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港口近几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量

  “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8%,相比2011年—2015年每年5%以下的增速有了大幅提高。”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高兴地说。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港的繁忙反映出我国港口生产整体回暖的态势。

  放眼全国,在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国内外航运市场总体回暖的带动下,港口生产也迎来了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2.6亿吨,同比增长7.7%。

  比起量的增加,质的提升更加令人欣喜。

  多种运输方式更加协调,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速正在加快。2016年,交通运输系统引导港口企业会同铁路公司增开铁路班线、完善联运网络,加快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50多万标箱,同比增长超过30%,相对公水联运可减少运输费用40亿元;其中沿海7个主要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完成140万标箱,同比增长35%。

  不同港口之间发展也更加协调,功能布局不断优化。2015年,交通运输部在江苏等地开展了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目前,江苏整合了沿江锚地、岸线和航线资源,成立了江苏省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一体化运营。浙江省组建了浙江省海港委、海港集团,对省内五大沿海港口进行大整合,统一营运。

  港口设备能力快速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全球最大单体智能自动化码头已初现雏形,将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据介绍,洋山港四期的软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主要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码头操作系统由上港集团研发,装载有名副其实的“中国芯”。此前,青岛港、厦门港均已在5月实现了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靠泊作业。未来,如此世界领先的技术将有望成为中国港口的“标配”。

  本网讯 日前,从南京港集团传来消息,2016年南京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长江下游港口激烈竞争等不利背景下,南京港生产经营逆势上扬,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战略定位上,南京港集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经营发展上,形成了“大重件运输”“南京港机制造”“港口工程建设”等一系列享誉业界的品牌;此外,南京港积极践行“三枢纽一平台”发展战略,以建设长江现代化一流强港为总体目标,推进港口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生态化发展,大力发展集装箱、散货、液体化工、件杂货、滚装汽车等货种的港口装卸主营业务,积极推进大客户战略,拓展经营港航运输、港口物流、港机制造、水运工程等关联产业。

  据悉, 2016年南京港集团中转箱同比去年增长45%,铜精矿业务量超230万吨,列全国港口第一位。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

中国交通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报”、“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交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口货物吞吐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