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房价与上海哪个高高不高啊?

原标题:高高在上的英国女王在小孩子们眼中什么样?牛逼了,英国人真是谁都敢黑…

素材来源:21世纪英文报

英国喜剧演员Russell Howard前段时间做了个有趣的采访,问了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几位小朋友,看他们眼中的英国女王什么样。

没想到,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天马行空~

问完问题,Russell Howard也脑洞大开,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调侃女王平日里“奇葩古怪”的生活作风,甚至吐槽女王和查尔斯王子都是“蛇精病”……

真是好大的胆子啊,看完笑cry!

你眼中的女王,又是什么样子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午从stew on wold 出发,去了Avebury,在去Bath途中幸运地看到了white horse.吸取以前旅行中的教训,停车后迅速拍下了车牌号和路名。

英式早餐,有道热菜,无外是肉肠、培根、炒蘑菇、焗豆、焗蕃茄,及各种做法的蛋。
住的小屋外清晨和傍晚都有成群野兔出没,一听到人声,撒丫就跑。手机无法捕捉它,只能靠大炮拉近镜。昨天在庄园看见一群小羊从栏里排着队冲出,迈着小短腿,欢快地冲向阳光下的草地。

邱吉尔庄园建于1705年,安妮女王赐予马尔伯罗一世公爵约翰邱吉尔。(邱吉尔首相的祖先)。庄园占地两千英亩,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宅地。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收藏大量珍贵的油画和瓷器。包括中国16、17世纪的瓷器。草场、湖泊,典型的英国庄园。但后期似乎加入太多人工的景色。
吸引我的是架高耸的管风琴,我猜一旦奏响,大概整个宫殿都能听到。

二十岁时邱吉尔写给爸爸的信:以Dear papa 开头,your loving son 结尾。前半段几乎都是在向父亲倾诉。上海话说是发嗲。

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是欧洲人最大的享受之一,在宫殿前草场向对岸望去,到处是悠闲的人们。老年人则自带野营椅,手握一杯咖啡,静静地坐着。也许是一个下午的时光。

对牛津、剑桥真是又爱又恨。要在繁忙的旅游季节找到停车位几乎是件痛苦的事。想到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这句话,豁出去直取心脏,牛津大学。果然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反而有空余的车位。在大学生暑期工的餐厅了,吃了入英以来最对味口的一餐饭。土豆泥汤、混和蔬菜和小米、葵花籽沙拉,配松糕样的蛋糕。总共花费27磅,是正规餐厅一个人两道菜的价格。ps,餐厅开在大学广场边,建筑很有来头呢。

从cotswold到北部湖区,三百多公里,行车时间大致五小时左右。离开田园风光的cotswold,很快上M6高速,这段路上很有些没落大英帝国的感觉。破败的高速路面及被大工业所破坏的沿途环境。车一拐上进入湖区的快速路,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说实话,仅就湖光山色,湖区比不上世界很多国家。但它就是透着一种无法言表的气质。也许因为这一带曾经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心。包括华兹华斯、徳昆西在内的作家都曾在此探险,寻找写作的灵感。

从cotswold到湖区,景致变换,甚至人们的口音都不同。但不变的是英格兰特色的石砖垒就的阡陌。这些多次出现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女作家们的笔下。湖区的山路起伏跌宕,又极其狭窄。两车交汇时只闻得嗖嗖声,总觉是擦肩而过。而此时石砖墙更凭添了几分惊悚感。

多年的旅游经验告诉我必须避开游客密集的旅游景点,八年前的英国之行,湖区第一大镇温徳米尔即留给我繁忙异常的印象。此次再入湖区,我把落脚点选在了距离温徳米尔三十多英里之外的不知名的Rosthwait.虽也属湖区内圈,但该区域并不靠湖。但有叠阮的山川和溪流。夕阳下的Rosthwait异常宁静,只有沙沙的风声。而在幽径深处的Hazel Bank House则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英囯劳动力缺乏,因此努力推动一切替代人工的装置和方法,并鼓励人们运用。入英以来,我已两次受惠于此。昨天在邱吉尔庄园,因事先在网上购票,得以从长长的等候车阵中,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优先进入停车区。今天,在服务区快餐店,则因使用了全自动点餐机,得以免除了长龙困扰。这也算是对我接受新生事务小小的奖励吧。

