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p2p平台还会p2p暴雷还会持续多久吗

原标题:14天131家P2P平台暴雷 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仅7月份,就有131家网贷平台暴雷

最近一段时间,对P2P网贷行业来说,是一次大变天,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上百家P2P网贷平台逐次出现倒闭、跑路的现象,行业内称之为“暴雷”现象。据相关数据,仅7月份(7月2日—7月16日),就有131家网贷平台暴雷,很多规模非常大的网贷平台,就这样轰然倒下,让投资人都难以相信。

上图是形容当下P2P暴雷潮的段子,但却很写实的反应了P2P行业当前的现象。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紫马财行创始人CEO唐学庆表示:“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夸张的一次暴雷潮,也是振幅和影响面最大的一次。暴雷的数量、暴雷频率、暴雷公司的资金规模和对投资人的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

P2P倒闭潮背后的原因

P2P的接连倒闭使得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多P2P平台倒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倒闭潮将持续多久?

2018年4月,善林金融的倒闭似乎引燃了今年P2P平台“暴雷潮”。6月下旬,唐小僧、联璧等四大高返平台纷纷出事,引发媒体对P2P行业的关注。报道加重了普通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他们在正常经营的P2P平台集中提现,造成平台资金被掏空,引发了互金平台的群体性踩踏。

并且通过互金平台的借款客户大部分为小微企业或者自然人,这些客户基本上为商业银行筛选剩下的缺乏信用或者没用信用记录者,违约严重。因此出现了大量借款人逃脱债务、恶意逾期的现象,甚至存在大额借款人主动联合举报互金平台,以期达到逃脱债务的目的,这就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互金平台暴雷。

有一些互金从业者表示,“暴雷潮”和去杠杆的大环境有关。目前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都非常紧张,而这个问题最终会在一个风险最高的地方暴露出来。P2P网贷作为民间借贷的互联网化过程,就成为了整个金融降杠杆过程中风险出口最大的地方。具体来说,目前民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吃紧,他们作为互金平台的借款方无法还款,导致大批坏账,而很多平台标榜刚性兑付,垫付资金过多,最终暴雷。另一方面,P2P平台的备案登记截止时间一改再改,成为悬在P2P平台头上的一把剑。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P2P平台业务违规问题。据国家互金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累计,2000余家P2P平台涉嫌自融自保、开展校园贷等违规业务、虚假宣传、诱导性宣传、服务器在境外、收益率过高等违规,2018年上半年技术平台新发现涉及上述问题平台近280家。

中金公司最近的一份研报指出,本次网贷平台的爆雷潮主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打自融、虚假标的、资金池等庞氏骗局的平台在趋严监管下难以为继;二是流动性趋紧导致贷款端(尤其大额)逾期率上升、平台累计的准备金难以足额赔付;三是投资者资金流入放缓,导致存在期限错配的平台流动性问题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目前正在进行P2P网贷行业的大调整,是在严监管、强监管的背景下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从P2P网贷平台本身来看,不少野蛮生长起来的平台合规性较差,经营粗放,经过几年的运转,风险逐渐积聚,进入频繁爆发的阶段。

其次,从监管政策方面来看,监管政策逐步收紧,要求趋严,特别是备案工作延期,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合规成本提高,部分平台主动清盘退出。

再次,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投资者风险意识有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偏好降低,开始从高风险的平台退出。

最后,从近期市场流动性来看,尽管央行今年三次定向降准,但流动性仍然偏紧,部分向平台借贷的个人或企业后续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

暴雷潮的重灾区:杭州和上海

以上种种,都是可能引发P2P公司暴雷的原因。笔者查看信息发现,此次暴雷潮的重灾区无疑是上海和杭州。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天杭州出事的P2P平台累计交易总额就超过了500亿,用户数量则超过百万人。

那么,P2P倒闭潮为何发生在杭州和上海?业内人士表示,暴雷平台集中在沪、浙地区,一方面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网贷平台多,另一方面原因是前期上海暴雷比较多,主要涉及线下理财、互联网资管、活期、高返平台等,这类本身合规性就存在问题,在行业压力下引爆了。杭州平台主要是活期理财,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平台间关联性比较大,易引发连锁反应。

