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发现小米桌面安卓版8的HDR就是个摆设

相较于事前的关注度和期待,苹果今年九月的发布会最终成为了比较平淡的一场。iPhone 的升级幅度较以往的「S」年更小,不断抬升的定价也让人们在购买决策时更加犹豫。

但正如一样,苹果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覆盖新产品的所有信息,而是把很多细节留在了参数页面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这些参数并相互比较,不仅能对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间接读出苹果的布局、策略等弦外之音。

外观:大趋势下的小插曲

作为 iPhone 更新周期中的「S」年,今年新品在外观上与去年的高度一致并不令人奇怪。iPhone X 的继承者 XS 在三围上与前者完全相同,仅重量(177g)上有可以忽略的 3g 增量。XS Max 和 XR 则都接近但略小于与以往的 Plus 机型。

但发布会上没有(好意思)提及的是,XS Max(208g)接过 8 Plus(202g)的衣钵,再次刷新了 iPhone 的最重纪录,XR 则依靠 8.3mm 的厚度成为了 4/4s 以来最厚的 iPhone。

此外,XS/XS Max 尽管在设计语言上和 iPhone X 一脉相承,但仍然存在两处细微的改动。一是在边框的左下角增加了一处天线开口。考虑到去年 iPhone X 曾经因为使用 Intel 基带机型的网络性能高通基带机型而受到争议,通过增加开口增强信号的举动使可以理解的。尽管新增的天线挤占了底部开孔的空间,由于左下方的开孔本来就是麦克风,新设计并不会对扬声器性能造成影响,唯一的问题是导致了 iPhone 底部的开孔不再对称,不够美观。

其二,XS 的摄像头部分相比于 iPhone X,在位置上有轻微挪动,这可能也是官方 XS 保护壳未标注支持前代产品的原因。

对齐叠放两代机型的官方图片可以发现摄像头位置的差异

硬件:处理器和电池小幅迭代,iPhone XR 的纠结取舍

iOS 设备使用的 A 系列处理器一直是苹果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往年 iPhone 发布会上的一个保留节目,就是 Phil Schiller 用夸张的语气宣布 CPU 和 GPU 性能再次大幅提升,快到「把人吹飞」(blown people away)。

今年,Phil Schiller 的表演仍然没有缺席,但吹捧的对象已经变成了机器学习(CoreML)性能因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升级获得的 9 倍性能提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12 的 CPU 性能提升也是多年以来幅度最小的,为 15%。之前一次类似情况发生在 2014 年的 A8 处理器,CPU 性能较 A7 提升 25%。并且与当年类似,苹果的宣传口径也变为强调在新处理器维持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少了能耗。

A 系列芯片相比前代性能增幅(数据来源:苹果新闻通稿;A11 和 A12 的 CPU 性能增幅指其中的高性能核心)

诚然,靠 AI 和机器学习间接提升使用体验是大势所趋,并且从的 Geekbench 跑分结果看,A12 处理器的性能仍然睥睨群雄(同时也应证了 XS/XS Max 和 XR 分别拥有 4GB 和 3GB 的 RAM 容量);但或许,我们离手机芯片像桌面 CPU 那样进入缓步迭代的时期已经不远了。

电池方面,尽管苹果一向不给出容量的具体数值,但其网站今年对新 iPhone 续航能力的描述尤其令人困惑。例如,XS 和 XS Max 被描述为比 iPhone X 分别多出 0.5 和 1.5 小时的电量,但 XS 的持续通话时间(20 小时)相比于 X(21 小时)反而下降了。另一方面,XR 的续航却是以 8 Plus 为比较对象的(或许反映了这两款机型在定位上的承续关系),据称比后者多出 1.5 小时的使用时间。通过比较具体项目可知,XR 的电池容量应当是三款新型号中最大的。

主要型号电池时间对比(官网宣称数据)

iPhone XR 作为苹果时隔五年后、又一次划分 iPhone 定位的尝试,其功能取舍是本次发布会的关注点之一。例如,XR 的后置摄像头为单镜头,但可以通过软件运算获得原本需要硬件支持的人像模式,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只从技术规格页面才能发现的是,XR 的人像模式只支持三种「人像光效」,比双摄机型少了「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两种。

iPhone 相机的人像光效,XR 不支持后两种

考虑到缺少的这两种光效都是将人物面部以外的部分隐去,对于远近景分离的精确度要求更高,或许苹果认为软件模拟还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景深信息来实现可接受的效果。此外,XR 的前置摄像头是支持全部五种人像光效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上述猜测(因为 Face ID 模组可以获取景深信息)。

另一项在 iPhone XR 上被削减却被淡化处理的功能是 3D Touch。发布会上,Phil Schiller 采用了相当蜻蜓点水的说明方式,称其可以通过一种所谓的「peek」手势来替代——实际上就是长按加震动反馈。不过,3D Touch 本来就因为一般用户难以发现和记忆而用者寥寥,并且 iOS 12 也提供了系统接口、允许开发者针对 XR 这类无 3D Touch 机型提供替代手势,因此该功能的缺失可能并不会对使用造成太大不便。但无论如何,这种安排仍然加剧了 iOS 操作逻辑的碎片化现状,并且表明苹果对于 3D Touch 的未来举棋不定。

