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窑铝石窑烧煤

巩义窑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巩义原名巩县,是一座县级市,归属郑州市管辖,因此巩义窑也叫做巩县窑。该窑是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烧造白瓷和唐三彩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于巩义市白冶河两岸的北山口镇水地河、白河、铁匠炉、汪寨、大小黄冶等几个自然村附近。一般认为巩义窑始烧于北朝,发展于隋,盛于唐,式微于宋、金。唐代开元年间曾经一度作为贡窑烧制宫廷用器。

笔者认为巩义窑极有可能就是烧造五代后周柴窑器的窑址,其理由如下:1. 明代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论》中说“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目前在郑州市内尚未发现与烧造五代后周柴窑器有关的窑址或出土标本证据。巩义窑离郑州不远,极有可能在众多的巩义窑的窑炉中就有某个窑炉曾为五代后周皇帝柴荣烧造过柴窑器。2. 唐代开元年间,巩义窑曾经一度作为贡窑烧制宫廷用器,说明其烧造窑器的水平在中唐时期就很高。五代后周时期用此窑烧造宫廷用瓷很有可能。3. 巩义窑是唐三彩的主要窑场,唐三彩主要作为陪葬窑器,而五代后周柴窑器是作为皇宫的“以瓷代铜”的礼(祭)器。因此,用巩义窑烧造柴窑器很合适。4. 通体蓝釉窑器在唐五代时期非常珍贵而稀少,从极少出土器物看,全部为皇家拥有,而且都被认为是巩义窑作品。例如:洛阳东郊唐墓蓝釉军持;1998年在洛阳偃师唐恭陵出土的“蓝釉灯”和“蓝釉双耳壶”是目前仅有的三件出土的唐代烧造的通体蓝釉窑器。其中的“蓝釉双耳壶”(图1)完全可以看作是唐代的初始“雨过天青”窑器,它与五代后周柴窑器的釉色特征应该有些相近。如果这件唐皇室拥有的初始“雨过天青”“蓝釉双耳壶”确为巩义窑所烧制,那五代后周真正的“雨过天青”柴窑让巩义窑制造完全有可能。有人可能会说,柴窑为皇家用器,一定是精美之器。可是,如果烧造唐三彩的巩义窑能用唐三彩的胎土混合些瓷石粉或其它矿粉并使用铜呈色或钴呈色的釉料,烧出五代时期的通体蓝釉器,既使其胎质,妆饰及烧造温度等没有其它窑器(如越窑,耀州窑等)好,那也是珍稀无比的精品。因为,就目前看,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还没有一件中国五代时期烧制的通体蓝釉窑器,那怕是蓝釉陶器也没有一件!5. 五代后周柴窑器很可能是后周皇宫在巩义窑订制的窑器,其制式(器型),胎料,釉料和工艺等可能与烧造传统的巩义窑器不同。由于是皇家用器,烧造量少而精,不合格产品可能不准留在窑场。这可能就是在巩义窑的发掘中,至今也找不到与五代后周柴窑器相似标本的原因。不过,对巩义窑五代地层的进一步发掘,也有可能找到与五代后周柴窑有关的蛛丝马迹。6. 本人认可的一件出土柴窑器(图2)的器型和釉色与传统巩义窑窑器不同,但感觉胎土很像唐三彩的胎土,所以,说不定它就是巩义窑烧造的五代后周柴窑器。总之,河南巩义窑是跨越唐五代时期的非常了不起的窑场,它使用的胎土没有其他窑场的好,但却烧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唐三彩,也被认为是青花瓷之母---“唐青花”的始烧窑,更是唐代为数极少的全蓝釉窑器的烧造地。它的窑器朴实无华,不追求过多的雕琢与妆饰,是以窑器的颜色釉色创新取胜的典范。按五代后周柴荣皇帝的处世风格,柴窑器也一定是朴实无华,妆饰简单和以釉色取胜的窑器。烧造这样的窑器,可能非巩义窑莫属。图片见:

