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x21换屏幕分外屏内屏吗内屏多少钱?

虽然vivo在世界移动大会MWC2018上发布的技术概念机Apex用来大量的先进设计,挣足了关注和眼球。但面对主流市场新上市的量产手机还是务实了许多,vivo X21首发售价2898元起步,只比基础版配置的X20贵了100元钱,X21不仅多了2GB内存还提供了MicroSD存储扩展,相信大多数理性的消费者还是更愿意选择新款,而且多花600元就能买到当前唯一能体验屏下指纹“黑科技”的量产型手机X21屏幕指纹版。除了屏下指纹技术的应用,X21的另一亮点就是屏幕了。

vivo X21采用了三星柔性AMOLED面板,全面屏设计,6.28英寸分辨率为像素,屏幕的像素密度为402PPI,由于AMOLED子像素为菱形Pentile式排列,实际像素密度相较于RGB排列的TFT面板要低一些。采用了圆角和顶部显示切割后,X21的屏占比提升至90%。

当然硬件规格并不是X21的屏幕吸引我们关注的根本原因,由于价格原因,这款手机的显示屏幕硬件潜力也远不及昨天的Galaxy S9,但要如何充分利用OELD的色彩和高对比度优势?这对于多数手机厂商都是干脆忽略不管的问题。vivo在X21发布会上,宣布加入国际色彩联盟icc的成员组织。icc是由Adobe、爱克发、伊士曼柯达、苹果和微软联合组建的一个模拟和数字色彩显示管理组织。这个联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在模拟和数字数字影像的制作、显示、回放等各环节和硬件生产、软件开发提供统一的色彩管理标准,减少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差异带来的色彩损失。其成员也主要是与数字色彩和显示相关的软件硬件厂商或专业研究机构。

icc技术最典型的应用就是专业用户和发烧友用来校色的各类标准和自制icc Profile文件,这是完全免费公开的,人人可用。例如最简单使用Spyder、爱色丽等设备软件在Windows或MacOS自带的屏幕校准功能进行灰阶和色彩的校正后,最终的校正数据就保存在icc上用于参考和备用。

另外,icc文件对不同色彩标准间的显色一致性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不同的色域标准下,相同的RGB色彩代码是不同的颜色,要在广色域的屏幕下正确显示sRGB图像的效果,就需要事先通过加载icc Profile对图像色彩重新映射,例如以上两张图片就需要正确的色彩管理才能正确显示。通过icc将相应色彩代码转换为一个可以正确显示的近似值,动态icc理论上可以在一张网页上同时欣赏不同色域的照片。不过由于绝大多数专业显示器都提供了sRGB等各种常用预设模式强制转换,因此通过icc转换图像色彩的功能较少有机会被使用。

一个企业加入icc成员,也就意味着承认icc对于色彩显示一致的重要性,并用在软硬件开发上,这对于手机厂商同样是有积极意义的,一直以来国产手机很少有色彩显示控制功能,而色彩管理则更少。在这些不一致的屏幕下同样的照片显示效果有这极大的差异,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人们在评定不同的手机摄影成像的色彩和画质优劣,如果屏幕都没有进行色彩管理,那要以哪一侧的屏幕显示为准?理性的测评自然是将手机存储的照片导出到一台显色一致的高端专业显示设备上进行对比。一致化的显示不仅是为了手机用户炫耀自己的拍摄技术和风景美食,也是为了手机厂商在开发摄像头影像技术时有统一可控的客观评判标准,避免陷入自吹自擂和圈地自牢的尴尬;另一个问题就是系统的整体界面设计由于参考色彩不一致,导致最终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最终效果背离了美工和设计师的艺术表达初衷。

X21的icc功能和系统显示设置

虽然icc的介绍占据了篇幅,但可以得知一致的可参考色彩显示对于用户还是厂家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入了icc就意味着vivo需要拿出可以参考的icc设备,那自然就是X21了。X21屏幕为标准的P3广色域显示,这也是为了摄像头的P3色域照片获得最大化的优势发挥。同时,自带的相册工具支持icc Profile正确显示sRGB图片的色彩,能更好兼容网络照片,不会出现广色域屏幕显示高亮色调时过于刺眼的常见现象。

