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轻狠快〗小米轻应用5的4g运存是不是太小了

  火速轻应用是一个基于HTML5技术的轻应用平台,创始人赵九州将其定位为颠覆手机浏览器与应用市场的下一代手机娱乐中心。
  这款产品的特点是:无需下载,即点即用,所有应用和游戏内容直接添加到用户手机桌面,而且所有添加的轻应用每次打开均是最新版本,更新升级的行为在云端自动完成;可以订阅推送,智能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打破独立App的封装外壳,实现应用内搜索与内容推荐;较齐全地接入了市面上的轻应用和轻游戏内容。
  为什么做这个项目?
  2013年,百度率先推出轻应用,随后360、UC、小米均入局该领域。但一年过去,百度选择了将轻应用入口放置到二级页面中,同时推出了“直达号”,将轻应用与O2O重新组合进行商业化的尝试;360虽推出了轻应用开放平台,但在其手机浏览器上,轻应用的数量并没有形成规模化;UC上的轻应用也只是导航页中的功能之一。
  大公司们对轻应用的尝试貌似遇到了一些瓶颈。与此同时,“神经猫”这款由一个小公司基于HTML5标准用一天半时间开发的微信小游戏迅速风靡了整个互联网,让人们看到了HTML5的另外一种可能。
  在此背景下,做了多年移动浏览器的赵九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推出了火速轻应用。他认为,手机浏览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形态很难有革新,而随着百度直达号的发布以及微信HTML5小游戏的火爆,HTML5技术日渐成熟,并将是未来趋势,现有手机浏览器产品形态无法承载未来手机超级流量入口的重任,而轻应用也许将迎来一个快速成长期,而且窗口期不会太长,自己需要及时把握先发优势,做好开发体系及运营。
  但轻应用在某些方面不能与独立App媲美,如切换界面时的交互、划屏操作及数据通信延迟等。对此,赵九州表示,新的技术都会经历从简单、成熟到复杂的过程,当下存在的问题需要同行业者一起花时间解决。
  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9月1日,火速轻应用Android版正式上线。据赵九州介绍,上线50多天后,通过预装合作、浏览器导流及朋友圈分享HTML5游戏带来回流等推广方式,火速轻应用的有效用户量已经超过100万,日活跃用户达10万左右。其用户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客型用户,一类是操作水平较低的低层次小白用户。当然,HTML5 游戏的潜在玩家则是现阶段火速轻应用非常重视的用户群体。
  但对于这样的增长量,赵九州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喜悦,他认为入口级的公司,数百万用户量不是很难完成的任务,难的是用户如何过千万量级。这就需要资金推动,但融资并不是单纯的钱的问题,赵九州认为火速轻应用需要更多的是资源。
  目前,通过抓取,火速轻应用覆盖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应用,多达4000多款,其中更是收录了1000款轻游戏。
  整个火速轻应用团队只有十几人,所以对收录的应用进行适配优化还需要时间。对此,赵九州表示,未来团队将会开发一套工具,快捷地采取内容源,帮助开发者在10分钟内生成一个轻应用来接入该平台,且不影响广告曝光和到达率。另外,火速轻应用正在构建一套开发者生态体系,例如将模块化工具做好、下一阶段将向开发者实施“千万流量补贴计划”等等。
  赵九州认为HTML5游戏是手游行业的下一个爆发点。虽然现在的HTML5小游戏都还是很轻度的休闲游戏,且游戏周期短、做工偏粗糙,但随着众多高水平游戏开发者的加入,半年内很可能会出现几款可玩性极高的现象级中度游戏。“在这个趋势来临前,我们想要把台子搭起来。”
  团队构成是怎样的?
  创始人赵九州曾是移动端火速浏览器的CEO,COO冯兴华是原新浪微博高级产品经理、原迅雷高级产品经理,CTO白建国是原开源论坛软件Discuz!技术总监、原迅雷技术研发经理、“云管家”软件作者。目前火速已经得到了好贷网总裁、Discuz!联合创始人李明顺的天使投资。

一加3配4G运存骁龙820白菜价1999元死磕小米5讨好用户?

