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欧美戴面具抢劫银行的电影电影名称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4日,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表示,该机构或涉及近400万联邦政府现雇员资料被窃,并宣称攻击可能来自中国。

  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网络黑客攻击行动。美国一些媒体和网络安全公司经常抹黑中国,制造所谓中国网络威胁,他们根本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这样的报道和评论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值一驳。

  不如来看电影吧。同样是政府资料被窃大案,同样“黑手”指向别国(俄罗斯),这部名为《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可比公众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的黑客大案有趣多了。

  看到一部好看的商业电影,比看到一部好的文艺电影更难得。德国黑客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就是一部商业电影的典范。

  所谓典范,不是说它的情节设置有多么高级,内涵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节奏和故事刚刚好,既不会让你无聊,也不会让你看不懂,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一口气看完毫无压力,最后还会被结尾振奋一下,这就够了。当然,这里指的,只是如我一样不懂黑客知识,智商也普普的观众。

  犯罪类悬疑片中,人物设置最讨喜的无非是孤胆英雄或者如《银河护卫队》里混蛋们自行勾搭成一小队,然后且闹且行最后大功告成兄弟情深。《我是谁》就属于后者。

  本杰明(汤姆·西林饰)因为进入大学系统为爱慕的女生偷窃试题被罚劳动五十个小时而认识马克思(埃利亚斯·穆巴里克饰)。具有领袖魅力的马克思和从来不笑的胖子保罗(小安东尼·莫诺特饰)、硬汉纹身男斯蒂芬(沃坦·维尔克·默林饰)接纳本杰明进入他们的小团体,黑客技术高超的本杰明也因此成为这个黑客小分队的技术领袖。

  在暗黑网络里,有一个大神名叫MRX。他们极为崇拜这位大神,组成CLAY(Clown Laugh At You)之后他们小试牛刀,调侃政治会议、攻陷金融机构、戏耍药物生产公司。无公害的侠盗式行为为他们赢得美名,他们也乐得利用黑客技术小小地为自己谋利一把,比如切断电台有奖竞猜的其他线路,稳稳地为自己赢一辆豪车。但是很遗憾,这一切依然入不了MRX的法眼。

  转折来自本杰明撞见爱慕的女生玛丽(汉娜·赫斯普朗饰)和马克思接吻,一怒之下他把CLAY合伙侵入德国情报局里窃得的员工资料献宝给MRX,而他们的计划原本只是恶作剧般地侵入情报局的打印机,把他们的LOGO打印出来敲一记警钟而已。

  然而随着潜入俄罗斯黑客犯罪组织Friend内部的德国情报局线人K的被杀及相关情报泄露,CLAY身份暴露,被黑白两道盯上而无处藏身。

  漂亮的绝地反击在于本杰明意图向负责该案的欧洲刑警组织高层女警坦白一切,希望进入证人保护计划。陈述过程中的漏洞百出让女警怀疑他的精神状况,线索被拼凑在一起之后女警认定他和他早已自杀的母亲一样具有多重人格,CLAY自始至终只有本杰明一人而已。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也不过是《搏击俱乐部》之类多重人格电影的翻版。于是导演拜伦·博欧达又使了一把劲,由本杰明的方糖魔术告诉大家其实CLAY一直是四个人,他所做的不过是偷天换日把三个同伙连同女友变没了而已,利用了女警的心理弱点使其上套。

  如果光看剧透,或者以抓漏洞的眼光来看片,会发现漏洞其实不少。过多的巧合,令CLAY一次次涉险过关;女警的突然心软,放本杰明进入系统篡改自己的信息进入证人保护计划,也不像出自因为本案已被停职过一次的警方高层所为。

  然而《我是谁》成功的节奏和人物令漏洞变得不那么明显。如《银河护卫队》一样,它不拖沓也不急进,从CLAY的组成到春风得意再至双重反转的高潮都准确清晰分毫不乱,是完整讲一个故事的正确方式。至于人物,CLAY四子就是最正常的普通人,并非大英雄亦不抱济世心,捣捣乱戏耍一下权贵也没什么公害,生死关头却也相互扶持不放弃朋友,是小人物大战黑白两道然后顺利脱身的大团圆结局。

  说起来,博欧达只是完成了一部商业悬疑罪案剧该做的本分,让人看的时候目不转睛,看完也心情愉快不会觉得浪费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如今这样的商业片也不多了。多的是形形色色热衷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悲惨过往的影视剧,却往往弄巧成拙拖泥带水。还有各种藐视观众智商的所谓悬疑剧,故弄玄虚致力营造氛围却一眼能够看到结尾。

  突然就想到了港片《纵横四海》,同样情节漂亮气氛明朗,而现在往往拍不出明朗的影片,连幽默都喜欢黑色幽默,喜剧也似乎非得冠以黑色喜剧的名头才够高级,曾经满屏可见的朝气不见了。