还有媒体的报道,杭州成为P2P倒闭重灾区与杭州的房价暴涨有一定关联。随着中央定调房住不炒,杭州被住建部杭州被住建部点名为16个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之一后。2018年4月4日,杭州市终于出台了《关于实施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了买房摇号的新时代。然而,在房价高企的杭州,一边是调控强压价格,一边却在急于大拆大建,人为制造需求推高二手房价格,出台摇号制度更是加剧了一二手房价倒挂现象,使购房者产生“买到即赚到”的预期和投机心理,纷纷入市摇号。目前,杭州一些热点楼盘平均每人需缴纳上百万的“诚意金”才可取得摇号资格,据统计,近仅期开盘的融信创世邸、万科西雅图、绿城梧桐郡等三大红盘,就吸引了3.6万户家庭参与,合计冻结资金达到525.67亿元。在市民急需用钱的情况下,P2P自然成为了取现渠道。

P2P的惯用伎俩:高额返利吸引投资者

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投资P2P的风险有多高,但还是被高额返利所诱惑,起初投得小心翼翼,但随着这些平台早期如期而至的高收益,投资者开始大胆起来,既然能毫不费力地捡了一桶金,眼前还有一桶,怎么可能不去捡第二桶呢?于是当暴雷潮来临,就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受害者。人们都期望高收益,想着只要赚一把就立马抽身。但往往因为贪婪,在以为自己还可以再赚一把的时候,引火上身。

因此,高额返利也就成为了P2P的惯用伎俩,例如唐小僧,一直通过投放大量广告以及高返佣来开拓市场,曾推出投100元3天返50元的活动吸引用户注册,诸多产品利率均在10%以上;联璧金融平台则通过推出“0元购”等返利活动不断吸引投资,比如投资3.6万元送2999元的OPPO手机等。再比如联璧金融推出的另一个“零钱计划”,存10万定期,零钱计划最高可以达到10.4%,都是非常诱人的回报。

可见,以上平台长期采用高返活动来提升人气,长久以往,将难以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资金链断裂是必然事件。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经发出过提醒,“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倒闭平台中,不乏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上图是P2P平台出现问题的部分名单,根据公开数据,全国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据称,而这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有36家存在高返的情况,其中不少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超50%。

而且,这些平台中,不乏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如今,连这样背景的平台都不能信任,投资者们还能相信谁?

据不完全统计,这8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70家为民营系平台,占比达到87.5%;有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为国资系平台,其中有4家为国资控股平台;另有1家上市系参股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占总数的1.25%。

可见,有背景的平台不一定安全。此外,尽管有些平台声称有上市公司背景,但是多是“ST股”,要么就是股东有大比例股权质押,要么就是企业经营不善。因此对于所谓的派系平台,投资者们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崇拜。

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如果执意要投资P2P,该如何规避风险?有哪些注意的事项?

p2p投资应该警惕三类平台:1、资金池运作;2、大额标的;3、活期理财。

p2p投资的误区:1、看排名;2、看背景;3、看宣传。其实,是否是好的p2p最主要的是看资产端的业务是否真实。

在投资P2P时一定要做好功课。首先,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在投资P2P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投资时可以选一些优质的平台,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对平台进行详细了解,平台是否有正规的工商注册、执照法人情况;再者考察平台运营团队专业程度、有没有银行存管、项目是否真实等等。这些信息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平台的好坏与否。

第三,选择收益和风险适中的平台,不要被高收益所蒙蔽。在投资中总是会有一些只知追求高利益而不顾身后之人,忽略平台的安全性,铤而走险,最后可能就会陪了本钱。总之,我们既不能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风险,也不能为了降低风险而一味的选择低收益产品,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七禾研究中心 唐正璐根据网络综合整理


P2P爆雷众生相:有人哭,有人闹,有人吃着人血馒头偷着笑……

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本期主角:老刘,55岁,派出所民警】

始于去年年底的P2P爆雷潮,在这几天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聚焦“哪个平台在哪天爆掉了”,而是“今天又爆了几个平台”。P2P平台的爆雷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就在二弟筹划这篇文章的几个小时里,又有四个百亿级的平台宣布爆雷。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广东深圳,某派出所】

在前台值班的老刘心情格外美丽,儿子的高考成绩不错,填报的一本志愿也是囊中之物,今天又恰逢周日,按照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工作量也应该比以往稍微少一些。

派出所的值班电话从早上九点开始几乎没有断过,所有打过来电话的人几乎都问着相似的问题:XX平台爆雷了吗?XX董事长有没有被抓?我们的钱还能返还吗?

