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套人民币2019发行跟美元等值了!国产机市值都超苹果了

【阎庆民:培育数字经济,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首届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论坛上发表致辞称,支持数字经济主体规范、高效融资。证监会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不断提高IPO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完善监管理念、标准,支持代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大幅攀升,高新技术企业的IPO占比已高达80%,数字经济“主力军”日益壮大。

支持网信企业规范发展,夯实国家网络安全基础。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信息技术企业在境内上市,调动市场资源推动相关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避免网络安全受制于人。

支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促进长期资本形成、支持数字经济主体创新创业。证监会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能力,调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积极性,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引导资金向数字经济主体倾斜。

“全球最大的音频娱乐公司”由此诞生。

2018年9月24日,距离美国音乐流媒体服务公司Pandora Media Inc.(以下简称“Pandora”,潘多拉)完成一笔4.8亿美元的融资过去整整一年,其宣布将自身出售给卫星广播公司SiriusXM Radio Inc(以下简称“SiriusXM”)。后者即是收购不成而在一年前向Pandora投资4.8亿美元的公司。

此次交易价值35亿美元,交易完成后SiriusXM总市值将超过300亿美元,逼近今年4月上市的全球知名音乐流媒体服务公司Spotify,也超过即将IPO的腾讯音乐的估值。SiriusXM在新闻稿中称,这笔交易将创造出一个“全球最大的音频娱乐公司”。

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唱片市场总营收达到173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音乐流媒体收入66亿美元,占全球音乐唱片产业总收入的38%,并同比增长41.1%。自2012年以来,音乐流媒体市场收入已增长超过5倍。

Sirius XM公司是在2008年由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Sirius Satellite Radio, Inc.)与XM卫星广播控股公司(XM Satellite Radio Holding, Inc.)合并而成,其主要通过两个专有的卫星广播系统在北美地区提供音乐、体育、娱乐、喜剧、谈话、新闻、交通、天气等频道及信息娱乐服务。

Pandora的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Savage Beast Technologies,其提供音乐流服务,并根据用户习惯推荐相似歌曲。自2017年8月1日起,Pandora收缩了经营地域,只在美国本土提供服务。

根据Business Insider和Statista联合给出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在美国12岁以上用户中,32%的人选择使用Pandora,大幅领先18%位列第二的Spotify。此外,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Pandora拥有活跃用户7140万,超过600万付费用户。2017年,Pandora实现营收14.67亿美元。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Pandora自2000年成立以后,先后成功融资13笔,总计融资金额达到16.59亿美元。2011年在纽交所IPO,融资2.35亿美元;两年后二次公开发行,融资5.23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2016年7月的报道,SiriusXM曾计划以每股15美元、总报价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andora,但被后者拒绝。

2017年1月,有报道称此次收购传闻是SiriusXM主动否认。随后6月,SiriusXM宣布将对Pandora投资4.8亿美元。正是这次投资为一年后的全面收购做了铺垫。这笔投资的补充条款中一条细则约定,SiriusXM有权在未经Pandora董事会批准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接管整家公司。

对于此次收购,双方都抱有极大的希望。

交易双方在新闻稿中称,这笔交易将汇集SiriusXM在北美的3600万付费订阅用户和Pandora超过7000万的活跃用户。

此外,收购Pandora还将给SiriusXM提供另一个机会,以吸引那些可能不愿付费订阅其服务的用户。SiriusXM首席执行官吉姆?梅耶尔(Jim Meyer)表示,今年有2300万人试用SiriusXM服务,预计其中很多人在试用结束后不会再续费成为其订阅用户。

梅耶尔表示,这笔交易将帮助SiriusXM拓展到由广告支持的数字广播领域,目前SiriusXM尚未进入该领域。

然而“全球最大的音频娱乐公司”是否实至名归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两者的结合或许是市场压力之下的抱团取暖。

Pandora的活跃用户情况不容乐观。2014年,Pandora活跃用户数量达到最高值8150万,从2015年开始活跃用户呈下降趋势,2015年底比2014年底减少40万。到2017年底,Pandora活跃用户数量为7470万,为2013年以来最低值。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Pandora活跃用户总数为7140万,较去年同期的7600万相比下降了6%,与今年第一季度的7230万相比减少了90万。并且,与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相比也有巨大的差距。Spotify在今年第二季度结束时拥有1.8亿月活跃用户量以及8300万订阅用户。另外,截止今年第二季度,Pandora的听众总时数为50.9亿,低于去年同期的52.2亿。

伴随活跃用户数量下降的是广告收入——Pandora总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Pandora广告营收达到10.72亿美元,同期其总营收为13.85亿美元;2011年时,Pandora的广告收入还只有1.19亿美元,短短六年时间增长了8倍之多。

但2017年,Pandora广告收入增长几乎停滞,广告收入10.74亿美元。2018年第二季度Pandora广告收入降低了3%至2.71亿美元,此外Pandora的付费订阅用户也增长缓慢,第二季度仅增加35.1万,共约600万。

Pandora的财务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过去三年,Pandora净亏损累计超过10亿美元。然而这并没有阻止Pandora的扩张步伐。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仅2015年Pandora就分别收购了在线音乐分析服务商Next Big Sound、票务公司Ticketfly(2017年退出)、数字音乐服务商Rdio,其中后两笔交易耗资超过5亿美元。2018年5月,Pandora又斥资1.5亿美元收购了数字音频广告解决方案供应商AdsWizz。

与这些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andora的付费订阅收入增长迅速。

Pandora Plus是Pandora服务的付费无广告版本,包括重放、额外跳过、离线收听、支持设备上的更高质量音频以及更长的无超时收听功能。

Pandora Premium是Pandora服务的付费无广告版本,它还提供独特的点播体验,使用户能够搜索、播放和收集歌曲、专辑,自行构建播放列表或根据他们的收听活动自动生成播放列表。Pandora Premium是主推的服务。

全球音乐流市场的高光时刻

SiriusXM和Pandora的合作正值全球音乐流市场爆发。

音乐流市场已经成为数字音乐市场(主要包含音乐流、音乐下载服务、媒体播放器等几个分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音乐版权问题的解决、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音乐流已经成为一个迅速增长并预计在未来不断扩张的市场细分。

据Statista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音乐流付费用户规模将达到约12亿,渗透率为24.7%。预计在2022年前,用户规模和渗透率都将持续增长,付费用户规模达到约14亿,渗透率26.6%。

而音乐流付费用户人均支出方面也有显著提升。2017年人均年度支出为6.97美元,同比2016年的6.02美元增长16%。预计到2022年,人均年度支出将上升为8.87美元。

用户规模和人均支出的提升带来的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2018年全球音乐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4.39亿美元,未来几年预计会以6.6%的速度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到2022年,全球音乐流市场规模将达到147.86亿美元。

巨头林立之下全球最大音频娱乐公司能坚持多久?

