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象旧房子翻新一样不断修修补补实现更新还是完全原位推倒重建的方式实现一代一代更新?

就是...懒惰和自我放弃

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会保养

旧了不能换, 皱了不能烫

年龄对你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保养肌肤,从hEGF说起:

是的,而且是医美级护肤品,利用生物活性因子进行肌肤修复再生的护肤品

02 hEGF与普通护肤的本质区别?

美丽奇迹添加了生物活性因子-hEGF具有补充、修复、激活、再生四大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改善循环。

同时,清除自由基,铅汞等重金属,达到修复再生的作用,而普通化妆品一般只起到遮盖,浅层补水、表面的“修修补补”,而美丽奇迹hEGF,本身就是小分子活性肽,利用生物基因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的症状,恢复到皮肤的正常状态。

03 hEGF与干细胞,水光针&玻尿酸的区别?

目前市面上多见的水光针都以涂抹为主,水光针只是玻尿酸的一个宣传名称,以大分子玻尿酸为主,其他化学制剂为辅,只能进行表皮保湿,并不能进行深层滋润补水,更不具有融入细胞的功能!

另外,还存在分子过大,含量低微,增稠剂过重,及容易导致表皮角质栓塞的风险!

注射类水光针,又称(玻尿酸注射)属于医疗美容操作!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注射时对皮肤的刺激较大,还会破坏皮肤自我保护屏障,同时引发细微的创伤性炎症。这需要皮肤快速完美的进行自我修复,近几年很多非职业医师有很多暗箱操作,她们不具备操作资格,操作方式多有不当!更会引发诸多的皮肤问题,结果就是没有任何美容功效,或者收效甚微,严重者甚至损容。

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的潜能,干细胞美容原理是通过输注特定的多种细胞(包括各种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的活性,延缓皮肤衰老。但是,干细胞的生产和储运条件非常苛刻,故价格很昂贵,需要专门的医疗场所操作。

目前市场多数干细胞为动植物干细胞,考量和人体干细胞存在本质差别,所以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和排斥反应,需要慎重选择!

涂抹类干细胞由于活性低,虽然价格昂贵,但是涂抹后的吸收量低微,多数会借助仪器来操作!操作繁琐!

美丽奇迹hEGF主要是小分子活性肽,主要对我们皮肤具有四大功能:补充修复激活再生,通过独有的运转酶技术,能直达细胞基底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解决皮肤内细胞的生长和外细胞的修复的作用,使用简单方便;修复效果更具有针对性;细胞根源入手,解决面部复杂的皮肤问题!更彻底!

04hEGF最大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美丽奇迹最大的核心价值就是hEGF,香港科技大学的hEGF,解决了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造价,由原来的200万美元/克降到了50万港币/克;

第二、浓度和纯度,现在我们使用的hEGF纯度达到了99.9%;

第三、可溶于水,原来的EGF以冻干粉的方式储存,生存时间只有72小时,而美丽奇迹hEGF可溶于水,活性可长达5年以上,这个是以前只能在专业医疗美容领域用到的东西,通过美丽奇迹使得普通老百姓在家庭中就能享受到。

05hEGF功效范围是什么?

主攻:痘痘肌,痘印、红血丝、激素脸、过敏性皮肤、毛孔粗大、松弛、铅汞脸、细纹、衰老,日光性皮炎等诸多皮肤问题。

正常肌肤也可以使用,作为日常的护肤,有驻颜抗衰老的作用,孕妇和儿童均可以使用,美丽奇迹hEGF安全无任何副作用,针对术后的疤痕或小孩摔伤,烫烧伤的修复效果明显,且不留疤痕或疤痕明显淡化。

美丽寄语: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一定要记住,女人,都是要保养的。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们天天坚持!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与延长人的寿命有关的科研领域已经投下了巨资。效果是有的,科学已经成功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但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努力所延长的只是人鸡皮鹤发的那段时光。而且,令科学家和每个人感到挫败的是,尽管人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但人的绝对寿命仍然被钉死在130岁这个大限上。几千年前就有人几乎活到这个岁数,数千年过去了,这个纪录仍然没被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寿的人是116岁。活过100岁的人有不少,其中一些佼佼者甚至努力活过了110岁,但突破120岁这个坎似乎异乎寻常的艰难,每个寿星都在此年龄前后轰然倒地。

如果死亡是一种疾病,它似乎是不可治愈的。

然而,就在几年前,英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出人是可以活到1000岁的。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主张,人是一项工程,通过对这个工程不断地修修补补,用新制作出的各种部件,大到器官小到细胞,来替换掉身体上对应的已经坏掉的部分,人可以在这种缝缝补补中一直活上1000年。

答案令人吃惊,但得出答案的思路却陈旧得乏味。这与现在的器官移植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用一个新器官或部件来替换坏掉的器官或部件。这个新器官或部件是来自他人、人工制造、自身干细胞分化得到,或是克隆出来的器官都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换”。只要更换的工作能够进行下去,人就可以像一辆早该报废的汽车或一台计算机那样通过不断地维修、更换、升级来不断地蹒跚前行,一直生存下去。

我的那台近10年前买的台式机现在依然勉强可以运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当然,我对它升过几次级,换过一些东西。事实上,它现在所保留的唯一属于10年前的东西只有那个机箱了。说实话,我对这台电脑早就感到厌倦,每当我把其中最旧的一个部件更换成时下最流行的部件后,所有剩余的部件都立刻变成最旧的。这让我感到痛苦。这台计算机始终是一个充满了从最新到最旧部件的怪物,所有部件形同陌路,它们来自不同的朝代,说着不同的语言,以互不匹配的协议艰难地沟通着。

抛开多如牛毛的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依靠不断地更换身体部件来延长寿命的方法理论上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但我不知道一位活了几百年更换过无数个部件的人在审视自己时是否会产生我瞥见我的那台计算机时所产生的一股股阵痛。在身体缺少一种内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身体的各部分间会不会产生类似计算机各部件间由于升级所引发的协议障碍这样的问题。甚至,在这种异步更换的情况下会不会由于影响到进化的同步性而导致更加不可预期的问题——你的身体的每个补丁都在进化成独立的生物?!我不知道。但科学的每次进步所带来的问题几乎同它所解决的问题一样多,甚至更多。

先将能否活到1000岁的问题搁到一边,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没有人活过130岁。人由细胞构成,如果绝大部分的细胞都死了,人必然活不了。人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平均分裂周期为2.4年,一生只能分裂约50次,由此可以推算出人的自然寿命约为2.4×50=120年。顺便说一下,并不是任何细胞都可以用来推算自然寿命的,人体内一些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比如红细胞、心肌细胞、肠上皮细胞等。红细胞甚至连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没有,不过它仍然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寿命只有120天左右。

让人感到郁闷的是为什么细胞分裂50次后就不再分裂了呢?答案出乎意料地合情合理,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使用寿命到期了。染色体是耐用品,但仍然存在一个使用期限的问题。染色体的两端有一组特化的DNA序列,其编码为TTAGGG,重复很多次,这组特化的DNA序列被称为端粒(telomere)。端粒的作用就像染色体两端的保护套,染色体的本性是“粘糊糊”的,缺少了这个保护套,染色体很容易互相粘在一起,发生端融合、降解、重排,或丢失。端粒的特化使得端粒不再具有粘性,从而杜绝了这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保护了染色体。

遗憾的是这么好用的端粒我们不能一直拥有。端粒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每次当细胞分裂时,就会把染色体上的端粒磨损一点,大约磨去150到200bit。完整的端粒大约有10000到15000bit,因此,分裂大约50次后,端粒的磨损就会达到一个阈值,尽管此时端粒还没有完全磨光,但剩余的一点端粒已不足以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为了保护基因的完整,阻止细胞进一步分裂的信号便发出,此时细胞就不再分裂,而走向死亡,死亡前细胞可能会肿胀变大,类似恒星走向毁灭前会变为红巨星那样。

幸运的是,遗憾的同时,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希望。如果在端粒的磨损达到临界值之前,再补充上一些端粒,那是不是就可以使细胞一直分裂下去?如果细胞能一直分裂下去,人是不是就可以继续甚至永久地活下去,且是以一种活蹦乱跳的方式,而不是那种满脸褶子的状态?没错,的确是这样的。那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端粒的编码,找到一种方法来把同样的编码追加到染色体剩余的端粒上应该不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吧?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这种方法一直就存在,这就是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R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它可以以自身RNA上的一个片断作为模版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并将这些新出炉的热乎乎的小端粒追加到染色体剩余的端粒上,从而延长端粒。起初可能让你感到郁闷的一件事情是,这种颇有创意且很有作为的端粒酶的基因表达在人的细胞中通常是处于关闭状态的,简单的说就是细胞中的端粒酶被禁用了。不过在我们彻底搞清楚并能有效控制它之前,还是关闭着好,因为一些不幸的人们成功地在他们的一部分细胞中激活了端粒酶基因,使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永生的,医生们把这些细胞叫做癌细胞。

我前面将端粒说成是特化的DNA重复序列只是为了讨论上的方便,事实上,真正的端粒是由特化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所构成的一种核蛋白复合体。目前已经发现的端粒结合蛋白有很多种,其中与端粒的缩长关系密切的是TRF1和Tankyrase,它们是矛盾的一对。TRF1的作用是通过死死地扒在染色体的端区,使得即使端粒酶被激活,也难以接触到染色体的端区,从而妨碍端粒酶的作用。因此,端粒酶要想修复和延伸端粒,就必须先使TRF1从端区脱落下来。Tankyrase(端锚聚合酶)就是干这事的。Tankyrase的羧基(有机化合物中含碳、氧、氢的基-COOH被称为羧基)端的催化区可以把TRF1从端区催化下来,给端粒酶的端粒追加工作扫清障碍。癌细胞在TRF1和Tankyrase的周旋下,维持了端粒长度的稳定,使自己成为永生的。

