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考试后,家长如何开导孩子分班家长意见

  男女平均分,动静混合搭

  小学新生有没有重点班?学校负责人都直言不存在。至于分班原则,不是考虑到学生的关系、生源的背景,而是按照性别均衡和个性均衡的大原则,进行混合编班。

  还有不少家长将老师子弟所在的班视同重点照顾班,其实也不然。接受采访的校长直言,老师们自己也会避免将孩子集中放在某个老师的班上,学校会将教师子弟相对集中分配到若干个班,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平均分配下去。

  “择校不如择师”,这是小一家长信奉的分班原则,很多时候让家长难以取舍。

  高新博才寄宿制学校副校长刘江虹介绍,一年级主要是以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搭配为主,为了保证班级教育教学的整体推进,学校会由资深老师搭配新进老师、男老师搭配女老师、骨干老师搭配年轻老师等方式进行组合,师资均衡之下,自然不会有强强班、弱弱班出现。

  “之字路”平行分班,严禁重点班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表示,初中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之字路”平行分班,不得以其他任何依据进行分班,严禁初中学校分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等。

  对于这一政策,不少家长们担心只是“走过场”,在暑假期间就为孩子报名各培训机构的包过班,一个暑期的培训费用高达近万元。缪雅琴表示,分班考试成绩的花名册,会统一交到教育局。哪个学校敢违规,一查便知,而且分班情况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初中新生平行分班制度,最大的作用在于,促使学校在分班时平均分配学生、均衡搭配教师,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环境,让每一个老师享受公平工作环境。”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叶双秋说。

  实行动态管理,拼的只有分数

  高中因为有高考指挥棒,所以考试、应试的分班痕迹非常明显。过去,四大名校有省理科实验班,后来又多了高考实验班。

  现在,实验班不是四大名校的专美,黄兴班、特立班、春蕾班、希望之星班、希望班、景鹏班、清华班等各种名称的重点班最近几年在各高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然想进这些班,需要实打实的入学成绩。高中往往通过中考成绩划出一条重点班的线,再通过入学考试进行微调。

  一些高中对重点班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段考、期末考的成绩,原来重点班的最后几名和普通班的前几名将换班。“看起来非常残酷,不过通过这种动态管理,也许是激励学生更好的方法之一。”一位有多年高中教学的名校班主任认为。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初一,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准备呢?

升入初中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分班考试应该怎么准备?

首先要学会立体地利用时间,这主要是指利用早晚洗漱时间,譬如一边洗漱一边听英语磁带,利用晚上刚上床时的10分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以“过电影”的方式复习一遍。

晚上要按时睡觉,最好不要超过10时,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等等。

小升初后,学习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习科目增多了,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学习难度也加大了。

所以,小升初的学生至少要先了解初中要学哪几门学科,利用暑假浏览一小升初下各科课本,对上初中后要学些什么有个大体印象。

有很多新七年级的孩子和家长在暑假的时候已经开始着手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很有利于缓和步入初中的学习难度。

学生刚进初中时,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熟悉的语文、数学、外语,有的只凭兴趣上自己喜欢的课,学科成绩的分化往往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留意学生是否有偏科倾向,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初中的学习压力肯定比小学的大,家长应做些什么准备?

主要是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准备。要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学会“享受学习”。

随着初中课程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增长,孩子会感觉“很累”、很“茫然”,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帮助他克服困难,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而是要细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在关心他。

听说初中老师管学生比小学老师要松,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比起小学来,初中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对学生的确“盯得少”了,但这不意味着“管得松”。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老师的传授学知识,并以记忆为主。进入初中,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他们独立思考。

这时,如果仍然像小学那样过分依赖老师,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方法来学习,就不能适应中学多学科、多思维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学生进初中之后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孩子进初中后,家长管孩子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不要包揽太多,要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初中学习呢?

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订学习计划,初中学科多了、书本多了、课程多了,不订计划往往会顾此失彼,也很难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优势、弱势学科的时间分配等等。

都说初中阶段是“危险期”,家长在学生的心理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从个性心理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家长、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

到了中学,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对人和事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

这一阶段,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果引导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学习,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这时,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实行“高压政策”,那样不仅很难与孩子沟通,还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尽可能民主、平等地与孩子对话才是明智之举。

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前奖励这招还管点用,现在却越来越不灵了,怎么办呢?

学习动力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动力一般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比如受表扬、争荣誉、得奖励等,也有的是为考个重点中学而努力。

升初中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手段”的效果会越来越小,这时,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使之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用物质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很有可能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有一种错误的观念:

爸妈给我奖品是因为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是用来补偿我的。

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培养起来。

升入初中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分班考试应该怎么准备?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来源:网络,南阳教育论坛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分班家长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