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研伴侣官网共享检测平台上有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吗?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地理位置】学校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办学性质】宜春学院是一所拥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初,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高校之一。

  【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校本部和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047亩,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科、专科学生近1.9万人。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7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2018年将取消专科专业招生),以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102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2%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72%以上;学校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点2个。

  【“双学位”人才培养】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在学校开设的双学位招生专业中,修读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双学士学位。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修读其它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成绩合格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校内外实践平台】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100余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19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11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公布的10个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

  【国际合作办学】学校主动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的实施,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目前,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有484人,达到招收留学生以来最大规模。

  【学生就业】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等指导服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大批学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教师,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及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实施高招“阳光工程”,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

  1、学校同意并执行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投档的政策规定、高考加分和同分排序规则。

  2、学校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文化成绩为重要依据,在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进档考生根据各省划定的分数线,根据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没有要求,男女比例不限。

  3、学校在各省(市、区)录取批次以当地安排的批次为准。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录取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当地教育考试部门最新精神以及本校关于各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执行。

  4、艺术类专业校考(或省联考,部分专业在部分省份认可省联考成绩)专业成绩合格且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相应层次文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对进档考生不分文理,统一排序,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书法学专业除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折算后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分=专业分+文化分×40%。

  书法学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美术类专业(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所含四个专业计划通用,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兼顾考生个人专业志愿的原则录取;若生源省份按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投档,则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安排专业。

  艺术类专业校考生源不足,按照各省招生考试机构的政策和要求进行志愿征集。

  5、体育专业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不分文理,统一排序,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6、运动训练专业录取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文件精神及我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执行。

  7、学校非外语类专业公共外语教学均使用英语语种。

  8、学校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具体由各教学院阅档审核。

  9、学校预录取情况在本校招生网上公布,最终录取结果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三、各教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一所融人文与新闻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师91人,教授、副教授占40%,博士、硕士比例占51%,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其中50%的教师拥有硕、博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为我校优势学科,拥有“传播学”、“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地理科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7个本科专业。

  以学生为本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培养路径,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素养宽厚、眼界开阔、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坚定的目标。为打造培养特色,我们坚持开展“笔头、口头 + 镜头”的“三头”培养活动,丰富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生成才锻炼平台。2006年以来投入900多万元建设“现代传媒综合实验室”,包括广告、摄影、演播、录音、非编等实验室。在省内外建有新闻传播和师范教育等教学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近年来,我院考研率均在报考人数的50%以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授予了江西省特色专业,“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评为江西省教学团队,“深化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获得江西省级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58年设立,是宜春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之一,2010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特色专业”。2015年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6,在非省管地方高校中排名最高。现有教授、副教授2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人。经过60年来的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课程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鲜明特色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大爱育人”、“面向地方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努力打造“一气两力”的素质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系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师范技能与语言文字表达及写作能力、有良好的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素养、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中、小学从事中文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创意策划、公关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文化概论、言语交际学、比较文学、影视艺术、创意写作基础、非虚构写作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类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语文教育、编辑出版、新闻采写、组织宣传、文案策划、创意写作、文化咨询、公关文秘以及网络写手等相关工作。近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教师编、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攀高,毕业生基本能够做到专业对口就业。

  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注重师范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提升学生人文气质与综合素质,特别是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搭建了“创意写作工坊”、“天空创意文化工作室”等教学实践平台,成立了“天空诗社”、“清渠读书会”、“《明月》编辑部”等创意写作兴趣社团,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卓越语文教师”和“卓越写作人才”为目标的“双卓越”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制4年,小班授课。每年招收40人左右,截止2018年6月共培养了约400名本科毕业生。其中考取国内各大高校研究生139名,约占35%;到国外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从事汉语国际教学的汉语教师志愿者64名,约占16%;到各地各类学校从事语文教学160名左右,约占40%,,到政府部门、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的40名左右,约占10%。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英语听力与口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

  就业情况:一是考取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生,约占35%;二是考取各地事业编教师岗位,约占40%;三是考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约占15%;四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聘用到国企、外企等单位工作,约占10%。

  专业简介:我校广告学专业设立于2003年。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消费者洞察力、广告策划与设计、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专业教师16人。本专业还拥有江西省创新实验区和宜春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等实践教学平台,连续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广告策划人才为主要特色,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270余项,连续两年获得策划案一等奖,是江西省获得策划案金奖最多的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广告运作基本规律,具备系统的广告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巧,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能在广告公司、各类媒体及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单位、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创意策划与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调查、公共关系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案例分析、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摄像与非线性编辑、CI策划设计、广告经营与管理、影视广告赏析、广告美术基础、市场营销学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企业企划部、公关公司、文化传播机构。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昌等大中城市,有不少毕业生进入了奥美、分众传媒、博报堂、腾讯、阿里巴巴、恒大、万科等大中型广告公司与广告主企业,就业率达96%。

  专业简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兴专业之一。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信息的需求及媒介融合的趋势,社会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

  我校于2016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江西省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我校逐步形成了“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场景模拟及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在各类传统及网络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信息采集与传播、内容策划与生产和产品推广与运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基础摄影、基础写作、视听语言、网络新闻实务、多媒体制作、影视画面构成艺术、电视文体写作、影视摄像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事件营销、公关写作、新媒体终端运营、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广告策划与创意、新媒体广告实务等。

  就业情况: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策划、采写、编辑及其网络平台工作,各类网络媒体的媒介内容生产及经营管理,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的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

  地理科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地理科学(师范类)前身为2000年开设的政史地综合专业(本科),2005年在此基础上开设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分历史和地理两个方向)和地理教育专业(专科), 2014年招收地理科学(师范类)本科生。地理科学专业现有教师12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教师4位,在读博士2位。

  培养目标: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胜任高等和中等学校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同时具备一定地理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在科技、教育、经济及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普通地质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生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一是考研深造(2018届43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8人,研究生考取率为41.9%,其中考取211大学研究生占全班人数的11.6%);二是聘任中学地理教师;三是考取公务员;四是录取在其他事业、企业单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理论基础,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意策划、撰稿编辑、影视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在接受广播电视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形成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系统、广告及其他文化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策划及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故事写作、影视写作、电视摄像、基础摄影、电视编导基础、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剪辑艺术、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微电影创作、电视专题与专栏、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文化传媒公司、影视制作广告策划公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媒体视频网站、报刊杂志等行业单位从事文案策划、编剧写作、视听编导、摄影摄像、视频制作、编辑记者等。专业开办十年来,为各省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流媒体报刊及知名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公司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专业简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能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创作基本理论和知识;较系统地掌握包括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学生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在“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次;华东六省一市电视主持新人赛等级奖4项。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播音学及艺术、公共关系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媒体和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节目采编及公共关系工作的、具有复合性特点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播音文体业务、电视播音主持、广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文艺作品演播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类广播电视台、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各类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该专业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2010届-2017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从事传媒行业相关工作的约占40%,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还有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政法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85.5%,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金牌主讲教师2人;先后聘请华东政法大学博导黄武双教授、南开大学博导严正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导梅慎实教授、湘潭大学博导罗依平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博导蒋岩波教授、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帅晓东、宜春市市委党校副校长金文玲教授、宜春市教育局总督学余兆辉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人。

  学院现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产权、城市管理等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15所参加评估的本科高校的第7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三。公共事业管理被评为校级特色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伦理学是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模拟法庭、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并先后与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袁州区人民法院、万载县人民法院、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迪信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宜春市城市管理局、广州市白云区龙归中学等单位共建了4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成绩斐然。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3公管班贾露燕同学、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聂由同学荣获一等奖、14法学班俞夏莲和15级公管专业陈蓉、冯秋菊等7名同学荣获二等奖、14思政班王玲等6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在江西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郑佳晨等5名同学荣获铜奖;在2015年江西省第二届模拟法庭大赛中,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学校荣获第三名(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5年江西省知识产权(专利)知识竞赛中,学生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13级法学一班2015年荣获得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荣誉称号;14级思政班团支部2016年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在2017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当中,学院有24名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其中11名同学的考分超过400分,最高分441分。2018年,学院有28名同学在考研中上了国家线,其中22名同学被正式录取。14法学2班谢文辉同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432分,后又考取了宁波大学法学硕士;14法学1班冯俊南同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420分,后又考取了辽宁大学法律硕士。