全球音乐流市场蓬勃发展势头之下,中国这一重要市场也趁势而起,SiriusXM和Pandora将会直面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消费研究报告》,在经历了2015年“最严版权令”后,国内流媒体告别了免费时代,行业增速放缓,但随着版权时代竞争的加剧,行业增速已从2016年起回归至快速增长水平,至2017年同比增长近10%,产值约为580.6亿元,高于2016年增速(6.2%)。此外,2016年起,流媒体已占中国音乐产业核心层产值的75%以上,流媒体收入成音乐产业主要增长点。

国内音乐流市场的主要玩家,腾讯音乐是最具分量的一个。

9月25日,正在上市进程中的腾讯音乐业绩首度曝光,一份流转于券商之间的文件显示,2016年和2017年,腾讯音乐营收分别为50亿元和94亿元,净利润为6亿元和19亿元;预计2018年收入为180亿元,同比增长91.5%,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增长94.7%。目前腾讯音乐的活跃用户数为7亿,付费用户数为1.2亿,约为活跃用户数的17%。

腾讯音乐于9月中下旬进行了第一次IPO公开申报,预计11月正式上市。

早在上市之前腾讯音乐就已经在海外进行布局。2016年,腾讯以8500万美元入股韩国音乐娱乐巨头YG娱乐,去年又以5400万美元投资了美国版“全民K歌”Smule。去年12月,腾讯音乐与瑞典的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交换持股,腾讯及腾讯音乐持有Spotify7.5%的股份及2.4%投票权,成后者第三大股东。今年1月,腾讯音乐与索尼音乐联合成立“亚洲第一电音厂牌”——Liquid State。2月,腾讯以1.15亿美元领投印度音乐流媒体服务商Gaana。

目前腾讯音乐的体量已与Spotify全球音乐流媒体巨头相当,甚至多个指标还占有相当优势。

此外,9月24日,苹果公司宣布完成收购音乐识别应用Shazam,这将使本就占据行业优势的苹果音乐再次提升竞争力。

全球音乐流媒体市场的大战一触即发,SiriusXM和Pandora能否在这场竞争中胜出,保住“全球最大音频娱乐公司”的称号?

原标题:【国庆特辑】十大股市元老论市:围猎十月秋抢行情!

李志林:逼空告别底部,围猎十月秋抢!

贺宛男: 一幅静悄悄的触底反弹图

孙成刚:从估值与融资余额看市场趋势

皮海洲:入富后 A 股能否“富”起来?

文兴:与预期比,与自己比,与市场比

谢荣兴下午茶:中期底构筑成功 上升趋势将延续

黄湘源: 投资理念的转变正当其时

应健中:股市的弹性有所好转

花荣:稀土永磁和金融是热点?

李志林:逼空告别底部,围猎十月秋抢!

作者简介:华东师大教授,著名资深投资专家

大起大落的9月行情结束了。

9月行情最大成果是:各大指数均探明了底部,并且走出了底部。

如果说上周末高于2644点底部仅50点,只能初步确认“秋抢”行情启动的话,那么本周则可以确信:“秋抢”行情正以逼空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1、六大指数走出底部,呈分化态势。

尽管各大指数均走出了底部,但是表现各异,大小盘指数成现了分化。

可见,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综指,这3个大盘股指数涨幅和走势,明显强于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三个小盘股指数。这大致反映了大资金和新增资金的动向。

2、大盘呈逼空走势,但没有出现“二八现象”。

许多人在2644点底部区域本认为,尽管大盘跌到了2600点低位,估值似已见底,但不宜进行左侧交易,一旦探明底部,有得好盘底了,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通过右侧交易,从容地建仓。

但是,本次走出2644点底部的8个交易日,则出现了逼空走势,日K线呈70度的陡峭角度,径直向上。仅6天功夫,上证指数就大涨了183点,令信奉右侧交易者措手不及,天天等回调,却不如愿。

这8天中,上证50指数有6天上涨:+58点、+28点、+0.34点、+86点、+34点、+31点,只有2天小跌:-25点、-7点。沪深300指数有5天上涨:+37点、+43点、+100点、+37点、+35点,仅有3天下跌:-2点、-30点、-13点。上证综指有5天出现大涨:+48点、+30点、+68点、+25点、+29点,而只有3天小跌:-1点、-16点、-15点。

上周五,上证综指大涨68点,日线收出“光头大阳线”,周线收出了两年半的最大“光头阳线”。本周五,明明是将有9天的国庆长假,按惯例,是日多数人有避险的需求,指数都是以小阴小阳收盘。岂料,日线又收了一根“光头中阳线”,周线收出“光头小阳线”。

连续两根“光头中大阳线”,这就是典型的逼空,通常只有大牛市才会出现的主力行为。这种大涨小回的逼空走势,在以往走出底部时是比较少见的。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次8天的大盘股指数的强势逼空上涨,并没有重复今年1月份仅有大盘股和大盘指数大涨、而多数个股下跌的“二八现象”,相反,在大盘指数上涨的时候,上涨的个股数量压倒性的超过下跌个股,通常是8:2、10:2,甚至12:2,中小盘个股行情仍然十分精彩,,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同程度地获利。

3、大盘指数逼空意味着什么?