其实,站在癌细胞的角度考虑一下,一个细胞能变成癌细胞,而且真正能得以增殖起来,也确实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的身体中有大量的监视、预警和绞杀机制会随时将癌变的细胞杀死。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中,即便不能说每时每刻吧,至少也是每天都有一些细胞变为癌细胞,但这些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小犯罪分子刚一露头就立刻被我们身体的安防机制绞杀了。癌细胞要想在这种强大的国家机器下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只有当我们年老或患有严重疾病时,安防机制开始衰弱后癌细胞才可能侥幸逃过追杀,当然,一旦逃过追杀,后果就是极为严重的。

顺便说一下,尽管95%的癌细胞都是靠激活端粒酶来补充端粒的,但也有很小一部分癌细胞中并没有激活端粒酶,这些另类的癌细胞靠一种被称为ALT的东西来延长端粒,所谓ALT其实就是Alternative mechanism for Lengthening Telomeres(延长端粒的另一种机制)的缩写。之所以给了这么个不成体统的名字,是因为我们目前还搞不清楚这个ALT到底是种什么东西,所以姑且这样叫它。

尽管端粒酶在身体中的错误激活会导致癌的发生,但人体中确实有一部分细胞一直在严格的控制下节制地使用着端粒酶,这就是生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的寿命太短,而且身体受伤失血的情况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原始人所处的那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年代),因此,造血干细胞需要保持端粒酶体的高度活性,以便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红细胞供身体使用和取代死亡的红细胞;生殖细胞激活端粒酶是因为要尽可能繁衍出更多后代的需要。以精子为例,精子是由精原细胞经过几次分裂发育得到的,而作为雄性,精子的消耗量毫无疑问是很大的,为了使尽可能多的雌性——理想情况是使本物种内所有的雌性——怀上自己的后代,保证弹药的充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精原细胞就需要具备不断分裂的能力,为了抵消端粒疯狂的磨损,端粒酶的激活就是必须的了。端粒酶是强大而难以驾驭的东西,不过一些落后的原始种族已经使用了它很久,单细胞生物就是靠吃端粒酶活过这几十亿年的。单细胞生物是永生的,它从不死亡,而是永远地分裂下去,在分裂中永生。人类要想完全控制端粒酶的作用,其难度不亚于受控核聚变,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估计会耗尽相当一批科学家的一生。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搞懂了端粒酶及相关机制的工作,肢体再生问题大约也就解决了。在我们不幸失去一条胳膊或一条大腿时,我们就可以微微一笑,连上计算机,给体内的生物芯片输入几段生命指令,然后一边吃着高能量的垃圾食品一边看着小胳膊小腿从那个光秃秃的地方生长出来。

我前面说过了,控制了端粒酶可以让我们永生,但永生后的我们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怎么说呢,可能变得不再是我们了。我们现在只能活120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然对我们这个物种的保护,当然实际情况只是自私的基因考虑各方利弊后一个妥协的结果。我们知道,变异经常是由于DNA复制时的抄写错误导致的。每次细胞分裂时都伴随着染色体中DNA的复制,尽管我们的人体中有各种机制——包括复制催化酶、修复酶、校对酶——来检测和防止DNA的复制错误,可以将错误率降到30亿分之一,但由于我们的DNA编码实在是太长太长,因此,每次复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复制错误,数量可能会达到200个之多。不过由于基因的编码只占所有DNA编码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绝大部分的复制错误都落在了非基因区,对人没有影响;但仍然可能有个别复制错误落到基因上,产生变异。也许一次复制没有导致基因变异,或者错误虽然发生了,但只是影响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基复制没有导致基因变异,或者错误虽然发生了,但只是影响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基因。但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基因出现复制错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错误落在重要基因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也正是为什么现在国家为提倡优生优育把结婚年龄提前的原因,生育越晚,生殖细胞经过的分裂次数就越多,积累起来的复制错误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年龄很大时生的孩子比年轻时生的孩子患各种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的原因。试想,当人活了几百岁后再生孩子,你能想象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吗?或许该问生出来的是种什么生物更准确。

阻止早该发出的停止分裂的指令,可着劲地活下去,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积累起过多的复制错误,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变成什么东西,难以想象。在我们进化出更高级的DNA复制纠错机制,或在科学发展出修复DNA复制错误的人工机制前,仅靠控制端粒酶的运作无法让人活上1000年,至少无法作为人活上1000年。

得出这么个答案多少令人沮丧。不过增加端粒的长度不是延长人的寿命的唯一方法,如果我们能延长每代细胞的寿命(即延长细胞的分裂周期),这样在不增加分裂次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大的延长人的寿命。我们身体中的神经细胞,比如脑细胞的寿命就非常长,脑细胞在人出生两年后就不再分裂,一直活着,其寿命和我们的生命一样长。脑细胞的寿命如此之长的原因是脑细胞有疯狂的代谢速度,每个小脑细胞平均不到一个月就将其包括细胞器和膜结构的全部组成成分更新一遍。脑细胞靠高代谢保持着青春与活力。提高细胞的代谢速度,让每个细胞活得更长一些,也许可作为延长寿命的思路之一。