  专业简介:法学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被列为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教授副教授7人,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6人。法学专业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本专业建立了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袁州区人民法院、万载县人民法院、江西利元律师事务所等12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个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模拟法庭。法学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15所参加评估的本科高校的第7名。2015年,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在江西省第二届模拟法庭大赛中荣获第三名(二等奖)。2018届毕业生有24名同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5届毕业生毛敏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被最高人民法院录用。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县市基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骨干,仅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就有6名我院法学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大批毕业生在律师执业中声名鹊起,法学毕业生的职业自豪感自然洋溢。

  培养目标: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法学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在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从事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法律监督、审判、监狱管理等工作,担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人民警察等;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担任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企业事业法律顾问等;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政法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老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9人、硕士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专业建设的学科、科研支撑条件好,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校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校级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省级等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届40名毕业生中,当年一次性考取研究生11人、考取中小学教师编15人,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仅次于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大学,位列全省第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就业情况:主要从事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思想宣传工作、学生工作等。其发展方向可以向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骨干、高等或中等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等高级人才。此外,毕业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长、职业气质等方面在新闻机构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报导与关注,也可在企业的政工科、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就职。本专业2015届毕业生肖春花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届毕业生有11位同学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孙鹏同学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2018届毕业生有14位同学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吴文莉同学被中共中央党校录取。

  专业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后,于2002年秋季招生,2010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9人,硕士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师资结构优良,专业建设的学科平台支撑条件好。“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于2009年被批准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为校级特色学科。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省级等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被行政事业单位所录取。

  培养目标:本专业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公共管理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

  就业情况: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科教文卫体、供电、供水、供气、邮电、公交、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中介机构、公益团体和社会福利部门)公共事务管理、咨询等工作;电力企业及其他企业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专业简介:知识产权专业是在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设立的本科专业,2014年招收了首届学生。知识产权专业的师资水平高,目前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其余学士学位者均具有高级职称;有教授、副教授7人,讲师16人。2014年,以本专业为依托,经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江西省首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知识产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分类培养体系和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同各级法院、检察院、地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事务所等部门建立了友好的实习合作关系。本专业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知识产权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中有7名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灵活运用城市管理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组织、领导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能力,能从事城市管理教学、科研和实践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依托原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城市管理本科专业,本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城市管理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社会学、城市发展史、城市管理概论、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财政学、市政管理学、公共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定量分析、社会调查实务。

  就业情况: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以培养从事经济、管理、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是一个教学科研实力强、多学科渗透、富有时代特点的学院。目前,学院开设了财务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跨专业仿真性综合实训中心、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酒店综合实训室和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图书资料室。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96名专兼职教师中,有正、副教授33人,博士(含在读博士)27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5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全体教工热爱学校、珍爱岗位、关爱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立了市场营销协会、经济协会等社团组织;建立了近20余个“实习+就业”基地。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注重与海内外各高校的合作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实践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合作,每年选派学生到境外合作学校进行学校交流。夏德华同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格,赴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进行本科阶段学习。在各类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学校前茅,连续多年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济与管理学院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一流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迭出,双语教学、电算化教学、实践教学已成特色,院内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广大学子求学深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专业简介: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软件应用、投资学、财务分析、税法。

  就业情况:可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

  专业简介: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与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顺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熟悉江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口语,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与知识,具有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解决旅游管理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非常实用的旅游、酒店等经营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在洞察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变迁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企业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代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英语口语、景点景区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

  就业情况:可在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部门任职或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

  专业简介: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市场营销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调研与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营销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行为学。

  就业情况:可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6%以上。

  专业简介: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的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领域扩张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本论》选读、西方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

  就业情况:可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0%以上。

  专业简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熟练地运用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职业竞争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基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报关实务。

  就业情况: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3%以上。

  专业简介: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现代企业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具备高度责任感与事业心,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和中外工业商业企业、各类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组织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与决策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应用数理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审计学、税法、经济法、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情况:可在各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及跨国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一般业务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商品调研、市场预测和经济数量分析等工作。为我校初次招生专业,从全国该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形势良好。

  外国语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外国语学院有近40年办学历史,已成为省内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现设英语(师范)、翻译、商务英语、法语4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外语专业门类的全覆盖。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2个“十一五”外语重点学科之一。“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综合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和“大学英语”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英语”在2016年被评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语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位。法语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含在读博士)7人。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学院教学设施先进,近年来投入了近500万元,建立了网络型视听说实训室3座,外语情景实训室2座,电商实训室、同声传译室、语言情境录播室、多功能语言情景实训室各一座,并且配备了多种实训软件平台。院学生和教师资料室藏书近25000册,订阅了近100种学术期刊,其中15种为外国原版学术期刊。学院院风、教风和学风优良,多次荣获省级荣誉称号。学院成立了近10个学生课外专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专业竞赛活动。近年来,有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同时有一大批本科毕业学生考入北外、上外、广外、湖南师大、南昌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简介:英语专业全称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属英语类专业。本专业具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学制4年。2008年,本专业被评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年,获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课程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英语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高级中学或其它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英语教学法、英语修辞学、微格教学、学术论文写作、第二外语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教育、外事、外贸、科技、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英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大多数考取研究生或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师资雄厚,教师有专任教师25人,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7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1人。

  培养特色:本专业凸显英语专业地位,课程安排强化学生英语能力训练,围绕专业学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校级“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项目平台,从2012级开始,每届选拔出20-25名学生,专业学习和师范技能双管齐下;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成效显著;同时,本专业致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德国安哈尔特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英语专业学生可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办学成效:英语专业2015年在江西省英语专业本科综合评价19所同类高校中名列第5位;学生专业四级、八级合格率及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步上升,近三年本专业考取研究生50余人,有多名学生考取广外、川外、湖南师大、宁波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近两年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2017年,英语专业学生在“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专业简介:“翻译”专业属英语类专业?2008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招收首届英语(翻译方向)本科生;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翻译本科专业首次招生,学制4年。每年招生25-30人。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课程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德才兼备,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能熟练掌握相关语言知识,掌握英汉口笔译专业技能、运用翻译软件及了解翻译行业运作流程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语法、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对比语言学、英汉笔译、英汉口译基础、翻译理论、商务英语与翻译、旅游英语翻译、时文翻译、科技英语翻译、高级英汉口译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接待、商务、旅游等口笔译工作。本专业2017年首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1人,江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1人。

  培养特色:本专业强化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的翻译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民俗文化、景点文化等领域的翻译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密切校企互动,与地方旅游部门、翻译机构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了师生的翻译理论水平,也创造了丰富的翻译实践机会。同时,本专业致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德国安哈尔特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翻译专业学生可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办学成效:本专业自设立以来,积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专业四级、八级合格率及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步上升。近两年学生在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多人次获奖;在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Lscat考试中,三级合格率100%,二级合格率达60%;江西省大学生翻译大赛5人获三等奖。

  专业简介:商务英语专业属英语类专业,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本科专业,学制4年。本专业特点是面向人才市场需求,顺应国际潮流,采用全面系统的专业教材,在商务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用专业技能培训。本专业特色是“以英语为核心,以商务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商务导论、会计学原理、公共演讲、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导论、国际商务礼仪、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培训、商务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已于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国内外已建立就业基地30余家。预计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师资配置情况合理,现拥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硕士9人,博士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

  培养特色: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外贸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商务英语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服务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学院重视商务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与阿里巴巴橙果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加强学生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办学成效:以创新引领创业,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初现成效:在2017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中,宜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组成的创业团队凭借优异的表现赢得特等奖。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扎实突出:近年来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口语、演讲、写作及阅读等大赛江西赛区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8年外国语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的31名同学中,近一半来自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法语专业属于省内少数几个小语种专业之一,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本科专业,学制4年,每年招收30人;法语语言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基础法语”是校级重点课程;本专业在2016年全省法语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熟练地运用法语在经贸、文化、教育、外事、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中、高级法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语法、法语口语、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文学、经贸法语、法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教育、外事、外贸、科技、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法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法语相关的工作;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考取研究生及出国出境的毕业生占30%以上,其余以在外资企业就职为主。