国产手机竞争已经白热化,一直以价格屠夫自居的小米“腰斩价”被乐视的“硬件负利”虐得不能还手,随后机智的小米与雷军弄出一个“新国货”,卖起了小米电饭煲。


而最近有消息称,追求“不将就”设计工艺的刘作虎,要将4G运存+骁龙820组合机型卖到国产手机历史最低价,仅售1999元,与3GB+32GB版的小米5售价一模一样。这让雷军情何以堪?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加3在搭乘骁龙820处理器的同时,还将采用5.5寸1080p Super AMOLED屏幕,低配版起步运行内存4GB,高配版达到6GB,机身存储分别是32G和64G。


据悉,一加3在配置不将就的同时,还主打拍照功能,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采用了大光圈镜头,背景虚化能力相当不错。



  微信小程序的火爆,带动了一大波跟随者,支付宝小程序、百度小程序、今日头条小程序接踵而至,就连华为、vivo、OPP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也看中了小程序的红利。

  今年3月份,华为、中兴、努比亚、联想、魅族、vivo、OPPO、小米、一加、金立,一共十家头部手机厂商宣布加入快应用联盟,直接对标微信小程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份,华为在快应用联盟有3800位开发者注册,提交了超过400款应用,有超过200款快应用上架,其中包括美团、携程、天猫、滴滴出行、蘑菇街、美柚、互动百科、搜狗搜索、汽车之家等。

  手机厂商一直都在尝试变身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是希望获得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互联网业务的利润率比纯硬件的利润率要高得多。雷军曾发布公开信称,“我要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实际上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将手机的综合净利率做到5%非常罕见,而互联网业务的净利率要远远高于高于5%。

  在应用商店方面,手机厂商早就尝到过互联网业务的甜头,手机厂商自己推出的应用商店已有跟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互联网公司应用商店硬钢的实力,而且其在营收分成上增长趋势也很迅猛。

  快应用联盟相当于华为、vivo、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绕过BAT等互联网公司,重新开辟了一套关于应用分发的游戏规则,不同于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做法,这次是10家头部手机厂商联合起来玩,仅从势头方面而言,就非常“吓人”。但要从实际逻辑来分析,手机厂商一面做自己应用商店,一面硬推快应用,很有可能就会陷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局面。

  1.快应用的“轻”跟手机储存空间提升的冲突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5月,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在架数量为415万款。面对如此众多的App,用户手机的储存空间再大都不够,另外,用户手机里的App安装过多,也容易导致手机出现卡顿现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流量问题,有些App下载安装包超过100MB,这会让用户为此付出不少流量成本,而用户显然不愿意承担App下载的流量成本,当用户手机安装App数量超过100款以后,找App也不方便。

  在App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主要内容载体的几年里,滋生出了诸多沉疴弊病出现。所以,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百度小程序、今日头条小程序以及快应用等才会出现如此疯狂的景象,这里面不乏一些跟风的意味,但更多的还是在看到App的沉疴弊病之后,试图重新做出一套更轻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出来,只不过大家在形态上台过于“神似”。

  快应用的主要特点是“无需下载,即点即用”,其跟App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不像App动辄几十MB甚至上百MB,快应用占的手机储存空间非常小。

  快应用最大的依仗是手机厂商,可手机厂商有自己的利益体,同时也有自己的技术成长性,手机厂商也需要不断消灭用户的“痛点”,否则,手机厂商的卖点就会很少。而储存空间的提升,就是手机厂商其中的卖点之一,用户之所以想要更换新的手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旧手机的内存和储存空间不够、容易卡顿。

  快应用的目标如果实现,其结果就是,用户手机里安装的App数量会降至极低,用户最终更换新手机的意愿也会逐渐降低,也就大大延长了用户迭代新机的年限,由1年——1.5年延长至更长,而目前的国产机厂商,一年至少会出好几个版本的手机,甚至会有两三款旗舰机出现,用户迭代新机年限变久,显然不是手机厂商愿意看到的,就算手机的利润率再低,但在一年近千亿营收诱惑之下,其它的都得靠边站。

  日前发布的小米8青春版起步储存空间是64GB,而售价仅为1399元,在发布会上diss华为的魅族16 X起步储存空间也是64GB,2017年所有头部厂商发售新机的起步储存空间都是32GB起,绝大多数都是64GB,千元机也是64GB居多。

  快应用为用户手机“减负”,手机厂商却在不断提升手机的储存空间,这两者有着直接的冲突存在。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今日头条都是互联网公司,它们不靠硬件赚钱,所以不需要考虑硬件与软件的冲突问题,但手机厂商却不同,硬件才是其“命脉”,快应用对硬件利益的影响非常直接,体量越大、效果越大,影响越大。除非快应用能在“轻”和手机厂商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可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用户平均安装App的数量在50个左右,算上一些非常见的长尾应用,用户安装App数量也在100个以内,这对于64GB储存空间的手机而言,储存压力很小,快应用的价值也就很小,64GB以外,厂商还推出了更大的128GB、256GB、512GB的手机,App占储存空间就不是事儿了,快应用最大的优势荡然无存。

