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米美的智能冰箱质量量怎么样?

这家蛰伏在生态链幕后的企业,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究竟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何会成为生态链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公司?

云米在如此短时间内推出了围绕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全场景超30款产品,甚至连小米都没有杀进去的白电产品也在其中。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如此大举布局,云米如何保证品控,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

云米第一次亮相在公众视野是在2015年,这一年小米发布小米净水器,产品就来自云米。颇为有趣的是,小米也极少去晒小米净水器方面的销量数据。

更令人惊讶的是,云米招股书中披露,其分别在2016年、2017年推出17条与18条新产品线,云米还指出会在2018年推出更多新产品。

“至于全屋以及自有品牌,正是云米面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新故事”,正如一位消费电子圈资深人士所言。

云米一位内部员工告诉智东西其家电产品均为自研,但拒绝就产品研发提供更多细节信息。

为何第二家赴美IPO是它?

云米的新故事“全屋家电”

“但白电这块很难,小米都未必能够杀下,云米怎么杀”,一位资深产品负责人质疑道。

由此看来,接下来小米生态链企业会陆续在各大交易所上市,迎来一波上市潮。

▲云米科技年上半年净收入来源

扒光表面外衣 云米是谁?

在净收入中,智能净水系统仍然是云米收入的核心,尽管近年来该业务所占营收比重呈下降趋势。云米净水系统2016年净收入约为2.50亿元,占总净收入80.1%;2017年净收入为5.71亿元,占总净收入65.4%;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净收入4.32亿元,占总净收入41.6%。

▲年中国智能家居零售市场状况

近期,成立仅4年多的小米生态链公司云米科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申请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拟筹集最多1.5亿美元,股票代码为“VIOT”。

“云米的公司在佛山,这里是小家电基地,云米可以利用佛山的优势发展家电产品”,这也解释了云米如何在短时间内扩充大量的家电产品线。

为何小米生态链第二家赴美IPO的是它?我们从华米科技上市的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些身影。作为小米生态链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华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早期小米生态链企业共同的心声,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生态链企业想要谋求更多发展,纷纷构建起了自有品牌,开始了“去小米化”的艰辛历程。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与华米科技类似,云米在营收上依然严重依赖小米。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云米向小米公司出售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998亿元、7.395亿元和6.515亿元,占总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5.9%、84.7%和62.6%。

注:文中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云米招股书以及官网

一位投资人告诉智东西,“这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必经之路,如果企业不愿意沦为小米的ODM厂商,肯定希望自身能够突破小米的瓶颈,走向更大的市场。”

最初云米开发和生产智能净水系统等小家电产品,2015年7月小米推出的小米净水器,就来自生态链企业云米。

深圳一家智能家居方案商负责人称,“6000万研发并不多,那么多产品,这就是个家电的模具开发费。”

云米还在中国国家电市场和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之间为自己找到一个有利的行业位置,让资本市场相信它未来的成长潜力。

我们不妨从研发人员与研发投入来看云米实力到底如何。其招股书披露,截止到2018年6月底,云米拥有228名研发人员,即使将这些人全部投入到2017年的18条产品线中,每条家电产品线平均研发人员不到13人。

从小米生态链频频晒出的成绩单可以看出,小米的“宠儿”是做智能手环的华米、做移动电源的紫米、做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等拥有爆款销量的公司,云米并不在其列。

云米科技表面看有很强的小米生态链属性,其实其创始人陈小平与多位高管都与美的集团有着莫大的联系。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云米不可能向小米一样建立自有体验店,它选择了招商的形式,与线下渠道商合作来打开销售市场。具体而言,线下地方商家可以加盟云米,开设智能家居体验馆,用户现场体验智能家居产品后,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下单,由厂家发货,渠道商凭借下单行为获得销售分成。

而如果想在香港IPO,按规定,上市公司不能有占营收超4成的单一客户源,否则就构成了关联交易。可见云米选择纳斯达克上市也受此原因影响。

近两年,云米在机场杂志、网络等渠道大打招商牌。上图为智东西在一网络论坛发现的云米招商宣传,其赫然打出小米生态链、资本方作为卖点,售后、物流等环节也都有云米负责,并凸显F2C商业模式的优点以及轻资产的运作逻辑。

但该负责人也谈到,要是比拼实力,云米比海尔、美的等大厂的全屋智能还是有差距的。

一年打造18条产品线,并且包括冰箱、洗衣机等门槛较高的白电品类,云米的全屋产品到底是如何打造的,是否为自研,又投入多少资源去布局呢?