  本专业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8人,外聘教授2人,外籍教师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均具有硕士学位。

  培养特色:实行小班授课,导师等专属辅导;实行年级帮扶,注重学风建设;以法语协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专业竞赛和活动;与深圳外贸公司及武汉翻译机构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翻译实习、实践场地;与法国亚眠大学和圣埃蒂安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学分可相互置换,本科毕业后可申请在法国继续就读研究生。

  办学成效:自2010年第一届毕业生以来,本专业为国内外企业培养了一批翻译及商贸人才,向国内外高校输送了学习人才;在2016年全省法语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学生多次参加法国驻华使馆的“法语活动月系列赛事”并获奖,在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也屡获佳绩。

  音乐舞蹈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音乐舞蹈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宜春大学音乐系。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学前教育等三个本科(师范类)专业。音乐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声乐》为江西省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全院现有学生1000余人,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现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教师教学、科研、创作及艺术实践能力突出。近几年来,学院依托“赣西音乐研究所”、“宜春音乐舞蹈创作协同发展中心”、“宜春市合唱协会”“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获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一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9部(其中国家级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刊20余篇);创作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播放80余件;创作、表演获省级以上奖70余项,在江西省有不少成果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另外,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手段先进。拥有钢琴房150间,215平方米的舞蹈房5间,音乐厅1个及电钢琴教室、MIDI音乐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学前游戏室、多媒体教室、军乐排练教室、民乐排练教室等,为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走进音乐舞蹈学院,就是一家人”。我们的教师爱岗敬业、大爱育人;我们的学生勤奋好学、健康成长;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文化展需要的德艺双修人才。

  音乐学(师范类,省级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创建于1977年,办学历史悠久。多年来经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已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扎实的科研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该专业重抓课程建设,音乐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声乐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四年来,在教学科研、音乐创作、音乐大赛、艺术实践、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共出版专著9本,省部级课题立项十余项,其中刘培发教授专著《钢琴技巧训练与研究》《音乐心理与音乐审美研究》分别荣获江西省第十六届、十七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创作并发表音乐作品二十余首,其中张胜良教授、王英老师作曲的歌曲《宜春美》在《宜春颂歌》全国征歌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艺术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其中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我的中国梦”江西选拔赛张海涛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五届江西省艺术节鄢艳、王英两位老师分别荣获一等奖;第六届江西省艺术节郭午阳老师荣获民族组一等奖;第五届江西省“映山红奖”原创歌曲演唱大赛林怡老师获得青年美声组一等奖。另有学生参加全省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功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荣获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该专业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专业师生两次代表宜春市参加全省纪念建党95周年合唱比赛、喜迎十九大群众歌咏比赛,均获二等奖,创宜春市参加省级合唱比赛最好成绩;承担第十届宜春市月亮文化旅游节“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明月山”文艺演出策划和艺术实践;张胜良教授为宜春舰创作舰歌《乘风破浪永向前》,并即将出版专辑《宜常来·春常在》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反响强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任选课、艺术实践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与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就业情况:音乐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多数选择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到文艺团体、艺术培训中心工作。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情况良好。

  专业简介:舞蹈学专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严格教学管理,狠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培养目标明确,基础较厚实。注重实践教学,以演促教、以赛代讲成为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及教学成果处于全省较为领先的地位。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完备,拥有215平方米的舞蹈房共5间,同时是“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为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近四年来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取得丰硕成果。创作舞蹈作品二十余个,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艺术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其中江西省高校首届单、双、三人舞比赛中男子独舞《空城计》荣获银奖(金奖空缺),该节目在首届上海市全国大学生舞蹈新作品发布会比赛中荣获金奖;第八届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小民》、《开山》、《我们的夏布》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江西省第五届大学生舞蹈比赛《洋嘛哩土嘛哩》《岁月的分量》分获一、二等奖。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往前走·莫回头》荣获本科乙组舞蹈类二等奖。该专业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13级舞蹈学专业毕业汇报演出在宜春市保利艺术剧院进行社会公演;邀请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沉香》来宜春演出;配合中国文联“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在短时间内突击排练九个节目,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得到江西省文联高度评价;承担第十届宜春市月亮文化旅游节“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明月山”文艺演出策划和艺术实践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反响强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既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的培养,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顺应时代步伐,成为能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舞蹈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技术技巧、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古典舞身韵、中外舞蹈史、名族名间舞、舞蹈创编、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法、乐理、舞蹈剧目赏析。

  就业情况:舞蹈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多数选择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到文艺团体、艺术培训中心工作。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情况良好。

  学前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是音乐舞蹈学院的一个新办专业,13年开始招生,现已有两届学生顺利毕业。我院通过多年对师范专业的教学研究及管理探索,立足艺术实践优势,抓好重点课程建设,目前形成了以声乐、钢琴、舞蹈、美术、手工为核心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学前儿童游戏、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手工画展、成果汇报、毕业演出、见习与实习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学前游戏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另外采购蒙台梭利教具、感统教具、奥尔夫乐器等保证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与宜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宜春市幼发拉底国际幼儿园、宜春市百树学府园、深圳雏鹰教育投资集团等幼教机构签署了协议,保证我院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和资源进行见习、实习工作。本专业依托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发挥“艺术实践”优势,有意识地培植专业发展的自身特色,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有一定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史、乐理、声乐、钢琴、舞蹈、幼儿美术、手工、幼儿卫生学、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五大领域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

  就业情况:该专业就业方向,以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该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位居前列,考取公办幼教机构人数众多。另外考研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不乏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广州大学等211院校。

  美术与设计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动画四个专业,其中美术学(教师教育)设置了油画、版画、中国画三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2010年,我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全国共48所试点学校)。2016年,获批江西省文化厅“赣西民俗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艺术教学大楼,以及美术馆、设计工作室、电脑工作室、数字动画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国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和先进的现代数字教学系统。我院坚持对外合作办学的理念,现与台湾辅仁大学、实践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太平洋国立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目前,在校学生近1300人,教师60人。学院教师队伍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有正副教授20余人,国家级、省级美术家、摄影家、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40多人,师生作品入选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和国际影展及各类国家级、省级美展、动画展、设计展作品500余件,并获得各种奖项。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式多样,渠道宽广,毕业生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成为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型精英人才,有的已成为中国美协和省市美协会员,有的担任国内外设计、制作公司总策划和设计师,也有的创办艺术设计类企业。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关注实际、倡导创新”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培养美术教师和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1977年开设,已有40年办学历史,是传统重点专业。全国48所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之一,现有版画、中国画、油画三个专业方向,其中版画为江西省精品课程、江西省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美术学专业注重与国内外专业美院的专业交流和互访。先后邀请俄罗斯列宾美院功勋画家、奥地利版画家、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教授来校讲学、写生和举办画展。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壁画、设计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书法与篆刻、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摄影基础。

  师资情况:专业师资队伍有18名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个、副教授9个、讲师5个,学历结构为:博士1个、在读博士1个、硕士9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个,江西省美协会员13个。

  培养目标:版画专业方向:版画是我院的重点特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春版画群体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几个重要画群体之一。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我院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版画特色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精品课程”和“江西省资源共享课程”。

  目前,版画课程拥有木版、丝网版、综合版、铜板等比较完整的教学实验室场地近200平米及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师资,在全省可谓绝无仅有一枝独秀。近年来,通过引进版画专业的高素质教师、连续数批次选派版画教师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深造等方式,不断加强版画师资力量,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研学术交流。

  中国画专业方向:该课程建设以人物为基础、辅以花鸟山水教学,以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创作教学中体验中国画的魅力,感受中国画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近 年来,中国画方向引进西南大学的书法研究生、西美的国画研究生、景陶的国画研究生、广美以及南艺的国画教学体系,将各自的优势融入教学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养料,搭建起了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篆刻等各个门类的框架,满足各个教学环节和创作的需要。历年来,师生的中国画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油画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与我院的美术学专业同生共长,师资队伍强健、成熟,油画方向主要系统研究油画艺术语言和技法材料,使之成为油画教与学的基础,同时注重当代油画及表现性语言研究。在学术传承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加入新媒介材料的试验与应用,让油画艺术摆脱传统的束缚,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我院实验性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拓展了油画的艺术语言,也丰富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使油画课程教学与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结合的更加紧密。

