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垃圾中的首选!中国除了华为还有谁可以自己做芯片!

芯片的种类很多, 华为最基础通信类, 应该是自己的, 例如, 华为手机使用的芯片, 但是, 华为基站等产品芯片应该国外的, 还有, 芯片不是一个单个芯片, 是一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恭喜您成为强国社区用户!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本期观察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于创始人朱江洪都不的“芯片”,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评价是:“我对格力芯片很!”

  8月份,董明珠出资10亿,成立了专门的“芯片公司”。在一片嘲讽和质疑声中,这是难得的支持声音,而且来自为国产芯片穷尽一生的业界权威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对《中外管理》说:“我对格力芯片很看好,他们做是毫无问题的,但覆盖整个产业链不行,芯片生产(环节)还是要委托别人加工。”

  同时倪光南告诫人们,在从欧美引进高新技术方面不能抱有任何幻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网络全。以下是倪光南院士近期在腾讯研究院“名家之声”中国网络全问题的详细论述。

  “中兴事件”告诫了我们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中兴事件”其实反映出的是网络安全问题中的供应链风险问题。也就是说,人家不给你供货了,你这个企业就很可能要倒闭。它只有(美国)这一个来源,这是非常严重的!

  “中兴事件”告诫我们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必须分析网络风险,,从供应链风险扩展到网络安全各个方面的风险。

  究竟如何才能实现网络安全呢?答案是要把自主可控放在首位。

  网络安全和传统安全不同,传统安全一般是可计算的、可预期的,,比如:一个机械、一个零件的故障率等。但网络安全就不那么简单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自动驾驶。假如有辆自动驾驶汽车撞人了,究竟是汽车本身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事实上很有可能并不是汽车本身的问题,而是被黑客操纵所致。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本身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东西更谈不上安全。

  也就是说,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反过来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这个关系非常清楚:自主可控是安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时你再认真反思一下“中兴事件”就会发现:如果中兴有针对自主可控的风险防范制度,每个产品都评估一下有没有做到自主可控;那么它就能发现很多产品的芯片都是买自美国的,且没有第二家供应商。这种情况你就要找第二家供应商,或做备份方案。只有这样,当美国不卖你芯片时,至少你才能有替代品。即使贵些、慢些,但替代品能顶上去,不至于完全垮台。

  的“战略备份”,是对网络安全责任的

  网络安全的责任,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

  在企业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回答“已没有生态空间,为何还做终端操作系统”的问题时说:“应尽量使用国外的好东西,包括高端芯片和操作系统,但要有战略备份……别人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技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网络安全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等,这些都很重要。但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习总书记在今年4月份一次讲话中就指出: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技术安全,核心技术是安全的命脉;如果技术不安全,其他一切都没用了。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自主可控,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就是通过自主可控实现技术安全,进而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目前,有关方面在做的“党政公共系统替代”,正在推行的自主可控测评,就是实现技术安全的一次有益实践。这种测评很必要,因为没有一个自主可控的测评,就可能被一些“假国产”“穿马甲”的外国技术产品服务占了空子,混进政府和重要领域,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我们的短板到底在哪里?

  “中兴事件”发生后,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包括信息电子、机械运载,能源矿业等部门,都认真分析了各自领域的形势,有哪些短板,该怎么补齐?不能让人卡脖子,中兴这次就是被人卡住了脖子。

  在网络信息领域,中国工程院信息和电子学部,很多院士的意见是:我国在网信领域总体产业水平世界第二,但存在着短板。

  具体而言,从近期信息和通讯领域(简称“ICT领域”)所有企业市值的排行榜上就能看出:在“ICT领域”全世界排名前10的企业中,美国有6家,中国有2家,韩国有1家。但这是华为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做出的统计,如果对华为进行估值,相信所有金融投资者都会将华为估值在前10中。这样,在ICT领域世界排名前10的企业中,中国加上华为就是3家了。

  但为何会有“中兴事件”那种情况呢?因为我们在网信领域还存在着短板。

  一是芯片的短板具体在哪里?大家都普遍承认芯片是最明显的短板。其实芯片的短板从产业链角度还可以分得再细一点,这里把设计、制造、材料、装备、设计工具等细分出来。

  从这几块细分领域来看,我们的并不差,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设计公司的水平也是相当不错的,所以说芯片设计上我们并不落后。但制造方面我们还比较差,中国最大的制造公司是中芯国际(SMIC),在代工那种类型的企业排名中只排第五。

文/老虎斑 责编/刘霞 过去,曾有华为员工抱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华为在为运营商提供最先进网络设备的同时,却不得不拿着竞争对手的手机进行网络测试,原因很简单,华为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 华为芯片生产线。和苹果公司一样,华为并不具备

过去,曾有华为员工抱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华为在为运营商提供最先进网络设备的同时,却不得不拿着竞争对手的手机进行网络测试,原因很简单,华为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

