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见有人用苹果浏览器safari设置EarPods,感觉也不错

我用了一辈子UC浏览器从塞班开始就经典,大家呢?

我用了一辈子UC浏览器从塞班开始就经典,大家呢?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文章原始出处→_→

最近发现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叫“利器”(公众号id是liqiio),有一种奔走相告的冲动。公众号的作用是:采访优秀的创造者,邀请他们来分享工作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方式和原则。

另外,最近还发现了一个词,名字叫“搜商”。搜索能力被称为人类的第三种能力(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高的搜商意味着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用google的人显然要比用百度的人搜商要高咯,呵呵哒~

鉴于本人有强烈的收藏癖和高尚的分享美德,昨天花了一天整天的时间,把“利器”这个公众号里所有的历史文章阅读了一遍并整理出来。声明如下:

  • 摘取了大部分内容,过滤掉个人认为无价值增量的信息,共十万余字,整理完成后,心累眼睛累;
  • 文章中推荐的大部分电子产品均为苹果公司的产品,在此不重复记录;
  • 文章中推荐的大部分实体产品均为贵族产品,屌丝就当见见世面,别当真,谨记。不过推荐的软件产品还是值得一试的哟~

以下为推荐内容,按照时间后先排序。

用的外接设备。所有这些设备满足了我的工作和个人使用需求,根据所处地点、目的的不同,选择也不同。我还有一只 Apple Watch 和一台 Apple TV,不过这些就只是用来放松娱乐的了。

因为要做大量的开发工作,我每天要花巨多的时间在 Xcode 上。偶尔我也会设计一些图标,这个时候我就会用 Sketch。得处理图像的时候,我多半会用 Pixelmator,比如在截屏里制作一些 UI 变化什么的。对于开发,我也用 Tower 和 Reveal,前者用来访问我们的源代码库,后者用来在用户界面找错。

必然是 Ulysses。这是为写作者而生的 app,也有中文版,你应该试试看。不管你是在记日记、写博客,是在撰写一部鸿篇巨著,还是在写学校留的作业,Ulysses 都能胜任,并且帮助你专注于写作。我们的网站上有免费试用,你没理由不试一把看看;-)

-金亦冶,创业者、Ping++ 创始人

因为比较看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所以经常用到一些协作工具,如 Trello、石墨、teambition;另外,由于会有一些演讲,用 Keynote 较多;其它就是 Clear、Dropbox 平常会用到。

为什么会同时用几个功能相近的协作软件?这是因为在公司不同阶段团队使用习惯不同;而且部门内部沟通时使用的协作软件并不完全统一,比如研发部和设计部,他们用到的协作软件不尽相同,而我在管理过程中就都会有所涉及。

阅读常常是差旅途中必备的休闲学习方法,所以我出差可能行李轻便,但一定携带一本会看的纸质书。因为我看书速度比较快,也很喜欢买书,在公司会专门设一个团队成员互享的图书角。

我最近阅读的书单也会在 Ping++ 微信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39 本书,一个创业 CEO 的成长记》、《一个创业 CEO 在资本寒冬里读的 37 本书》分别是 2014 年和 2015 年个人的一个读书总结,有兴趣可以浏览下:)

Kindle,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看很多不同的书。所以自从用了 Kindle,生活从此大不同。Kindle 里塞满了各种想看的书,我家的书架从此减少了很多负荷。Kindle 的故事也让我坚信一个产品是可以看起来不起眼,但非常有价值。近期在看的书包括《一本书读懂财报》、《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人类简史》、《论中国》还有《创京东》。大部分是创业、管理还有历史性的内容。

纸和笔,我喜欢收集各种好玩的笔记本。Moleskine、STALOGY 书写的感觉都非常好。任何时候,将文字留在纸上,是种习惯,更是让自己静下来的方式。

个人的和公司的事情都在 Worktile 上面,它代替了邮件、任务、文件。对我而言,Worktile 是个人和工作的集合工具。

Dropbox 用了很多年,照片都在上面,也会一直用下去。

1Password 的想法实在太赞了。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身份管理。1Password 向这个目标走进了一步。

产品经理必备工具。作为产品导向的团队,使用 Axure 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它能将想法更方便地介绍给团队。那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非常有道理的。Axure 提供的基本组件非常丰富,搭建产品原型的过程,更像一个搭积木的过程。如果想要熟悉 Axure,我自己过去的方法是多看其他产品大牛的产品原型,看看他们是如何将产品的想法传达到工具的。

过去 PC 时代习惯的头脑风暴工具,现在用的少了,但偶尔也会帮助自己树立思路。

移动时代的最爱。最喜欢的是 Evernote 保存网页的功能,非常适合收集各种随时看到的东西,是收集控的利器。

最好的稍后阅读工具。移动端体验非常赞,拷贝一个地址,打开 Pocket 会自动解析这个地址对应的内容,并以最好的阅读体验呈现给你。

知乎和微信就是时间杀手,按兴趣定制阅读。不想当文艺青年的程序猿,不是好的 CEO。

航旅纵横,出差必备。方便知道航班信息,也可以预订座位。路上跑的人,总少不了这样刚需的东西。

每天开车路上,打开收音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打开移动 FM 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会订阅各种喜欢的音频,然后在开车的路上收获更直接的资讯。每天必听的是《锵锵三人行》、《新闻今日谈》。我喜欢历史和财经,所以也会听《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还有《吴晓波频道》。

一个非常好的移动扫描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将想扫描的东西拍摄下来。Scanner 的扫描质量也很好,支持很多保存格式。

推荐一个纸质笔记本的牌子:STALOGY。它的本子比 Moleskine 便宜很多,但书写感受超级棒。有时我会买来一批,送给同事和朋友。适合随时写写画画,记录想法和灵感。相对笔的律动,纸的静怡更纯粹。

-这样才能吃上又快又营养的早餐

虾饺、干蒸烧卖、娥姐粉果、马蹄糕、叉烧包、糯米鸡、蜂巢香芋角、鸡仔饼、家乡咸水角、白糖伦教糕......千变万化的组合和造型,制成各式各样的花式美点。然而上班族可没时间可挤出来享受呀。

  • 五谷磨坊益元八珍早餐粉

不需要早起,只需要泡上一杯,搭配新鲜水果等,便可轻松完成一顿早餐,也许是上班族值得尝试的早餐备选。

全家 FamilyMart 在 1981 年创办,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上千家门店,遍布北上广深、苏光、杭州、无锡、东莞等城市,不仅有许多便民服务,还提供各类鲜食餐饮,支持 Apple Pay。

选择水位,放入胶囊,合上手柄,轻轻一按,简单四步就可以享受一杯香浓咖啡。一键操作,自打奶泡,也无需清洗。早晨告别速溶咖啡吧.