苹果给出的无 3D Touch「解决方案」

屏幕:有得有失的 6.1 寸

今年是 iPhone 向新设计语言全面转向的一年,即便定位稍低的 XR 也换上了与 XS 形态一致的「刘海屏」。当然,XR 上的这块屏幕在很多方面是不及更高端型号的。例如,它因为 LCD 材质的限制存在更大的黑边。更受诟病的是,XR 的屏幕分辨率是 ,显著低于 iPhone XS Max 的 ,甚至也低于屏幕尺寸更小的 iPhone X()和前代大屏机型 8 Plus。很多人因此嘲讽苹果给 XR 的屏幕配置是「千元机 720p 水平」。

这种批评当然不是毫无根据,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XR 的屏幕精度并未低到不可接受。XR 的屏幕尺寸虽然在数值上高出 8 Plus 很多,但实际面积并无太大差异(分别约为 93.4 和 83.4 平方厘米)。因此,XR 的像素密度虽然降低,但也维持在了 326ppi,即此前 4.7 英寸机型的水平。此外,8 Plus 和 XS (Max) 的分辨率虽高,但分别受到和 的负面影响,因此实际精度并没有数值上领先于 XR 的那么多。

iPhone 屏幕实际尺寸对比

第二,分辨率较低也不意味着 XR 显示的内容少。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分辨率的绝对数值(物理分辨率),而还要考虑它在软件层面被用来「代表」多少像素(逻辑分辨率)。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的逻辑分辨率相同,只是缩放倍数有大小之分(来源:苹果)

系列再一次出现不同的屏幕长宽比——XR 和 XS Max 的屏幕(2.164:1)比 XS(2.165:1)要稍宽一些。

同时,正是这些在长边上多出来的像素,让 XR 和 XS Max 一样,支持了原本只在 Plus 型号中存在的 app 横屏模式(但不支持主屏幕的横屏模式,可能是因为屏幕缺口更难处理)。

连接性:港澳版本向国行看齐,NFC 后台可用

双卡双待(和它洋气的官方名字 DSDS)可能是今年新功能中在国内用户眼里最亲切的,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涉及运营商的问题都会变得麻烦。对于中国之外大部分地区的 iPhone 版本,三个新型号都支持双卡双待,但其中一张 SIM 卡的功能是。相反,中国版的 XR(A2108)和 XS Max(A2104)则提供了特制的 SIM 卡槽,可以。比较尴尬的是中国版 XS(A2100),一方面可能因为机身体积限制无法插入两张 SIM 卡,另一方面国内运营商也没有计划支持 eSIM,因此这一型号在国内就与双卡功能无缘了。

国内版本 iPhone 的特制卡槽设计(来源:苹果)

至于国内用户在选购时也经常会考虑的香港和澳门版本,今年尤其特殊。这两个地区销售的 XS 在型号上与美版相同(A1920,即 eSIM 双卡),而 XS Max 则与国行版相同(A2104,即物理双卡)。并且仅从列明的网络支持情况看,港版的网络支持情况似乎与国行并无不同。当然,iPhone 的运营商兼容机制非常复杂,在更多时候是受软件层面的激活策略制约的。因此,实际的网络支持情况只有等上市后实际测试才能确认。

简而言之,如果想在国内使用双卡功能,那么只有国行/港澳版本的 XS Max 或 XR 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另外,无论物理双卡还是 eSIM 双卡的版本,都不支持同时使用两个 CDMA 运营商(即国内语境下的电信双卡)。

顺带一提,今年的新 iPhone 还加入了对「读卡器模式 NFC」的支持,这意味着 NFC 功能可以一直处于待命状态,而无需像之前那样要先打开特定 app 才能开始识读 NFC 芯片。

配件:祖传的充电头和被遗忘的 AirPower

如果说前面一些变化都有见仁见智的空间,苹果今年在配件方面的不作为则是完全难避其咎。发布会前,坊间盛传今年 iPhone 将终于弃用「祖传」的 5W 电源适配器和 USB Type-A 接口 Lightning 数据线,换用支持快充功能的高功率充电头和 Type-C 数据线。然而,苹果在发布会上却对此闭口不谈。

直到我们明白了总有些事物对我们不离不弃。

可能是嫌这样还没有展现足够的「」,苹果还取消了随 iPhone 赠送的耳机转接线,其做法引得 The Verge 发文:「有什么比转接线更差劲的吗?没有转接线可用」。

另一位牺牲者是在去年的 iPhone X 发布时上被高调宣传的 AirPower。这款无线充电枕因技术问题,至今未能上市,在整整一年后的这次发布会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关注。不仅如此,随着发布会后的官网更新,人们更发现 AirPower 存在的痕迹,仅 AirPods 页面不指名地展示了它的图片,配文是「可选无线充电盒(暂未上市)」。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将会发生

今年的 Apple Watch 在产品线划分上进一步体现出淡化高低端差别的趋势。价格上最入门的铝金属 GPS 版在用料上进一步向高价型号看齐,用上了原本只在蜂窝版本中提供的 16GB 存储空间和陶瓷/蓝宝石玻璃表背,只是屏幕材质继续留在了 Ion-X 玻璃而非蓝宝石。(甚至还会附送 5W 充电头!)与此相照应,「Sport/运动版」的标签从命名中被移去;去年由用材从黄金改为陶瓷、价格大幅下调的 Edition 版,则在今年被彻底废弃。

