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国人物里哪个人物?

这个小人物没有名字,与冀州平原县乡下的一个土财主有关。而这个土财主在正史中也有记载,他的名字叫刘平,话说刘平虽然姓刘,却跟刘备没半毛钱关系,若非要说有关系,那也就只能是他特别恨刘备,都恨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至于什么原因没人知道,但估摸着也就是看刘备不顺眼,认为他是个伪君子吧。

原先恨一恨也就罢了,毕竟这时候刘备已经鞭打了督邮,变成朝廷通缉犯四处逃亡,所以闲着没事的时候刘平想想刘备狼狈的模样,总要大呼几声活该,然后好好地喝几杯酒庆祝一下。

但天有不测风云那,刘平痛快了没几天,刘备居然就咸鱼翻身了。在同学公孙瓒的推荐下,不但赦免了鞭打督邮的罪过,还一下子提升成平原县令,以州从事的身份当上了平原县令,地级待遇的县长,放眼天下都没几个,恶人竟然也能发达起来,刘平自然就气破了肚皮。

于是整天瞪大仇恨的眼睛,天天寻找刘备的过失,然而,刘备依旧那么虚伪,闹得满县都说他是好人,哼哼,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竟然都被伪君子蒙骗了,可我,一向以仁义自居的财主,居然也无奈的当了刘备治下的草民,这件事无论如何是姨可忍叔不可忍的,即便是叔能忍得下去,那么舅舅必然也会有几分意见。

就这样刘平认为被刘备管着,成了平生最大的耻辱,三国时期人们都很武勇,有想法就要付诸现实,不像现在,现实混不清楚,也只敢在网络发表意见。

刘平既然非常痛恨刘备,觉得跟他在一个县里呼吸同样的空气,自己也有可能吸进刘备吐出来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件事是绝对不能忍耐下去的,于是就要想办法杀了他。

可是要杀刘备,自己去,开什么玩笑,刘备和关羽、张飞形影不离 ,而且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凭自己这两下子,估计过去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打不过怎么办,就这么忍了,那怎么可能,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民间找个高手,让他去杀了刘备 ,唔,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了。

于是这个能左右三国历史的小人物就出现了,从这人的作为上看,他并不是杀手之流,应该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游侠,估摸着他在江湖中很有名气,但史书上对他的介绍也只有两个字:刺客。

这个刺客也许在三国百晓生的武林人物排行榜上地位不低,但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的关系,这个排行榜现在已经失传了,闹得考证癖无可奈何,事情也就只能这么马虎下去,虽然有点工作不认真的嫌疑,不过好在对整个儿事件没有影响。

刘平找到刺客,把刘备如此这般污蔑了一番,刺客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为民除害,向来是侠义道的本分,更何况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对天下的危害更大。

这名刺客武功应该是非常高明的,因为能在张飞、关羽的护卫下成功的潜入到刘备身边,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寻找最合适的下手机会。

他等待机会的时候,刘备作为一县之长,自然非常忙碌,办公、待客一件件都处理得非常妥当,好容易公事处理完毕,大家也都非常疲乏,关羽、张飞也准备洗脸睡觉。

机会终于来了,刺客绝对可以一击而就,如果这时候杀了刘备,也就没有以后三国中的蜀汉,三国自然就不会存在,但是呢 ,刺客却在最关键的时候违反了刺客的职业道德。

因为经过一天的观察,发现刘备并不是刘平口中的伪君子,而是个真正的好人,也许还会成为乱世之中的救世主,给天下百姓带来福祉。

这样的好人是不应该死的,否则就是天下百姓的损失。

抱着这样的想法,刺客突然从阴影中出来,对刘备说:“我是本县刘平专门请来杀你的刺客,但经过一天的观察,发现你的确是个仁人君子,所以我不会杀你,你自己今后小心些。”

说完这句话,就转身走了。

关羽、张飞听到房间里有人说话,赶紧闯了进来,可房间里只有惊魂未定的刘备,二人忙问怎么回事,刘备如此这般一说。

关羽、张飞额头上渗出冷汗,当下面面相觑,沉默下去,这是个怎样的高手啊,竟然能在我俩的护卫下来去自如,然而,刘平竟敢请出这样的高手刺杀大哥,这个人非常危险,绝对不能留在世上,于是连忙带人捉拿刘平,然而刚到刘府,就听到刘府中传出撕心裂肺的嚎哭,闯进去一问,这才知道,刘平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在赏月饮酒的时候突然掉了脑袋,跟前明明有下人伺候,但没人知道他脑袋是什么时候掉的,是怎么掉的。

也不用多说,刘平自然是刺客杀死的,因为他竟敢污蔑好人,欺骗刺客,而污蔑好人、欺骗刺客,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摘要]时间变慢才能描写细节,而只有重要事件才值得罗贯中在分秒必争的书中暂时停顿下来,去细细描写。重要事件需要人物去推动,因此,这些人物才成为《三国演义》中时间快慢的操控者。

三国的关键角色不在篇幅多少,而在他对时间线的控制力。

《三国演义》叙事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前后跨度约 106 年。该书中出场人物超过 1200 人,有姓有名者约 1000 人,常见版本约为 65 万字,《冰与火之歌》中出现的人物超过 2000,但文字量在第五部时就已达到四五百万字。

与《冰与火之歌》更加注重人物细节的描写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于历史大局的变化,因为《三国演义》要容纳的历史变化远远高于《冰与火之歌》,那么,罗贯中如何用较短篇幅安排下如此之多历史大局变化中的精彩故事?

