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什么情况保险公司拒保能保吗?

原标题:1家3口买保险,2个被拒保!原因竟然都是半年前...…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李宗盛的这首《给自己的歌》,也会因这段词而深陷其中,历经沧桑后,更会蓦然觉醒:漫漫人生路,错过的又岂止凝成心口那点朱砂痣的某个人……

银川晚报2016年5月27日32版的一篇《一次拒保带来的保险观念转变》,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一次错过”竟成终生“想得却不可得”的事件:

2008年,我为一对40多岁的个体夫妇做保险服务,两口子非常恩爱,都想为对方购买一份保险,在我的建议下,两人同意一起买,但在了解基本情况时得知,男主人在半年前因心脏不适住过院。这种情况下男主人很有可能会被拒保,果然,公司在对他的病历进行复核后,给出的结果是拒保!带着这份无奈的心情,女主人作为投保人签下了保险合同。

没想到半年后女主人住院,我在第一时间为她办理了理赔,让女主人没想到的是,理赔款很快到账,自己住院基本没花多少钱。事后,女主人一家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做客。饭桌上,男主人说自从被拒保、妻子生病后的快速理赔,让他们对保险非常认同,也想为自己当兵回来的儿子购买保险。但儿子认为自己还年轻,没有购买保险的必要,便当即拒绝,虽然这次没有为儿子投保成功,但从此我与这家人成为了好朋友,参加了他们儿子的婚礼,见证了他们小孙女的诞生。

面对新的生命,儿子主动提出为自己的女儿购买保险,男主人随即提出要为儿子再次购买保险,这次儿子没有拒绝,就在这一家三代都将享有保险保障时,儿子的保单再次被拒保!原来儿子在半年前住过院,就这样,一个年仅25岁的父亲也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当一万元保费退回给客户的时候,一家人都显得很无奈,多次拜托我帮着解决,但我真的无能为力。

被拒保的经历改变了一家人的保险观念,激发了他们购买保险的意愿,两家三代七口人先后在我这购买保险,三个顺利承保,一个附加险拒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购买保险,购买保险一定要尽早规划,年轻不代表真正的健康,购买寿险是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最好方法,所以投保寿险不能等待,如果等到以后再说,也许就真的来不及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份保险公司通用寿险投保规则:

1、60岁以上的人,只能买意外险!

2、50岁以上的人,必须体检!

3、40岁以上的人限额!超过额度必须体检!

4、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的人都会被拒保!

5、无论您几岁,有过住院史就要体检,公司还要核保,有可能要增加费用。

6、年龄越大,保费越贵,保的时间越短!

保监会更是公开发布保险公司9大通用拒保人群:乙肝患者、超重、高血脂、肝功能异常、高血压、血尿、糖尿病、吸烟、酗酒。

如此,聪明如您,还在等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既然任谁都无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任谁都不能躲开“生老病死残”的人生宿命,何不提早规划?今早安排?

总有人问我:我啥时候办保险合适啊?我说:你去医院看一下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他们90天前买最合适;你再去公路上看看那些不幸出车祸的人,他们24小时前买保险最合适!至于你吗,要是能保证一辈子无病无灾,不买也合适,但你能保证吗?

打个比方:同样的身价,同样的保障,同样投20年,同样保终身,48岁买份保险年缴8896元,18岁买份保险年缴2921元!

18岁比48岁,多保30年,反而每年便宜了近6000元,20年就将近12万,同样保一辈子,你愿意在什么时候买呢?保险反正是要买的,趁年轻,趁重疾费率没上调当然越早越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今天来讲讲美金储蓄,香港储蓄分红险,业内称为“美金储蓄”。与保障类重疾险不同,美金储蓄是投资险种,其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颇享美誉。

实际上,美金储蓄是结合投保人的理财状况和目标对其资产进行“强制储蓄”,以实现未来人生规划的手段。

通过为期不长的投资,达到轻松解决未来各项刚需开支,如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金、子女的留学教育金、婚嫁置业储蓄金等等。

1、美金保单:香港的储蓄险统一采用美元计价。美元为全球流通货币,也是多个国家的储备货币。

2、强制储蓄:这个词语看起来让人有些不舒服,但实际上,往往“强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因为这笔钱短期之内是无法灵活取用的,意味着客户不能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今天需要买个单反,拿出来花,明天要出国旅游,也拿出来花,最终什么都不剩。

美金储蓄设计的初衷在于为客户的长远未来做打算,因此如果希望短期内达到一定的资产增值并取用,则不建议购买香港储蓄分红险。

3、被动收益:作为一款理财产品,保险其实是最方便省心的,无须像股市和基金等需要客户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公司的收益又从哪里来?