我是李大锤,自以为是一个应用测评人,喜欢研究各种优秀的 app。目前是一名北航研二的在读硕士,不过实在不喜欢学校不紧不慢的氛围,属于混毕业那种,一直在外面各种实习工作。因为对应用有些偏执的喜爱,在最美应用做了一段时间运营编辑和撰稿人,后来在少数派也供了半年多的稿子。

我一直在运营自己的微博号(@李大锤同学)和微信公共号(大锤应用推荐)。微博会经常发一些及时的应用信息,限免冰点更新上架什么的;微信会不定期的发语音,有什么聊什么,也和应用相关,但更多的是一些自己的感悟。这两个账号欢迎大家关注。

配件:配件方面在公司用的是新款的 Magic Mouse 2, Magic Trackpad 2 和 Magic Keyboard 三件套,苹果本还是配自己的产品功能全,特别是新款的触摸板,面积非常大,很喜欢,鼠标也并不像大家评论的那么不堪,配合手势用起来很顺手。MacBook Pro 还配了几个雷电口转接头。在家里用的是 Filco Minila Air 青轴,之前买过 HHKB,键位实在是不适应,手感也不干脆,还是换了这把大 F,关上门噼里啪啦的码字就是享受。鼠标是罗技的 MX Master,作为罗技的旗舰鼠标, 除了稍微大点,功能和性能都无可挑剔,自定义功能键让效率提高不少。 T430 配了个 ThinkPad 系列的通用扩展坞,这个强烈推荐。所有的线缆都插在扩展坞上,可以同时外接两个显示器,笔记本拔起来直接拿走,回来插上去继续当台式机,非常方便。

其他:另外还有一台看片娱乐的 iPad mini 4,个人认为 mini 的大小正好,再大出门就不好拿了。一台 Kindle Paperwhite 2,坐飞机专用看书工具。一块 Apple Watch 和一块西铁城光动能手表,平时带 Apple Watch,出远门换西铁城,在外面手表没电了也是挺别扭的一件事。还有一个 Cote&Ciel Laptop Rucksack 的经典款电脑包,很大很结实很贵,买来就是装 X 用的,当时觉得太大了,现在总是贵阳北京成都来回跑,体会到了大包的好处,不管是短期出差的换洗贴身衣物、剃须刀、洗漱用品,还是 MacBook、iPad 等电子设备统统都能放下,完全不需要旅行箱。另外还有一个 Anker 的六口充电器,出门拿一个就够了,同时充六台设备,不用担心咖啡厅宾馆插头少。还有移动电源,硬盘啥的。

软件这一部分如果让我放开写就得单独开一篇文章了,所以这块我就挑几个实用好玩的小工具来说说吧。其实之前写过好多篇自用应用合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少数派搜一下,不过都比较老了,最新的可以关注我的微博看一看,我非常不要脸的认为喜欢应用的同学都应该关注我的微博,关注以后一定相见恨晚。

这是一个聚合搜索工具,你可以同时搜索百度、Google、微博,甚至淘宝、京东、欧路词典、微信公共号。你能想到的搜索都可以搜,而且是同时搜,非常方便。有了它我已经好久没有打开 Safari 了,而且 Google 不用FQ哦。开发者前段时间把 Ai Search 完全免费了,实在是良心。

这是一款 iOS 平台少有的优秀 Evernote 第三方笔记应用。Evernote 应用越来越臃肿,找一个小巧的替代品迫在眉睫。Matcha 3 不仅基本功能齐全,还有很多快捷手势操作,快速插入表格等小功能,非常好用,就是图标有点呆萌。

全能截图管理工具,夸张点说,装上 LightScreen 以后可以删十个截图相关应用。标签管理,剪裁,打码,取色,状态栏编辑,二维码识别,截图套壳,图片高亮。如果再加上长图和图片标注,截图相关功能就基本全了,坐等更新。

应该目前最好的截图标注应用,小巧高效免费,功能全面,箭头,方框,文字,打码都可以,做出来的效果还很漂亮。唯一的不足就是只支持截图,普通照片不支持,在圈点停止维护以后,目前标注照片只有小 Q 画笔还凑合可用,实在是蛋疼。

长图工具,也应该是目前最好的。长图识别准确,性能好,操作简单,还可以横拼,比同类 Piiic 2 好用,是个完美的小工具。

这是一款非常小巧的辅助插件,可以帮助你将链接用指定应用打开,比如你在一个应用里看到了微博的链接,如果直接打开会用网页查看很蛋疼,这时候你可以在分享菜单中找到 Opener,通过微博客户端打开,甚至用墨客这类第三方客户端打开。同理还适用于 Instagram、Twitter、YouTube、淘宝、知乎、Medium、维基百科等等等等应用。Opener 一直在不断补充增加支持的应用,而且开发者对用户的反馈非常重视,你可以向他们说明你想增加的应用,很快就补充上了。

这款应用是 LightScreen 同一个开发者做的应用,一个极致简单的词典应用,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进去就是查单词,同时还支持 iPad 分屏时一侧复制单词,另一侧的 Dictionary 直接读取剪贴板给出单词释义,很适合英文阅读时使用。

这是一款计算器,但是很特别的是,计算时实时显示算式,并支持随意打字写注释,还可以保存当前计算内容。这样在以后翻过头来查看的时候也知道当时是怎么算的、算的是什么。另外计算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检查,特别是算发票的时候,不会因为加着加着就不知道加到哪了。

其实还???好多好多,不少应用大家都知道,再说也没意思。像1Password、Clear、Spark、豌豆荚一览、即刻、Day One、Instapaper、VSCO、Fantastical、Vidyo、Copied、Stacks,还有我推荐过无数次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墨客,太多了,说不完,不说了。

