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红色钻石价格国际是速简最厉害的团队吗

9月中旬的中山,秋风送爽。透过兴中体育场铁门的缝隙往里看,能远远看到鞍马型看台的塑钢座位反射着金黄的夕阳。这个中山人无比熟悉的体育场,落成于1991年,是中山市为迎接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而兴建。现在它在兴中道旁守候了27年,与周边的中山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乒乓球馆等附属设施一起,成为城区每天最热闹的地方。 27年来,这里一直承担着中山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演出以及各种群众集会。每年全市约有50场以上的重大活动在此进行。

这座体育场的兴建,不仅铭记了霍英东先生捐资的善举,也铭刻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山速度”,同时承载着中山新的努力方向—— 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将中山打造成广东省的又一个“足球之乡”。

兴中体育场犹如一艘在绿草丛中的巨轮。 记者 余兆宇 摄

谁能想象,这个中山地标式的建筑,当初仅用了9个多月内就落成。

当年负责城建的市领导吕伟雄,曾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生命中的夏天 》一书中详细的叙述了这9个月的建设过程。

吕伟雄在书中透露,中山确定作为第一届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分赛场还不到两星期,世界杯女足赛组委会的官员就要来中山检查比赛场地的落实情况。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主席一定要到体育场工地察看。“我们只好硬着头皮领着维拉潘主席等一大帮人,站在中山路上,指着南面的一片田野,告诉他们体育场将要建在那里。维拉潘秘书长无奈地向我耸耸肩。”

对于工程的进度,当时的中山人信心十足。市体委工作人员和建筑队伍日夜奋战在工地,仅半年,体育场已初见规模。1991年3月来采访的羊城晚报报道中就提到,中山是所有赛区中唯一没有现成国际比赛标准球场的赛区,为了赶进度,中山人全力施工。20天打好179根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对这个速度,报道称赞为:“速度,代表了中山人的实力,更体现出中山人的精神面貌。他们就是有这样的气概:一定要让参加首届世界女足赛的各国朋友亲眼看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是怎样意气风发、卓有成效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新生活的。”

兴中体育场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700万港元是由霍英东先生捐赠。奠基礼当天在工地上,霍先生让人直接从皮包里拿出签了名的支票移交,没有任何捐赠仪式。甚至到体育场快完工时,霍英东先生向中山提出,建议中山的体育场不叫英东体育场。于是,这座位于兴中道上的体育馆最后落成后称为“兴中体育场”。

开启中山体育事业的春天

兴中体育场的建设和世界女足锦标赛的举行,不仅为中山赢得国际声誉,而且它于中山的体育事业而言,也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1979年前,中山仅有1个400米跑道的体育场、1个游泳池、1个乒乓球室。在兴中体育场建设前的上世纪80年代,中山已改建了人民体育场、人民游泳池,建成室内游泳馆、乒乓球训练馆、室内溜冰场、温泉高尔夫等场馆设施。但这些体育设施较少向社会开放,对于酷爱运动的中山人来说远远无法满足。

当年一些专业的青少年足球队在体校训练,要与田径队共用一个足球场。外圈是田径的跑步、标枪等各种训练,足球队在中间,不仅训练起来很不方便,连球场中间的草坪都难以维护得好。经常是一片泥碴,一堆坑坑洼洼。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李良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当时还在一中工作。他得知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要在中山比赛的消息后,内心欣喜难抑。当月他把生活费几乎掏空,买了几场比赛的门票。在中山赛场比赛的是C组的德国队、尼日利亚队、意大利队和中国台北队。首场比赛当晚,他与无数激动的球迷一起涌入兴中体育场,见证这让中山人骄傲自豪的历史性一刻。所有一切都是崭新的——崭新的绿茵球场,崭新的观众席位,就连这里的空气都是“崭新”的。

兴中体育场成为中山体育设施的龙头后,体育场旁陆续建起了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等;1992年三乡镇建设了全市镇区第一个灯光足球场;1994年小榄镇建起了全市镇第一座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体育馆。目前中山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早已率先实现4个100%(即100%的镇区建有全民健身广场,100%的行政村建有健身苑,100%的社区建有健身点,100%的健身广场、苑点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七千多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二,超过《广东体育工作指南》提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13人/万人”标准。每年“体育节”及节假日,举办活动不少于300项次。

(原标题:用“中山速度”迎接一场国际赛事 兴中体育场仅用9个月建成,世界女足锦标赛在此举行,开启了中山体育事业的春天)

(责任编辑:蔡思颖_zs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钻石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