老刘一脸懵逼,实在难以回答。问分局,值班电话一直占线,打到带班领导的手机才弄清楚:他们辖区那个P2P平台昨夜宣布爆雷了,经侦正在全力侦办,分布在全国的投资人都在打电话报警或者询问情况,分局的值班电话也要爆掉了。带班领导让老刘赶紧叫增援,目测会有投资者陆续上门报警。

领导的话很快得以应验。下午四点左右,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在去那个平台所在的写字楼吃完闭门羹后,都选择到派出所登记情况。整个派出所的值班大厅、询问室甚至连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老刘和同事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给投资者做笔录、保存相关证据。听说分局也很快通过微信公众号发了公告,发布了自助报警的流程,减少更多投资者亲临报警。

熙熙攘攘等待做笔录的人群中,一对三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格外引人注目。

其他人要么是焦躁不安、来来回回走来走去,要么是吵吵闹闹,一再质问民警这些钱还不能追的回来,要么是互扫二维码,组建起维权微信群。只有这两个兄弟,坐在最角落的位置,默默无语,但悲伤早已蔓延全身。

老刘把他俩叫到询问室,问了好久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哥俩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哥哥选择留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弟弟则来到了深圳工作,就在那家爆掉的P2P平台任职。

这几年父母重病,花了不少钱,弟弟说服哥哥投资他们平台的产品,每年11%的收益率,结果刚投资不到一年就突然爆雷了。哥哥急急忙忙跑到深圳,向弟弟询问情况,才发现弟弟不但把自己的几乎全部收入全部投资了这个P2P平台,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投资了平台,算下来有几百万。

“警官,我真不知道我们老板会忽然失联,我自认为我们的平台还算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比较正规的,而且很快就有钱收回来,你能不能给你们领导说说,先别抓我们老板,他肯定会有办法的。”弟弟说道。

老刘耸了耸肩,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警察不抓他的老板,平台就能维持得下去吗?

“警官,这个钱能不能追回来,大概要多久?”哥哥问。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要1-2年法院才能判决下来,而且要按照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返还,比如一共投资了100万,而法院最后追回50万,那最后返还的钱就是你的投资占比乘以50万”。老刘耐心回答。

听到老刘的回答,哥俩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抱头痛哭,很久才平静下来。但最后还是礼貌地谢过老刘,走出去了。老刘心里也有着压抑不住的悲伤,一个平台的倒下,意味着有诸多家庭遭受暴击,而这些以后又回带来多少社会问题?难以预料。

老刘和同事们继续挣扎着为上门的投资者做材料。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在值班大厅偷着乐的小张。小张也和这个平台有关,但他不是投资者,而是借款者,而且借了好几十万。

小张是P2P平台的既得利益者。早在前两年P2P平台刚风起时,小张已经从国家一道又一道整治令以及一次又一次推迟整治期限中看到了玄机。他仔细研究以后发现,按照五部委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47条规定,几乎没有一家P2P平台能满足要求。但是这些P2P平台大都还活的好好的。

你开设P2P平台,我来借,天经地义。但是我不还你又把我咋地?小张早已摸准了这帮P2P平台经营者的七寸。对于这些草根背景的网贷平台来说,处理逾期和坏账的手段极其有限,稍微上点手段,就有“暴力催债”的嫌疑,他完全可以随时报警,让自己得到保护。

而且与在正规金融机构透支后不还就会被以“信用卡诈骗罪”来制裁外,借P2P的钱根本不属于犯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以上(单位在100万以上)才会被追以刑责。只要保证在20万以下,最多会被以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

“只要不坐牢,我当老赖又何妨?”小张经常这样想。这次P2P爆雷潮来的时候,小张敏锐感受到了自己可以逃避还债的气息。他三番五次地向金融办、经侦举报他所借款的P2P平台,期待这个平台赶紧倒闭,他可以不用还款。而今天,终于如愿,所以他过来看看热闹,也探探风。

其实小张不知道的是,在P2P平台借钱不还已经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共犯,到最终自己的欠款还是要被公安或者法院追缴回来。他看到的只是暂时不用还钱,而不知道未来将背上一生的信用污点。

晚上十点多钟,老刘给最后一个投资人坐完笔录,已经筋疲力尽。他去食堂草草扒了几口炒河粉,就又回到前台,准备稍微休息一下。

“警官,我是XX平台的董事长,我是来自首的”。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

已经快要退休的老刘,见过了风风雨雨,早已心如止水,但是看到这个来自首的男人,他心底的火一下子升了起来。特别是想到早上痛哭流涕的双胞胎兄弟和他们重病的父母,简直想要抽他一下。