湖区国家公园,由大小几条湖构成。其实大部分也只能叫做water.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今去的徳温特湖,有小石子铺就的环湖步道,有些进一步通往湖边的山峦。据说整个地区最长的徒步路线达到120英里,有专业的公司负责行李转场。环湖有狭窄的公路,也设有兼具观光和游览功能的水上巴士,在主要地区设木栈站点。招呼即上,到站即下,每小时一班穿梭在湖面。我们从总站上,选择了一个视野颇宽的站点下,沿着步道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找到一处景致独特的野餐场地,其实就是一根废弃的木桩。晒着太阳,看着湖面上偶尔驶过的船只和远处星星点点的帆船。由于内湖风平浪静,这里不似温德米尔湖那么多游艇,而更多的是帆船和皮划艇。不远处似乎是一个皮划艇训练基地,一群少年在欢快地打闹着。飘着香味的餐包诱惑了不少旅行者携带的狗,被他们的主人训斥着。

在欧洲旅行,常能见到与家庭随行的狗,它们作为家庭重要的成员,享受着同样的旅行待遇。公共交通上也大多不拒载宠物,而它们呢,往往也被调教得很乖巧,很安静。不过象今天巴士上这么集中的上狗,这还第一次看见。我坐的露天座位,每一排几乎都有一条宠物狗。最称奇的是其中一条,可能是窄上船感觉不安全,一下跳到小女主的身上紧抱着不放,惹得众人大笑。还有一条神态端庄的,矜持地昂首挺立,文雅地四处张望,似乎也在欣赏两岸风光。我们都说它象真的一样,令人不禁忍俊。

英国的所有参观票和交通票对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优惠。每个国家对老年人都有优待,象这样恵及外籍人士的还是第一次碰到。他们的核查也并不严格,凭自己申报,买老年票,也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明。我想全基于信任之上。联想到囯内少年用老年卡逃票,不禁有些感叹。

今晚享用了一顿入英来最好的正餐,由所住家庭旅馆女主人奉献。头道开胃菜:三文鱼酱配蔬菜沙拉,鲜美、略酸,令人胃口大开;二道胡萝卜橙子汤,色味俱佳。打浆后的胡萝卜加牛奶、起士粉,加了橙子,去掉胡萝卜特有的气味,好喝又营养;三道,嫰烤羊排,配土豆泥、西兰花,淋着汁酸中微甜,不吃羊肉的母女竟各自消灭3/4。最后一道巧克力布朗宁配香草冰激凌。虽然已经很饱,我们还是不舍美味。结果吃完后,穿上防风衣又在庄园领地上逛了半小时,以帮助消食。这其实已非常不合我们的健康饮食法则,但美味无法抵挡呀。
对于晚餐菜单,主人夫妇是很讲究和认真的。通常早餐时就与客人商讨预约,当然主菜食材也取决于当日市场供应情况。
来了几天除了苏格兰三文魚和鳕雪,还没闻过海腥味,很纳闷离海不远的地区怎么就没有海鲜供应呢?明天得问问盖瑞。

The Hazel Bank Country House 绝对是可以令人眼前一亮的B&B,这座占地面积四英亩,建造于1840年的老房子位于Borrowdale 山谷,群山环抱,溪流潺潺。居高临下地俯瞰山谷成片的草场。这座老屋很有些来头,新西兰出生的英语小说家Sir Hugh Wapole曾客居于此,并创作了以湖区为生活背景的「Rogue Herries」、「Judith Paris」两部作品。据维基百科该作家曾是1920年代最受英语世界欢迎的畅销书作者,但生后逐渐被人遗望。上亚马逊网上书店看了下,仍有再版,读者评分颇高。屋子背后有一条小路通向山上。如此幽静、优美的地方,难怪吸引远涉重洋的作家长期客居于此。
新主人Donna@Gary 夫妇去年接手生意,已做得名声鹤起。赢得2013年tripadvisor优秀证书,各主要旅游网站亦是好评如潮。不过倒不是浪得虚名,除了精致、舒适的环境、设备,主人更是营造了温馨、体贴的家庭氛围。这种家庭运营的旅店,处处透出女主人的风格。精致的背后往往是辛勤的付出,今天没走远,得以看到他们处处忙碌的身影。

今日首次尝试徒步旅行,当然浅尝即止。挑选了一条比较平坦的通往山上的步道。出发时十来点,村落里看不见一个人影。但一出牧场,踏上徒步小道,路上便总有三三两两背着帐篷,手执登山棒的徒步客。里面不少是老年人和有小孩的家庭。所谓步道,不过就是小碎石铺就的羊肠小道。从这些过客与我们打招呼的方式和神情看,大部分是英国人。回旅店从Gary这里也证实了我的猜想。说实话,山上的景致比较一般。但印象深刻的是,英国人对环境的保护。虽已僻为旅游区,但他们绝不会为方便或取悦游人对环境做任何改造,一切都保持原生态,当然拯救性质的除外。整个湖区周边的群山,也没有哪座建造上山缆车的。据说英国人是最热衷于徒步和攀登的民族之一,我一直不明白枯燥无味的行进有什么乐趣,更何况近距离的观察,往往减弱不少的振憾感。偶尔看到一则BBC的釆访,有英囯人自己做出解释:可能因为我们的生活都太可以被预见,所以我们更热爱冒险。想想颇有道理,我们的生活太不确定,所以追求安逸,连带着浮躁得静不下心来去慢慢品味。