时间进程的快慢或许是一个重要线索。在描写重点情节时,譬如赤壁之战,《三国演义》的时间会变慢,在描写非重点情节如姜维征伐中原时,时间会加快。

我们把《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回的目录和它对应的时间纳入一个坐标系,时间快慢的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三国演义》各章回时间变化

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各个章回编号,纵坐标为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开头与结束阶段,时间均过的很快,在中间阶段,时间才变得缓慢下来。

不少人说《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是诸葛亮,在诸葛亮出场前,时间过得很快;在诸葛亮死后,时间又开始过的很快;诸葛亮活跃的时候,时间才会慢下来。这一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上图第一个节点为诸葛亮出场章回,第二个节点为诸葛亮死亡章回。从上图可以看出,诸葛亮控制《三国演义》中时间流逝速度这一说法基本是对的。也就是说,诸葛亮确实是《三国演义》真正的灵魂人物。

但是,从上图还可以明显看出,在诸葛亮出场之前,还有大段时间进行速度也较为缓慢,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也还有那么几个章节时间流逝也较为缓慢。这也就是说,诸葛亮并不是以一己之力控制着《三国演义》中的时间,那么,在诸葛亮前后控制本书时间速度的人到底是谁?

为分析诸葛亮的两个控制时间的助手到底是谁,还应该定下一个标准,即这两个人应该都是本书出场率较高的主角之一。某个小兵虽然也能在三国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小兵明显不具备控制时间快慢的能力。

基于这一标准,我们首先把《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做出统计,取出场次数在前二十名的人物作为重要人物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排名前 20 人的按排序统计如下:

《三国演义》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统计

二十个人中左右时间进度的能力,我们可分别用他出场与离场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比较。

意外的情形出现了,我们发现了和诸葛亮一样具有影响时间快慢能力的两人并不在出现次数最多前十人中,竟然是排名靠后、与诸葛亮没有交集的两个人——袁绍与邓艾。

▍《三国演义》时间快慢的实际控制者

从上图可以看出,袁绍出场后,本书的时间进行基本呈现一种线性增长的方式。在袁绍去世后,时间的进行速度突然失控,直到诸葛亮出场才让时间的流逝速度再次稳定下来。

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控制书中的时间稳定了六七十回,占据了本书篇幅的一半以上,而诸葛亮去世后,书中时间再次进入无人管控状态而飞速增长。直到邓艾出场后,时间才最后一次稳定下来。在邓艾去世后,时间再次飞速增长,直到本书结束。

这三人虽然不一定全部是本书的一线主角,但是却毫无疑问都是本书重要剧情的关键串联人物。

诸葛亮自然不必多说,袁绍基本与本书的前期剧情一直有很强的关联,从何进与宦官争权,袁绍出馊主意召唤董卓进京,再到董卓乱政群雄逐鹿再到官渡之战,这段历史中每个阶段,袁绍都是关键角色。

只不过袁绍很少作为主角占据大量篇幅,他对时间线的控制作用很难被人注意到。袁绍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二回中病死,第三十三回曹操就彻底平定了袁氏兄弟,基本统一北方。所以,看《三国演义》会感觉曹操自官渡之战后,破袁氏残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但实际上,200 年的官渡之战虽为袁、曹大决战,但袁氏政权延续了很长时间。袁绍 202 年去世后,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数度出征,要到 207 年才彻底平定河北,中间整整花了 5 年时间。

在曹操消灭袁氏其间,孙权已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千里,三国一足已成,在曹操彻底平定河北那年,寄居刘表之下的刘备遇到了控制三国时间线的灵魂人物诸葛亮。

▍“三顾茅庐”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三国志》中亦有简略记载,《三国演义》对此事进行了扩写

在袁绍离场、诸葛亮登场的这 5 年,奠定三国格局的要素大体已定。

另,《世说新语·假谲》中曾有袁绍、曹操年轻时绑架新娘的故事: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实际上,袁绍生年虽不可考,但研究者多认为,袁绍年长曹操至少九岁,两个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人,少年时不可能是平等玩伴,根本轮不到曹操在袁绍面前耍聪明。

在《三国演义》中,三国后期的魏、蜀争战,基本上分为诸葛亮对司马懿和姜维对邓艾两个阶段。姜维在诸葛亮司马懿对阵时就已出场,诸葛亮死后,姜维的对手尚未登场,这个空档期便时间加快。

邓艾是灭蜀汉功臣,是本书大后期最重要的角色。他在《三国演义》中登场时,夏侯霸曾这样向姜维介绍新对手:“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这段话并不合理,姜维生于 202 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邓艾比姜维要年长 5 岁。

时间变慢才能描写细节,而只有重要事件才值得罗贯中在分秒必争的书中暂时停顿下来,去细细描写。重要事件需要人物去推动,因此,这些人物才成为《三国演义》中时间快慢的操控者。

最后再发一张意外发现的图:

▍三兄弟出场与去世时间分布

刘、关、张三兄弟同时出场,又在本书中的第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回,以同等间隔相继离世,果然是誓同生死、岂能独生。(文/孔令远)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