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基金左边的理财里面的都是理财产品与理财基金的区别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别在网上买理财产品了!买这个东西,你就不怕血本无归吗!

P2P理财和基金理财都属于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至于P2P理财和基金理财哪个好,二者各有特点,小编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接下来小编要对进行对比分析,告诉你二者有什么区别。

就投资门槛而言,P2P理财和基金是目前理财市场上最低的,都非常适合大众投资者,P2P理财是100元起可投,基金1分以上即可。

投资的收益方面,P2P理财的收益和基金相对比,显而易见,P2P理财的收益要比基金高许多。基金余额宝收益率为3%左右,而P2P理财则可以达到5-18%。

投资的期限方面,P2P理财的投资期限1-18个月不等,选择比较多,可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匹配,但基金是随便买卖的,所以基金比P2P理财买入卖出更加灵活。基金相当于银行的活期利息,而P2P理财相当于定期存款,这也是基金利率较低的原因。

P2p理财和基金理财区别在投资风险方面很明显。货币基金投资范围是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或短期货币工具(银行定期存单、央行票据、国债)等,品种安全系数都高和收益稳定的。但是P2P理财,由于不少平台的前期监管不到位,当借款人无法付高额利息时,极易造成跑路或逾期还款等风险。因此相比较而言,货币基金的风险性要比P2P理财低。

无论什么投资都存在风险,所以对P2P理财和基金理财哪个好这个问题要从二者的区别去分析,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切勿过于追求高收益。

温馨提示:《P2P理财和基金理财哪个好?二者有什么区别》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金评媒()编者按:虽然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大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往往缺乏长期计划来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

近年来,民间养老理财频频曝出诈骗案例,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灾区,并因此引发部门的关注和规范。

日前,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在公募基金中推出“养老目标基金”这一全新的基金品种,多家银行也推出了相关养老理财产品。不过,当前多数养老理财产品与银行其他保本型产品并无明显区别,同质化严重,中长期产品较为匮乏,亟待解决。

基金、银行发力养老金融

据了解,本次征求意见稿对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类型、投资策略、封闭期、资产配置、投资标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费率等方面做了规定。

产品类型上,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 ,投资策略上应当采用目标日期策略或目标风险策略。另外,还需采用定期开发的运作方式或设置最短持有期限,且封闭期不短于1年。

除了基金公司,保险、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均开展了养老保障理财业务。据华创证券统计,银行系养老保障产品发行数量最多,2016年新发行391只,较2015年同比增加96%,且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而截至2016年末,基金系养老理财产品共16只,远低于银行系。在产品规模上,银行系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在2016年已达到2636亿元,在广义养老保障理财市场中占比46.60%,仅次于保险系。

“保险系、银行系的养老理财产品都普遍是中低风险类型的,这也符合中老年客户群体稳健、安全第一的投资策略。而且相比基金、信托来说,保险、银行这些传统渠道受众客户更多,信赖度也较高。”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时代财经表示。

虽银行系产品数量众多,但据时代财经了解,其多数均为保本型产品,与目前市面上普通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并无明显区别,银行与银行间的产品特色区别也不鲜明,同质化较为严重。

近日,某股份制银行就推出了一款称为“中老年专属理财”的产品。该产品实行利息每月提取机制,预计年化收益率近4%。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实质为按月付息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存续期间,银行按月根据约定利率向客户给付利息,产品到期后给付产品本金。以三年期定存为例,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人能提前三年享受到本金利息带来的收益。

上述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多数银行系养老理财产品实际上就相当于短期理财产品,类型上主要以流动性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为主,没有长期属性。另一方面,从投资门槛、收益上面看区别也不大,“养老”特色不明显,很少有对应的增值服务。

作为养老理财市场的另一重要战场,保险系主打的期限产品也基本不超过3年,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养老理财市场缺乏较长期限的产品。

《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虽然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大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往往缺乏长期计划来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偏离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导向,大量潜在的养老服务金融客户的金产只能选择低利率的储蓄。

另一方面,这也受我国居民传统观念束缚。当前,中国居民主流的养老观念仍是通过自身储蓄或家庭养老,商业养老意识较为淡薄,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也非常低,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养老理财市场的发展及产品的多样化。

报告指出,养老产品需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以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产品与理财基金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