  办学条件: 我院近年来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国、油、版、雕陶均拥有独立的教学与创作空间,如版画创作工作室、油画人体写生工作室、中国画投影临摹创作工作室、雕塑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其中版画工作室条件在全省各高校绝无仅有,同时拥有木版、丝网、铜版三版工作室,刷新了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在版画教学硬件方面的记录。

美术学专业作为我院的传统重点专业,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尤其是广大基层输送了大批中小学美术教师。77级美术学专业培养出数位活跃于国内外艺坛的知名画家和室内外设计家,如王西林、阎敏、易南萍、张绍垣、郭杰等。随着我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与科研连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美术学专业团队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省级教改课题立项及获批全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都创历史新高,教师科研成果显著:如宋小敏教授、万芒教授、郑越教授、冯华教师及众多教师创作的版画、中国画、油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屡获各类国家级展览奖项,取得骄人的成果。学生作品在全省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各类奖项,特别是2014年美术学专业学生参加“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基本功大赛(本科组)”,获各项技能综合总分第一,并取得团体一等奖。

  就业情况: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培训机构教学、美术研究、艺术管理、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等方面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普遍受到社会欢迎。

  专业简介:视觉传达专业是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图像信息传达为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传授学生专业原理与各种视觉方法的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与分析专业领域内视觉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在广告设计与印刷,书籍设计与编辑、网页制作、企业形象设计与媒体策划、品牌推广与管理等方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与科学性兼备的设计、制作、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专业是多科性交叉的应用性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设计艺术创意、开发、展示、广告及营销等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培养从事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的设计师与高素质设计管理人才。视觉传达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自专业开办以来成功完成了近千名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了许多优秀校友。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三个方面。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形创意、电脑辅助设计1、2、标志设计、插图设计、型录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

  师资情况:专业师资队伍有13名教师,专业教师团队年轻富有朝气,教师学缘宽广,13名专业教师90%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正、副教授7个。

  办学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完善,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书籍装帧实验室、版画衍生品实验室、包装设计实训工作室等,一体化建立了画室与多媒体教室。

  办学成效:本专业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建设中立足根植本土文化,以赣西民俗文化为原点,结合赣西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宜春版画,进行课题项目研究与创新创业研究。近四年,专业教师团队在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课题立项4项。学生创新团队项目在2014、2016、2018年在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

  本专业立足地方民俗特色——宜春版画,教师团队先后创作的版画作品入选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校插图展;版画作品《苏区文艺队》获得2016—2017年江西省“重大题材”项目优秀作品;其他版画作品获江西省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版画创新团队与宜春市图书馆、宜春市公安局、宜春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版画衍生品的开发及版画执教活动,收获颇丰。

  办学特色:课堂+项目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入学科竞赛与企业项目。组织教师团队设计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会标、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宜春市旅游节视觉识别系统和宣传品设计,全国大学生毽球大赛会徽设计,吉祥物设计,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和谐宜春”邮册设计,宜春汽运公司VI识别系列设计,宜春月亮文化节邮册设计、宜春电视台台标设计中获得好评及选用。学生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30多项;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项,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获5项优秀奖。

  就业情况:主要面向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工作。

  专业简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实用艺术,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环境景观、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知识。教授学生学习相关的设计方法和创作技巧,对空间和界面进行艺术处理,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与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独特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期间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掌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表达、沟通技能,能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工作以及满足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同时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课程包括:艺术设计史、设计造型基础、风景写生、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人体工程学、手绘表现技法、手绘制图、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景观设计基础、商业会展设计与制作、装饰雕塑与壁画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植物学课程。

  师资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教师15名,其中正、副教授3个,讲师11个。学历结构上,硕士研究生11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个,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3个,宜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3个。

  办学条件:本专业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室内设计施工实验室、软装艺术品实验室、园林设计实训工作室、陶艺工作室、雕塑工作室。

  办学成效:专业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本专业的师生在全国各项艺术大赛评比中屡获奖项,其中,杨震教授受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艺术巡回展蒙古国站的邀请参展;在第六届江西省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师生作品设计大赛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品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团队创新实践能力项目获多次立项。

  教师团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立项2项;省级课题立项8项。近年来教师团体发表国家核刊9篇,专利发明6项,市级课题立项6项,编写专著教材3本,省级艺术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8项。

  就业情况: 面向企事业单位、建筑装饰设计及环境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行业从事室内外设计、商业会展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小品、植物造景设计、效果图制作及相关的施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

  专业简介:动画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各国大力重视的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有机结合,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深化与延伸。本专业具有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为我院的转型发展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动画艺术理论和前沿动画技术手段,具备开阔国际视野及较强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的动画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1.材料动画柔性方向:侧重培养能熟练运用先进材料动画技术进行综合创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动漫衍生产品柔性方向:侧重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扎实造型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能在不同的专业语境里适应市场职业规范工作,以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格局,在多元化的团队中都能以任何的角色做出贡献。

  主要课程:动态造型设计(I)(II)、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原理、材料动画(定格)、插画与产品、微电影创作、动画角色与场景、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影视游戏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动画剧作。

  师资队伍:本专业在师资队伍结构上,考虑转型发展专业重应用性的特点,配备了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骨干教师。现有8名教师,副教授3个、讲师5个,为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质量保证。在学历结构上,在读博士2个、硕士6个,江西省数字动画协会会员6个,常务理事1个。

  办学条件: 教学硬件设施建设齐备,拥有独立的教学与创作空间,如材料动画工作室、数字媒体VR体验工作室等。随着工作室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教学与科研连续取得了的好成绩。在省级、国家级等展览和艺术活动中学生团队表现优异。

  就业情况: 专业培养学生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师、动画原画设计师、动画模型设计师、动画衍生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师专业性岗位工作;面向影视动画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画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的相关工作。

  书法艺术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书法艺术学院于2015年成立,由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担任院长。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硕士6名。外聘7名国内知名大学教授、博导为客座教授。建有一流的书法实践实训中心。设有书法创作室、临摹室、拓碑室、装裱室、书艺茶艺室、书法数字室、图书阅览室和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书法人才合作培养单位,建有景德镇景浮宫陶瓷书画实训基地和广州市、宜春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实习基地。

  书法艺术学院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教学实践实训。坚持以展赛促教学,着重书法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学五年来,已形成“学教齐驱,艺文双修,展赛并进,游学广才”的办学特色。书法学专业为宜春学院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书法学专业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全国首批23所之一),面向全国招生,为艺术类师范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文理兼收。

  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宜春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书法研究和书法鉴赏评价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或在文化事业单位从事书法创作和艺术管理等相关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复合型书法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篆书、隶书、楷书、行草、篆刻、国画山水、书法概论、书法史、古文字学、古代汉语、书法教学法、教育学。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书法艺术管理、新闻出版、文博等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8年考研率为2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宜春学院直属的二级教学院,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江西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江西省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是教育部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的承办单位,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以来,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市厅级科研课题40余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2016年,学院“突破资源瓶颈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成果获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学仪器设备2000多万元。学院践行“以生为本、大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工程”,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等十余家著名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精英人才。近年来,在数学建模、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共100多项。毕业生高薪就业,精准就业达95%以上。香港卫视、江西电视台、中国教育网、凤凰网等著名媒体均对学院办学成就进行了广泛报道。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宜春学院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经过近70年的建设,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校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优质课程;本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师范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江西省师范技能竞赛中,获得包括国际级一等奖在内的奖项共80多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并且考研录取率也保持逐年递增的态势。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适合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及管理工作,也适合与数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及企业的研究及管理工作。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论、初等数论、数学教学论、数值计算、运筹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情况: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遍布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大部分毕业生已逐渐成为各类学校的中坚力量,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高层次的学校深造并受到相关院校的好评。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宜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支持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以培养面向金融企业的系统开发、应用、管理与服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拥有宜春市地方产业信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现有在校生200余人,学制为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工程应用和系统开发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应用与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Linux环境编程、嵌入式系统案例与项目实践、WEB开发技术、移动软件开发技术、移动游戏软件开发技术、行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金融信息系统)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或进一步考研深造。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IT行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地理位置】学校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办学性质】宜春学院是一所拥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初,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高校之一。