记得上周当大盘跌到2660点—2650点区间时,整个市场弥漫着对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利空的恐惧,坚信“2644点不是底,2638点必破”,市场分析人士纷纷往下看跌2500点、2200点。

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证监会某副主席突然宣称:“中国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股市不会崩盘”,“对目前中国股市,我们非常放心”。

当市场多数人还在对这一表态表示强烈反感、视为“冷漠时,大盘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走出了2644点底部。并相继征服了5天线、10天线、20天线、60天线、五周均线、十周均线,站上了2800点。

此为何故?我认为,他讲这话的底气,来自是对综合因素的把握。

第一,市场前期对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反应过度、风险释放过度。所以,当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10%的消息正式落地,利空兑现变成了利好。

第二,根据分工,他提前把握了9月27日中国股市将纳入富时罗素指数、1249只个股列为标的重要信息。同时还获悉,MSCI指数正争取将购买A股的权重由5%提高到20%,富时罗素指数也希望将买入A股的权重由5.7%增加到20%,5年—10年将买入A股的资金扩大到2.5亿美元。庞大的国际资金,将支持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好。

第三,他清楚地知道,在2700点下方停留整整2周,是谁在割肉,有是谁在大量建仓。据我分析,应该是5800亿的养老基金中已经到账的3700亿资金,在抢建市场的割肉盘。

果然,在走出2644点底部的第二天,刚跨过2700点,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就强力单边拉升,养老基金重点建仓的四大银行股、工商银行均大涨。建议银行从6.15元—7.32元,涨19%;工商银行从5.05元—5.80元,涨14.9%;中国银行从3.42元—3.75,涨9.65%;农业银行从3.25元—3.94元,涨21.23%。以此类推,养老金建仓的其他个股,也都已完成了抄底,随后,国家队、保险资金、公募基金才会奉命以凌厉的攻势,让大盘快速脱离“养老金”底部,让股市重回正常轨道。

如果我这个推测能够成立的话,那么2644点底部将成为较长时期的估值底、市场底、政策底。至少在9月中旬—11月上旬的“秋抢”行情中,是较难看到了。

第四,他应该知道中国政府即将就中美贸易摩擦发表“白皮书”,向国内外宣布中国政府的13个基本立场,知道国务院将采取一系列稳增长、稳金融、加大基建和基础设施投资、减税、降费、稳定股市等利好举措。

4、围猎10月“秋抢”行情火候已到。

秋抢行情从9月下旬的“逼空”开始,10月份,行情将进入主升段。市场将围绕着主流热点,各显神通。

首先,“进口博览会概念股”将一马当先。本周,“进博会概念股”的领头羊东方创业已连续放量大涨9天,从10.3元—13.14元,涨幅27.6%,带动了兰生股份、物贸、龙头、申达、百联股份、畅联股份、长江投资、华贸物流、上海雅仕、飞力达等个股连续上涨,跑赢大盘。

国庆后,中央和上海政府将加强对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知道,这是世界首次进口博览会,不是一次性展览,而是建设一年365天都展示的购买进口商品的平台,凸显“上海购物”的优势,为全中国人民提供不出国就可采购各国商品的服务;更是毛衣战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誓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机会。11月5日——10日,将有160多个国家来上海参展,60多个国家元首将参加上海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国家领导人将作重要讲演,并发布改革开放重要举措。这将是今年中国外交、经济、贸易最重要的一次主场国际盛会。

可以预期10月份,“进博会概念股”和整个上海本地股,将会异军突起,个股行情此起彼伏。

其次,随着9月底“国改双百行动”的试点上市公司向国务院国资委上报方案,10月份,“国改双百行动”即将展开,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上挂牌的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将会受到市场的瞩目(上海有东方创业、云赛智联、老凤祥3家上市公司)。

再次,国家队、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QFII/RQFII、北上资金、MSCI等机构看好的大金融大消费概念股,也将会向纵深发展,将有效拉动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3个大盘股指数住上台阶,其他个股也将“水涨船高”。

最后,拥有自主可控的高科技股,如芯片、软件、计算机、通信、5G、人工智能等,在经过9月份的调整后,10月也将成为“秋抢”行情中人们所热捧。这是应对毛衣战,政府着力推动发展的产业,是中国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至今对今年的秋抢行情认识不足,认为高度有限,如受抑与2900点。

倒是保险机构的看法更值得关注。继8月中旬在上证指数2700点位附近加仓百亿元后,9月,在2600多点时,主流保险机构又蠢蠢欲动。上证报记者从多家主流保险机构获悉,近期他们将再度开启加仓窗口,对这波反弹看高至3000点,并将循着消费和金融两大主线,去挑选优质龙头标的进行加仓。

保险资金的态度,大致反映了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的态度,决定了今年的秋抢行情,绝不是只有2900点的高度。我早先看高点,与保险机构的观点较为吻合。我还认为,个股的机会则更大,人们应力求用个股的“秋抢,跑赢指数的“秋抢”!

贺宛男: 一幅静悄悄的触底反弹图

作者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和专栏作家

在上证指数接近两年半新低2638点之后,本月终于触底反弹,出现了一根难得的月阳线,上涨3.53%。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上证指数涨了100点之际,沪深约3500只交易的个股中,居然有 2152 只是跌的,占比达61.5%。不仅如此,在沪深股市的主要指数中,月涨幅最高为上证50(+ 5.34%),其次为中证100 (+ 4.13%)、上证指数(+3.53%)和沪深 300 (+ 3.13%)。而深成指(-0.76%)、中小板指(-1.61%)和创业板指(-1.66%)居然都是跌的!