另外,尽管颜色选项并无变化,但从官网图片上看,相比于 Series 3 版同配色型号,Series 4 版所用铝壳的磨砂质感似乎更明显。

Series 4(左)和 Series 3(右)的外壳纹理存在细微不同

屏幕:像素数量大幅增加,LTPO 面板首次应用

但厚度上的一点牺牲是值得的,因为 Series 4 由此收获了历代最大的显示面积。相比于原来的 38mm 和 42 mm 型号,新的 40mm 型号以 5.9% 的正面面积增加换来了 34.8% 的显示面积增加,而新的 44mm 型号则以 8% 的面积增加换来了 32% 的显示面积增加。

与显示屏面积同时增长的是屏幕分辨率。新 40mm 的像素数量(394×324)与原来的 42mm 达到了同一水平。实际上,在发布会后向开发者发布的 中,苹果已经将新 40mm/旧 42mm 作为介于旧 38mm 和新 44mm 之间的同一档进行归类。

新型号的出现将 Apple Watch 的尺寸划为三个档次(来源:苹果)

不过,由于 Series 4 的屏幕四周呼应 iPhone 变为了圆角,app 中的文字相比原来将要更多向内缩进,以避免被圆角裁切。因此,可显示信息量的增幅并不会有屏幕面积的增幅那么多。

新 Apple Watch 的圆角设计要求更大的边缘缩进量(来源:苹果)

另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细节是,Series 4 版本的显示屏换用了称为 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的背板。苹果在发布会和官网上并没有对此进行详述,但其已经在 2014、2015 和 2018 年三次为该项技术申请过。简而言之,LTPO 背板结合了此前被广泛使用的 LTPS(低温多晶硅)和 IGZO(铟镓锌氧化物)两种材质,以分别利用其在像素开关状态下不同的性能优势。根据分析机构的,LTPO 技术理论上可以节约 5—15% 的能耗,这对 Apple Watch 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保持续航是十分重要的。或许在今后的 iPhone 中,我们还会看到这项技术的更多应用。

芯片:首迎 64 位处理器,国行蜂窝版不再「特供」

Series 4 使用了新的 Apple S4 处理器。除了性能上的提升,S4 芯片最引人注目的特性在于它是 64 位的;这也是我们首次在智能手表上看到 64 位处理器的应用。不过,有表明该处理器仍然运行在 32 位模式下,或许是因为 Apple Watch 较小的内存(S4 的 RAM 容量尚不明确,S3 仅为 768MB)并不需要 64 位的寻址能力,如此升级主要是为了利用 AArch64 架构的。

网络支持方面,去年国行 Series 3 的蜂窝版本是「特供」的,与其他任何地区的型号都不相通用。而今年的国行版本则与大多数美洲之外的国家使用同一型号(A),与美版(A)的差别在于多出了对 TD 网络的支持,但至于相互的兼容性则只能等待实际测试。

功能:心电图获 FDA 钦点,多数新表盘仍可用于旧设备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功能的加入是 Apple Watch 此次发布的最大亮点之一。发布会上,苹果宣布该功能获得了美国 FDA 许可(clearance)的时候,不出意外地收获了一阵欢呼。但网络上随之而来的疑问是:FDA 的许可是否意味着 Apple Watch 具有了和医疗设备相同的性能?「许可」和在其他一些器械宣传中的「批准」(approval)有何区别?

FDA 将医疗设备按照对用户的潜在风险由低至高,等级越高,合法销售之前需要经过的检验也越严格。Apple Watch 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被归为其中的二类(Class II)——有中等(moderate)风险对用户产生伤害。居于同类的医疗设备还包括电动轮椅和一些孕检器材等。二类设备在上市前须向 FDA 进行售前申报(Premarket

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来源:苹果)

此外,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还是作为一项「新颖」(de novo)设备进行申报的,这意味着它与之前的任何设备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归类前还需要额外的评估其使用风险。

至于其他场合时而看到的 FDA「批准」(approval),则是适用于风险和功能性更高的三类设备——例如植入式起搏器——的程序。换言之,获得「许可」还是「批准」本身并不代表医疗设备等级的优劣,只是表明了设备在功能和风险上的不同层级。12 日发布会后,FDA 发布了一则,称其在这项功能的开发过程与苹果进行了「紧密合作」,肯定这类功能有利于用户「尽早获得治疗」并「了解更多关于自身健康的信息」。

当然,限于穿戴设备的体积和性能,Apple Watch 的心电图功能必然与专业的医用设备有差距。例如,医院中使用的心电图设备是 12 导联()的——同时在多个部位进行测定,而 Apple Watch 则只是单导联。FDA 也在许可函中明确该功能不应用于替代传统治疗方法,也不作为诊断依据。另外,不要忘记这仍然是一项实验性功能,在上市时的系统版本中暂不可用,并且在国行版本中完全不被支持。

Series 4 的另一项功能更新是发布会上提及的多种新表盘。不过,专属于 Series 4 的只是图文表盘和图文模块表盘两种,因为它们更高的信息密度依赖于新设备的高分辨率支持。其他的表盘(水火、烟雾、液态金属、呼吸)由于实际上只是原有动画背景表盘的变种,在旧款设备上仍然可用,只是动画背景被固定在一个圆形边框中,而不是像 Series 4