前面还是说的有点多,其他设备的应用我就提几个值得推荐的吧。

  • Coinverter 非常好用的货币转换小工具

  • 鼠标触摸板增强应用 Jitouch

  • 文件临时储存应用 Yoink

  • 类似 Windows 的 Dock 窗口预览工具 HyperDock。还有好多好多,这就说这么几个吧。

  • Windows 平台少有的能用的 Markdown 编辑器 Typora,我这篇文章就是用 Typora 码的(但是这款应用还是测试版,有不少 bug,文章一长就卡,比较蛋疼,这篇文章最后不得已换到 MacBook Pro 上完成了。非常奇怪,Mac 上优秀的 Markdown 编辑器一抓一大把,都不知道用哪个好,Windows 上就少得可怜,也可能是我不知道吧)

  • 剪贴板管理工具 Ditto

  • 全局功能手势插件「滑动Home键」

  • 提供和 Safari 一样阅读模式的的「阅读模式」

  • 鼠标停留预览网页大图插件 Imagus

这一部分我能写一万字,十万字,值得推荐的 app 太多,实在是写不完,有兴趣就关注我的微博吧。

-Chris Xia,剑桥大学语言学博士生

Edition》,如果这两本书不能解决的话就得再查别的文献了。枕边书是 James Huang 的《The Syntax of Chinese》,因为和自己的专业内容没关系所以才适合做枕边书,很多次在知乎上写科普的时候都得靠它支撑自己的精神头。

在笔记本上常用的还是 Office 365,用的是学校的 licence,以前偷懒的时候会用 Excel 进行统计处理,装了Real Statistics Resource Pack,效果和 SPSS 差不多。但是现在逐渐在往 R 和TeXStudio+MiKTeX 转型,毕竟 R 的输出效果还是很出众的,比起Excel 来说更适合批量的统计处理,并且也有利于我继续假装自己还会编程。

在电脑上的电子词典用的是灵格斯,搭载 Collins CoBuild、剑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前两者是英英,Collins 是基于例句,最后一个是英汉。浏览器是 Firefox 和 Chrome 换着用,平时用 Firefox,上 B 站看新番的时候习惯用 bilibili helper 的插件,所以会换用 Chrome。和朋友玩游戏的话会开 YY 语音连线,算是在这里为数不多的大声说汉语的机会吧。跨平台文件传输始终在用 Dropbox,因为我自己平时就在墙外所以有时候和老师同学分享内容都直接走 Dropbox,相比之下百度盘实在是用得不多。

在 iOS 上的话,我一向的想法是能用原生软件就用原生/本厂的,也算是比较偷懒吧,大概唯一不用原生软件的地方就是谷歌地图了。工作用 Pages+Keynote+Numbers,直接通过 iCloud 来和笔记本上的版本进行同步,这也算是一个习惯了,想换也换不过来。需要说的是,Numbers 不适合进行统计计算,但是很适合筛选语料库里的材料,对于需要用表格处理文字的人来说还是很合适的——虽然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很多。

Evernote 用来记笔记和写小说,现在还有了绘图功能,所以在听句法学的内容的时候不需要单独想办法画树图了。iBooks 用来看书和文献,基本都是 PDF 的,不过我从小的习惯是看书从来不在书页边上涂写,所以就 iBooks 没有 PDF 批注功能这一点我并不觉得很难受。在 iOS 系统上的电子词典是欧路和 Merriam Webster,前者是英汉后者是英英。画画的时候会用 Autodesk 的 SketchBook,记谱则是用 ScoreCloud,直接对着唱出来就可以自动记谱,虽然精确度有些时候并不如意。

闲时听歌会用多米和 UK Radios,前者几乎是专门用来听 J-pop,后者主要是用来听这边古典 FM 的。因为平时有喂饱自己的需求,所以在手机和 iPad 上都装了下厨房,iPad上还在用一个比较偏向于西餐的 app,叫 Kitchen Stories;由于开发团队是德国的,所以比较适合欧洲地区的做饭需求,而且他们的厨具用的都是Le Creuset,真是美得赏心悦目。我很少在手机上玩游戏,手机上只装了ねこあつめ和 Ingress,不过这两个游戏真的可以玩一年都不腻。

我其实是个不太讲究环境的人,很多时候窝在被子里就可以把草稿写完,或者是坐在走廊里就可以看文献。不过如果真要说理想的工作环境的话,首先要有可以接入大型文献数据库的网络,JSTOR、Elsevier、Taylor & Francis Online、Walter de Gruyter、SAGE 这些能随便看是最好的,附近最好能再有一个大型图书馆或者专业图书馆可以借出有关的书籍。然后就是可以(大声)听音乐、允许喝茶,并且附近有食堂或者便利店可以拯救犯懒不想做饭时的我,如果有猫的话会更好。如果能有一个心理学实验隔间和很多愿意来做实验的被试,那么我大概真的会在梦里笑醒吧。

在学术研究里,大多数的灵感都是靠积累出现的,所以找灵感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之前相关的文献,直到看到自己的疑问基本被清理干净为止,到这个时候大概就能明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了。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去找系里的朋友们聊天,大家凑在一起扯扯淡交换一下意见,很快也能有新的方案出现。如果意识到需要转移注意力的话,一般我会去洗个澡,泡一大杯热茶喝,放很想听的歌(最近是在听岚的《THE DIGITALIAN》,我听一张盘会听到发腻为止,然后过几个月继续听),或者是出门暴走玩 Ingress,炸平对方的塔的快感真的可以有效刺激到自己的神经。之前在香港和伦敦上学的时候,会出门坐地铁转圈观察人类,现在搬到剑桥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

知识理论系统的话,大概是在五六年前,我就开始系统地用「图书馆标签」的方式来组织我当时已有的内容,用我本科时的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作为蓝本,把我知道的内容分别对应放置在图书馆的各个位置上,到现在这个系统已经有了很高的完成度了。当前对我来说,知识的存放和提取是一种直觉性的东西:在看到一项内容的时候,我不用多想就「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和什么东西放在一起;同理,在我需要一项内容的时候,我也不用多想就「知道」从哪里把它拿出来,如果在环境里遇到了关键词的话就可以像搜索引擎一样弹出来相关的内容,中间的上架和检索过程已经被大量压缩了。

-这些居家生活利器,能让幸福感质量提升好几倍

一件能极大提升生活质量的居家利器。达到吃饱喝足人生巅峰的状态后,就不会想洗碗。潜在的危险还有为了不洗碗,互相甩锅,更有甚者竟然来到家庭破碎的边缘...可见一件好的洗碗机是多么重要。

