荷华人》(Iowan)上自己的连载日记中如是写道,这也是对一个典型阿米什生活的刻画。


在田地间,农民用铁匠手工打造的农具、驾着马车耕着地,以最原始的方式经营着自己的土地。因此这些阿米什人在农贸市场中兜售的农产品永远是最抢手的——这是100%绝对的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啊!



(阿米什人在农贸市场)

阿米什人严格实践圣经教义,排斥不符合圣经的繁文缛节。更重要的是信仰不能脱离实践,圣经中对于大事小事的说法一定要说到做到。历经百年,阿米什人见证了美国的建立与兴盛,却未曾在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中改变自我。坚守传统的阿米什人淳朴而独特,他们热爱家庭生活,崇拜团结与互助。他们不参军、不买保险、不接受社会福利和任何形式的政府资助。阿米什人仿佛脱离社会茕茕独立,以自己“无欲求、不浪费”的原则固执地生活着。


“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碰撞

读到这里,会有很多人会疑问,这些阿米什人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维持这样特立独行的生活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到完全远离这种没有电、没有车、没有网络的生活呢?像当今“Wi-fi至上命当轻,手机不离刷不停“的社会,他们是否会想过逃离这种我们眼中枯燥乏味、陈旧老朽的生活呢?


其实所有阿米什人都会在他们成人礼后拥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在阿米什人的教义中,教会应当是信仰相同的成年人活动,因此婴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受洗”不能代表他确信自己有真的信仰。当每一个阿米什青年在16岁举行成人礼后的一个月内,他们会被允许挣脱宗教束缚、接触现代世界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尝试抽烟喝酒、新潮服饰、电器设备、狂欢聚会、婚前性行为等。体验这些放纵无束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究竟是想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子接受都市文明,还是恪守教规遵循传统回归阿米什生活。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人生选择不仅对于阿米什少年无比艰难,对于阿米什社会也是巨大的冲击。阿米什人并不把日益兴盛的现代科技视作邪恶的化身,他们甚至可以申请所在社区接纳某种技术并由教会领袖商讨批准。在他们眼中,电力会建立自己与“世俗社会”的联系,这会极大地改变阿米什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引发对无穷无止的物质诱惑的贪欲和野心。阿米什人拒绝的不是现代技术,而是将会对自己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阿米什人同样认为高等教育会带来社群内的攀比和竞争,从而打破了群体内部的和谐与团结,与他们推崇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相悖。阿米什孩子只接受8年制(6-14岁)基础教育,他们认为上到八年级的教育水平已经足够应付农耕生活的需求。而这样的教育体系也是阿米什社区得以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中,良好的学历背景对于求职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拥有一个八年级的教育背景离开阿米什社区是很难立足的,因此阿米什人的子子孙孙都会留在这个社区中。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米什人的教育观念并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同,而这种冲突碰撞也正是“少数”与“多数”、义务教育与宗教信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矛盾。阿米什社有自己的传统教区学校,即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带领所有孩子一起上课,互相学习。而孩子们上完八年级后就应该到田地里做农活了。

这样的教育体系违背了美国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而教育对于阿米什文明的延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时有不少家长因为违反义务教育法而被捕,他们的孩子被政府监管。为了家庭团聚,阿米什人多次向行政和立法有关部门请愿;他们捍卫信仰的精神以及和平谦恭的态度也赢得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支持。


终于阿米什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2年对威斯康星州起诉阿米什家长拒绝送子女进入高中的裁定,阿米什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抚养权和宗教自由而不被强制进入高中学习


时任大法官沃伦·伯格(Warren E. Burger)在判决书中这样的说道:“我们不可忘记,在中世纪,西方世界文明的很多重要价值是由那些在巨大困苦下远离世俗影响的宗教团体保存下来的。没有任何理由假设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阿米什和类似他们的人就是’错误’的。一种与众不同甚至于异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干涉别人的权利或利益,就不能仅仅因为它不同于他人就遭受谴责。”


(联邦最高法院时任大法官沃伦·伯格)

这是一场阿米什式的胜利,是宗教信仰对法律规范、团体概念对个人意识、传统文明对现代社会的胜利。

你会追随这支“心灵牧歌”吗?

