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钱投资,想问问虚拟币投资交易哪个好啊?

原标题: 8000位投资者180亿资金血本无归,你还敢把钱放在这些地方吗?

不想当韭菜?千万别踩这些坑!

文 / 华商韬略 王中美

韭菜,多年生宿根蔬菜,可反复割,反复长,生生不息。

投资者老徐想不通,有闲钱,想通过P2P平台赚点利息,为啥最后变成一地鸡毛?

45岁的老徐是普通工薪族,平日积攒的余钱放银行跑不过通胀,放股市风险太高,在朋友推荐下,他选择了P2P。

保险起见,老徐把42万全部家当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大都是国资背景、知名风投入股,回报率6%—13%不等,平台承诺刚性兑付。

等到雷声四起时,他才醒悟,自己精心筛选的篮子其实都在同一辆车上,而P2P就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镰刀手们的套路步步惊心。

老徐投资的6个平台里,有4个踩了雷。

这4个平台,无一例外,都设置了资金池,通过虚发或多发标的,吸引投资者进入。这些资金沉淀在平台账户,由平台统一调配。

而这成了乱象滋生的土壤。

有的平台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实现刚性兑付承诺;还有的平台则直接挪作他用,甚至将平台资金全部投入自家企业的生意。

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移花接木,使得老徐眼中“靠谱”的网贷中介平台,沦为一个又一个非法吸储甚至诈骗平台。

最具迷惑性的是,很多P2P都宣称有上市公司背景,但其实是面临退市的ST公司;所谓国企背景,也是靠平台“送股”换来的合作。

一旦平台崩盘,这些高大上的“靠山”甩锅甩得比谁都干脆。

至于平台的主人,则早就在爆雷前逃之夭夭。以老徐投资的牛板金为例,4位前董事通过成立多家空壳公司虚构标的,套走投资者43亿元。之后,4人玩起了金蝉脱壳。

这些失联的网贷平台控制人,早在平台成立初期就发现隐患,做好了跑路准备。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金融界人士办理海外居留业务的数量暴增,其中八成是P2P平台创始人或高管。

这背后是中国P2P行业的野蛮式增长。

英国作为P2P发源地,经过10年发展也只有不到10家P2P公司,美国与之相仿。而中国,仅在高峰时的两年间,就涌现出1000多家。

缺乏风险意识的一场狂欢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如今多达2000余个平台、总交易规模7万亿的P2P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

很多平台在苦苦支撑,投资者们如惊弓之鸟一样集中挤兑,还有的投资者走在报警路上。

有人认为,P2P收割的都是小白,不懂识别风险,交给专业人士理财,风险就小得多。持这种观点的人,最近可能不得不反转了。

6月底,8000余名私募投资者迎来至暗时刻——他们信赖的上海阜兴系私募控制人朱一栋毫无征兆地失联了。与之相伴的是,阜兴系4家私募经营中断。

阜兴系背靠阜兴集团,后者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横跨稀土加工贸易、商业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超过350亿。

有这样的背景,再加上旗下基金都有牌照、有备案,收益率也并非高得离谱,所以赢得了很多投资者的信赖。

那是什么让朱一栋置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选择跑路呢?

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和投资者的维权,阜兴系私募几年前的诸多猫腻浮出水面。

有投资者反映,阜兴系私募发行的产品中有投向浙江浦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基金,但经事后核实,阜兴的钱一直没有到位,产业基金也因此泡汤。