  【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校本部和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047亩,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科、专科学生近1.9万人。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7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2018年将取消专科专业招生),以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102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2%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72%以上;学校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点2个。

  【“双学位”人才培养】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在学校开设的双学位招生专业中,修读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双学士学位。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修读其它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成绩合格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校内外实践平台】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100余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19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11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公布的10个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

  【国际合作办学】学校主动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的实施,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目前,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有484人,达到招收留学生以来最大规模。

  【学生就业】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等指导服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大批学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教师,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及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实施高招“阳光工程”,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

  1、学校同意并执行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投档的政策规定、高考加分和同分排序规则。

  2、学校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文化成绩为重要依据,在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进档考生根据各省划定的分数线,根据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没有要求,男女比例不限。

  3、学校在各省(市、区)录取批次以当地安排的批次为准。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录取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当地教育考试部门最新精神以及本校关于各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执行。

  4、艺术类专业校考(或省联考,部分专业在部分省份认可省联考成绩)专业成绩合格且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相应层次文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对进档考生不分文理,统一排序,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书法学专业除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折算后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分=专业分+文化分×40%。

  书法学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美术类专业(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所含四个专业计划通用,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兼顾考生个人专业志愿的原则录取;若生源省份按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投档,则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安排专业。

  艺术类专业校考生源不足,按照各省招生考试机构的政策和要求进行志愿征集。

  5、体育专业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不分文理,统一排序,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6、运动训练专业录取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文件精神及我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执行。

  7、学校非外语类专业公共外语教学均使用英语语种。

  8、学校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具体由各教学院阅档审核。

  9、学校预录取情况在本校招生网上公布,最终录取结果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三、各教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一所融人文与新闻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师91人,教授、副教授占40%,博士、硕士比例占51%,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其中50%的教师拥有硕、博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为我校优势学科,拥有“传播学”、“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地理科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7个本科专业。

  以学生为本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培养路径,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素养宽厚、眼界开阔、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坚定的目标。为打造培养特色,我们坚持开展“笔头、口头 + 镜头”的“三头”培养活动,丰富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生成才锻炼平台。2006年以来投入900多万元建设“现代传媒综合实验室”,包括广告、摄影、演播、录音、非编等实验室。在省内外建有新闻传播和师范教育等教学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近年来,我院考研率均在报考人数的50%以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授予了江西省特色专业,“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评为江西省教学团队,“深化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获得江西省级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58年设立,是宜春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之一,2010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特色专业”。2015年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6,在非省管地方高校中排名最高。现有教授、副教授2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人。经过60年来的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课程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鲜明特色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大爱育人”、“面向地方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努力打造“一气两力”的素质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系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师范技能与语言文字表达及写作能力、有良好的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素养、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中、小学从事中文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创意策划、公关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文化概论、言语交际学、比较文学、影视艺术、创意写作基础、非虚构写作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类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语文教育、编辑出版、新闻采写、组织宣传、文案策划、创意写作、文化咨询、公关文秘以及网络写手等相关工作。近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教师编、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攀高,毕业生基本能够做到专业对口就业。

  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注重师范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提升学生人文气质与综合素质,特别是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搭建了“创意写作工坊”、“天空创意文化工作室”等教学实践平台,成立了“天空诗社”、“清渠读书会”、“《明月》编辑部”等创意写作兴趣社团,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卓越语文教师”和“卓越写作人才”为目标的“双卓越”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制4年,小班授课。每年招收40人左右,截止2018年6月共培养了约400名本科毕业生。其中考取国内各大高校研究生139名,约占35%;到国外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从事汉语国际教学的汉语教师志愿者64名,约占16%;到各地各类学校从事语文教学160名左右,约占40%,,到政府部门、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的40名左右,约占10%。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英语听力与口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

  就业情况:一是考取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生,约占35%;二是考取各地事业编教师岗位,约占40%;三是考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约占15%;四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聘用到国企、外企等单位工作,约占10%。

  专业简介:我校广告学专业设立于2003年。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消费者洞察力、广告策划与设计、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专业教师16人。本专业还拥有江西省创新实验区和宜春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等实践教学平台,连续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广告策划人才为主要特色,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270余项,连续两年获得策划案一等奖,是江西省获得策划案金奖最多的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广告运作基本规律,具备系统的广告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巧,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能在广告公司、各类媒体及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单位、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创意策划与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调查、公共关系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案例分析、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摄像与非线性编辑、CI策划设计、广告经营与管理、影视广告赏析、广告美术基础、市场营销学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企业企划部、公关公司、文化传播机构。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昌等大中城市,有不少毕业生进入了奥美、分众传媒、博报堂、腾讯、阿里巴巴、恒大、万科等大中型广告公司与广告主企业,就业率达96%。

  专业简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兴专业之一。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信息的需求及媒介融合的趋势,社会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

  我校于2016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江西省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我校逐步形成了“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场景模拟及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在各类传统及网络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信息采集与传播、内容策划与生产和产品推广与运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基础摄影、基础写作、视听语言、网络新闻实务、多媒体制作、影视画面构成艺术、电视文体写作、影视摄像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事件营销、公关写作、新媒体终端运营、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广告策划与创意、新媒体广告实务等。

  就业情况: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策划、采写、编辑及其网络平台工作,各类网络媒体的媒介内容生产及经营管理,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的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

  地理科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地理科学(师范类)前身为2000年开设的政史地综合专业(本科),2005年在此基础上开设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分历史和地理两个方向)和地理教育专业(专科), 2014年招收地理科学(师范类)本科生。地理科学专业现有教师12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教师4位,在读博士2位。

  培养目标: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胜任高等和中等学校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同时具备一定地理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在科技、教育、经济及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普通地质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生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一是考研深造(2018届43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8人,研究生考取率为41.9%,其中考取211大学研究生占全班人数的11.6%);二是聘任中学地理教师;三是考取公务员;四是录取在其他事业、企业单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理论基础,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意策划、撰稿编辑、影视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在接受广播电视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形成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系统、广告及其他文化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策划及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故事写作、影视写作、电视摄像、基础摄影、电视编导基础、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剪辑艺术、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微电影创作、电视专题与专栏、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文化传媒公司、影视制作广告策划公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媒体视频网站、报刊杂志等行业单位从事文案策划、编剧写作、视听编导、摄影摄像、视频制作、编辑记者等。专业开办十年来,为各省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流媒体报刊及知名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公司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专业简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能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创作基本理论和知识;较系统地掌握包括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学生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在“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次;华东六省一市电视主持新人赛等级奖4项。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播音学及艺术、公共关系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媒体和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节目采编及公共关系工作的、具有复合性特点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播音文体业务、电视播音主持、广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文艺作品演播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类广播电视台、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各类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该专业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2010届-2017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从事传媒行业相关工作的约占40%,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还有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政法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85.5%,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金牌主讲教师2人;先后聘请华东政法大学博导黄武双教授、南开大学博导严正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导梅慎实教授、湘潭大学博导罗依平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博导蒋岩波教授、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帅晓东、宜春市市委党校副校长金文玲教授、宜春市教育局总督学余兆辉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人。

  学院现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产权、城市管理等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15所参加评估的本科高校的第7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三。公共事业管理被评为校级特色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伦理学是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模拟法庭、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并先后与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袁州区人民法院、万载县人民法院、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迪信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宜春市城市管理局、广州市白云区龙归中学等单位共建了4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成绩斐然。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3公管班贾露燕同学、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聂由同学荣获一等奖、14法学班俞夏莲和15级公管专业陈蓉、冯秋菊等7名同学荣获二等奖、14思政班王玲等6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在江西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郑佳晨等5名同学荣获铜奖;在2015年江西省第二届模拟法庭大赛中,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学校荣获第三名(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5年江西省知识产权(专利)知识竞赛中,学生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13级法学一班2015年荣获得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荣誉称号;14级思政班团支部2016年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在2017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当中,学院有24名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其中11名同学的考分超过400分,最高分441分。2018年,学院有28名同学在考研中上了国家线,其中22名同学被正式录取。14法学2班谢文辉同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432分,后又考取了宁波大学法学硕士;14法学1班冯俊南同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420分,后又考取了辽宁大学法律硕士。