▲云米科技年上半年综合营收报表

目前云米围绕净水系统、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等各个场景提供整套智能家电设备,包括互联网净水器、互联网冰箱、扫地机器人、洗衣机、热水器等等,涉及家电产品不下40款,并且都为云米自有品牌产品。

根据云米招股书披露,云米仅在2018年Q2季度就砸下1.07亿元用于销售费用,其热切打造自有品牌之心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云米,9月25日晚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IPO拟融资1.5亿美元。云米也是继去年底华米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在敲钟前的致辞中,云米创始人、CEO陈小平首先感谢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小米雷军先生,系统地让我学会了互联网方法,第二个是美的方洪波先生,在美的多年的工作经历培养了我的产业经验,这两者的结合开创了今天的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IOT@home)。”

云米上市后的公司简称为“VIOT”,V代表云米Viomi,IOT指物联网。云米上市开盘价为9.5美元,较发行价9美元上涨5.56%。随后股票一路上涨,盘中一度暴涨超过20%,市值达到7.5亿美元。不过,截止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9月25日下午16时,云米全天股价仅微涨0.89%至9.08美元/股,目前市值为6.29亿美元。

创业四年身家达16亿元

敲钟现场,陈小平带领团队以及小米、红杉资本等股东共同见证高光时刻。陈小平表示,上市是云米新的起点,未来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具颠覆性的产品和互联体验,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长期回报,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据其IPO招股书,成功上市后,云米计划约3070万美元将投资于产品、服务和技术的研发;同时,有约3070万美元将用于销售和营销活动。此外,云米还计划将2550万美元用于产品价值链上的潜在的战略投资和收购,余下约1530万美元则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在IPO前,陈小平通过Viomi Limited持股为41.3%,加上代持共有50.7%股权,为云米最大股东。顺为资本持股为20.5%,小米旗下基金Red Better Limited持股为19.5%,即雷军系一共持有云米40%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按云米6.29亿美元市值及其所持股权计算,陈小平的“身家”已达约2.67亿美元(约16亿元人民币)。

与小米既合作又相对独立

在云米上市媒体见证会上,云米新零售平台执行总经理郭芝军介绍说,云米是一个家庭互联网公司,业务既包括全屋互联网家电,如冰箱、洗衣机等,还包括软件系统。现在已有40多条产品线,覆盖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四大空间的产品,实现全屋家电的智能互联。

比如,用户回到家开门,结合时间,家里的灯光、窗帘就会自动打开;又如,洗衣机一启动,净水机收到水的数据,自动确定柔顺剂的添加量;再如,用户出门,扫地机器人就会开始工作。

云米快速成长的背后,是资本的大力支持。小米、红杉资本、顺为资本、新加坡主权基金、晨兴资本是云米上市前主要的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大部分也是小米的投资者。

目前,云米已有约1000项专利,其中技术专利300多项。郭芝军表示,云米有志创造智能家电的新物种,开创零售新模式,现在时机成熟,所以赴美国上市。

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在小米集团的上市招股说明书里,云米是净水器及其他一些IoT(物联网)智能家电设备的供应商。目前云米的主要产品包括小米净水器、小米恒温壶等。

云米则在招股书中表示,小米是云米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云米的股东和客户。与小米的战略合作,让云米能够接触到小米生态链的用户、市场和数据资源,获得来自小米的支持。同时,云米的研发能力、创新产品和互联网服务也使小米生态链更加丰富,双方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其实,云米既与小米合作,又相对独立。云米自主开发的IoT @ Home(家庭物联网)平台,涵盖物联网家电产品、衍生品以及增值业务。它可以让消费者自由地与多种物联网家电实现智能互动,使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和高效。同时,它也可以帮助云米拓展用户群体,发现基于家庭内部场景的消费活动。截至2018年6月30日,IoT @ Home平台的家庭用户数量已超过120万。

云米是继华米科技(主要做智能手环)之后第二家到美国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奥维云网(AVC)副总裁郭梅德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云米这几年的动作,一是大规模招商开店,目前门店数量已经超过700家;二是请明星代言,今年广告费用过亿,明年还会增加;三是从净水器开始,逐渐扩展品类并从小米生态链里独立出来,现在家电各品类基本都有涉及。

