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按期交工的住宅楼赔付标准从拿地到交楼需要招什么标

优步(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今年早些时候吹嘘,这款共乘应用的中国分支一年亏损逾10亿美元,部分原因是支付补贴以抢占市场份额。本土叫车应用滴滴快的(Didi Kuaidi)正在多个城市与优步大打价格战。

优步的竞争对手们表态说,它们在花钱上不会落于人后。滴滴快的总裁柳青(Jean Liu)去年9月表示:“不烧钱我们走不到今天这一步。”该公司董事长程维表示,去年滴滴快的花费40亿美元进行“市场培育”。

另一家叫车应用易到用车(Yidao Yongche)的高管们上月表示,他们“卷入了烧钱的漩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周航近期表示:“我们为今年准备了至少30亿到50亿元人民币的‘弹药’。”

“烧钱”听起来可能不像是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但这些创立不久的公司主张,为了建立品牌,获得与人竞争所需要的规模,付钱让用户使用它们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正在从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政府坚称转型正在进行中——这使“收买”中国消费者的目的——即希望有一天他们会购买你的产品——显得很有吸引力。

至少有一些人是这么看的。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热衷烧钱的风气预示着互联网泡沫快胀到头了。在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泡沫时期,硅谷公司说服投资者,利润不再重要,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一样迷上了亏钱。

“钱用光后,很多公司都会被遗忘,”达睿咨询(Datareal)创始人马继华表示。

他估计,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使用打车、按摩和洗车等服务,互联网公司每年用在补贴上的资金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但他也承认,企业别无选择。“在这个市场上,如果你不烧钱,你就无法获得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你吸引不到投资,结果是你在烧钱的竞争对手面前毫无机会。”

投资主要来自风险资本公司、私募公司,以及腾讯(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等规模更大并且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补贴投向各类应用,它们都希望成为按摩服务业的优步,或者洗车服务业的Airbnb。这些“线上到线下”(O2O)服务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时下最热门的投资主题。

市场领军者的潜在利益有助于解释它们为何如此乐意花钱:根据汇丰(HSBC)的数据,中国O2O市场有1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而目前渗透率只有4%,这个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80%。汇丰估计,这个行业的“利润蛋糕”在5年内将达260亿元人民币。

健康美容应用河狸家(Helijia)首席执行官孟醒上个月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眼下O2O对消费者而言就像一场盛宴。我们没有在近期实现盈利的计划,因为风投还在提供资金。”

孟醒表示,过去一年他的公司“烧掉了几个亿的人民币”,不过在最大的竞争对手倒闭后,他已经降低了补贴。“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情况,太火了。有很多风投和(私募)公司愿意为这些战争提供资金。”

各家初创公司都在忙着融资,它们的估值一次比一次惊人,筹得的资金大多用于补贴。滴滴快的去年7月估值为150亿美元,在最近几轮融资中已达到200亿美元。中国优步(Uber China)在今年1月的一轮融资中估值为70亿美元。去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两家美食外卖和团购网站——美团(Meituan)和大众点评(Dianping)合并,估值为150亿-170亿美元。

这些公司大多没有公布财务报表,所以外界无法得知它们实际的烧钱规模。周航估计,2015年易到用车、优步和滴滴快的等打车应用在乘客补贴上烧掉了200亿元人民币。美团大众点评在2月份发布了一份含糊的新闻稿,称2015年“为吃货节省了580元人民币”,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订餐及电影票销售网站。

去年中国有84家O2O企业倒闭,但该行业也吸引了大量引人瞩目的投资。阿里巴巴及旗下支付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宣布将各自投入30亿元人民币,发展送餐服务“口碑”(Koubei)。搜索引擎百度(Baidu)则表示将向旗下团购和送餐应用“糯米”(Nuomi)投入200亿元人民币。

启明创投(Qiming)是投资河狸家应用的风投公司之一,该公司的甘剑平(JP Gan)表示,这种狂热的补贴行为是有章法的。他说:“多数资深的风险资本家都在盯着同样的模式——你买用户,买服务提供商,把平台扩展到一二百个城市,召集大量人手,向城市中消费者集中的区域提供服务。”

但是O2O行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供应商分散,服务同质性很高。上海风险投资公司戈壁创投(Gobi Capital)的徐晨(Ken Xu)表示,问题在于“用户对这些行业的任何企业都没有忠诚度,他们只使用有补贴的应用。在打车应用领域,所有人都开始认识到,他们补贴的是同一群人,这群人既用优步也用滴滴快的,谁补贴多就用谁”。