X21可供调整的显示色彩选项依旧偏少,基于Android 8的Funtouch OS 4.0系统中并没有全局sRGB模式,提供了护眼模式降低屏幕色温功能倒是变化很大,用户可以K之间调节。那么X21到底能不能达到icc标准的要求呢?按照惯例,屏幕客观指标测试由SpectraCal Calman完成,如无特别说明,屏幕指标均为SDR的标准动态范围显示模式下的测试成绩。

在默认状态下,X21的色温依旧高于6500K标准,除Gamma值接近标准的2.2外,整体指标并没有明显进步,当然由于不不再刻意压缩红色的色彩动态,恢复了vivo手机的“正常”水平。好在和OPPO R11s Plus一样,X21利用护眼模式可调整至接近6500K标准色温。

  • 屏幕亮度[cd/m?或nits]:主动光源的发光强度,忽略屏幕玻璃品质、软件算法、动态调整等差异化因素,目前亮度在500cd/m?以上可基本保证手机在强光下有较好的可读性, 400cd/m?以下则相对困难,AMOLED的亮度在目前分色仪和分光仪测试下数值偏低,并不代表和LED显示面板测试数值等效。

    伽玛2.2[Gamma2.2]:
    真正影响屏幕色彩对比度视觉表现的并不是黑白对比,而是伽马值,Gamma值是个斜率,sRGB色彩范围内当Gamma为2.2的时候,其亮度变化和人眼察觉变化一致。低于2.2,反差度不足,高于2.2则图像对比反差增加,下图大致模拟了Gamma2.2在标准、低、高时的显示效果,越接近2.2标准值,越能真实反映的图像对比度。还要从Gamma曲线上辨别红绿蓝三色的曲线是否重合,一致性有误差会带来色彩对比度变化的差异。一般在±0.1范围内属于基本准确水平,误差在±0.2以上属于明显可见的反差不足/过高。

    平均色温:
    屏幕在灰阶范围内的平均色温值,在NTSC-1978、Adobe RGB或sRGB色彩测试中,主流以D65,6500K为标准,也存在或存在过D75,7500K或NTSC-J 9300K标准,但不常用。色温偏高,色调将偏冷[蓝],色温低则色调偏暖[黄],由于目前已证明LED的蓝光对眼睛健康有害,我们建议手机显示色温应在7000K以内,并提供低色温的护眼模式。 指实际颜色与显示颜色的可察觉差异,ΔE是阈值,在低于5时人眼对误差察觉较低,ΔE平均值在3以下,单个色彩最大误差不超过5属于专业级显示的优秀水平,越低意味着色彩还原能力越强。ΔE在5-10之间可识别出色彩误差,ΔE>10为明显可察觉误差,色彩偏离以sRGB色彩空间为准。 显示色彩空间覆盖范围,通常以sRGB标准色域覆盖范围为基础[约1677万色],目前应用主流还有NTSC、Adobe RGB、CYMK等色彩模式。由于绝大多数手机不具备色彩管理能力,无法正确显示系统和面板实际对应的色彩空间,色彩显示范围较大的面板在移动应用和图片显示会出现饱和度过高的效果。因此手机通常通过软件控制的方式控制GPU的色彩输出级别以接近常用的sRGB水准,通过软件获得接近参考色域的色彩会损失面板的色彩和灰阶动态范围,目前仅有三星的高端手机提供了系统级的色彩显示管理功能,但缺乏应用支持。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暂时不对视角误差表现进行测试,一般而言LCD在30度视角会造成50%以上的亮度损失。

在Android平台上,广色域屏幕显示sRGB色彩虽然有Android系统自带的开发者模式中切换,Google Pixel、索尼、一加等手机就采用了这一简单的方法,虽然避免了色彩显示异常,但这个预设的转换方式会导致色彩损失,无法正确还原红色等暖色彩。三星、小米等则通过自己提供sRGB预设方式解决。