  我希望你和我一同踏上一次发现之旅.我们将去探索的地方没有我们所习惯的日常规律.这些明确的规律就是,人命是注定要长大,变老,最终死亡.人类祖祖辈辈都是如此.然而,我要求你们放弃对所谓现实所抱的一切假定,作为开拓者,在每天生活中体验那种青春的活力,创造力,乐趣,成就感和永恒,在这里,上年纪,衰老,虚弱乃至死亡是不存在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性.
  倘若真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什么力量在阻止我们前往呢?既不是阴森森的高山峻岭,也不是航道不明的汪洋大海,而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由我们的父母,师长和社会通过多年教育而形成的集合观念.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传统模式——被恰如其分地称为“社会影响的假设”,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杜撰的虚幻.
  你的身体在不由自主地衰老,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于按照集体习俗行事.如果老年化进程真有自然和必然的一面,不打破陈旧观念的羁绊就不可能了解的.为体验不老的身体,永恒的心智,必须彻底摒弃关于你自己以及你的身心的十项假定.这些假定构成了我们共同拥有的观念基石.这就是:
  1.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躯体则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环节.
  2.身体由块状物质组成,这些块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隔开.
  3.心智与身体是相互分开且独立的.
  4.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换言之,我们是物质机器,是后天才学会思维的.
  5.人类的意识可视为生物化学的产物.
  6.作为个人,我们是分隔的,自成一体的实体.
  7.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自然形成的,比较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8.时间是一个绝对因素,我们都受制于这一绝对因素.没有人可以逃脱时间的蹂躏.
  9.我们的本性完全取决于身体,自我和个性.我们是血肉之躯表皮下体现出的缕缕记忆和欲望.
  10.经历一些苦难是必然的,这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人类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
  这些假定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老年化的范围,在由此而营造的世界里,人与人互不相干,大家逐步衰老,慢慢走向死亡.时间被视为一座无人能逃脱的牢房;我们的身体如同生物化学机器,并同所有机器一样,会磨损报废.路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曾经说过:“人到了特定的年龄,就会本能地去撒疯,发神经并去死。就是这么回事。”这种科学界唯物主义的强硬派说法忽略了人的本性.我们是地球上唯一能够通过思维和感觉改变生理的动物.年老的狮子和老虎对它们的变化没有意识,但人却不同.而且因为我们有意识,所以我们的精神状态影响着我们所意识到的事物.
  如果要你明确指出一种对老年化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单独想法或感觉,单独的信念或假设,应该是不可能的.我们体内的细胞总是在窥视着我们的思想并且为其所左右.一个时期的郁闷心情可能造成免疫系统严重失调;恋爱情感则会加强免疫功能.痛苦和绝望会提高心脏病突发与癌症的发病率,从而缩短人的寿命.愉悦感和成就感有助于维持健康,益寿延年.这也就意味着生物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界限难以明确划分.对于压力的记忆不过是一缕思绪,然而其所释放的破坏性荷尔蒙却与压力本身完全相同.
  由于人的心智影响着体内每一个细胞,人类衰老过程是灵活可变的.它可以加快,放慢,停止一阵子,甚至完全掉转方向.过去三十年间的数百次研究表明,衰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而个人因素的作用则超出人们以往的想象.
  不过,重大突破并不在于这些孤立的调查结果,而在于树立一个全新的观念.旧模式中的十个假定并未确切地反映现实.这些假定不过是人大脑臆想的结果,我们又将其确定为规律.要从根本上对衰老过程提出挑战,首先必须对这一世界观提出整体质疑,因为对身体状况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人的精神信念.
  旧模式中的每一项假定均可由一条更为全面且更有代表性的真理所取代.这些新的假定同样不过是由人的大脑提出的想法,但是却给人以更多自由和更大能量.这些假定使我们能够改写控制着体内细胞的衰老过程.
  这十项新的假定是:
  1.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物质世界是观察者对外界的反应.随着我们造就在世上的经历,我们也塑造着自己的身体.
  2.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身体不是由固定物质,而是由能量和信息所构成.这种能量和信息是充斥着宇宙的能量信息场的一种表现.
  3.心智与身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结合体就是我,而我又分成两个层面的体验.我作为思想,感情以及欲望体验着主观层面.我作为身体体验着客观层面.然而在更深一层,这两个层面则汇集到一个单一创造源.我们本应该以此为源泉而生活.
  4.身体的生物化学是意识(awareness)的产物.信念,思想和情感产生出的化学反应维持着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一个细胞会衰老是因为它受意识左右却忘记了如何保持青春.
  5.人的感受似乎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事实上这是后天所学会的现象.你所处的世界(包括身体体验)完全取决于你所学会的感受方式.如果能改变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改变你的身体和你的世界所带来的体验.
  6.智能冲动每秒钟都在以新的形式创造你的身体.你本身就是由这些冲动组合而成,所以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冲动的格局来改变自己.
  7.虽然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是相互没有联系的独立体,而我们所有人又都与掌控着整个宇宙的大智慧格局保持着联系.
  8.时间并不是作为一个绝对因素而存在,却只是一个永久因素.时间是量化的永恒,而这一无时性的永恒又被我们切割为小碎片(年,天,小时,秒).所谓的线性时间(lineartime)反映了我们对变化的感受.如果可以学着在不变,永恒,绝对中新陈代谢.这样一来,就可以创立长寿生理学了.
  9.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超越所有变化的现实.在内心深处——无关不及之处,有一个最为内在的核心主体,一个产生个性,自我和身体的不变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核心状态——也就是实实在在的自身.
  10.我们并不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受害者.这些都是人生旅途的景致,而不是观察者,观察者是不受任何变化影响的.这个观察者是个灵魂,即一个不灭主体的化身.
  以上假定涉及面甚广,构成了一个新的现实要素,而所有这些又都植根于将近100年以前量子物理的发现.这个新模式的种子是由爱因斯坦,博尔(Niels Bohr),海森博格(Heisenberg)以及量子物理的其他先驱所种下,他们意识到人们对待物质世界的常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外在“事物”看起来是真实的,而除了观察者之外没有任何关于现实的证明.没有两个人会在宇宙中拥有完全相同的位置.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观念看待世界.
  我希望说明的是,你远远不止是有限的身躯,自我和个性.你所接受的因果关系法则已经将你实实在在塞进一个有限身躯和屈指可数的寿命.在现实中,人生是开放的,且没有局限.从根本上看,你的身体不会老,你的心智是永恒的.一旦看到与量子观念相吻合的这一现实,衰老过程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我们为什么会接受某些事物为现实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每个人都倾向于接受实实在在的三维事物,这正是我们的感官系统的功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均在加强同样的信息:眼见为实.根据这样的现实,地球这个平面,即我们脚下的土地是静止的,太阳东边生西边落,这些都是感官所现实的.只要五官系统毫无保留地接受,此类事实则一成不变.
  爱因斯坦认识到,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的五官所感受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那些占据三维空间的物品,我们经历的事件都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爱因斯坦与他的同事们还是成功揭开事物的表面,他们通过新的几何公式,对时间和空间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推算出无始无终,无边无形的境界.结果,宇宙间的每一个粒子都是在漫无边际中颤动的一团幽灵般的能量.
  原由的时空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不受时间影响,不断变幻的流动场.这个量子场并非与我们割裂开的——它就是我们.当大自然在创造星球,银河系,夸克和轻子的时候,你我正埋头忙着创造自己.拥有这种新观念的最大优势在于人的身体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如同宇宙万物一样,每一瞬息都在变化更新.虽然你借助感官得知,你身处一个限定时空的身躯内,但这仅仅是现实的最表面现象.你的身体远比其表面要神奇得多——这是一个凝聚着数百万年智慧的活动机体.这种智慧监护着你体内不断发生的变化,而每一个细胞都是育种电脑相连的微型终端.
  从这个角度看,人似乎根本不可能衰老.你看新生儿表面上是那样懦弱无助,实际上却拥有抵御时间蹂躏的完美系统.如果婴儿能够维持其近乎完美的免疫系统,按照生理学家的估算,大家都应该活到200岁以上,如果婴儿能够维持其如丝一般平滑,闪亮且柔软的血管,胆固醇将无处栖身,而心脏病则将销声匿迹.新生儿的50万亿个细胞每一个都像露珠一样清澈,不带一丝有害污浊.这样的细胞没有理由衰老,因为其自身内部没有任何破坏这种完美运作的因素.然而,婴儿的细胞其实并非是新的——细胞中的分子已经在宇宙间穿行了数十亿年.然而又借助于无形智慧聚焦到一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转变为新生儿.这种无时性场发明了一种新的舞步,这就是新生儿身体的搏动节奏.
  衰老是丧失这一智能的表面现象.量子物理告诉我们,宇宙跳动是午休止的.能量与信息构成的宇宙场决不会停止自己的转变过程,因而每一瞬间都以新的面目出现.我们的身体遵循着同样的创造冲动.每个细胞在每秒钟都会发生大约六万亿次反应.一旦这一转变进程停止,细胞就会陷入失调,这就意味着衰老.
  面包放一天就会坏掉,因为它待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着湿气,细菌,氧化以及其它破坏性化学反应的侵蚀.白垩崖任凭风吹雨打,年代久了便会坍塌,而且无力修建自己.我们的身体同样会受到氧化的影响并受到细菌和各种病菌的侵袭;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受同样的风雨.但是与面包和白垩崖不同的是,我们刻更新自己.我们的骨骼不会像白垩崖那样仅仅储存钙——我们会加以循环.新鲜的钙原子会不断进入我们的骨骼然后又会离开骨骼,根据身体的需要,成为血液,皮肤或其它细胞的一部分.
  为维持生命,你的身体必须借助变化的动力.此时此刻,你正在呼出氢,氧,碳和氮,而刚才它们还被封闭在一个固体物质之内;你的胃,肝,心,肺和脑正在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随着它们的瓦解,又很快地一遍又一遍被取代.皮肤会每个月更新一次,胃膜每无天一次,甘脏每六个星期,而骨骼则每半个月.用肉眼看,这些器官的过去和现在看起来没有差异,但实际上它们总是在变化过程中.在一年之内,你体内99%的原子将由新原子所取代.