“最后还站着的人就赢了”

在其他地方,O2O模式已经遭受过审视,尤其是在美国,许多组成“零工经济”(gig economy)基础的应用都在风险资金枯竭后失败。这些经验在中国引发担忧:一旦“风投福利”时代终结,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不过中美之间有一个区别,就是美国的线下购物和服务要成熟得多。北京博达克咨询公司(BDA China)的董事长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表示:“美国企业并不渴望用互联网来提高效率或增加吸引力。”邓肯写的一本关于阿里巴巴的著作即将出版。邓肯表示,在中国,实体商业往往产品定价过高,或者不能提供愉快体验,因此投资者相信未来互联网将成为中国消费者与服务“连接”的首要方式。

“在西方,我们的零售长期以来是高效的,”克拉克补充称,“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正在超越西方。”

中国高科技经济的另一个优势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因素:劳动力成本。中国快递成本是美国的10%至20%。

纪源资本(GGV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称,廉价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密集是O2O服务在中国具有经济效益的两个主要原因,而在美国,这个行业发展困难。“在美国,由于消费者更加分散、配送成本更高、使用频率更低,这种所谓的零工经济发展不均衡,”他称,“除了优步和Airbnb外,这一类的初创企业是比较艰难的。”

在中国,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有利于O2O行业的发展。“O2O服务的配送成本更低,城市人口密度更大,因此,一旦行业领头羊出现整合,行业的基本面可能更好,”他称。

但显而易见的是,补贴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企业以极低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在“好厨师”应用上,只要99元人民币就可以请一名大厨上门做5道川菜,而去餐厅吃同样一桌菜可能要破费200元。用优步短途出行只需要8元人民币,是乘坐有牌照出租车的价格(已经被政府法令压低了)的三分之二。

一名只透露自己姓郭的优步兼滴滴司机称,两家公司支付的补贴通常相当于行程成本的两到三倍。

“补贴是收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竞争,车费已经非常低了,”郭先生称,“如果没有补贴,车费还不够油钱——划不来。”

分析师称,这种商业模式最终的可行性将取决于停止烧钱——这是不可避免的——后会发生什么。

去年已经出现了投资者受够了“烧钱”的迹象。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被认为是去年滴滴和快的合并背后的原因。这两家领先的打车应用刚解决了烧钱的问题,优步就登场了。去年末,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只是为了对抗搜索引擎百度旗下的平台糯米。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故事——最后一个站着的人总会赢的。有时,如果最后还站着的是两个人,他们会合并,”启明的甘剑平称。

在北京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授课的经济学家布赖恩?维亚尔(Brian Viard)称,优步和Airbnb这类平台依赖于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来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从而拉低成本。但是他称,“烧钱”的基本模式更多与乐观有关,而不是成本效益。

“这些企业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心目中的成功几率高于实际情况,”他称。

原标题:从代建到收购,弘阳地产入局武汉旧改

时代财经APP记者 童洁

顺利在上半年敲开资本市场大门之后,弘阳地产(以下简称“弘阳”)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在尚未布局的武汉地区,弘阳以16.37亿的代价加入旧改市场的激烈“厮杀”之中。

9月25日,弘阳宣布,旗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红太阳拟与厦门市英泰富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泰富”)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南京红太阳将以16.37亿的价格收购英泰富手中的名流置业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流置业”)55.25%股权。

这是弘阳在武汉拿下的首个项目,也是其布局武汉甚至整个华中地区的切入口,这笔交易能够让它在武汉一次性获得近90万方待开发土地。但需要注意的是,眼下武汉市场早已聚集一众巨头房企,加上旧改项目未知变数较多,弘阳想要在此“杀”出一条路来,恐怕还要经历一些考验。

名流置业是武汉本土房企美好置业独资注册成立的子公司,旗下仅有一个项目,就是其2011年6月底以14.286亿拍下的邓甲村旧改项目。该项目由 NK1、NK2、NK3、NK4、NK5、NK6及NK7七个地块组成,土地用途为居住、商业金融业用地,楼面价仅1906元/平方米。

过去七年间,美好置业陆续完成了NK2-NK6五幅地块的开发建设。其中NK2-NK5地块开发为超高层住宅项目,2014年开盘销售,并于2015年建成交付使用;NK6地块则为综合体“美好广场”,今年年初完成竣工验收,多个房产信息平台显示,该项目均价约为13500元/平方米,目前还有8452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未售出。

