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版音响效果的d调唢呐低音3怎么吹,中音,高音怎么调效

  摘 要:唢呐是我国一件古老的乐器,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唢呐的音准问题长期困扰着演奏者。本文通过对乐器的各部分如:哨片、芯子、唢呐碗、唢呐杆等对音准的影响作以分析。最后,对如何准确把握唢呐音准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唢呐;音准;影响
  唢呐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由于环境的差异,各地唢呐的形制不一,品种繁多。但归纳起来,若按杆的长短可分为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和海笛等;若按音区唢呐还可以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唢呐。为方便行文,笔者论述的乐器是以杆高为255毫米,上端直径为11.5毫米,下端直径为24毫米,壁厚4毫米的,筒音为a1的D调高音唢呐为基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唢呐的各个部件对音准都起着哪些影响与作用。
  它是唢呐的首要部件,唢呐的发声原理是靠哨片振动成声,人们形象的称哨片为“激发器”,如同歌唱演员的嗓子一样,它是唢呐吹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件,因此,哨片对唢呐音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哨片安装在芯子的上端,吹奏时,把它放在两唇之间,气流使之振动发声,所以哨片是整个乐器的灵魂,既精致又敏感。这种精致性首先表现在哨片的制作材料上,我国不同地区对选择哨片的制作材料有着不同的讲究。比如说四川的苗族木制大唢呐,哨片就用野麦杆所作,但绝大部分的哨片是用芦苇制作的,因此我们着重介绍芦苇的选择。
  哨片的形状,一般情况下有口袋形和扇面形两种,从外形上看它们的区别是一个有“哨肚”,一个没有“哨肚”。扇面形哨片的特点是靠整个哨面振动,发音较大,音色较亮,对于初学者来说用此种哨片特别不好控制音准。口袋形的哨片因为有“哨肚”,控制哨片时嘴巴似乎有所依托,相对来说吹奏起来较好控制,音色比较甜美,便于技巧的发挥。
  哨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哨片的大小,主要依靠唢呐的大小来进行选择的,一般来说,唢呐越大用的哨片也就越大,唢呐越小用的哨片也就越小。
  综上,哨片的材质、形状以及大小对音准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
  它是一个直径为2.5—3厘米的圆形薄片,中间有一小圆孔,其大小根据芯子的粗细而定,套在芯子较细的一端。制作气盘所用的材料一般选取塑料、有机玻璃或硬质木片。其作用在于减轻吹奏中两唇的压力和疲劳,以便能较长时间的吹奏和技巧的发挥。两唇顶气盘时,用力要适中,不可用死劲猛顶,气盘只是两唇的依托,不能完全依靠气盘吹高音。另外,气盘也起到一种装饰作用。
  芯子是哨子和杆子连接的引芯,它是用厚度为0.3毫米的黄铜片卷制而成,其形上细下粗,呈锥形。在演奏中,需要与上面的哨子和下面的木杆紧密结合,不能有缝隙。除此之外,芯子还是一个调节音高的“遥控器”,当音偏高时,将芯子从木管里往上拔一些;而音较低时,则可以采用将芯子往乐管里多插一些的方法。著名的唢呐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利用芯子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活芯子”,——一个可以收缩的芯子。“活芯子”的发明创造在拓宽唢呐演奏艺术的表现空间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式能够辅助演奏传统唢呐的半音,更便于转调乐曲的演奏。然而,芯子拔出和插入的移动对音高只能起到小二度以内的微调变化,不能大幅度的移动芯子,否则会使整个音列发生偏差。
  唢呐杆是唢呐的主体部件,由木质材料制成。通常称它为唢呐的“成声器”,其形状是上细下粗的锥形管状体,木管上开有音孔,“前七后一”共有八个音孔。木管的上端连接芯子,下端套入铜碗。
  唢呐的音色取决于制作唢呐杆的木料,一般选用:乌木、檀木、老红木、花梨木、枣木等,其中用檀木或老红木制作的唢呐为最佳,发音纯正细腻,音色柔美,便于音准的控制。而用乌木制作的唢呐,虽然音色较亮,但由于木质太硬,导致唢呐音色不够柔美圆润。用花梨木、枣木制作的唢呐,由于木质稍软,致使唢呐不但音色松散,刚劲不足,而且容易受气候的影响而热胀冷缩,导致音高的恒定性差,使唢呐的音不准。
  除此之外,唢呐杆的音孔也是影响音准的重要因素。笔者常听到从事唢呐演奏的人说“乐器不好,某些音孔不好控制,音不准”。关于唢呐音孔的制作,笔者特意请教了做乐器的师傅。以D调高音唢呐杆为例,首先要用量尺量一块长265毫米的檀木板,用电锯锯下,按照D调高音唢呐杆子的尺寸,将檀木板锯成上面四边每边长17毫米,下面四边每边长30毫米,高265毫米的木块。然后用打眼器将柱形木杆上下打通,呈管状木杆。而后将管状木杆开成上端直径为11.5毫米,下端直径24毫米,壁厚4毫米的空心管状体。再将木杆的上端装一个不锈钢箍头,之后,根据唢呐杆的长度,在木杆上由上到下量出8条刻度线,第一条刻度线离箍头底部20毫米,第六条刻度线和第七条刻度线距离为26毫米。第七条刻度线和第八条刻度线距离为29毫米。其余的刻度线距离均为25毫米。唢呐杆上的音孔就是在这八条刻度线之间。成型后的唢呐杆要打孔,根据唢呐杆的长度,在杆身上量出孔的距离。杆的上端顶部至第八孔的中心部位距离为46毫米,距离第七孔的长度为61毫米,距离第六孔的长度为76毫米,距离第五孔的长度为99毫米,距离第四孔的长度为116毫米,距离第三孔的长度为152毫米,距离第二孔的长度为177毫米,距离第一孔的长度为204毫米,接着,用打孔器按照测量好的距离打孔。