董事长仿佛看到了老刘心中的怒火,马上解释:其实我并非跑路,我也不想跑路。我那个平台一直是国内P2P届的标杆,但是前年我决策失误,将股份卖给了一个操盘手。那个操盘手是个资本玩家,瞒着我搞些假标放到平台上,吸投资人的血给他手底下的公司用。前两年大环境好的时候,投啥啥赚钱,最近经济有点不景气,他公司投资也接连失败,很多标都还不起。再加上其他平台也接连爆雷,投资者都选择赎回,我这资金链一断,只能宣告“爆雷”。

“既然你是标杆,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吗,你知道你爆雷后多少个家庭受牵连吗?还包括你手底下的员工”。老刘诘问。

“警官,我也想坚持啊,但是做我们这行的,哪一个能完全合规?谁的屁股不沾屎,这种大环境下,别人一举报,基本玩完。老哥,您赶紧给我做笔录吧,我再不进去,被别人看见就要挨打了”。

老刘无奈,也无话可说。安排案件队的同事把人带走,联系经侦做材料。老刘明显看到董事长戴着手铐走进警车的那一刻,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回到值班前台的座椅上,老刘脑袋一片混乱。旁边的辅警拿了一张值班交接表找老刘签字:今天共接警798宗,同比上升790%……

“得,压了半年的警情,白瞎了。这究竟是怎么了?”老刘苦笑。

史上最大爆雷潮究竟如何形成?还会持续多久?

警告,文中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无独立思考能力者请勿阅读。

2012年在网上投资P2P三个月后,探长就在思考,P2P最后会怎样。跟一个做风控的朋友聊,得出同一个结论:P2P平台大概率接手了市面上风险系数最高的垃圾债,绝大多数平台最后会被淘汰。

后来有段时间,很多场行业论坛中都讨论,P2P会不会像“千团大战”一样,倒闭一大批,最后只剩几家大型平台。

绝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P2P平台可以有很多“小而美”的,能通过差异化走出很多条路。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实总是残酷的,市场不但教育了投资人,也教育了从业者。

在网贷之家数据板块看了一下,6月份至今大概有两百家平台出现问题,不止平台数量多,涉及到的待收金额侦探估计也有上千亿了(粗略估算,并不准确)。

其中既有唐小僧,联璧金融这种大家认为常年高反不知道啥时候会出事的羊毛台子;

也有钱满仓,i财富,小九金服这种有点背景又有点羊毛的“伪实力”平台;

当然让大家最受伤的还有牛板金,花果金融,投之家,银豆网,爱钱帮这一类没什么大羊毛,最多只有点加息的,成立时间比较久,大家甚至把高息平台资金撤出放到这些认为相对“更安全”但是最终却出了问题的平台;

还有图腾贷,贝米钱包这一类有实际业务,真实资产,但是遭遇流动性危机,导致无法正常兑付,但是还能追回部分借款的“活雷”平台;

还有百余家侦探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的平台,也在这一波雷潮中倒掉,想找几个投资人一起维权,都凑不够30人。

除此外,还有部分平台限制活期退出金额以及提前退出功能,非常时期的非常策略,这类平台在侦探看来暂时不算问题平台。

侦探最近也看到过一些分析这一波雷潮原因的文章,单纯从圈外人记者的角度和单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还是不够全面。

本次两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平台爆雷,侦探总结下来其实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部),大环境的资金荒,在监管备案短期无望的政策环境下,又逢年中,资深投资人也开始回撤资金(大部分投资人会认为下半年风险较高,因此下半年是资金回撤的阶段),几家本身就很差但是知名度较高平台兑付困难后,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大爆发,而各个平台因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更多的平台兑付困难,进而又影响了投资人信心,投资人继续大量提现,陷入了恶性循环。

