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微信绑定银行卡的是老爸的银行卡,朋友吃饭AA制,我花了我微信钱包里120元这消费信息会发到我爸手机吗

对于社交,在经历了“来往”的平淡后,看来马云仍未死心,准备转移阵地重新部署兵力。

针对20日网上流传的钱包新版本将添加聊天功能的截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接近支付宝方面的可靠人士求证到,这应该是即将推出的8.5版本中的最大亮点,过去用户在转账时才能附带一句话的模式将被即时通信打破。

在新近开放JSSDK,将更多带有支付功能的场景应用纳入微信时,“二马”(马云、马化腾)之间又将迎来一次产品层面的正面交锋。

记者从接近支付宝方面的人士处了解到,支付宝钱包8.5版本即将于近期上线,其中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在钱包“探索”二级页面下,多了一个“我的朋友”选项卡,在进入转账界面后,就可以和对方直接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

至于“我的朋友”中的用户关系是基于原有的支付宝好友关系链,还是有新的添加渠道等问题,20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支付宝官方求证,但对方并未对这些细节予以置评,只透露支付宝钱包8.5版本的确将发布。

支付宝为什么要在移动支付基础上做社交?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其实从余额宝开始,支付宝钱包就一直在努力突破单纯支付平台的局限,增加用户黏性。除了进行支付创新、开拓更多支付场景外,社交化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事实上,像上线不久的支付宝钱包“亲密付”功能,就是利用基于支付的强关系来建立关系链的一种方式。

未来,支付宝钱包的社交化将由三种可能的设想方向。一是做社交金融,利用支付宝积累了10年的关系大数据,做类似“亲密付”的服务;二是打造金融场景闭环,没人会抱着支付宝钱包聊天,而基于支付场景的社交才是支付宝的目标;三是关系链营销和资源流动,比如支付宝钱包中的红包、卡券等,成为朋友间分享的对象。

互联网一向讲究基因、属性,强大如BAT者,想在自身不擅长的领域发动逆袭尚且困难重重,更不必说其他中小公司。拿和阿里来说,脱胎于社交功能的微信证明了腾讯在产品上的极致能力;而支付宝钱包对在线支付习惯的几乎垄断彰显着阿里强大的交易属性。

但马化腾一直在向社交之外拓展微信的支付功能,而马云也对支付之外的社交能力念念不忘,双方各自守好自己阵地的同时,都在向对方阵营靠近,未来一场大战似乎已不可避免。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出于习惯、成本、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使用支付工具聊天不会成为高频次的行为,因此不太可能在社交上对微信构成威胁,但由于支付宝钱包目前已拥有1.9亿活跃用户,且属于高开启率的产品,因此嵌在其中的聊天频次应该会强于此前的来往,特别是在一些和转账、购物、支付相关的场景下,有望发动一次逆袭。

再来看看微信,这两天,微信6.1版本掀起了红盖头,微信宣布开放JSSDK,包括支付、地图、二维码、语音识别等,给那些基于HTML5的Web开发者打开了一扇门,让后者可以在微信上开发出功能不亚于原生App的应用。

举例来说,腾讯系的App诸如、滴滴打车、京东购物等,将在这轮开放中迎来一次明显升级,即在内嵌在微信平台上获得更友好的展示界面、更趋近于原生App的功能完善。也就是说,未来将会有部分用户改变一个个下载App的习惯,转而在微信内满足这些需求。

这正是希望“连接一切”的马化腾所乐见的结果,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收入微信这个“超级App”平台下,这其中当然会包括具备支付功能的场景和应用。很明显,微信此举可谓剑指支付。接下来,支付宝钱包和微信的正面对决或将很快到来。

对于支付宝钱包的这次社交探索来说,国外可以说已经有类似的“支付+社交”产品形态出现。比如创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纽约的Venmo,它可以在捆绑银行卡后在好友间互相结账、聊天(比如聚餐后的AA制还钱),受到部分90后用户欢迎。据悉,一些用户已经习惯不再说“还我钱”,而是“Venmo我”。

Venmo实际上已是支付巨头PayPal旗下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创业公司Venmo被一家芝加哥专门为电商提供网络支付系统的公司Braintree收购,之后,电商巨头旗下的PayPal又以8亿美元收购了Braintree,相当于将Venmo收入囊中。

2014年9月,eBay宣布将分拆PayPal、Braintree、Venmo在内的整个支付业务,组成一家上市公司,预期分拆将在今年展开。

两者不同的是,支付宝是在自己的钱包App中直接做社交,而Venmo是暂时独立于PayPal工具的产品,但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均以支付为主、聊天为辅的“混合体”应用,且支付宝钱包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分析人士称,两者之间可能会有互相借鉴的焦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2011年初微信诞生,那个时候还是各种聊天软件百家争鸣的时代,以QQ为主,飞信,米聊,MSN甚至手机短信也都对应着不同的人群、社交环境和生活场景。

但是今天,微信已经有了10亿用户,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使用电子产品的中国人都至少有一个微信号,几乎每一台智能手机上也都有一个微信APP。