在板块指数方面,保险、银行、酿酒、煤炭涨幅都在6%以上;低市净率和低市盈率板块分别涨 5.32%和 5.22%,行业龙头涨5.11% , MSCI 成 份 股 指 数 涨4.63%;而次新股跌6.85%,重组股跌4.97%,ST板块跌4.48%,高送转板块跌3.63%,高市盈率和高市净率板块分别跌 1.69%和涨0.25%,亏损股涨0.71%……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本月股市总成交49438亿元,为今年月成交最低(比2月64145亿元还少23%);其中236只MSCI成份股成交14093亿元,占比28.5%,占比为今年3月以来最高。

这一连串的数据,颇为形象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A股反弹图。

这说明什么?说明A股反弹的主要动力来自以行业龙头为代表、低估值的白马蓝筹股,说明去年持续了一年的价值投资理念又慢慢地成了主流。

今年6月1日起A股将正式“入摩”,包括笔者在内,年初市场几乎一致看好今年的走势。谁知外有贸易摩擦,内有经济减速,再加上降杠杆引发的以股权质押为代表的个股接连爆仓,灰犀牛叠加黑天鹅,自今年1月沪综指到达3587点之后,几乎月月下挫。投资者断臂折腿,市场信心尽失,已经初步形成的价值投资理念被拦腰斩断。

如今,A股“入摩”又“入富”。9月27日,世界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从2019年6月开始生效。与此同时,全球第一大指数公司MSCI又在官方网站宣布,将就“进一步提高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展开咨询,建议将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20%。

这一来,“A股沸腾了”。媒体最关心的是大佬们将给A股带来多少资金,有说“未来5至10年,以跟踪指数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被动资金可达2.5万亿美元。”其依据是,两大国际指数背后,管理着全球25万亿美元的资金,10%不就是2.5万亿美金吗?有说这2.5万亿美元也仅仅是被动资金,未来还将带动更多主动资金……莫非解放大军真的来了,A股真有大行情了?

笔者始终认为,A股当自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资身上。事实上,外资也不是救世主,更不是韭菜。按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的说法,今年以来(包括6月1日之后“入摩”)外资净流入也就2300亿元。按富时公司的说法,拟在2020年3月前通过三个批次分段实施纳入A股,总计带来约100亿美元的被动管理资金,其中2019年6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预计分别流入20亿美元、40亿美元、40亿美元。

看看,就那么几百亿美元资金,A股就能沸腾了?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不缺资金,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缺的是长期资金,缺的是不需要每年底都要计算盈亏的长期资金。”笔者要问的是,A股为什么缺少长期资金?诸如养老金一类的投资资金为什么不敢进来?为什么中国GDP占世界15%,A股总市值仅占9%?为什么A股占新兴市场的比重至少达到30%,但目前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仅为0.7%?

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暴露出的一个症结就是,28年的A股市场,迄今还不能说是一个投资市场,而是一个融资为主的圈钱市场,A股的发行制度、退市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还不是从保护投资者,而是从维护融资者的利益出发。

我们需要价值投资,我们期盼长期资金。但愿那二三百只的行业龙头、蓝筹白马能真正成为价值投资的表率,如此,则市场本身有的是长期资金,别的不说,仅仅银行理财就高达30万亿呢。

作者简介: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最早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

2018年的股市极像2013年,这是很多市场人士的共识。我想或许是的。

从时间序列看,2008年1664点到2013年1849点,历时5年。从2013年1849点到今年,也是5年。这个时间序列上的对称,为2018年极像2013年提供了相当有利的佐证。

从市场的波动方式和个股情况看,今年的股市也和2013年有某些相似之处。比方说,大盘走势的碎片化,个股表现的脉冲性。

但世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这5年,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也蛮多的。首先是宏观经济的周期发生了变化,保增长的难度比5年前更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也出现了重大转变:5年前,虽然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形势也不乐观,但对复苏的预期和期盼却始终存在,若隐若现,不绝如缕,因此形势稍有好转便积极响应。今天,市场关注的重点已变成经济下滑的极限在哪里,对贸易摩擦的后果以及改革取向也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感。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宏观产出在扣除宏观投入后,已由正数转为负数,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企业赚钱越来越难;二是靠投资增长来支撑经济增长似乎越来越难以为继(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对的投资依赖性颇有微词,其实,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所谓拉美化、中等收入陷阱,其根本原因也都在对对消费以及福利的过于重视,而对投资的忽视);三是社会总产出在支撑投资之余,不再有多出的“结余部分”、“溢出部分”来支持股市。

政策层面上,5年前,人们还没从加杠杆中醒悟过来,当实体经济不行的时候,还期望通过给股市加杠杆来激励市场,解决实体经济的一些问题。但2015年的股灾表明,实体经济永远是一国经济的柱石,实体经济不行,靠给虚拟经济加杠杆来解决问题,只能带来更多问题。因此,今日的股市,别说有没有这个余力,即使有,恐怕在相当时间内,都不会再动股市加杠杆的念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是一句大实话,说的是哪里的毛病就治哪里。但今天却被很多聪明人拿来嘲笑,当做了贬义词,所以常常想通过通过医头来医脚,或通过医脚来医头,结果可想而知。犹如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炒的。3年前的股灾让人更明白各个市场各归各位的重要性,是承担什么功能的,就是承担什么功能。因此,股市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是个股市,不会被拿来做政策工具。这应该是一种进步。

如果说,宏观大环境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由不得我们。那么,这2年市场纯净运动导致的市场生态环境恶化则值得我们深思。

股市是个“CAS”——复杂适应系统。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四大特性。

聚集,单个主体聚集成一个更大主体,无数个不同的主体聚集成成一个系统,诸如店多成市、人多成群等。

非线性,各主体互相适应产生的结果、演化,具有不可预测性,不是主观的善良愿望都能引导的。

流,最能体现这个特性的是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流,对任何CAS系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热带雨林地区,土地都很贫瘠,它的繁盛全赖于“流”。通过永无止境的再循环,使雨林中的每一点资源在被雨水冲进河流之前,就已被利用了无数次,并从某一个主体开始,产生出不间断的乘数效应。

多样性,这种无数次的再循环,全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雨林中,一棵树就可以聚集起1万个不同的昆虫,每一种生物、植物,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使得资源可以尽其用而无一漏缺,可以无休止地再循环。如果某一个生态位有了空缺,就会由物种通过自适应演化去填补这个空缺,保障了热带雨林的生生不息的繁茂的生命力。一旦多样性被破坏了,这样的生命过程也就开始走向衰退,最终,雨林退化成荒漠。