而此次出售的地块主要为邓甲村项目中的NK1和NK7两宗尚未开发的地块。据悉,NK1为净地,总建筑面积约为20.42万方,由于尚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处于半搁浅状态;NK7地块一期开发已于2016年建成,存有少量房源,二期正在开发中,总建筑面积约为68.84万方。

这近90万方待开发土地就是弘阳的“猎物”,早在半年前,弘阳就已经为这次收购铺好了路。3月,美好置业发布公告称,拟将名流置业武汉有限公司股权100%出售给英泰富,彼时就有消息称,弘阳才是躲在英泰富背后的“接盘侠”。

从工商信息来看,英泰富与弘阳之间并无关联。但观察英泰富母公司万隆集团的创始人吕安民和弘阳创始人曾焕沙可以发现,两人同是福建南安人,均为建材生意起家后向地产行业转型,且两人之间早有交集。

时代财经查询到,吕安民及曾焕沙同为中国侨商联合会成员,2010年和2011年,两人曾一同出席一品牌的开业典礼以及组团前往盘锦考察房地产市场。吕安民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目前万隆已经与多家品牌房企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弘阳赫然在列。

更为直接的信息是,3月18日,邓甲村二期项目在网上对外公开招标,但招标公司一栏显示的名称并非英泰富抑或美好置业,而是“武汉弘阳汉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其由南京德轩置业有限公司100%持有,南京德轩置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是弘阳集团南通房地产有限公司。

由此可见,弘阳早在英泰富收购邓甲村项目时就掌握了该项目的操盘权。7月,弘阳还对NK7地块二期案名进行了更改,由原本的“名流印象”改为“弘阳印月府”。

针对上述信息,时代财经向弘阳方面进行查询,弘阳回应称,此次宣布收购之前,英泰富已经收购名流置业100%股权,是控股股东,弘阳则是该项目的代建方,这也是弘阳地产在轻资产管理输出上的第一次尝试。

至于此次交易的契机,弘阳称,在合作代建的过程中,英泰富因发展战略调整需转让部分股权,而作为代建方的弘阳对项目较为了解,英泰富因此选择将股权转让给弘阳。另外,弘阳还表示,目前无继续收购名流置业剩余股权的意向。

作为华中地区的咽喉要地,武汉市场一直深受房企喜爱,武汉房地产研究专家李国政告诉时代财经,自2015年以来,国内前二十强房企悉数进入武汉,目前还有不少百强房企纷至沓来。

“品牌房企的集中进入让武汉土地市场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仅2016年一年,土地单价就被多次刷新,地价的增幅甚至超过房价增幅。”李国政称,随着地价的攀升,不少房企为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入武汉市场,盯上了看上去性价比更高的旧改市场。

2016年,富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仙山村旧改项目之中,在此之前,富力已经对武汉市场观望十年之久。同样,龙湖在2016年年底首次进入武汉时,也把旧改市场作为战略布局的切入口,以4.35亿的对价收购了长丰村A包项目部分股权,首个项目落地。

在李国政看来,对于新进入武汉市场的外地房企,尤其是像弘阳这样的中型房企而言,从成本相对较低的旧改项目开始布局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他也指出,去年以来,类似的收并购交易至少有30宗,这就表明,当前旧改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品牌房企进入之后,产品、服务、品牌各方面的竞争都在加剧。弘阳对于武汉市场来说还是一张白纸,和规模较大的品牌房企相比,弘阳可能有些吃亏。而且现在武汉面临比较严峻的限价,即使旧改项目成本较低,日后的销售去化也存在一定的压力。”

时代财经查询到,9月初,NK7地块二期“弘阳印月府”已经开始进行购房意向登记,有信息显示该项目会在近期开盘,售价暂未公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弘阳在今年下半年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据不完全统计,7月至今,弘阳分别在常熟、湖州、开封、南昌、南通、扬州、佛山和武汉拿地,涉及土地金额达到58亿。但根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弘阳手头现金仅为45.1亿。

李国政认为,在整个金融环境收紧的情况下,操盘旧改项目对于房企的资金链也是一种考验。而且NK1地块尚未进入建设阶段,后期还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

不过,弘阳向时代财经指出,邓甲村项目是弘阳操盘的首个旧改项目,但本次收购的土地均已是净地状态,用于商品房开发,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与寻常项目无异,不会给公司带来资金压力。

【更多相关资讯,请移步各应用市场下载“时代财经”APP】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能按期交工的住宅楼赔付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