BOSE Soundlink 蓝牙扬声器满足你与朋友分享音乐的需求。可用无线连接你的智能手机,平板或其他蓝牙设备。可充电锂电池可提供14小时的使用时间。还有可选择的彩色封套,满足你的个性。

有了 NAS 网络存储服务器,就无需再使用移动硬盘或 U 盘存储你的本地文件了,也无需担心空间不够还的再买一个硬盘。有了 NAS,你能集中管理所有资料,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取得你需要的文件,还能多人一起使用存储空间。

它可能是工作,但无需感觉像工作。只需一张舒适的椅子、将所有物品收纳整齐的家庭办公家具以及适合工作的照明,您就可更轻松地处理完必须做的事,拥有更多时间做想做的事。兼顾工作和享乐,帮你找到能激发灵感的工作空间。

原始旋转伏地挺身运动,旋转处理有助减少关节压力,把身体降的更低,使胸肌得以充分拉伸,胸肌外侧得到更强的刺激。居家健身神器,安全无害。

小户型空气净化解决方案,静音,简洁,无多余设计。推荐环境:卧室、小客厅、书房、办公室。使用面积 17-30㎡.

拥有 1600 万种颜色,让卧室颜色千变万化。还可以自动调节亮度,让你睡得更放松。睡前点亮一盏灯,就有一整夜的好梦。

我和老公都上班,平时都照顾不太好自己 。然后妈妈来我家帮忙照顾我俩。我才发现 什么其他的电器都是扯淡。一个妈妈顶上一屋子的电器了。

-王品,创业者、游戏设计师、产品经理

出行时我会带 Kindle Paperwhite、iPhone 5s 和一副配合 Comply 海绵耳塞套使用的小米活塞,重点是最后这个。多年来我在高端入耳监听耳塞上花了几千美元,现在我出于音质和便利的考量而听这 15 美元的耳塞。Kindle 和我手机里的播客填充了我一天大部分的空隙。

我会用 GTD 软件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在 Mac 上会用 Things。我(尽量)让收件箱保持无邮件的状态,出门时也在手机上用 Clear。最近开始切到 Evernote 里做笔记。

完成设计工作时我会用 Photoshop 和 Keynote。项目允许的时候,我会直接用 HTML/ CSS 里做原型和设计(用 MacVim 和 Ethan Schoonover 的 Solarized 配色方案)。对于软件来说,设计是个持续的过程,我一直认为尽量参与其中比较好。

做团队项目时我们用 Trello,也用 Slack 沟通。我们试着把干扰减到最小。但也没什么能替代面对面交流就是了。

-你可以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包括以下这些

买过日本女星广末凉子写真。除了写真,各类明星题材的明信片,作品集,纪念品等都能够在淘宝找到。

采用高密度无发炮孔设计,韧性大,可任意切割。让海绵吸水后,挤出多余水分,即可擦拭污垢油渍处,去污能力强,纯物理去污,一冲即净。大扫除专用,居家清洁必备。

Kickflip 可以把你的笔记本提升到一个理想的角度,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颈椎。同时 Kickflip 底部的微吸技术,可随意粘贴拆卸,也不会在笔记本处留下任何残胶。功能和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实用性佳。

摘录部分点评看看:「什么五字好评,店主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说一百个字都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激!」、「说真的太敬业了」、「非常棒,真爱啊,这美女如果娶回家更好」、「真心赞,每天都准点被弄醒」

键盘的唯一槽点在方向键,不过也已经习惯了。触控板面积比 MacBook 自带的大了很多,感觉可以在上面跑马。

外星人出品的迷你主机,用最乞丐的版本换了 SSD 以及加装了内存。虽然主要用苹果的产品,但觉得作为科技媒体从业者需要了解其他平台的生态。

目前的主力事项管理应用。2016 年正式从 OmniFocus 转移过来,目前感觉非常良好,名气不大,但很多功能都切中了我的需求。最新推出的增值服务 Email to 2Do 是一个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大利器。

搭配 2Do 使用,一个非常好用的提醒工具,特点就是会不断地提醒你直到完成。我会用它来提醒一些绝对不能忘或者忘了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情(比如信用卡还款…),已经到了没有它生活就不能自理的地步(玩笑话)。

有了它之后再也不操心密码的问题了。

不仅是我的主力云盘,也是我的主力同步方案。在 iCloud 和 Dropbox 两种同步之间,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用于团队内部的项目管理。

用于团队内部的协作沟通。

两大主力邮件客户端。Outlook 胜在速度,Spark 胜在功能。看心情换着用,最近主要用 Outlook,同时等着 Spark 的 iPad (已出)和 OS X 版本。

两大主力音乐客户端。Apple Music 跟 iOS 的系统整合无疑更好,iCloud Music Library 可以让我同步在网易云音乐上找不到的歌,缺点是不用 Surge 的话流畅度很差;网易云音乐用了很久,推荐的歌单比较对胃口,设计、体验也比较让人满意,最近开了定向流量包,会在上班路上直接听私人 FM/随便一个歌单/播客。

N 个 RSS 阅读器的出现也没撼动它的地位。一个刚刚好的产品,用着就是舒服,一种用了其他客户端才会感受到的舒服。

我的主力日记 app。其实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已经有无数次尝试失败,我拥有一种一打开日记 app 就不知道写什么的神奇能力),用 Momento 更多是把它当一个人的朋友圈/微博,发点只想给自己看的状态。此前充当这个角色的是 Path,不加任何好友。

我的主力记账 app。因为强迫症太严重,用大而全的工具总会因为对不上账而抓狂…… Next 只记支出不记收入,用起来极其轻松,可以很好地让我知道「钱到底花哪里去」就够了。

懂的人都懂的,2015 年最值当的一笔 app 投资。

Moke 用来刷微博,Tweetbot 用来刷 Twitter。因为太好用了,所以用其他客户端就浑身难受。唯一的缺憾就是因为接口限制,拉取的微博/Tweet 有时候会不全,我只能当作是减轻自己的信息压力了。

