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位大佬知道这个求告知告知怎么办,十多年前的老硬盘里面有我童年

原标题:都说读书没有用!这些最“残忍”的照片也给孩子看看吧!

前段时间朋友圈发过一篇文章《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纷纷留言,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抗议作者歧视劳动人民。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和分工的不同。

因此,下面的文字和相关图片,仅供参考。

你知道李彦宏、刘强东是87、92年高考状元吗?

你只有读了足够的书,才有资格思考“读书是不是无用”。

在你没有家缠万贯的财富,没有能养你一辈子的爸妈时,你为什么不努力读书?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高考,是许多人人生都要过的“独木桥”,企业大佬也不例外。

马云曾豪气冲天要考北大,但无奈复读,侥幸上了本科;

俞敏洪也经历了艰苦的复读期;

史玉柱、李彦宏都是高考状元;

潘石屹偷偷换名“石屹”参加高考;

张朝阳则在自学成材的故事激励下考上清华……

1987年,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

读北大,学会独立思考。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不过马云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

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及格了——79分。

最终,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学院。

那时候刘强东的成绩是全校第一,于是刘强东便在那时有了一个梦想:从政,做县长。在权限范围内,对宿迁人民好点,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在1992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后,刘强东高考成绩全宿迁第一,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是60分,结果再度落榜。

1980年的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如愿被北大录取。

许家印:恒大集团创始人

许家印,1958年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

幼年的许家印,家境贫寒,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1977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

第二年,许家印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年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我们要告诉你,一张大学文凭,特别是一张985、211名校文凭,虽然不能确保你登上顶峰,却可以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你身处名校,自然被优秀的人围绕。

你在名校认识的人会是你以后事业的人脉,是你生活上的朋友。功利点来说,你的学历决定了你一开始的薪酬待遇,名校自然有优势。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没有先天资源,那么后天唯一的出路,真的还是只能靠知识。

真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努力吧,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努力做好一切,青春不就是拿来拼的嘛。

“逼”孩子在年少时努力,只是不想让他们走自己的老路,将来能更随意的生活吧。

所以,别听人说什么“开心幸福最重要”,没有舒服的生活做后盾,“穷开心”真的没那么开心的……

最后,告诉孩子: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一处工地上,有一个女人特别显眼。

她比所有人都累,除了要挑起一两百斤重的水泥砂浆,还要把自己的孩子背在背上。

有人说她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出来干活。其实她年纪并不大,只是长年累月地干重活,让她容颜早已消逝。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

有的人出入高档场所,用着上万的化妆品;有的人在工地挑着钢筋水泥,还要把孩子背在背上。

但,无论这个世界怎么样,每一个人都要去奋斗,不是么?

一个孩子在同龄人都在玩耍的时候,却早早背负起家庭的责任,捡废品补贴家用。

他非常懂事,对于自己的遭遇毫无怨言,只是每一次看到同龄人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这个世界是苦的,连童年都不例外。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是要不要去无忧无虑地玩耍,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常常有人感叹生活的艰辛,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可是这句话对每个人的含义真的不一样。

人生不是电影,人生比电影苦太多了。

他们是农民,妻子做完手术后没有车费回家了,他就用背篓把妻子背在背上,走路回家。

火车站前,外面下着大雪。

他坐在台阶上吃着面包,吃了一口,再也吃不下,他忍不住哭了。

你永远都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为了什么而痛哭,人生有时候真的会很艰难。

《月亮和六便士》中写到:

“面对地上的6便士,和夜空中最美的月亮该如何选择。

当你低头捡6便士的时候,也许你拥有了物质的财富,但你却错过了观看到最美月亮的机会;

当你抬头看着月亮,用画笔画下月亮独一无二最美的样子,也许这幅画的价值是一万倍的6便士。”

人与人之间是真的不同的,有的人会选择看月光,而有的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捡起6便士。

能选择看月光的人,都是被上帝眷顾的幸运之人,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并无选择。

这个世界,有你无法想象的残忍和绝望,请尊重每一群体和每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不会懂。

读书无用论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阴谋

17岁那年的暑假,我和一个老乡坐火车去广西,到父亲所在的木厂打暑假工。

因为没有坐票,我和老乡坐在绿皮火车厕所旁的地上,各种汗臭味和厕所里面的味道夹杂到一起,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我更体谅到父亲的不容易,因为他每年都要坐这样的火车往家里往返几次。

坐到地上和老乡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儿子和我年纪一样大,现在就可以赚2000多一个月了,说的时候满脸自豪。

到了父亲打工的木厂后,我惊呆了,像父子这样的组合在这里做事的有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他们都可以拿到3/4千一个月。