不仅如此,阜兴系发行的其他基金也大都存在类似问题,造成百亿资金去向成谜。

事实上,阜兴系旗下百余只产品中,有50只仅由10个人管理,通过借新还旧、相互接盘,最终演变成庞氏骗局。

更不幸的是,阜兴系还踩上了P2P的雷,不仅投资了近期爆雷的草根金融,还在其平台上发起数额巨大的借款,有明显的自融行为。

有知情人将这一切,归因于阜兴集团此前的股价操纵行为。

2016年,朱一栋联合“华北第一操盘手”李卫卫,让大连电瓷的股价在4个月内翻了一倍。

但在后续的操作中,李卫卫却成了猪队友,最终导致阜兴集团亏损5.51亿元。

此事被央视曝光后,阜兴集团经受了高杠杆的压力,不得不通过P2P、向员工发行债权基金等方式获得融资。

如今,包括债权产品在内的阜兴系基金出现大面积逾期。

私募产品通常有100万起投的门槛,阜兴系8000名投资者的180亿辛苦钱面临血本无归的可能,部分投资人的被套资金或许高达两三千万。

在今年的江苏两会上,朱一栋曾形容“金融是把双刃剑,既要用好它,又要注意别被伤到”。仅过了3个月,他就用这把剑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出事的不仅阜兴系,据行业协会披露,今年上半年已有161家私募基金“失联”(未能按要求每3个月更新登记),它们大多面临和阜兴系一样的问题。

8月30日晚,潜逃海外的朱一栋被缉捕归案,终究没能逃过法网。

就在新金融如火如荼之际,着急的镰刀手们已经迫不及待给自己穿上科技的外衣。

2017年,区块链技术一夜爆红,其初始产物——比特币,更是以全球仅有2100万枚的有限数量,令全球投资者对其蕴藏的价值浮想联翩。

从当年无人过问,到一枚币换一栋别墅,比特币的崛起,也带动数十种国产虚拟货币一夜之间火遍中国。

一时间,所有人削尖脑袋涌向币圈,张口闭口“一币一别墅”。连平时忙着跳广场舞,还没搞懂虚拟币为何物的大妈,也稀里糊涂花3000元买了一种币,不到一个月变成3万。

各种版本的造富传说,彻底激发了人们心底一夜暴富的冲动。

在各类ICO(首次币发行)交易平台,投资者不在乎项目做什么,怎么做,只要有ICO就投资。对他们来说,“先搭上财富电梯才是最重要的”。

大量的社会财富,就这样朝着一个大多数投资人根本不了解的领域聚集,而虚拟币的发行方则数钱数到手软。

很多发行者“没有公司,没有团队,也没有网站,只要包装一个跟区块链有关的概念就圈来数千万元,找到大佬背书,甚至轻松融到几十亿”。

暴利之下,各类骗术开始粉墨登场。

有人声称自己发行的五行币,在未来将全面取代纸币,投5000元发展下线,一年至少赚400万,3年就成千万富翁。

还有人兜售网络矿机,声称可以自动产生数字货币。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当初发明比特币时,其核心精神是去中心化。但所有诈骗性质的虚拟币却无一例外反其道而行——高度中心化。

这类虚拟币不开放源码,发币总量全凭发行者拍脑袋。即便是合法的虚拟币,很多也靠击鼓传花式的投机交易支撑着,入局者随时会成为接盘侠。

华丽的高科技外衣,让大多数人对虚拟币失去免疫力,即便是那些平时掌握知识话语权的各界精英。

8月19日,在知乎拥有20万粉丝的中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李雷,发文自曝被虚拟币割光全部身家,差点睡了马路。

当然也有清醒者,比如那些掌控游戏规则的人。

在一次私人谈话中,“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曾爆出一个令人后背发凉的真相:

“这里没有价值投资,币圈一切全靠忽悠……XX币为什么会涨,到最后的解释很简单,就是傻X太多了。”

币圈虽然高大上,但若论割韭菜的最高境界,那还是让韭菜们以为自己是镰刀。

2015年,一个名为健康猫的O2O平台上线,其宗旨是为体育私教和学员提供对接。

该平台一经上线,立刻火遍全国。不到两个月,就有3000个私教提供服务,多是体育系的在校大学生,“还有40多位世界冠军”。

风口之上,为争夺教练资源,健康猫也像外卖、网约车一样搞起了烧钱大战——私教除了获得学员的全额学费,还能获得平台支付的额外津贴,数额最高可达课时费的15%。

健康猫还鼓励私教拉人头获得相应津贴和晋级,只要邀请20名私教注册即可成为“队长”,每月享受500元补贴。

于是,“聪明”的私教每天只做两件事:一边不停地注册小号,给自己刷单、充值、付费,到期拿补贴;一边不停地介绍新私教注册。

有人一天刷出200多节课,还有人刷出的课程可以用到120岁。

而健康猫从来不缺教练,唯一缺的就是学员。一些私教透露:“健康猫上从未遇到过真实用户,交易流水都是私教自买自卖产生的。”

