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型行业

近年来,世界各地风靡一股3D打印热。3D打印技术应用范围广阔,无论是从简单金属器械到复杂电动车,还是从生活食品蛋糕到艺术品名作名画,似乎无所不能。它的发展潜力巨大,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纷纷涉足,国家也给予不少支持,纷纷在各地建立起3D打印产业园。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地区率先成为弄潮儿,尝试这只科技型"螃蟹"。

1、陕西渭南 国内首家3D打印国家级产业园

科技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驱动,大部分地区是不敢轻易尝试的,而早在2014年9月,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陕西渭南,居然比东部发达地区提前一步,启动了国内首家3D打印国家级产业园。

当地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欲规划建设460亩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1000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成长区,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目前,起步区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的孵化器、0.5万平方米的创业公寓建成投用,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等企业已经入驻。同时,激光成型、创新创意、成果孵化、医疗康复等7个平台中心设备投入生产,已承接航空航天、科普教学等领域产品订单。

为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当地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重点发展以金属材料为主的3D打印技术。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共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开展非金属领域3D打印技术研发应用,引进转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矫正设计制造等多项科研成果。

目前国内3D研究技术最雄厚的三座大学,陕西占了两座。关于3D打印技术的专利权,一半都在陕西。依托这些资源,陕西在渭南建立了全国首个3D打印产业园,其中就有陕西増材制造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了推动这项技术发展,上至国家有关部委,下至陕西渭南市,都为3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

2、广州市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区 3D打印产业园入驻荔湾区

相对于拥有众多优先技术资源的陕西渭南来说,广州的3D打印产业则大大得益力于企业。2014年9月随着首批8家3D打印企业签约入驻广州市荔湾区,广州的3D打印行业可以说正式启程了。

3D打印产业园入驻荔湾区

自广州市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区·3D打印产业园成立以来,这个集3D打印产业设计、研发、软件开发、整机制造和材料供应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是广州目前唯一一家以3D打印技术产业为载体的新业态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荔湾区东沙街荷景南路,地处东沙传统工业腹地,大部分由旧厂房改造而来,规划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根据今年初出台的《荔湾区关于加快3D打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区计划明年建设一个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3D打印服务中心。并力争到2016年,将荔湾区打造成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总部基地和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此外,荔湾区拟出台3D打印企业发展资金补贴办法,企业入驻该区可获得落户补贴和场地租金补贴,还有财政专项扶持基金。

3、浙江省首个3D产业园 杭州萧山区闻堰3D小镇

作为经济巨头的浙江融入3D打印这股大潮,在湘湖畔建立了首个3D产业园。2014年,浙江省首个3D产业园落户萧山湘湖新城·闻堰街道。3D小镇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将分为三大区块。以3D产业总部、研发、制造为核心功能的核心区,以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的拓展区,以科技社会、社区商业、商贸会展为核心的配套服务区。

闻堰3D小镇的发展目标是,以先临三维为龙头,发展工业级3D打印产业和消费级3D打印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学、设计及工艺软件和关键零部件3个潜力3D打印产业,力争在3-5年内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3D产业高地之一。

据悉在未来3年内,萧山区闻堰3D小镇将完成总投资10亿元,到2017年,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小镇的目标是打造成面向全球的3D打印产业的材料及装备研发基地、国家级3D打印产业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3D打印创新应用服务示范中心。

未来,3D产业园还将拓展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通过3D打印帮助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实现战略转型升级。3D小镇将引进高层次人才,在项目、资金、住房、落户等方面推出补贴政策,在研发、办公方面给予相关扶持。

4、上海3D产业集聚地 松江新兴产业园

与浙江一样,既有区位优势又有经济实力的上海,同样在特定区块松江,建立了专门服务3D打印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园。上海松江新兴产业园聚焦3D打印产业发展,集聚了20多家3D打印相关企业,目前已成为上海3D打印企业最为集聚的产业园区。

随着全球3D打印领军企业德国SLMSolutions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斯棱曼激光科技公司,园区首家外资3D打印企业的正式落户。园区已汇聚20多家3D打印相关企业,在材料研发、设备制造、虚拟仿真、平台运营及行业应用等领域上下游形成了集聚发展。