  做好唢呐杆之后,还要调音。其方法是将做好的唢呐杆和其它部件组装到一起试吹,看看吹奏起来是否通畅,高低音是否能自然的吹奏出来,每一孔的音程关系是否正确。如果不准确可以调整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来校正音准。如果唢呐的某个音孔偏低,可以把该音孔用刀向上挖一下;如果唢呐的某个音孔偏高,可以用蜂蜡把该音孔堵上少许。这种方法只适合个别音的微调,并且必须是专业人士来操作。
  唢呐碗由铜片制作而成,其形状像个喇叭,套在唢呐杆的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也可以调适筒音的音高,当唢呐筒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将铜碗往下移,当唢呐筒音偏低时可以将铜碗往上移。一般可以将木管的下端缠上一些棉线或者是白色的胶带,这样可以防止铜碗下滑,起到固定铜碗的作用,从而避免在演奏的过程中,铜碗晃动影响音准。铜碗的大小要选择合适,如果铜碗太大、太高、太厚,筒音以及高八度泛音容易偏低,音色发闷;如果铜碗太小、太短、太薄,音容易偏高,音色单薄。
  影响唢呐音准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本文只是单纯的从乐器本身这个角度出发,找到影响音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唢呐演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需要在长期严格、科学、刻苦的练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提高,才能准确的把握唢呐的音准。
  [1]陈家齐.唢呐基础教程.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2]肖鉴铮.温度对乐器音准的影响.星海音乐学院.1996(3).

小草简谱是g调,可g调吹唢呐没有低音3.怎样吹

唢呐(意大利语:suo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工作人员会在48小时内处理,处理结果请关注系统通知,感谢您对百度知道的支持。

  • 1.回答无意义,对问题无帮助,例如:盲目复制、过于简略、低质等;
  • 2.内容明显错误、内容真实性存疑、内容过时;
  • 3.内容违反知道协议,可能涉及答非所问、灌水、偏激、攻击性等;
  • 4.部分问题下提交的回答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前会暂时折叠。

  摘 要:永年吹歌是冀南大地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演奏风格具有强烈的民间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真正的农民音乐。在历史的传承流变中,永年吹歌在乐器、乐队编制、演奏曲目、传承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永年吹歌;乐器;乐队编制;曲目;演奏技巧
  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广大城乡,每逢过年过节,百姓以闹“社火”喜庆丰年,这“社火”中就包括民间吹歌。永年吹歌又名“响器班”、“游乐会”,是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文字记载已有600年的历史。永年县于1991年和2008年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吹歌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永年吹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9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文化厅与邯郸市委市政府在永年主办的“首届中国吹歌节”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7月永年吹歌赴台湾新竹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永年吹歌是永年、邯郸乃至河北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一、永年吹歌的乐器与乐队编制
  (一)乐器特征及演奏形式
  永年吹歌班有特定的乐器编制,分为“文乐”和“武乐”。文乐指吹管乐器,有锡笛、海笛、彩笛、罗戏笛、大闷笛、横笛、笙等。武乐指打击乐器,有锣、钹、镲、堂鼓、鼓板、梆子等。
  锡笛是永年吹歌独有的乐器,唢呐杆用锡灌制而成,杆长约四寸,它是筒音为e2的A调高音唢呐,发音尖细,穿透力强,多用于咔戏,也常被用来模仿高音弦乐器。海笛又名小唢呐,它是筒音为b1的E调高音唢呐,杆长约六寸,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海笛在演奏中既可随其它乐器齐奏主旋律,也可适当加花装饰。