那么股市呢?其实也一样,首先,主体的多样性以及主体行为的多样化,是保持其生生不息的“流”的前提。多样性消失了,股市的“流”也就中止了。因此,投资的行为应该被鼓励,但投机、炒作也不应该成为被打击对象。对股价操纵行为的监管也是如此,首先得有明确、合理的界定。其次,自以为得计的“穿透式前置监管”必须让位于根据事后结果来界定的事实监管,因为同样的交易行为比如说反复撤单、大单买入卖出等,有的可能是股价操纵行为的一部分,但这占比极少极少,更大多数的只是一种正常交易行为,事先根本无法判别它是正常的交易行为,还是股价操纵行为。对事先无法判别的行为做联想式的有罪推定监管,这本身是荒谬的,也不符合法治精神和理念。

地震学上有震级和烈度2个概念。前者反映的是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级别,后者反映的是它造成的破坏程度。近10年来,沪深股市经历了2轮大级别调整,其中6124点的震级大,但烈度相对较小。5178点的调整,震级远小于6124点,但烈度却远超过6124点。由此带来的灾后重建任务其实非常繁重,重建的关键就在恢复股市的生态系统,让股市能够靠自身的力量流起来。而过度的市场纯净运动会严重地破坏多样性,显然是不利于股市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的。

上述问题我讲了2年,有些人以己之心度我之心,认为这是我没赚到钱而发牢骚。有些人认为这是我三观不正……但时至今日,其实我们已越来越明显感受到这种监管模式的所带来的恶果。在“这届股民不行,需要换届与改造”的思路下,这片曾经的热带雨林已经大面积退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当雨林退化成荒漠,原先看上去树大根深的乔木也慢慢会枯萎。不仅是股市,也包括整个宏观系统。

股市调整到今天,用宏观经济来解释,应该说已进入了合理状态。重要的已是股市本身的生态环境能否改善,能否恢复。

孙成刚:从估值与融资余额看市场趋势

作者简介:中国股市资深职业投资者,上海高程投资公司风控总监,经济学博士,从事股市投资24年,先后出版七本专著。

目前的股市处于历史性超低估值区。当前估值最低的是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一批超级大蓝筹股。面对银行股,我们有时候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只绩优股:

建设银行,2018年每股收益预计1元出头,当前股价7元,刚刚接近净资产值;

工商银行,2018年一致预期每股收益0.85元,当前5.7元,低于净资产值;

华夏银行,确定了几位大股东参与增发,增发价要达到12元,而当前价格8元;

与此同时,市场中还有200多只股票市盈率低于10倍,其中主要是所谓的周期股,如钢铁、水泥、化工、煤炭、地产等。而这几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这些行业早已经不再是业绩周期性变化了,很多上市公司保持着多个季度持续盈利的佳绩。只不过,市场还没有认可它们。

市场的情绪很低落。投资者普遍没有信心。

8月27日,沪深300指数收盘3406点。9月27日,收盘3404点。一个月时间,指数跌下去再回来,保持原地踏步,看起来是平稳的。不过,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从8551亿元降低到8258亿元——整整下降了300亿元。

这个趋势是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的。年初两市融资余额达到1.08万亿元的顶峰后就随着指数下降而不断降低。在股市见底反弹之后,融资规模仍在持续下降,每一次反弹都有人减少融资额,显示出市场信心的极度低迷。

这一点与2016年初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最低2638点,那时候,沪深融资余额9297亿元,其后,市场反弹再下降,2月29日沪深300创新低的时候,上证指数再次回到2638点,但融资余额降低到8509亿元。

2月29日之后,市场见底开始反弹,但融资余额的底部出现在3月16日,8268亿元。那时候上证指数2870点,底部回升超过200点了。

其后三个月时间,市场盘升再回落,融资余额还曾低于8200亿元。在随后的一年半多时间里,到2018年1月才勉强回到1万亿元,就又出现了长达九个月的回落,眼看着融资余额就要再创新低了。

看看这些数据,我们只能说,市场的底部也许已经出现了,向下的空间未必有多大。只不过,市场麻木、信心尽失,需要一些时间来修复信心。

今天传来的消息是,富时指数又将纳入中国A股。预计一年后,会有包括MSCI指数基金、沪伦通在内的多股海外资金买力进入A股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也许,属于A股的新牛市正在酝酿中。

在国庆佳节即将来到的时候,衷心祝愿朋友们节日快乐!

皮海洲:“入富”后 A 股能否“富”起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

一旦明年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关指数基金就会主动或被动配售指数权重股,如此一来,影响最大的当数银行股。作为理性投资的投资者来说,逢低吸呐有业绩支撑的权重股以及银行股,将是获得长线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

北京时间9月27日,富时罗素指数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从2019年6月开始将A股纳入次级新兴市场。

应该说,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是毫无悬念的,因为在此之前有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一来,富时罗素已经在2015年、2017年连续两次拒绝了A股,如今,A股市场对富时罗素之前在拒绝A股纳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已经加以改善,富时罗素应该对此有所认可了。二来,作为富时罗素竞争对手的MSCI早在一年前就已接纳了A股市场,并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将A股纳入MSCI,并且不久前MSCI还将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5%,基于竞争的需要,富时罗素也有必要将A股纳入。A股不“入富”不是A股市场的损失,而是富时罗素的损失。

也正是对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充满信心的缘故,9月26日的A股甚至一改前一个交易日回调的走势,高开高走,形成一种逼空的走势。而所有这些都表明,A股“入富”是没有悬念的。而9月27日早上富时罗素公布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对A股市场的影响如何呢?笔者以为,其短期影响较为有限,其影响更在于长远。

从最近的舆论以及9月26日A股的走势来看,市场对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充满了期待。但这里显然存在一个误区,或者说,很多投资者被某些媒体的一种说法误导了。对于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带给A股市场的资金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入富”带给A股市场的资金高达50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3万亿元。如此一来,“入富”确实让A股市场变得“富有”起来。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最高权重可达到32%,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5万亿美元的规模,所以这就有了带来5000亿美元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明显是对市场的误导。因为这只是理论上的最高资金流入量。而实际上,在纳入之初A股占的权重是有限的。据富时罗素官网文件显示,第一阶段结束后,预计中国A股将占富时新兴市场指数总额的约5.5%,代表管理下100亿美元资产的初始净被动流入。100亿美元资金的被动流入,对于A股市场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在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问题上,富时罗素公司采取了参照MSCI的做法,富时罗素纳入A股的正式生效期是在公布结果的一年后,即从2019年6月开始将A股正式纳入次级新兴市场,届时才会带来资金流入。就短期来看,这反倒是希望落空了。也正因如此,对于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的消息,其对股市的短期影响或阶段性影响则不必高估。相反,从长期来看,其带给A股市场的资金有望达到万亿计,因此,其长期影响较之于当下来说要大得多。