而很多平台兑付出问题,也是综合多个原因的。

1-挤兑到底是不是根本原因

讲真哦,挤兑最多最多也只是加速器,而不是所谓的根本原因。

再来回顾一下所谓的挤兑的概念吧。

理论上来说,P2P作为中介平台,出借人(投资人)根据借款人所需的借款期限出借资金,到期借款人还款,出借人可申请提现或者继续出借其他项目。

如果借款人逾期,这笔项目的出借人将无法收到回款。但是不影响平台其他项目。

不过因为不少平台会将长期标拆成短期标,比如借款人是6个月的借款需求,平台发出一个3月标,等3个月到期后,让借款人先还钱再发标,或者平台自有资金还款再发标,甚至是平台先发出一个三月标,等满标之后,用满标资金去还款。

这种情况下,项目到期回款其实并不是借款人真正的到期还款,投资人大量提现则会造成“挤兑”,当平台没有新进资金,则会出现提现困难。

以上还是以真实业务为例解释挤兑如何发生。后面还会具体再分析。

2-无真实借贷业务,纯自融的平台啥情况

此类平台指平台融资用于平台实际控制人在其他产业中进行投资生产。在遇到投资人大量提现的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很容易就兑付困难。因为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收不回钱。

侦探了解到一些平台的资金去了房地产业务,回款周期都比较长,而平台的1月标和3月标占比又很大,投资人大量提现时资金根本无法回笼,导致提现困难。

老板可能自己还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认为是现在大的行情不好,否则撑过这段时间,说不定其他行业的投资就连本带利回来了。

为什么监管政策明确禁止平台自融,首先从资金流向来说,非常不透明,投资人无法了解实际风险;

其次,一般自融的平台,借款集中度会很高,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的资金池,平台会根据项目未来的到期资金量的比例,准备相应资金在账上,一旦提现量激增,资金池的钱会很快被提空。

而且自融平台上每个项目之间的风险,都是跟平台所绑定的,其中一个逾期,基本平台所有项目都逾期。不像是真实借贷业务的平台,A项目逾期,B项目可以正常回款(道口贷)。

比如牛板金,媒体报道“前董事通过“牛钱袋”产品卷走了投资人总计31.5亿元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实际情况还要等调查,侦探个人猜测,肯定有部分资金进了个人的口袋),因此在每天上千万的提现量的情况下,平台兑付困难也只是时间问题。

3-无真实借贷业务,纯诈骗的平台一直存在

投之家事件牵扯出来的温州“卢家帮”是其中的典型了。

侦探了解到的套路,这群人,以平台待收总额的30%的价格,签订收购协议,先以很少的一部分资金(20%-30%)作为首付打入共管账户,再变更完工商信息后再支付20%左右到共管账户,等收购方发布的借款标满标后,等额释放之前共管账户的资金。

剩余的50%资金,以收购方新资产过渡以往资产的进度按比例支付。

也就是说,如果平台待收10亿,那么收购价格大概3亿,首期基本支付1.5亿到共管账户,就可以在平台发标募资了。

等募资达到1.5亿时,共管账户的1.5亿其实已经完全释放给平台原有股东了,收购方也已经通过发标又回笼了1.5亿元。

然后通过回笼的一些资金,在市面上按照此类方式收购十几家平台,大量做活动,增加待收,再去收购更高待收的平台。

关于投之家事件,侦探个人感觉,老徐在刚开始操作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没有纯主观诈骗的意愿,他只是喜欢冒险。

他在赌,拿投之家在赌,拿投之家上面30亿的待收在赌,也赌上了投之家所有员工,也押上了网贷之家的命运。赌赢了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赌输了,身败名裂。

据侦探了解,最早大家的憧憬都很美好,平台待收做大,培养投资用户的认同感,然后将平台出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将平台作为自己的融资途径,资金的综合成本争取控制在18%以内,在这个缺钱的阶段,18%的成本,上市公司也愿意咬紧牙撑一撑,毕竟日子太难过了。

而实控人还会通过给平台加上各种可以增信的壳公司,去迅速做大平台的待收,也催生了市面上各种倒卖什么国资系背景,上市系背景的中介。不过也没必要去苛责这些中介,因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行业性的流动危机,大部分平台的资金,只有流出,没有流入,而平台账上的资金绝大部分都在实控人手里。

侦探保守估计卢老板手里两三百亿还是有的。不过前期收购以及推广营销成本付出那么资金,肯定是抹不平这些平台的待收,所以干脆就不管了(甚至一开始就没想管),拿着钱直接跑了,最后就连环爆了。

另一方面,其实不少平台原有股东,是清楚卢家帮的玩儿法的,他妈的几个亿交易额的买卖,要是不知道收购方想怎么运作,那是扯淡呢。

4-为何知道结局,创始人还要这么做?