英国输出教育产业后,教育名声下滑。但这是对外国人。几天来遇见的几个小孩,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下一代人的素质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两天前,当我驾车迷失在村落时,第一个来"搭救"我的是个只有八九岁的当地男孩,他礼貌又老练地告诉我行走路线,感觉非常nice,再看他的站姿、神态已颇具绅士风度。我共问了三回路后终于找到目的地,事后证实他是叙述最详尽、准确的一个。今天徒步回来的路上又遇见他,他竟喜悦地对我喊出了中文你好,并非常自豪地对小伙伴说认识我。太可爱了!
昨天游湖时,父亲竟也受一位六七岁小绅士的礼让,让我们不禁感叹良多。记得参观邱吉尔庄园时,有张庄园男孩参加植树劳动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英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让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随着旅游的深入,对英囯的历史产生了好奇。昨日得闲,仔细阅读了Lonely planet的历史部分。对一些问题产生些猜想,但无法求证。缘何一个曾以海盗面目征服世界的民族,最后被教化成为著名的礼仪之帮,世界文明的先驱。关于海盗,实际上专利属于北欧,大不列颠的历史是被外族不断入侵又废弃,转尔吞并他族,从而不断融合的过程。北欧海盗曾经征服过不列颠,但其后又被海盗丢弃。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英国历史上几个最为繁荣的时期都是女人当政。如伊丽沙白一世(领土扩张,国民信心高涨)、安妮女王(首次实现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的统一)、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工业革命大发展,疆域拓展至加拿大、非洲、印度和大洋洲,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繁荣。如伊丽沙白一世时期的莎士比亚,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狄更斯、哈代,及布朗特三姐妹等。据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道徳观纯正,以和谐、融恰的家庭生活为中心。这些是否都会是英国人文明礼仪的因素呢。
关于文明礼仪,形象说绅士风度,好像是中国人对英国人特质的总结。实际上在西方人眼中或英国人更推崇的特质是勇敢和坚毅。

今从湖区启程去苏格兰高地的重要城镇威廉堡。汽车沿着M6公路擦过格拉斯歌(对这个城市知之甚少,记住它一方面因为英超的流浪者队,另一方面ACCA对外联络总部设在此。城市很丑陋,大堆的烟囱和形状怪异的高楼。),即进入联通高地的A82.英格兰和苏格兰在距离汉密尔顿几十公里处分界,没有明显人为标记,只有一个小标志牌:此处1/2mile后即为苏格兰,很容易被忽略。不过天然的分界再明显不过。几分钟前还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草场,转眼变成黄绿相间的低矮荊棘。最为有趣的是路边的羊群突然都变成黑脸了。
对苏格兰的印象来自于电影「勇敢的心」,充满了荒凉和悲壮。但今日随后的行程部分改变了这种印象。从格拉斯歌到威廉堡的一路,既有连绵不绝的山蛮叠障,也有妩媚的湖泊。不巧遇到山间大雨,一路云山雾照。即便 如此,仍无法掩盖苏格兰的多姿。

旅馆位于距威廉堡二十公里外的loch lochy湖畔,夕阳下的loch lochy恬静、婀娜,阳光洒在对面山脊上一片金黄,看着美极了。入住设备稍显粗陋的lodge,发现英国人真是编故事高手。明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比较难架线,偏说自己推崇健康、环保生活,拒绝电话和网络,还你一个纯粹的假期。更可爱的是在环境介绍中竟称loch lochy是湖中皇后,有湖怪小姐出没。(与著名的尼斯湖湖怪对仗吧。哈哈。)还煞有介事地叫你睁大眼睛。突然想到锵锵三人行中看到的对文化产业的绝妙言论:要造庙先造谣。看来,全世界文创产业走得都是同一条路子。噢,忘了,英国可是文创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原来如此呀。

入英以来储事皆好,唯有蔬菜需求不得满足,很让中国胃不受用。多少次地疑惑、质问,为何堂堂大英帝国,土肥草美,就种不出蔬菜来呢。于是几天来,但凡看见不放牛羊的草场,妈妈总是万般可惜地感叹:为啥这么好的地,不多种点蔬菜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为了大力推动羊毛加工和贸易的发展,曾下命令吃羊肉必须配一种味道很苦的野菜,以增加草场供应。这大概是蔬菜数量减少最初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并带来了快餐业的繁荣和普及,人们对餐饮质量的要求实际上是下降的。这些仅是我的猜想。
ps,近十年来又出现城市人口向农村的回流,据说有近一百万人口又涌下了农村,抬高了农村房价。结果是原农村人口不得不转移到小城镇,以便为农村新贵腾地方。人类发展史就是折腾的历史,哈哈。