特意把它拿出来说是因为,在改变生活的 O2O 服务里,它是最优雅的一个了,其他吃相都或多或少有点难看。

用来管理我追的美剧,主要原因就是颜值高。

我最喜欢的图片社区。每天更新,质量很高,没有自拍。

我的主力日历 app。喜欢它的设计、自然语义识别、和 iOS 提醒事项的整合。

目前是我的主力相片备份方案。最近把散落各处的老照片都传了上去,自动整理、智能搜索、智能相册等功能都相当棒。如果忽略墙的存在,它应该就是最完美的了。

同一个独立开发者出品,实测好用。前者用来计步,号称有比 Apple 更合理的算法;后者给 Apple Watch 加上了睡眠状况监测的功能。

多屏工作者的利器,让 iOS 设备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外接屏幕。

李笑来老师的新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只有电子版,免费且不断更新。里面有很多极其简单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发。

  • 镭豆(Laser Egg)。镭豆空气质量检测仪

镭豆(Laser Egg)是原点生活(Origins)开发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它通过激光扫描吸入的空气来检测颗粒物的大小和数量,最终将空气质量和污染颗粒浓度等数据显示出来,以监测环境的空气质量,帮助判断相关净化设备的效用。

这个同城送货用的 app 采取专人直送的方式,能够在短短数小时(官方号称 1 小时)内就将包裹送至客户手中,相对的,费用较高。使用时,先在网上填好取货、送货地址、货物重量后,所需费用就会显示出来,之后就可以选择等待取件了。目前已开通了包括北上广、 成都、深圳在内的约 30 个城市的服务。

  • 青春 18 车票。一张以青春为名的火车套票,价格:11850 日元。

由日本 JR 集团推出的火车套票,一张五份,每份可供一人一整天无限乘坐。也就是说在有效期内,它既可以一人独享最多 5 天的无限乘车,也可由最多 5 人共享一整天的随下随上。比起确定了计划之后就难以更改的完美行程,随时随地可能为风景驻足的旅途更叫人期待呢。

戴森这款加湿器个头不算太大,580mm 的高度甚至可以放在桌面上使用。无扇叶设计,中低速送风时相当安静,同时附带了紫外线杀菌功能,避免了水中的细菌给洒得满屋子都是的隐患。另外,在不加湿的时候还能充当风扇的角色,只是尚不具备加热功能。磁吸附的遥控器非常方便。

Freelancer 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社区,你可以在 Freelancer 上外包你的公司业务,无需发布招聘广告或提供工作空间、保险等,有超过 18 Million 来自世界各地的颇有才能的威客提供服务。

无论是需要包装建设的网站、名片,或是需要设计的文具,或是需要设计甚至制造的产品,再或是需要完成的研究,Freelancer 都能帮你解决。您几乎可以雇用到威客来帮您解决任何一个项目。

架构的过程中,他发现同样的架构也能用于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

Lantern 是一个免费的应用程序。它能帮助你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安全地访问互联网。如果网站没有被那啥,Lantern 选择靠边站,浏览器就能直接访问网站,速度不受影响。Lantern 是一款开源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源代码来获知其工作机制。

Telegram Messenger 是一个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它的客户端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但是它的服务器是专有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析构的消息,以及照片、视频、文件,支持所有的文件类型。

它的服务器系统分散并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以地理位置来改良服务器的回应次数。Telegram Messenger LLP 是独立的非营利公司,总部设立在德国柏林。

    Seene 是一个摄影录像软件,让你与朋友、家人以 3D 照片的形式分享生活。Seene 使用一种大家熟悉但是焕然一新的方式将照片、深度和动态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可以与人共享的 3D 照片。

使用手机拍摄 seene 非常简单。将手机对准要拍摄的事物,上下左右动一动即可从不同角度拍摄。视频之上层叠显示拍摄进度,拍摄完成后会自动制作 seene。在手中转动手机即可从不同角度观看事物。

笔记本厂商 Moleskine 推出的一款日历应用。延续 Moleskine 一贯气质,与传统月历视图不同的是,Timepage 采用了连续滚动式日历。搭配经典的色彩配色和简洁的 UI,放首屏释放心情利器。

    我在 Windows 和 Mac 上最喜欢的软件分别是它们自带的 Snip 和 Grab,能够极其方便的抓取截图。

    来新西兰后,我课余时间在小学教小朋友编程,用的是 MIT 的儿童编程工具,Scratch 的网页版,它能够方便的在云端储存,并且可以实现美术、音效资源的跨账户共享,十分方便教学。

    -Ken Wong,《纪念碑谷》设计师

    基本上我所有的游戏设计和绘画工作都通过 Unity 和 Photoshop 完成。在家和工作时我都会用 MacBook。听音乐我现在只用 Spotify,我不是很在乎我是否「拥有」音乐。我喜欢 Spotify 的全平台同步功能。

    总体来说,我喜欢苹果的生态环境。虽然会有一些限制,但它们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流。我也不怎么用苹果的一些高级功能比如 iCloud,我喜欢简单。

    -柳成荫,WhatFont 插件作者,前端开发者

    我极少随身携带 iPad。留在家用作灯光(配合 Hue)和音乐(配合Bose SoundLink Mini II,Sonos 尚不支持 Apple Music)的控制了。我没有电视,也没有游戏主机。

    日常书写我用 Rhodia 的纸品。我对笔没有特别的要求。

    变中不变的是我倾向于用 Apple 自己的 Mail 和 Calendar 软件。他们与系统联系紧密,使用起来方便些。

    推荐一款移动应用:The Economist Espresso。经济学人每工作日出版的新闻摘要。短小精悍,非常适合通勤阅读。

    -Calm,一款不需要学习冥想技巧的冥想应用

    我最早是从 Tal 教授的《哈佛幸福课》上了解到“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这个奇怪的词是指一种以正念技术为核心的冥想练习方法,而正念技术则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力维持在当前的内在或外部体验之上,并保持对其不做任何判断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长期坚持正念冥想训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消减诸如焦虑、抑郁一类的消极情绪,还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甚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去年六月份,我在 Wired 网站上看到了一则介绍 所营造的氛围和引导下,我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正念冥想的神奇效果。

    自此之后, 是一个基于正念冥想的网站,但创始人 Alex Tew 在宣传它的时候,却尽量避免使用到“正念”或“冥想”等词语。他解释说:“我不想让人们以为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新技术。我希望人们直接上 ,遵循引导,一步步来就好啦。”