  巩义地处中原腹地,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累经验,创造了与黄土大地浑然一体的特色窑洞民居建筑。这些窑洞建筑表达着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不仅体现出本土特色,更生动地折射出传统特色,体现着民居艺术的发展历程。
  悠久的河洛文化、古老的黄土大地,在这里养育了一方中华儿女,也形成了质朴的窑洞建筑群。在过去,一个农民穷其一生辛苦作业为的就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窑洞,男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耕作,女人们在土窑洞里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它无不表达着淳朴的乡村生活讯息,黄土地上的农间生活在窑洞上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和升华。也正因为这种淳朴的乡土民情,造就了朴实无华的窑居建筑装饰艺术。
  装饰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当我们身处窑居村落时,每家每户在房前吊挂的一串串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会是别样的风景,如果向远处的窑洞眺望,在窑顶晒的麦集将会映入眼帘,这是不加任何雕饰的美景。伴着这些醇厚朴实的乡土气息,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窑洞与黄土地的结合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是生活赋予窑洞的魅力。
  除了这种朴素的乡土气息,在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体现文化底蕴的装饰艺术。像从清代至今,近三百年来,巩义海上桥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其良好的家风,才德建树,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厚爱,人们捐赠的匾额甚多。诸如“乐善好施”、“武魁”、“居仁有义”、“德披闾里”、“刚方端严”、“术妙丹溪”、“着手生春”等匾额对联,多达上百。这些匾额的悬挂作为窑居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既显示出王氏家族德高望重、教子有方的良好家风,又为王氏民居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的窑洞民居建筑中,宅门标志着一个家族的兴盛,是主人身份地位的显现和权力与财富的展示,其样式、构造、装饰都在一种程度上体现了主人的学识、好恶和处世态度,所以宅门的装修也放在重中之重。最简朴的宅门是就地挖洞;其次是土坯门柱、搭草坡顶;进一步是青瓦顶;更讲究的是砖砌门拱,上铺青瓦顶;富有人家则是磨砖对缝、砖墙门楼。有一种特殊的下沉式窑洞,其宅门入口会建有坡道,一般有青石铺设和青砖铺设两种做法,更有富有人家用碎石装扮坡道,具有另一番人造自然美。
  宅门在风水中是煞气的必由之路,与主人的吉凶祸福联系的极为紧密。因此在确定宅门的方向位置等问题时都是煞费苦心的。在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比如很多窑洞宅门通过“贴门神”、“除夕夜放置桃木杠”的形式来镇住煞气,在民间的流传中这些镇符又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形成不同的民间传奇故事,为朴素的窑洞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贴门神”的风俗越演越浓,慢慢的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大多为了图个吉利。
  窑脸的由来是因为窑洞仅以一个门裸露外面,作为进出和采光,由此得名窑脸。正是由于它的唯一性,成为窑洞主人展示住宅的首要部位,无论家中富贵与否,都会将窑脸进行精心装饰。起初用的是草泥在门上涂抹,那是最古老淳朴的方式,接着有用耙纹装饰的,后来技术发展到了砖石砌筑。慢慢到后期,精湛的工匠用木构架檐廊装扮。历代的工匠匠心独运、呕心沥血地装饰在窑脸这个唯一对外展示的门面上,真实而富有内涵地把巩义窑洞建筑装饰艺术特色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且具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巩义历史上大户人家采用的窑脸,在挖洞的时候从入口到内部宽度保持一致,平齐向前开挖全部掏空,待挖好后在洞口一侧砌窗,另一侧砌门。这种形式的窑洞窗户大、可以让阳光更多的渗透进来致使室内光线特别好,而且有助于通风,夏天的时候不容易潮。
  更多百姓采用的窑脸,则在开挖窑洞的时候,首先选取合适的崖面,沿崖面向内开挖一米,形成一个一米深的小门洞,然后在门洞内向两侧不断扩宽,增大空间,而在外面看到的洞口,即是传统式窑脸的基本形态。接着在洞口安装门墩,门墩多为石质或木质,门框镶嵌于门墩之上,门框下在距离地面25cm的地方安装槛板,槛板一侧挖开方形或者圆形小洞,俗称“猫道眼”,猫道眼的实际用途在于它和门顶上窗户呼应,使之形成空气对流,这样窑洞内温暖而不潮湿,空气清爽怡人。
  窑洞门是窑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通过窑门的设计与建设可以看出当地人的人文文化与艺术修养。窑门的建造针对不同的家庭经济、主人官爵等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合大多数普通百姓的一合门,这样的门简单大方、造价较低,由于普通百姓的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数量可观,也是现存较多的民间住宅形式;另一种是砖券窑门,多利用青石、青砖作为券和装饰用材,青石一般作为窑门的根基,而青砖则主要修砌窑门上面。一些大户人家还会在窑门的门檐上镶嵌“福禄祯祥”、“百福并臻”等祝福的匾额。为了体现美观,在匾额边缘还以雕花纹样作为装饰,显示出家族的雄厚实力,凸显主人贵气,也有将纹样选择为象征吉祥的图案,既起到了美观作用,也赋予了文化气息。这样的窑门就不仅仅只是门了,而具有了现代美学、文化的双重价值。此外,在门洞上还会砌上窗户,方便通风采光。而中间的窑门要相对砌的大些,雕刻也要更为讲究,因为在一处窑院当中,中间为主窑,供长辈居住和会客、家族议事之地。假设将中间的窑门建造地既简陋又矮小,那么必定成为乡亲们茶钱饭后的笑柄。
  3.防护与装饰双重作用的女儿墙
  提起巩义窑洞,不得不说起“女儿墙”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建筑学上来说,它属于建筑屋顶上的一段矮墙,是窑洞顶面与顶部护墙的衔接方式,这种灵活的建筑方式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赋予了维护安全的功能。普通百姓家选用土坯修砌,大户人家选用砖石修砌,甚至有些人家会在女儿墙上增加雕花砖石和纹样,既灵巧又美观。还有的人家会在女儿墙上添加配有装饰图案的小青瓦作为护檐,朴素之中渗透着无形的文化底蕴,蕴含着领袖之美。
  随着窑洞的发展,在巩义窑洞民居中出现了檐廊结构,这种做法多在砖石拱窑前做檐,成为护檐的延伸。这种结构有点类似现代建筑的门檐,属于室外庭院到窑内的过渡性结构空间,比如张伯英府邸和巩义市民俗文化屯,虽然数量较少,但在窑洞装饰艺术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装饰艺术中的空间序列
  拱形曲线是窑洞立面建造时多采用的几何元素,而女儿墙、护崖墙等则以直线建造,形成曲线与弧线的鲜明对比,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非常协调。在窑院和内部的小构造上,比如水井、鸡窝、小窑拱等,则使用大小不等的圆弧、尖拱、半圆形状,赋予其节奏感的变化。而这些弧形曲线的构图中心,则多以方形建造,比如门窗。
  在本文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对巩义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更深刻地体会到巩义作为河洛文化的诞生地,在这里的民居不仅体现着本土特色,更折射出传统特色。他们有着独特色风格和魅力,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巩义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刘帅人物画作品赏析 | 形象优美,描摹生动,极具童话色彩【博宝·资讯】

刘帅,1988年7月23日生于山东青岛。2008年9月-2012年6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毕建勋水墨人物工作室。2013年以专业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师从毕建勋教授。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博宝艺品万家签约艺术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巩义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