在私教们的齐心努力下,健康猫摇身一变,成了P2P都无法比拟的高收益理财工具。

而作为平台管理者的大象健康科技,一直在变相鼓励刷单,还很“周到”地在平台设置了贷款、办信用卡入口。

很多私教私欲膨胀,由此走上了高杠杆之路。

某体育学院一位研究生小程,通过银行、网贷和信用卡,获得160万元,全部刷了进去。

然而,从今年5月开始,整个平台无法提现,导致该同学一夜之间变成百万“负翁”。

和小程一样遭遇的私教还有很多,他们联合起来要求健康猫退钱,但平台却反咬一口,以发现刷单为由要求签署和解协议,条件是:扣除全部补贴和70%本金。

最终,私教们不得不求助于警方。8月27日,健康猫被警方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有人估算,这起事件一共涉及25万人,平均每人负债数十万,高投入者达上千万元。

镰刀手们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而韭菜们之所以中招,大抵绕不开一个“贪”字。

因为贪图利益,很多人把风险抛之脑后。

被虚拟币收割的李雷博士,事后幡然醒悟:“很多新闻警告过这些内容(虚拟货币)可能是骗子,甚至有骗子前科,但是我依然执迷不悟,认为我不会是韭菜。

被P2P收割的韭菜,心态也大致如此。

事实上,早在2013和2015年,P2P就曾两次爆雷,但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冲了进去。甚至在今年7月国金宝老板跑路前几个小时,还有人抱着36万进去投标。

理财是一项技术活,很多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奋斗1万个小时,仍然小心谨慎。但一进到理财市场,却变得自信满满,都以为自己不可能成为最后一个接棒的人。

因为无知,更因为对风险的无视。

在一份数万人参与的P2P受害者调查中,有一大把人将75%甚至是100%的家庭财富投向了P2P,甚至还有19%的人是净负债者。

如此贪欲之下,理性早早给冒险让路。而镰刀手们最喜欢找的,就是这样的人。

只要你愿意,总有一把镰刀在等你。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漫画:“设局”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福州7月4日电 题:30多万人疯狂购买的“虚拟货币”竟是传销骗局——起底沃客理财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良

  火爆时需排队一个月才能买上其所发行的虚拟货币,短短一年内就吸引会员35万人。曾经在网络上火爆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沃客理财,其实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传销平台。

  根据近日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报的情况,这起传销案形成高达309层的传销网络,涉案总金额50亿元。

  所谓发行“虚拟币”其实是在后台“设局”

  位于泉州晋江市繁华地段的一处高档写字楼15层,沃客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门紧锁,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地面散落着不少宣传画册。

  “以前这里门庭若市,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投资者络绎不绝,投资缴款还得排队。”多名沃客理财投资者告诉记者。

  沃客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称是一家“互联网+”投资公司,其经营的沃客理财号称集互联网金融理财优点于一身。如今,在互联网上仍然可以找到其宣传信息:“45天投资翻倍,一年可获得十倍收益”“只要有闲钱,躺着也能赚钱”。

  据了解,沃客理财是犯罪嫌疑人王良妙于2015年3月设立的网络理财平台,宣称经营“DEMWK新加坡外贸进出口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CPM。参与投资者需有老会员推荐,缴费购买激活币成为会员,缴纳700元就可以成为一星会员,最高的六星会员需缴纳3.5万元。成为会员后,根据缴纳金额获得100至5000不等的K币。

  王先生2015年11月成为沃客理财会员。他说,会员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收益模式。静态模式就是用入会时获得的K币购买CPM虚拟货币,动态模式则是发展下线人员抽取佣金。