    ,生成 App Store 上的不同大小的屏幕截图与跟踪 App Store 的 Review 用 和 ,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小众音乐聚合,他们也有自己的 app,编辑的品味与码字能力一样让人欣赏。

    gregmelander.com 是我在微软的艺术指导的个人收集网站,想法,音乐,创意,没事我就去看看,除了有非常多很棒的内容外,最重要的是励志!一个干了几十年创意的人还能这么有激情。

    胶片相机:它让我慢下来,理解照片对我的意义。推荐 Contax T3

    -有才,《比特新声》主播

    AKG 系列耳机 11 副,Sennheiser 监听耳机两副。嗯,我很喜欢耳机。AKG Q701 很早就买了,当然现在有了进化版本的 K712,K812 等型号,但它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耳机,如果音源品质足够好的话。出街的话我用 AKG K551,主要是舒适,然后纯黑足够低调,全包的隔音效果也很不错,音质也是 AKG 家族少见的有重低音方面增强的型号,当然预算更少的话其实 AKG K545 也是很好的选择,而且更小更轻便。监听耳机以前我就用 Sennheiser 的 HD 202, 但由于录播课时漏音过于严重我又去了他们旗舰店然后试了一下午,最终选中了经典型号 HD 280 PRO,到目前用过漏音最少的耳机,佩戴也很舒适,非常喜欢。

    给刚刚开始录播客的朋友建议,如果预算不宽裕,最好就用 iPhone 原配的 EarPods,我和海龙实验已久,发现它的降噪效果简直逆天!

    录播客的话筒之前是和很多人一样的 Blue Yeti,但发现这东西收音太强,后期底噪偏大,就是说对录音环境要求很高。后来由入手了 Blue Nessie 这款同门师弟,目前没有明显缺点,但电容麦克风对后期处理要求相比动圈麦克风较高,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以后估计还是会用动圈。Shure 家的经典型号如 PG58 等我都想试试。

    OS X 上常用的都是以写代码为主的,挑一些天天用的和大家分享:

    • Dash,各种 API 官方文档查阅软件,使用频率极高。

    • Atom,编辑器,速度很快,轻量级的(预计少于三百行的代码就直接在里面写)

    • CodeRunner,同为轻量级 IDE,用它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 Xcode 这一年来崩溃的频率过高,Bug 太多……

    • PaintCode,主要用来简化 UI 库的代码,一个字,懒。

    • Sketch,画图工具,我从来不会用 Photoshop,基本要作图全靠它。

    • Napkin,图片注解标记好手。

    • Keynote,这个不用说了吧。

    • Reeder,那么多年来的大部分新闻都是靠它,我不喜欢主流新闻,所以里面现在大部分都是英文的独立博客订阅。

    • Logic Pro,各种音频后期剪辑。

    • 1Password,我所有密码都在里面,每三个月改一次。

    • f.lux, 根据地理位置和日出日落时间调节屏幕色温,很护眼。

    • TextExpander,大量输入重复短语时的快捷输入神器。

    • Keyboard Maestro,可以成为 OS X 上日常快捷键操作的调度终端,结合脚本文件使用的话会有让你惊讶的神奇作用。

    • 还有很多常用的 OS X 自带软件,包括 QuickTime,Preview 这样的就不再赘言,但它们不亚于上述软件对我的重要性。

    iOS 上也推荐一些常用的吧:

    • 没有错,第一款就是我和海龙天天聊的 Drafts,我 iOS 设备上的所有文本录入和输出全都靠它。

    • Simplenote,全平台同步速度惊人的记事本。

    • Unread,以前用 Reeder,但这款的排版实在好了不知道多少,所以出了后就一直用它来看 RSS。

    • Letterpress,iPhone 发布以来我唯一还在玩的英文单词量对战游戏。

    • Nuzzel,好几天不泡 Twitter 时就用它来看这几天错过了什么,很实用。

    • Due,给拖延症重度患者准备的重复提醒 App.

    • Dropbox,我大部分需要备份的东西都在上面。

    • 墨客,如果你还用微博的话基本没有更好的第三方客户端了。

    • T- weetbot,虽然我自己在写我的 Twitter App,但仍然推荐这款,因为我也没信心我的比他们的好……

    看我订阅的 RSS。我现在越来越喜欢 NewsBlur 这个 RSS 付费订阅推送服务,如果你用它的官方 iOS App 的话就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选择显示 Feeds 的所有文章,还能搜索,特别是我做播客以来搜集资料时对我的帮助很大。以下是我订阅的部分 Blog:

    • Stratechery,Ben Thompson 靠他这个独立付费的科技话题分析博客能在台湾养活一家人,你知道有多好了吧?他很高产,不一定每篇都好,但一个月总有那么几篇让我拍手叫绝。

    • objc.io,主要是采访 Apple 生态圈开发者的一个网站,文章不多,但每篇都很棒。

    • Marco.org,嗯,多才多艺的 Marco 还是有挺多独立思考的好东西的,比如差点和耳机厂商吵起来的这- 篇。

    • NSHipster,总是有很多好文章,关于 iOS 开发,关于各种汇编。

    • Solidot,一个以科技话题为主有全球化视野的新闻源,可信,中文里少数我不需要看完后再去查证的网站。

    • TidBITS,现在基本上用它来看 OS X 上的重磅软件更新了,之前博主还是有文章的,这两年似乎越来越少?

    • AnandTech,我很多关于数码产品的硬件知识都是从这来,看了很多年了,非常靠谱。

    • 《The Record》, 非常喜欢的一档已经停播的节目,由 Brent Simmons 和 Chris Parrish 两位我都很喜欢的资深开发者做的,目前的 11 期我每期都听了不下三遍。

    • 《Connected》,三个小伙伴之前在 5by5 做了这档节目的前身 《The Prompt》,然后觉得很合拍,就成立了 Relay FM,之后还收了 《Mac Power User》这样的老牌节目,真是佩服!其实我是想听 Federico Viticci 的意大利英文的……

    • 《Accidental Tech Podcast》,这个我应该不用做过多介绍了吧,每周听他们还是必备的。

    • 《Debug》,主播之一的 Guy English 和上文出现的 Chris Parrish 做了一款我在 OS X 上最喜欢的软件之一,Napkin。这节目没有固定更新周期,iMore 的主编 Rene 作为主播之一也从来不干预,主要就是采访各种开发团队,很多期都能请到大牌嘉宾,爆出很多 Apple 的料。