  专业简介:法学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被列为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教授副教授7人,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6人。法学专业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本专业建立了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袁州区人民法院、万载县人民法院、江西利元律师事务所等12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个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模拟法庭。法学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15所参加评估的本科高校的第7名。2015年,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在江西省第二届模拟法庭大赛中荣获第三名(二等奖)。2018届毕业生有24名同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5届毕业生毛敏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被最高人民法院录用。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县市基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骨干,仅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就有6名我院法学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大批毕业生在律师执业中声名鹊起,法学毕业生的职业自豪感自然洋溢。

  培养目标: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法学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在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从事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法律监督、审判、监狱管理等工作,担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人民警察等;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担任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企业事业法律顾问等;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政法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老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9人、硕士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专业建设的学科、科研支撑条件好,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校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校级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省级等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届40名毕业生中,当年一次性考取研究生11人、考取中小学教师编15人,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仅次于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大学,位列全省第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就业情况:主要从事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思想宣传工作、学生工作等。其发展方向可以向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骨干、高等或中等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等高级人才。此外,毕业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长、职业气质等方面在新闻机构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报导与关注,也可在企业的政工科、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就职。本专业2015届毕业生肖春花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届毕业生有11位同学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孙鹏同学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2018届毕业生有14位同学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吴文莉同学被中共中央党校录取。

  专业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后,于2002年秋季招生,2010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9人,硕士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师资结构优良,专业建设的学科平台支撑条件好。“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于2009年被批准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为校级特色学科。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省级等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被行政事业单位所录取。

  培养目标:本专业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公共管理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

  就业情况: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科教文卫体、供电、供水、供气、邮电、公交、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中介机构、公益团体和社会福利部门)公共事务管理、咨询等工作;电力企业及其他企业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专业简介:知识产权专业是在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设立的本科专业,2014年招收了首届学生。知识产权专业的师资水平高,目前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其余学士学位者均具有高级职称;有教授、副教授7人,讲师16人。2014年,以本专业为依托,经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江西省首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知识产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分类培养体系和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同各级法院、检察院、地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事务所等部门建立了友好的实习合作关系。本专业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知识产权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中有7名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灵活运用城市管理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组织、领导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能力,能从事城市管理教学、科研和实践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依托原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城市管理本科专业,本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城市管理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社会学、城市发展史、城市管理概论、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财政学、市政管理学、公共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定量分析、社会调查实务。

  就业情况: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以培养从事经济、管理、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是一个教学科研实力强、多学科渗透、富有时代特点的学院。目前,学院开设了财务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跨专业仿真性综合实训中心、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酒店综合实训室和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图书资料室。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96名专兼职教师中,有正、副教授33人,博士(含在读博士)27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5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全体教工热爱学校、珍爱岗位、关爱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立了市场营销协会、经济协会等社团组织;建立了近20余个“实习+就业”基地。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注重与海内外各高校的合作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实践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合作,每年选派学生到境外合作学校进行学校交流。夏德华同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格,赴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进行本科阶段学习。在各类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学校前茅,连续多年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济与管理学院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一流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迭出,双语教学、电算化教学、实践教学已成特色,院内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广大学子求学深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专业简介: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软件应用、投资学、财务分析、税法。

  就业情况:可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

  专业简介: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与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顺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熟悉江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口语,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与知识,具有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解决旅游管理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非常实用的旅游、酒店等经营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在洞察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变迁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企业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代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英语口语、景点景区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

  就业情况:可在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部门任职或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

  专业简介: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市场营销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调研与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营销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行为学。

  就业情况:可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6%以上。

  专业简介: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的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领域扩张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本论》选读、西方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

  就业情况:可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0%以上。

  专业简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熟练地运用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职业竞争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基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报关实务。

  就业情况: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3%以上。

  专业简介: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现代企业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具备高度责任感与事业心,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和中外工业商业企业、各类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组织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与决策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应用数理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审计学、税法、经济法、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情况:可在各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及跨国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一般业务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商品调研、市场预测和经济数量分析等工作。为我校初次招生专业,从全国该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形势良好。

  外国语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外国语学院有近40年办学历史,已成为省内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现设英语(师范)、翻译、商务英语、法语4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外语专业门类的全覆盖。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2个“十一五”外语重点学科之一。“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综合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和“大学英语”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英语”在2016年被评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语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位。法语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含在读博士)7人。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学院教学设施先进,近年来投入了近500万元,建立了网络型视听说实训室3座,外语情景实训室2座,电商实训室、同声传译室、语言情境录播室、多功能语言情景实训室各一座,并且配备了多种实训软件平台。院学生和教师资料室藏书近25000册,订阅了近100种学术期刊,其中15种为外国原版学术期刊。学院院风、教风和学风优良,多次荣获省级荣誉称号。学院成立了近10个学生课外专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专业竞赛活动。近年来,有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同时有一大批本科毕业学生考入北外、上外、广外、湖南师大、南昌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简介:英语专业全称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属英语类专业。本专业具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学制4年。2008年,本专业被评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年,获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课程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英语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高级中学或其它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英语教学法、英语修辞学、微格教学、学术论文写作、第二外语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教育、外事、外贸、科技、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英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大多数考取研究生或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师资雄厚,教师有专任教师25人,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7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1人。

  培养特色:本专业凸显英语专业地位,课程安排强化学生英语能力训练,围绕专业学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校级“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项目平台,从2012级开始,每届选拔出20-25名学生,专业学习和师范技能双管齐下;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成效显著;同时,本专业致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德国安哈尔特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英语专业学生可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办学成效:英语专业2015年在江西省英语专业本科综合评价19所同类高校中名列第5位;学生专业四级、八级合格率及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步上升,近三年本专业考取研究生50余人,有多名学生考取广外、川外、湖南师大、宁波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近两年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2017年,英语专业学生在“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专业简介:“翻译”专业属英语类专业?2008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招收首届英语(翻译方向)本科生;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翻译本科专业首次招生,学制4年。每年招生25-30人。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课程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德才兼备,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能熟练掌握相关语言知识,掌握英汉口笔译专业技能、运用翻译软件及了解翻译行业运作流程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语法、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对比语言学、英汉笔译、英汉口译基础、翻译理论、商务英语与翻译、旅游英语翻译、时文翻译、科技英语翻译、高级英汉口译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接待、商务、旅游等口笔译工作。本专业2017年首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1人,江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1人。

  培养特色:本专业强化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的翻译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民俗文化、景点文化等领域的翻译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密切校企互动,与地方旅游部门、翻译机构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了师生的翻译理论水平,也创造了丰富的翻译实践机会。同时,本专业致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德国安哈尔特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翻译专业学生可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办学成效:本专业自设立以来,积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专业四级、八级合格率及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步上升。近两年学生在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多人次获奖;在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Lscat考试中,三级合格率100%,二级合格率达60%;江西省大学生翻译大赛5人获三等奖。

  专业简介:商务英语专业属英语类专业,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本科专业,学制4年。本专业特点是面向人才市场需求,顺应国际潮流,采用全面系统的专业教材,在商务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用专业技能培训。本专业特色是“以英语为核心,以商务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商务导论、会计学原理、公共演讲、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导论、国际商务礼仪、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培训、商务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已于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国内外已建立就业基地30余家。预计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师资情况:本专业师资配置情况合理,现拥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硕士9人,博士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

  培养特色: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外贸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商务英语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服务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学院重视商务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与阿里巴巴橙果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加强学生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办学成效:以创新引领创业,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初现成效:在2017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中,宜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组成的创业团队凭借优异的表现赢得特等奖。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扎实突出:近年来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口语、演讲、写作及阅读等大赛江西赛区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8年外国语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的31名同学中,近一半来自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法语专业属于省内少数几个小语种专业之一,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本科专业,学制4年,每年招收30人;法语语言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基础法语”是校级重点课程;本专业在2016年全省法语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熟练地运用法语在经贸、文化、教育、外事、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中、高级法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语法、法语口语、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文学、经贸法语、法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教育、外事、外贸、科技、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法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法语相关的工作;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考取研究生及出国出境的毕业生占30%以上,其余以在外资企业就职为主。