  这一无休止的转换工作很大程度上对你有益.在酶与氨基酸的数百万次反应过程中,可能只有一次不够完美;在数十亿个中子中偶尔会有一个出现失误;在带有数十亿遗传基因信息的DNA可能只有一个在受到损坏时不能完全复原.这些罕见的差错是难以觉察的,你会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人体如同一个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可以扮演哈姆雷特数千次,仅仅在一个音节上犯一个小错.但是这个不起眼的裂痕会在身体的完美运作中造成影响.细胞的精确运行会逐步受到影响.长时间维持的新气会慢慢丧失,这时我们就会变老.
  从30岁开始,一般人的身体开始以每年1%的蜗牛速度开始老化:出现皱纹,皮肤失去鲜亮的光泽,肌肉开始松弛.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已经不再是3:1,而1:1,视力和听力均有所减弱,骨头开始变细和变脆.耐久力逐步下降,承受工作的能力也不如以前.血压开始升高,而许多生物化学指标均开始偏离最佳水平;最令医生担心的是胆固醇,因为其指标多年来一直在逐步攀升,标志着心脏病的阴险挺进,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要超过其它疾病.从其它角度看,细胞变异开始失控,导致三分之一的人患上恶性肿瘤,大多数为65岁以上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老年学专家所谓各种“年龄变化”就会逐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同成千上万只有1%归咎于衰老.也就是说,你身体内99%的能量和智力(intelligence)丝毫不受衰老进程的触动.就身体程序而言,消除这1%的缺陷就可以组织衰老进程的发展.然而,我们又应该如何着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找到能够左右人体内部智能的开关.
  由于量子物理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现实,如今已经开始有可能去驾驭可见世界后面的隐形世界.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人体如同其它物体一样,是一个幻觉.任何要控制这个幻觉的企图都像是在捕风捉影,忽略了问题的实质.那个看不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当我们有意愿去探索体内的潜层时,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内心深处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在了解到生命包含着优待开发的潜能之后,让我来进一步阐述一下新模式的十项原则.
  1.并不存在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世界
  你所接受的客观世界似乎都具有明确的特性.各种事物有大有小,有硬有软.但这些特性在你的感受范围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一把椅子在你看来不算大,但对于一只蚂蚁来说却硕大无比.同一把椅子在你看来很坚硬,但一粒中微子可以毫不减慢速度地轻松穿过.因为,对于一个粒子说来,椅子的原子之间有着很大距离的空隙.椅子在你现在看来是静止的,但如果你从太空看过来,就会看到,这把椅子与地球上的其它物品一样,以每小时一千英里的速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同样道理,你对椅子的任何描述都会因视角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椅子是红色的,你可以戴上绿色眼镜而将它变成黑色.如果椅子的重量是五磅,你把它放到月球上就可以变成两磅,而放到密度较大星球的引力场之中就可以变成十万磅.
  由于在物质世界之中没有绝对特性,硬说“外面”有一个客观的世界是错误的.世界是与之接触体感官的反应.人的神经系统仅接触到宇宙间总活动量很少的一部分,不到十亿分之一.诸如蝙蝠或蛇等其他神经系统反映出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即于我们的反映角度不同.蝙蝠感应到的是一个超声波世界,而蛇感应到的是一个红外线世界,两者都不为我们所察觉.
  所有真正“外在”事物都是粗糙,未经加工的数据,等待着你作为感受者作出的解释.正如物理学家所形容的那样,你拿着“报复远大,流动的量子汤”并利用你的感官将其凝固为固体的三维世界.著名的英国神经科专家约翰·埃克利斯(John Eccles)说过让人吃惊却无法辩驳的话:“希望大家意识到,在自然界是没有颜色和声音的——完全没有;既没有制定,也没有格局,既没有美丽,也没有气味......”从而揭露了关于感官的神话.总而言之,我们用来作为现实基础的客观事实在本质上都站不住脚.
  虽然这一切听起来令人感到迷茫,但却又令人有如释重负之感,因为你意识到,只要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包括你的身体.你对自己的看法正在给你的身体造成很大变化.一个实际案例就是:在美国和英国,65岁退休的规定为人做出社会贡献的时间确定了人为截止日期.一个工人差一天才满65岁,他还可以为社会贡献劳动力和价值.退休之后,他便成为一个社会累赘.在医学上说,这种感觉的转变可能是灾难性的.退休后的最初几年,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会急剧上升,本来退休前尚属健康的人会很快死亡.这种综合症被称为“退休早死”,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有价值的日子结束之后的感觉,这只是一种感觉,但对于某些坚信不疑的人来说,这就足以导致疾病和死亡.相形之下,在将老年人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里,老年人依然十分活跃——经常会从事我们认为不适于老年参加的活动.
  倘若你通过一个强力显微镜检查老的细胞,诸如在皮肤上形成肝斑的细胞,那情景就像经历了一场战争之后的满目疮痍.四处都是纤维丝状物,堆积的脂肪和未排掉新陈代谢构成的一个不可名状的团块;被称为脂褐素的暗红色素大量堆积,以致构成10%——30%的细胞排泄物.混乱的局面是由于亚细胞程序失调而造成的,但是如果你是通过不那么唯物主义的镜片来看待事物,就会发现老细胞如同一张地图一样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令你感到痛苦的经历,连同让你欣慰的事件都在那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你的意识里早已忘却的痛苦像植入体内的晶片一样,依然会发出信息,使你焦虑,紧张,疲惫,恐惧,厌恶,疑惑,失望——这些反映会穿越身心之间的界限而成为你的一部分.在老化细胞内阻塞的有毒堆积物看起来并不相同,即使基因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有些人的堆积物会比别人多很多.等到你70岁的时候,你的细胞会看起来很独特,充分反映出你的独特经历,这种经历经过加工和新陈代谢,已经融入到你的血液和肌体之中.
  如果能够将“量子汤”(Quantum soup)这种粗糙混乱的震动加以处理,并将其转换为有意义,有秩序的现实,就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这种创造力只是在你对其有所意识时才存在.当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的意识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你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创造自己的身体.这种所谓本能或自动的神经系统的用意就是控制你的意识范围之外的功能.如果你在恍惚状态中走上大街,你大脑中的本能控制中心会继续与外界打交道,了望可能出现的危险,并随时准备即刻启动应急中心.
  你身体里有一百种功能是在浑然不自觉的情况下不停运作的,诸如呼吸,消化,新细胞的成长,老细胞的修补,清理毒素,维持荷尔蒙水平,将储藏能源从脂肪能转换为血糖,放大眼睛瞳孔,提高并降低血压,维持体温稳定,走路保持平衡,将血液来回输送到承担最繁重工作的肌肉群,感受着周围环境中的活动和声音.
  这些自动程序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因为随着我们变老,我们协调这些功能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弱.一辈子无意识的生活会导致各种功能的退化,而一辈子有意识地积极生活可以防止这种退化.对肌体功能予以明确注意的行动本身就可以改变你迈入老年的进程,因此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放任自流.每一项所谓本能活动——从心跳和呼吸到消化和荷尔蒙的调节均可以有意识加以控制.我们通过生物反馈(biofeedback)和冥想而得知,身心实验室里的心脏病患者经过训练学到一些窍门,其中包括任意降低血压,或降低可能导致溃疡的酸分泌.为什么不将这种能力用于衰老程序?为什么不用新的感受模式来取代旧模式呢?我们在下文将看到,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技巧来影响本能和神经系统,为我所用.
  2.我们的身体均由能量和信息构成
  要改变过去的模式,你必须知道它们由何构成.你的身体似乎是由固体物质构成,而这一物质则可以进一步分为分子和原子,但量子物理告诉我们,每一个原子有99.9999%以上为空间,而以光速穿过这一空间的亚原子分子实际上则是一簇簇振动能量.至于这种振动都并非随意的,漫无目的的;它们带有大量信息.因此,一簇振动的密码为氢原子,另一簇为氧;每一种元素实际上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密码.
  密码是抽象的.归根结底,宇宙以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同样是抽象的.按照身体的物理结构追根寻源的话,可以由分子追到原子,原子则到亚原子粒子,而这些粒子则融化于空洞虚无的能量幽灵(ghost of energy).甚至在没有出现任何信息之前,这一虚无已然以神秘的方式留下信息烙印.正如在你的记忆里默默地存放着成千上万的词汇没有讲出来,量子场(quantum field)也装着整个宇宙而没有作出任何表示;宇宙大爆炸(big bang)以来一直如此,而数十亿个银河系在大爆炸时被压缩到比这句化结尾的句号还要小数百万倍的空间.但即使在这个小点之前,宇宙的结构就以不明确的形式存在.
  宇宙的基本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是非物质(non-stuff),当然不是普通的非物质.这是一种会思维的非物质.每一个原子内部的空间都充斥着无形智能.遗传学家发现这种智能主要储藏在DNA之内,但这仅仅是为方便起见.生命逐步展开的过程,是DNA将其带有密码的智能传给其充满活力的双胞胎——RNA(核糖核酸)的过程,RNA会进入到细胞,细胞再将智能传给成千上万个酶,而酶再将其具体智能用于制作蛋白质.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交换能量和信息,否则就无法利用无生命力的物质去创造生命.
  人体主要通过糖的燃烧获取能量,然后以葡萄糖或血糖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葡萄糖的化学结构与普通食用蔗糖关系密切.但是如果你去烧食糖,一定不会得到细胞的那种精致复杂的结构,你所得到的仅仅是一块烧焦的会和斑斑水迹以及消失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新陈代谢不仅仅是一个燃烧过程,也是一项智能活动.同一块糖,既可以糖块形式维持原状,也可以用其能量维持生命,因为身体细胞可以给它灌输新的信息.例如,糖可以将其能量送给肾脏,心脏或脑细胞.所有这些细胞都带有形式完全独特的智能——一个心脏细胞有节奏的跳动完全不同于一个脑细胞的放电或一个肾脏细胞的钠转换.
  虽然不同的智能看起来五花八门,归根结底有一种智能是整个人体所共有的.这种智能的流动维持着你的生命,而一旦在你死亡时,这种流动会停止,在DNA中储藏的所有知识也都无济于事了.随着我们步入老年,这种智能流动也会在多方面受到影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智能都会逐步走下坡路,生理学家认为,这三种系统的功能就是从整体上控制身体的各个方面.人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腺都像神经元一样配备有大脑信号的接收功能;因此,它们的功能如同大脑的延伸部分.
  这样,我们就不能将老年痴呆仅仅简单视为一种脑灰白质疾病;当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失去智能的时候,整个身体的衰老就会难以避免地蔓延.