    • 《Invisibilia》,NPR 旗下的一档「奇文说今古,谈笑有鸿儒」的节目,其实和去年很火的《Serial》有的一比。

    • 《UPUPDOWNDOWN》,我最喜欢的讲游戏的播客。

    • 《Sound Opinions》,他们推荐的独立乐队我都会关注。

    • 《The Sounds in My Head》,比上面的那档节目更加独立一点,很多乐队我都不知道。

    • 《EconTalk》,Russ Roberts 这个畅销书作家主持的一档英文里最好的金融类话题节目。

    • 《Lore》,最近才开的一档讲欧美鬼怪,传说的播客。

    • 《太医来了》,很多医学常识和黑幕,有意思。

    暴走中也会有很多好点子。

    写日记,这么些年我觉得最好的习惯。

    Panasonic NH45-19T 4.5 KG 烘干机,当然有更好更贵的选择,但这台真是不错。我几年前开始觉得晾衣服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行为,这辈子不用烘干机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当然还有洗碗机,还有……总之就是怎么懒怎么来!

    HS5 音箱和铁三角 M50 监听耳机,这两个都是有很强性价比的混音用监听设备,最近入手的音箱是 Dynaudio BM5A MKII。因为学校录音室里有不少麦,所及自己只入手了一只 Rode NT1A 用作人声和 Shure SM57 来录吉他,都是性价比非常非常高的麦这里就不多夸赞了。

    作曲编曲混音等 90% 都是在 Logic Pro X 这款宿主上完成,因为它的性价比和所包含的插件几乎可以让人“只花 199 刀就可以开始专业的音频之旅”,让人难以割舍。不过做针对视频的音频编辑部分现在已经转移到了 MOTU Digital Performer 8,它强大的文件管理功能和近乎强迫症一般的工作流设计,在针对有大量音频文件的工程有非常强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文件和自动存档上),感觉像是做给程序员用的音频宿主……而且它自带了计算转场之间 BPM 测算的功能,对影视配乐来说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好像用的人不多,这里安利一下,因为从版本 8.0 开始也支持 Windows 平台(之前只支持 Mac)。

    简单的视频和特效制作的话用的是 Final Cut Pro X 和 Motion 5。游戏音效制作的话是 FMOD Studio 和 Wwise。其他常用的工具包括苹果 iWork 套件,iCloud Drive,Aperture 等(基本是个因为苹果的工作流而捆绑在苹果软件上的果奴啦。不过浏览器还是一直一直在用 Chrome。

    有时走在路上脑子里出现一段旋律的话,会冲进厕所或者没人的地方哼一哼用 iPhone 上的应用 Propellerhead Take 录下来,还是挺管用的。听到什么珍稀的环境音效的话,就用 Sony PCM-D50 录下来,曾经有人说录音棒之于录音师就像相机之于摄影师,其实音频工作者也很需要记录瞬间的。

    Dealmoon,北美省钱快报。自从下载和订阅了它的服务以后,钱包经常出现危机。应该是有一批专门的淘“宝”专家在 24 小时看着各类消费相关网站整理出最划算的折扣的,如果是留学党或海外党的话,非常值得关注一下,比自己去上 eBay、Amazon、Groupon 等等网站一个个浏览要有效率很多。

    -刘梦霏,游戏化设计师

    如果钢笔算硬件的话,这也是我现在最常使用的硬件之一。钢笔作为一种特别敏感的书写媒介,不仅能够起到电子工具的记录作用,而且通过墨色、下笔轻重、写字的时间等等,连心情的细微变化都能通过笔迹记录下来。有些年代久远的老笔,比如派克 51,犀飞利萨拉托加,本身就有一段独特的历史,也影响塑造了我们的历史。还有一些笔,比如写乐长刀研,在写感上非常独特,能够引导你发现书写的乐趣。除了常见的国笔英雄、永生,以及比较文艺的 Lamy 以外,其实钢笔的世界无限大,比如笔吧常说的“五大”——“龙鸟犀水派”,万宝龙、百利金、犀飞利、水人、派克,还有日本的三大--白金、百乐、写乐--都有很多出色的独具特色的好笔,值得慢慢去琢磨。哦对了,我甚至还没提墨水,特别是彩墨,和墨水瓶呢。很多墨水从瓶子到名字的设计完!全!就!是!艺!术!品!不明真相的群众可以从“百乐色彩雫”看起.

    iCal 是使我能跨平台管理日程的最主要工具。通过一些软件,安卓也能同步 iCal,管理日程就非常方便。我试过许多 GTD 工具,也买过 Doit.im 的高级账户,但最终觉得最方便,也最视觉化的还是 iCal。你计划了什么事情,做过了什么事情,有哪些约会,打开日历一看一目了然,而且录入一次就够了,不用反复在不同的软件里输同一件事,节省了很多时间。安卓本身支持桌面插件,我都会放一屏大大的日历,用不同颜色标记要看的书,要做的工作,各种演讲 / 节目之类的,非常直观。真的需要 to-do list 时,在安卓平台我就直接用 Sol 日历自带的待办事项功能,苹果平台则有时会用 Clear,看重的是它优美与方便结合的设计。

    Mac 平台上有几个我特别想提一下的软件。一个是 Papers,管理论文再也没有更优美和更方便的解决方案了。不过我的 Mac 版和 iPad 版同步的时候,以及和 Windows 版同步的时候都有不少问题,目前还只能用手动拷文件的方式来解决。

    一个是 Day One, 我现在还在上面完成大多数的写作任务,然后放到其他软件里去排版。Day One 就是让人觉得写作是一种愉快、优雅的体验,少就是多的理念在这个应用里体现得最充分。不过没有安卓版真的是一大硬伤,目前我只能在安卓上的 Day Journal 上写好内容然后导出到 Day One,很不方便。Day One的另一个缺点是只能放一张图,表现力不足。

    另外就是 Scrivener。我特别热爱它的资料库功能,也喜欢它管理文件的方式。直接在 Scrivener 里写作体验上虽不如 Day One,却也算得上方便优雅。而且这个软件本身的设计就很适合拿来写长篇的,结构比较复杂的东西。一般如果要写 8000 字以上的文章,我会用它。Scrivener 也有 Windows 版,同步同样做得不是特别好,得手动拷文档。

    iPad 上的 Noteshelf 特别适合处理 PDF 上的手写笔记,PDF Expert 则是读论文神器,既方便做笔记又方便在原文档加入新内容,特别适合学术阅读,我在上面读完好几十本书了。