  宣称让投资者“躺着就能赚钱”的就是静态收益。据王良妙交代,CPM跟新加坡的公司没有任何合作关系,是其在网络平台上创设并发行的,初始限量发行30万个,发行价格2美元,CPM只能在会员之间买卖。随着不断有新会员加入参与交易,CPM的价格会不断上涨,当上涨到一定价位时,王良妙等人会在后台按1:1比例进行拆分。拆分后,会员持有的CPM会倍增,倍增后价格会回落到初始价格,这时会员就可以出售CPM换取现金。每个会员账户最多参与7次CPM拆分,其后该账户自动出局。

  动态收益是发展下线获得的佣金,不同会员级别抽成比例不同,且抽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推荐奖、对碰奖、领导奖、商务中心奖等。

  据了解,从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案发,王良妙网络传销团伙在全国31个省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发展会员35万人。

  今年年初,晋江市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主要犯罪嫌疑人王良妙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3年,其余30名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1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位于晋江市繁华地段一处高档写字楼的沃客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门紧锁(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铺天盖地宣传营造“暴富”神话,“空手套白狼”获利12亿元

  据了解,王良妙通过拉人头发展会员,从会员缴费抽成等获利达12亿余元,多名团伙成员获利数千万元至数百万元,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记者调查发现,沃客理财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通过开办培训班、在五星级酒店举行酒会、租用高档写字楼和商务会所接待前来考察的会员,投巨资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刊播软文、广告等,铺天盖地宣传,营造“暴富”神话。

  2015年10月,沃客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办了盛大的推介会,发布沃客生活网上线信息,邀请了全国各地会员代表、新闻媒体、“互联网专家”等参与。在随后的一些宣传中,沃客生活信息被吹嘘成“互联网创新的优质平台”“互联网+”绝无仅有的模式。王良妙现身说法:“目前每天都有几百个会员在进账,开完这场会,会员肯定倍增,翻倍再翻倍,有这么多会员进场,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沃客理财多次举行类似推销活动,吹嘘其“创新”模式,但其目的就是拉人头加入会员。

  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说:“沃客理财并没有销售实际的产品,会员购买的虚拟货币CPM不具有实际价值,也不与任何实际产品挂钩,其所有资金都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老会员获利来源于新会员投入的会费,整个系统的运作依赖于新会员的不断加入及资金投入,如果没有新会员加入最终就会崩盘。”

  沃客理财平台上,有一张投资CPM虚拟货币收益表:投资700元,7次拆分315天,获益7560元;投资3.5万元,7次拆分315天,获益47.2万元。

  “身边不少人都在投资沃客理财,不断有‘暴富’的故事传出,到后来投资者越来越多,甚至需要排队近一个月才买得到CPM虚拟货币。”晋江的一名投资者告诉记者。记者调查发现,在暴利引诱下,投资者趋之若鹜。传销团伙的一些上线人员建立微信群,将会员的收益“晒出来”,包括某某会员最近用投资收益买了百万元豪车,在厦门等地买了房等信息,刺激投资者加大投入、发展下线。

  “庞氏骗局”频现,投资者为何“飞蛾扑火”?

  泉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负责人说,此类“空手套白狼”“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之所以屡屡得手,除了犯罪团伙天花乱坠地宣传忽悠,更多是利用了投资者的心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投资者都清楚沃客理财非法传销的实质,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个人。接受警方调查时,一名投资者说:“所谓的CPM虚拟货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在其他平台也没法交易,只能转手给新进场的会员,迟早会崩盘。”有投资者说,投资金额不算高,而且45天就可以翻倍,一年时间能翻十倍,就算明知道会崩盘,也可以赌一赌,毕竟不断有会员再加入,崩盘时自己已经脱身。

  但实际上,不少投资者赚到第一笔收益后,不断增加投入,越陷越深,很多投资者还没等拿到收益,平台已经崩盘。从公安机关调查情况看,沃客理财平台设立之初就投资的人确实赚到了一些钱,但总的来看,没有赚到钱、收不回成本的占大多数。记者调查发现,从事非法传销过程中,王良妙等人注册了多家公司,如沃客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沃客生活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沃客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通过合法外衣掩盖其非法传销本质,让投资者防不胜防。厦门勤贤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凌说,互联网传销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社会危害大,加大打击的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工商、公安等部门在发现传销组织苗头时就应该及早介入,迅速查处,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防范事态扩大蔓延;同时要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拟币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