不过,尽管A股“入富”对市场的整体影响不大,但一旦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关指数基金就会主动或被动配售指数权重股,如此一来,影响最大的当数银行股。这一点可以从MSCI成份股的持股中看出一些端倪。在MSCI成份股中银行股流通市值占比总市值达27.9%,在所有行业中占比最高。其中工行、农行、中行、招行分别为6.9%、5.2%、3.5%、2.8%。尤其重要的是,在A股“入富”之际,MSCI又建议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这些都指向权重股、指向银行股。因此,作为理性投资的投资者来说,逢低吸呐有业绩支撑的权重股以及银行股,将是获得长线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

尽管“入富”会给A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但A股市场不能将A股行情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外资的身上。关键还是要善待国内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他们才是A股市场的主力军。而且,A股市场要健康发展,要解决的其实并非是引资问题,而是法制法规制度建设问题。要切实解决A股市场圈钱市的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的问题,以及对投资者保护不力的问题。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不解决,那么A股市场就不可能形成健康发展的局面,对外资的吸引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文兴:与预期比,与自己比,与市场比

作者简介:央视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专业投资。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既然是纪念的大年,媒体采访约稿也有多次。回顾当年真的感觉当初怎么胆子那么大,在没有规范制约的当年竟然还做了现在来看的好多“第一”。在敢为人先的证券咨询行业第一家办了证券报纸、第一家的股评周刊,富有知名度的海上股市沙龙,股市中早期的收购兼并以及后来的上市公司重组,笔者都有幸参与其中并成为中国股市一段又一段佳话。几天前又得知上海电视开播60周年,再度打开笔者尘封的记忆。

说实话,如今说起电视台主持人,总感到这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回忆当年与上海电视台的合作,笔者便找出一张照片,这是笔者端坐上海电视台播出桌,桌子前面是上海老市长汪道涵题写的“财经报道”四个字,那是在1993年上海电视台首次开辟出财经报道节目,笔者担任节目主持人,经原来上海电视台领导确认那是节目开播时的照片,一算竟然整整25年过去了,时光真的如梭。

真的没有想到笔者曾经做过那么多事情,但证券市场的发展就是造就我们成就的平台。从上海电视开播回想到在上海电视台担任财经报道的主持人,后来在第一财经担任嘉宾,还在如今已经停办的《股市天天向上》季播节目中连续几年担任评委。还在央视和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评论员,假如不是因为不会粤语,笔者还会签约香港翡翠台呢。

这些回忆都与证券市场发展有关,更与股市涨跌关系巨大。如今更多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涨跌与市场情绪的关系。当年我们自办报刊知道发行量与股市的关系,发行量大增肯定股市非常强势,报刊很难卖出去说明股市相当低迷。报刊发行量大到一定数量不会再大了,股市临近顶部;当报刊低到一定数量,股市底部就在酝酿之中。这些规律如今表现的形式出现改变,但内在规律一样存在,就看你能不能体会和把握了。

说实话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400年的路,在不知不觉中人们都习惯了变化,习惯了快速发展,与股市相关的人也习惯了暴富。我们听到也经历过所谓的“一夜暴富”,反而忽视了一些慢的事物。比如老八股刚发行的时候没人抢,认购证刚出来的时候也没人抢,我们那时可以随便买,银行工作人员还要推销,但谁能想到后来认购证的火爆?上证指数998、1664点的时候没人抢,笃笃定定买到的东西,都让投资者发了财。

反观四十年来,投资者对于快与慢的观念,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身处于快节奏的四十年之间,人们习惯于用“抢”,习惯于做事以抢的节奏来完成,抢时间,抢位子,抢票,抢房,还有一个让我们极有成就感的词——秒杀。笔者成名于在股市推广技术分析也一样以抢的姿态面对股市波动。笔者有自己的红马甲(股票交易员),在没有电脑下单交易前,都是直接电话打进在交易所的红马甲,甚至在有零股交易的时候自己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在席位上交易直到这项业务停止。真正体会到要抢的交易往往背后酝酿着风险,而无人感兴趣成交清淡的阶段确实含金量十足。

笔者认为股市一定会反映经济的某些阶段,成交低迷股价跌得很低的阶段不是坏事,作为投资者不必心急忙慌地抢股票,可以按自己的价值取向、交易规律精挑细选,股价低就是最大的利好;而成交量的改变特别是放出巨量则是信号,拉大时间周期如此看盘几乎不会出错。投资者都明白预期对股价影响的道理,比预期差,下跌;比预期好,上涨。投资者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自己的预期与市场预期,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投资的实质,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预期。股价低当然是预期不好的结果,而预期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时间函数,只要预期差得不能再差了,后面随着时间的变化,预期会朝好的方向改变,那么股价是不是该发生变化了?因此,股价低是最大的利好。

眼下,原来不确定的几乎都确定了。中秋节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了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做好自己的事成为确定的预期。中国股市“入摩”后如今又“入富”,那些海外的庞大资金盯着中国股市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中国庞大的经济以及相对低廉的股票市场,它们不是来救市的,而是被资本驱动来赚钱的。有一段话说得好,华尔街永远不会改变,口袋变了,傻瓜变了,股票变了,但华尔街不会变,因为人性永远不会改变。笔者体会从预期着手,从确定性开始,更为重要的预期明确了,中央高层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

把自己几个月之前的预期与当下的预期再比较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让自己也惊讶的变化呢?与自己预期比较,与市场预期比较,结论就有了。