客户所缴纳的保费,统一汇入公司的资金池,由保险公司强大的投资理财团队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股票、多国债券及房地产等,再将所得收益通过“红利”的方式回报给我们的客户。

1、对冲货币贬值风险:“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常手中有一定资产及长远眼光的人士,手中不会只持有单一货币,因为风险系数极大。

现在人民币又开始贬值,我在香港生活的成本较过往同等水平高出几万人民币。这同时也提醒了我,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的走向太过复杂,守着单一货币想发财,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2、海外资产配置:同样是美金保单提供给大家的好处。当然了,大家也可以通过境外房地产、美股港股等等方式实现海外资产配置,甚至有可能收益更高。

对于熟悉海外市场的人,实际上我更加支持你这么做。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海外资产的运作模式,国外购房的政策、税务、产权……贸贸然进军海外投资市场,很可能磕得头破血流。

3、高收益、低风险:香港的储蓄险比内地高出2-3个点,长期持有收益可达5.5%-7%。这是因为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亚洲金融中心,环球投资渠道基本不受限制,在同等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里,港险算得上是佼佼者。

4、避债避税:香港金融大行业发展成熟,极其注重客户个人隐私,如将来出现债务纠纷,债权人无法得知债务人是否持有香港保险。

即使获悉债务人持有港险,保险权大于债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公司破产,他名下的所以房产股票基金都会被拿来抵押拍卖,但保险不会。

另外,在内地即将上台、炒得火热的遗产税在香港法律中也是不存在的。要进行财富传承的客户可以通过香港保险将资产留给后代。

1、汇率风险:最近美元强势,加上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人民币汇率趋势则显得更加复杂。

实际上,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美元并不能作为单一投资功能,而是保值、避险的基础上兼有一定的投资功能。是否配置美元资产亦可以取决于客户个人的资产配置目标,如未来孩子留学、海外置业等等。

2、政策风险:2016年10月底,中国银联全面暂停了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的通道,一时间行业内对香港保险的质疑和批判声不绝于耳。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香港保险的业务量并未受到影响,甚至有走高的趋势。这是因为去年到今天上半年,人民币持续贬值,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外汇政策持续收紧,内地居民换汇情绪高涨。

未来的形势我们无法预知,但是这提醒了我们,对于资本的全球化配置,是要看准时机,加快步伐,考虑效率的。

3、退保风险:香港保险在生效的前几年内几乎是没有现金价值的,也就意味着退保会损失极大。

其实这是因为我上文中提到的,保险公司会将客户的保费用来做一些投资,那么客户如都在短期内退保撤资,公司会蒙受很大的损失。但只要过了最初回本的几年,接下来账户中的回报就会源源不断,数倍增加。 

1、尽量长的持有保单:保单存留的时间越长,复利效应带来的收益就会越大,到后期,最初的资产将翻几倍甚至数十倍。所以我通常会建议客户尽可能拉长保单生效时间。

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

把保单放在年纪小的人身上。比如未成家的朋友买在自己名下而不是父母名下,已结婚生子的,可以买在孩子的名下。

2、解决两大刚需必备: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储蓄分红险是最好的解决养老、教育两大刚需的投资产品。

其长期、稳健、收益丰、灵活取用的属性,无论是将来自己或父母每年提取一笔钱用来提升生活质量,或是为孩子的教育、留学、婚嫁、置业等等一笔过提取本金和红利都是可行的。 

香港保险代理,VX:,欢迎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情况保险公司拒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