因为通过这几年的业务来看,他们终于看明白一点为:绝大部分平台,除了出售or上市,都是死路一条。

因为很多平台运营三四年,基本不盈利的,相当一部分平台是血亏状态的。月月亏损,年年亏损。以前还有风投的钱可以烧,后期只能用平台出借人的资金来支撑平台的办公成本、推广成本以及覆盖坏账。

尤其进入合规备案期,合规的成本也是不低的,虽然不一定动辄千万上亿的资金,但是增加了不少中小平台的压力。

前两年大家死扛着,是因为还希望拿到备案or牌照,到时候不管是做大待收还是直接卖壳,都是不错的退出方式。要知道,P2P从业务模式上来说,基本相当于一家不设资金池的网络银行了。

现在备案不断延后,再加上监管层还要控制平台的待收,简直是把平台往绝路上逼啊。所以不少平台老板考虑,与其之后在自己手里爆雷,不如赶紧把这个烫手山芋卖给别人,到时候出了问题,反正与自己无关。

所以后来大家都发现,去年年中到今年年中,这些爆雷平台老板一个个都变更了,据侦探从市面上了解,大部分老板会认为,变更半年后,平台出问题应该与自己无关了。

不知道他们是哪里听来的,侦探了解到经侦可不这样认为,如果前实控人有参与到平台变更后协助募资给收购方,那么还是还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5-那些有真实借贷业务的平台呢?

就跟侦探上面所说的,绝大部分平台都是血亏的状态。

从P2P开始逐步被人知晓的2012年开始至今,其实行业还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周期,绝大部分平台对自己的风控能力都高估了。

当年都想跟银行去抢饭吃,对借款人宣传“放款比银行快,额度比银行高”,对出借人宣传”风控不逊于银行,收益比银行高,所有项目100%本息兑付“。现在来看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在行业上升阶段,源源不断的钱涌进来,平台的资产部门压力很大,到处去找借款人,找资产渠道。先不谈风控模型究竟如何,能不能严格按照平台的风控制度进行操作都要打一个问号。

某平台线下小微信贷业务,逾期率超过20%,坏账率6%-8%(以发生坏账的人数/总借款人数为统计口径,并非坏账金额),更早几年,某上市平台在全国的线下信贷业务员也曾联合借款人一起撸公司钱。

今年又赶上扫黑除恶的专项行动,很多平台其实将风控后置(尤其是车贷平台),大部分精力放在借款人逾期后去催收、处置资产,前两年这样的模式还是跑得通的,不过今年在扫黑除恶的大环境下,借款人慢慢有了话语权,反过来压制平台。

那么是不是真实业务逾期之后,平台通过逐步催收,可以偿还大部分本息呢?

比较关键的一点,平台大部分项目逾期之后,平台没有新进的资金,也就没有新的借贷业务,导致平台没有潜在的收入来源。而通过正规手段处理相应的资产,都是需要周期的。

而催收,运营,哪怕是正常的办公,都是需要成本的。一两个月不开工资可能还有员工受得了,如果三四个月公司不能发工资出来,员工估计大部分都会撤了。

人没了,债权去怎么催。

而且,目前市面上还专门有借款人老赖,仗着目前国家对老赖的“过度保护”,打死不还钱,甚至散播消息,组织其他借款人一起不还钱。你说这帮孙子气人不气人,法治社会,无解。

如果平台有真实业务,遭遇项目批量逾期无法正常兑付,也没有新的投资资金入场,第一时间梳理所有资产情况,对用户说明情况,缩减平台所有运营成本,开通债权转让,解决部分着急用钱的用户的需求,给员工打鸡血,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有可能,与投资人协商一致,催回的部分款项是否可以给必要的员工发工资。

绝大部分平台因为隐性担保,逾期的项目其实用新进的资金垫付的,所以就造成了兑付困难的时候,发现竟然累计都有了上亿的逾期缺口。

这估计是很多想踏踏实实做业务的老板没想到的。真实的借贷市场,非常血腥。民间放贷几千万跟平台放贷十几亿,完全不是简单的成倍增加业务人员就能解决的。

大部分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保持对风险的敬畏。

6-没有平台能够独善其身

那么是不是很多头部平台要笑了,毕竟很多二三四线的平台出问题之后,很多投资人的资金都会流向头部平台,侦探的很多粉丝也跟侦探说准备去投陆金所、宜人贷了。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到,那些原本就在投资头部平台的用户,受到市场影响,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在监管要求控制规模、投资人恐慌性挤兑背景下,即使一线平台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金净流出的情况,大多是投资风格很保守的用户在撤离P2P市场。这时候就考验一线平台的真正实力了。