  2.快应用跟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冲突

  与硬件本身的冲突只是一方面,跟手机应用商店之间的冲突才是最为直观的。快应用除了能让手机变“轻”外,还要做的就是消灭甚至取代App,如果用户本身安装了某款App,再去安装同款快应用,两者需求就会重叠,快应用和App只能取其一。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快应用的安装入口目前主要有应用商店、全局搜索/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搜索、网页跳转、手机语音助手等,其中最明显的入口就是手机应用商店,而在手机应用商店里,系统究竟是为用户推送快应用,还是独立的App呢。两者是有博弈情形存在的,系统该如何取舍?用户该如何取舍?开发者/开发商该如何取舍?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厂商还是以独立App为主,快应用的入口非常隐蔽,而且主要banner区域,也都是独立App而不是快应用。

  快应用跟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冲突,不仅是快应用和App取舍的问题,还包括应用商店的盈利问题。手机厂商好不容易才将应用商店做大做强,虽然距离App Store年营收200亿美元有差距,但年营收十亿元以上是可以做到的。应用商店是手机厂商在互联网业务以及软件控制权上为数不多的存在,将应用商店的生态搞垮,手机厂商在新的快应用联盟上分不到多少好处。

  开发者既要向手机厂商缴纳App在应用商店的“入场费”,还要向手机厂商缴纳功能相同的快应用“入场费”,开发者也不是傻子。快应用目前还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其对开发者的倾向性非常明显,比如每个月的“快应用流量扶持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跟互联网公司真金白银似的补贴,而是相对应的流量价值,是流量价格,而不是它真值那么多钱,而这个“快应用流量扶持计划”不可能一直为某个快应用长期“输血”,最终还是要看开发者自己。

  来自全局搜索/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搜索、网页跳转、手机语音助手等渠道的快应用下载量如果过大的话,手机厂商又如何从应用商店收取“入场费”呢?

  快应用在推出之初,曾打出过“安卓生态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口号,而其中要消灭的代表产品就是应用商店,在如今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市场、OV应用市场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要它们“刮骨疗毒”怕是很难,砍掉的可是数十亿的生意,而心生的盈利点,却是未知的。

  快应用由手机厂商来推动,确实很尴尬,背后涉及到手机厂商自身的利益太多,弄不好连应用商店这点本都折了。

  3.手机厂商之间的冲突

  同为友商,华为、vivo、OPPO、小米们的关系并不算好,相反各自还会相互diss,以前是diss苹果,现在就是直接diss国产机,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在发布会上放出与友商机型对比图,以示自家产品比别家产品性价比更好、技术更好,另外,有些发布会主讲人还会对友商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

  快应用联盟能够将各大手机厂商整合在一起确实厉害,但这种联盟背后,却是貌合神离,很难将联盟的能效做到最大,各家的心思都不一样,甚至在究竟谁先推出快应用,都会来个一较高下,A公司都说自己领先了,B、C、D公司又该怎么看呢?未来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联盟内部成员利益分配不均匀的情况,收益少的公司也会对收益多的公司眼红,没人愿意看着友商分的“蛋糕”比自己更多。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某新闻阅读类快应用仅有八九个频道,这其实就相当于对原App的功能进行了“阉割”,App版本的新闻阅读应用,频道多达几十个。对于用户来说,如果轻应用只是这种“阉割”型的产物,那肯定还是没有独立App的功能全,要想做到与App版本功能相同,但更轻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否则,开发者为何不直接将App的安装包做的更小呢?

  手机厂商将原有规则砸了重新制定新规则的心思是好的,但这种小心思却会牵扯到更多的利益体,目前有流量扶持计划倒是能吸引一些开发者们使用,但这种流量补贴结束后,又如何吸引用户留存呢?这是个难题,而且在App与快应用之间又该选择推广哪一个呢?

  移动互联网的沉疴以及开发者们的流量饥渴确实是难题,可真要解决解决这些难题,远远不是重新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就可以的。至于说快应用跟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百度小程序、今日头条小程序竞争的问题,快应用先要面对的是手机厂商同行的竞争问题。

  开发者们也挺惨的,一会要开发这个App,一会又要开发那个小程序,一会又要开发快应用,开发成本倒是显著增加,可效果却是未知的,而在每一道关卡里,都有可能要被“宰一刀”。

  手机厂商搞出的这个快应用联盟,在多重冲突之下,“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概率还是挺高的,也许应用商店会成为牺牲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轻粘土作品教程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