    多看阅读有个很有用的功能,就是跨平台同步你的书(包括其中的笔记),同时还可以把你在书上的笔记同步到 Evernote 中。这个功能使得阅读和笔记都变得非常有效率,这也是我喜欢拿手机和 iPad 看书而且能够少做重复工作的关键。

    有很多副耳机,Beats,Bose,森海塞尔,但最常用的是小米入耳式耳机,目前在寻找一款适合运动的无线耳机。

    Breakwall Proxy(你懂的)。Pocket(同步书签)。Scrivener(结构化写作的利器,参考《纳博科夫的卡片》)。Evernote。航旅纵横。虾米。

    刘梦溪,用户体验设计师 / 产品设计师

    非科技的生活类产品方面,我自己会比较迷恋经典设计的产品和比较小众的产品和品牌,一定程度上都些反科技的比较原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的物件都能激发我的兴趣。比如 Le Labo 出产的 Santal 26 蜡烛,包括 Chemex 的咖啡机,还有很多陶艺工作室出的陶制品(如加州的 Heath Ceramics),很多时候这些产品都是很又特点但也比较有真实质感的。

    效率工具方面,我是 Slack 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天的工作都会需要这个产品进行和团队和不同任务组的沟通。在设计过程中建立 design review channel 也是一个很管用的高效交流方式。我也会经常使用 iA Writer、Wunderlist 这类有些极简主义设计倾向的产品。37signals 开发的 Basecamp 也是我经常使用的协作工具。

    在软件产品的选择上,我会比较关心开发者团队的背景和开发理念,也比较喜欢有态度的独立软件工作室。除去大家都知道的 37signals,我比较喜欢的团队有加拿大的 MetaLab(Flow 的设计开发者,Slack 的设计者)。挪威的 Bakken & B?ck 也是我很喜欢的独立软件设计团队( 他们近期开发了设计师协作产品 Wake,也值得关注)。

    在处理复杂的设计问题时,我喜欢做合作设计——如引入工程师,产品经理等人做头脑风暴来一起解决问题。也喜欢不时改变工作环境,比如花一个下午离开办公室,在咖啡店工作几个小时来提高注意力。在温哥华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咖啡店有 Matchstick Coffee 和 Revolver Coffee。

    平时我自己也比较喜欢阅读和科技行业不太相关的建筑、哲学及社会学书籍来反向思考眼前的工作及产业相关的发展。最近在重新读 37signals 创始成员写的 Rework,已经是第三遍读这本书了,但每次都觉得醍醐灌顶。还有一个要提及的是我很喜欢听科技、设计及商业类的 podcast——在上班路上,做饭等等闲暇时间听听别人对于工作和产业领域的理解是一个很高效的学习方式。我比较推荐的

    就推荐一个家里的娱乐设备吧, 其实我自己很喜欢 Google 出的 Chromecast,在很多时候在家需要音乐的时候就打开电视,把浏览器里的内容直接投射到电视屏幕上,同时电脑还能节省出来做别的事,是一个很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自从用了 Chromecast 我就没有再用过自己的 Apple TV。

    吴涛,《内核恐慌》主播

    位置是瑞士琉森附近某处朝西南的半山腰。离住处 30 分钟车程,离市区 20 分钟。就在联邦公路边上,但是门前很少车。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混凝土、玻璃和钢。两层楼,五间房。阳台,露台,后院,天井。花坛,水池,车库。地暖,双层玻璃,中央空调,备用柴油发电机。

    落地窗,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森林,琉森的灯火,四森城湖。在就近的帆船港里有艘船。

    一间巨大的工作室,由三道高抵天花板、需要梯子的金属书架隔断成若干空间,四到六人一起办公,各占一隅,互相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别人的存在,并且可以方便地互动。所有人都是 Mac Pro。最大号 Thunderbolt Display,每人两台。至少。

    一间活动室。组合沙发,书架。零食柜,冰箱。所有次世代游戏机,50 英寸电视,两台。

    一间会议室,能容下 20 人坐着。长桌子,投影仪,B&O 音响系统。

    一间厨房兼餐厅。开放式灶台,诱导加热炉,强力静音排风扇,双开门冰箱带制冰器,以上都是 Miele。可以在僵尸入侵情况下支持半年的冷冻食品和饮料。地窖里有另外半年的。酒吧,Bezzera 咖啡机。每周三中午 catering。

    一间储藏室,放档案,无人机,胶片相机,蓝光科幻,旧物。

    车库兼工坊,可以保养滑雪板、修自行车和改装摩托。数控板锯,3D 打印机。

    地下室备有酒窖,消防斧,霰弹枪,日本刀,喷火器,Glock G17,电锯。天台上有 Celestron 望远镜,带寻星。院子里有烧烤架和砖砌烤炉,烧炭。

    比萨饼、Tachos 和炸酱面可以叫外卖,24 小时随叫随到,挂电话到送达不超过 30 分钟。

    所有洁具和管线都是 Geberit。

    每天由瑞士清洁工打扫一次。

    被问题难住会搜索,搜索不出来就和同事讨论,讨论不出来就看 xkcd,或者翻 feedly。平时会收集一些好东西,遇到优秀的代码会存在 Github 的 Gist 里,漂亮的摩托车放在 Pinterest 里,其他笔记放在 Evernote。无聊的时候就去翻一翻,自己感觉有助于工作。

    Leatherman 是个做多用途工具的美国公司,他们宣布了一个手环叫 Tread。这个手环由许多节不锈钢片组成,每一片上面都有不同孔径的螺丝刀头和扳手。我认为它是非常适合戴在男人手腕上的一块钢,而且可以带上飞机。但是至少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它还没有上市,所以我退而求其次,推荐 Victorinox Manager 瑞士军刀。长度六公分,可以挂在钥匙链上,开瓶器、镊子、剪刀都随时可以派上用场,螺丝刀质量非常好,可以拧眼镜腿和机箱螺丝,同时它还是一枝笔。我从高二开始用它,中间也不是没有换过其他型号,但最后都会重新选择回它。用上几个月,半透明的蓝色外壳上挂满划痕之后,它就成了手指的一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浏览器safari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