读书无用论在这里很盛行,他们的思想很狭隘,价值观趋向于一致,看不到远方,对他们而言,隔壁邻居家的小明出来打工,就已经给家里几万块钱盖房子,而别人还念着不知所以然的书,花着父母的钱,毕业后的工资也只有3/4千,就是很没用。

而我一直庆幸的是,我的父亲并没有受到这种思想的侵蚀,一直鼓励我读完大学,哪怕再苦再累。

在那个夏天我想明白了很多,如果我不继续读书,那么我很可能要靠苦力为生。

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制造业的衰退,那个工厂早已倒闭,那些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又转战去了建筑工地或者别的工厂,而我现在可以不靠苦力谋生,靠着学到的知识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什么叫底层?就是除了穷,你一无所有。你即便再累,再痛,你也得去挑担子,干苦力,因为做一天才会有一天的工钱,你不做,后面嗷嗷待哺的孩子,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指望着你为生。

中科院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发现越贫穷的地方越认同“读书无用”:在村庄贫困层的认同度有62.32%、农村中间层的认同度有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信奉“读书无用”的人最喜欢讲的一句就是:你看谁谁谁,没读什么书照样混得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L是我接触到的许多私企老板中的其中一个,初中毕业,他就是别人眼中读书少混得好的代表,开着奔驰车,住着市中心的豪宅。

他每天最焦虑的事情就是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其实最大的瓶颈还是他自身的知识结构。

他读书少,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都是碎片化阅读,没有形成知识闭环。

有一次我和他深入聊天,他告诉我,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继续读书,他羡慕那些名校毕业的人。

那天我们谈了很多,他说他能够有今天真的非常不容易,经常陪客户喝酒喝到胃出血,加班熬夜到凌晨,因为没读书不懂劳动法,他被离职的十几个员工狠狠坑过一笔,因为看不懂合同,他曾经和别人合作损失惨重........

所以,他招聘员工非常看重学历,没读什么书的亲戚,不会担任重要职位。

“读书无用论”只是底层看到别人成功了但是没读什么书,就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其实越往上面走,你会越明白读书的意义。

这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阴谋,底层的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看不清实质。

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表达了他最真实的想法,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我们再来看看有钱人是怎么为教育行动的。

有钱人疯狂掘取教育资源

知乎上一个叫Umika Chan的清华学生,说他刚入清华的时候,第一节课老师让他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后来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他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后来那个老师公布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如下图),他说他每年都会在清华做这个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

蓝色条状表示人数分布,1到19代表父母是特殊人群不做考虑,20到29代表农民或者工人,分数越高,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我们可以看到,60到79的人数是最多的,父母都是社会的中高层,在清华读书的学生,父母是中高层的人数最多。

之前上了微博热搜的企业高管妈妈,月薪三万多却连衣服都不敢买,为什么?因为孩子一个月的暑假培训班开支就超过了。

还有各种天价的学区房,十几万一平却依然供不应求。

今年的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多个国家。

熊轩昂的高中是北京二中,有名的重点中学,在这里的学区房均价每平米至少要15万!

很多中产阶级都很焦虑,他们在职场拼杀,看到社会残酷的一面,就对教育非常重视,疯狂掘取稀有的教育资源,不惜重金投入。

于是就造成了寒门再难出贵子,中产阶级的子女扎堆名校的现象。

底层相信“读书无用”,而中产阶级不惜血本投入教育,所以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阶级固化的最根本原因。

寒门学子的出门在哪里?

记得以前有个段子说的是:985是软卧,211是硬卧,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

真的没有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吗?

现在社会的现实就是仍然在乎学历,不仅是在乎,而且是非常在乎,无数个岗位清清楚楚写着非985大学毕业的不要。

所以,真正的现实就是985坐的是飞机,211是高铁,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特快火车,专科是普通火车,其他都是摩托车甚至单车,没有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这句倒是真的,但是他们只在乎你多快能抵达!

高考仍然是当前中国最公平的阶层上升通道,如果你觉得高考不公平,那么请相信我,你接下来的人生将会看到无数个比高考更加不公平的事情。

一个家族要改变自己的阶层,拼的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高考对他们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尤其是寒门学子,如果放弃了这条路,他的路会比其他人难走很多很多。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如果你努力的天花板就是别人的起点,所以你就要放弃吗?

不!只要有希望就应该去争取!寒门学子除了努力,别无退路!

如果你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候选择最无知最贪玩,去听信什么“读书无用”,那么你后半生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收拾当年落下的这个烂摊子!

来源:语文月刊,家教智慧博览(ID:chaorenchaoyu2016)经整理发布,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强大的研发优势,汇聚数百位基础教育名师,共同为全国百万家长提供贴心服务。一号在手,育儿无忧,最全最实用家教资讯不容错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大佬知道这个求告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