云米的用户数、营收也随之迅速增长。从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云米的家庭用户数量增长了将近10倍,从11.3万增至120万以上。物联网产品出货量从2016年的约38.2万台增至2017年的约120万台,涨幅高达212.3%。2018年上半年,云米净销售额达10.4亿元人民币(约1.572亿美元),比2017年同期的2.7亿元人民币元增长284.4%。

郭梅德说,2018年上半年云米净利润超过7000万,但现金流今年上半年是-1788万元,这次云米IPO计划融资1.5亿美元,无疑让其财务状况得到很大的缓解。

智能是家电行业近年来一大发展趋势,国内家电巨头纷纷在快速布局智能家电。郭梅德说,现有的智能家电,很多加入WiFi功能就叫智能,但智能家居最基本的自动化在很多家电产品中都尚未普遍应用。凭借资源整合能力及品类逐渐丰富,云米的软硬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IoT的水平。

从正面看,集成化的多品类策略使“套购”成为云米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一大动力,据悉一单的成交金额最高可以达到十几万元。从负面看,这样多品类、智能化的投入带来很大的现金压力。

美国上市使云米的现金流在短期内有很大程度的缓解。但从长远看,智能产品或者说IoT系统方案无论从供应链端、产品端、消费者接收端的普及都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还是“烧钱”的时期。

另外,云米在各品类中的市场占有率还较低,个别品类(比如净水器)市场中,小米的份额和知名度仍然远高于云米。郭梅德分析说,云米和小米的合作期到2019年8月,据说会自动延期,但从现在来看,云米品牌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产品效果将是决定云米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

而云米更大的野心在全屋互联家电构成的生态圈。陈小平在今年7月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说,未来客厅智能音箱、卫生间智能魔镜、厨房智能冰箱等的数据将打通。多个智能终端,它们的显示屏界面是相通的,今后可做数据运营,物联网将产生新的价值。

美东时间9月25日,小米生态链家电供应商云米科技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VIOT,这是继华米科技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根据招股书显示,云米科技此次IPO定价区间为9-11美元,最终发行价确定为9美元/ADS,位于定价区间底端。

IPO后,云米创始人兼CEO陈小平持有42.5%股权,投票权为66.5%,是云米科技最大股东;云米副总裁邹洛持股比例为2.4%,投票权为4.0%。

此外,IPO前,顺为资本持股20.5%,小米旗下基金Red Better Limited持股19.5%,雷军系共持有云米科技40%股权,是仅次于云米科技创始人陈小平的第二大股东。

IPO后,归属雷军的顺为资本持股比例为17.1%,投票权为2.8%。小米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Red Better Limited持有云米16.3%的股权,投票权为26.7%。

过度依赖小米公司,未来之路坎坷

官方资料显示,云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5月,主要产品包括云米超能净水器、小米净水器、云米超能滤水壶、小米TDS检测笔等。虽然云米科技现在全面打造全屋智能家电,但小米净水器依然是业务重头戏。

云米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我们向小米销售各种产品,包括小米品牌的净水系统,净水器过滤器,以及其他配套产品,如水壶和水质仪表。”依托小米生态链体系,云米科技在公司成立短短4年,轻松实现盈利。

同样有组数据需要注意,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上半年,云米科技向小米公司出售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998亿元、7.395亿元和6.515亿,在同期总营收占比分别为95.9%、84.7%和62.6%,主要是销售小米品牌产品和通过小米的渠道销售自有品牌产品。虽然,云米科技对小米生态体系的依赖在减少和降低,但仍然偏高。

多方势力布局智能家居市场,云米科技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智能家电概念的兴起,自2014年谷歌收购恒温器公司Nest后,智能家居迎来爆发,有无数企业前赴后继加紧布局,跑马圈地。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活跃的几股势力主要有:联想、英特尔为代表的PC厂商;华为、小米、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格力、美的、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等。

2018年初,苏宁宣布成立智能终端公司。在9月25日,苏宁智能产品2018秋季发布会上,苏宁连发10款智能家居产品,全面布局智能生活。

近年来华为加大在智能家居市场中的投入,推出了自主智能硬件品牌——华为智选。格力大力布局人工智能;美的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科技改造智能家电;海尔推出针对不同场景的4+7+N”智慧家庭定制方案,让各种家电产品在AI时代“重生”。

相比而言,品牌影响力弱,依托小米生态系统的云米科技,面临巨大挑战。上市之后的云米科技,要如何摆脱对小米的依赖,避免被市场边缘化,实现自身突破,走向更大的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的智能冰箱质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