  本专业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8人,外聘教授2人,外籍教师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均具有硕士学位。

  培养特色:实行小班授课,导师等专属辅导;实行年级帮扶,注重学风建设;以法语协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专业竞赛和活动;与深圳外贸公司及武汉翻译机构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翻译实习、实践场地;与法国亚眠大学和圣埃蒂安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学分可相互置换,本科毕业后可申请在法国继续就读研究生。

  办学成效:自2010年第一届毕业生以来,本专业为国内外企业培养了一批翻译及商贸人才,向国内外高校输送了学习人才;在2016年全省法语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2位;学生多次参加法国驻华使馆的“法语活动月系列赛事”并获奖,在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也屡获佳绩。

  音乐舞蹈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音乐舞蹈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宜春大学音乐系。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学前教育等三个本科(师范类)专业。音乐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声乐》为江西省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全院现有学生1000余人,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现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教师教学、科研、创作及艺术实践能力突出。近几年来,学院依托“赣西音乐研究所”、“宜春音乐舞蹈创作协同发展中心”、“宜春市合唱协会”“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获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一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9部(其中国家级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刊20余篇);创作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播放80余件;创作、表演获省级以上奖70余项,在江西省有不少成果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另外,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手段先进。拥有钢琴房150间,215平方米的舞蹈房5间,音乐厅1个及电钢琴教室、MIDI音乐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学前游戏室、多媒体教室、军乐排练教室、民乐排练教室等,为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走进音乐舞蹈学院,就是一家人”。我们的教师爱岗敬业、大爱育人;我们的学生勤奋好学、健康成长;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文化展需要的德艺双修人才。

  音乐学(师范类,省级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创建于1977年,办学历史悠久。多年来经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已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扎实的科研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该专业重抓课程建设,音乐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声乐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四年来,在教学科研、音乐创作、音乐大赛、艺术实践、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共出版专著9本,省部级课题立项十余项,其中刘培发教授专著《钢琴技巧训练与研究》《音乐心理与音乐审美研究》分别荣获江西省第十六届、十七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创作并发表音乐作品二十余首,其中张胜良教授、王英老师作曲的歌曲《宜春美》在《宜春颂歌》全国征歌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艺术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其中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我的中国梦”江西选拔赛张海涛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五届江西省艺术节鄢艳、王英两位老师分别荣获一等奖;第六届江西省艺术节郭午阳老师荣获民族组一等奖;第五届江西省“映山红奖”原创歌曲演唱大赛林怡老师获得青年美声组一等奖。另有学生参加全省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功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荣获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该专业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专业师生两次代表宜春市参加全省纪念建党95周年合唱比赛、喜迎十九大群众歌咏比赛,均获二等奖,创宜春市参加省级合唱比赛最好成绩;承担第十届宜春市月亮文化旅游节“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明月山”文艺演出策划和艺术实践;张胜良教授为宜春舰创作舰歌《乘风破浪永向前》,并即将出版专辑《宜常来·春常在》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反响强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任选课、艺术实践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与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就业情况:音乐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多数选择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到文艺团体、艺术培训中心工作。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情况良好。

  专业简介:舞蹈学专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严格教学管理,狠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培养目标明确,基础较厚实。注重实践教学,以演促教、以赛代讲成为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及教学成果处于全省较为领先的地位。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完备,拥有215平方米的舞蹈房共5间,同时是“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为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近四年来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取得丰硕成果。创作舞蹈作品二十余个,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艺术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其中江西省高校首届单、双、三人舞比赛中男子独舞《空城计》荣获银奖(金奖空缺),该节目在首届上海市全国大学生舞蹈新作品发布会比赛中荣获金奖;第八届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小民》、《开山》、《我们的夏布》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江西省第五届大学生舞蹈比赛《洋嘛哩土嘛哩》《岁月的分量》分获一、二等奖。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往前走·莫回头》荣获本科乙组舞蹈类二等奖。该专业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13级舞蹈学专业毕业汇报演出在宜春市保利艺术剧院进行社会公演;邀请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沉香》来宜春演出;配合中国文联“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在短时间内突击排练九个节目,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得到江西省文联高度评价;承担第十届宜春市月亮文化旅游节“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明月山”文艺演出策划和艺术实践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反响强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既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的培养,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顺应时代步伐,成为能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舞蹈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技术技巧、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古典舞身韵、中外舞蹈史、名族名间舞、舞蹈创编、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法、乐理、舞蹈剧目赏析。

  就业情况:舞蹈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多数选择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到文艺团体、艺术培训中心工作。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情况良好。

  学前教育(师范类)

  专业简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是音乐舞蹈学院的一个新办专业,13年开始招生,现已有两届学生顺利毕业。我院通过多年对师范专业的教学研究及管理探索,立足艺术实践优势,抓好重点课程建设,目前形成了以声乐、钢琴、舞蹈、美术、手工为核心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学前儿童游戏、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手工画展、成果汇报、毕业演出、见习与实习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学前游戏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另外采购蒙台梭利教具、感统教具、奥尔夫乐器等保证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与宜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宜春市幼发拉底国际幼儿园、宜春市百树学府园、深圳雏鹰教育投资集团等幼教机构签署了协议,保证我院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和资源进行见习、实习工作。本专业依托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发挥“艺术实践”优势,有意识地培植专业发展的自身特色,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有一定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史、乐理、声乐、钢琴、舞蹈、幼儿美术、手工、幼儿卫生学、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五大领域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

  就业情况:该专业就业方向,以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该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位居前列,考取公办幼教机构人数众多。另外考研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不乏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广州大学等211院校。

  美术与设计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动画四个专业,其中美术学(教师教育)设置了油画、版画、中国画三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2010年,我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全国共48所试点学校)。2016年,获批江西省文化厅“赣西民俗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艺术教学大楼,以及美术馆、设计工作室、电脑工作室、数字动画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国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和先进的现代数字教学系统。我院坚持对外合作办学的理念,现与台湾辅仁大学、实践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太平洋国立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目前,在校学生近1300人,教师60人。学院教师队伍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有正副教授20余人,国家级、省级美术家、摄影家、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40多人,师生作品入选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和国际影展及各类国家级、省级美展、动画展、设计展作品500余件,并获得各种奖项。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式多样,渠道宽广,毕业生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成为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型精英人才,有的已成为中国美协和省市美协会员,有的担任国内外设计、制作公司总策划和设计师,也有的创办艺术设计类企业。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关注实际、倡导创新”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培养美术教师和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1977年开设,已有40年办学历史,是传统重点专业。全国48所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之一,现有版画、中国画、油画三个专业方向,其中版画为江西省精品课程、江西省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美术学专业注重与国内外专业美院的专业交流和互访。先后邀请俄罗斯列宾美院功勋画家、奥地利版画家、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教授来校讲学、写生和举办画展。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壁画、设计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书法与篆刻、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摄影基础。

  师资情况:专业师资队伍有18名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个、副教授9个、讲师5个,学历结构为:博士1个、在读博士1个、硕士9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个,江西省美协会员13个。

  培养目标:版画专业方向:版画是我院的重点特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春版画群体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几个重要画群体之一。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我院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版画特色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精品课程”和“江西省资源共享课程”。

  目前,版画课程拥有木版、丝网版、综合版、铜板等比较完整的教学实验室场地近200平米及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师资,在全省可谓绝无仅有一枝独秀。近年来,通过引进版画专业的高素质教师、连续数批次选派版画教师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深造等方式,不断加强版画师资力量,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研学术交流。

  中国画专业方向:该课程建设以人物为基础、辅以花鸟山水教学,以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创作教学中体验中国画的魅力,感受中国画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近 年来,中国画方向引进西南大学的书法研究生、西美的国画研究生、景陶的国画研究生、广美以及南艺的国画教学体系,将各自的优势融入教学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养料,搭建起了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篆刻等各个门类的框架,满足各个教学环节和创作的需要。历年来,师生的中国画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油画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与我院的美术学专业同生共长,师资队伍强健、成熟,油画方向主要系统研究油画艺术语言和技法材料,使之成为油画教与学的基础,同时注重当代油画及表现性语言研究。在学术传承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加入新媒介材料的试验与应用,让油画艺术摆脱传统的束缚,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我院实验性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拓展了油画的艺术语言,也丰富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使油画课程教学与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结合的更加紧密。