Series 3 显示新表盘的效果,动画背景被限制在圆形边框内

彩蛋:果粉的正确打字姿势

或许是由于硬件上的升级在不少人看来乏善可陈,新 iPhone 发布后,一个在过去被人忽视的问题——产品名称的正确拼写——反而一跃成为了讨论热点,甚至牵扯出了一个字体排印概念。

事件的起因是:发布会后,随着官网页面的更新,不少人发现新 iPhone 名字中的字母「R」「S」都是大写形态,却比旁边的 X 矮了一截。这随即被指出属于所谓的「」;它们一般被用在全大写的场合,通过增加版面错落感,避免连续阅读大写字母的视觉疲劳,提高美观度和可读性。对网页检查元素可以发现,苹果是通过 CSS 的

这种独特的拼写方式不仅是苹果历史上首次,也给一般用户的输入提出了难题——如何在社交媒体等纯文本环境下输入小型大写字母呢?网络上随即出现了一种「解决方案」:使用 Unicode 中的 ?(U+0280 Latin Letter Small Capital R)等特殊字符来代替,甚至有教程一本正经地教人设置文本替换来「快捷地」输入「正确名称」。

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且不论远超必要的输入成本,这种做法还会给文本搜索造成不便(无法通过输入常规字母 S 和 R 搜索到),并且影响字体风格的统一性(大多数字体都不包含这类特殊字符)。那个被拿来充当小型大写字母的「?」,本来用途也是拼写音标。从字体排印的角度看,即使在富文本环境下,小型大写字母也只应在字体支持的场合下启用,否则得到的也只是软件拉伸得来的「伪」小型大写字母,反而影响美观。

实际上,苹果似乎暂时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怎么拼对这些名字。产品信息页面和在线商店使用了全大写形式的 iPhone XS 和 iPhone XR(本文采此用例),技术参数页面却又变成了小写字母 s 拼写的 iPhone Xs。权威的用法到底是什么,也许只能等待之后的官方回复了。

苹果似乎也不太确定怎么在纯文本下打对自己起的名字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少数派会针对这次的新产品和即将发布的新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它们。请大家持续关注特别专题,下载 、关注 ,第一时间了解苹果新品资讯。

小米8青春版有没有刘海

  相比iPhone XR宽达35.2mm的刘海,小米8青春版的刘海更小,宽度19.4mm,边框也更窄,只有1.95mm,机身更博,7.5mm。

  小米8青春版搭载2400万像素前置相机,这也是迄今为止像素*的小米前置相机,并支持AI:AI人像模式、AI场景相机、AI裸妆美颜、AI视频美颜、自动HDR。

  小米8青春版配备6.26英寸全面屏,骁龙660 AIE处理器、后置2400万索尼旗舰相机,1399元起

  小米8青春版怎么隐藏刘海

  首先打开桌面【设置】,找到【全面屏】,选择【隐藏屏幕刘海】即可隐藏。

小米8的全称其实是“小米八周年旗舰手机”。既然是今后要在《小米编年史》上大书特书的产品,又恰逢小米香港上市,雷布斯们对小米8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此次体验的是 黑色款 最低配 6 64G版本)

说来惭愧,我既不是米粉、也不是米黑,算是一个对小米颇具好感,又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不曾入手的数码爱好者。不过,这个立场或许可以让我以更加超脱的角度审视这款产品。

作为一名70后,包括我在内,身边同龄的朋友在购机策略上都相对保守,用的不是苹果、就是华为。之前我对于小米手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超高性价比”、“年轻人用的多”、“网上买要抢”这几个特质上——很不错,但好像不是我的菜。

而近几年来,小米一方面补上线下的短板,小米之家让不习惯网上购机的用户有了更多感受真机的机会,新机加价才能到手的弊病正在治愈ing;另一方面签约明星、代言综艺,这次世界杯更是在央视直播黄金时段投放广告,不让OV专美与前……总之,小米正慢慢摆脱纯互联网产品的印象,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主流大品牌了。

对于我来说,其实出来了早几年的红米系列,一直没有用过小米的旗舰机,以及传说中最好用的MIUI。此番的体验可能会被米粉们讪笑为“啥都不懂”,但也可以从一个新用户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小米8的优劣得失。毕竟抓住5G这个下一轮换机的风口,争取更多新用户也是小米能否真正做强的关键。

比起华为、中兴的土豪 领导作派,小米在包装上一向是比较简单的,这可能跟米家从互联网品牌起家,追求极致性价比有关。

这里我就得轻吐槽一番了。当人们说到“旗舰”的时候,说的其实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产品,而是“产品 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这就好比装修时全包和半包的区别,虽然最终的效果都差不多,但少的,恰恰是那一点点被商家“宠溺”的感觉。

其他几家深耕线下的友商,就很了解用户的这种心理——你都买最贵的型号了,怎么还缺这个少那个的?