真金不怕火炼。侦探相信,如果能经受住这次风波考验的一线平台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7-其他杂七杂八要说的

关于金融产品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越来越迎合出借人的体验,而不是考虑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比如随存随取的活期产品;为了解决投资人不喜欢投长期标,设计的定期自动债转的工具;持有一定时间可随时发起转让退出的产品;可以加杠杆做黄牛的资产标净值标等。

在满足出借人各种需求的同时,其实忽略了流动性风险,在市场上投资人没有信心的时候,所有这些产品,都不如散标按期还款让投资人放心。

监管层很早就提到的禁止平台的活期产品,都是有逻辑在里面的。

侦探又想起人人聚财当时的风波,只能说他们赶上了很好的时机,最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带给平台的压力。(不确定内部坏账情况)

部分平台利用集合计划标监管套利。实际上,不少集合计划标基本都是涉及期限错配、高频债转,短期内可以加强平台资金流动性,但是遇到当下的环境,恰恰是致命点。

关于监管部门:备案延期,控制待收,甚至部分地区备案的前提就是要先将平台所有待收兑付。

监管部门更像是在对这些平台做一项压力测试。而且并不严格,只是没有早早的进行备案,提高了一些备案成本,并没有那么严厉地进行打压。从这个角度来说,侦探觉得监管部门这次不应该背锅。

如果监管在年初甚至去年备案,那么这些平台能吸纳多少资金,可能今年他们不会爆雷,但是在未来某一天的行业性危机中(平台的资产质量决定了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爆掉的就不是现在这些金额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此次爆雷潮其实避免了更大体量的爆雷。只是每一家爆雷平台的背后,都是千万个不幸的家庭。如果注定行业有一次爆雷潮,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踩雷。

不过另一方面,估计监管部门都没想到此次事件这么严重,所以又发出一些声音去稳定市场信心,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备案的到来。

此次爆雷潮,大部分地区的经侦反应都比较快。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吧。如果再有关于经侦的一些阴谋论(比如“这是zf故意导的一场戏”这种脑残说法),希望大家不要轻信。

关于风险偏好评测:其实应监管要求,很多平台都上线了投资人风险偏好评测,侦探希望大家现在再好好评估一下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到底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激进型,或者是敢死队型的。

如果是保守型的,建议离开这个市场。

是的,侦探说的是离开。而不是让你投资什么LJS或者YRD,因为你的投资思路,注定你不能承受任何损失。

投资策略:很多人投资不是建立在“自己深入了解平台后”的基础,而是“我一朋友说很靠谱”“XX自媒体说很靠谱”“他们家看起来很有实力”这种原因。除了相信自己的判断,其他人所说的,都只是参考。

这一波雷潮,有不少自媒体都踩雷了。有的自媒体还好,平台给的推广费大部分作为返现给投资人当福利来。至少是收益与风险还匹配的。

不过市面上还有些自媒体,赚差价赚的太狠了。平台给到年化10%+(按照ROI 一月标来算)的推广费用,返给用户的还不到年化5%,美曰其名“用户专属福利”,用户承担了所有的投资风险,但是却只拿到总收益的75%-80%(按照基础收益率12%,平台给自媒体8%加息,自媒体给用户4%加息,最终投资人收益16%,自媒体收益4%),这并不合理。

尤其是部分自媒体自身辨别平台风险的能力就很有限,依旧停留在看团队背景,看股东背景这种初级阶段。

有些与平台深度合作的自媒体,在合作平台出事前,去平台竟然从未抽查过具体某一个标的信息,调查过哪怕是一个借款人的具体情况。事后再去维权,抽查资料证明标的真实性,只能说是亡羊补牢未为晚吧。该承担的责任负责到底,也算是给自己粉丝一个交代。

心态:踩雷之后,日子还是要过。可能现在你的生活陷入困境,拼了命也只能维持正常生活。侦探的建议,人还在就好,等下一个人生的机会。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为防失联,请扫码关注备用号:密金融!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标题:杭州多个P2P平台爆雷500亿,原因竟是全民炒房?