Full Scottish Breakfast.苏格兰人还喜欢油炸素肠子,里面是土豆泥和各种蔬菜,味道不错。

感谢老天爷的眷顾,让我们得以酣畅淋漓地享受斯凯岛梦幻般的美景。早晨起来天空还下着密密的细雨,据说高地山中经常如此。因此,人们把风雨看作高地风景的一部分。虽然雨水乌云会给高地増强悲壮感,尤其是象old man of Storr和Kilt Rock这样的地方。但对于曲折绵延的山路来说,仍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出发前,天空突然亮起来,缠绵了一晚上的细雨终于停了!很难用语言形容斯凯岛给人的感受。壮美算是比较贴切的。它象是新西兰和挪威的混合体,因为这一路有海湾、有湖泊,更有绵延的山峦,但又不尽然。除了清澈、纯粹的蓝色,它又具有苏格兰特有的悲凉的枯黄。有时候你可以用壮丽来形容它,但有时候它又绢秀得让人心疼。如果这些还只是一个美字,Kilt Rock 则必须用震撼了。悬崖峭壁之下一边是汹涌的大海,一边是奔腾的瀑布。回来检视拍回的相片,无论如何找不到刚入眼帘时瞬间的惊喜。所以有时候眼睛和心才是最好的摄影机。

多少年前就有个在苏格兰高地奔驰的梦想,终于得尝所愿。再一次感觉了车人合一,天人合一。无论是进岛公路、环岛公路,都是曲折起伏的山路,但因其弯道设置合理、施工精良,即便在只能容纳两车交汇拥挤的山道上,也能保持平均70码左右的车速,且不用经常带刹车。开始我总感叹欧人的车技,后来发现只要按路边指示行驶,一定会比较顺畅。苏格兰道路设施的人性化是全方位的。我开玩笑地说自打驶入苏格兰境内,就象多了个唠叨的妈妈,沿途指示牌不停地提示着各种危险和小心驾驶。岛上更是随处可见:Thank you for your careful drive.对于见怪了"禁止超速、小心驾驶"字样的我们,不受宠若惊才怪。
在从格伦芬尼返回威廉堡的途中巧遇一辆观光蒸汽火车,冒着白烟的家伙象与我玩着捉迷藏,一会儿隐入丛林,一会儿又冒了出来。在与之并行了近十分钟后,我以80码的速度终于将其抛在了身后。

就苏格兰国家规模而言,其国家画廊的收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惊人的。永久收藏馆内收有从16世纪到19世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徳国、英国的各流派画家的作品,不乏如雷灌耳的名字。如莫奈、徳加、鲁本斯、梵高、更高等。著名的舞蹈者系列就看见两幅。根据画者囯别、按时间序列存放,可以看到欧洲油画的国别特点与发展。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油画大多以宗教为题材,十八世纪法国的印象派独树一帜,徳国油画以风景为主要对象。苏格兰油画早期作品以贵族人物肖像为主,十九世纪后期转为现实生活场景的表现。苏格兰馆内多次看见"格拉斯哥男孩"这个词组,看了详细介绍,了解到这是个艺术派别的名字,以用色、用光大胆著称,表现的常是普通苏格兰人的生活场景.这个流派的兴起是对爱丁堡当时黑暗统治的对抗。"牧羊人"、"果园的女孩"令人过目无法相忘。 苏格兰国家画廊免费向游人开放,只在不显眼的地方设置了捐助箱,鼓励参观者捐赠三英磅,以便"他们做得更好"。相对于苏格兰整体管理水平,国家画廊算得上出类拨翠。

爱丁堡的老城虽显老旧,但有股浓浓的艺术氛围。无论是城市布局、建筑、还是气氛都是艺术的。威严的爱丁城堡高高在上,傲视全城,城脚下美丽的王子花园与时尚的王子大街遥相呼应。远处城堡周边掩映的树丛里则是高街上风格各异的旧时建筑,每座都是一段故事。爱丁堡的艺术还在于城市给予艺术的地位,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就有几座功能不同的剧院,常年上演各种音乐会和戏剧。每年八月的爱丁堡戏剧节则更是名闻遐尔,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爱好者。甚至连广场上的杂耍艺人,也比别处的更富有戏剧表现力,不断地通过形体和语言将现场气氛推向爆棚。

爱丁堡著名的商业街王子大街。

正流行起来的铸铁锅具单件售价约100磅左右。

这只做工精良的牛皮绒沙发,售价2400磅,有点小贵。

推荐使用鼠标滚轮来滚动浏览,效果最佳
也可用空格键,上下左右键,PgUp/PgDn滚动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房价与上海哪个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