☆取消了/phones/size,人品保证是正规网站)

如果大家想换机,又懒得去实体店,这款工具可以让你直观地了解到想要入手的新机和老机的大小差异。就这几年玩机的感受来说,单手持握毕竟是我们使用手机最常用的姿势,决定持握舒适感的众多因素中,宽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

再来说说刘海的问题吧。上面大家看了小米8和Iphone X的正面比较后大家会发现,小米8的这块刘海相对于机身来说算是蛮大的(38mm),其原因就在于里面塞进了不少东东。

不过由于刘海屏属于异形屏,这就牵涉到一个屏幕适配的问题。连iPhone X都未必能够解决应用商店里所有APP的适配问题,更何况安卓这样开放性的市场了。

比如说我频繁用到手机的场景是看书。小米自带的阅读器适配得比较好,而打开掌阅(从小米应用市场下载),上方的刘海屏就被裁平了。

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像“吃鸡”等一些主流游戏也在刘海屏一侧也做了裁边处理,而在底部的“R”角上,由于是小米自己设计的弧度,也有一点点的遮盖。

还有的则是所有刘海屏的通病,显示网页文字比传统比例屏幕要多一点,看视频就抓瞎了。因为在专业影视领域还是16:9的天下。

不是说多一点显示面积不好,而是标准一旦确定,除非有巨大的收益,否则改变的成本太大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央一套高清频道的新闻节目,所有的画面都是4:3的裁边处理的,就是因为要照顾老少边穷地区,依然在使用4:3显像管电视的用户,也能看到不变形的画面。

连我这个电视新闻民工,在使用16:9的摄像机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把主体留在画面中间,保证裁边的时候不被裁掉。

小米8的宽度几乎是单手持握的极限,四曲面玻璃 铝金属中框虽然并不是特别前卫的设计,但胜在过渡圆滑,触感清凉,我这个小手党持握起来毫无硌手的感觉。仅有175g的重量比iPhone X重1克,拿在手上感觉还是比较轻盈的。

手机背面的材质也是风水轮流转,前两年流行金属磨砂的贵气,如今又是玻璃当道的时代,尤其是黑色版的,简直都可以当镜子了,颜值上是没啥可挑的,不用像金属后背一样搞成难看的“三段式”。

唯一的问题就是容易沾上指纹手汗,像我这样长年的户外工作者,擦镜布看来要多带上一块了(其实包装里可以送一块带米家logo的麂皮)。

小米8后置双摄像头突出的高度还是有点高的,边缘也有点锐,感觉磕碰磨损或者进灰的风险还是有一点的,建议第一时间用上附送的黑色半透明水晶套。

小米8背后的双摄 指纹识别布局属于常规操作,无需我多说。不过我无意中发现一个小问题——小米8的背面指纹识别区域放得有点高,手指短的话够起来稍微有点费劲。

由于取消了3.5mm耳机孔,小米8上方比较干净,而下方则是USB TYPE-C充电口和扬声器。不仅整体性更好,机身厚度也由此缩小到了7.6mm。这个厚度,即便加上手机套也已经足够轻薄了。

从当初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到“拍人更美”每一代的小米手机都会推出一个非常具有辨识度的slogan。伴随着俄罗斯世界杯的赛程,相信小米8“双频GPS”这一卖点也随着酷酷的吴亦凡为大家所熟知了。

讲真,一开始,我对于小米8以GPS作为营销的切入点是有点不以为然的。毕竟就目前而言,主流手机的GPS功能并没有成为一个“痛点”,又怎么会成为一个“卖点”呢?后来认真思考了一下。

发现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同质化的问题确实越来越严重。文宣里又是“黑科技”、又是“很吓人”,拿出来却压根不是那么回事。被忽悠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点免疫力,直到看到了这条消息。

看了这则消息,我才发现可能我们这些城市宅男的思路还是太狭窄了。身处城市的我们,GPS配合无所不在的基站辅助定位,单频也确实够用了。可要是换一个环境,可能就轮到分米级精度的双频GPS大显身手了。

就好比我们出了国,手机“全网通”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对于希望走向海外的小米来说,“双频GPS”这个独家秘笈还是吸引力的

发布会上车窗全涂黑开车的视频未免有些夸张。在这里我也不想弄一堆信噪比,寻星数量等术语来说明双频GPS的优势。对于我等普通用户来说,还是生活中的场景比较有参考价值。比如关掉基站、WiFi、蓝牙的辅助定位。小米8能发现我在公园的哪个位置吗?

之前开启运动软件跑步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轨迹“漂移”的现象,这次带上小米8,夏练三伏,来一段超燃的HIT变速跑吧!

在赞美大叔我的配速之前(36度高温下刷的哦),大家可以看到,双频GPS有效的避免了漂移的现象,尤其是跑过湖面上小桥的那些路段,之前老手机GPS记录的运动轨迹,总会留下一两次“踏水而行”的神仙轨迹。而小米8就非常精准,跑了四圈,地图轨迹和桥面、小径都做到了精准重合(跑步道只有两人宽)。

像维和警察一样到荒山野岭中执行任务这样极端的情况我们怕是碰不上了。我想普通人最依赖精确导航的场景,其实不是开车,而是步行。

为什么呢?想想看,当我们使用手机导航开车出门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寻找一个较大地标作为目的地,比如某商业广场,某小区之类。在这种场景下,双频GPS的优势并不能充分体现。