  由于一切都发生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层次,智能的丧失在达到晚期和表现为一种生理疾病之前不会为人所注意.仅仅靠感官却无法深入到一定层次去体验导致衰老的数十亿次量子交换.这种变化速度一方面太快,另一方面又太慢.说太快的原因是,单个化学反应仅需不到万分之一秒;说太慢的原因是,其累计效果数年之内都不明显.这些反应设计到的信息和能量相当于不到一个原子的百万分之一.
  倘若身体仅仅是物质的,那么衰老退化在所难免,因为所有物质事物都必然衰退,而有条不紊的系统也会变成一片混乱(熵:entropy).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丢在垃圾场生锈的汽车;风吹日晒会使一部完好的机器变成一堆废铜烂铁.这一程序是不可能完全逆转的,一堆废铁不会自动组装成一辆新车.但是这种退化并不适用于智能——我们潜在的这一部分不会受到时间的蹂躏.现代科学仅仅发现了这一切所造成的影响,但是大师们数百年来通过精神传统传授这方面知识,而大师们在进入老年时保持了身体的青春活力.
  在印度,中国,日本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西方基督教国家都产生过圣贤人士,他们认为自己的实质就是智能的活动.他们维护这种活动并一年年地关照着这种活动,由此从大自然更深的一层克服了衰退.在印度,智能的流动被称作为普拉那(Prana 意为生命力),这种力可以随意以增加或减少,移动到这里或那里,使身体调理得当.我们都能看到,调动并利用普拉那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瑜伽修行者可以仅仅借助于意念来推动普拉那.在更深一层,意念和普拉那是一回事——生命即意识,而意识即生命.
  3.心智与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心智要比掩饰它的物质面罩灵活得多.心智可通过思想或分子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恐惧这种基本情绪可以描述为抽象情感或荷尔蒙肾上腺素的实际分子.没有情感,就没有荷尔蒙,没有荷尔蒙,也就没有情感.同样道理,有疼痛,就必然有传输疼痛感的神经信号;要解除疼痛,就必须有可以进入疼痛接收器的脑内啡(endorphin),以阻断这种信号.我们称之为身心药剂的革命就是以一个简单的发现为基础的:思想到那里,化学分子就跟到那里.这种认识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事物的有力工具,例如,为什么新近守寡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两倍,以及为什么长期郁闷者患病的可能相当于普通人的四倍.在上述两种情况中,精神不振转化为可以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元素.
  我在行医过程中,遇到过两个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心脏发紧,喘不上来气和疼痛是这种心脏病的典型症状,其中一个病人可以跑步,游泳甚至还爬山,完全忘记病痛甚至感觉不到病痛,而另一个并人则因为扶着椅子站起来而难以承受的疼痛而几乎晕倒.
  我的第一本能反应是看一看两个病人之间身体的差异,但是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任何差异.心脏病学家认为,当三个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个被堵塞50%的时候,会出现心绞痛.这种堵塞几乎总是以动脉粥状化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在动脉血管内壁上由死细胞,血块和脂肪层组成的块状物.然而,所谓堵塞50%只是经验之谈,有些心绞痛病人会丧失活动能力,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小小的块状物在一个血管内造成少许堵塞,而其他病人在血管堵塞高达85%的情况下还参加马拉松比赛.(我必须补充的是,心绞痛并非总是由于实际堵塞造成.与一组肌肉细胞靠得很近的血管有时会因痉孪或挤压而导致堵塞,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从身心角度看,这两个病人对疼痛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个病人都在自己的身体状况上留下独特的视角,而疼痛(或任何其他症状)则在进入人的意识之前,必然与身心系统中依然留存的影响有过沟通.对于所有心绞痛病人没有一个单一答复,甚至同一个病人两次发病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疼痛信号是可以用于多种用途的原始数据.诸如长跑等体能运动项目会给运动员带来痛苦,而这种痛苦被视为成就的标志,正所谓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但在不同环境下的类似痛苦则完全为人所不愿接受.跑步运动员会赞赏一个将运动员推向极限的教练;但他们会厌恶在新兵营受到的相同待遇.
  医学界刚刚开始利用身心之间的联系进行治疗——止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借助于宽心丸或无效药.30%的病人会感到疼痛减轻,如同真的服用止痛药一样.但是,身心疗法则更为全面.同样的无效药可以用来止痛,停止溃疡病人体内过多的分泌,降低血压或治疗肿瘤.(如果让癌症病人服用糖片,同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强力抗癌药,病人会体现出化疗的所有副作用,包括掉头发和头晕.在有些情况下,注射了消毒盐水之后,实际上减缓了晚期癌症病人的病情).
  由于同一种无效药片可以导致如此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得出的结论是,身体能够根据大脑提出的适当暗示而作出不同的生化反应.药片本身没有意义,推动安心丸发挥作用的力完全是暗示的能量.然后这种暗示就转换为身体要求治疗的意愿.因此,为什么不绕开蒙人的糖片而直接考虑意愿的问题呢?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触发不衰老的意愿,身体也将自动履行其职能.
  我们拥有的证据令人十分振奋,因为我们可以表明实际上存在这种可能性.上年纪的人最担心的一种疾病是帕金森症,这是一种神经紊乱症,患有这种病的老年人无法控制肌肉的活动,而且在行走或从事其它活动时会突然变得十分缓慢,最后病人的身体会变得十分僵硬以至完全无法移动.帕金森病的病因是脑部一种称作多巴胺(dopamine)的化学物质莫名其妙的枯竭所造成的,但同时也有一种类似帕金森症是脑部提供多巴胺的细胞被某种药物破坏而造成的.一个患有这种帕金森症晚期的病人,在行走时,每走一两步就要歇一歇,像一座雕塑一样僵硬,步履艰难.
  但是,如果你在地上画一条线并告诉他“走过去”,这个病人可以奇迹般的顺利走过去.虽然事实上,脑部产生多巴胺完全是不由自主的,而其储存已经枯竭(他的大脑无法指示腿部肌肉向前迈出一步),仅仅由于具有要走路的意愿,他的大脑被唤醒了.这个人可能在几秒钟之后会停顿下来,但你可以再次让他迈过一条想象中的线,他的大脑依然会有反应.依此类推,许多老年人的身体虚弱和行动不便常常只是一种睡眠状态.只要唤醒他们有意义地积极生活的意愿,许多老年人都会极大改进他们的行动能力,力量,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
  意愿是注意力的积极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将自动程序转变为有意识程序的方式.通过简单的身心练习,几乎每一个病人都可以用几堂课时间学会将心跳加速,哮喘般的呼吸以及六神无主的焦虑转变为一种更为正常的反应.看来失控的事物可以利用适当技巧重新加以控制.步入老年所涉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能够将意愿加入思维程序,例如:“我每天要提高精力和积极性”,你可以对那些左右着以多少能量参与活动的脑中心进行控制.老年人精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期待着这种衰退;由于他们保留这种强烈信念,无意中已经为自己的失败意愿埋下伏笔,而人的身心联系则自动实施了这一意愿.
  我们以往的意愿促成了一种过时的习惯意识,而这种习惯意识似乎左右着我们.事实上,意愿的能量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唤醒.早在你远未进入老年之前,就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借助于自己意愿的力量,保持青春并防止衰老.
  4.身体的生物化学是意识的产物
  旧模式中一个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认为个人意愿对身体状况不起任何作用.然而,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信仰,基本观念,希望和自我形象,则无法理解信念治疗.虽然在西方医学界的主流意识依然认为,身体不过是一部没有意识的机器,而目前的证据显示却无疑恰恰相反.有证据表明,在心理压力较大的群体中,癌症和心脏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生活充实幸福的人.
  近年来,由斯坦福精神病学家大卫·斯皮戈尔(David Spiegel)进行的一项医学研究广受关注,他的本意是要证明病人的心理状态与他们能否得到治愈没有关系.如同许多医生一样,他认为过于注重病人的心态和信念是弊大于利的,因为“癌症是由我所致”这种想法会导致内疚和自责的情绪.斯皮戈尔选取了86个患有晚期乳腺癌的妇女(她们的病症依靠常规治疗已经基本没有希望),并为它们其中一半的人每周进行心理疗法,再加上自我催眠的课程.按照标准看,这都不是重大努力——每周一小时的治疗过程(只要求她与其他病友一起度过的时间)能够为治疗晚期癌症做些什么呢?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
  但是,斯皮戈尔在跟踪研究对象十年之后,惊奇地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比未接受治疗的人平均多活一倍以上的时间.更加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到现在已然很久时间了,当年研究对象中只有三位妇女依然活着,而她们都出自心理治疗组.这项研究令人诧异,因为研究者最初并未预期心理治疗会产生任何效果.同时其他研究者也在这十年间提出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根据詹森博士(M.R.Jensen)的报告,1987年耶鲁进行的一项严谨的研究表明,乳腺癌如果发生在那些个性压抑,感到绝望或无法宣泄愤怒,恐惧和其他消极情感的女性身上,则扩散的最快.对风湿性关节炎,哮喘,长期疼痛和其他机能紊乱症而言,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在旧模式的影响下,医学界人士总是对此类研究结果持有偏见.正如莱利·多塞(Larry Dossey)在一本深刻的书——《医药的含义》(Medicine and Meaning)中指出的:从医学杂志的编辑到医学院的讲台上,大家不厌其烦倡导的主旨就是:疾病的内在生物学至关重要,而情感,情绪和态度都只是附带的.新模式告诉我们的就是,情感并非孤立的精神空间,或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是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之根本.在各种宗教传统中,精神是生命的气息.人的情绪高昂还是低落有着天壤之别,并一定会在人的身体上反映出来.
  人的意识在衰老过程中举足轻重,因为虽然各种生命形式都在衰老,只有人类了解衰老的含义,而且我们还将这种理解转变为衰老的一部分.对衰老的绝望心态只会加快衰老过程.如果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便可以避免多方面的身心痛苦.常言道:“年轻取决于心态。”此话意味深长.人的思想是什么?思想就像大自然其他事物一样,是一股能源和信息的脉冲.我们称为树木,星球,山峰和海洋的物体均为信息和能量的集成物,也可以称之为大自然的思想,但是我们的思想在一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大自然的思想模式形成之后,便一成不变;而星座和树木等事物则遵循着生长周期,自然而然地经历着出生,成长,衰老和消亡的不同阶段.
  但我们并不是被固定在生命周期之中;我们参与着自己体内发生的每一次反应.一旦我们不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就会出现问题.迈克·坦博特(Michael Talbot)在其《全息宇宙》(The Holographic Universe)一书中,就米达斯王(希腊神话人物King Midas,什么东西到他手上都会变成黄金)做出生动的比喻:因为他所触摸的事物都会转变为金子,所以他无从得知任何事物的实际质地.水,小麦,肉体或羽毛,经他触摸便会立刻转变为相同的坚硬金属.同样道理,由于我们的意识将量子场转变为普通物质现实,我们无法了解量子现实自身的实际质地,不论是借助于五官,还是通过思考,因为思想也可以使场发生转变——思想可以利用虚无的无限可能性并使其成为一个具体时空事件.