  办学条件: 我院近年来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国、油、版、雕陶均拥有独立的教学与创作空间,如版画创作工作室、油画人体写生工作室、中国画投影临摹创作工作室、雕塑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其中版画工作室条件在全省各高校绝无仅有,同时拥有木版、丝网、铜版三版工作室,刷新了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在版画教学硬件方面的记录。

美术学专业作为我院的传统重点专业,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尤其是广大基层输送了大批中小学美术教师。77级美术学专业培养出数位活跃于国内外艺坛的知名画家和室内外设计家,如王西林、阎敏、易南萍、张绍垣、郭杰等。随着我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与科研连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美术学专业团队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省级教改课题立项及获批全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都创历史新高,教师科研成果显著:如宋小敏教授、万芒教授、郑越教授、冯华教师及众多教师创作的版画、中国画、油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屡获各类国家级展览奖项,取得骄人的成果。学生作品在全省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各类奖项,特别是2014年美术学专业学生参加“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基本功大赛(本科组)”,获各项技能综合总分第一,并取得团体一等奖。

  就业情况: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培训机构教学、美术研究、艺术管理、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等方面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普遍受到社会欢迎。

  专业简介:视觉传达专业是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图像信息传达为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传授学生专业原理与各种视觉方法的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与分析专业领域内视觉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在广告设计与印刷,书籍设计与编辑、网页制作、企业形象设计与媒体策划、品牌推广与管理等方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与科学性兼备的设计、制作、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专业是多科性交叉的应用性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设计艺术创意、开发、展示、广告及营销等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培养从事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的设计师与高素质设计管理人才。视觉传达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自专业开办以来成功完成了近千名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了许多优秀校友。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三个方面。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形创意、电脑辅助设计1、2、标志设计、插图设计、型录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

  师资情况:专业师资队伍有13名教师,专业教师团队年轻富有朝气,教师学缘宽广,13名专业教师90%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正、副教授7个。

  办学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完善,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书籍装帧实验室、版画衍生品实验室、包装设计实训工作室等,一体化建立了画室与多媒体教室。

  办学成效:本专业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建设中立足根植本土文化,以赣西民俗文化为原点,结合赣西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宜春版画,进行课题项目研究与创新创业研究。近四年,专业教师团队在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课题立项4项。学生创新团队项目在2014、2016、2018年在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

  本专业立足地方民俗特色——宜春版画,教师团队先后创作的版画作品入选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校插图展;版画作品《苏区文艺队》获得2016—2017年江西省“重大题材”项目优秀作品;其他版画作品获江西省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版画创新团队与宜春市图书馆、宜春市公安局、宜春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版画衍生品的开发及版画执教活动,收获颇丰。

  办学特色:课堂+项目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入学科竞赛与企业项目。组织教师团队设计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会标、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宜春市旅游节视觉识别系统和宣传品设计,全国大学生毽球大赛会徽设计,吉祥物设计,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和谐宜春”邮册设计,宜春汽运公司VI识别系列设计,宜春月亮文化节邮册设计、宜春电视台台标设计中获得好评及选用。学生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30多项;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项,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获5项优秀奖。

  就业情况:主要面向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工作。

  专业简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实用艺术,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环境景观、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知识。教授学生学习相关的设计方法和创作技巧,对空间和界面进行艺术处理,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与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独特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期间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掌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表达、沟通技能,能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工作以及满足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同时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课程包括:艺术设计史、设计造型基础、风景写生、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人体工程学、手绘表现技法、手绘制图、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景观设计基础、商业会展设计与制作、装饰雕塑与壁画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植物学课程。

  师资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教师15名,其中正、副教授3个,讲师11个。学历结构上,硕士研究生11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个,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3个,宜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3个。

  办学条件:本专业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室内设计施工实验室、软装艺术品实验室、园林设计实训工作室、陶艺工作室、雕塑工作室。

  办学成效:专业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本专业的师生在全国各项艺术大赛评比中屡获奖项,其中,杨震教授受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艺术巡回展蒙古国站的邀请参展;在第六届江西省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师生作品设计大赛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品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团队创新实践能力项目获多次立项。

  教师团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立项2项;省级课题立项8项。近年来教师团体发表国家核刊9篇,专利发明6项,市级课题立项6项,编写专著教材3本,省级艺术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8项。

  就业情况: 面向企事业单位、建筑装饰设计及环境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行业从事室内外设计、商业会展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小品、植物造景设计、效果图制作及相关的施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

  专业简介:动画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各国大力重视的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有机结合,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深化与延伸。本专业具有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为我院的转型发展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动画艺术理论和前沿动画技术手段,具备开阔国际视野及较强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的动画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1.材料动画柔性方向:侧重培养能熟练运用先进材料动画技术进行综合创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动漫衍生产品柔性方向:侧重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扎实造型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能在不同的专业语境里适应市场职业规范工作,以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格局,在多元化的团队中都能以任何的角色做出贡献。

  主要课程:动态造型设计(I)(II)、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原理、材料动画(定格)、插画与产品、微电影创作、动画角色与场景、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影视游戏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动画剧作。

  师资队伍:本专业在师资队伍结构上,考虑转型发展专业重应用性的特点,配备了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骨干教师。现有8名教师,副教授3个、讲师5个,为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质量保证。在学历结构上,在读博士2个、硕士6个,江西省数字动画协会会员6个,常务理事1个。

  办学条件: 教学硬件设施建设齐备,拥有独立的教学与创作空间,如材料动画工作室、数字媒体VR体验工作室等。随着工作室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教学与科研连续取得了的好成绩。在省级、国家级等展览和艺术活动中学生团队表现优异。

  就业情况: 专业培养学生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师、动画原画设计师、动画模型设计师、动画衍生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师专业性岗位工作;面向影视动画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画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的相关工作。

  书法艺术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书法艺术学院于2015年成立,由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担任院长。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硕士6名。外聘7名国内知名大学教授、博导为客座教授。建有一流的书法实践实训中心。设有书法创作室、临摹室、拓碑室、装裱室、书艺茶艺室、书法数字室、图书阅览室和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书法人才合作培养单位,建有景德镇景浮宫陶瓷书画实训基地和广州市、宜春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实习基地。

  书法艺术学院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教学实践实训。坚持以展赛促教学,着重书法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学五年来,已形成“学教齐驱,艺文双修,展赛并进,游学广才”的办学特色。书法学专业为宜春学院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书法学专业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全国首批23所之一),面向全国招生,为艺术类师范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文理兼收。

  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宜春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书法研究和书法鉴赏评价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或在文化事业单位从事书法创作和艺术管理等相关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复合型书法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篆书、隶书、楷书、行草、篆刻、国画山水、书法概论、书法史、古文字学、古代汉语、书法教学法、教育学。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书法艺术管理、新闻出版、文博等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8年考研率为2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宜春学院直属的二级教学院,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江西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江西省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是教育部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的承办单位,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以来,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市厅级科研课题40余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2016年,学院“突破资源瓶颈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成果获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学仪器设备2000多万元。学院践行“以生为本、大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工程”,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等十余家著名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精英人才。近年来,在数学建模、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共100多项。毕业生高薪就业,精准就业达95%以上。香港卫视、江西电视台、中国教育网、凤凰网等著名媒体均对学院办学成就进行了广泛报道。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宜春学院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经过近70年的建设,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校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优质课程;本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师范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江西省师范技能竞赛中,获得包括国际级一等奖在内的奖项共80多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并且考研录取率也保持逐年递增的态势。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适合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及管理工作,也适合与数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及企业的研究及管理工作。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论、初等数论、数学教学论、数值计算、运筹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情况: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遍布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大部分毕业生已逐渐成为各类学校的中坚力量,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高层次的学校深造并受到相关院校的好评。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宜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支持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以培养面向金融企业的系统开发、应用、管理与服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拥有宜春市地方产业信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现有在校生200余人,学制为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工程应用和系统开发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应用与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Linux环境编程、嵌入式系统案例与项目实践、WEB开发技术、移动软件开发技术、移动游戏软件开发技术、行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金融信息系统)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或进一步考研深造。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IT行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伴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