当我们在路边用手机打车,需要司机精确地知道我们站在道路哪一侧的哪根电线杆下;或是穿行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巷尾,想要找到传说中的深夜食堂;又或在户外遇险求救时,需要准确地报告自己的坐标,双频GPS的精确性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

如果说户外、天晴情况下单双频GPS确实区别不大的话,那么在高楼大厦中行走时,对GPS信号的干扰就比较多了。而对小米8来说,这并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我特意选了一个高楼边的位置,来测试小米定位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手机的GPS其实也有定位很准的时候,但有时候会漂移,稍微走几步,刷一下位置就变化了,不像小米8无论怎么绕都比较稳定

配合双频GPS,升级到最新MIUI10的小米8还推出了驾驶模式、AI助手小爱同学也来助阵。这就使得双频GPS的可玩性更高了。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在城市出行的开车导航上,双频GPS并未发挥出足够的优势,仅仅为了一个GPS机就换机,对于非户外工作者或资深驴友来说,理由实在不够充分。市场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观察。

发布会上,除了宣布一下DxOMark的评分外,小米的拍照单元介绍的篇幅并不多。不过这并非因为小米8的拍照不好,而是因为在后摄元器件方面,后置双摄采用的是几个月前发布的小米MIX 2S的同款元器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这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而在前置方面。小米8采用的是

当然,前置方面除了“拍人”的摄像头外,还有“刷脸”的摄像头。“ 安卓首款“Face ID”也是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那就先刷为敬吧。

PS:这里我特别要建议在开启刷脸模式的同时,一定记得在设置—显示菜单里打开“抬起唤醒”的开关。为什么呢?因为对普通指纹解锁的手机来说,手一碰就解锁了,而如果你选择刷脸解锁,又不打开抬起唤醒这个开关,你还得先用开机键或双击屏幕把屏幕点亮,然后再刷脸,这样速度上会慢不少。

不过此“Face ID”并非彼“Face ID”,小米8只有探索版才配备了和iPhone X同等级别的3D结构光方案。普通版采用的是红外光解锁。正常光线基本上是秒解。暗光环境下表现怎么样呢?有图有真相(没有必要为了看个几秒钟刷脸的视频就让大家看广告,就用动图代替吧)。

动图的速率有点失准。不过在暗光环境下,几乎和正常光线下一样没有迟滞。但是红外光解锁的安全性从理论上来讲肯定是不如3D结构光的。我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戴上墨镜——正常解锁,毕竟墨镜挡的是紫外光,是不是红外线嘛:)

√用手遮住鼻子、嘴巴、额头——正常解锁。(看来忍者也可以放心用小米8了)

×用手遮住眼睛——提示“请睁开你的眼睛”,无法解锁看来眼睛是识别的关键

×戴上面具(露出眼睛)——无法解锁

×对准屏幕上放大的大头照——无法解锁

×对准屏幕上播放的自拍视频——无法解锁

由此看来,红外刷脸基本的私密性还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实事求是讲,要用到涉及支付的应用上,可能就没有3D结构光这么保险了。

回到自拍的部分。2000万像素的配置在旗舰中基本上也就到顶了,不过自拍远不是一个像素值的问题。子曰“三十微胖、四十不惑”,对我这个颜值已过巅峰的四旬老汉来说,评价手机自拍效果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分寸感”。

自己到底长啥样还没点那啥数吗?如果要天翻地覆搬的美颜,还真不如去下第三方的自拍APP。而如果一部手机的自拍能够恰如其分的给颜值加分,又较少PS的痕迹,那想必是极好的。

当时我刚刚跑了6公里测试完小米8GPS精度,一身的汗,脸上也是油腻腻的,小米8的前置自拍自动让去除了脸上的汗渍,整个人变得清爽干净。

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在传统磨皮增白的美颜之外,小米8又加入美型概念—包括瘦脸、芭比鼻、苹果肌、花瓣唇等一整套“无痛无创”微整形方案,总有一款适合你,妹子们有得琢磨了。

总的来说,这些个美型选项还是比较克制的。即便把进度条拉倒最大,也不会让你变成“蛇精”或“锥子脸”。可以遮盖修饰的程度,大概就相当于抵消你最近熬夜看球、多喝了几扎啤酒养造成的浮肿和疲态吧。

在使用中发现一个小问题:美型的选项需要用户自行调校,不过对于单手操作来说,举着6寸的手机长时间一项项的调整,还要兼顾表情,MM们的小手会不会觉得有点酸呢?会不会嫌麻烦,最后索性拍好后再用APP精修呢?