  彩笛又名咔戏笛,它是筒音为a1的D调次高音唢呐,杆长约一尺,它的芯子很短,上把音很高,音色柔和明亮,它是咔戏的主奏乐器,常用来模拟人声及动物的叫声。罗戏笛是筒音为b的E调中音唢呐,杆长约一尺二寸,罗戏笛是乐队中的主奏乐器,音色结实、浑厚、明亮、圆润。大闷笛是筒音为#d的#G调低音唢呐,乐器形制碗大口宽,杆长一尺三寸至一尺五寸,音色柔和、结实、浑厚。大闷笛在演奏中常将主奏乐器罗戏笛的旋律移低四度、五度或八度进行演奏,产生支声的音乐效果,在咔戏的演奏中,大闷笛常被用来模仿弓弦乐器用作拖腔。在模拟乐器坠胡演奏时,可达到非常逼真的演奏效果。
  横笛是永年鼓吹乐队中的从属乐器,它用来修饰主旋律,为主旋律提供明快热烈的音乐背景。20世纪30年代永年吹歌乐人姚振清、康满囤等人,为了创造新的吹奏形式吸引观众,用同调横笛齐奏和对奏的形式演奏唢呐主奏曲《快赞子》,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后经康满囤长期揣摩与反复实践,以横笛对奏和轮奏的形式,运用滑音、顿音等技巧,使乐曲《快赞子》充满活拨、诙谐的情绪。两支横笛对奏犹如生活中顶嘴逗趣的场景,因此乐人康满囤将乐曲《快赞子》改名为《顶嘴》。1959年,由永年笛子演奏家梁培印、刘立仁在维也纳举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中,演奏《顶嘴》荣获得银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笙原是永年吹歌中的伴奏乐器,永年县老艺人李万坤将曲牌《皇姑进城》改编为笙独奏曲《端花》进行演奏获得成功后,李万坤又将唢呐曲《海清歌》《小磨房》等改编为笙独奏曲进行表演,深受永年村民的喜爱。
  (二)乐队演奏形式
  永年吹歌的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两种。视婚丧仪式和喜庆节日演出规模的大小按人数分大班、中班和小班。大班由十二人组成,文乐有罗戏笛、大闷笛、彩笛、锡笛、横笛各一人,笙二人,武乐有板鼓兼堂鼓一人,大锣、手锣各一人,中钹、梆子各一人。中班由八人组成,有罗戏笛、大闷笛、海笛、横笛各一人,笛一人,钹一人,鼓、锣各一人。乐人们俗称“紧七慢八拐头九”,意即七人的乐队,人数较为紧张,八人的乐队人数刚好,九人的乐队多出一人,乐人们可以轮换进行休息。小班由六人组成,罗戏笛、大闷笛各一人,笙、钹、鼓、锣各一人。无论乐班的大小,主奏乐器罗戏笛和协奏乐器大闷笛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演奏者相当于乐队中的指挥,控制着乐曲的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决定着乐曲何时开始和结束,也操控着乐曲曲目的转换,所以通常由班主来担任吹奏。罗戏笛与其他乐器密切配合,形成具有永年特色的乐器配伍模式和演奏风格。
  (2)“吹家”与“打家”
  永年吹歌的另一特色是“吹家”和“打家”的合作。“吹家”是职业吹歌乐人,由演奏文乐的六人组成。“打家”是由村民组成的业余武乐手,在庙会、婚丧嫁娶或迎春活动中,“打家”邀请“吹家”来到事主或村中进行表演。东道主“打家”的乐队规模庞大,由一面高音点鼓、两面牛皮大战鼓、二十至六十面少林腰鼓、六至十面大锣、四面高音锣、四面中音锣、三面马锣、两副大钹、两副中钹、一副小钹、一面板鼓、一个梆子等组成近百人的鼓吹大乐队。高音点鼓的演奏者是乐队的指挥,负责点奏曲目。点鼓者所领奏的各个曲牌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固定的程式,演奏的曲目也是村民们耳熟能详的。村民加入到吹歌队伍中成为武乐乐手,和职业吹歌乐人形成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更深切的体会到节日的喜悦和热闹。
  二、永年吹歌的曲目特征
  (一)曲牌曲和套曲
  永年吹歌的演奏曲目过去分为曲牌曲、套曲、咔戏三类。据统计,永年吹歌有各类曲牌50余个、曲目200余个,有悲有喜、有哀有乐,适合各种环境和仪式场合的演出。曲牌曲目大都是节奏强烈、有板无眼的1/4拍子乐曲。这些乐曲的旋律多大跳,音乐具有热烈红火、欢快活泼的特点。如乐曲《快赞子》《霸王鞭》《扯不断》等。富有歌唱性的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的2/4、4/4拍子乐曲,速度相对较慢,音乐委婉曲折、歌唱性强,如乐曲《抬花轿》等。套曲是由多首乐曲连缀而成,如套曲的代表《刘备过江》由《大开门》《升帐》《小摆队》《过江》《搭溜子》组成。曲牌吹奏中还有一部分直接来自武安平调落子、永年西调、豫剧等地方戏曲中较为固定的程式性的曲牌。永年吹歌以曲牌为基础构成的乐曲,演奏时具有一曲多变的发展性和变化性。   咔戏是对地方戏曲中的各种角色等用唢呐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如河北梆子《大登殿》、豫剧《朝阳沟》等。咔戏的乐器主要用“罗戏笛”、“大闷笛”和“小海笛”模仿演员的唱腔、哭腔和笑声、念白等,音色、音准、腔调的控制极为逼真,风格和感情体现得十分细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永年吹歌与戏曲音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永年吹歌乐人,他们既是剧团的伴奏人员又是吹歌乐人。永年县唢呐乐人姚老梅曾说:“历代吹鼓手艺人,除从事婚丧嫁娶应雇之外,也参与戏班的乐队伴奏已成习惯。”