  你的身体也是一个具体时空事件,通过体验其物质性,你失去了米达斯将纯粹抽象可能性转变为具体物质的能力.如果对自己的意识没有意识,你将无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5.感受是一个后天现象
  如果大自然安排我们每一个人对一种经历会作出同样的反应,那么意识的能量就没有意义.显然,现实并非如此;任何两个人对某一件事都不会有同样的感受.你所爱之人的面孔可能是我最厌恶之人的面孔,令你最垂涎的食品可能会使我感到恶心.这种个人反应通常是后天的,这也是差异的起因.学习就是十分主动的使用大脑,从而导致身体的积极变化.热爱,憎恨,高兴和恶心等感受都会在身体内激发出完全不同的反应.简而言之,我们的身体就是在出生之后学会对各种事物加以认识的实际结果.
  一些接受过器官移植的病人反映说,在接受了他人捐助的肾脏,肝脏或心脏后,他们有过一些古怪的经历.在完全不知道器官捐助者身份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出现一些相关的记忆.这表明如果将某甲身体的一部分置于一个陌生的某乙体内,某乙可以感受到某甲的一些经历.有一个案例就是这样:一个妇女经过心脏移植手术醒来后,十分渴望喝啤酒,吃炸鸡块.她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以前她从不喜欢这两样东西.此后,她开始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会梦见一个名叫特米的年轻人来找她.随后她进行调查,发现自己所接受的心脏来自一起交通事故:经与死者家属联系,她得知死者是一个名叫特米的年轻人.这位妇女还惊奇地发现,特米十分喜欢喝啤酒,并且是在从麦当劳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的.
  引述这一案例的用意并非要为此类事件寻求超自然的解释,而是要确认身体是由经历转换而成的一种物质表现.由于经历是我们所接纳(实实在在“转变为身体”)的物质,我们体内的细胞都渗透着自己的记忆;因此,在接受他人细胞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他们的记忆.
  你的细胞在不断根据你的观点处理各种经历并加以消化.你不仅仅是在通过眼睛和耳朵处理原始数据,同时还加上你自己的价值观,这是实实在在一边解读,一边吸收的过程.一个人因为丢工作而感到郁闷,他会向身体各个部位投射出沮丧信息——大脑的神经传递素会耗尽,荷尔蒙水平会下降,睡眠周期会被打乱,皮肤表面上的神经肽感受器会发生紊乱,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变浓并容易结块,而且眼泪中所含化学成分也不等同于高兴时的眼泪.
  一旦此人找到新工作且工作比较理想,他体内的神经传递素,荷尔蒙,感受器及其他重要生化数据——包括DNA,都开始变化,并出现突然好转趋势.虽然我们认为DNA是存放基因信息的一个安全仓库,实际上是其活跃的孪生兄弟——RNA核糖核酸一直在满足日常生存的需要.医科学生在考试期间显示出白血球介素2(inlerleukin 2)的下降,这是免疫系统抵抗癌细胞的主要化学物质.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却由作为使者的核糖核酸所控制,这就是说学生们对于通过考试的忧虑是在与其基因直接对话.
  这一点进一步证明,有必要利用意识来创造我们实际希望拥有的身体.对于一次医科考试的担忧,如同因失去工作的忧虑一样,最终可以熬过去,但是迈入老年的进程却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你对于自己如何迈入老年所持观念对于今后四十,五十,六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用神经学术语说,一个大脑信号就像一套能量波动一样.如果你处于昏迷状态,这些信号毫无意义;当你处于清醒和有意识的状态,对同样的信号可以作出各种各样富有创造力的解释.莎士比亚为普洛斯彼洛(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完整杰作《暴风雨》中的主角)写过一句台词“我们就如梦境中所呈现的本质一样”,他并非在做比喻.人体就像一个公开的梦,脑信号借助于三维投影,将其自身转变为我们所谓“真实”的状态.
  老年化不过是一组被误导的转变和过程,原本应该是一个稳定,平衡且能自我更新的程序,现在则偏离了适当轨迹.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身体上的变化,但事实上是你的意识——是大脑还是细胞则并不重要——首先出现偏差.在意识到出现误差的原因之后,你就可以将自身的生物化学带上正轨.在人的意识之外不存在生物化学;你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十分清楚你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一旦你接受了这一现实,关于不幸摊上一个每况愈下的身体这种说法便不攻自破.
  6.智力冲动(impulses)每秒钟都在不断塑造新的身体
  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生活要求,塑造新的身体是必要的.例如一个孩子对现实的看法就包括很多陌生因素,而在他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之前,他的身体表现出的生疏和不协调的行为.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无法区分楼梯和一张楼梯的画.他的大脑无法掌握视觉影像的本质.到六个月时,他眼里的现实会有所改变;到此时婴儿已学会识别视觉影像,而且利用这一知识,他们的肢体可以更自如地运动于三维空间(镜子看起来不是墙上的洞,真的台阶可以攀登,画中的台阶则不能,圆体不同于平面等等).在感官上作出这一调整并非仅仅在精神层次;这里所实现的是使用眼睛和双手的全新方式,并且设及图像识别和运动协调等不同大脑控制中心的具体方面.
  只要新的感官信息继续涌入你的大脑,你的身体就会以新的形式作出反应.在永葆青春的诀窍中,这是最为魅力的一条.正如我的一位80岁病人所作精辟论述,“人是不会衰老的。只有当他们停止成长时,才会变老。”新知识,新技能,看待事物的新角度都推动我的身体和心智不断成长,只要这种成长维持下去,每时每刻都会表达出更新的自然倾向.
  在量子世界,变化是必然的,衰老却未必.这与我们身体的实际年龄毫不相关.因为一个在50岁依然充满活力的人体内的分子与另一位也是50岁却显得老态龙钟的人,从年龄上看是一样的.两人身体的实际年龄应该说为50亿年(即各个分子的年龄),或一年(即我们体内的原子更新换代所需的时间),或三秒钟(即一个细胞为加工食品,空气和水而转换酶所需时间).
  事实上,你的年龄只相当于在你体内运转的信息的年龄,这的确值得庆幸.你可以控制量子场的信息内容.虽然构成食品,空气和水的细胞原子包含一定数量的固定信息,转变这种信息的能量却是可以随意控制的.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明确免费拥有的,就是你自己的认识.这方面案例包括一些少年儿童的成长史,他们由于感受不到任何爱心体贴,会停止成长.这种被称为心理侏儒症(psychosocial dwarfism)常见于被严重虐待的孩子,他们在得不到关爱与呵护的时候,竟会失去体内的成长荷尔蒙,这完全不符合一项常规,即成长荷尔蒙的产生是每个孩子的DNA所载信息中预定的.在这种案例中,认识的能量超过了基因的遗传,并导致了身体信息场的改变.
  认识出自于一个人的自我互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是自我对话.思想,判断和感情不断在脑海里闪过:“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害怕甲,我不了解乙”等等.自我对话不是一片随机的精神噪音;它出自于内心更深一层的信念和观点.一个核心观念的定义是你认为在现实中属于真实的事物,而且只要你坚持,就可以将你身体的信息场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你将根据其是否符合你的期望,而认为它可爱或不可爱,令人沮丧或令人高兴.
  当一个人的认识发生变化时,他眼里的现实也发生了变化.在有关心理侏儒症的案例中,经验证明将孩子置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要比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更为有效(他们关于被所有人遗弃的信念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即便给他们注射激素,他们身体也不会成长).但是如果充满爱心的养父母能够转变孩子关于无人关爱的核心信念,他们的一种可能反应是突然产生大量自然提供生长激素的行动,这有时又导致他们回到正常身高,体重和发展.当他们对自己抱有不同看法时,他们的个人现实也在生理层次发生变化.我们对衰老的恐惧以及我们对自己会衰老的深信不疑心态都会直接推动衰老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会逐渐衰老,我们的身体便帮助我们自动实现这个预言.
  为冲出这一樊篱,我们必须将建立在恐惧之上的信念扭转过来.摒弃你的身体会随着时间老化这一信念,取而代之以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推陈出新这一观念.摒弃你的身体是一部没有意识的机器这一观念,取而代之以你的身体装载着生活的深邃智慧这一信念,其唯一目的就是协助你维持现状.这些新的观念并不仅是说起来好听,它们是真实的.我们通过身体体验生活的乐趣,因此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身体并非要和我们作对,而是求我所需,这也是自然而然的.
  7.尽管我们看起来像一个个单独的个人,实际上大家都与主宰宇宙的大智慧相通
  你和你所处的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看看自己,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延伸到某一点时停止了;你的身体与你房间的墙壁间或者与室外的一棵树之间被一段空间分隔开.“固体”与“空间”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量子空间的每立方厘米都充满近乎于无限的能量,而且最微小的震动都构成横跨银河系之震动场的一部分.在很实际的意义上说,你的环境是身体的延伸:随着每一次呼吸,你会吸进数百上千万的空气原子,而这些原子可能正是昨天在中国的某个人呼出来的.你周围的氧气,水和阳光可能只是含含糊糊地区别于你体内的事物.
  如果你作出选择,你可以体验一种状态,即与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构成一个整体.在清醒的正常状态下,你用手去触摸一朵玫瑰,会感觉到它处于固体状态,但事实上却是一束能量与信息——你的手指——接触到另一束能量与信息——玫瑰.你的手指与其所触摸的事物都仅仅是我们称之为无限宇宙场露出的小头.这一真理促使印度古代圣贤宣称:
  小世界犹如大宇宙,
  人类的心智犹如宇宙的智慧.
  这些并非神秘的说教,而是能够将其意识从分离状态脱离并选择与各种事物和谐统一的人之亲身经历.在统一的意识中,“外面的”人,物和事件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你仅仅是侧重于这些影响中各种关系的一面镜子.著名的自然主义者约翰·莫尔(John Muir)曾宣称:“无论何时,当我们要提取任何一件单一的事物时,都会发现它和宇宙间其他万物都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应该不是一次偶然经历,而是我们所知道的每一事物的最根本基石.
  是否可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对于老化问题影响重大,因为有了你和你的身体延伸部分之间的协调互动,你会感到高兴,健康并富有青春活力.印度古代圣贤曾经说过,“分隔生恐惧”.在这句话里,他们提出了对人衰老原因的思考.将我们视为分隔开的,便在我们和“外在”事物之间造成无秩序的混乱.我们与别人争斗并且破坏了环境.死亡作为分隔的最终状态,总是一个时隐时现,令人恐惧的未知数.变化本身正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由于这同时意味着丧失,所以给人造成难以名状的恐惧.
  恐惧身后难免会出现暴力.由于我们与其他人,事物和事件是分隔开的,所以我们总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转变.在和谐之中,没有暴力的立足之地.一个和谐统一的人不会为控制不可控之事物作出徒劳的尝试,而会学习接受,这不是因为他出于不得已,而是因为在他自己的内心以及在他身体的延伸部分有一种平静与秩序.现代圣贤克里希那穆提活到90多岁时依然十分敏锐,充满智慧和活力.我依然记得看到他以85岁的高龄跳上一个讲台,而且令我十分感动的是一位认识他多年的妇女对我说:“我已经了解到他的一个品德——他完全没有暴力。”
