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年度与本年度的增长率怎么如何核算增长率

除了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TFP重要外,资本投资与GDP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也远高于TFP。对20大经济体而言,资本投资可拉动GDP年均增长3.2%,其相关性为0.78 ,在7大经济体则相关性0.86;相比之下,TFP仅拉动GDP年均增长0.4%,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只有0.18。

因此,增加资本投资要比提高TFP对经济发展更有效,也更容易转化为经济增长。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与GDP增长的相关性较低,让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几乎不可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相反,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非常高,因而增加资本投资可实现经济增长。

新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被国际机构所采纳

现代国际官方采用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推翻了上世纪50年代的错误结论——TFP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索洛(Solow)因创造旧的经济增长核算法而闻名,但该公式是错误的。原因显而易见,因而国际经济机构以现代经济核算方法取代之。

旧的经济核算中,TFP测算的是剩余残差,即不能被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因此,用美国经济学家阿布拉莫维茨(Abramovitz)的话讲,就是“TFP衡量的是我们的无知”。因此,当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低估时,TFP就被放大;相反,两者测算得更准确而更高时,TFP就会降低。

这些决定性的突破,让哈佛大学教授戴尔?乔根森(Dale W. Jorgenson )得以对经济增长贡献作出更准确的分析,并创建了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指数等其它统计方法。他还在一篇文章单独阐明了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变更的原因。但正如乔根森总结道:“增长核算方法现已被经合组织确认为国际标准。”(该文章已经有中文版翻译,。)

一个类比可能更容易阐明新的经济核算方法带来的深远影响,它就像更先进的宇宙观察仪器,解决了哥白尼和非哥白尼天文体系之间的争议。当伽利略将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木星,观察到月亮围绕其旋转的时候,“地球中心论”体系自然就崩溃了。同样,新改进的经济核算方法,也解决了经济增长成因问题的争议。

新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影响意义

新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影响意义显而易见。到目前为止,资本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劳动分工,因为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抑制。资本投资需要等量的储蓄作为融资,因此,维持经济总体储蓄水平是确保资本投资的必要前提条件。资本投资、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不相等,资本投资在大经济体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TFP的近7倍。因而TFP即使增加了,也不能刺激经济大幅增长。

相反,增加资本投资可以显著提高经济发展。但新增加的资本投资不是现有技术水平上的简单扩张,而是在更高技术水平上的投资。我将以全球创新行业前沿——美国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对美国经济效率影响的例子,说明创新与资本投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ICT 行业是现代经济的关键,已经无数研究探讨了美国 ICT 发展对其经济影响。研究显示,ICT创新与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组成部分。

研究结果从基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说明了互联网与ICT技术本身不能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在1987年——即个人计算机在经济中大规模使用的第6年,美国生产率并没有提高,他曾有一句名言:“你看,计算机无处不在,只是生产率统计中找不到它。”

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正如图3所示,1980年,即现代计算机出现的前一年,以能消除短期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5年移动平均线计算,美国生产率年增长率为1.2%。但2014年,美国生产率年增长率仍仅为1.2%。也即是说,34年的互联网与ICT技术发展并未提高美国生产率。这表明,互联网与ICT 技术本身并不能提高生产率。

但也可以看出,从34年前的互联网与ICT技术创新,到2003年期间,美国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其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达到半个世纪来的最高水平——3.6%。这是因为用于ICT的固定投资大幅上升。美国投资占GDP比重从1991年的19.8%升至2000年的23.1%,“互联网泡沫”崩溃后则略有下降,然后在2005年达到22.9%,其中绝大部分投资是用于ICT。美国投资水平下降后,劳动生产率增速随之大幅放缓。

从图表可以看出,美国劳动生产率与资本投资的关系一目了然:三年后,资本投资增长与劳动率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为0.86,四年后则高达0.89 。但当资本投资下降,劳动生产率亦随之下降。这清楚地说明,并不是互联网理念和信息技术提高了生产率。

因此,从美国大多数先进创新技术行业的经验来看,这与我上文的分析完全一致: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本身不会提高经济效率,而是包含ICT生产技术的资本投资。