民间吹歌乐人进入剧团,把民间器乐曲带进剧团,对戏曲演唱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民间吹歌乐人又将戏曲中的吹奏乐与打击乐的曲牌和套路带回吹歌班来演奏。如此便形成了地方戏曲和民间器乐相互吸收渗透、补充、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现代永年吹歌的曲目中,除了曲牌曲、套曲、咔戏三类曲目外,由于时代的变化,还演奏现代京剧、现代电影歌曲和流行歌曲。一些永年吹歌演奏家如梁培印、周东朝等还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吹歌曲目,如《顶嘴》《黄土情》《河北梆子腔》《落腔新韵》《盛世欢歌》等。《盛世欢歌》由永年县文化馆集体演奏还出访了台湾。《落腔新韵》由邯郸市群众艺术馆赵世芳等在武安落子元素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由唢呐和电声乐队合奏在2012年邯郸市首届百姓春晚演出。
  永年吹歌的传承方式以家族传承为主,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以永年龙泉、名关和界河店的三户刘家,龙曹的周家和尚古的姚家。其中龙曹周家第三代班主周未所1961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与表扬,1965年赴朝鲜演出,还受到金日成主席亲切接见。龙曹周家第四代乐人周东朝通过层层选拔,15岁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被江泽民誉为“金唢呐”。周东朝的儿子周艺翔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2岁在中央电视台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获金奖。梁培印8岁拜上古村老艺人姚老梅学艺,后任河北省歌舞团副团长、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次赴苏联、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演出。永年吹歌这种家族式的成功案例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永年吹歌的演奏技巧特征
  永年吹歌的演奏技巧高超精湛。除了使用常见的打音、垫音、指颤音、滑音、抹音、单吐、双吐、三吐、循环换气、气顶音、花舌等技巧外,还大量使用永年吹歌创造性的独特技巧。如?风(又名炸音),在强力吹奏时,气冲上颚,用腹、喉、舌、唇同时颤动,并适当配合嗓音,发出如同风吼马嘶般的宏大音响,将吹奏情绪推至高潮。还有苍音,演奏时底气上冲,嘴唇放松,不控哨,同时加大气流。形成高低音混合的本孔音,多用于一孔、二孔和三孔音,苍音有变化音色、加大音量、渲染气氛的艺术效果。啪啪音是演奏时用舌尖贴打哨面底部,同时运用口腔和气息的配合,连续发出短促有力、跳跃明快、比主旋律高小三度的“啪啪”音响。为乐曲增加欢快气氛,多用于第三和第四孔音。永年著名吹歌演奏家毛江在演奏《快赞子》时,就充分运用了永年吹歌中特有的黑风、苍音、唇打音等技巧,把乐曲演奏的红火热烈。
  舌冲音这种技巧是演奏者双唇放松,舌后缩,然后推挤口腔之气迅速前冲,至舌顶哨口为止,发出比原孔高小三度的音,多用于七、八孔的低音和三、四孔的高音。这种奏法使音与音之间连接圆润,多用于欢快的乐曲和模仿鸟鸣等特殊的音响效果。如永年著名吹歌演奏家刘红信在《十样景》的演奏中就用特制的中音唢呐来模仿鸭、鹅等动物的叫声,形象逼真,使乐曲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1875年至2013年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永年吹歌乐人们曾为清代官员奏乐、为占据永年的日本宪兵队奏乐、为解放永年的共产党人奏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奏乐、为苏联国际友人斯大林奏乐、为朝鲜前国家主席金日成奏乐……。他们将吹歌从永年的田间乡村带到了国内各大演出院团,并走出国门将其带至国际舞台。经过几代乐人们的沉淀与积累,永年吹歌逐步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年吹歌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与期待!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永年吹歌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编号:)
  [1]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项阳.关于“吹歌”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2,(3).
  [3]徐扶民.永年吹歌[Z].中国文化报,,(005版).
  [4]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上下[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调唢呐低音3怎么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