谢荣兴下午茶:中期底构筑成功 上升趋势将延续

作者简介:股市元老晓风

本周9月行情收官,全周低开高走震荡上行,五大指数小幅波动,主板和50继续上升0.85%和1.28%,创业板微升0.02%,深成指中小创分别微跌0.1%和0.16% ,。月度上,主板和50收阳,涨幅分别为3.53%和5.34%,深成指中小创收出六连阴,跌幅分别为0.76%、1.59%和1.66%。本周所有的震荡调整都属于分钟级别并顺利得到消化。

我上周预示:“由于从15-120分钟的所有短线指标均进入高位区,加上国庆长假将至,大盘短线震荡在所难免。”周二的调整完全属于技术上消化分钟级别调整压力性质且非常强势,60日均线都未回踩到。周三旋即攻击2800点并创出2827点的8月2日以来新高。周四的调整仍然是上升过快分钟线反复背离导致。周五再度向上越过2800点大关,预示这些短线调整无碍目前已经开始的中级上升趋势,不具备差价的操作性。虽然目前日线进入指标高位区,预示10月开局还会有频繁的短线震荡,但周线还没过中位区,月线更是在低位区刚走平,因此,上升周期还刚刚展开,短线震荡无需过虑。

继上周形成底三星定位锁定中级底部后,本周最大的成果有三个:一是尽管出现震荡,但上周周长阳完好无损且周线二连阳,非但有效突破60日均线且突破了2791点压力位站上2800点,预示中级底部构造完成。二是周二调整在60日均线上方9点就止跌回升,是5月23日破位60日均线以来首次完成对60日均线的有效向上突破,行情进入强势表现阶段。三是继上周站上2700点后,本周连续过关斩将越过2800点,多方力量已经开始占据主动地位。2644点成为C1浪最低点已经锁定,整个C1浪结束、进入C2浪大反弹浪的趋势确立。我反复提示过,一旦C1见底,将迎来最有操作性的C2大反弹,这个阶段已经来临。从浪型上划分,目前正在走C2-1反弹浪,尚未到达浪顶。从空间判断,C2-1的顶部在2912点附近的概率较大。从时间判断,以9月18日的2644点为起点,10月中下旬是C2-1见顶的大概率时间,之后将运行C2-2调整浪,时空计算要待C2-1见顶后再测量。如果的确是在2912点附近受阻调整,那么C2-2的调整低点有两个:一是在2800点附近,二是在60日均线附近,时间为两周左右。

我上周对于60日均线的争夺有两个判断:“60日均线是中级行情会不会有的试金石,下周多空对60日均线还会有争夺,近期要密切观察两个信号:一是回踩的落地点是否在2724点以上,二是最终能否牢牢站稳60日均线。一旦60日均线牢牢被多方掌握,就是中级底部构筑成功、进入C-2浪反弹的重要信号。”本周出现2644点起涨并突破60日均线后的首次回踩,非但没有触及2724点技术位,而且稳稳地在60日均线之上成功止跌并返身向上拿下2800点,已经给出了中级底部构筑成功,进入中级上升趋势的明确信号。

展望10月行情,中级上升趋势将延续,“红10月”可期,可安心持股过节。操作上,应以积极进取为基本策略。我上周判断:“中级反弹一旦趋势形成,空间第一目标指向60月均线,第二目标是3041点,第三目前是年线,时间跨度在8-12周左右。”分阶段看,10月中下旬可能在2912点附近出现C2-1浪顶,之后进入两周左右的C2-2浪调整。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判断进行技术性减仓防御,把握好调整机会,再度上车获取波段差价机会。(谢荣兴下午茶:晓风)

黄湘源: 投资理念的转变正当其时

作者简介:著名独立撰稿人。

外资的选股逻辑和内资有着较大的差异。外资更注重的是估值和未来盈利的匹配度,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只有大盘蓝筹股和有明显成长性的股票才能够进入他们的眼帘。纳入中小盘股和创业板显然还有待时日。

“入摩”不久又“入富”,摩根大通等指数据说也将紧随其后纳入A股,这对于我们投资理念的转变,必将是一个极大的促动。

“入摩”“入富”究竟能给A股带来多少资金?长远而言,少说也有上万亿。不过,按照MSCI的设定步骤,按2019年8月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从0.75%提升到2.8%计算,将会有约480亿美元入市,如果到2020年这个权重比例增加到3.4%,则将增加约140亿美元入市,那么,合计将带来约6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4200亿元左右人民币。至于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的初期,假如一开始仅占0.8%至1%,那么,以资金流入规模12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计算,约折合人民币800亿元至1000亿元。理论上,未来或有望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的增量资金。

富时罗素和MSCI将A股纳入的虽然都是新兴市场指数,但目前都还没有考虑到中小盘股和创业板。MSCI在其未来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由5%提升到20%的计划中,纳入的也只是大盘股。这显然是因为外资的选股逻辑和内资有着较大的差异。外资更注重的是估值和未来盈利的匹配度,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只有大盘蓝筹股和有明显成长性的股票才能够进入他们的眼帘。纳入中小盘股和创业板显然还有待时日。

“入摩”“入富”不仅将给A股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市场投资理念的变化。不难设想,MSCI和富时罗素对A股纳入比例的每一次提升都将在优化我们的投资者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市场的投资理念不断由重投机转向重价值。去年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之后,A股市场开始了一波长达半年的蓝筹股行情。这一次富时罗素将A股纳入其指数,会不会再来一波蓝筹股行情呢?对此,人们也许不无期待的理由。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毕竟是复杂的,资本市场的事情尤其如此。事实上,中国A股市场目前外资虽然呈现持续净流入的状况,但截至2018年6月末外资持股占同期A股总市值的比例仅为2.3%左右,相较于其他经济体,这个比例仍然还是较低的。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仍有必要对外资实行更为开放的积极政策,另一方面也更清楚地说明,投资理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仅仅因为刚刚“入摩”“入富”就立马带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去年在“入摩”的推动下所开始的蓝筹股行情之所以在延续了半年之后就难以为继,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是因为蓝筹股没有投资价值,更不是中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出了什么多大的问题,而是股市本身的问题非但没有在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由于重融资轻回报的积重难返,而使得投资者信心继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也并不是没有投资的成功范例。社保基金18年来赚了1万亿元,其中在资本市场尤其权益市场就达到了8.4%的年化收益。其中对蚂蚁金服的一笔市场化股权投资,堪称做得最漂亮的战略投资。三年前社保基金花了70亿元投资蚂蚁金服,如今的战略浮盈已达到差不多400多亿元。同汇金、证金一样,名列社保基金持股前列的固然不乏银行、能源等蓝筹股,但社保基金连续五年所坚守的股票更多的则是价值成长股。在这方面。社保基金和QFII等外资机构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是,价值投资为什么对于我们的投资者来说依然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呢?