当阿米什青年面对作为成人后的第一个选择,他们中有80%都愿意留在这样淳朴简单无纷扰的生活,遵循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在这片土地耕耘收获。他们的生活少了追求物质的贪欲和失落,少了钢筋水泥的迷惘和寂寞,少了虚拟世界的谎言与烦扰,多的是内心的富足与幸福。当你以自视先进的姿态嘲笑阿米什人落后而贫乏的生活时,他们只微微一笑,此中美好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若你有这样的选择,是否也会一无所顾地抛下一切,追求心灵的田园牧歌呢?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现代文明拒绝使用现代设施,不用电不开车不上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织布自给自足,过着质朴简单的十九世纪般的生活。他们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传统。他们就是阿米什人(Amish)

阿米什人最早起源于十六世纪时欧洲一批因宗教分歧而受到迫害的教徒,他们逃亡到德国南部区域,追随一位名叫“Jacob Amman”的神父,因此便自称为“Amish”。到了十七世纪末期,还属于英属殖民地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宣布欢迎外来移民者并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于是大批德裔、瑞士裔为主的阿米什教徒便移居宾州,并世代繁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描绘阿米什人历史的油画)

如果你有机会到宾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等地的乡村开车旅游,你会很容易辨认出这群阿米什人。他们穿着打扮的最大特色就是——复古。阿米什女性多将头发高高束起,穿单色连身长裙,头戴黑色或白色无沿小帽或头巾。而男性们大多戴着高帽子,穿着黑色西装。这些服装追求朴素,没有任何配饰。男性服装一般只有一颗纽扣,而女性裙装则一颗都没有。真是扑面而来的禁欲系风格啊。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你一般只会看到上了年纪的阿米什男性蓄着浓密的鬓须,这是因为阿米什教义规定只有结婚后的男子才可以蓄须。络腮胡对于他们是正式成熟的标识。所以如果你看到阿米什帅哥,记住只有那些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才Available哦!

阿米什人的出行方式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条蜿蜒的乡间小道在两旁开阔的田地间伸展着,戴着传统小圆帽的农夫驾着马车,不紧不慢地“嗒嗒”行驶在蓝天下,仿佛回到了老电影的开场画面。任凭后面有多少汽车在跟随,马车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节奏。


(阿米什人以马车出行的方式被称为“Buggies-ride")

我曾在一次公路旅行中,愣是在一条窄窄的单车道上以10mph的车速,尾随前方的马车超过20分钟。看着马车慢悠悠地走着,隐隐约约还闻到了马粪的原始“清香”,我似乎可以想像到牵车马儿骄傲的神情:就算你是四个轮子、吃机油跑的,不还得乖乖跟在我屁股后面嘛!

在传统的阿米什人家庭中,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的电器设备。相反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脚踏缝纫机、手工镶嵌木制品、自制生活用具等。“清晨伴着日出醒来,空气里漂浮着隔壁邻居刚刚耕过的土地的清新味道。我们赶上卡罗尔和辛迪两匹马,到玉米地里灌溉。” 恩诺斯·德特维勒(Enos Detweiler)在《爱荷华人》(Iowan)上自己的连载日记中如是写道,这也是对一个典型阿米什生活的刻画。


在田地间,农民用铁匠手工打造的农具、驾着马车耕着地,以最原始的方式经营着自己的土地。因此这些阿米什人在农贸市场中兜售的农产品永远是最抢手的——这是100%绝对的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啊!