如果打开手机电量管理,很容易发现的是,微信通常都会是耗电量最大的一个。

你最需要,最离不开它。

今天偶然发现,微信联合徕卡举办了一个摄影展,主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微信时代”的生活剪影。

四位著名摄影师所拍摄的近百张摄影作品中,能够看到家庭,恋人,朋友,也能够看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

而在这些照片里很容易发现,手机,以及微信,都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

世界再大,不过你我之间。

这几张照片里的画面可能很多人都见过,甚至有些人每天都在经历:

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各玩各的手机,回微信消息;

好不容易回趟家,一家人各自玩手机,应付微信里的十几个群聊;

和恋人约会的时候,时不时就要习惯性地玩一会儿手机,实在没消息可回就惯性刷一下朋友圈……

看上去好像挺孤独,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当下人们只顾着玩手机刷微信,和身边的人越来越疏离。

这我也有体会过,有一次我和朋友聚会,到最后大家都有点心不在焉纷纷打开微信开始刷朋友圈。

坐在一桌的朋友,评论点赞了,而我也就很默契地在朋友圈下面给他回复了一条……

但另一个事实是,现在绝大部分人不管怎么认识,但凡想要维系关系都会提出“加个微信”,告别的时候也会说“我微信你”,然后在微信上发展后续关系。

与其说微信让我们变得更孤独和更彼此疏离,不如说微信让我们更加直面这种孤独和疏离了。

同样的,与其说微信在阻碍我们社交,不如说当下的年轻人只是更习惯通过手机和网络去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至少我所认识的年轻人里,有很多是通过一起打《王者荣耀》或者其他游戏而成为朋友的,也有很多是加了同一个微信群,聊得来而认识的。

除了“微信阻碍社交”之外,一直以来还有另一种声音,关于“微信占据社交”。

像是很多人都提过,如果你没有回复别人的消息却发了朋友圈,就非常不礼貌。

以及对于上班族来说,自从有了微信工作群,就开始24小时随时待命准备加班,难免觉得有点憋屈。

这种困扰的确客观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微信的广泛普及,让它成为了当下最便捷的联络工具——事实上我也是偶然发现,我已经有很久没怎么存过新朋友的电话号码了,加上微信,无论是想发消息还是想打语音电话,都太方便了。

正是因为这样,微信确实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很多人的私人时间和空间,但一体两面的是,它也真切地为很多人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其中最明显的,是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个人品牌打造。

我写公众号之初,有很多读者会在后台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

当时有个女孩子说她分手了,她甚至没能和他好好道别,她希望我能帮她写个故事,帮他们两个好好说声再见。

上海的冬天很冷,我蜷缩在被子里看着她絮絮叨叨地把我的后台当作树洞一样一条一条发消息,有点难过,又有点感动。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感谢微信公众号,因为它帮助我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被很多人知道的品牌,也为我带来了不少收益,更是因为,它真的让我和很多陌生人,产生了很微妙的联系。

我认识很多写公众号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感觉。

一直都有人质疑,公众号的存在是不是助长了“碎片化阅读”,但事实上,无论是不是“碎片化”的,很多不错的公众号也真的培养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引起了他们阅读文字的兴趣。

我还看到了这样几张照片。

自从微信开始具备支付功能之后,它就不再局限于一款通讯软件而已了。

微信时代,不需要出门租店面,有一个微信号就可以卖东西,成为在家的“创业者”。

或者即使原本就在开实体店,印一个付款二维码让顾客扫码支付,也会很大程度避免算错账目或者收到假币,减轻不少工作量。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深夜孤独疲惫的时候可以不用强打精神下楼找吃的,打开小程序叫一份外卖就好;交水电费不需要满小区找物业排队,打开微信的“生活缴费”专栏就好;朋友聚会想要AA制不用尴尬地凑钱,发起AA收款就好……

我想,时光如果倒退哪怕仅仅十几年,我们都难以想象,未来会有一款原本用于聊天的软件,让我们拥有可以只带个手机就出门的安全感。

这个影展让我很受触动。

一两年前我还想过,我们当下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可能是不对的,手机也好,某个软件也好,都只能是生活的一个辅助,而不是一个部分。

但我现在意识到,或许有时候,这种对电子产品的恐慌和焦虑可能才是无谓的。

微信归根结底只是一个中性的产品,它不负责制造孤独或者制造交集,它只是把世界上任意两个人的距离无限缩短,让同类更有机会彼此寻找。

如果说它的确让人产生了某种依赖,本质上就像我们依赖火种,依赖水源,甚至依赖空气一样,是因为它真实地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种依赖,不完全就是坏事。

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我们每一次科技发展都有可能面临争议,但最终,科技还是会造福大多数人。推进和影响这个时代。

微信这次所做的摄影展,则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记录和侧写。

也许很多年之后,会出现更先进,更高科技的产品来代替微信,但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影像会让我们一直记得,在21世纪之初,有过这样一款通讯软件,把世界缩小成了一条讯息。

只要“我微信你”,世界就不过你我之间。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绑定银行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