因此,一个国家向创新型经济发展,不是让TFP取代资本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主素,而是基于技术创新的资本投资。不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增加资本投资,而是在更高技术水平上增加资本投资。因而,创新有了新的解释意义,这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获胜的原因。

“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犯了基本错误

当然,中国和其它任何国家一样,经济发展并没有违背经济规律。鉴于资本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均投资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最新的国际可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人均固定投资额为3199美元,美国则为10017 美元,即美国人均固定投资额是中国的3倍。不管中国单个工人多么努力工作,他们的生产率不可能等同于美国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因为后者的人均年投资额是前者的3倍。再举一个2012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人均铁路里程为15公里,中国则仅为1公里。显然,美国人均铁路物流网络密度是中国的15倍——这确保美国物流体系生产率和效率远高于中国。

通过美国ICT 行业的分析,我们看到有时中国媒体上出现的“投资将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观点令人困惑,是犯了基本的经济学错误。固定资本投资并不意味着在现有技术与生产率水平上增量投资,而完全可以在创新和升级技术之后的更高生产率上增加投资。

错误和过时的经济观念既不会带来经济改革,也不会带来经济稳定。如果认为TFP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意味着依赖撬动能力很弱的TFP杠杆,而这会导致经济增长不稳定。

同样的,低估资本投资则意味着,创新不会被体现在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中。与时俱进的经济观念如被采用,则经济的改革与稳定有望同时实现——通过增加更高创新和技术水平上的资本投资。

如果要实现经济改革与稳定的有机统一,中国需要与时俱进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观察者网财经公众号 羽扇观经 (ID:guanchacaijing)。

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季度GDP核算与国际接轨,国家统计局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为适应分季GDP核算改革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对1992年以来的季度GDP数据进行了全面修订。

——与7月中旬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数296868亿元相比,增加17310亿元。根据往年规律,上半年GDP一般占全年比重约为46%(46.4274%),以此计算,2015年全年大约增加37284亿元,上调幅度约为5.83%。-84)

——2014年12月,依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对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主要结果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801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9174亿元,增幅为3.4%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长3.3%;早稻产量3369万吨,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长2.3%。

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下降9.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54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

禽蛋产量2999万吨,比上年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集体企业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6%,医药制造业增长9.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8582亿元,比上年下降1.8%。

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0.41%。

2015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387亿元,同比下降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7%。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78933亿元,增长10.9%;民间投资35400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224090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311939亿元,增长10.6%。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7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5.6%,国内贷款下降5.8%,自筹资金增长9.5%,利用外资下降29.6%。

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

从环比看,2015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8%。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房屋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6%。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

2015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5.6%。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2558亿元,增长7.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商品零售268621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3891亿元,增长7.9%。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环比增长0.82%。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

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增长42.4%。

2015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45849亿元,比上年下降7.0%。

其中,出口141357亿元,下降1.8%;进口104492亿元,下降13.2%。进出口相抵,顺差36865亿元。

2015年12月份,进出口总额24757亿元,同比下降0.5%。

其中,出口14289亿元,增长2.3%;进口10468亿元,下降4.0%。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烟酒及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0.7%。

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0%,油脂价格下降3.2%,猪肉价格上涨9.5%,鲜菜价格上涨7.4%。

2015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

12月份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6%。

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6.1%;12月份同比下降6.8%,环比下降0.7%。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全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7.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0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2015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

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2万亿元,增长4.9%。

2015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93.95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35.70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1.72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8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9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94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41万亿元。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6.1%。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2016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15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以2015年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据全国11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3%,小麦增长0.4%,玉米下降0.9%,棉花下降18.8%。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4万吨,同比下降3.1%,其中猪肉产量1466万吨,下降5.9%。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集体企业增长2.4%,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5439亿元,同比下降3.0%。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64%。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2%。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9120亿元,增长23.3%;民间投资53197亿元,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49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336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50230亿元,增长12.6%。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到位资金109250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9%,国内贷款增长13.9%,自筹资金下降0.2%,利用外资下降25.6%。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1403亿元,同比增长39.5%。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6%。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6%。房屋新开工面积28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4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5.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524亿元,同比增长54.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0.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7%。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5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1992亿元,同比增长1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长率怎么核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