华为芯片生产线。和苹果公司一样,华为并不具备半导体生产能力,因此需要把设计好的芯片委托台积电这样的纯代工企业来生产。

不清楚这是不是任正非力主坚持投入海思的主要原因,明显的是,一旦华为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将有力地促进电信设备及终端的协调发展,这一点与三星、苹果投入芯片设计只是为了提高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几年,华为海思几乎成为芯片行业硕果仅存的一家,那么华为又是怎么做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2004年10月华为创办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为其各种消费电子和工业电子产品设计各种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包括路由器芯片和网络设备调制解调器。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也正式拉开了华为的手机芯片研发之路。2009年华为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开市场的K3处理器,定位跟展讯、联发科一起竞争山寨市场,华为自己的手机没有使用。因为K3产品不够成熟以及不适的销售策略,这款芯片并没有成功。

当地时间2016年3月16日,德国CeBIT贸易展,华为电子组件展示。

芯片研发制造行业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业,投入和产出在短时期内是不成比例的,未来收益也不可准确预期。”当初华为决定创建海思公司的时候,公司内部也是分歧很大,顶住了压力来做,到底国际市场上有现成的产品和方案,比自研成本不知道要低到哪里去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还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深以为然的。

基带也称调制解调器,通俗来说,手机如果没有基带,它再好也就是个瞎子、聋子,至多也就是个MP4,正因为有了基带,人们才能接打电话、接发短信、传送数据等等!基带是手机部件中核心中的核心。

最早华为的数据通信基带例如数据卡之类的,都用的是高通基带,随着华为的壮大,在与高通的合作中,估计是让高通感到不爽或威胁,基带芯片优先供货中兴,对华为经常延迟发货或直接断货。这样的局面直接催生海思巴龙基带大概在2007年立项。

2010年苹果自研的A4处理器在iPhone4上大获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思。2012年海思推出K3V2处理器,这一次用在了自家手机中,而且是定位旗舰的Mate1、P6等机型。2012年手机处理器已经开启多核进程,让人意外的是海思抢在德州仪器和高通之前推出K3V2,成为了世界上第二颗四核处理器。

但是这颗处理器选择了台积电40nm工艺制程,整体功耗高,兼容性非常差,很多游戏都不兼容。这也导致华为手机这些机型卖得不好,但是它却为麒麟910奠定了基础。

麒麟910是海思的第一款SoC,也就是片上系统。如果说CPU是手机大脑,那SoC就是集成身体各种机能并给它们分配任务的系统。一个移动SoC除了CPU还包括基带(Baseband)、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像信号处理器(ISP)等重要模块。

英伟达、英特尔先后退出了移动处理器领域,就是因为在基带问题上遇到了麻烦。高通就是突破基带技术而逐渐成为移动处理器,甚至有人戏称高通的SoC是买基带送CPU。麒麟910首次集成了海思自研的Balong710基带,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苹果和英特尔至今没有做到,三星也是2015年底才做到。麒麟910宣告了海思的处理芯片正式进入SoC时代,也是华为第一款开始被大众接受的芯片。但是,直到2014年9月,麒麟925芯片的定位才真正被市场认可。

从K3V2以来,部分华为手机特别是旗舰机一直使用自己的海思芯片,这并不是华为对芯片盲目自信的心血来潮,而是一项精心谋划的成功战略。一方面早期海思芯片离开华为手机的支持,确实很难独立生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海思芯片的出货量。而且芯片对外出售不是简单卖出去就行了,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而华为手机在内部的沟通成本更低。

更重要的是,华为旗舰的绑定倒逼海思,必须迅速进步并且稳定供货,华为P7和麒麟910T,华为Mate7和麒麟925,华为P8高配版和麒麟935,华为Mate9和麒麟960,乃至到最新的华为Mate10、荣耀10和麒麟970。旗舰手机为自己的芯片做行业背书,自研芯片又保证了旗舰手机的竞争力,这种共生关系虽然也有一定风险,但麒麟芯片在强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的保证下,最终得到了市场认可。

2013年华为收购了德州仪器OMAP芯片在法国的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图像研究中心。从麒麟950开始,海思的SoC芯片中开始集成自己研发的ISP模块,使得华为可以从硬件底层来优化照片处理。通俗地说,决定手机相机画质的并不是摄像头的像素,而是图像处理器和算法。从P9开始华为已经跻身全球手机拍照的第一阵营。P9系列销量超1200万部,自研图像信号处理器模块功不可没。

芯片是一个高度垂直分工的产业,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除了英特尔之外世界上很少有集成电路厂家能独立完成。即使海思SoC芯片已经是国内芯片产业的龙头,也依然不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严格来说海思是一家只负责芯片设计的公司,麒麟芯片制造是由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完成的,它的微架构授权依然需要从ARM公司购买,CPU、GPU等元器件也需要向供应链采购。

华为产品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其技术成就让人惊叹。人们走进华为,感受无处不在的科技魅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除了华为还有谁可以自己做芯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