  量子世界观的公式和基本理论并不是探讨精神层次的现象,然而爱因斯坦和他的同事们却因为将此学说应用在解释心灵方面的问题上,而备受尊敬.尼斯·玻尔(Niels Bohr)将物质波比喻为宇宙心智;埃尔文·薛定谔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坚信宇宙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心灵(与牛顿的观点不谋而合),后者认为引力和其他各种力都是上帝大脑中的想法.事实上,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会将人类带到更广义精神的边缘.用客观的语言来描述这种相聚,新的模式使我们可以跨越曾经将心智,身体和精神分隔开的界限.
  由分隔到统一,由冲突到和平的这种转变是所有宗教传统的目标.一个印度教教徒曾经向他的导师发问,“我们不是正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吗?”“是的,”老师回答说,“但是,你看是自己在世界之中,而我看是世界在我内心。这一感官上的小小差异构成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天壤之别。”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视为分隔和孤立的,并被因此而造成的混乱所束缚.A型个性的人就是一个最佳例子,这种人总是感到紧迫,无奈于受挫,并且总是感到时间期限的压力.由于无法放松地接受或者随其自然,这种人会将以往受到的伤害转变为愤怒;受压抑的不平静经过投射到环境上便成为敌对,不耐烦,指责以及未得承认的惶恐.此类人会不断力图控制他人,因为一些小小压力而作出强烈反应,对自己和他人都持严厉态度.在造成很大混乱的过程中,A型的人(尤其是在程度上升,A型性格的人从其身体延伸部分收到的反馈会在体内造成更多的混乱.胆固醇和血压会上升,心脏会受到无端压力,极大增加心脏病或脑血栓的发病危险.
  A型个性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倘若不能与自己身体延伸部分和谐互动就会造成伤害.我们将看到,在环境中感受到的压力直接涉及每个人都体验着的年龄变化.促使我们衰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压力,而更多的是对压力的感受.有人并未将“外在”世界看做一种危险,他们可以与所处环境共存,并且不受压力反应所造成损害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你有心体会无衰老世界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一种认识,即世界就是你.
  8.时间不是绝对的.所有事物的基本现实是永恒,而我们所谓时间其实是将永恒量化
  虽然我们的身体和整个物质都显示出不断变化,但现实的内涵要远远超出这个过程.宇宙自从诞生,便开始转变.宇宙诞生时,时间与空间开始出现.在大爆炸一瞬间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从理智上说,要提出诸如“时间之前是什么?”以及“比太空还大的是什么?”等问题近乎于不可能.甚至爱因斯坦在作为一个年轻物理学家刚开始研究量子原理时,依然坚持着牛顿所倡导的陈旧观念,即宇宙存在于一个稳定状态——时间与空间均为永恒常数,即不会有出生,也不会有死亡.
  这一稳定状态的现实依然是我们的五官所反馈给大脑的一个状态.你不可能看到或感受到时间的加速和减缓,尽管爱因斯坦已经证明时间正是这样的;你不可能感觉到空间的膨胀和收缩,而这也是宇宙有规律的一部分.再进一步说,想象一下这些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无维区域,这需要我们在认识上作出一个根本转变.这一转变被强加在我们头上,因为宇宙还需要某种无时间限制的源头——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
  你感觉到自己生存在时间里,因为你的身体是由转变构成的;要改变,就必然要有一个流动或顺序.在这个顺序当中,有一个之前和之后——这次呼吸之前是上一次呼吸,这次心跳之后将是下一次心跳.但是在理论上,如果你时间充裕且硬件设备齐全,就可以为一个人一生的全部心跳做出一份心电图,而拿着这份打印出的心电图,你就可以掌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信息.你可以从下往上看,也可以从上往下看;你可以把纸折成一半,以使最后一次心跳和第一次心跳并列起来.
  这种掌控正是量子物理所揭示的大自然最基本的时空事件.两个粒子在转换能量状态时,可以在时间上前进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后退;整个时间作为一支箭不可逆转的向前发射的概念已经在复杂的量子空间几何中被彻底打破,在这里多维的圈和线将时间带往各个方向,甚至让时间完全停下来.
  现在我们所剩下的唯一绝对因素是无穷的时间,到现在我们意识到整个宇宙仅仅是一个从更大现实中冲出来的事件.我们所感受的秒,分,小时,天以及年都是将这一更为广大的现实切割出的碎片.其实要由你作为感受者将无限的时间以你所喜欢的方式加以切割;你的意识决定了你对时间的体验.有些人将时间作为一项不断溜掉的稀有商品,他们对时间的现实观念就完全不同于那些认为自己要多少时间就有多少时间的人.你每天是不是面临着各种压力?你是否会陷入喘不上来气,惊慌失措的时间恐惧症,而你的肌体会将此转变为心跳加快或不稳定,消化系统紊乱,失眠和血压高?这些症状因人而异,反映了我们对变化的认识,而对变化的认识造就了我们在时间方面的经历.
  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过去或者未来,你就处于时间场内,经历着老化过程.有一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印度大师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多数人的生命是在过去或在未来之中度过,然而我的一生则完全集中在现实.当一个生命集中在现时的时候,就最为真实,因为过去和未来都对其没有影响.此时此刻,过去和未来在哪里呢?哪里都没有.只有现在这一时刻是存在的;过去和未来都是精神的投射.如果你能够摆脱开这些投射,努力不去重新体验过去,也不去控制未来,就为自己也打开了一个全新体验的空间——这就是不老的身体,永恒的心智的体验.
  能够于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现时认同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无法摆脱时间必然带来的老化.借助于一个简单的身心练习,你就可以对无时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在一天当中选择一个你感到轻松且没有压力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以看到的地方.现在合上眼睛并注意自己的呼吸.现在任由你的注意力轻松地随着气息进出你的身体.想象你全很随着每次呼吸的流动而起伏.过一两分钟后,你就会意识到一股热流和轻松感逐渐遍布全身肌肉.
  当你感到内心沉静下来之后,缓缓睁开眼睛看一看手表的秒针.秒针怎么样?根据你的放松程度,秒针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对有些人来说,秒针会迟疑半秒钟,然后再跳回正常的转动.还有其他一些人会感到秒针在动,但速度却比平常要缓慢.除非你已经尝试过这个小实验(但是可能性不大),不过一旦你有过看到一个表停止的经历,你将永远不会再怀疑时间是感受的产物.世上唯一的时间就是你所意识到的时间.
  你可以学会将自己的意识带入无时性区域——冥想是掌握这种经历的传统做法.在冥想时,活跃的大脑退缩到根源;正如这一变幻的宇宙必须有一个超越变化的源泉,即你的大脑,带着其所有不安定的活动,从意识状态升腾而起,超出思想,感受,情绪,欲望与记忆.这是深刻的个人经历.在无时性状态或超越意识中,你有充实的感觉.取而代之,损失和衰老的是稳定和成就.你感觉到无限存在于各个方面.当这一经历成为现实,与变化相关的恐惧将消失,永恒升格为秒,小时,天和年,并变为次要因素,而每一分钟的完美则成为至关重要.
  现在冥想已经进入西方文化主流,研究人员采用科学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冥想者内心所经历的安静,充实和永恒的感觉.他们发现冥想者的生理状态有一个明确的转变,趋于更为有效的运作.数以百计的单项研究结果表明,冥想可以减缓呼吸,降低氧气消耗,减慢新陈代谢速度.就衰老而言,最主要的结论是伴随压力而来的荷尔蒙失调——已知为加速老化进程的因素——得以扭转.这反过来又减慢,甚至扭转了老化进程,正如与老年化相关的各项生理变化的测定所显示的.根据我对冥想群体的研究,已经确定的是,长期冥想者的生理年龄会比其实际年龄年轻5到12岁左右.
  这项研究持续了20多年,最为令人感叹的一点是,我们无须去控制衰老的生理程序;只要借助于意识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冥想可以改变一个人体验时间的参照物.在量子一级,诸如心跳和荷尔蒙水平等时空方面的物理事件都可以加以控制,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大脑带进一个时间影响淡漠的现实之中.这一新的模式告诉我们,时间分为许多层次,我们在自己意识中可以进入其中任何一个层次.
  9.每个人都生活在超出各种变化的无变化现实之中.这一现实的经历使得我们能够控制变化
  此时,你所能维持的生理系统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但是,时间与意识又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你可按完全不同方式——永恒的生理——维持肌体功能,这相当于无变化经历.无变化状态是不能作为变化的产物而创造的.这需要将受时间限制的意识转变为无时性意识.这一转变分为许多等级.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时间压力极大,身体对压力的反应并非自然而然的;有些人在压力之下变得生机勃勃,他们利用压力挖掘其创造力和能量,而其他人则会被压力打垮,丧失积极性,背起沉重负担,在随之而来的紧张状态中毫无满足感可言.
  能够将时间压力化为创造力的人,其实已经学会不认同时间压力为一种;他至少已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超越,因而不同于一个感受到紧张和压力的人.对他而言,与时间认同是顺理成章的——他无法逃脱内心钟表的转动,而他的身体也只能反映出他的心态.我们的细胞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微妙方式按照我们感受到的时间做出调整;一个生物学家会说我们经过熏陶,会意识到与身心相关的数百万此事件所构成的一系列程序.
  十分重要的是要知道,你可以达到一种境界从而对受时间限制的习惯加以重新调整.通过一个简单的类比可以说明:将你的躯体视为一个可在大脑和每个细胞之间来回传递的信息打印件.神经系统作为身体的软件,负责制定各种发出的信息;各种不同的荷尔蒙,神经传递素和其他信使分子均构成通过软件加以处理的投入.所有这些就是你的身体编制程序的内容.但程序编制人又在哪里呢?他是隐形的,但他一定存在.人的神经系统每一秒要作出数千个决定,无数的选择使得你的生命系统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
  如果我在印度的小路上看到一条眼睛蛇,我会吓得跳开.从表面上看,控制着这一举动的是我的躯体所作的反应,而躯体又是由神经系统发出的化学信号所启动.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都是荷尔蒙肾上腺素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而肾上腺素又是大脑皮层根据脑垂体发出的大脑化学化学物质所分泌的.如果一个生物化学家能够追踪这一出于本能的恐惧反应中所涉的每一个分子的活动,他还是会遗漏掉作出反应的隐形决策者,因为即便我是在一瞬间作出的反应,但是我并非没头没脑得乱跳.带有完全不同训练程序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反应.一个捕蛇者可能会兴趣盎然地弯腰向前;一个虔诚的印度教信徒可能会看到湿婆的身影,并充满敬意地跪在地上.
  事实上,人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作出各种反应:恐慌,愤怒,歇斯底里,瘫倒,冷漠,好奇,兴奋等.隐形程序编制人可用无穷无尽的方式为身体器官编排程序.当我徒然遇到蛇的时候,我的所有基本生理程序——呼吸,消化,新陈代谢,消除,感受和思维——都取决于眼睛蛇对我个人的具体含义.这时人们可以从阿道司·赫胥黎的名言中看到真理:“经历并不是你所遇到了什么事情;而是你如何对待所发生的事情。”