(阿米什人在农贸市场)

阿米什人严格实践圣经教义,排斥不符合圣经的繁文缛节。更重要的是信仰不能脱离实践,圣经中对于大事小事的说法一定要说到做到。历经百年,阿米什人见证了美国的建立与兴盛,却未曾在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中改变自我。坚守传统的阿米什人淳朴而独特,他们热爱家庭生活,崇拜团结与互助。他们不参军、不买保险、不接受社会福利和任何形式的政府资助。阿米什人仿佛脱离社会茕茕独立,以自己“无欲求、不浪费”的原则固执地生活着。


“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碰撞

读到这里,会有很多人会疑问,这些阿米什人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维持这样特立独行的生活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到完全远离这种没有电、没有车、没有网络的生活呢?像当今“Wi-fi至上命当轻,手机不离刷不停“的社会,他们是否会想过逃离这种我们眼中枯燥乏味、陈旧老朽的生活呢?


其实所有阿米什人都会在他们成人礼后拥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在阿米什人的教义中,教会应当是信仰相同的成年人活动,因此婴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受洗”不能代表他确信自己有真的信仰。当每一个阿米什青年在16岁举行成人礼后的一个月内,他们会被允许挣脱宗教束缚、接触现代世界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尝试抽烟喝酒、新潮服饰、电器设备、狂欢聚会、婚前性行为等。体验这些放纵无束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究竟是想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子接受都市文明,还是恪守教规遵循传统回归阿米什生活。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人生选择不仅对于阿米什少年无比艰难,对于阿米什社会也是巨大的冲击。阿米什人并不把日益兴盛的现代科技视作邪恶的化身,他们甚至可以申请所在社区接纳某种技术并由教会领袖商讨批准。在他们眼中,电力会建立自己与“世俗社会”的联系,这会极大地改变阿米什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引发对无穷无止的物质诱惑的贪欲和野心。阿米什人拒绝的不是现代技术,而是将会对自己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阿米什人同样认为高等教育会带来社群内的攀比和竞争,从而打破了群体内部的和谐与团结,与他们推崇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相悖。阿米什孩子只接受8年制(6-14岁)基础教育,他们认为上到八年级的教育水平已经足够应付农耕生活的需求。而这样的教育体系也是阿米什社区得以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中,良好的学历背景对于求职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拥有一个八年级的教育背景离开阿米什社区是很难立足的,因此阿米什人的子子孙孙都会留在这个社区中。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米什人的教育观念并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同,而这种冲突碰撞也正是“少数”与“多数”、义务教育与宗教信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矛盾。阿米什社有自己的传统教区学校,即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带领所有孩子一起上课,互相学习。而孩子们上完八年级后就应该到田地里做农活了。

这样的教育体系违背了美国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而教育对于阿米什文明的延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时有不少家长因为违反义务教育法而被捕,他们的孩子被政府监管。为了家庭团聚,阿米什人多次向行政和立法有关部门请愿;他们捍卫信仰的精神以及和平谦恭的态度也赢得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支持。


终于阿米什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2年对威斯康星州起诉阿米什家长拒绝送子女进入高中的裁定,阿米什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抚养权和宗教自由而不被强制进入高中学习


时任大法官沃伦·伯格(Warren E. Burger)在判决书中这样的说道:“我们不可忘记,在中世纪,西方世界文明的很多重要价值是由那些在巨大困苦下远离世俗影响的宗教团体保存下来的。没有任何理由假设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阿米什和类似他们的人就是’错误’的。一种与众不同甚至于异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干涉别人的权利或利益,就不能仅仅因为它不同于他人就遭受谴责。”


(联邦最高法院时任大法官沃伦·伯格)

这是一场阿米什式的胜利,是宗教信仰对法律规范、团体概念对个人意识、传统文明对现代社会的胜利。

你会追随这支“心灵牧歌”吗?

当阿米什青年面对作为成人后的第一个选择,他们中有80%都愿意留在这样淳朴简单无纷扰的生活,遵循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在这片土地耕耘收获。他们的生活少了追求物质的贪欲和失落,少了钢筋水泥的迷惘和寂寞,少了虚拟世界的谎言与烦扰,多的是内心的富足与幸福。当你以自视先进的姿态嘲笑阿米什人落后而贫乏的生活时,他们只微微一笑,此中美好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若你有这样的选择,是否也会一无所顾地抛下一切,追求心灵的田园牧歌呢?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米什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