在vivo X21上,通过icc转换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一致sRGB色彩显示效果,在控制色温后,X21的整体灰阶、色准表现和画面反差都达到优秀水准,在浏览图片时可正确显示P3和sRGB照片,具备较好的色彩参考性,也远超以往任何一款vivo手机,表现已经不亚于微软、苹果和三星的移动设备。在户外使用中,vivo X21的峰值亮度可以超过450nits,画面通透性、可视角度和X20一致,油腻感在正常使用中并不明显,虽然峰值亮度远无法和iPhone X或S9等旗舰手机相比,但在户外的屏幕内容可读性表现还不错,整体色彩、亮度和灰阶表现皆远好于目前Google Pixel系列所使用的LG OLED面板。

由于icc转换仅仅在自带的相册应用中有效,在第三方应用中,P3广色域仍会影响到网页、社交和第三方图像应用的显示,亮色调还是较为刺眼。而系统界面上由于全面使用P3色域标准进行设计,图标和背景色彩动态表现不再像以往的vivo手机那样色彩对比过于猛烈。厂商也表示会在未来逐步提升兼容性。当然如果能直接提供全局sRGB模式切换会更好一些。实际上,iPhone X、iPad Pro除系统自带照片和浏览器应用外,第三方应用也是强制转换成sRGB显示,转换后色彩动态会出现一定损失,但良好的兼容性也值得技术参考。

动态icc加载的全面应用在PC上都是老大难的技术问题,手机各类第三方应用适配更是高难度,X21也是刚起了头,但毕竟是坚实的第一步,而且对于长期忽略屏幕色彩管理的vivo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只是自身显示面板硬件水准有限,亮度、HDR等功能还无法和大品牌旗舰机型抗衡。

vivo X21采用的icc Profile技术标准水平是显色一致性应用中较高的,也是很难实现的,这不仅带来了一流的色彩效果,也确实带来了高兼容难度,我们也希望厂商能在好的技术品味上坚持下去。另外,既然已经是icc成员,产品开发环境也不缺乏顶级专业显示设备,X21的预设色温这最后一步也没必要麻烦用户自己去滚进度条进行校正。

作为新一代VIVO产品,这一次的X21屏下指纹版本实现量产确实是让人非常惊喜的。这一款机型的指纹识别位置比起上一代屏下指纹识别位置更高一些,但是这一次的指纹识别体验没有损失。按照VIVO供应链表示,这一次X21是汇顶和新思两家屏下指纹芯片混用,看来VIVO在国内的供应链掌控能力还是十分了得的。

也正是在在VIVOX21发布不久之后,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的消息,有网友拿到VIVOX21之后不小心摔碎了屏幕,这就非常心疼了。在心疼之余,大家或许会更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屏幕碎了的话,VIVOX21屏幕版的屏下指纹还能否使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参考VIVOX20Plus屏下指纹版的测试,一方面因为都是相同的屏下指纹方案,两种产品在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如果X20Plus屏幕指纹版都没有问题的话,那X21自然撑得出。

在VIVO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测试当中,首先使用金属利器在指纹识别部分留下划痕。我们发现如果只是屏幕外层受到损伤,这样依旧可以正常使用屏下指纹的。但经过更加暴力的测试,将屏幕硬件损伤至内屏,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缝,屏下指纹识别宣告失败。

我们知道,由于VIVO使用的是光学指纹识别方案,这种技术通过光反射原理映射指纹图案传达至底层的识别芯片,只要能够准确完成之后就能解锁。在这里我们看到当手机屏幕碎裂之后,识别区域有着大量的裂痕,这些玻璃材质会导致光线难以正确反馈指纹图像给芯片,那么解锁失败就很正常了。

所以,新机VIVOX21固然还是非常宝贝的,有很多朋友都打算拿到真机就带套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保障手段。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还没有达到最成熟阶段,有能力的话还是考虑碎屏险会更加合适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ox21换内屏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