自拍模式除了可以选择美颜美型,还可以启动人像模式,个人感觉还是直接上人像拍效果更佳。

再说说后置双摄吧。在我的印象中,因为追求性价比,在摄影元器件的配置上小米相对保守,拍照好像一直不是小米的强项。不过从小米6的“拍人更美”开始,小米总算在拍照上发力了,这次DxOMark的高分,说吊打iPhone X我觉得是夸张了。

我个人感觉一张照片的好坏,拍摄者的技巧占50分,软件算法调校占了20分,硬件配置最多占30分。信不信,职业摄影师用上一代的手机拍出来的照片碾压你。

当下主流的旗舰,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成片的差异更多的是算法调校上的区别,很难以“好”或“坏”来评判。而弱光、复杂光线下的判断处理能力,才能显出真本事。(以下的照片,我除了取景之外,都没有用手动方式调整光圈、快门和局部曝光,HDR默认自动)


良好光线下细节呈现不错,涂抹感较少


整体还原出色,暗部细节保留,中间云朵部分过曝

得益于1.8的光圈,小米8应付黄昏十分的弱光毫无压力,不过曝光算法还是喜欢调得比较亮,可能也是迎合国内用户的口味吧。

上图这种冷暖色调交替的场景比较考验手机对色温的把控。实际成片和双眼所见,个人感觉还是有点偏蓝了。

这张照片充分显示了小米8后摄的素质,暗部的标牌、亮部的云霞,节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色温表现也非常接近实际观感。

而在极暗的环境下,小米8的自动曝光依然能保留大部分的暗部细节(前车的地面),不过噪点也上来了。

无损变焦也是这一代旗舰的卖点之一,小米8的两倍光学变焦也让我们在拍照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个人觉得手机的无损变焦2倍足够了,再多的话,即便有光学防抖,也很容易拍虚,毕竟变焦后还会损失一定的光圈。

“AI”无疑是今年手机圈的热词。除了大名鼎鼎的“小爱同学”。小米8在拍照单元也加入了一个AI选项。大概的原理是智能识别场景对象,相应地调一下曝光、对比度之类的吧。

比如让花花草草更娇艳、让美食更诱人之类,个人感觉价值不是特别大,还不如自己后期修图。

自从新一代iPhone引入人像光模式后,国产厂商也纷纷跟进。从人像模式的调教来看,以iPhone为代表的欧美系更倾向于接近真实的表现。这也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密不可分,他们本身多为白色高加索人种,“美白”对他们来说是个伪命题,小麦色才是健康的标志。在推特,Facebook的晒照中,五官立体,高鼻深目的老外也很少会有人刻意地瘦脸(瘦腿还是有的)。这也就造成国产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上会偏白,偏亮,瘦脸更是必不可少。

自从新一代iPhone推出“人像光”模式以后,安卓厂商纷纷跟进。小米8自然也不甘人后。不过和iPhone上实时验算生成的人像光效果不同的是,小米8的人像模式是后期调出来的。说来惭愧,一开始滑到人像模式的时候我愣了半天——这不就一个普通的虚化效果嘛?

捣鼓一阵才发现,是要先拍好照片,然后在图库里调出该张照片(仅支持后摄拍的人像模式),再点击右上一个和“朋友圈”长得很像的按钮,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人像模式拍摄时,会提醒要“把主体置于2米以内”,一开始觉得是为了构图合适,后来才发现离得太远的话,人脸过小,就不能调用“影棚光效”了。所以距离问题一定要注意。

实事求是地说,小米8的人像模式,软件的成份多于硬件-这也是为什么升级到MIUI之后,早先的产品也可以使用这一功能-和iPhone的人像光还是有所差距的。

人像模式不一定要拍人,拍物的效果也不错(非人脸不能使用影棚光效)

在视频方面,小米8就更是中规中矩了。帧的高帧率视频拍摄算是个亮点,不过和三星S9 960fps慢动作这样的霸道功能还是不能比的。

个人觉得手机视频到这个精度上,主要问题还是自身的拍摄技巧和剪辑水平了。

在手动操控的可玩性上,手动白平衡、快门、对焦、后摄双镜头的单独调用等选项都有,够你瞎折腾好久了。

整体感觉上,继小米MIX 2S 在拍照方面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后,小米8延续了MIX 2S的配置,并有所创新,堪称“曹随萧规”、小有进步。客观地说,这样的表现,也并未超越同等级的国产旗舰。

在可玩性上,手动白平衡、快门、对焦、后摄双镜头的单独调用等选项都有,够你瞎折腾好久了。

小米8作为18年上半年845发布的旗舰,在性能方面无须多说,除了出于成本考虑去掉了不太实用的无线充电功能外,其他同等级旗舰该有的,比如刘海屏、845核心、UFS2.1、小米8也都有。跑分自然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不过感觉现在跑分的参考价值也在慢慢的降低。安兔兔、鲁大师跑了个分,大家权且了解一下吧。

实际到手后的跑分自然要比发布会上的差一些,好比买车时厂商宣称的油耗,肯定都是在空载 极端理想的道理环境下刷出来的,大家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手机这个事呢,咱们还得“不看跑分看体验”。

6G运存在今年已经成了旗舰的起步价,应用市场里下载的APP都是秒装。速度无需多虑。不过说句实在的,64G的存储对2018年的旗舰来说,还是有点太寒酸了。

考虑到双摄、4K视频的拍摄都对容量有很高的要求,在体验的10天左右时间,就装了王者、吃鸡等几个主流游戏,拍了100来张照片,拍了10几段高清视频,容量就剩下不到30G的,要知道微信才刚刚装上,按我的群聊天频率,3个月后估计又膨胀几个G,再加上其他应用,估计马上空间就要很紧张。