  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含义呢?简洁的答复是说他在脑子里,像其他每个器官一样,这个器官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每1秒钟都有数十亿个原子像迁徙的鸟一样在脑子里飞进飞出.他随着电波旋转着,一生中从不以相同的方式出现第二次.如果午餐吃了不同的食品,或者突然经历了情绪波动,其基本化学会发生转变.我关于蛇的记忆决不会在这变化的海洋中完全消失.我的记忆对编程人是开放的,他站在我的记忆上,静静地观察我的生活,掂量着我的经历,随时准备就各种可能性作出新的选择.因为这个编程人正是对选择的意识.他赞赏变革,只要别被搞得不知所措;因此,他摆脱了正常因果关系现实中出现的有时限的约束.
  害怕蛇的那个“我”是过去在其他地方学会这种恐惧的.我的反应是时限本身及偏好的一部分.在不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其预先制定的恐惧诱发了一系列的肢体信息,并导致我们的行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其他明显的“我”,因为我们尚未学会与那个决策者,即沉默的目击者认同,其意义并未由过去所界定.我们都以微妙的方式感觉到,自婴儿时代起,自己内心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或许根本没有变化.当我们早上醒来时,在老习惯自觉启动之前,会有一个简短的纯洁意识:在那一时刻你仅仅是你自己,没有欢乐,没有悲伤,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既不年迈,也不年轻.
  当我早晨醒来时,这个“我”很快便将其装饰在经历的外衣之下;例如仅仅几秒钟后,我就记起我的身份,一个46岁的医生,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在波士顿郊区有个家,去诊所需要走十分钟时间.这个身份就是变化的产物.这个变化以外的“我”.有可能在任何地方幡然猛醒——作为新德里一个五岁的孩子用力闻着我奶奶做菜,作为佛罗里达一位80岁的老人倾听风吹棕榈树叶的沙沙声.这个不变的我在引度被圣贤称呼为自我,成为我对经历的最真实参照.所有其他参照都受到变化衰老和损失的束缚;“我”的其他每一种感官都与相对世界强加的时限条件相互密切相关——痛楚或愉悦,贫困或富有,幸福或悲伤,青春或年迈.在和谐统一的意识中,世界可以被解释为精神的流动,这就是你的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与精神上的自我,建立一种亲近关系.在这种亲近关系范围内,可以实现不老的身体和永恒的心智这种境界.
  10.我们并不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受害者.这些都是人生旅途的景致,而不是观察者,观察者是不受任何变化影响的
  生命从根本上说就是创造.当你与自己的内在智力沟通时,你就是在与生命的创造核心沟通.在传统模式中,对生命的控制由DNA负责,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分子,遗传学家们对其了解尚不到1%.在新的模式中,对生命的控制在于意识.本书所举的例子——包括可以压抑生长激素分泌的孩子,在焦虑时白血球间素会降低的医学院学生,能够随意控制心率的印度教徒——都表明最基本的人体运作与大脑状态有直接关系.
  我们体内细胞中数10亿个变化仅仅是生命旅途的景色;在其面罩后面才是观察者,他是意识流动的根源.我可能体验的每件事都以意识开始,并以意识告终;引起我注意的每一个念头或情感都是意识的一个很小的片断;我为自己定下的每一个目标和希望都是经过整理的意识.那位古代圣贤称作自我的概念可以用现代心理学词汇称为意识的连续,而和谐统一意识的状态是意识完整的状态——此人深知他本人的整个连续,也就是不带面罩,幻觉,差距和碎片的连续.
  由于我们不能维持意识的连续性,大家都会陷入这种或者那种缺陷.我们身体很大一部分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疾病,衰老和死亡.但是只有在意识支离破碎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初期于门林格尔(Menninger)诊所所作的一系列实验之中,一个来自引度的著名高人喇嘛——尊者表现出随意加快心率的能力,从70下到300下,远远高于正常心跳范围.实际上,他的心跳已成为一种扑动,并无法继续以正常节奏供应血液.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心房扑动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甚至致命的问题.此类病症每年涉及成千上万毫无思想准备的人.
  但是,喇嘛尊者却不受此类心脏问题的干扰,因为这是在他的意识直接控制之下进行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由于正常心跳突然被打乱而在几分钟之内猝死(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心率不齐,纤维性颤动和心动过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意识.从我们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看,我们将这一意识的丧失具体到心肌之上,认为协调健康心跳的电子化学信号出现紊乱.由于数十亿的心脏细胞不能够将其各自的抽动编织成整个心脏一种平稳协调的跳动,因陷入一种混乱而缺乏协调的悸动,使得整个心脏看起来像一袋子随意蠕动的蛇.
  然而每一个心脏病专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这种恐怖景象只是次要问题;心脏细胞失去意识则是主要问题.这种意识的丧失并非限于局部,而是全身的.当事人与管理和控制所有细胞的深层智力失去联系,实际上,每个细胞都不过是编排成不同层次的明显智力和隐形智力.喇嘛尊者这样的高人告诉我们,意识不应当是这样支离破碎并且受到限制.如果一个人确确实实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他就会意识到他是所有这一切流动智力的源泉,过程和目标.而世界上各种宗教都认为灵魂是完整合一的,也就是说,灵魂是连续的意识,能够俯视整合所有片片段段的意识.
  由于我们对自己认识上的缺陷,所以我们成为疾病,衰老和死亡的受害者.失去意识就是失去智力;失去智力就是失去对智力的最终产品——人体的控制.因此新模式给我们上的最有价值的一课就是: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身体,首先要改变你的意识.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如何认识自己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你可能认为有些深不可测.在一次大战的海战中,德国水手有时在舰船沉没后会在救生艇内度过数日甚至数周时间.而最先死掉的总是最年轻的水手.这一现象一直是个谜,直到人们发现,经历过沉船事件的老水手可以熬过难关;而缺乏这种经验的年轻水手则会死亡,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被困在一个绝望的境地.
  根据从这些事件中得到的启发,动物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的老鼠身上诱发加速衰老,疾病和死亡,方法是将老鼠关在没有出路的水箱里,从而提高生存压力.从未遇到过这种局面的动物通常认为是陷入了绝望的处境,很快便会放弃努力而死亡.而逐步适应水箱环境的动物则会慢慢坚持生存下去,在水中游泳数小时,且身体组织不显示任何压力造成退化.
  人类步入老年的主要特征是无可奈何.我们所担心变老之后的形象,加上老年人中病人和老年痴呆者比例较大,致使我们对老年有一种暗淡且必然的预期.人到老年心灵和身体必然会衰退,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最终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开始觉醒,对老年化有了更新的认识六七十岁的人通常应该是精力充沛,身体健硕,像四五十岁的样子.
  一个基本的假定——人必定衰老——并没有从根本上受到质疑.必定衰老是我们从传统模式上继承下来的事实,这一概念死死的固定在我们的世界观之内,除非我们在意识上转变并引进新的事实依据.一种世界观仅仅是将宇宙的无限能量合情合理地安置到一个系统内的方式.但是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流动并不断更新智能的世界中,这一概念并不合情合理.你接受哪一种观点是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看到玫瑰花开放并枯萎;你可以选择看到玫瑰花是一个永不间歇的生命浪潮,因为明年的玫瑰花将从这只玫瑰花的种子中发芽开花.
  物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捕捉到的一瞬间,如果以唯物主义方式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我们就太过于强调宇宙中被捕捉到的一个层面.随着这本书的展开,我要你体验一下当世界观发生转变时,人的存在会达到怎样自在轻松的程度.你的身体虽然看起来是固体物质,但其实却很像一条河,如同黑塞在他的精神小说《席特哈尔塔》中所生动描述的河.
  该书描述了席特哈尔塔在寻找启蒙过程中,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他经过多年流亡徘徊,来到印度一条大河旁边,这时一个声音对他说:“爱这条河吧,待在这里,向河学习。”对于我,这个声音像是在说我的身体,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淌.如同大河一样,我的身体会随着每一时刻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如果我能够效仿,我的生活中将没有断点,没有关于过去创伤的记忆来触发新的痛楚,不会担心今后出现令我畏缩,恐惧的伤害.
  你的身体就是支持你的生命之河,同时它很谦恭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不要求得到承认.如果你坐下来倾听,就会感受到体内与你同在的那个强大智能.这不是语言的智能,不过与融入细胞的数百万年的智慧相比,文字形式的知识就不是那么唬人了.席特哈尔塔要向河流学习并要倾听,这极为重要.你必须先回到生命河流之中,然后才能学习.这就是说你必须首先开放自己,接受在传统观念当中所忽略的知识.
  黑塞接着说“他认为,谁能了解这条河及其秘密,谁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你所经历的一切都记录在你的身体上,但更为重要的是那里同样记录着新的可能性.衰老似乎是你所经历的事情,但实际上这是你的身体也所学会做的事.但身体已经学会执行由编程人输入给你的程序.由于这一程序编制是无意识的,由你也许都不知道自己所持的信念和假定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打破向你提供你所了解物质世界的理念构架.
  现在我们要回到身体的话题.谈一谈我们与自己身体最亲密的接触,其中含有最为个人的实情.在与自己的感受相处自如之后;如果秩序在与衰退的战斗中溃败你就可以立即躲开各方面出现的威胁阴影.这样的世界就是我们学会相信的模样.此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和另一个世界.这正是席特哈尔塔从大河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小说结尾,他与老朋友和伙伴——华苏德瓦谈到:
  “你是否也从大河学到了那个秘密,即实际上不存在时间?”
  一个灿烂的笑容在华苏德瓦脸上绽开。“是的,席特哈尔塔。你是这个意思吗?大河在同一个时间无所不在,在源头和海口,在瀑布,在轮渡,在湍流,在海洋和深山,到处都是。唯一存在的东西只有现在,没有过去的阴影,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是这样,”席特哈尔塔说,“而且当我学会之后,我审视了自己的生活,的确也像一条河,有男孩席特哈尔塔,成人席特哈尔塔和老人席特哈尔塔。”不是通过现实而是通过阴影相互分隔开.
  他愉悦地说着,但是华苏德瓦只是朝他开心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数百年来,唯物主义所制造的一个错觉是我们可以制服江河,并控制其水流;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唯一的成就是去死.我是在不断扩大的经验领域里开展我们的生命,一个人生命中的能量,信息和智力是没有界限的多.具体而言,这一无限的创造力包含在你的细胞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部分便藏在你静默的心灵里.你心灵的空白实际上行充满了无可言喻的潜在含义,潜在真理,潜在创造.每一个原子中间的空都是宇宙的子宫,当两个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一瞬间,就会出现一个新世界诞生的机会.这本书就是要探索一种沉静,在这里时间的喘息不会衰退而只会不断更新.企望无人变老的乐土吧,它就在你的心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