据上交所统计,目前A股市场95%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尽管正在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但“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的存在,仍然是他们免不了被“一茬一茬割韭菜”的重要原因之所在。换言之,中小投资者也许也会在理论上相信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但是,他们在实践中究竟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用价值的理念来看待蓝筹股投资,显然还是说不清的。这也就是中国股市的蓝筹股投资往往未必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行为,而充其量只能说是投机心态的一种另类表现形式。

要让投资者真正懂得价值投资的真谛,这并不是急火炒冷饭的表面功夫所能轻易奏效的。如果在价值投资上没有共同语言,即使是“入摩”“入富”在价值投资方面外资有可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不相信价值投资的人来说也是鼻子上的肉塞不到嘴里的。在这方面,我们的投资者不仅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更需要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如果能够真正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倾向,方才有可能让投资者真正相信,价值的意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捞一把就走。包括蓝筹股在内的价值投资也不可能像雨过地皮湿般的一炒而过,只有一波接着一波生生不息的长期投资,才有可能真正体现价值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并不是外资或哪一部分投资者的事,也不可能只是一时一波的事,而是所有投资人一致行动和长期投资的结果。

应健中:股市的弹性有所好转

作者简介:著名股市评论家

本周一过,今年就过了四分之三时间了,到年底也就61个交易日了,这段时间基本上可以做今年的收盘作业了。打扫战场,保住胜利成果,来年再战。

问题是,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各路机构以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有多少胜利成果呢?时至今日,基本上可以说,谁亏得少谁就是赢家!看看这组数据,怎么赚钱呢?今年上证指数年开盘3314点,现在打了八四折;今年创业板指数年开盘1770点,现在打了七九折……,市值放在那儿,前三季度市场如此,每个人的战绩如何就要跟这个市场的盈亏水准进行比较了,大盘打八折,你的市值打九折,那就算跑赢大盘了,各种基金、各种理财产品对付持有人最大的招数就是跑赢大盘,这是不是有点阿Q精神啊。

在今年这短短的9个月中,做股票亏损呈多元化,比如一脚踏入陷阱是最厉害的亏损,今年似乎这种陷阱多起来了。有股权质押爆仓的、有出现黑天鹅事件连续暴跌的……尽管在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这种陷阱占比还不大,但投资者只要碰到一个,那足以被击垮。另外就是个股和板块的普跌,在市场整体下沉的背景中,捕捉个股的差价难度极大,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有一个实例颇能说明问题。今年6月发行6只独角兽基金,由于许多投资者看中一级市场的战略配售,当时的认购比现在养老目标基金热闹多了,认购者基本上都是股民。6只基金募集资金1000多亿元,当时上证指数在3000点之上,接下来股市大跌,而独角兽基金由于没了独角兽的IPO,这6只基金也就做做货币市场的交易,尽管这些基金有悖于成立的初衷,但这部分资金没有跟着股市缩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今年的投资看你把钱放在哪个篮子了。全部满仓持有股票,没有踏入那些爆仓的黑天鹅股票,那算是幸运的;满仓持有股票,大盘缩水两成,你缩水只有一成,恭喜你,算是跑赢了大盘了。

当下市场投资者的心态也挺有意思,一个股票套在25元的价位上,跌到8元无法动弹了,现在从8元反弹到10元了,投资者心情大喜,其实在10元价位上再反弹50%,离解套的距离还远得很。这样的例子在当下的股市中比比皆是。所以,股市的反弹还刚刚开始,后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近三个月来,上证指数在一个大箱体中徘徊,这个箱体的上沿在2915点,下沿在2644点。在这个271点的空间中,多空双方陷入了拉锯,而本周的拉高位置,基本上就是处于这个箱体的中轴线附近。国庆长假之后的61个交易日中,要看大盘能否突破这个箱体,而突破这个箱体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笔者以为向上突破的概率相对较大。但期望值也不要太高,毕竟要消化上方密密麻麻的套牢盘,还需要时间。今年的年K线拉阴线基本定局,年末最后一季度中,最多也就是个机构的所谓“吃饭行情”,市场的弹性比前阵子好了,别希望第四季度能吃到饕餮大餐,能吃到点小吃那就不错了。

花荣:稀土永磁和金融是热点?

作者简介:股市资深操盘手

【花荣私人操盘日志】1、本交易日走势:反弹;2、下个交易日感觉:平衡势;3、短线操作计划:加强观察,小仓位试探一下。4、最新建仓股战法备忘:某稀土永磁概念股6009**,热点战法。5、当前持仓(原持仓未继续记录就代表已卖出):某稀土永磁概念股6009**(1.25万股,配打新市值,超短线),某金融股600***(2万股,配打新市值,超短线),债券基金5*****。6、市场操作机会评分:6.5分(7分是及格分)。7、稳健账户持仓情况:7.1分(我的操作是,9分重仓,8.5分半仓,7.5分四分之一仓,6分象征性娱乐,5分场外观望,4分做其他事情,3分少量做空,2分做空,1分重仓做空,小数点前面代表性质记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代表仓位趋势变化)。 8、警钟长鸣: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写的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别指望看别人的微博自己不努力就能赚钱。9、股市加油站:刚上初一没三天,就因为撩女生裙子,被点名叫家长。心里盘算了下,拿着生活费,跑学校门口,随便找了个四十来岁的秃顶大叔,把情况简单说了下,商量好了价钱,就把大叔带学校去见班主任我推开老班办公室门,把大叔往里一让:老师,我爸来了!班主任扭头一看,腾的下就站了起来:王校长,这您儿子?!10、免责声明:该文章是私人操盘日志,不是观点和个股推荐,博主是短线操作风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六套人民币2019发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