为了让售价不超过2700,小米8这个减法做得有点不值当——价格固然吊打友商了,但空间可就为难用户了。

在待机方面,小米8采用了3400毫安的锂电池。快充自然是标配,不过就像我开箱时吐槽的一样,支持QC4.0,却只送了一个QC3.0的充电头。和iPhone X支持无线充电却要另配充电板一样让人感到不快,希望尽快推出官方的QC4.0快充头,最好搞个“半价大回馈”之类的活动安抚下米粉。

快充的性能同等级的旗舰机表现大同小异。游戏玩到自动关机后,1个小时后达到83%,接下来就是涓流充电,曲线还是比较均匀的。

像我这样成天在外面跑新闻的老记,现在的快充基本上能满足我的需求。不管电量用了多少,利用吃饭,写稿的时间稍微充一会儿就能补上不少电量。现在出门连充电宝都很少带了。

据我的观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用“两天一充”这样的做法来测试手机的待机能力的,基本上都是每天睡觉前给手机充上、或是随用随充。

不支持无线充电可能是小米8唯一一个硬伤了吧。虽然据我观察,买了iPhone X的朋友,多数时间也是用线充——充电板还是不太方便,但对于旗舰机来说,“有没有“往往比“用不用”更关键。买来旗舰机却没有无线充电这种“显档次”的功能,可能会让一部分用户不太舒服。

在硬件整体性能方面,845 6G的性能表现,无需多说,王者荣耀高帧模式基本上在60上下,发热控制也比较好,虽然是夏天,玩半个小时游戏也只是微微发热而已。

可能我自己游戏打得比较少吧,让我儿子玩了会儿他最喜欢的《我的世界》,其中一个原子弹爆炸的场景运算量巨大,号称是低端手机的杀手,据小学生反馈,小米8的表现非常流畅。

得益于6G的运存,游戏中间和其他APP的切换也十分顺滑。打到 一半接个电话,回个微信,你担心的不是手机卡死,而是被队友骂死:)

一个经典的智能设备,无一不是软硬件的完美结合。正如当年的Symbian之于诺基亚,如今的iOS之于苹果。小米8首发的同时也发布了新一代的MIUI10。我也有幸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内测MIUI开发者版本的机会。

操作系统是产品设计思路的延续。在我看来,iOS系统是一个天才设计师(团队)的神来之笔——我做的就是最好的,你只需要慢慢来适应就好;而MIUI则更像是一个厂商、粉丝群策群力攒起来精品——大家有啥好点子都贡献出来,咱们一起把系统做得棒棒滴。这也是小米企业文化中特别强调的“参与感”。

作为一个第一次接触小米旗舰手机和最新操作系统的用户。MIUI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贴近用户的需求,你所有想得到的,希望通过手机解决的问题,都能在MIUI中得到答案。有了MIUI,系统类的第三方APP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另外下载了。

不过有利必有弊。MIUI的缺点是系统过于庞杂,对于新手来说,好比走近了玩具店的小朋友,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有点眼晕。系统选项多、层级多,习惯了iOS“啥都不用管”的设置后,初次上手确实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举前面说过的一个例子:我在输入人脸解锁数据后,想要开启抬起手机唤醒的开关,这样抬起手机看一下就能解锁。我结果在“锁屏、指纹和密码菜单”子菜单里死活找不到相应选项,最后才在“显示”菜单下找到。

留意了一下小米的论坛,发现类似“这个设置在那里找”、“这个功能怎么调出来”的问题非常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MIUI10对新手的友好度的问题。不过一旦你度过了初期的生疏感,MIUI这个宝库就向你敞开了大门,等待你发现其中的宝藏。

在人工智能被引入手机之前,手机的操作系统越来越繁杂,用户的选择恐惧症也越来越严重。AI的出现其实正是对“科技以人为本”最好的回应

MIUI 9的口号是“快如闪电”,而MIUI 10则是“AI加持的全面屏系统”。AI的概念可以说无处不在。刚开机,就让我体会到了AI的厉害,登录小米账户以后,家里的小米路由就自动连上了,研究一番后发现,以后米家的智能设备都可以用预装的APP“米家”来管理。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拍照时的AI场景识别与优化。MIUI系统中的AI功能更多的是靠“小爱同学”来实现的。和Siri这种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科技感的智能助手不同,小爱同学更像是一个和你一同成长,了解你的喜好,慢慢建立默契的同窗好友。

MIUI10特别强调了对小爱的“训练”模式,感觉有点像过去玩“心跳回忆”之类的养成类游戏——每天一撩,日久生情,让人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吧。

开车回家的路上,用语音让小爱同学把家里的空调先开起来、电饭煲先热起来、热播的剧集先缓存着……这就是智能生态圈的带我们的惊喜吧。冲着这些,你还会在意跑分上的些许差距吗?

不过还是老问题,小爱同学不是“天生强大”,而是需要后天的训练磨合对于不太喜欢琢磨手机功能,希望“一键搞定”的朋友们来说,梳理掌握的门槛还是有一些高的。

为了满足喜欢黑科技的玩家,MIUI10还推出了MIUI实验室单元,目前提供了“相册图片查找、超清分辨率、驾车模式、AI应用预加载”等功能(看菜单空余位置估计后面还能冒出新的项目来)。我个人感觉比较有玩头的是驾车模式。

还有相册图片功能查找也不错。

当然,这些项目都是带有一定的探索性的。好不好用,那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口味问题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桌面安卓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