  《我是谁》出色的地方还在于它探索了一种可能性。尽管作为黑客类电影它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么高超的黑客技能,这固然是因为若展示编程我们也未必看得懂,也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借由马克思的口开宗明义:重要的是社会工程学。何为社会工程学,就是高明的黑客更应该懂得攻击人的弱点,这才是所谓的“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这就避免了黑客类电影很可能出现的无聊和生硬,而是把重心转移到实战中,影片中CLAY四子屡次身闯险处获得开门匙因此成为令人摒息的精彩场面。

  它的另一个亮点在于暗黑世界的具化处理。世界各地黑客高手们的交锋被具化成地铁里戴着面具的聚会,一层层撕下面具的过招,以及MRX因为自负而留下IP锤子最终被抓住的桥段,漂亮而诡异的艺术化处理为这部整体基调明朗的影片抹上一层暗影,满足了观众对暗黑世界的想象。

  当然,如果观众够聪明,最后的双重反转似乎还嫌直白。其实故事说到后来,线索搭建的网络已经足够发达,可以衍生出无数可能性,也完全可以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鉴于MRX和死去的K身份不明(K尽管被揭露真名,仍有造假的余地),本杰明的身份可以是他们中之一,也可以在他们空缺后盗用他们的身份,或者与Friend有更深的瓜葛,亦或索性利用篡改身份的契机潜入情报局内部。

  然而导演最后仍然用了简单的“方糖魔术”结束影片,也算是《纵横四海》式的圆满结局,善始善终,也很可以了。

  
【特别单元】每天文章结尾喵叔会给大家推荐一张海报,都是很有设计感,喵叔很喜欢的,喜欢的骚年直接下载就好,都是高清的,用来做壁纸逼格满满哦
喵叔引以为傲的事情不多,口味宽广便是其中一个。
真的,撸片撸了这么多年,这世上的无论什么变态,该见的可能都见了。
再猎奇的题材,都不足以扰动我那经过千锤百炼的麻木不仁。
可没想到,最近的一部片子,还是生生把喵叔给看震撼了——
这是由哈佛影像人类学实验室出品的一部纪录片。
去年,第74届威尼斯节上,它获得了地平线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影片的记录对象佐川一政,他是目前世界上已知食人魔中,唯一一个逃脱了法律制裁,活得潇潇洒洒。
出书,画漫画,上电视,演,将自己的食人经历,不遗巨细地公之于众,并以此为荣。

“公众把我看作是食人界的教父”佐川曾自信的说“我的确很享受这一切”。 

  
1949年6月11日,佐川一政出生于日本神户。
他的家庭背景相当硬:祖父是朝日新闻的社论委员,父亲是大实业家——栗田工业社长佐川明。
由于母亲怀孕时摔了一跤,导致了佐川早产,丁丁发育不良的佐川一政从小就自卑,加上家教相当保守,他对性的理解越来越扭曲。
小学一年级时佐川一政就对可爱小男生的大腿产生了性冲动。到了中学,每当看到女同学短裙下的大腿都激动得发抖,恨不得立刻抱住跪舔,一口一口把她们吃掉,这时佐川一政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变态,对人体的性趣已经无法抑制。
长到二十来岁,一米五几的佐川一政依然孱弱,却背负着野兽才有的原始冲动。他要吃人,最好是白人,哪怕一小块也好。
那时候的日本社会都对西方美女深深着迷。满大街的海报上竟是高挑的身材,金色的长发和湛蓝双眼。这些图像在佐川一政看来好似菜单。他无数次幻象过吃下一快「白肉」的激爽。
日本社会曾经非常崇尚白人之美
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他戴上弗兰肯斯坦的面具,手拿长柄雨伞,潜入了隔壁德国女教师的家里。他想带走一块梦寐以求的鲜肉回家享用,没想到刚伸出手,就把对方惊醒了。
高大的德国女人立刻将矮小的佐川一政摆平,扭送警方。他以强奸未遂罪遭到拘禁,被父亲花钱保释出来以后,始终默默无语。家庭对佐川的的管教更严格了,但那份食人的欲望,仍旧无人知晓。
1980年,已是英文硕士的佐川一政飞往巴黎索邦大学研习前卫艺术。身处海外,他的欲望如同脱缰野马,在举目四望皆是白人女性的世界里奔腾。
人们知道这个日本留学生夜夜招妓,却不知道他也是在找一块理想的餐品。
1981年,荷兰女生雷妮·哈特维尔(Renée Hartevelt)的出现像闪电一般击中了欲火中烧的佐川。
1.78的个子,丰满白皙,面容姣好,心地善良。班里很少有人愿意跟长相丑陋的佐川搭话,唯独雷妮主动邀请他参加朋友聚餐。
佐川第一次见到雷妮,立刻在纸上画下了她的侧脸
那是多么美的夜晚啊,佐川永远忘不了。
他和雷妮从文学谈到戏剧谈到音乐。二人大笑,品酒,彼此欣赏。佐川对雷妮的倾慕自不必说。雷妮也曾经写信告诉家人,有个日本同学人挺不错,很有思想。
不过,回到家后,自惭形秽的佐川一政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女神的关系只能止步于友谊。
爱,是不可能的,交合,更是无法想象。
但,也许,他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一种原始的冲动,一种酝酿多时的渴望,让雷妮永远和自己在一起。
雷妮·哈特维尔生前照片
终于,与雷妮相识6个月后,在1981年6月11日,早已准备好便携式步枪的佐川一政约猎物到自家录一首法文诗朗诵。
信的末尾,他承诺雷妮:

请相信我,这绝对是最后一次打扰。

  
当雷妮在他家落座,读起那首与食人有关的诗歌,他也按部就班,举起步枪,对着雷妮不设防的后背扣动扳机,打穿了她的脖子。
然后趁着雷妮的尸体还温热,佐川一政先扒光了她的衣物,随之进行地便是丧心病狂的奸尸。
雷妮死后两天,佐川一直呆在家里,用各种烹饪方式满足自己的食欲。
他先吃掉的,是最爱的大腿部分。有时生吃,有时烹调,还把分割好的肉块放进了冰箱冷藏室备用。
直到尸体开始发出异味,他才想到要处理「犯罪现场」,便把挑拣后不要的那部分雷妮,装进两只大皮箱,打车带到布洛涅河旁。
然而佐川太瘦弱了,根本拖不动尸体,竟然因为疲惫,在河边的长椅上睡着了。路过的老人好奇地打开了滴血的行李箱,爆发出惊叫。
佐川一政立即被捕,遭到起诉。
但可笑的是,后来由于法国官方的误判佐川父亲的“努力”,佐川一政竟安然被引渡回日本,理由是“精神病”。
回到日本的15个月后,日精神病专家又称佐川已经精神健全,可以被释放。
此时再找法国方面,已是无济于事。
就这样,佐川一政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逃脱法律制裁的食人魔。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恢复自由身后的行为。
先后出版20本书,成为畅销作家,后不断参加访谈节目,还画了漫画,并一连参演三部A片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美食节目邀请他对日本的多家餐厅进行测评。

其实我还是想吃人,但全日本都在盯着他,这个愿望不会再次实现了。

  
不过这部 纪录片,并没有佐川一政这些故事。
也许在导演看来,佐川一政恶魔般的行为已是尽人皆知,所以便不再多提。
纪录片中,导演并没有将还原案件当做主题,而是将视角对准了佐川一政与哥哥的对话。
影片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和特殊的拍摄手法,让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佐川一政时刻都保持着一种病态疯狂之感,仿佛他随时都会扑上来,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影片一上来就是失焦的,持续了很久,很考验人
中间插入的一段赤裸裸的性交画面,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疯狂,太疯狂。
好像导演是打算要将佐川食人这一行为归咎于一种变态的性癖好,是他性欲的延伸。
正如影片中,佐川的哥哥竟然也有着类似的一种“性癖好”
手臂是他的“性器官”,靠自虐手臂来达到某种高潮,且将这一行为维持了六十年之久。
只不过与弟弟的变态不同的是,他懂得压抑,懂得克制,即使是最亲的弟弟,也是六十年之后才知道事实。
虽说二者的行为,常理性上,都让人所不能接受,但显然哥哥的做法较之佐川一政更为人性化。
对于佐川一政的恶魔行为,喵叔不明白他到底是为何。
按照他的说法,自己的变态行为是父母的遗传与家庭环境导致。
同时,不仅是他,喵叔见过太多的变态、罪犯、以及心理扭曲者,都会将自己最终的罪行归咎于家庭原因。
怪父母离婚,怪父亲打他,怪母亲一心忙于工作,所以他扭曲,他犯罪。
我向来都认为这种行为是在放屁,这就是在推卸,在甩锅。
哪怕犯下滔天的罪孽,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课,他们仍死不悔改,认为自己没有错,错的是父母,是家庭。
为了让审判对自己有利,他们还会演一些小把戏。
他们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坎坷,说自己不被父母爱护,说社会对自己不理不睬。
但,事实是,即便是被塞进同样的环境,甚至是遭遇更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绝不会犯罪,绝不会去伤害、去欺骗,绝不会去抢劫、去强奸,绝不会去沾染毒品、去欺诈老人,绝不会将他人的生命视若草芥。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即使他们伪装地再好,也终究不是人!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汁源
喵叔备用号,帅气的分身在等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面具抢劫银行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