3D产业集聚已在松江渐显规模,并将技术拓展到工业设计、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例如,专注研发SLA(立体光固化成型法)快速成型设备的联泰科技,拥有国内这一领域最大份额的工业及商业用户群。依托产业集群,入驻松江新兴产业园的企业们已在上海乃至全国3D打印领域拿下多个“第一”。比如,光韵达公司打造了国内首家医学3D打印云平台;极臻公司的《观云篇》系列灯具设计,完成了国内首例三维数据模型版权交易;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则成为国内首个由政府核准并辅导的3D打印行业协会。

松江新兴产业园不仅有全球领军的外资3D打印企业,还有这么多国内优秀的专业企业引领这块区域的发展。相信上海的3D打印行业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定会有不俗的实力。

5、重庆永川 全国3D打印数字智造产业化示范基地

看着3D产业欣欣向荣前景大好,国家也有大手笔。2015年11月27日,我国3D打印龙头——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向媒体透露,将在重庆永川建立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致力于形成全国3D打印数字智造产业化示范基地,永川区与包括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15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研发机构集中签订了投资协议。

重庆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率团打造。

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院士,主要从事快速成形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研究。他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球华人蒋氏科技成就奖等奖项。相信在他的带领下,重庆的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定会有条不紊专业有序的发展起来。

该中心力争在2016年1月底前投入试运营。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促进全市3D打印创新智造产业培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永川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拥有96家企业和专业研究机构,正在加快形成集研发、制造、集成、测试、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6、山东建立“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加工和服务基地”

山东潍坊与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潍坊滨海区建设“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加工和服务基地”,培育发展壮大3D打印产业。

亚洲制造业协会、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潍坊市政府共建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加工和服务基地”,将运用3D前沿技术,培育发展壮大3D打印产业,打造滨海现代工业新城,引领潍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潍坊市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成立潍坊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顾问团队,统筹指导潍坊市3D打印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渠道和会员网络,与欧美国家先进的3D打印产业平台及企业、科研机构等搞好对接,对相关产业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包装;规划建立3D打印技术学院,培养3D打印产业高科技专业人才。

7、青岛市高新区3D打印产业园区

以3D打印产业为主导的青岛市高新区盘古科技园已投入使用,与西安交大、中科院等合作的3D打印项目将陆续进驻。

红岛经济区拟打造国内3D打印研发和产业化高地。作为3D打印产业初期发展载体,占地76亩的盘古科技园经过一年的建设,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拟成为国内3D打印研发和产业化高地。

据介绍,高新区与西安交大、中科院等合作的3D打印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例如总投资1.6亿元的工业级牙科3D打印机项目,主要从事3D义齿制作及耗材供应,已基本确定投资意向。

3D打印如火如荼初级阶段仍需悉心培育

看着各地不断兴起的3D打印产业园,我们也可想象这项科技所能带来的利益。据预测,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将达到60亿美元的规模,2020年3D打印成品将占产品生产总量的50%。3D打印这项被认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型制造新技术,逐渐成为各地纷纷抢摊的新经济增长点。他们纷纷利用自己在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上的优势,在这盘大餐上分一瓢羹。

这项技术为什么这么具有吸引力呢?它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浇铸、切削、组装等“等材”“减材”加工模式,无需原胚和模具,只要把材料一层一层摞上去,生产产品的机器就像打印机一样,用叠加、层叠的办法制成产品。这样做大大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被认为是制造领域的革命性发明。3D打印技术尤其是工业级的3D打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是现代制造技术的补充。

或许3D打印技术在未来对制造工业的发展可能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但目前还处于技术研发期和市场培育期。3D打印目前只能选择部分符合实际效益的领域,包括个性化的、专门定做或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那些批量制造领域,暂时还不适合。比如在医学领域与国外相比,我国3D打印应用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3D打印设备比国内先进,医学模型、体外医疗器械的制造和组织工程等有比较大的突破,学术上的文献研究也比国内多。

总之,从中长期看来中国3D打印产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产业距离欧美较为成熟阶段尚有较大距离。对于3D打印市场规模的短期发展不宜过分高估,理性看待中国3D打印产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现阶段中国产业界对3D打印领域的投入应以加强创新研发、技术引进和储备为主,尤其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和维护,争取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不起眼的暴利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