最近P2P暴雷的频率越来越快,从刚开始打响第一枪的唐小僧到后面的路由器再到后面一大批杭州P2P平台集中暴雷。

看了上面这些 表真是欲哭无泪,暴雷的速度加速至每天好几家,而且不仅仅局限于高反平台,一些资产端是各种借贷的二线平台也因为集中的提现挤兑暴露出平台问题,开始暴雷。

不过为什么这次杭州的这么多家P2P都集中暴雷?

木木分析这还是跟杭州楼市的摇号火热冻结大量资金有关。

杭州楼市最近由于政府限价,摇号的一些楼盘和二手价差1万以上,摇到就赚100万,吸引数万人进行摇号,具体可以看木木之前写过的杭州排队摇号文章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银行,有人晕倒,有人打架。类似之前的南京摇号冻结资金挤垮钱宝平台,杭州的摇号冻结资金规模远大过南京,对P2P的冲击和影响也更大。

下面是6月中下旬杭州楼市摇号冻结资金的列表,整理了几个最火爆的平台计算下楼市冻结的资金。其中木木也参与了创世纪的摇号,然而没中。

仅仅上面3个楼盘就冻结了620亿左右的资金,而且都必须是活期存款,定期理财都是不行的,为了凑摇号的这个几百万,很多人从各种渠道去筹措资金,也包括他们之前投资的P2P平台的资金,造成了杭州本土大批P2P的资金失血。

6月中下旬杭州除了上面3个万人摇号的热盘之外,还有下面20多个楼盘一起摇号,而且全都是冻结资金的模式,杭州楼市整体冻结资金的规模可能接近1000亿

随着杭州大量P2P的暴雷,杭州相关部门可能意识到问题了,所以现在新出的很多楼盘摇号已经不需要冻结资金了。

原本6月底的网贷备案延期,以及前面几家P2P的暴雷让用户信心降低,用户资金开始从P2P行业撤出。而杭州的平台由于6月中已经遭遇千亿冻结资金买房的冲击,后续再遭遇来自P2P行业暴雷风险下的用户集体赎回,资金断裂的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所以这次暴雷的一大批平台都集中在了杭州。

杭州楼市冻结的近千亿资金成了压塌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但他只是加速了杭州地区平台的暴雷,目前整个P2P行业都处在很危险的地步,合规上有问题的平台无非是有些撑的久一些,有些撑不住先暴雷了而已。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P2P暴雷的速度可能只会加快!

因为P2P的暴雷风险使得资金加速从P2P撤出,而资金加速撤出则会冲击平台运营,导致现金流断裂而暴雷。估计最终只会有少数运营合规做的比较好的平台能存活下来。

当旁氏泡沫一旦开始收缩,会跟扩张的时候一样形成正反馈,根本停不下来:

P2P暴雷→刺激用户撤出资金

用户撤出资金→导致更多P2P暴雷

更多P2P暴雷→刺激更多用户撤出资金

更多用户撤出资金→导致更多P2P暴雷

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跟15年股灾的时候股票跌停让很多人恐慌割肉,而大家的恐慌割肉卖股票导致股票继续跌停很像呢?一场P2P行业的股灾已经到来,不同的是这次没有政府来救市稳定市场,所有损失都会由投资人自己承担。下面是某P2P公司员工的朋友圈:

当然会被冲击到的平台是存在活期项目的平台,活期在P2P平台里即是吸引用户的优势,又是会冲击平台运营的漏洞。如果平台只做信息中介撮合借贷双方达成交易,基本不会有这种活期撤资的情况产生,平台也没有挤兑暴雷的风险。

P2P行业的这次暴雷潮是一场深刻的投资者教育,让大家相信政府说的话都说算数的。

怕了怕了,我信了还不成么

作为一个老百姓,想投资理财还真的是很难的,一方面跟投资者教育没做好有关,另一方面,在中国想投资各种坑实在是太多了。

先是股市股灾,造成大量股民资金损失,再是现在P2P行业暴雷潮,几百亿上千亿资金就这么雷了。

木木有些不好的预感,这次楼市冻结资金挤破P2P行业的泡沫。刺破旁氏泡沫的,往往是更大的旁氏泡沫,想想身边楼市万人摇号的疯狂现状,不禁有一丝凉意。

更多金融资讯、信用卡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木木说卡】欢迎大家转发、收藏文章。

既然看到了这里,点个赞或者转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暴雷还会持续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